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康复训练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08:26: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血栓康复训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髋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产生的并发症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最近一年内收治的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加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实验组术后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之间对比差距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使用加速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状况,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护理;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疗效
髋关节置换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髋关节疾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髋关节置换术是指使用人工髋关节假体替换患病的髋关节,帮助重新建立新的髋关节功能[1]。本文使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病人进行护理,并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对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旨在找出有效的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出院的护理手段,具体实验结果如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近一年收治的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15例,女7例,男8例,患者年龄55~70岁;对照组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患者年龄57~69岁。患者均由同手术组完成手术治疗,患者使用假体统一采用陶对陶假体,排除意识障碍以及配合度较差患者,患者无其他相关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专门成立护理小组,成员包括科室主任和患者主治医师以及患者护理人员。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组内成员各自监督其完成情况,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安全意识,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患者术后在搬运患者回病房时,小心谨慎,在患者双腿之间放置软质枕头,放置患者双腿内收,患者术后给予药物帮助减轻患者疼痛,术后镇痛至少进行5天时间,指导患者穿有弹性的衣物,防止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伤口处应随时注意观察换药,避免患者感染。术后第一天即可对患者进行指导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如何正常进行日常生活,防止患者出现跌倒事件,根据患者康复状况适当对患者康复训练增加强度,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患者屈曲达到60°,外展达到15°,外旋达到10°时,患者可借助拐杖等外力下地行走,患者出院后仍需进行康复训练,禁止患者术后半年内进行容易造成髋关节脱位的行为,例如曲髋超过90°等。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后三个月进行观察和随访,针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一周患者康复效果,术后并发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伤口延迟愈合、脱位。患者康复一周内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显效:患者术后身体恢复以及康复训练进行快速;有效:患者术后身体恢复以及康复训练进程在正常范围内;无效: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和康复训练进展缓慢。1.4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所得计量资料使用(t)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表示,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分析,表示方式为(x±s)、(n,%),若P<0.05,则表示本次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小议脑梗死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22例脑梗死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科学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病后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结论通过对患者的精心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血管供血障碍,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城市居民中脑血管病占死亡原因首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59.8%[1]。脑梗死通常分: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约占90%;其次为糖尿病和高血脂症[2]。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发病危重,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预后差。现将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122例脑梗死病人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2例中男73例,女49例;年龄52~85(65.1±7.76)岁。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确诊。其中基底节脑梗死38例、脑栓塞4例、大面积脑梗死15例、小脑梗死9例、脑干梗死12例、腔隙性脑梗死26例,多发腔梗1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96例;冠心病史38例;风心病史8例,糖尿病42例;脑卒中病史16例。
1.2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11例,其中嗜睡8例,浅昏迷至重度昏迷6例,另有5例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楚,住院1~3d渐至嗜睡昏迷;以头痛为首发症状2例;以四肢抽搐起病2例;35例以言语不清、肢体乏力起病。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血压升高50例,失语15例。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论文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应把心理康复作为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
术前功能锻炼:①训练床上排便:目的是防止术后因体位不习惯而致尿潴留及便秘。②指导下肢肌锻炼方法: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秒后放松,再绷紧→放松,以此循环。等张收缩训练,做直腿抬高、小范围的屈膝屈髋活动、小腿下垂床边的踢腿练习。直腿抬高时要求足跟离床20cm,空中停顿5~10秒后放松。③关节活动训练:指导其健肢、患肢的足趾及踝关节充分活动,患肢屈膝屈髋时,髋关节屈曲度<45°,并避免患髋内收、内旋。④指导正确使用拐杖:准备合适的双杖,使拐杖的高度及中部把手与患者的身高臂长相适宜,拐杖底端配橡胶装置(防滑),拐杖的顶端用软垫包裹(减少对腋窝的直接压力),对术前能行走者训练其掌握使用方法,练习利用双杖和健腿的支撑站立,以及在患肢不负重状态下的行走。
术中配合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要求手术间空气、物面要符合Ⅰ类手术间要求,所有器材用物尽可能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不能高压蒸汽灭菌或无可能送环氧乙烷灭菌的电池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时,要注意电池表面的清洁及干燥,以免影响灭菌效果;手术切口皮肤覆盖皮肤手术薄膜以保护手术切口免受皮肤细菌污染。限制手术间参观人数,监督参观人员,洗手护士及手术医生的无菌操作。
术后护理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骨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护理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
1.1.1心理护理
膝关节退行性疾病的病程较长,且发展缓慢,具有极明显的多样性与长期性。老年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卧床时间较长,行动不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衍生出不良情绪,例如紧张、焦虑、恐惧等,因此护理人员要详细观察老年患者的心理波动变化,及时进行疏导,以尽快稳定患者情绪,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的沟通交流,以详细患者的病史与病情发展情况,并注意语气的和善与语言的浅显易懂,通过对患者的积极、主动关心,改善较为紧张的护患关系,避免护理人员的低落情绪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护理人员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变化与病程,并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程序,通过成功病例的介绍,来显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治疗方法的成熟性,以消除患者的顾虑与不安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手术恐惧度,提高患者配合医生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1.2感染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自身的免疫力下降明显,术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感染,因此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若是患者发生感染的话,会造成手术的失败。患者伤口无压痛或者是压痛轻微,但是患者一活动,会增加膝关节的疼痛感,造成患者伤口的红肿与体温上升,要引起护理人员足够的重视。术后护理人员需对老年患者的伤口与体温进行详细观察,并对患者的引流管进行详细观察,避免伤口处出现血肿,一旦发现存在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以得到有效处理,而伤口愈合不良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协助医生进行清创处理。
老年患者髋骨折分析论文
【关键词】老年患者髋骨折围术期
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骨折,老年患者常并存各种疾病,非手术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卧床,易引起心肺功能下降[1],而手术治疗具有早期负重、功能恢复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2001年11月至2007年11月桃花县桃花江中心医院对救治的28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注重围术期护理,制订并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计划,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76~85岁,平均78岁,致伤原因:摔伤20例,车祸8例,全部患者术前均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脏器疾病,入院后均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全部康复出院,住院18~32天,平均住院天数为22天,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未见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及畸形病例。
2术前护理
2.1术前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为老年人,而转子间骨折多是由于不慎外伤或车祸等意外原因造成,而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差,身体突然受到伤害,心理平衡失调,此时极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心理,然而情绪变化可致血压升高或原有的高血压病情加重,活动时引起疼痛也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做好术前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1)通过与患者沟通收集基本资料,分析患者状况、病情及其实际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性格和信仰等个体差异,结合患者的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介绍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2)耐心解释疾病,并详细阐明手术中治疗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麻醉的效果,以及术后可能留置的多种引流管、导尿管、胃肠减压管等的目的和重要性,并告诉患者术后出现伤口疼痛是术后的必然现象,且疼痛持续时间短,在介绍病情时,医护人员的谈话内容应保持一致,以免因内容不一致引起老人的猜疑,加重老人的心理负担;(3)注意交谈态度和技巧,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不要轻易打断他们的谈话,或表示不愿听、不耐烦的情绪,交谈时注意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友善的态度,可使术前患者高度紧张的心情得以松弛。对高度紧张的患者应多使用解释、鼓励性的语言。护士微笑的面容、乐观开朗的情绪,整洁美观的仪表,稳重大方的姿态以及合适而亲昵的称谓都能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并且能感染患者,诱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唤起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增强安全感;(4)对新入院的患者,安排一个舒适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搬动患者时动作要轻柔,在治疗之余的交谈中给予适当的称谓,使他们感到亲切,帮助克服心理障碍,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也会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对每一项护理操作放心满意;(6)介绍同种疾病康复病例,或让患者观看救治成功的图片,有机会时可让康复者与患者直接交谈,客观地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情况;(7)对于伤情重,疗程长、易产生抑郁,烦躁、焦虑不安、恐惧的患者,我们应加强病房巡视,关心体贴患者,鼓励其讲出心中感受和需求,并给予细心、持久而热情地悉心照料,鼓励家属多给予探望、陪伴和关心;(8)详细解释住院、卧床及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康复训练的目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说服患者术前2周必须戒烟,并指导患者多做深呼吸,教会患者咳嗽的方法和有效的排痰,以保持气道通畅和增加肺泡通气量,对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消除其不健康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治疗和护理。
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预见性理论的精细化护理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收治的2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预见性理论的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下肢VTE发生情况、疾病认知程度,干预前、干预5d后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步行能力[采用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凝血功能[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D-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常规[包括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结果:观察组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5d后,两组FMA评分中仰卧位评分及总分、FAC评分、aPTT、PT水平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D-D、PLT、WB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预见性理论的精细化护理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效果理想,能够有效降低下肢VTE发生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下肢运动功能,从而恢复步行能力。
【关键词】预见性理论;精细化护理;脑卒中偏瘫;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运动功能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高致残、高病死的特点。有学者指出,80%的偏瘫由脑卒中造成,是导致患者生活无法自理、丧失行走能力的罪魁祸首[1]。有研究发现,由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较少、长期卧床,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回流缓慢,引发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影响康复而威胁生命[2]。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根除脑卒中偏瘫所致VTE,但临床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患者VTE发生率。有研究显示,全程预见性护理服务链可提高高危下肢VTE产妇生活质量[3]。此外,王新娟等[4]发现,精细化护理可有效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基于此,学者提出基于预见性理论的精细化护理模式,将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利用“预见性”“精细化”理念,针对性给予患者人性化主动预防,旨在以预见性理论为基础,分析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给予有效预防,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且该模式已充分应用于高龄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与生理状态[5]。但国内采用基于预见性理论的精细化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相关报道尚且较少。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我们对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基于预见性理论的精细化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6]者;②首次发病,伴有下肢偏瘫者;③心、肾功能良好者;④均知情同意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入组前已确诊VTE者;②合并坏疽等其他下肢功能障碍者;③存在血栓病史者;④患有周围血管病变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32~78(55.49±17.38)岁;病程3~27(14.39±4.68)d;左侧下肢偏瘫52例,右侧下肢偏瘫48例;脑梗死63例,脑出血47例。观察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33~76(53.98±16.24)岁;病程4~29(15.67±5.32)d;左侧下肢偏瘫49例,右侧下肢偏瘫51例;脑梗死61例,脑出血4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人性化护理在临床骨科护理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针对现代骨科临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探究,旨在为后期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治疗骨科患者100名,分成两组实施不同护理方法,比对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现代骨科临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护理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下肢骨折;常规护理;护理有效率;满意度
骨科患者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迫切需要一套关怀备至的护理服务去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以有效缓解患者病痛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人性化护理便是这样一项行之有效地护理模式[1]。为更好地掌握人性化护理在临床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笔者特结合100例临床下肢骨折病例进行了实证探究,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本院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骨科科室接诊的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47例,年龄在46~73岁,平均年龄为(62.2±4.8)岁,其中胫腓骨骨折45例,肱骨骨折5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为(62.8±5.1)岁,其中肱骨骨折54例,胫腓骨骨折4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骨折类型等基本信息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内包括必要的护理评估、患者入院初协助患者办理相关登记、严格执行医嘱、发现病情及时上报等。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时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术前教育:很多患者在手术进行之前都会感到紧张和焦虑,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做好积极的术前教育工作,要求做到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将手术前的一些注意事项详细讲解于患者,如禁食禁水、戒烟戒酒等,同时告知患者进行术前药物过敏试验和抽血检查的必要性,帮助患者能够初步了解整个手术治疗的过程;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开导患者,帮助患者做好心里准备,缓解其恐惧和紧张等不良心理;再次,对于骨折患者,护理人员还要特别注重教育患者要加强营养摄入,特别是蛋白质和高热量的摄入,指导患者讲究个人卫生,防止术后感染;②术后指导:术后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去掉针头,采取平卧位,同时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最佳床位,并将骨折手术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如进食时间和进食中忌口物要明确告知患者,指导指导如何去排出排泄物;密切关注患者手术切口情况,督促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如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经常会遇到一些石膏、夹板和牵引固定器等来固定患者患肢,因此当患者在翻身时要特别注重观察患者的末梢循环情况,采取平卧位减轻患者局部受压情况,防止骶骨皮肤长时间与床单的摩擦,避免褥疮发生;此外,对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还要注重加强对患者静脉的保护,输液过程中尽量选择不同部位进行穿刺,如果在注射一些对血管刺激较大的药物时,要适当减缓输注速度,避免下肢血管损伤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③对于骨折患者而言,在术后卧床静养期间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强化监督作用,督导患者康复训练的执行及效果。此外,需要指出康复训练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要指导患者能够保持一种积极列管的心态,持之以恒;④出院指导:患者出院之后,护理人员做好必要的出院随访工作,嘱托患者合理饮食与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通过定期的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密切护患联系,直至患者完全康复为止。1.3判定标准。针对护理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其中护理有效率分为以下几个标准:①有效:患者压痛、肿痛、红肿等症状明显减轻;②显效:患者压痛、肿痛、红肿等症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③无效:患者压痛、肿痛、红肿等症状无任何减轻现象甚至有加重趋势。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100%。患者满意度以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具体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从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开始时间、治疗方式、早期康复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近5年来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现状进行综述。早期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第一站,采用科学、合理的康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时,同时需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要因人而异,制定合适的康复方案。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
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达80%以上[1]。此类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促进病人各项功能的尽快恢复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的近况作一综述。
1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
脑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康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缪鸿石等[2]认为,通过反复的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使脑损伤区丧失的神经功能由原不承担该区功能的脑区部分代偿。经失神经超敏反应,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及轴突出芽等机制[3]可实现CNS的功能重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使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大脑对刺激发生反应性的突触形成,周围神经组织通过轴突的侧枝芽生,可能使临近失神经支配的组织重新获得支配,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使神经反馈回路得以重建。
早期康复针对病灶周围半暗带,通过增加脑血流量(CBF),从而改善短期内尚存活的脑细胞。李飞等[4]的研究证实,早期康复组大脑平均CBF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BF的增加对减少半暗带区神经细胞死亡有益,反复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对轴突出芽,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从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开始时间、治疗方式、早期康复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近5年来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现状进行综述。早期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第一站,采用科学、合理的康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时,同时需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要因人而异,制定合适的康复方案。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
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达80%以上[1]。此类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促进病人各项功能的尽快恢复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的近况作一综述。
1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
脑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康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缪鸿石等[2]认为,通过反复的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使脑损伤区丧失的神经功能由原不承担该区功能的脑区部分代偿。经失神经超敏反应,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及轴突出芽等机制[3]可实现CNS的功能重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使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大脑对刺激发生反应性的突触形成,周围神经组织通过轴突的侧枝芽生,可能使临近失神经支配的组织重新获得支配,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使神经反馈回路得以重建。
早期康复针对病灶周围半暗带,通过增加脑血流量(CBF),从而改善短期内尚存活的脑细胞。李飞等[4]的研究证实,早期康复组大脑平均CBF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BF的增加对减少半暗带区神经细胞死亡有益,反复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对轴突出芽,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骨科护理质量及意义
1实施方法
1.1成立骨专科小组由医院护理部领导下成立成立骨专科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及组员组成,负责全院骨科专科护理及会诊工作。专科护士的任职基础:由广东省卫生厅选派香港培训的骨专科护士及高年资熟练掌握骨专科理论和能解决骨科复杂疑难护理问题的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担任。1.2制定骨科专科护理规范骨专科小组负责全院骨科护理指引的制定与落实。制定与控制骨科疑难危重病例的查房与会诊制度、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及骨科各项质量指标的等,并参照广东省护理规范制定的包括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等专科护理单。1.3查房方法及时间由护士长组织专科护士、责任护士每天对骨科病房查房;其他科室在关骨专科护理方面疑难问题,先由需要科室申请,由专科护士到申请科室会诊,先由责任护士汇报病情,现阶段的护理措施及需要专科护士解决的问题,后由专科护士与责任护士一起对患者进行查体,询问有关专科问题。查房结束后到一起讨论,由专科护士对病例进行整体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及康复计划。并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解答其他科护士提出的问题。1.3做好健康教育的宣教工作骨科专科护士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如制定如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须知、深静脉血栓防护,弹力袜、肌肉泵等的护理使用指引方等宣传卡,或以讲课形式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骨科专科知识及康复知识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康复能力。1.4组织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通过专科护士外出培训学习,学习回院后向本院护士授课、床边示范等,对包括专科护理、用具使用及功能锻炼等进行培训。提高骨科护士的临床护理与康复护理的能力,有利于降低患者如压疮、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等的术后并发症,减少了患者的卧床时间,加快了患者康复时间。1.5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专科护士每天进行护理查房,对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实施评估,根据当前存在问题,制定适当及预见性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总结分析缺陷与不足,并进行质量持续改进。1.6护理能力考核方法理论部分:以广东省卫生厅[4]编写的《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及贺爱兰等[5]编写的《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为教材,培训前建立培训考核题库,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卷对实施专科护理前后进行考核。试卷的平均难度系数为0.51,平均区分度为0.36;技能考核标准统一使用2007年卫生部管理年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使用的《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考核评分细则》的考核标准。心肺复苏必考,包括手卫生,无菌技术等50项。两项总分均为100分,≥80分为优秀,60~79分为良好,<60分为差。
1.2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骨科护理人员护理能力比较
- 上一篇:医学检验技术研究范文
- 下一篇:艺术融合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