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封闭化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16:00: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校封闭化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浅析学校封闭式管理的利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封闭式管理成为必然。学校封闭式管理模式的出现,人们对其利弊的说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诞生总会相伴许多矛盾。什么是学校封闭式管理呢?学校封闭式管理的利弊究竟如何呢?
【关键词】学校封闭式管理;利弊;因素
学校封闭式管理是一种崭新的学校管理思想,是根据中小学生发展特点,针对这一学生群体自控能力差、不具备足够的分辨能力的特性,由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中,把封闭式与军事化、半军事化、准军事化等词连起来使用,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的一种精神“特区”,以免受外界不良风气、思想的侵蚀,以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体来说,学校封闭式管理学校封闭式管理或军事化(半军事化、准军事化)管理,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认为学校封闭式管理是指学校模仿军队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校的一种方式。
一、学校封闭式管理产生的原因
学校封闭式管理是学校的一种看似为学生着想的却又霸道的管理方式,企图以这种管理模式来解决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所出现的非理性的管理模式,教育界对学校这种管理模式赞恶参半,其形成原因有以下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高职校园封闭管理工作与建议
摘要: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始终对高职院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防止疫情蔓延至校园并造成聚集性传播的严重后果,2022年3月以来,同辽宁省内的其他高校一样,省内高职院校实施了极其严格的校园封闭管理。笔者通过对抚顺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应对本轮疫情冲击,科学开展防疫工作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分析,就高职院校在疫情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施校园封闭管理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新冠疫情;高职院校;校园封闭;建议
2022年3—4月间,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倒春寒”,全国各地出现疫情多点散发的情况,吉林省和上海市更是先后出现大量社区隐匿传播和人群聚焦感染,一些高职院校出现了师生校内感染情况,突显出高职院校疫情防控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总结其经验,以期对高职院校应对因疫情导致的学校封闭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疫情防控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封闭管理工作原则
(一)做好科学防控与封校管理
高职院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当前主要是贯彻落实《关于做好2022年春季学期开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二十条》等文件要求[4],在当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属地疾病防控机构的指导下开展,以源头控制、切断传播、保障安全为根本工作目标,坚持非必要不聚集、不外出的总体工作思想。在特殊时期则实行校园全面封闭,做到人员“里不出、外不进”,物资全面彻底消杀后方可入校,通过极其严格的空间隔离,全面阻隔疫情向校园内传播。
校园周边社会微环境研究论文
[摘要]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问题为全社会所关注,很多学校甚至以具有象征意味的“双重校门”来阻击来自校外的不良影响。作为个体能直接参与并生活于其中的典型社会微环境,校园周边环境对青少年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意义却很少为研究者关注。应该基于社会微环境理论和调查研究结果,从教育的视野分析校园周边环境的特点和“整治”对策。
[关键词]校园周边环境;社会微环境;青少年社会化
一、引子:对“双重校门”照片的分析
笔者在北京一所中学进行课题调研时,惊奇地发现这所学校两个门口安装的居然都是“双重的校门”:在高大的铁栅栏大门里面一、两米处又增建了一道半人高的铁栅栏(见图1)。很多人在初次看到这种校门时都颇为不解,并生出连串的疑问。在校门之内为什么又加上这么一层呢?它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
原本这所学校只有那道高大的铁栅栏大门,但是后来学校发现这种方式存在问题。学校从早晨上课后到下午放学前实行校园封闭管理,不允许学生外出,校外人员也不得入内。但是,学生和商贩仍能从紧锁大门的栅栏缝隙里互递钱物进行交易(其实不过是购买些雪糕、面包、矿泉水之类的东西)。只要学生冲着马路对面的店铺喊上一声,店主就会把学生要的东西送到门口,完成钱物交易。由此,校园封闭管理的目标就打了折扣,校方于是在正式大门里面增建了这道半人高的铁栅栏“防火墙”,并规定学生不得跨越。在门口传达室人员监督下,效果还算好,只是偶尔还有学生把钱隔着双重校门扔出去,外面的人把面包之类的物品扔进来。
学校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阻止学生与校外人员接触呢?为什么采取封闭管理呢?道理似乎很明白:保证学校安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例如,学校担心学生从校外买到不健康的或不干净的食品,更不允许学生在课间和中午休息时外出,因为校园周边的环境充满了“危险”和“陷阱”。总之,校方不想让学生“出事”,尤其不能于在校期间惹出麻烦。
演讲与辩论;校园开放式管理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演讲与辩论
评委们,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方要陈述的观点是开放式管理对大学生是利大于弊。
管理,简单说就是作出决策并执行它。而管理包括两种模式:开放式管理和封闭式管理。
开放式管理,就是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下,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管理来实现自我管理。
实验中学校长竞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各位听众:
大家好!
我叫X,现担任牛场中学校长。今天满怀信心来竞聘实验中学校长职位。
在这里,我将客观阐明对县实验中学的认识,展示自己所具备的应聘能力,全面论述管理实验中学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并且,将心悦诚服地接受各位领导和评委的评判。
我今天的演讲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对X县实验中学的认识和看法;另一个是如何管理好实验中学。
首先我谈谈对实验中学的认识和看法:
县实验中学校长职位竞聘演讲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各位听众:
大家好!
我叫X,现担任牛场中学校长。今天满怀信心来竞聘实验中学校长职位。
在这里,我将客观阐明对县实验中学的认识,展示自己所具备的应聘能力,全面论述管理实验中学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并且,将心悦诚服地接受各位领导和评委的评判。
我今天的演讲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对X县实验中学的认识和看法;另一个是如何管理好实验中学。
首先我谈谈对实验中学的认识和看法:
实验中学校长竞聘演讲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各位听众:
大家好!
我叫X,现担任牛场中学校长。今天满怀信心来竞聘实验中学校长职位。
在这里,我将客观阐明对县实验中学的认识,展示自己所具备的应聘能力,全面论述管理实验中学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并且,将心悦诚服地接受各位领导和评委的评判。
我今天的演讲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对X县实验中学的认识和看法;另一个是如何管理好实验中学。
首先我谈谈对实验中学的认识和看法:
计算机对校园的影响
一、教育方式不断创新
计算机促进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打破常规,勇于突破,也成为教育发展的追求。“在教育中,重要的是我们学习到了什么、我们想学到什么、我们想学习的原因,而不是信息的载体(如书本、电视、计算机)。”(见《第四次浪潮》第304页)因此,我们并不认为计算机本身有什么特别的魔力,我们更应注意计算机是如何改变教育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进而引起教育方式不断创新的。主体性教育广泛推行。多少年来,中国教育呈现明显的“灌输”特征,计算机介人教育领域之后,“教师中心说”发生了动摇,老师与学生往往会拥有共同的信息资源,因而,单纯传递信息、揭示结论的教育已经难以适应时代要求,也难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学生更强烈地要求以学习主体的角色参与学习活动,参与自身的发展。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学生们完全可以借助一系列软件去获得知识,并且通过自学,,达到应有的教学要求。教师也必须从“中心”、“权威”的位置上走下来,进行一番痛苦的“角色转换”,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与组织者,而不再成为“信息”的者与传授者。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生的活动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主体性得到了弘扬,这对加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这一想法终于得到实践的证明。个别化教育逐步实施。计算机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网上学校”的建立以及多媒体软件的不断开发,使得人机对话成为可能,于是在班级授课制环境上难以实现的学习方式逐步成为现实。教育注重学生个体的参与,教育更多地对个体予以关注,这是一大进步,也可以说是对“私塾"模式的“否定之否定”,体现了一种“新质”的生成与发展。
群体教育的高效率与个体培养的人本化,预示着现代教育的走向与趋势,当然这一进程还充满着种种矛盾与困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开放式教育正在构建。传统教育以封闭为特征,强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书本中心,学生更多地处于“接受”状态,只要记住现成的结论即可。而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是信息社会,知识“折旧”速率大大加快’因而,学习基础知识与接受最新信息应该兼顾,只学教材是不够的。于是,教育应当构建一种开放的体系,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都呈现开放性,信息的集约、交互与转换,成为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开放性教育将逐步取代封闭式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现代学校以计算机应用为特征,当然并不仅指儿件“硬件”,更为关键的还在于教育要素的质变,因此,要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自觉改革教育,实现教育方式的创新。
二、运作系统趋向高效
学校现代化对学校运作系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简明、高效,是现代学校运作的基本要求,当然这也是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与帮助的。计算机的应用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整个学校的运作节奏与密度大为增加,特别是校园网络的建立,从前以会议为主要载体的管理模式逐步被淘汰,各位员工可以随意获取信息、交流信息,享用信息的频率大大提高。学校管理的固定程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生动的、多样化的管理局面,效率当然也大大提高。计算机的应用加速了办学民主化进程。在信息面前人人平等,领导、员工、老师、学生都能享有同等的信息享用权利,打破了信息垄断的局面。
利才教育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管理方式
利才(ГГГГГ)是侧重培养自然科学方向天才学生的中等普通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机构的一种类型。利才作为普通中学,完成初中、高中学段的教学任务。利才和集美纳佳(ГГГГГГГГ)是当今俄罗斯的中等普通精英教育学校。ГГГГГГГГ一词源于希腊语,对应的英文是gymnasion。1538年,该词首次出现,用于描述德国城镇的斯特拉斯堡文理中学。俄罗斯用“集美纳佳”指代人文类中学。ГГГГГ来自于古希腊语lyceum,维基百科中指西欧、拉丁美洲、非洲国家的中学。19世纪20年代俄罗斯产生了利才,起初认为利才是从集美纳佳中学升入大学的过渡阶段,为升大学做准备。后来形成了“特殊类型”学校——利才群,如著名的皇村利才、黎塞留耶夫斯基利才,其教学原则、财政来源以及职业体系有别于其他学校,具有较高的地位和特权。本文论述19世纪俄罗斯利才教育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依据、管理特征以及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
一、利才教育产生的基础及特点
1.利才产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世界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文化学家、符号学家、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的奠基人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洛特曼在其著作《思维世界》中阐述了“文化对话机制”理论。他认为,吸收外来文化是较为复杂的过程。两种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过程中,接受者接受外来文化通常经过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外来文化依旧保留“他人的”形态,在接受者一方的文化中被认为是高势文化,而先前的文化则被看作为低势文化;第二阶段,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相互改造,相互适应;第三阶段,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第四阶段,在同外来文化相互融合的基础上,接受方开始产生新文本;第五阶段,文化接受者为文化输出者。在交流过程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是必须遵循的。众所周知,从18世纪彼得一世执政开始,俄罗斯统治者通过各种和平方式或强制性手段,使俄罗斯接受西方文化,彼得一世亲自带领使团出访欧洲,广泛学习西方文化,与欧洲各国开展文化交流,其目的是为引进和接受欧洲文化奠定基础,回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俄罗斯走上了西方化之路。利才教育经历了前三个阶段。19世纪初,俄罗斯教育体系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公民的精神需求,急需发展高质量教育,通过建立利才培养精英人才。利才教育倡导个性化发展理论,即发展独立教育过程,制定培养实践技能指南,首次使用了个性化改革体系,其创新性在于学生除了学习普通文化知识外,还在教师的专门指导下根据自身爱好和兴趣选择侧重专业式教学方向,在课内外活动中发展学生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1802年俄罗斯成立了国民教育部,1803年通过的《国民教育规定》及1804年的《大学章程》标志着国家教育体系改革的开始。改造小型国民学校,规定了大学(高等学段)、集美纳佳(中等学段)、县立学校(过渡学段)、教区学校(初等学段)四个学段。学段之间密切衔接,教区学校1年,县立学校2年,集美纳佳4年,学习拉丁语、地理、历史、统计学、逻辑学、诗歌、俄罗斯文学、数学、动物学、矿物学、商业、工艺学,不开设神学和俄语。这是吸收外国文化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以利才群为主要标志。1808年集美纳佳开设了神学,出现了私立学校,如敖德萨的黎塞留耶夫斯基利才、亚拉斯拉夫斯基利才、莫斯科的拉扎列夫斯基东方语言学院等。还产生了新型大学,如哈尔科夫、喀山和彼得堡大学。20年内国家将古典集美纳佳、新型集美纳佳的国民学校、小型国民学校改造成县立学校,首次确定了普通教育方向,学段的衔接以及人文教育的任务,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勤劳、诚实、善良的人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1818—1822年在彼得堡开设了4所学校,贵族把孩子送到外国人授课的私立寄宿学校,后来利才成为了贵族的专门封闭型学校。第三阶段,利才教育吸收了外国文化的精华。皇村利才学生接受等同于大学的教育。1812年,格利津公爵任俄罗斯圣经协会的第一任会长,为贫民开设了多所初等学校。1816年任教育部部长,反对世俗教育,主张大学应培养神学教师。尼古拉一世试图制定维护社会稳定的学校政策,1828年任命利文伯爵为教育部部长,通过了《初等与中等学校新章程》,规定了四个学段及教育原则。教会学校为底层学校,县立学校为商人、手工业子女学校,集美纳佳为官员和贵族子女学校。1833—1849年乌瓦罗夫任教育部部长,主张教育的人民性、东正教和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将世界学校经验与民族生活传统结合,强化行政区督学的一长制权利,废除选举大学校长制度。贵族特殊封闭学校——集美纳佳古典教育学校得到了发展。1849年开设了自然课程、希腊语和拉丁语。1839年财政部在图拉、库尔斯克、里加的集美纳佳学校开设了实验班,司法部在维尔纽斯、瓦罗涅士、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开设了集美纳佳法理学班,国有财产部为农民开设了多所学校。1848—1852年建立了希腊语、拉丁语语言集美纳佳,自然、法律集美纳佳以及专门法律集美纳佳学校。在教育部监督下私立学校作用扩大,教师获得了权利、地位、工资资助以及与国立学校同样的退休金。乌瓦罗夫保留了西欧大学的教育模式。19世纪初教育的人民性占主导地位,大部分教育行政区中的教育教学都为提高公民智力和道德创造条件。斯别拉斯基倡导全面教育:“只有发展教育,国家才能实现法治,危险时刻保卫祖国和同胞是最高信仰。”别林斯基、赫尔岑、奥多夫斯基支持西欧教育,反对俄罗斯农奴制层级教育,坚持自我实现的个性权利及革命民主主义教育学。2.利才教育的特点及管理方式。俄罗斯1917年革命前的利才是专门培养官员的中学或高校,利才教育的类型取决于教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方向,1873年巴黎开设的利才是第一所“世俗”大学,满足培养较高修养、忠诚于沙皇、推行沙皇政治的人才需求。19世纪初,俄国依托私人捐助创建了利才。当时技术迅速发展,亚历山大一世要求摒弃教育以宗教宣传为目标的基督教思想,培养大批视野广阔、思维灵活的有修养人才。俄国利才在沙皇的特别关注和庇护下,政治色彩浓厚。第一批利才被誉为集美纳佳或“高等科学”学校,从产生之初就自相矛盾:大学水平但又不像大学,这是后来关闭利才的主要原因。利才应培养“新型”人才,改变俄罗斯人的面貌。1803年1月24日,《国民教育拟定条例》规定建立利才、大学和集美纳佳三种类型学校。19世纪开设了皇村、黎塞留耶夫斯基、沃伦斯基利才,后来增设了杰米多夫斯基和涅任斯基利才中学。利才教育为集美纳佳与大学的过渡阶段,其结构类似大学:校委员会有权选副校长、督学、自主管理教学和日常生活。利才生享有大学生的权利,利才毕业证与大学毕业后获得的官职级别文凭等同。利才高年级开设神学、哲学或法律科学等大学课程。“利才开设大学课程,确定了其仅次于大学的特权。”19世纪末,利才开设了侧重专业式教学,等于大学的系。其管理与众不同,黎塞留耶夫斯基和涅任斯基利才由哈尔科夫行政区监管,皇村利才直属国民教育部管辖,而杰米多夫斯基归莫斯科大学管辖,黎塞留耶夫斯基利才由敖德萨市长领导的学生家长委员会管理。利才还建立了师范学院和法律、商业两所学校。利才产生的原因:远离大学的区域文化中心的需求,集美纳佳和大学的数量不足,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需要;贵族避免子女与平民子女共处。20世纪初仅保留3所利才,1917年后关闭,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俄罗斯以中学形式恢复了利才。
二、利才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
1.皇村利才。1810年,为强化国家的教育发展,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提出实现俄国现代化目标,创建精英利才。1811年10月19日创建了皇村利才,这是俄罗斯教育史上的大事件,皇村利才形成了人文、道德、创新、思想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人荣誉、崇尚友谊、尊重个性、精英、平等、爱国主义、范例教育、生活方式教育、实验室教学、全面发展、教育教学结合、传统与创新育人等利才教育原则。国民教育部倡议建立特权高校,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批准利才与俄国高校地位平等。年龄在10~12岁身体健康的男孩通过初等俄语、法语、德语、代数、物理、地理和历史考试后可入学,学习时间6年。皇村利才是封闭型高校,注重对青年的宗教培养,沙皇重视利才,每年需要的毕业生、教授和官员的数量可观。1843年11月16日,沙皇尼古拉命令将高校转由君主监督,将利才从皇村迁至圣彼得堡市,更名为皇家亚历山大利才,将利才变成世界级精英高校。2.黎塞留耶夫斯基利才。19世纪,敖德萨工业蓬勃发展,俄国决定建立培养高水平的官员学校。1818年1月19日,建立了黎塞留耶夫斯基利才,学制为8年,用法语授课,利才生的兴趣广泛,1819年创建了文学协会,普希金于1823—1924年间在此创作诗歌。化学家门捷列夫等在此授课。利才的第一阶段(1817—1837年)接近中学;第二阶段(1837—1864年)类似高校。黎塞留耶夫斯基利才为大众化学校,乌克兰南部贵族,圣彼得堡、莫斯科的公爵子女在此学习。敖德萨市长主管利才,利才开设物理数学系、法律系、语言系、商务系。
三、启示与借鉴
职教领导班子年度述职汇报
一、结合实际,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保持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本年度党政工作的中心,党总支工作计划、校行政工作计划对此都有明确的安排,为此党总支专门做出部署,对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教师各层次学习重点,与实际工作结合点提出明确要求,学校主要领导认真参加市委组织的为期一周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训班,并面向全体教职工作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辅导报告。理论学习中心组就“三个代表”产生的历史背景,现实及深远历,看更多范文请搜索浙江秘书网史意义等问题展开了重点学习和讨论。本年度,理论学习中心组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外地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的学习,并结合学校实际加以推广运用。在办学方向、教职工聘任、后勤服务社会化、弹性学制的实施及教师队伍的管理、教育、教学、教研方面均有体现。年内班子每一名成员都有目的、有专题地进行了参观学习和实地考察,地域涉及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石家庄等,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为学校的发展与管理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今年暑期我们实行了新一轮教职工聘任制,对岗位管理进行了大胆探索,完善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机制,得到了市教育局领导的重视和肯定,聘任制经验在市直学校得到交流推广。
通过考察培训,在办学中引入经营理念,从如何吸引生源,如何留住学生,到如何给学生切切实实的知识与技能,如何转换角色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义务宣传员等,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探索、实验,对改革学校固有的办学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次深刻的思想领域的革命。全体教职工牢固树立了学习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不同程度地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增强了服务意识,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一线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风气愈加浓厚。
二、以决策民主化、管理规范化为重点,不断强化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学校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