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02:56: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校教育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校教育管理

艺术学校教育管理策略探讨

在艺术学校教育中,培养专业性艺术人才是艺术学校的主要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这对于艺术学校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艺术学校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将新的管理手段应用其中,促进艺术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笔者将分别从:艺术学校开展教育管理的重要性、艺术学校学生特点分析、艺术学校教育管理现状、促进艺术学校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艺术学校开展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学校作为培养和塑造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的管理观念不仅会影响学校的管理水平,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未来的发展,尤其是艺术学校,注重培养艺术类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免会疏忽,从而导致学校教育管理效率难以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学校必须充分转变自身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以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估制度保障艺术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进步。学校的管理观念会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水平,艺术学校转变学校管理观念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管理与学校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学校管理观念和管理水平落后,学校也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引进新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理念,使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保障艺术专业学生能够在这种新的管理环境下不断提升自我,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艺术学校学生特点分析

(一)文化课的知识比较薄弱

由于学习艺术的学生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艺术方面,例如:艺术专业的学生,他们为了能够顺利的进入大学学习而采取突击式的学习,学生入校时的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比如有的学生从几岁起就开始学习音乐,有的同学加入高中后才开始学习,还有一些则是为了应付高考而突击学习,没有得到较为系统的知识学习,从而导致他们的文化知识比较薄弱;除此之外,有的学生在初高中阶段评估自己的成绩难以进入大学,因此他们就开始寻找新的路径,学习艺术就是其中的一种选择,由此他们把大量的精力与时间都用在艺术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上,由此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的时间就减少,所以文化知识水平的薄弱就不可避免了。

查看全文

农村学校教育管理论文

[摘要]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蜕变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途径。农村教育管理现代化不断趋向人本化、信息化、科学化、系统化以及满足农村特色需求的管理,但现实中农村学校教育管理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教育管理目标偏颇,管理方法失范;教育管理的模式单一、僵化;教育管理手段滞后,教师流失严重;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发展动力不足。农村学校教育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亟待对当前学校教育管理的现状进行反思,探究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出路,确立现代化的学校管理思想,规范教育管理方法;构建现代化的学校制度,走向科学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抓住治校根本,创建名牌学校。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

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中枢系统,它决定着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方向、质量、进程,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又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成熟标志,[1]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顺利推进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步骤,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作出重要贡献。“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2]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为缩小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农村学校管理主动承担培养人才的主要使命,为补齐农村教育短板而助力,有效应对农村教育管理中的各种新风险和挑战,不断开拓农村教育发展新境界,力求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向

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蜕变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途径。究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怎样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要想回答这些问题,管理学中的权变管理理论认为在组织管理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而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情况寻找不同的方案和方法。[3]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理应是动态的、持续变化着的、适应能力强且灵活的并与社会的发展相互交映,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它是具有农村地域特色和特殊情境的管理。农村学校教育管理充盈着“乡土气息”。农村学校最主要的管理对象是农村学生和教师,而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积弱,生存的物质环境不富足,重视教育但却不知怎样教育,学生文化知识素养不牢固,无论是学前教育还是义务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个人业务素养以及稳定性差强人意。囿于此,农村学校的管理应结合农村这种大环境下管理对象的特征以及特殊的隐性环境以及非正式制度,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招生、培养和管理制度和计划,找到一条适合农村学校管理现代化的路径,纠正学校教育管理唯城市化的倾向,求真务实地做好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农村学校教育管理趋向人本化和信息化。学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传播知识和服务于社会的活动,人是其主要的管理对象,关注人的发展和需求,使教育管理现代化固其本、疏其源,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教育管理信息化也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教育管理信息化,就是指利用计算机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处理功能来支持教育管理职能,帮助管理人员监测、调控、评价和指导各项教育工作,并为之提供有效管理决策的重要信息,以便促进管理活动效果与效率的提高,[4]学校管理决策由传统的基于经验和直觉转变为基于数据分析。尤其是互联网为教育搭建“自由空间”打破屏障与边界,互联网思维与教育的率先结合倒逼教育教学方式与管理方式的转变与更新,[5]在农村教育中信息化就是一架连接外界的桥梁,让先进的教育思想、讯息和教育管理技术在农村传播开来,所以提到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定与信息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系统化的倾向。学校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一个系统可以分解为各个子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6]认真分析和把握学校内部各个系统及其结构关系,了解学校管理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是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必要环节。其次学校教育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管理者、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产品都是人,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另外还涉及资产管理、教育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安全管理等方方面面,大到学校政策、制度的制定,小到学生请假、旷课的约束。如若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势必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全局,因此学校教育管理越来越倾向于系统化。农村学校教育管理日益科学化。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应根据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遵照学校管理工作的规律,符合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是方向性原则,这是指学校管理者必须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要求管理学校各项工作,是学校工作受社会政治、经济制约的客观规律的反映;[7]二是计划性原则,学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以及动态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应对现代化的学校教育管理问题时必须有周密、科学的计划;三是系统原则,学校管理者要有系统管理的观念,正确处理学校内部各方面之间、学校和其它单位之间的关系,对校内外的各种力量进行优化组合以取得最好的管理效果;[8]四是效益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工作要在正确的思想和目标指导下,合理利用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培养目标,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取得高效益。[9]总之,农村学校教育管理发展趋向应以人本化、系统化的管理理念为支撑,以科学化、民主化的制度为条件,以先进教学设施和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关键,以前沿的管理信息技术为基础,始于“接地气”,终于人才的培养和服务社会,走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之路。

二、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21世纪学校教育管理新模式分析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育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强管理创新,积极构建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以现代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为依据,主要探讨构建学校教育管理新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学校教育管理既包括教学教务管理,还包括对人、财、物的行政管理,需要主动收集各种有效信息作为学校决策的依据。当前,传统落后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由于缺乏对实施新课改的保障和对学校制度的支撑,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构建21世纪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提高学校管理的力度,改变教育教学现状,就成为了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现代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为依据,根据笔者的教育管理经验,通过对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反思,进而提出构建学校教育管理新模式的策略。

1学校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反思

1.1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通常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管理目标而设立的。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成了知识的接受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把学生的分数看的相当重要,因为成绩不仅是评价学生学习的依据,还是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许多教师都过分的关注学生的成绩,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和“两极分化”现象。传统的应试教育管理模式给分数蒙上了功利色彩,成为了利益驱使的砝码,教师通过分数对学生分层,实施分数管理,严重扭曲了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使教学改革目标偏离正常轨道。

1.2学校规章制度过于机械化和程序化: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对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的直接体现,是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利于规范师生行为,提高道德素养,稳定学校秩序。但是,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过分重视规章制度的作用,往往是在规章制度上做文章,细化规章制度,与评分和经济处罚相结合,与现代化教学管理目标不符。师生都成为了规章制度的奴隶,学校管理者成为了监工,规章制度过于机械化和程序化,使管理变成了检查,使师生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小心谨慎,缺乏个性和活力。从整体效果看,这种教育管理模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到最后也没有立足之地,流于形式,缺乏基础和师生的支撑。

查看全文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

[摘要]现代化学校建设应走内涵发展之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践行全员育人,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教育者要以情移情,用情感走进社会生活,投入真情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要用教师爱的情怀涌动起孩子爱的心胸,用教师的情感感召孩子人性的热情和激情,用教师的真心投入呼唤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责任心,着力让孩子们用心做事,用心做人,从而让我们的校园每天都是新的,让每一个生命的乐章在校园奏响!

[关键词]学校管理;学校现代化;学生发展

现代化学校建设应立足于学校的本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校园每天都是新的”是北京崇文小学迁入新址4年来建设现代化学校所追求的目标。

崇文小学创建于1960年,是北京市唯一的一所公立全日制寄宿制学校。自建校之日起,就招收出国人员的子女,以解除出国人员的后顾之忧,为我国的对外交流事业做出了贡献。

2003年9月1日,崇文小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校址迁入新型的现代化社区——北京市崇文区花市枣苑,以其崭新的面貌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崇文小学面对新世纪教育发展和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的教育格言及“以情移情”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学校建设的新路。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学生就是我们教育者心中的太阳——“校园每天都是新的”:每天我们与孩子的生命一起律动;每天我们师生都在积淀着学校的文化;每天我们都在为生命奠基。

查看全文

家庭学校教育管理论文

家访即家庭访问,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可以争取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的目的是明确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此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我们看来,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作为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到奠基的作用。作为补充,中小学生仍有很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继续接受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家长对学生仍起着关心、检查、督促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有自己的特点。家庭教育是指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家庭中其他成年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其子女施加的积极的教育影响,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其一,具有亲缘性。家庭成员间有一种深厚的天然的爱的感情作为动力,这种爱会产生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影响。

其二,业余性和不规范性,并带有随意性。由于家长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爱好、乐趣等的差别,家庭教育是多种多样的。

其三,教育方式方法上具有个别性和示范性。再从家庭教育的内容来看,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辅导、审美教育和文化生活指导、卫生保健等。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具有一致性,这必然要求我们将两者相互配合协调起来。

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家庭和学校两方面都要做出努力。一方面,家长要把配合学校教育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多样形式如: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进一步拓宽家长学校办学的路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为此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庭教育咨询、校长接待日等。在各种形式中,家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查看全文

学校教育管理全面发展研究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学习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所在。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学校的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教学工作管理。因此,夯实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整体发展的前提。

关键词:夯实;教育教学管理;发展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有凝聚力,塑造一个团结向上的高素质的教师团体对推动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要尊师重教,集思广益听取教师意见

作为管理者,要有大局观念,树立为广大教师服务的思想,密切和教师的关系,决不能高高在上,与教师平等交流,才能调动教师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的热情,才能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教学工作,所有教师通力合作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管理者,要经常走近教师,去了解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或受到的阻力,通过改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质量来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探寻教师的闪光点,挖掘每个人的潜能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促进教师内驱力的提高。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与教研氛围,让教师在学校工作中有价值感和幸福感。

二、要鼓励教师,发挥潜能开创教学之路

查看全文

民办学校教育管理探讨

一、形成以精神为核心价值的德育体系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公民,因此,以的光辉形象为榜样,塑造师生健全人格,是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最佳德育途径。源诚形水,厚德载物,聚严父慈母和朋友于一身,是教师的基本特质。从事教育工作一切从爱心开始,以仁爱之心育人,公正对待人与事,从而构建积极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只有形成以大爱为基石的校园文化,才能绽放美丽灿烂的文明之花。我们努力使师生明白: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健全人格涵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优秀教师给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全面而深刻的,不只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只要教师有心,用心地不断涵养自我,完善自我,其在教育生活中就能成全自我。这一行为的实践,是真正提高师生教育生活品质的基本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人的秉性从出生时就有不同,而不同的见闻、感触和环境、经历使之只能求同存异,异的张扬与充分发展往往能造就英才,因此立人教育集团倡导扬长教育。同时,主张通过教育生活应当给师生的成功予更多的期许,他们的点滴进步就是其迈向成功的脚步,在教育工作评价中应当强调进步是成功的标尺。大爱是精神在德育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是开展立人教育工作的基石。我们把如何教会学生学习、生活、做人作为主要工作。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认为答案就在精神之中。立人教育的理念是:立人之本,培育英才。人之本是健康身体,是守法、道德、责任和义务,是真、善、美、诚。学校在德育工作中,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结合起来,广泛开展敬老、感恩、立德、励志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悟、提升自己,以修成健全的人格。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平凡的学生变得不平凡,是立人教育的育人追求。由此,始终注重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幅度和人格品质的不断修为,主张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都潜存德育的良机,德育中的因材教育是立人教育遵循的基本法则。我们还主张德育必须加强实践性,回归学生真实生活,使德育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生活中,强调学生的情感和体验,不断促进其健全人格的生成。

二、以分层导学为教学教研特色,竭力提升学生学习力

立人教育的教学管理方针是:科学组织、有效落实;高效导学、合理评价。立人教育办学模式的封闭性管理、开放式教学,给教务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空间、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首先,以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正常、高效运转为其基本目标。教学计划力求尽量简约化,既不给教师带来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又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有序、高效运作。在校内工作范畴中,遵照陀螺管理模式中的条块结合要求,有效、高效地通过条的工作,在块的工作中开花结果。这就要求块的管理必须实现其服从性的作为,结合自主性的目标,力争简约有序地贯彻落实到位。教务处从教学常规抓起,狠抓教师教学计划、备课组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努力做到教学检查常规化,促进教师常规教学工作规范化,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严格规范考试过程,狠抓考风考纪教育,期中考、期末考、会考、省质检、初三市统考等都提前召开考务会,着重做好考务培训并布置年段、班级做好考风考纪教育工作,考后及时做好学科质量分析,以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成绩统计和评价反馈。加强理化生实验课的落实,配合人力资源部做好新进教师的评价工作,规范教师的招聘程序,规范学生的进校与退学制度。一个团队的工作,合理评价十分重要,我们从几样主要的工作入手进行合理评价,如抓学生巩固率、及格率、优秀率和平均分。考虑到各年段的班级生源水平不均,我们从纵向提高入手,年段班级建立各学科原始水平档案进行跟踪,公正地评估教师的工作业绩。良好的过程才会有良好的结果,我们更加重视过程评价。由于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我们十分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工作。我们主张在分层导学的前提下,博采众长,广纳百家,自成一家,打造立人教育课堂教学特色品牌。教育教学欲求有效,就必须以学定教。考虑到立人学校生源的特点,分层将长期存在。所谓分层,指知识问题的分层,力求准确把握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轻重、主次、难易;学生的分层,充分关注优差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理解、接受能力。这是因材施教的真实体现,是教学活动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和爱护,是教师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否则会犯拔苗助长或产生课堂有被遗忘的角落之错误。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导学”二字,简言之就是导引学生的有效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高效地自主学习从而一生受益。分层导学工作的核心在于教师的导,导什么?如何导?何时导?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我们充分认识到应该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方法做正确的事。导的过程应遵循教有法而无定法的原则,对不同的受教者,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其导法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施教者,其个性、特长的不同,也会在“导”的工作中各有千秋。因此,在教学法的实行中应提倡兼容并蓄原则。凡是研究工作离不开有效互动。就教研工作而言,有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学生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教师与教师的有效互动,教师与外部信息的有效互动。只有充分解决好这些有效互动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然而,欲求互动有效并不易。师生互动要求为师有大爱之心,有正确的导学方法,有较高的教学热情,善辩、善思、善吸纳和善于自我修为。广泛的外部信息冲击,要求为师善于分辨是非,把健康、有益的信息贯穿在教育教学生活中。立人教育主张通过分层导学,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解放自己,把教学工作做得洒脱一些,自主一些。全体师生不断提高教育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生活与教师教学工作的幸福感。分层导学可归纳为:导引自学、先测后讲,分层达标,循序渐升。这一课堂教学系统主张“一课一得”理念,一得指达成一个教学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合理、单纯、明确。故此,每位教师必须研读课标和考纲,切实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听课与评课是立人教育生活的常态,其对教师合作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和专业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要做好这项工作,应建立健全听课与评课制度;要保证全过程、全身心地听好课;多角度、全方位、客观公正地评好课。我校听课评课的标尺是分层导学教学法,重点看是否以学定教,是否让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

三、以全员共业平台的薪资体制充分体现教职员工的劳动价值

建立与时俱进的薪资体制十分必要。立人教育集团十分注重让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建构员工薪资体制时,把教师的月工资与学校的缴费学生数联系在一起。其结构如下:基本工资、考核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福利奖励。其中,绩效工资与缴费学生数相关,且占有较大份额,这在学校做“大”过程中起很大的作用,尤其在发挥教师招生工作积极性和有效性中起到强烈的激励效果。同时,充分考虑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完善薪资体制。其结构如下:按学历确定基本工资;教龄体现教学经验价值;建立出勤考核机制;岗位工资体现多劳多得;职称工资体现教学水平;校长考核基金加强过程管理评价;董事会奖励基金体现学校发展好坏与教职工薪酬相关;创业基金肯定早期教师的贡献;福利、奖励体现人文关怀与优劳优酬。同时,设立超工作量工作补偿机制,参照公立学校调资做好微调工作。我们认为,民办学校举办者应致力于全员共业平台的构建,平台由全体员工共建也为全体员工共享,尤其是“投资者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开展该项工作更有其必要性。“源诚形水,立己达人。”总之,民办学校应当从树立灵魂、建构特色文化入手,展开学校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使学校保持发展的永久动力。

查看全文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

一、制度导向

一般认为,文化具有弥漫性的特征,文化的传递是一个缓慢的影响的过程。也就是说,学校文化建设需要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但是,对于学校文化建设来说,强势推进也必不可少。学校制度就是通过强制性的力量,对学校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和约束,从而形成学校制度所期望生成的学校文化。特别是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起始阶段,在反复宣传教育的同时,还需要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和规范,这种强制性力量也是形成群体规范的重要条件。在学校文化由浅层向深层、由外化到内化的过程中,规章制度是一种基本力量。具有优良文化传统的名校无不得益于其独特的制度设计。南开学校(以下简称“南开”)一贯以校风良好著称。梁启超先生曾说:“贵校校风之佳,不仅国内周知,即外人来参观者,亦莫不称许。”校风不可能自然而然形成,它一开始需要强有力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作保证。早在民国初年,南开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校规校纪。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具体,详细规定了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南开的学生大多来自全国各地,家庭都比较富裕,当时学生的花费很大,一个学生一年的费用比一个小教员全年薪资还要多。为了使学生养成节俭的习惯,学校实行开支记帐制度。该制度从新生一入学就实行,学校会计到每个宿舍教学生们记帐的方法,并且以后每月都到各学生宿舍核对每人的帐本。到学期末,学生把一个学期的花费结算好,填入一张表格,学校连同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单一起寄给学生家长。这种制度对从外地来津的少年学生学会自己管理生活起到很好的作用。又如,英国的伊顿公学以校友的团队精神和同学之间的情同手足而闻名,这也与学校的“大房子”制度有关。这项制度规定,学生一进校门,每50位同学就和一位德高望重被称为“宿舍长”的教师全家生活在一起,组成新的大家庭,共同学习和生活。这样,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十分密切,容易形成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彼此深厚的情谊。

二、课程实现

学校的办学理念主要依靠课程来实现。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从某种意义上说,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决定着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因此,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抓手。南开“公”(“公”者,爱国爱群之公德)“能”(“能”者,服务社会之能力)办学理念是通过课程实现的。灌输爱国思想是南开五项训练方针之一;开设校本课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南开教育的一大特色。1927年至1928年,张伯苓校长为警醒国人,揭露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意图,在校内组织“东北研究会”,先后两次率领师生亲赴东北三省考察东北的自然资源、经济、人文、地理等方面情况,积累了丰富资料,发表了许多调查报告,编著了一部《东北地理》,并在南开开班授课。这门课程的开设极大地激发了南开学生的爱国热情。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参观、调查是南开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方式。这是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增强反帝爱国情感的重要途径。南开对此很重视,每学期都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20世纪20年代中期,学校曾专门开设“社会视察”课程。

南开教育的特点是既要学得好,又要玩得好;既会学习,又会办事。一句话,南开的教育是“活的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为此,南开中学注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学校除了以严格扎实的课堂教学享誉海内外,在开展“课外活动”方面也颇有特色。学校有一条特殊的规定:每天下午3点半是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不得留在教室。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社团非常活跃。除多种体育活动外,话剧、京戏、歌咏、摄影、航模、绘画、时事等,学生们均可自由参加。在南开的学习中,学生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正课学习,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服务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总理在南开读书时就是课外活动的积极分子。他曾说过,他从这所学校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也学到了办事本领。

三、名师示范

查看全文

高等学校教育管理法律纠纷特点与防治

【摘要】随着现代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在教育管理中产生法律纠纷也愈发频繁,分析高校在教育管理中产生法律纠纷的特点,探讨防治机制,是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法律纠纷;防治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不断推进,人们法治意识进一步提高,法律普及带来的变化体现在发展的方方面面。高校作为曾经万千学子心中的象牙塔也愈发频繁的卷入各种各样的法律纠纷中,高等学校被推上法庭被告席也已司空见惯。鉴于此,全面分析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中常见法律纠纷的特点,做好应对进行有效防治是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中法律纠纷的特点

一般来说,产生法律纠纷的主体之间大都存在利益冲突,普遍性、矛盾性是所有法律纠纷呈现出的共同特点。高校在教育管理中因主体身份的特殊性,其所发生法律纠纷的特点也相对独特。第一,类型多样性。高校在教育管理中产生的法律纠纷多种多样。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事业单位,容纳成千上万的师生开展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在此背景下产生的纠纷也纷繁复杂。就发生范围来说,可分为内部纠纷与外部纠纷。内部纠纷主要是高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与师、生之间形成的民事或行政纠纷及由此引发的刑事犯罪行为。高校与师生之间不应该存在刑事法律纠纷,但是高校存在有刑事法律关系问题[1]。外部纠纷则是指高校与高校之外的单位或者个体产生的民事、行政以及刑事纠纷。就内容本身来说,可分为合同纠纷与侵权纠纷。合同纠纷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较为常见的主要涉及教职工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以及高校与外部单位或者个体签订服务合同,委托合同等。侵权纠纷多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高校与师生之间。如大学生因寻衅滋事或者打架斗殴导致人身伤害,因为偷窃、作弊等行为给与处分的,学生针对处分行为将高校列为被告,这些都属于侵权型法律纠纷。第二,原因的复杂性与主体的特定性。高校作为被告的原因可能是作出记过、开除学籍甚至取消学位授予资格等惩罚性行为,甚至也涉及到近几年出现频率上涨的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高校法律纠纷虽然产生原因复杂且类型多样,但产生法律纠纷的主体却是特定的,无非就是高校与师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纠纷主体的特定性明显区别于普通的法律纠纷。第三,影响广泛性。高校以及高校师生在我国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类高校数量在2900所左右,在校大学生数量在3700万左右。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基站,承载着整个社会的希望,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每一起高校作为被告的案件都吸引着社会的广泛关注。如平原大学学生孟某诉学校案。孟某与校主任发生争执之后学校以违纪为由将她开除。自此,这个22岁的女大学生走上行政诉讼之路。历时4年多,与学校对簿公堂十余次,该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舆论,甚至引发省高院亲自关注督办。齐齐哈尔医学院学生齐某与李某因在四六级考试中作弊被抓,学校决定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两名学生认为处罚过重,遂将学校告上法庭。经审理,法院认为学校开除学籍的处分书没有送达两原告,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属程序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被告对行政行为进行举证的规定,该医学院并没有向法庭提供两学生作弊所用通讯设备,缺乏事实依据,应撤销其对两名学生的处分决定。此类性质的案件较为常见,高校通常败诉居多,这无疑不利于调动高校行使其职能的积极性。原因在于高校行使自身职能时的确存有程序上的疏漏或者失当行为,因而其行为得不到法律支持。因此规范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中的职能行为,提高法治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尤为重要。

二、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中法律纠纷的防治

查看全文

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述职述廉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工:

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激动人心的一年,也是对学校领导严峻考验、对教职员工进行大检阅的一年。这一年,学校改善了办学设备设施,加强了重高和职高考核的力度,顺利完成了政府对绩效工资的调整、教育部门对岗位设置的改革、学校对高中级职称的评聘等一系列重要工作。这一年,学校领导成员在上级组织的领导下,在陈明校长的直接指挥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团结和带领全体教职员工,科学规划、认真落实、努力拼搏,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创造性地履行了组织赋予我们的职责,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益,达到了预定的办学目标。现将一年来所做的工作汇报于下,请各位领导、各位教工审议。

一、加强了廉政建设,实现了廉洁从教、廉洁治校。一年来,我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保障监督作用、工会的民主管理作用,经常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廉洁教育,公开经费管理程序,强化经费管理透明度。学校自常务副校长以下,每个班子成员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严格要求自己,不以权谋私、不贪图享乐,养成了廉洁自律的好习惯。同时,学校加强了对教职员工的廉洁教育,要求教师不向学生和家长提不合理要求,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一年来,学校自行投资达10多万元,先后粉刷了围墙,改建了门卫室,更新了公示栏,新建了舞台、旗台,立起了标准的旗杆,增设了多媒体设备。学校投资近2万元更新了老旧线路,投资7000多元新购了桌凳,更新了消防设施,增设了名言警句,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学校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三、加强了常规教育和管理,教师工作井然有序,学生学习、生活有章可循。

一年来,学校坚持了每周学校领导碰头会、每周教师周前会、每周政治学习会、业务学习会,加强了教师“六认真”工作,坚持了“六认真”检查,坚持了教师坐班情况的督查,加强了教师教育教学的视导,注重了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引导和培训,客观科学地对待教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积极帮助、指导教职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繁难之事,理顺了教职工的工作。教师管理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