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8 15:14: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校德育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学文化学校德育论文
一、学校德的道德教育
(一)德育课程,要让学生深入探究道德教育的实际意义
在学校里开展德育课程是很必要的,在入学之初,真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馆,道德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些观念形成的动向。这样做并不是要对学生进行洗脑,让他们有相同的观点,而是要引导学生走向道德的正规。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课程上要有鲜明对比的案例,让学生们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对结果进行引导式的分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活跃起来,并且有各式各样的思维展现在当下,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扮演一个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引领的领路人。
(二)校园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德育趣味活动
在学校组织德育教育主题活动,例如对于被人遗失的一块钱和一百元钱的态度;对于窃取他人科研成果,商业信息等事件的态度等等。这些活动可以以辩论会的形式出现,可以以小型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出现,无论以哪种形式出现,其目的都是在于要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实时掌握,并且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适时纠正。在这里就简单的举个实际例子来进行一个小小的深化研究:学校可以组织一次这样的活动,由一家公司提出一些要求,让学生做出一个可以实行的方案,学生可以自由组合人员配备,写出执行方案。如果有两份一样的方案出现,那么就要求学生说明自己的方案设想思路,和方案定稿的背景。如果有一方出现说不出思路,或者对方案没有更好的设想,那么就可以判定这一方是属于抄袭或者说是窃取。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是要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并且对其采取处罚措施。要让学生在大学文化的视域中,找到对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向社会,关注道德
学科渗透学校德育论文
一、学科渗透在现代学校德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更新,德育作为我国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久不衰,在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后,对现代教学仍有着深刻影响,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笔者认为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德育教学是实现全民族素质提升的关键。德育的发展是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道德素质对知识、能力所特有的催化和指导功能,使得其成为当前社会各国教育方针确立的主要依据。在某种程度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能激发学生内在发展动力,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力保障。其二,德育教育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对于人生以及一切事物的态度和行为,只有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下,人才能积极地投身于生活实践,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三,德育教学是通过影响学生的内心思想来改变学生的行为,即由内而外的教化学生,这种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更为深远和长久的,同时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它的影响,并且在无意识中将这些投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使得学生逐渐形成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同时为学科教学的优化提供了条件。其四,正如上文所言,德育教育是以影响学生的内心的想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为目的。因此德育也可以作为学科教学的灵魂与核心。正如行星围绕着恒星不停地运转一般,德育是学科教学的恒星,失去了这颗恒星,学科教学的意义也就丧失了,我们学习知识和技能是出于对将来的美好愿景,如果是怀着一颗想要破坏的心,那么我们的学习和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因此德育对学科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学科教学的基础。
二、学科渗透在现代学校德育教学中的难点
(一)德育观念狭隘
在实际的德育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同,将德育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化为一谈,缺乏对德育教育全面深刻的认识,把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任务全部寄托于思想政治这一门学科的教育上,这是与德育教育的发展目标相悖的。同时,还有部分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本学科渗透德育教学的难度太大,或者德育教学只是一种华而不实的教学,与学生的升学就业并没有太大关系。很多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只是出于一种应付心理,敷衍了事,并没有将德育落到实处。此外还有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为主,思想教育、德育教育是课外的事,不应占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导致德育教学与学科教学分离的现象。片面的德育观念制约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目标的实现,使得学科的德育教学效果不佳。
(二)德育方法单一
教育理论学校德育论文
一、学校德育在教育理论中的发展途径
(一)确立学校德育目标
1.将高远的志向作为德育培养的目标。
志向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内心对某一事物或者目标的向往,并为这一向往而付诸努力的过程,能够突出展现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不断追求的一种积极昂扬的精神。高远的志向,不仅能够体现现代社会的内在层次性,同时还能够体现时代具有的前瞻性特征。因此在德育教育理论发展中,要将自强不息、不懈努力、奉献祖国等作为培养学生高远志向的主要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怀有远大抱负。
2.将高雅的情趣作为德育培养的目标。
情趣是一个人拥有的情调趣味,或者是这个人内在的情意、志趣,高雅的情趣和低俗的情趣对于一个人道德影响巨大。高雅的情趣是积极的、文明的、健康的,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性和文明性相得益彰,同时也与法律规范和道德要求相符合[2]。因此,在德育教育理论发展中,要明确地将培养学生高雅情趣作为办学目标之一,积极开办学校礼仪教育、文化艺术节、读书节、志愿服务活动等人文娱乐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增强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养成高雅的情趣,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的同时,也能将未来的世界创造得更加美好。
三贴近原则学校德育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对多功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各类以快速有效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的职业院校遍地开花。中职院校的学生并没有接受过高等文化教育,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因此中职院校必须以“三贴近”原则为基础,加强自身的德育教学建设。
一、“三贴近”原则概述
“三贴近”原则本意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为了加强文化建设而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中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三贴近”原则主要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意思是说教学要符合生活实际,学生是德育课堂中的主体,德育教学要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职学校德育课中“三贴近”原则的教学评价策略
1.注重情感交流,贴近学生生活
现阶段,各类院校在各类课程知识教学中逐渐从单一的知识灌输向师生双向的情感交流转变,逐渐重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以及学习态度等的培养。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国家教育部曾明确规定学生的道德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并重。因此中职院校必须将知识技能教育与道德素质教育同等重视起来,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积极运用实践性、体验性的教学方式促进德育课堂的生活化、情感化。
技工学校德育论文
(一)在生产实习中培养职业精神
由于具体职业的利益和要求各异决定了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职业特性,并通过其职业性体现出特定职业的职责或价值。在全部课程中,技校生对实习课程最感兴趣,实习指导教师要在专业技能讲解中抓住时机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把对职业道德的理性认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实习中技校生直接从事职业活动,把自己在课堂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也会逐步形成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责任心,从而获得一种职业满足感。
(二)在工学结合中提高心理素质
工学结合不仅可以培养技校生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而且对于技校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锻炼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工学结合中对技校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有利于纠正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机缺乏、学习针对性不强、期望值过高、责任感缺乏等问题。通过工学结合,一方面能促进技校生对职业进行准确心理定位,树立自信心和忧患意识,促进健全人格的完善。在实习活动中促进技校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合理规划。实习活动可以强化技校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真实地指导技校生对特定行为真切体验以及对错误认知的矫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自我概念,从而能够理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利于学生对自我潜能的挖掘,为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打下良好基础[3]。
(三)重视高尚师德对技校生的示范作用
技校生德育的执行主体是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培养高尚的师德不仅是教师自身修养的需要,而且是对技校生进行德育的需要。在生产实习中选择企业中的典型模范人物、技能高手做指导教师,能够实现师生之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影响和心灵的共振。比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毕业生陈刚毅是“全国交通工程技术人员的楷模”,也是承德技师学院特聘辅导员。教师高尚的道德思想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它能帮助技校生提高道德认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道德意识。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技校生有直接的示范作用,能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4]。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论文
一、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德育内涵
1.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我校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从原来的40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到现在的27849平方米,打扫难度越来越大,但我校始终坚持每天清晨组织学生打扫校园卫生。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会主动打扫并保持校园干净整洁,低年级学生在老师和中高年级学生的带领下,也逐渐投入到打扫卫生队伍中来。2.注重“美”的教育。我校的学生智障儿童为多数,学生行为习惯差,不讲卫生,乱涂乱画、乱丢乱吐、攀折花草等等。对于他们出现的种种表现,我们思考并进行“美”的教育。让他们认识美、理解美、守护美、创造美,让学生学会自己呵护班级和学校的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班级进行布置,墙面、地面、桌面均进行精心设计,将花草种进班级,有的班级还在教室里养上小鱼,让学生学会爱护和照顾小鱼,培养学生的爱心、细心和耐心。实践证明,通过努力,我们改变了大多数学生的不良行为,少数问题突出的孩子犯错频率也在逐渐降低。3.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校园内比较醒目的墙面,我们思考并制作了美观、生动的励志故事及德育版面,以此激励师生,培养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教学区一楼楼道正对的位置设置“今天你敬业了吗”警醒教育版面,提醒教师要时刻做到敬业爱生,同时也是要求教师用行动向学生诠释什么是敬业。在教学区设计校园之星展示橱窗,把同学们在各方面取得的进步进行展示,目前已初步形成认星争优的好局面。在楼道悬挂德育内容挂牌,楼梯转角、墙壁均贴有德育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时时处处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学校围墙、挡墙也成为德育的重要场所,各式墙画由教师设计,师生共同完成,美化校园的同时更是德育的实践活动。
二、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学科教学渗透德育
1.开展“一评三管好”活动,深化立德树人目标。通过活动开展,让学生树立认星争优的观念,评选出一批批美德少年,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2.积极开展“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德育教育。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主题班会课,把“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作为班会主题,各班要围绕主题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组织一次实践活动,并将活动取得的实效进行总结和交流,此外,要求在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教育,实现处处有德育。3.扎实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教育活动。将“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教育活动纳入学校常规,学校对教师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和进步,实践证明,以活动开展为载体的德育远比宣教效果要好。
三、开展个别化教育,家校合作实施行为矫正
1.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对特殊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个别化教育是重要手段。根据特殊学生个性差异大,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差异大这一特点,我们思索并要求各班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每期初由学校组织开展认知能力与综合能力评估,拟定成长计划,实施行为矫正,每周做成长情况记录,期末对成长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然后调整计划。这个做法能有效的帮助班主任及科任老师了解学生情况,有利于教师更好的针对学生特点开展教育教学,同时也展现出教育成果,体现教师价值及成就感。2.落实家校联系制度,帮助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在校所学往往在回家的几天时间里清零。尤其是智障学生大部分节假日以及寒暑假回家后,再回学校时,不好的行为习惯又接踵而至。针对这种情况,我校采取“家校联系单”方式,将学生在校表现、假期间注意事项、习惯养成、学科作业等内容书面告知家长,并要求家长针对学生在家的情况进行评分,返校时交回家校联系单,教师通过联系单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受各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家长还没按学校要求开展好此项工作,但大部分家长反响较好,认可了学校的做法并积极配合。3.严格行为规范训练,杜绝不良行为滋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制度,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在学生中选拔文明小卫士,向老师检举不文明行为,教师在开展个别谈话,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开展行为矫正。对个别学生开展结对帮扶,安排班干部及行为习惯好的同学随时监督,有出现不良习惯时督促改正,不改正的再由老师进行教育改正。在耐心的谈话、对话中,我了解到了很多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并鼓励他们改正,任何事情老师都可以与他们一起面对,帮助他们解决。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跟我说心里话,骂人、打架行为出现的频率也在逐渐减少,很多孩子学会了说:“对不起”“没关系”。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是艰难的,只有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简单的过程,才能帮助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每一个特教工作者都应用爱心、耐心、细心、恒心和信心来对待特殊学生,帮助他们成长成人。
工作实效性学校德育论文
一、学校管理层教育工作的建设
1.校级领导的管理
校长对于学生而言,就如同主席对于老百姓,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校长不光是应该出现在特定的场合,做一些特定的演讲,学生的德育工作并不光是口头上的教育,更应该是行为上的教育。作为一校之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不收礼、不开小灶,时刻为学校这个大环境的风气着想,端正学风,若是出现主任或者教师不正确的行为方式,应该及时地进行教导,并让其对自身不当的行为作出检讨。而校领导也应该经常在学校中与学生多接触,就像国家主席也需要体恤民情。校领导亲切的与学生接触,除了能够了解到学生的德育程度之外,还能够起到良性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产生想成为品行兼优的人的思想。
2.中层领导的管理
教导主任是学校的中流砥柱,能够直接向校长汇报学生的德育情况,也能够和老师、学生经常接触,从而了解其中的不足并加以改善,提出建议。对教导主任的选择,要进行严格的筛选,作为一个管理普通教师并直接作用学生的中层领导,除了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品性为教师和学生做到表率作用之外,还需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和学生,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教育方式。对于优秀的教师和学生要积极鼓励,使之成为道德教育的风向标,而对于品性道德相对不足的教师和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积极展开德育工作,并及时向校领导汇报。
3.教师的管理工作
高职教师学校德育论文
一、当代职业教育的总趋势
当代职业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复合型教育,除了基本的学历教育外,还有社区公民教育、企业员工在职培训等。21世纪后,职业教育进行了改革,由教授单一定向化、以“制器”为原则的技能教育转变为与学科教育相融合、以“育人”为原则的一种综合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当代职业教育,首先,要保证受教育者能够掌握专门化的知识与技能,适应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其次,要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尤其是职业道德健康发展;再次,要使受教育者习得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能力,综合运用、随时转换多种不同的技术。
二、高职学生德育现状及德育教师素质现状
1.高职学生德育现状
就读高职的学生大多都是由于高考失利迫于无奈才去职校学习,他们的学习成绩都不太好,高考失利没有考上好大学,让他们觉得自己前途未知,所以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态度。除此之外,他们选择职业院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觉得就业有保证。许多学生都认为,职校是专门传授专业技能的,他们只要学好了专业课,就可以找到工作,而对于那种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德育课自然就是采取忽视、应付的态度了。他们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个人职业道德对职业生涯的重要影响,错误地认为只要学习专业技能就足够了。
2.高职德育教师素质现状
农村学校德育论文
一、落实德育工作的课程渗透
如三月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六月开展庆“六一”、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七月开展红领巾心向党活动和安全教育;九月开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活动;十月以国庆节为契机,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十一月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读书活动;十二月举办法制宣传、纪念“一二•九”活动。通过上述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课程改革与德育紧密结合起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优化课堂教学,使每堂课都成为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在各科教学中,使任课教师做到对德育渗透有计划、有落实,力争有效果。
二、经常性开展有意义、有特色的德育活动
一是针对“年龄长大,快乐减少”这一学生的普遍感受,让学生在学校里充分体验成功、彰显个性,认知自身价值。每天下午开展大课间活动,成立篮球、跳绳、书法、象棋、乒乓球、羽毛球等兴趣小组,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与才华,进而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并逐步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坚持国旗下讲话活动。在升旗仪式上,每周选派一名优秀学生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懂得感恩、勤奋学习、强身健体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等教育,塑造学生主人翁意识,使德育融入心灵,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三是开展“感恩演讲比赛”,使学生懂得感恩来自父母、老师、同学和全社会的爱,感恩大自然之爱,重温人性中最美丽、最精华的东西,使心灵得到净化与洗礼。同时关注贫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为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建立档案,采取教师、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他们,让他们体验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四是精心组织专人撰写校史,把校史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作为地方课的内容之一。以爱学校、爱家乡为起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五是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并实践《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六是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把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办好校刊、广播站,使校园文化活动健康、生动、丰富多彩,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作者:张海峰单位:海东市乐都区马营乡中心学校
新加坡学校德育论文
一、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
新加坡学校德育的主要目标是随着国家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和丰富的,虽然在新加坡不同发展时期其学校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不断变化的,但其培养国家意识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根本目标却是始终贯穿其中。殖民地时期的新加坡由于英国政府实行放任自流、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导致当时新加坡的学校教育制度没有统一系统而各自为政,英文学校、马来文学校、华文学校和泰米尔文学校四种不同类型教育制度之间存在十分严重的隔阂,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道德观念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2]。独立后的新加坡面临着宗派林立、种族矛盾等社会潜在问题,为统一国民意识,新加坡政府注重向民众树立“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民族意识。在20世纪60年代其德育目标在于使国民逐渐形成新加坡国家认同和归属感,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推进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发展。到70年代,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大量传播,导致年轻人的道德价值观日益“西化”。针对这种新情况,新加坡重新制定学校道德教育计划,推行全面的伦理道德训练,重点培养学生形成具有国家民族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到了80年代中后期,由于新加坡经济发展停滞,导致很多本国优秀人才不断移民国外,新加坡外长拉贾拉南指出:“国家意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只有在国家发展陷入危机时,有条件移民国外却选择坚定留下来与全体新加坡国民共沉浮、共发展的人,才可以称的上真正的新加坡人”[3]。从1988年开始新加坡每年通过开展“国家意识周”主题教育活动,以达到凝聚全体国民的国家民族意识。1991年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讨论,确立了五大共同价值观概念并以国会的名义公布《共同价值观白皮书》[4]。新加坡学校德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学校道德教育,培养造就忠诚正直老实的公民,使新加坡青年一代在个人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民族意识方面形成不同于其他西方国家和亚洲国家的有新加坡特色的道德观念。
二、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进行不断调整完善,表现出非常强的时代感和适应性。新加坡独立之初在全国各类学校颁发统一的道德教育与公民训练大纲,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利益,树立公民良好的道德观念,冲淡民族观念进而强化国家意识。到20世纪70年代,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新加坡政府把地理、历史和公民课结合为《生活教育》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国家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并理解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公民的义务和责任[5]。到20世界8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为了抵御西方不良文化的入侵,编写了《儒家伦理》并且在学校德育教学中普遍应用。到20世纪90年代初,为避免种族冲突和宗教冲突,《儒家伦理》课程被体现“共同价值观”新的学校道德教育教材《公民与道德》和《好公民》代替,继续加强学校道德教育以帮助新加坡政府培养出具有优秀社会道德意识的合格公民以及建立一个团结的具有凝聚力的国家。
三、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学校开设专门德育课程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学校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