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德育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2 01:27: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生德育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打造高校生德育评价体制平台
多年来,高等学校坚持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全方面教育,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相对于智育、体育的评价手段与体系而言,德育的评价体系相对薄弱。如何评价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是长期以来摆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德育答辩活动。实践表明,德育答辩不失为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小学德育教育中应用小组工作方法研究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应用小组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从我国目前小学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着教育方法单一的问题,德育教学活动没有趣味性与实效性。小组工作方法是一种社会工作方法,就是指在诸多社会工作者的支持与帮助下,有目的地进行小组编制,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动去完成德育教育。让小学生在小组互动学习中规范自己的个人行为,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小组工作方法在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有利于德育教育成效的提升。
1.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有利于德育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落实,更有利于理论在实践活动中的检验。小组工作方法在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应用,是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一种创新,有利于弥补传统德育教育中的不足。与此同时,利用小组工作方法,结合德育教育目标开展的游戏与课堂活动,正好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会让德育教育工作寓教于乐,让小学生乐于接受德育活动,成为德育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将小组工作工作方法与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能够让教学模式更加完整,也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进步。
2.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
德育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通过师生互动去传递德育知识,给小学生更多的德育信息。受到年龄的影响,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传统的授课式方法也无法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传递更多的德育知识,需要获得小组工作方法的支持。在小组工作模式中,小学生通过活动参与到德育学习中。学生需要表达自己的看法,为小组德育学习成果的优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合作性,让德育学习的氛围更加良好。
小学德育高效教学研究
摘要:素质教育提倡要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将德育放在首位,德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小学是学生第一次接受系统教育的场地,教师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小学生的一生。而每位教师除了要教授本学科内容之外,还是德育的负责人。对教师应如何促进道德教育的高效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德育;兴趣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蒙阶段,教师的德育质量则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实现道德教育的高效性尤为重要。下面,笔者从考虑小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展开德育、注重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三个方面,讨论小学德育高效展开的具体策略。
一、考虑小学生的实际兴趣
很多教师对德育存在认知误区,他们认为宣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歌颂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等才是德育的最主要内容。然而,虽然这是培养小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现在的小学生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对这些革命情感的感受并不深刻。如果教师一味地将这些内容一股脑地倒给学生,只会让小学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显而易见,教学效率几乎趋于无效。小学生十分单纯,他们的喜好也直接决定着他们从事某项互动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实现高效德育的第一步,便是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兴趣,使其“乐学”。为了让小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建设新中国所付出的努力,使其了解这些革命战士的英雄事迹,我让学生利用网络与电脑,搜集了一些与革命相关的影视作品、文字资料。同时,我还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周末,拜访一些革命军人,或者是听家中的长辈讲述当时的革命历史。在调查活动结束之后,我会专门举办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学生之间要交换信息。这个德育活动是让小学生讲述革命事迹与情感,他们的兴趣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了,所以教学效率很高。
二、采用多种形式展开德育
中学德育工作现状对策
【摘要】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如何实施和加强中学德育教育和管理,是目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本文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活动组织和理论总结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德育队伍制度方案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同志曾经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同志也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纵观历史,充分体现了党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在全国上下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如何加强中学德育工作,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一、建立一只高效的德育教育和管理队伍是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前提
我国青少年学生约占全国人口比重的1/5,他们的素质状况,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影响着我们国家未来的民族素质状况。在我国处于一个承前继后,继往开来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面临的社会的大变革、经济的大调整、国内外各种思潮的交汇激荡,这些因素必然会冲击和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抓住青少年思想道德可塑性强的特点,引导他们积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十分重要。另外,世界各国的人才竞争战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都要求我们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实验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年,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六中全会精神:以学校整体工作规划和四五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全面加强师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切合实际、注重实效,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继续大力和广泛开展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注重加强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大力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加强师生的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构建三结合的德育网络,探索新型的育人模式。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优良氛围。
二、奋斗目标
1、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回想政治工作,提高师生的思相道德素质。
2、强化德育管理,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坚决杜绝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向学生家长要礼和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等不良现象。
3、全面加强校风、校纪,努力创造生动的校园文化氛围。
德育工作总结专题10篇
第一篇:德育工作总结
我叫,现为学校政教副主任兼8年(6)的数学老师。近4年来,我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工作方针、政策,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在学校德育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自己的德育教育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03年到07年,我先后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镇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而且我教的班级数学年年考同年级第一。其中,06年当班主任时,我带领教师团队将该班学生大部分送入县重高,创下我校重高送生人数之最,并且将曾勇,熊伟等学生送到重庆重点高中深造。在这期间我在杂志上也多次发表教育、教研论文,获得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满意。现将近4年来个人德育工作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
要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当一名人民的好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思想。我近4年来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做到无私奉献。通过学习,我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教以来,我一直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线,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既教书又育人,做到为人师表,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我养成吃苦耐劳、善于钻研的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到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依法执教、践行职责、教书育人,率先垂范,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我自己的努力。
二、深刻领会,提高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我深刻知道教育的根本要义在于育人,培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极大影响。面对日益复杂的形势,作为学校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应该从提高民族素质,事关国家安危的高度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到“以德治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从青少年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德育教育计划,要从舆论宣传和制度建立切入,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要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扭转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不良倾向。
高职德育工作档案管理可行性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需要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技术人员和职业人才。作为高职生正是国家未来经济建设的主力军。那么如何打造高职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具有较高人文素养、职业素质、勇于开拓、创新进取的人才队伍是每个学校德育的核心任务和重点工作。本文就更好的完善和发展高职德育工作提出了运用档案管理的方式,并对实施过程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1高职院校德育的特点及工作现状
1)终生性特点:德育影响每个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学习生活,高职德育工作的目标就是树立学生们正确的三观,因为在此阶段正是长知识、学技能、学做人的最佳时期,是决定一个学生道德水平和道德取向的阶段,是今后步入社会的过度时期[1]。2)政治性特点:作为高职德育工作者应按照党和国家最高政治要求确立思想政治观点,全面贯彻国家的最新指导思想和文件精神,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学会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敢于担当,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3)针对性特点:我们每个高职院校有属于自己的人文环境、学习环境和特色专业,因此在德育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自身德育培养计划,研究党对德育工作要求,从大量的实事求是的研究中,探寻出创新德育培养的经验。4)规范性特点:每一个高职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校规校纪、学生守则,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包括教师都按照规章办事,按照规则行事,任何人都要根据学校德育目标要求来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任务,提高自身的文明程度,为创建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思路不清,偶然性大,对学校德育工作缺乏整体的思考。德育工作缺乏规范要求、考核标准和信息整理归档程序。德育教育未纳入到全体教职工的工作考核之中,对学生活动的设计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对其教育效果没有进行充分的估计和调研,教师和学生归纳总结意识不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不够完善,两者没有很好的结合,并且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很少及时进行梳理和备案。整个学校的德育工作制度不科学、不规范,缺乏必要的管理理论、规划设计、资料整理、总结归纳[2]。
2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档案管理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2.1档案管理对高职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促进作用高职学校的档案,记载了整个学校的创办、发展、提升等一系列过程,同时也规整了整个学校的软硬件配备、学校的教育教学、学生文体活动的开展、社会实践、技能比赛获奖等情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特别是通过德育档案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丰富了学校的文体活动,帮助系部制定了一些更加有针对性的方案,学校或者系部可以利用收集到的线索和资料树立典型事迹,进行整理备案,并且广泛宣传,起到榜样的力量,将正能量的内容传递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并进行传承和发扬光大,从而健全学生们的人格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了整个学校德育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因此,德育工作中实施档案管理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3]。2.2高职档案管理本身就是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组成环节一个学校的德育承载了它很多的历史光辉和文化财富,德育工作中包括各个子项的实施和细节的处理,每个项目的目标达成都是需要一个完整的实施过程,学校的档案组建和完善都是为了记录和服务教育教学管理,反映学校的育人成果和宝贵经验,是全校师生的智慧结晶。首先档案管理具有引导性,通过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提前出学校人文精神和学生们的价值观念,记录了学校优秀的传统美德、先进事迹和育人成果,从而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正确把握政治思想和价值取向。其次档案管理具有辐射性,能更好的拓展德育成果,通过档案记录并广泛宣传学生和老师的光荣事迹、榜样精神和优秀成果,来辐射身边更多的人,从而让大家能够明确德育目标和职业守则,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格健全、职业素养高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3高职德育工作中实施档案管理的举措
我国中学班主任德育教育论文
一、中学德育教育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一)有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
中学德育教育主要目的是保障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学德育从法律意识、民族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育和熏陶,促进中学生成为一位合法的公民。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传统的中国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道德素质也不断提升,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有助于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人民的力量,弘扬民族传统。
有助于中学生在成长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世纪人才,不被腐朽的思想所侵蚀,促进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三)面对当前世界不同思想文化的影响
德育方法成败致因探析
一、德育方法含义
德育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从德育方法和德育方式的关系这个角度来理解德育方法。顾明远《教育大词典》中指出德育方法是思想品德教育所采取的各种影响方式的总称,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的活动方法[1]。第二种是从德育方法与德育手段的关系这个角度来理解德育方法。如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中就将德育方法理解为“教师为了完成德育的某种任务而采取的一切措施,就是教育手段”[2]。第三种是从德育方法内在构成要素上定义的德育方法,如德育方法就是在德育活动中将师生关联起来,促使他们之间发生道德信息、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沟通和互动,最终实现师生道德共同发展的方式与手段的总和[3]。因此对德育方法的理解不是唯一的。本文所讲的德育方法,是从施教的角度理解的德育方法,它主要指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它的实质就是要解决“如何教”“怎样教”的问题。
二、德育方法成败的主要致因
(一)师生关系。奥地利教育哲学家布贝尔曾指出:“师生关系本身即是人与人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师生关系的展开和师生交往过程,使学生获得人际体验技能和终生交往品质的重要源泉,也是学生建立价值系统的现实基础。”[4]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乐于去接受教师的教诲。下面看一则案例。王老师上课后,发现只有赵刚不在,大概过了十几分钟,赵刚气冲冲地走了进来,把桌子上的书本全部推到地上,安静的教室秩序大乱。王老师心想:赵刚平时不是这样的,一定事出有因,先不能激化矛盾。于是,便用镇定的语气说:“同学们,我们继续上课!”看到老师没有发火,学生们也逐渐安静下来专心听课,赵刚也坐在位子上不作声。而课后王老师跟学生做了深刻的探讨,赵刚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则案例中,王老师在试图和赵刚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个前提下去解决问题。最后,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试想,如果王老师没有压制住怒火,不问青红皂白地就批评赵刚,赵刚也肯定会无礼地顶撞老师,拒不认错,教育收效甚微。(二)教育时机。教育时机就是教育者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里对学生进行教育。下面看一则案例。任老师班里的班风最近发生了很大变化,到底怎么回事呢?一天,任老师在楼道里看到了班里的一个女同学,戴着红领巾,见了任老师打了个队礼,然后立正站好,还说了一句“老师好”。任老师当时特别激动,到政教主任那里借了一张奖状,并用毛笔写了一个“文明礼貌标兵”奖状,盖了政教处的章。任老师颁奖并祝贺她成为第一个文明礼貌标兵。从此,文明礼貌蔚然成风。这则案例中任老师就抓住了这名女生尊敬师长的教育时机,对她进行表扬,对全班学生进行德育,使大家开始注重文明礼貌。如果任老师没有把握住这个教育时机,想要改变班风就很可能会很困难。(三)对象差异。教育的对象差异指的是由于人的遗传、环境和所接受教育的不同,每个个体在身体、心理、思想品德的发展情况中存在的差异。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没有较好地关注到教育对象的差异,即使掌握了良好的教育方法,教育结果也很有可能是失败的。下面看一则案例。陶行知先生曾经用四颗糖教育了一个犯错误的学生,效果很好。最近,又看到了一则故事:一个班主任在处理犯了错误的学生时,他也想到了陶先生的四颗糖,并直接模仿了他,但却收效甚微。学生不但不领情,还把糖扔在地上。可想而知,这位老师会如何失望。这则案例中,同样的办法,却有了截然不同的归途。这是因为这个老师只是在生搬硬套地模仿陶先生的德育方法,求其形而忘了其神。他忽略了因人而异,忽略了共性与个性的区别。俗话说:“教无定法。”受教育的对象永远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育对象的差异。(四)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各种意外的想不到的事件、能够恰当判断、灵活处理的一种能力。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无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也不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5]下面看一则案例。主任暗下决心,一定要抓到故意破坏公物者并且严厉惩罚。一次,终于抓到了两个破坏者。当主任在办公室对两人进行教育时,两个学生认错态度良好,虚心承认了自己所犯的错误。让人感觉他们不是故意破坏指示牌的。这时,主任心想:这两个学生认错态度良好,要给他们改过的机会。于是,没有让他们赔偿,而是给他俩安排了一个课间看管公物的任务。从此,楼道里的公物很少有人破坏了。这则案例中,主任比较成功的就是因势利导地引导和激发学生认识并改正破坏公物的坏习惯,从而教育了学生,保护了公物,一举两得。
三、德育方法成败致因的思考
(一)德育有法、但无定法。德育方法并不是固定的、也不是唯一的,德育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在德育过程中不可拘泥于某一种德育方法的使用,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去运用德育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对于教育知识的灵活运用、对于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于教育问题的敏锐反应的一种综合性创造能力。只有教师明察课堂,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德育方法予以智慧性的把握才能有好的德育效果。(二)做好德育仅注重方法选择和运用是不够的。在追求德育成效的过程中,只注重德育方法本身的学习和运用是不够的。因为德育方法能否成功,不仅仅在于其本身是否合理,还与诸多因素有关系,如师生关系、教育时机、对象差异、教育机智等。这些因素对德育方法的成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实生活中的无数德育案例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单纯追求德育方法本身的学习与运用,是不够的。1.德育方法选择的依据。德育方法的选择应当遵循以下两个依据:一是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二是学生自身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德育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德育方法。如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时,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还处在形象思维的阶段,应当选择更加生动、形象的德育方法。2.做好德育需要德育方法的综合运用。德育方法的综合运用指的是在德育中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德育方法。德育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加有助于德育目标的达成。如学校组织大家去参观烈士陵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果在事前不向学生讲述烈士的英雄事迹使学生在心灵上事先进行洗礼而是单纯的就组织学生去参观了,最后达到的教育效果肯定没有前一种情况好。(三)教师需善于反思和总结教之所兴与教之所废。德育工作完成后教师应当总结和反思在德育过程中的得失。教师通过总结和反思会发现,有时德育方法能否成功与德育方法本身的关系并不是太大,而是与教师的教育理性和教师对教育真谛的感悟有关。教师的这些能力与德育方法能否成功具有莫大的关联,教师应当善于反思和总结德育工作以提升自己对教育真谛的理解。(四)追求德育成效,教师应当注重本身修养的提高。1.多读书、多积累,学习先进的德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像魏书生、李镇西、任小艾、窦桂梅,他们的教育人生是智慧的人生,他们在教书育人时是倾注了智慧在上面的。这些优秀教师与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面对同类的学生,处理同类的问题,他们管理和教育班级时的个性化经验是一种智慧,对于其中适合我们自己实际情况的做法,我们应当借鉴,应当学习。2.在德育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处理问题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其他教师也许会有很大的启发,因此,教师之间就应当建立一个平台用于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教师们还可以利用工作室、研讨会等方式交流思想,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擦出火花,验证思想,传播思想。让教师们在交流中体验德育教学工作中的智慧。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用于教师身上也是很恰当的,只有先提高了自身,形成了良好的师德,学生才会真正去听从教师的教诲,才会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这种情况下的德育效果也才是事半功倍的,反之,则会事倍功半。为提高专业素养,教师应当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学习专业理论和知识、积极把握进修机会,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为了提高专业外的素养,教师应当学会用心去感受学生、感受教育、感受社会、感受自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收获到教育智慧、人生智慧。
高校副校长德育工作总结
学年的工作即将告一段落,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我在校领导及各位同事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落实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一年来,不管在工作、生活、学习上,还是在管理上都取得较大的进步,总结如下:
我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主要是:协助校长的工作,分管德育教育工作和体育教研室的工作。其具体的职责是: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团结、依靠、引导全校教职员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切实保证德育工作的开展,保证德育活动的时间、场地、人员和物力、财力的需要,及时处理德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主持召开德育工作例会,专题研究德育工作。
2、建立健全德育机构,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组,健全学校内外德育机构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加强班主任管理和师德教育,制定有关制度和计划,明确并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岗位职责,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班主任奖惩、评聘、使用等挂钩。
3、确定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和实施计划。分解目标任务,提出目标要求,明确分工、责任;制订德育工作规章制度;协调全校性教育活动;加强对学校各部门德育工作检查与考评;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实行奖惩。
4、搞好校园环境建设。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保证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