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营销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8 21:34: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术营销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术营销论文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流程

1流程再造与学术期刊融媒体转型

流程再造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次管理变革,流程再造的核心是对组织的作业流程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通过对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梳理、精简以实现流程化管理,流程再造以追求全局最优为目标,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目的。流程再造的模式主要有迈克尔•哈默的四阶段模式、乔•佩帕德和菲利普•罗兰的五阶段模式、威廉姆•J•凯丁格的六阶段模式等。以上模式从不同侧面比较完善和详尽地设计和描述了流程再造的步骤,既各具优势又相互补充。流程再造的原则有迈克尔•哈默的八原则、阿什利•布拉干扎的十原则、乔•佩帕德和菲利普•罗兰的十五原则等。按照上述模式和原则并结合实际对企业进行流程再造,如果流程再造科学合理,适用于企业,将给企业带来高回报、高收益。学术期刊要实现融媒体转型,就必须进行编辑流程再造,才能达到融媒体传播的目的。融媒体时代学术产品传播首先要解决学术论文生产的多介质化和多媒体化问题,收到的论文必须是包含文字、图片、视频等多介质元素的论文。第二,责任编辑要对收到的学术论文进行学术价值、创新价值等方面的价值判断和传播渠道判断。第三,要构建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客户端等多渠道传播的融媒体传播平台,使同一内容、不同形式的学术产品能沿着各自既定的渠道运行,达到“一次采集,多渠道传播”的目的。第四,要解决学术产品抵达用户后的反馈,融媒体时代的受众将变为用户,学术期刊还要建立学术产品的推送模式,以短信、微信等预告学术产品的发生并号召用户及时使用并积极参与到改进该学术产品的过程中[1]。

2高校学术期刊传统媒体编辑流程

高校学术期刊传统编辑流程是: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校对→出版[2]。选题策划是编辑流程的起始环节,选题策划是编辑结合期刊办刊宗旨、行业现状、读者需求等进行的一种全面系统的编辑活动。传统媒体时代,选题策划通常采用检索查新、关注科研基金项目、关注学术会议、问卷调研及专家咨询、从自然来稿中选题、从优秀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中选题、从行业单位活动中选题等方法进行信息采集,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归纳、提炼,系统分析学科领域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形成具有预见性、引导性、实用性的选题。传统媒体时代,组稿一般采取向高被引作者和知名专家约稿、联系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课题组、联系高等院校、联系科研院所、联系重点实验室等方式。也可以采用针对热点问题利用学术会议进行组稿、针对填补学术空白的问题进行组稿,还可以结合办刊特色在期刊及网站上征稿通知,接受自然投稿的方式组稿。传统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审稿程序一般先由责任编辑对纸质稿件进行初审,在纸质审稿单上填写初审意见后,连同纸质原稿送交复审、终审人员审稿。采用投稿平台后,在投稿系统中审稿,实现了审稿实时化。传统媒体时代,最初,学术期刊来稿多为纸质手写稿件,原稿经编辑修改加工后,送印刷厂录入排版,打出样稿,编辑再进行编辑加工和校对,编、校环节是分开的。采用投稿系统后,编辑在电子版稿件上直接编辑加工,边改边校,实现编校合一。编校工作主要是按照国家标准对文稿的语言文字、量和单位、标点符号、图表、参考文献等进行修正,一般是“三校一读”后送印刷部门。出版是编辑流程的终端,只有通过出版,期刊的功能才得以实现。传统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出版程序较为繁琐,出版周期较长,只有纸质版和网络版两种形式。纸质版学术期刊印数少,发行量小,影响力有限。网上检索或在线阅读虽然打破了阅读的时空局限,大大提升了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但还存在传播途径单一、只是纸质期刊的电子版翻版、创新不足等问题[2-3]。

3高校学术期刊融媒体编辑流程再造

融媒体传播是将网络、传播终端、媒介形态等融合在一起,使媒介产品生产方式、生产流程、生产观念等也实现了融合。这迫使高校学术期刊必须整合工作流程,按照融媒体的特质,打通各种传播介质的边界,进行编辑流程再造,以适应学术期刊的融媒体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学术服务。高校学术期刊融媒体编辑流程再造首先要从理念上创新,在选题策划上除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外,更要建立以用户为核心的理念。传统媒体时代,高校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化主要以编辑为主体,由编辑部选题内容,然后由学科编辑组织专家、学者围绕选题进行稿件撰写,或者通过编辑人员参加学术会议、深入课题组、与专家学者约稿等形式获得,编辑部和学科编辑占有主动权和优先权,学术论文生产都集中在编辑部和学科编辑选定的专业人员手里,论文也集中在编辑部独具品牌优势的机构中进行。融媒体时代,新技术带来的一个重要变革就是UGC(用户贡献内容)的大量产生,新技术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学术论文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用户生成的新观点、新设想可以为编辑部提供新的选题策化内容。这种自然萌发的力量,借助新技术手段浮现出来,并被传播出去,这为选题策化流程提供了新的信息资源。融媒体时代,受众除了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贡献内容之外,还能多路径地反馈信息,评价并影响媒体机构的学术论文生产,因此,融媒体时代选题内容来源的多元化也必然促使高校学术期刊进行编辑流程的优化。融媒体时代高校学术期刊的审稿流程也需要再造。传统媒体时代,高校学术期刊审稿流程是由责任编辑初审、学科专家二审、主编终审。审稿主要审查学术论文的选题是否具有创新性或重要应用意义、是否有充足的实验或分析支持文章的结论、文字叙述是否清楚简洁、有无学术道德问题、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准确与完整。融媒体时代的审稿除了需要上述内容外,还要对学术论文内容做出价值判断以及去向判断。论文涉及的实验数据、背景资料、音频、视频、实验方法、实验过程等都将成为审稿的内容,同时也要对其做出不同介质传播的判断,这就要求责任编辑、学科审稿专家、主编具有融媒体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并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4]。融媒体思维是一种开放性的、专业性互补的思维,融媒体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和精准化,内容生产的大众化和定制化,平台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内容形式的多维性和跟踪性的特点必然会引导编辑思维模式的转变。融媒体时代,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具备更加系统的知识储备。新媒体形态的多样化,内容读取的随机性和碎片化,内容生产的开放性、共享性、多样性和繁杂性,传播的即时性和交互性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应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融媒体时代的编辑既要有全面化的知识体系,又要具备掌握专业化技术的能力。以上变革必然会促使高校学术期刊进行编辑流程的再造。融媒体时代的编辑加工也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不但要按照国家标准对文稿进行语言文字、量和单位、标点符号等方面的编辑加工,还要对论文的实验数据、图表、音频、视频、实验方法、实验过程等多种类型的相关数据进行加工,使其成为融媒体传播的素材,同时可供审稿专家、读者共享,成为参考和再利用的数据资源。融媒体时代的学术论文出版也不仅仅是纸质期刊的印刷,学术论文传播除了跨介质传播外,还将跨平台传播,如网站的传播、两微一端的传播以及音视频的传播。高校学术期刊的传播渠道会扩大,并实现编辑、审稿专家、读者、作者的交流互动。除了学术论文的纸质传播,还可以在学术期刊的网页、PAD移动版及微信平台上设置学术论文流媒体格式的数据专区,使用户在以上媒体阅读中,能方便地浏览并下载相关的信息,甚至可以获得作者提供的算法代码和各种应用测试工具,在微信上,可以为学术论文设计微信推广版,将论文中最有价值的数据、图、表通过微信平台推广,还可以加入论文作者对该论文进行解读的音频、视频等。这些传播方式既以多媒体形式传播了论文的科学内容,又满足了用户的多种浏览需求。融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就是以用户理念取代受众理念,变受众为用户。这是融媒体获得并扩大目标人群的关键。吸引用户、培养用户是传统媒体不具备的新流程。融媒体时代,用户是学术论文生产及媒体运营的起始点,也是终极目标。学术论文的作者、读者不再被动接受内容传播,从受众成为了参众,高校学术期刊编辑要把服务用户、吸引用户、集聚用户作为内容创新的评价标准,作为办好学术期刊的追求。高校学术期刊要根据用户少而精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办刊特色,深入挖掘学术资源和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借助融媒体的优势,搭建编辑、读者、作者、专家的学术交流平台,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可以以学术机构为平台组织学术会议、通过微信平台学术会议信息帮助用户及时掌握学术动态,参与学术交流。也可以通过对用户细分,精准推送最新目次、最新论文,与作者一起开展论文的宣传推广。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获利、获益问题也是编辑流程再造的内容之一。传统媒体时代,高校学术期刊的经费来源基本靠主办单位的拨款,仅有少量的发行收入和数据库效益分成。融媒体时代由于传播平台的多样化,传播介质的多元化,学术期刊的收益也会多元化。融媒体复制便捷的特点推动了学术产品的传播,降低了传播成本。新技术不断降低门槛,使得新媒体传播成为可能[5],高校学术期刊可以在网络平台、微信平台及手机移动传播平台等设置付费阅读模式或赞赏模式,实现收益。可以借鉴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流程再造模式,实现学术产品营销的新变化。融媒体时代,营销的对象不再是从前的“铁板一块”、“面目模糊”的群体,而是“个性鲜明”、“面容清晰”的个体,他们需要适合自我个性特征的学术产品,学术期刊面向个体推送产品的服务是点对点的精准服务,也会获得个性化服务的收益。另外,融媒体时代也会带来营销成本、营销渠道的变化,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的形成,使人与人之间有了更多的“微链接”,病毒式传播、口碑式传播都降低了传播成本、拓宽了传播渠道,使营收在复合式传播的基础上实现复合式营销,以上都将是未来高校学术期刊经营的发展方式,也会为期刊带来可观的收益。

查看全文

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进路径研究

摘要:应用型本科建设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面临着重要改革。尤为突出的是,毕业论文(设计)被更改为毕业设计(论文),彰显了以“毕业设计为主、毕业论文为辅”的应用型培养方案。鉴于此,一方面,可将毕业论文(设计)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写作》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主线,其它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辅线,从授课内容、教学进度、课程考核形式、教学目标、教学材料这五方面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可鼓励一部分学生先尝试毕业设计形式,并由具有校企合作经验的教师先行指导。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进路径;应用型本科学校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多省份相继了促进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内许多高校也陆续提出了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方针,在教学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更偏重实践性。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该专业侧重培养学生商务方面的英语应用能力,与经济、管理、法律相交叉[1]。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将原先的“毕业论文(设计)”改为“毕业设计(论文)”,突出了以“设计为主、论文为辅”的应用型培养方案。该方案沿着“学术论文”———“实践报告、学术论文并重”———“以实践报告为主、学术论文为辅”的思路进行变革。该环节最相关的课程是《学术论文写作》,其它课程如《商务英语单证》、《国际贸易实务》等也均为课堂选题来源。《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应在常规教学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提前确定选题方向,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建设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

就全国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正面临着重要改革。尤为显著的是,许多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正逐渐转向毕业设计,但目前还未有专门针对该专业的毕业设计教材。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商务实践、思辨与创新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应用复合型英语人才[2]。单纯的毕业论文形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及专业培养目标不符。当然,仍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毕业论文,但其论文必须与商务方向相关,如商务翻译、商务语言学、商务文化交际等。作为最直接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也应立足于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以应用实践为导向,努力达到以下三点课堂教改目标:首先,引导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过程中坚持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价值取向,争取与本土商务活动相结合,提高应用价值,使之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其次,引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解决方案具有实践价值,能够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再次,引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具备实践性、创造性、综合性等特点。实践性是指自主设计、调研、撰写。综合性是指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如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学等。创造性是指方案、方法、内容、结论创新等。

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改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查看全文

医学科技期刊与传播的耦合效应

目前,关于医学科技期刊把关与传播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期刊质量的把关或期刊传播效果,仅从把关质量或传播效果单方面论述期刊的办刊理念或影响力[1],对期刊把关和传播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不多。把期刊做精做强,提高刊出论文的质量,扩大期刊传播力是医学科技期刊发展的核心任务,研究期刊质量把关和传播效果之间相互促进的耦合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浙江医学》近年来的改革举措和发展实践,探讨医学科技期刊把关与传播的耦合效应及其特点,提出期刊把关与传播正向耦合、相互促进的策略,为进一步提升期刊学术质量、扩大期刊传播力提供参考。

一、耦合效应的概念与特点

1.耦合效应的概念

耦合效应源于电磁学,指两个本来分开的电路之间或一个电路的两个本来相互分开的部分之间的交链,可使能量从一个电路传送到另一个电路,或由电路的一个部分传送到另一个部分。后来在物理学上泛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致联合起来的现象。本文借鉴耦合效应在计量学中的应用,表达科技论文质量把关及其传播效果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从而揭示科技论文编辑出版体系中两个核心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结构关系,为利用两者之间的耦合效应提升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出可行性建议。

2.耦合效应的特点

一是耦合效应的方向性。方向性具有正反两个方向。良好的科技论文质量把关能带动传播力的提升,而传播力的提升将促使更多的读者关注和作者投稿,并促进论文质量的提升,表现为相互作用的正向性,形成正向良性反馈闭环。而当科技期刊的把关质量下降,论文质量和读者公信力下降,则会导致读者群体流失,期刊传播力提升乏力,从而影响作者对期刊的信任和编审人员办刊的积极性。二是耦合效应的阶跃性。处于起步阶段和成长阶段的科技期刊往往从严把关,提高质量能够更好地提升传播效果,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这是因为在科技期刊的不同阶段,科技论文质量与传播效果相互作用的大小和强度具有阶跃性的增长率,且增幅往往在特定周期内出现下降趋势,即在科技期刊发展初期,提升论文质量能够显著改善期刊的外在形象,从而转化为竞争优势;但随着科技期刊发展壮大,论文质量提升的幅度和空间将趋于缩小,甚至受制于稿源,论文质量提升便会遭遇瓶颈,需要通过改革期刊编辑出版体制扩大新的稿源,促使期刊发展环境的改变。三是耦合效应的时滞性。科技论文审稿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重要环节,论文把关策略的调整和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往往并不是立即显现,而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即刊出论文质量的提高对期刊对外影响力的拉动作用往往需要经过一个或几个发行周期才会逐渐显现,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这种效应还将表现为乘数甚至指数效应,对期刊传播力的影响趋于放大[2]。同样,稿源质量不佳、把关质量下降对期刊的出版发行等负面影响也具有滞后性,读者群体的流失和发行量、下载量、阅读量的下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这种效应一旦显现,便会进一步制约期刊的发展。

查看全文

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学术介入式教学研究

摘要:学术介入式教学方法,是探索如何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这是本科教学中一项值得深入探索和实践的教学方法,具体是指将教师学术研究成果及学术研究方法应用到本科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将学术研究的相关训练提前到本科教育阶段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高等教育职能的体现。文章试图探索在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术介入式教学方法,将学术研究成果及学术研究方法运用到课堂中,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锻炼学生学术思维、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学术介入式教学;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等本科教育的三大职能,三者之间具有统一辩证的关系,人才培养占据中心地位,科学研究促进人才培养高质量的实现,社会需求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直接动力。[1]在高等教育中,教学教育是实现上述三大职能的重要途径。当下本科教育中,对教师而言,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对学生而言,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甚至把教学教育与科学研究不同程度对立起来,消极的把教师的成果割裂成“教学”与“科研”两种力量。如何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辅相成,是一项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学术介入式教学方法在医药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高校教师不断追踪问题和引领学科前沿,既推进了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又完善了自身知识体系。[2]教师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科研经历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案例,编入教材、融入课程和专业建设之中,促进专业特色课程教学体系的形成。依托科研问题设计出适合教与学的项目,促进学生的“问题导向型”学习,使学生由被动的“内容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主动学习者”。(一)转化学术研究成果为课堂教学内容。运用案例教学法转化科研成果。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手段。[3]注重基于学术成果的案例,用教师的学术成果来充实课堂教学,不仅可以确保课堂内容的有效性和先进性,而且有利于教师教学内容的深入。教师依托学术成果,进行课堂案例设计,有助于教师深化相关知识的理解,建立起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关注重点、特点、难点问题,当这些信息被用作课堂案例,教师可以高效把控课堂,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运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转化科研成果。在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使用“翻转课堂式”教学,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以学术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对学术问题有初步的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更好把握课堂讨论的内容。以学术研究的方法,作为翻转课堂讨论的方法,可以提高课堂讨论的严谨性,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引导本科生查阅专业文献。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中的经典概念和理论,大多来源于国外,学习这些经典的概念和理论时,引导学生查阅并阅读专业文献,了解这些概念和理论提出的背景、论证方式及应用领域,加深对经典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二)带动本科生进行学术研究。带动学生参与学术研究项目。高校教师大多承担专业相关科研项目,应让本科生积极参与其中,如在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中,低年级同学可以承担资料搜集、整理,调研等工作,高年级同学可以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文献综述的写作等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讨论课题设计及内容,不但可以加强对医药市场营销理论的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套完善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如在内蒙古医科大学医药市场营销专业,部分专业教师结合专业特色和地域优势,承担内蒙古蒙医药营销战略及策略的相关课题,学生通过参与该类课题,加深医药市场营销理论的学习,并且对内蒙古蒙医药市场体系有充分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开展课程论文写作。高校教师通过在理论教学中开展课程论文的写作,不指定具体的选题,采用学生根据课堂内容自主选题,与老师协商,确定选题,学生初稿完成后,把主要内容做成PPT,在课堂上公开宣讲,广泛征求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并进行修改,直至完成终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如何在课堂内容中选题,而且提高了做科研、写论文的能力。(三)指导本科生进行科研创新项目研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大多数高校将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制度作为一项校级制度,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在实行这项制度时,特别强调指导教师的作用,只有教师的深度参与,才能保证学生的科研创新项目真正体现出创新性,同时鼓励学生将项目研究与学科建设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提高活学活用能力。教师们鼓励学生积极申报科研创新项目,并从选题、研究思路、观点、市场调研、研究报告的撰写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予以指导和帮助,由于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其研究成果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性。[5]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将高水平的教师(或团队)跟本科生无缝对接起来,充当学生的学业、科创等导师,甚至在生活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6]如在内蒙古医科大学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从二年级开始,通过互选的方式,每一位同学都会有一名专业的指导老师负责,从学生个体的专业兴趣、特长出发为每位同学提供个性化的培养,学生参与指导老师的课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专业书籍、文献,直至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开题设计、毕业论文写作、答辩等一系列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能系统引导、指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另一方面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持续的引导和教育,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二、学术介入式教学方法在医药市场营销教学中实施的保障措施

查看全文

中文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培养路径

1.研究背景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历来重视人才,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重视培养、团结、引领、成就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精尖成果硕果累累,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增长极。但是,作为科技成果交流传播的载体,科技期刊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中文科技期刊成长速度远远不能跟上中国科技发展速度。追溯科技期刊的发展历史,我国的科技期刊要比国外科技期刊缺少积累优势,国内学术成果评价机制,唯SCI导向机制,某些高校、科研院所把核心期刊特别是SCI期刊论文当成成果评定的硬性指标,而我国SCI收录的期刊相对国外要少,导致优秀论文外流,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缓慢。[1]《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总量为4958种,仅次于美国(12274种)和英国(6214种)。其中,中文科技期刊占绝大多数(4429种,89.33%)。2010—2019年,中国作者共发表SCI论文275.5万余篇,其中2.2万余篇发表在中国SCI收录期刊上,占8.10%,中国作者贡献了中国SCI收录期刊85.06%的论文。[2]中文期刊发展有其大环境因素和机制的影响,中文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培养的不足亦十分显著。编辑人才作为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是科技发展的坚实基础。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一流科技期刊的中坚力量。复合型编辑人才是科技期刊出版的第一资源,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队伍的高素质。在知识服务产业中,人才是科技期刊内容经营最宝贵的财富,因此快速培养符合性科技期刊编辑是重中之重。[3]

2.编辑人才培养现状

在庞大的期刊体系中,中文科技期刊发展呈差序化的发展格局,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宗旨的中文科技期刊运行模式也不尽相同[4],导致编辑人才培养不足的原因也各有差异。但是总体来说,导致编辑人才缺乏的最大的原因是SCI的考核机制,高水平论文外流,让编辑本身缺乏动力。小而散的运行模式弱化期刊人才培养的条件;编辑的边缘化地位,难以激发编辑人才发展的自驱力;社会风气浮躁,部分科研人员急功近利,学术不端时有发生,在破坏科研诚信的同时,也降低了科技期刊公信力,编辑人才培养产生社会阻力;期刊社运营中,工作流程繁复,缺乏担当意识,编辑难以细细甄别论文是否失范,编辑个人的成长受限。[5]编辑人才成长速度缓慢,后备生力军培养不足,但是建设科技强国的现实需求、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战略选择、中文科技期刊的自身发展要求亟需高质量的编辑人才队伍。对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业界做了很多相关研究和总结。张青松认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该具有编辑专业素质、学科专业素质、沟通能力、总结能力;[6]李欣欣提出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米字型”结构的能力,即一横为专业基础知识,一竖为编辑学知识,其余四笔为科学研究方法、信息学、计算机应用及英语知识;[7]刘德生等鉴于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宏观环境,提出: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处理、出版规范、外语能力,而是更需要多元化的能力,既熟悉传统出版,又懂互联网技术,还懂得多种手段营销,懂得市场运作能力;[8]高峻总结出新时代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要有“三心”“二意”:坚定的信心、胸怀匠心、不忘初心,还有法治意识和市场意识;[9]刘珊珊等提出提升编辑的四力,即脑力、脚力、眼力、笔力,从而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10]邢建春等提出复合型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分编辑力型、技术型、资源型三级分级培养的方法路径;[11]王笑笑等提出构建结构化合理、复合型、多层次,符合时代需要的编辑队伍,从思想上、素质上、能力上、创新性上创造一流科技期刊队伍。[12]

3.编辑人才培养路径

下文根据期刊的综合评价要求,结合期刊发展的战略步骤,提出编辑人才培养的路径。首先着力提高编辑个人能力,能力包括保障出版工作出版业务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经营营销能力、运用工具的能力,编辑人才能力结构图见图1。图1编辑能力结构图

查看全文

工商管理高材生实证能力锻炼

在工商管理类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对于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也是研究培养单位的工作重点。硕士学位论文质t是体现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最好指标,硕士学位论文从研究方法上分主要有两种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其中实证研究要求作者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并经过数据分析来证明理论假设,对作者的研究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实证研究硕士论文写作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校的科研能力。

一、硕士学位论文实证研究现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收录了各高校的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按照严格标准收录的文章体现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论文中的优秀作品,具有很强代表性,能够体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川通过检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自l郊冷一2(X刀年收录的优秀硕士论文,在本研究中主要检索了工商管理类的优秀硕士论文,学科类别有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等,发现全国8所财经类高校工商管理类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实证论文比例普遗较低,检索结果如表1: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全国8所财经类高校被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的工商管理类论文中,1999一~2008年间共有626篇,其中实证类论文只有33篇,占总数的5.27%。

在研究工具上,以SPss的应用较为普遍,结构方程软件应用很少,硕士论文的研究普遍还停留在实证研究的初级层次。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200斤一2008年该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等三个专业的硕士论文中实证论文情况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2(X哈一2008年的硕士论文中实证的比例逐年提高,而且总体的比例也超过了10%,但是实证论文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专业论文中,实证论文在专业分布上还不普遍,没有引起各专业的普遍认识;在实证质量上,实际调研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主要局限于因子分析,研究变量间因果关系论文较少,数据分析工具主要是sPss,能够用到结构方程软件的论文没有,这说明论文质量虽然有所进步但是学术水平一般。

查看全文

工商管理分析能力培育形式

在工商管理类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对于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也是研究培养单位的工作重点。硕士学位论文质t是体现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最好指标,硕士学位论文从研究方法上分主要有两种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其中实证研究要求作者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并经过数据分析来证明理论假设,对作者的研究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实证研究硕士论文写作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校的科研能力。

一、硕士学位论文实证研究现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收录了各高校的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按照严格标准收录的文章体现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论文中的优秀作品,具有很强代表性,能够体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川通过检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自l郊冷一2(X刀年收录的优秀硕士论文,在本研究中主要检索了工商管理类的优秀硕士论文,学科类别有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等,发现全国8所财经类高校工商管理类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实证论文比例普遗较低,检索结果如表1: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全国8所财经类高校被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的工商管理类论文中,1999一~2008年间共有626篇,其中实证类论文只有33篇,占总数的5.27%。在研究工具上,以SPss的应用较为普遍,结构方程软件应用很少,硕士论文的研究普遍还停留在实证研究的初级层次。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200斤一2008年该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等三个专业的硕士论文中实证论文情况如表2: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2(X哈一2008年的硕士论文中实证的比例逐年提高,而且总体的比例也超过了10%,但是实证论文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专业论文中,实证论文在专业分布上还不普遍,没有引起各专业的普遍认识;在实证质量上,实际调研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主要局限于因子分析,研究变量间因果关系论文较少,数据分析工具主要是sPss,能够用到结构方程软件的论文没有,这说明论文质量虽然有所进步但是学术水平一般。

二、国内主要期刊学术论文实证研究现状

虽然国外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重视实证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普及和应用,但是实证研究在国内到上世纪卯年代才受到重视并逐渐开始流行起来。与硕士学位论文实证研究层次较低相对应的情况是:国内顶尖的学术期刊越来越重视实证研究,而且重视研究的深度和规范性。在此,我们选取了国内六种学术期刊做文献计量分析,分别为《管理世界》、《心理学报》、《南开管理评论》、《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管理科学》和《科研管理》,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归到工商管理学科大类,近十年有关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迅速,能够代表工商管理领域理论研究所呈现的特点。本研究中主要统计分析了1997一2加7年间在以上六种学术期刊中人力资源管理类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截止2加7年12月这六种期刊上共发表人力资源管理类论文563篇,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国内这6种重要的学术期刊10年间发表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中,实证论文比例很高,在1997一2001年间,这些期刊发表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共146篇,其中实证论文56篇,实证比例为37.58%;2加2--刁(X)7年间,论文总数为414篇,实证论文233篇,实证比例为56.28%;1997一2007年间,论文总数为563篇,实证论文289篇,实证比例为51.33%。其中侧重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报》十年间共发表人力资源类论文%篇,其中实证类论文93篇,实证比例高达%.88%;实证比例较低的如《科研管理》,其实证比例也有23.6%,说明实证论文逐渐成为学术论文的主流趋势。就论文分析工具而言,以《管理世界》为例,1997ee2(X)1年间发表的16篇人力资源管理类实证论文中,仅有1篇用到了SPss,13篇用excel做了简单的描述分析;而在2002一2(X)7年间发表的53篇实证论文中,用到SPsS的有41篇,比例高达80.39%,用到结构方程软件如LISREL或者AMOS的有20篇,比例为37.74%(sPss和结构方程软件一般配合使用,同一篇论文中可能同时使用两种分析工具),论文在分析的深度和规范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本处限于篇幅不再论述其他期刊的论文的分析工具使用情况),说明学术论文越来越重视论文的分析深度和规范性。

三、培养硕士研究生实证分析能力的模式的启示

查看全文

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提升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介质的新媒体不断涌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流趋势。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学术期刊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体,应主动适应媒体融合的趋势,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进程中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媒体融合也会对学术期刊的竞争环境和行为选择产生深刻影响,使学术期刊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因此,有必要聚焦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对媒体融合对于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机理及其提升路径进行探讨。

一、核心竞争力:学术期刊走向多元竞争的内在诉求

学术期刊作为一种主要刊载学术研究论文的期刊,不仅直接推动着学术成果的生产和传播,而且对学术成果质量有一定的评价和认定功能。在我国学术论文生产供给量迅猛增长而学术期刊版面增长空间相对有限的背景下,多数学术期刊在体制庇护下所感受到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然而,随着相关体制改革的深化,加上媒体融合时代读者、作者的异质性分化以及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变革,学术期刊进入了一个多元竞争的时代。一是期刊内部竞争。为了准确评价学术期刊的发展绩效,推动学术期刊的良性发展,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探索建立了多个期刊评价体系。这些期刊评价体系通过量化数据排名对学术期刊的质量作出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读者、作者以及科研管理部门一目了然地判断学术期刊的质量高低,而且随着其评价结果进一步被确立为学位获得、职称评审、项目结项、学科评优的基本依据,必将导致学术期刊的全面分化。因此,学术期刊为了能够在相关评价体系中获得尽可能高的“分数”,必然要开展多层次的竞争,向前抢夺优质稿源,向后抢占高端读者,从而使学术期刊真切感受到来自同行的激烈竞争。二是期刊外部竞争。我国学术期刊的外部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网络新媒体对学术期刊的冲击。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数字化、网络化的期刊数据库平台蓬勃发展,加上各类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传统的纸媒学术期刊遭到严重冲击。一方面,网络化、数字化带来了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使人们主要通过PC端或移动互联网终端阅读学术期刊,纸媒学术期刊的阅读群体规模逐渐减小;另一方面,人们的学术生产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出版逐渐得到官方认可,一些自媒体平台的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使得一些优质作者逐渐从纸媒学术期刊流失。第二个是国外学术期刊对本土期刊的冲击。随着全球化浪潮的袭来,国内学术期刊迎来了国际学术期刊的竞争,大量高层次科研人员将目光瞄准了更具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国外学术期刊,使得国内学术期刊面临高端读者、高端作者、高端成果流失的困境。随着学术期刊步入全面竞争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力理论可以为研究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源。按照核心竞争力的经典理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以及在产品开发、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方面的独特能力。对于学术期刊而言,其核心竞争力可以归结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累积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综合性资源和能力优势。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合乎时代潮流的办刊理念、合乎自身定位和实际的办刊模式、综合能力突出的办刊队伍、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的刊物品牌,以及质量与品位上乘的期刊内容(学术论文)。一个学术期刊要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必须能够在上述方面始终保持对手难以模仿、无法企及的领先优势。

二、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双重动力

媒体融合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用于反映各种媒体在功能演化方面的一体化趋势,如印刷出版、广播电视、电信、计算机的融合发展趋势等。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融合主要被用于反映伴随互联网而出现的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过程。概括而言,媒体融合是指各类媒体组织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为支撑,基于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综合考量,从内容生产、传播渠道、接收终端等维度,对不同媒介形态进行全方位整合和深度融合的过程。媒体融合并不意味着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完全替代,更多是指利用新兴技术、新兴理念、新兴内容对传统媒体进行的改造提升。因此,对于作为传统媒体的学术期刊而言,媒体融合既会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也意味着良好机遇。(一)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外在压力:新兴媒体的替代竞争。尽管作为传统媒体的学术期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但是,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深化,新兴媒体已经在学术期刊运营的各个关键环节展现出了竞争和替代效应。在相当于原料供给阶段的论文写作环节,一些功成名就的专家开始更多选择在网站专栏、博客论坛、微信公众号上发表自己的成果,这导致了优质稿件的供给下降;在相当于生产加工的编辑出版环节,数字出版技术的普及应用,特别是网络出版的兴起,直接导致传统编辑出版工作的革命,而且媒体数量的增加,将导致专业编辑的局部短缺,引发部分优秀编辑向新兴媒体领域流动,进而动摇学术期刊的编辑队伍基础;在相当于销售的发行环节,期刊数据库的发展壮大,加上读者(消费者)的阅读习惯发生根本性变化,直接导致纸质学术期刊的发行量大幅下降,而且读者眼中只有分散化的论文,无法对期刊形成整体印象,也不利于期刊品牌建设。(二)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动力:生产模式的全面转型。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化,新兴媒体的日渐强势和传统媒体的日渐式微,似乎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融合发展是在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展开的,既有横向维度上不同媒体类型的跨界融合,又有纵向维度上新旧媒体的互动影响。在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也会主动借鉴和吸收其他媒体形态的优点,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升级。媒体融合是技术、理念和运行模式的全新变革,将会推动学术期刊生产模式的全面转型。第一,借助互联网平台,读者、作者、编辑都能够更加便捷地查询相关文献和数据资料,进而通过全方位的资源共享和沟通交流,切实提高论文生产的数量和质量。第二,互联网平台有助于改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效率,畅通读者、作者、编辑共同参与论文生产和期刊运营的渠道,从而使学术期刊成为一种共写、共编、共享的开放合作平台。这种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平台化、网络化、开放化、合作化、共享化的学术期刊运营模式,将有助于提升学术期刊的运营效率和综合质量。第三,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多种信息传播平台的使用,将大幅提升学术期刊数据信息的传播范围和效率。读者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更加便捷、更加快速、更加经济地阅读期刊所刊载的论文。通过期刊网络数据库,读者可以便捷地查询、搜索所需要的论文,而且可以低成本地获取和阅读所需要的期刊论文;通过期刊的微信平台,读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了解期刊信息、阅读期刊论文。第四,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更加科学客观地评价学术期刊的质量。学术期刊的评价一直是困扰各方的难题,至今尚未形成一种各方利益主体都认可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1]。而大数据技术和网络媒体的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获取更加充分的信息,克服学术期刊评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多种媒介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集合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确保学术期刊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三、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查看全文

科研项目教学工作汇报

一,思想政治方面

作为大学教师,作为共产党员,我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水平与道德修养的提高,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积极拥护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时时处处以教师的职责,党员的标准鞭策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师德师风非常重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今年是襄樊学院的师德师风建设年,我积极上网浏览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专网,认真学习学校的文件以及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积极参加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如学校的教师座谈会以及院里的师生座谈会),并学习了总理在教师节前夕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看望师生后的座谈讲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通过这些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教师肩上的重大责任。认识到要培养人才,必须以学生为本,形成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同时要不断学习并钻研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科前沿,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工作方面

由于本人报到的时间比较晚,因此这半学年没排上课,院里领导研究后安排我行政坐班,主要协助市场营销教研室以及教科办的一些事务(其中以前者为主)。虽然没有走上讲台,接受教学实践的锻炼,但我多次旁听观摩同行的授课,以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以及肢体语言的表达,并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找出自身的不足,以期在经后的教学中得到改进。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教案,教学大纲的编制方法以及精品课的建设,如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评估整理三纲,聆听评估中专家座谈会上专家对教案的见解,参与刘学林老师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以及学习网上其他精品课的建设等,通过这些接触,我深刻的认识到了上好一门课程需要全方面的布局和准备,对我今后教学过程的开展与提高大有裨益。

在协助市场营销教研室以及教科办的工作中,我每天按时上下班(除了特殊情况,如博士答辩),并认真负责的按时完成教研室与教科办交给的任务。具体来讲,主要完成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参加市场营销专业评估的资料准备工作(如参与自评报告的整理,技能培训,三纲的整理汇编),评估期间的会议记录整理(专家座谈会,评估反馈会的记录整理)以及评估工作教学简报的撰写。②对物流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通过对其他院校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以及对物流教材,有关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的查找,对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学时学分,实验课,学期安排等进行了仔细的修订。③建立学术论文,优秀毕业论文以及开题报告,任务书的范文库。此外,还协助市场营销教研室以及教科办处理了一些其他事务,如帮教科办整理新生的课程速查表等等。这些事虽然小而琐碎,但我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做,学到了一些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

在建立学术论文范文库时,我从各种文献库中甄选质量较好的管理类论文百余篇,并进行了分类,在这个过程中,我进一步学习了管理类的论文写作与研究方法,为《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这门课积累了许多素材,并在阅读管理研究方法相关书籍的基础上,形成了这门课的教学思路。

查看全文

传播描述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文献书目分析方法,对收录在《亚洲传播手册》中有关中国传播研究的论文和专著进行描述和分析,就华人学者与非华人学者在研究课题上的区别,国外有关中国传播研究的特点,研究成果在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情况等问题作了解答;并讨论了国内传播应当加强的地方,特别是加强合作研究。

[关键词]研究课题研究特点核心学术期刊合作研究

自1982年11月全国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提出“系统了解,认真研究,批评吸收,自主创造”的指导方针后,传播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传播学已不再被认为是“伪科学”或“资产阶级的东西”。它已正式被国家教育委员会确认为一级学科。同时,大量有关传播学的译著、编著、专著和论文相继出版。

国外对中国传播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他们研究的情况,至今在国内尚未有过描述和分析。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本研究描述和分析了国外有关中国传播的研究,希望能为今后中外有关中国传播的对比研究提供参考。

一、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书目分析方法,对收录在1998年出版的《亚洲传播手册》中有关中国传播研究的论文和专著的书目进行描述和分析(不包括香港和台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