学校绩效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21:09: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校绩效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校绩效管理

高等学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社会经济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也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保障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高校管理水平提升。本文根据《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重点讲述高校预算绩效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问题;措施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推动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2018年颁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对全面和绩效两个关键点作出详细部署,通过创新预算管理方式注重预算结果,强调成本收益。硬化责任约束力,保证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全面提高,进一步优化资金分配的固有格局,使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效果全面提升,为社会经济的繁荣稳定发展作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学习和探索的角度根据《意见》总体思路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分析。

一、中国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在开展的过程中只注重利益的分配而忽视效益,只注重使用,而轻视监管,这样的绩效管理方式,就使得财务部门只注重投入而不计回报,或者说只管花钱,不管最终的收益导致财政支出收益过高,效率更低。在财税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绩效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根据财政部门的要求,从绩效考评到绩效评价再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管理模式可以保证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有效落实。

二、高等学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查看全文

预算绩效管理在基础教育学校的应用

摘要:基础教育学校预算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传统的投入型预算管理,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的效益性和效率性不是很重视。近几年,随着财政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对学校的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育经费绩效问题也逐渐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旨在对当下基础教育学校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基础教育;绩效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一、背景情况

随着计划经济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和完善。2011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将企业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引入到公共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中。所谓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预算管理中引入绩效理念,在关注预算投入的同时重视预算产出,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以提高政府资金配置的效益性为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作为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经费的预算绩效管理也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何将绩效的理念贯彻于学校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促进学校增强责任意识,改善教育管理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等,已成为学校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课题。现在,已有地方利用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学校编制下年度预算的参考依据,使得学校提出的年度预算科学合理,部门编制的年度教育预算更加贴近学校实际需要,并更能合理保障学校预算执行的制约。

二、推进学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学校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查看全文

新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策略

摘要:新会计制度下优化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更新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提升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建立健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监控。但是,目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在管理意识、管理机构、预算编制、运行监督、评价体系、考核机制、评价结果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从这些方面进行优化,实现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高效。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优化策略

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颁布以来,高校在财务管理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使其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办学环境以及有限财政资金的前提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提高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保证其教学质量、科研实力稳中有升。预算管理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重视的内容,采用绩效管理理念实现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化,是在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创新,能够实现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平稳运行,实现高校财政资金利用的最大化。为此,高校要不断革新管理思维,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持续优化,从而实现高校各项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利用,推动高校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一、新会计制度下优化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把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结合起来,实现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从而使预算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更好地为高校发展做出贡献。在这种情况下,优化高校预算管理有利于高校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实现预算工作的有效实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查看全文

财政规划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探讨

摘要:随着中期财政规划的实施,我国财税体制为了适应当前的经济新形势,也做出了相应的变革。财政政策的改革使各大高校的经费来源日益呈现出复杂化与多元化的趋势,而且财政投入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了,所以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的转型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只有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才能够保证管理效率的稳定。高校在计划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效率之时,必须正确认识管理技术以及思想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与研究,找出中期财政规划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合理对策,并且将各项弊端消除。与此同时,高校相关管理人员还应该从评价方式以及管理水平等层面提出相应的策略与方案。

关键词:中期财政规划;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探讨

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的公共管理部门,其预算经费的绩效评价与普通企业是有所不同的。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是根据预算资金管理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预算绩效目标,并在预算执行结束后,将最终的执行结果与前期的预算绩效目标进行对比,确定是否达到预期效益。预算绩效管理是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国家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文件与规定是从宏观上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政策依据的,没有针对高校财务的特殊性建立专门的高校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导致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在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评价体系不完善、目标缺乏合理性、信息化建设不全面等①。以上这些因素正是导致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偏离计划的关键,并且使得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益大打折扣。因此,各大高校必须努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策略的建设与实施过程中,以绩效的提升为目标导向,全面推进绩效预算的交流与管理,并且不断优化高校内部的资源配置,最终实现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效率的提高。

一、中期财政规划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高校尚未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机构。高等院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一种管理工作。相较于普通的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显然是要复杂、繁琐得多②。可即便如此,目前绝大部分高校仍然没有在学校财务部门建立专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构,该项工作不过是由财务部门的其他工作人员兼任而已,管理的机制也不够健全,各个部门之间、各个院系之间没有建立起稳定的联动机制,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工作时也并未互相配合,监督与评价工作体制缺乏,最终导致很多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不高。(二)预算绩效管理意识的缺失。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各大高等院校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规划与开展重视程度显然是不够的。大部分高校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高等院校并非营利性的组织,学校的运行以及经费来源主要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及学校学费、住宿费等收入。所以,大部分高校在某种程度上并未重视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益,而更为注重国家对该校的财政拨款额度以及资金分布的问题。还有一部分高校甚至把预算绩效管理当作是一种运行负担,因此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大都交由财务部门负责,各大高校的相关部门并未参与到这项工作的建设与实施当中,即便参与进来,也不过是被动地应付上级部门,并且不知道如何实施预算绩效的管理工作。(三)尚未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当前,中期财政规划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不容乐观的。许多高校在开展此项工作时,仅仅是机械地将预算绩效结果与之前定下的目标进行对比,并没有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也未找出现相关问题的原因,更没有对项目的执行结果进行问责③。预算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结果反馈,高校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倘若将预算绩效的反馈结果严格纳入预算绩效编制的过程当中,对于此项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科学导向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反馈效率,优化工作管理的模式与效果。相反,若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反馈机制不健全,那么预算目标的编制过程则缺乏一定的合理性,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益最大化也无法真正实现。

二、中期财政规划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策略

查看全文

平衡计分卡在绩效管理的应用

摘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双一流”大学的建设力度,但是我国民办学校办学质量都不是很高,管理体制仍存在一定问题。本文通过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描述民办高校的四个维度指标内容,分析平衡计分卡在民办高校绩效管理中的必要性以及绩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基础,本文为民办高校绩效管理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希望民办高校可以将组织的远景战略落实为一种可操作的新型绩效管理体制,为学校发展提供新的管理思路。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民办高校;绩效管理;问题;对策

民办高校要想在风云变幻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远景战略。本文的目的就是探讨民办高校如何转变发展模式,提高办学质量水平,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因此,本文从平衡计分卡的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财务四个维度指标描述民办高校的战略目标,通过详细阐述在民办高校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以及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平衡计分卡理论为改善民办高校绩效管理提供有效的建议,实现学校战略目标,保持综合竞争力。

一、平衡计分卡概述及在民办高校绩效管理中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

(一)平衡计分卡概述

平衡计分卡是从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财务4个维度指标绘制战略宏图、分解战略目标并下达各部门执行,最后进行绩效评价的综合计分指标体系。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与个人之间就提高绩效而持续的沟通流程,是将个人绩效与组织战略目标相互联系的一种管理工具。总之,平衡计分卡是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加强企业绩效管理的新型手段、先进管理思想。因此,民办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一种特殊的企业类型,引入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管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现对民办高校的4个维度指标描述如下:1.客户角度高校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并输出人才,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客户对其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可以将民办高校的客户分为:教职工、学生、家长、政府、社会单位,而且客户也是民办高校绩效管理中最重要的维度。因此,从客户角度,学校可以明确具体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与客户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其中绩效评价指标可以选取:客户的满意度、客户获取率、客户认同感、客户服务质量水平。2.内部流程角度优异绩效来自学校所发生的程序、决策和行为。因此,民办高校为了完成教职工、学生、家长等各个客户的绩效指标,可以从优化服务流程、提升业务处理能力、完善教学、科研环境建设等方面为学校完成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3.学习与成长角度在民办高校设计的平衡计分卡中,以客户为基础、把内部流程绩效指标确定为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参数。在强调长期运作和内涵式发展的前提下,从学习与成长角度提出提升人力资源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信息化平台这三个不容忽视的战略目标,并制定了对应的评价指标,例如,优秀教职工保留率、紧缺人才指标完成率、培训完成率、校园文化宣传力度、建立管理信息系统。4.财务指标角度虽然财务指标对于民办高校来说不如客户、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指标重要,但是民办高校基本是自负盈亏,主要靠学费收入维持学校运行,因此对财务维度的有效评估是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笔者学校为例,学校可以将财务战略目标确定为:提高财务运营效率、开源节流;相对应的绩效评价指标有:资产管理比率、资金运营效率、收入来源构成、经费支出比率。

查看全文

畜牧学校教师管理体系的构建论文

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准备工作

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在设计绩效管理体系之前,还做了以下一些准备工作:第一,该体系实际适用后,校绩效管理组织还依照既定的计划对体系中各个参与者进行相应的培训。由于绩效管理的负责人是学校和教师的中间环节,他们不仅要完成学校分配的日常工作即按照既定的标准对教师进行绩效管理,同时还要将所得出的管理意见告知校方领导。如果他们在校方和教师两者的衔接上出现了偏差,那么绩效管理的落实也就绝非易事了。所以在整个绩效管理的体系中,考核责任人员的培训是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培训使他们为学校的绩效管理和发展提供支持,并肩负起绩效管理赋予的重大责任。第二,相关宣传任务交由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管理人员承担。在管理人员通过了上述的培训后,行政管理部门同时还应当帮助、并指导他们完成绩效管理的宣传任务。正如之前所提到的,教师们关于绩效管理的信息诸如流程、指标以及实际运作模式都是从管理人员处获得。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从教师那里获取对考核计划的看法,并记录在案。之后他们再将这些反馈意见进行整理交由校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一个更为合理的考核计划。也只有这样整个考核能够兼顾各方利益,保证绩效管理工作可以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此外,通过校园网站论坛传达绩效管理的相关信息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样不仅保证了信息传达的及时性,同时还为教师更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供了平台。第三,各学科绩效管理的标准由管理人员制定。以上述培训和宣传为基础,具体的绩效管理责任人在实际操作之前,应当以校方的绩效管理体系中的主旨为指导思想,同时参照自己负责学科的特殊情况,设计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其中必须明确考核的对象、时间、标准以及这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当然这套办法还可交由校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指导意见并登记备案。经过一系列的考核工作后,再将考核结果与之对照。通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使得学校的考核工作透明、公正,同时也方便了行政管理部门对于考核工作的监督。

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案

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和改进,该校的绩效管理体系现在主要包含两大部分,即绩效管理的规划和实际操作,其中前者的作用表现为确定校方对教师绩效要求,同时获得他们承认的过程。绩效管理的实际操作就是绩效管理标准在现实中的运行。这两大部分缺一不可,共同构建了绩效管理的体系。教研组的绩效管理规划。学校将教研组的KPI指标体系细化,同时依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对之前所得出的指标进行改进。具体的操作方式是,由教研组的实际运作对指标进行筛选,将那些可操作性强的,符合学校实际需求的指标初步保留下来,最后通过讨论和研究制定出最终的教研组考核指标。同时还要让平衡记分卡上也能体现出教研组的KPI指标设计,从而凸显教研组的全部管理规划。教师绩效管理规划。该部分的规划即借由上述的教研组的管理规划和每位教师所任教的学科的特点,从而确定、完善教师的KPI指标。和教研组的绩效管理规划相同,平衡记分卡同样要体现教师的管理规划。可以说计分卡和教师的发展计划一起组成了其个人绩效规划的核心。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和比重安排。鉴于学校旧的绩效考核指标实施情况不尽人意,缺乏指标权重等现象的存在,学校绩效管理委员会对整个考核指标系统进行了发展,具体表现为整合了学校不同学科教师的评价从而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更为健全。就一般教师而言,对其绩效考核一般从以下的方面进行:课前准备、课时成果、课后作业、公开课、例会、考勤、学生考试成绩等,同时对于不同的指标进行合理的比重安排,并配合具体的考核办法或手段,这样所得出的结论也将是全面、科学且为双方所接受的。绩效指标标准确定。在设计绩效指标的同时,校方还应当明确指标的标准。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将其分为以下两类:首先是基本标准,即校方对于考核所针对教师的要求,希望他们的教学工作可以达到怎样的水准。教师们可以参照该标准了解自己现时所处的位置,以及将来努力的方向。基本标准的核心价值在于为管理人员和教师双方提供一个参照,从而判断被考核对象的绩效是否符合原定的要求。其次为卓越标准,具体指的就是在基本标准中未包括的对考核教师的要求,但某些教师超越了原来的要求,达到了更高的绩效水平,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制定基本标准无法囊括的诸如奖金、升迁等激励性待遇的卓越标准。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的绩效管理推行是以绩效管理运作体系为基础的,其绩效管理的具体流程如下:①行政管理部公布绩效管理内容;②绩效管理表由各学科管理人员负责填写;③教师向管理人员提出反馈意见,双方就绩效结果进行当面交流;④当结果被双方接受后,先由教师在确认书上签字,再由该学科管理负责人签字并提交行政管理部门最终确认。要是任何一方拒绝认可,则可以将考核结果向专门的协调部门申诉。以下是绩效管理申诉流程:①考核结果无法同时被双方认可;②被考核教师提出申请,并要求填写申诉表格;③表格无需交由部门负责人,则直接上交给行政管理部门,由其担任申诉的裁判;④如没有特殊情况,该部门在收到表单后的一个星期内对异议教师重新考核;⑤如果经过该部门的裁判,所得出的结果依然无法让双方认同,则由绩效考核委员会对考核结果作出最终的决定。

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绩效管理体系实施保障

组织保障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负责的教师绩效管理管理会,校理事会对绩效管理委员会进行监督。学校行政管理部配合校长来切实的管理绩效管理组织架构及制度建设工作,并开展具体的绩效管理方案。首先由学校行政管理部设计绩效管理体系方案,然后在校长的引导下,组织各教研组分析绩效管理体系方案的可行性,进一步去优化方案,使方案获得各教研组的支持与认可,最后将方案送至理事会审批,得到学校高层的批准,从而使绩效管理方案得到全校的认可。人员保障在人员保障层面,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主要通过在行政管理部门中招聘与选拔具有绩效管理实践经验的人才来担任具体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工作,各教研组组长负责配合行政管理部门完成相应的体系设计与构建。制度保障在组织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实现目标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绩效工资的比例以教师工资总额为前提,教研组长的固定工资与绩效工资之比为4:6,普通教师为6:4。该校这样一种制度方式把员工个人收入、回报与其工作绩效紧密结合在一起,突破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将各级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其对部门的贡献真正挂钩,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充分调动员工共同主动实现部门战略的积极性。

查看全文

论民办高校绩效管理

一、绩效管理的内涵及重要性

绩效管理脱胎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传统意义上是企业用于分配利益的依据。随着经济发展,人类社会从劳动经济时代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绩效管理的内涵大大拓宽。单从绩效来讲并不仅仅只注重结果,也将行为过程囊括其中,而且在实现当前目标的情况下持续关注未来可能产生的结果。绩效管理是针对绩效计划制定、评定、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工作,是民办高校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稳定的重要工具。很多民办高校在职人员没有编制,师资流动性较大。如何分配现有薪资,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若绩效管理手段不合理,将会导致民办高校的优秀人才大量流失;只有通过合理的绩效管理对教职员工进行激励,通过绩效综合评定适时调整教职员工薪资、发放绩效奖金和评优评先等手段,才能激发教职员工潜能,增加其对学校的认同感,为学校创造价值,稳定师资队伍。

二、民办高校绩效管理现状

近年来民办高校发展迅速,绩效管理在民办高校中被重视的程度良莠不齐,暴露出很多问题。分析现存的问题和其产生的原因,能够为绩效管理策略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

(一)民办高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缺少沟通民办高校绩效管理过程中,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管理层对绩效管理的认识都存在误区,认为绩效管理只是人事部门在考核教职工工作量。在进行绩效考核与管理时缺乏与其他部门沟通,使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与各部门实际情况不相匹配。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各部门之间不但没有改善协作沟通,反而像是学校硬把绩效管理灌给教职工。此外很多民办高校的绩效考核制度都是由中层领导干部以上制定,普通教师没有发言权,且考核对象只针对底层教职工,忽略了学校长远发展。2.绩效考核结果单一,反馈机制闭塞民办高校的绩效考核结果评价比较单一,绩效比重小,绩效考核结果等级划分少,绩效考核结果差距难以区分,且大多数民办高校考核结果唯一作用就是作为年终考核依据,没有和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发展规划相结合,没有充分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也没有发挥其对教职工的激励作用。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绩效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很多民办高校虽然有绩效考核方面的工作,但却没有对考核的结果进行反馈,扭曲了绩效考核提高工作效率的初衷;有些民办高校作出反馈,却没有指出考核过程中员工成绩和存在不足,也未给出相应建议,使绩效管理水准和技能停滞不前,绩效管理的目标无法实现。3.绩效考核程序不健全很多民办高校绩效考核指标制定缺乏科学缜密的依据,指标概念模糊不清。且绩效考核只从个人自评和学生评价两方面入手,个人自评没有实事求是,而学生评价往往被作为学生选课的先决条件,学生缺乏热情应付了事。导致绩效考核结果有失偏颇,不能反映教职员工的真实情况。

查看全文

高职预算绩效体系建设思路探讨

摘要:《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以来各省市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高职院校作为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如何有效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现财政资金有效配置。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绩效管理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当前高职院校预算绩效建设现状,以某高等职业院校预算绩效建设情况浅谈高职院校预算绩效建设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预算绩效;信息化平台

一、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建设的背景。随着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财政管理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近年来国家通过推进内部控制管理、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等途径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党的关于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规划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都反映出高职院校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效配置财政资金的必要性。(二)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建设的必要性。《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体系建设、办学条件、实训基地、政策配套等方面均存在不足。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投资规模及生均教育经费都逐年增加,如何高效利用财政资金,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学校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关键点和突破口,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高学校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质量及师资办学水平,实现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目标。

二、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建设现状

当前许多院校仍存在对预算管理重视不足,绩效理念尚未牢固树立的现象。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意识,预算资金规划不够科学,预算资金使用过程中缺乏应有监控,造成资金使用低效,资源闲置浪费现象,甚至有部分院校资产负债率过高,面临巨大还款压力。《意见》实施以来,各院校积极推进绩效管理,但绩效管理的范围不足,同时没有发挥绩效激励约束作用,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依据不明确,造成学校下属单位在预算绩效执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及目标性。

查看全文

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思考

摘要:通过对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为预算绩效理念尚未筑牢,预算绩效评价的责任主体模糊,预算绩效管理体制不健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缺乏适用性。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要筑牢高校预算绩效理念,明确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健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制,优化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高校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促进高校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绩效管理

当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在这个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国家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持续完善,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越发凸显。高校财务工作只有紧跟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才能为高校的管理和服务提供良好保障,促进高校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与内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现代绩效管理的理念在我国萌芽以来,绩效管理在实践工作中的运用逐步深化。从2000年开始,湖北、北京、湖南、河北、福建等地率先进行了支出绩效评价的小规模探索。2002年,财政部印发了《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提出要对财政预算资金安排项目的执行过程实施追踪问效制度,并对项目完成结果进行绩效评价。自此,绩效管理的理念不断融入我国的预算管理之中,两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预算绩效管理在我国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各个阶段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和评价方式有所不同,具体如下:第一,萌芽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2002年)。财政部《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提出要通过绩效评价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第二,试点实施阶段(2003—2010年)。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要“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财政部出台《中央级行政经费项目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这一系列具体的评价管理办法扩大了绩效评价的试点范围,但是这一阶段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仍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第三,稳步推进阶段(2011—2016年)。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提出要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建立比较规范的绩效指标体系、启动绩效目标执行监控试点,这一阶段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已逐步转向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第四,全面实施阶段(2017年至今)。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要基本实现绩效目标全覆盖、扩大绩效运行监控范围、全面实施绩效自评、大力推进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这一阶段的预算绩效管理旨在完善预算绩效管理顶层设计,推动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不断提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从萌芽探索发展到全面实施阶段,其目标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发展到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再发展到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其方式也从单纯的支出绩效评价发展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在上述发展过程中,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评估、目标管理、运行监控、评价、结果应用等与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深度融合,逐步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的一体化。(二)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预算管理是指为确保国家预算资金规范运行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调节、控制、监督活动的总称。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它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使用的产出和结果。与传统预算管理的外部控制相比,它更加强调预算单位自强不息、自求发展、自我创新的内部控制[2]。

二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现状

查看全文

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推行

摘要:近些年,我国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教育上的投入资金逐年增长,而高等学校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投入资金量也在同步增长,由此,把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在高校里推行有利于确保财政投入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1]。本文经过分析高校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和我国当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就岗位分析,预算考核标准,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绩效管理理念,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几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

1高校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1.1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使预算与绩效相挂钩。高校的部门组成比较多,在运行过程中,要在满足高校日常必要开支的同时,加大高校快速发展的资金投入量,满足高校规模扩展的需求。预算绩效管理办法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种重要办法,预算管理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快速发展[2]。因此,预算绩效管理要兼顾学校各个方面,充分权衡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高校绩效评价管理水平,充分调研各种因素,不断优化资金配置,促进高校快速发展。在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下,预算管理只考核工作量完成情况,并不考核完成既定工作量所需投入的资金量,这就造成是预算管理只看最终成果,而忽略了得到成果所需付出的对应资金量,这对高校快速发展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时,要综合考虑,统筹安排,既要考虑产出效益,也要考虑投入资金成本,使二者互相匹配,通过对二者的进一步分析比较,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预算资金计划,使有限的财政投入资金得到优化配置。1.2政府提出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我国财政部门已经明确提出,各财政资金使用单位应加快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推行。要不断提高财政投入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能力,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优化财政资金配置。高校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所以高校要不断加强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打造出一个高质量、高校益的高等学校。高校需要对自身使用的教育资源情况及时地进行科学评价,为资金的使用效率负责,进一步量化资金使用效果。目前,有些高校在预算过程中出现了预算编制与高校的发展目标相互脱节、预算控制薄弱、激励体制缺失等,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形势的发展,高校预算管理模式急需改善[3]。高校预算管理应该从过去简单的收支预算逐步转向提高自身使用资金效益,优化所占有使用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转变,使高校所用财政资金的投入与产出相匹配。1.3有利于改变预算执行乏力,缺乏成本控制的现状。由于存在“重预算编制计划,轻预算执行过程”的现象,影响了财政资金预算在执行中对业务绩效管理的考核,并且高校在制定预算分配方案时没有充分考虑各业务部门的工作业绩,缺乏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的奖惩机制。导致各部门不关注资金使用的效益,只知道将预算资金花掉,而不考虑资金支出的合理性,导致资金支出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另外,预算的监督力度比较薄弱,财权和事权的对应关系没有确立,使得绩效指标和项目目标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高校资金预算固定于简单的资金收支平衡,不关心资金使用产生的绩效,淡化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4]。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推行,可以加快高校由以前的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提高预算执行力,合理制定预算资金分配额度,控制好资金成本。1.4有利于高校在财务预算管理活动中对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上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虽然已经实现了对财政资金预算的统一管控。但并没有考虑到财政资金使用产生的效益的问题,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第一、当前高校在编制资金预算过程中,缺乏对投入资金所产生成果的合理评价,导致高校在财政资金预算不合理,影响学校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高校对各项目的重要程度把握不准,影响学校的快速发展。第二、有些高校在编制预算计划时,轻视对绩效管理的考核评价,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导致高校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制定资金预算前的考虑不周全,对事后结果评价不合理,造成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盲目性[5]。最后,由于高校当前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造成高校在制定资金预算目标和落实资金使用责任时不明确,这与高校的快速发展规划相脱离。因此,加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加快推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2当前我国高校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

2.1很少进行岗位性分析,预算绩效考核标准不规范。高校要根据岗位分析设定绩效考核标准,但就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制定考核指标时并没有进行岗位性分析,只是高校管理者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制定。也有些高校,虽然进行了一些岗位性分析,但是不够规范、不够科学。这样制定出来的考核标准不能很好的评判每项工作完成情况的好与坏,岗位目标很难进行科学评价。由于各岗位工作繁重程度不同,相同职级,不同岗位之间的工作量大小、工作难易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别。往往可能会导致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的人员没有得到相应的评价和认可。因此,不进行岗位性分析,其岗位职责就会界定不清楚,预算绩效考核就会缺少科学的依据,预算绩效考核标准制定就会不规范。2.2绩效考核制度指标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高校绩效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存在不合理、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很多高校用传统的考勤制度来替代考核评价制度,只单纯的考核每名员工的出勤情况;第二,对预算执行过程监控不够,缺少事中有效监控和事后相关问责制度,预算资金使用不规范。第三,高校对教师的业绩考核过于简单,只重视课时和科研成果等的数量,不考核评价教学和科研成果等质量或产生的效益,缺乏对教师综合素质定性分析;第四,没有将工作目标与个人的绩效联系起来,在工资方案中没有明确绩效考核指标等等。2.3绩效考评周期不合理、灵活性低。有些高校制定的绩效考评周期很不合理,灵活性比较低。因为高校中各部门工作周期、工作性质、工作时间等存在很大差异,所以考评周期的制定不能千篇一律,而是应该遵循各自的特殊性,体现各自的差异性。对于一些周期性或规律性较强的工作而言,是可以采取一年一考核的方式,可是对于一些重要的项目而言,持续的周期短、缺少规律性,若仍然沿用一年考核一次的周期,就会大大降低考核客观性和准确性。2.4对预算绩效管理考核方案的理解存在误区。有些高校在制定和推行绩效管理制度时,未和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教师对考核的目标不清楚,仅凭个人从文件字面意思上的了解。导致教师误以为校领导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管理而制定苛刻的管理制度,对所要实施方案的客观性、公平性等,表现出严重地怀疑。信息不畅通导致被考核人员误解管理者的动机而产生消极情绪,同时使管理者不清楚教师所面临的困难。在绩效管理考核过程中,特别是进行掺有主观性评价时,受传统消极性意识和观念的严重影响。官本位现象十分严重,在绩效管理考核中出现领导压倒一切的意识;求同心理在绩效管理考核中表现为你好我好都挺好,根本拉不开差距;人情关系在绩效管理考核中表现突出,如果会搞人情关系,会拉拢人,人缘好,即使业务能力比较差,考核结果也会很好,相反就会较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