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制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7 17:29: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科制度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科制度论文

分支学科制度建设发展论文

内容摘要中国宪法学分支学科制度建设需要有专业的学术精英进而相应的知识积累以及物质基础。一方面,宪法学要回归到宪法文本的研究上来,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经验和实证调查分析,进行跨学科研究。但是,这样一种研究上的分野和知识积累是不够的,宪法学分支学科必须加强学科制度,这包括稳定的研究机构和群体,严格的学术培养计划,有效的学术评价机制和长期的基金支持。而建设宪法学分支学科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知识整合去解决与宪法相关的社会问题;改善现有的宪法学研究状况,开展学术竞争、学术批评,建立学术传统。

关键词主流宪法学非主流宪法学宪法问题学科建设学术竞争

在中国宪法学界,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学人关注并致力于宪法学分支学科的建设,这种倡导并实践的意义自不待言。[i]本文从学科制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宪法学分支学科建设的难度和可能性。

大致而言,宪法学的分支学科包括宪法解释学、比较宪法学、宪法史学、宪法哲学、宪法政治学、宪法经济学、宪法与文学、宪法社会学、宪法人类学等等。但是,每一个宪法分支学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都需要有专业的学术精英进而相应的知识积累以及物质基础建设。

一、分支学科制度建设中的主流宪法学

每一个宪法分支学科的发展都需要有专业的学术精英来带动整个分支学科的发展,而外在的表现就是有相应的知识积累以及各自相对独特的研究方法或研究对象。

查看全文

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论文

1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概念及其制度的产生和沿革

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美国卡内基要梅隆大学图书馆为了更有效地服务专家学者的教学科研工作,委派熟悉本馆馆藏结构,并能熟练掌握文献资源获取手段的资深图书馆员,与对口专业的专家学者建立专门联系,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信息咨询和检索服务,以便更好地满足专家学者的文献资源需求。这便是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形成的雏形。中国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开始于20世纪末,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国内率先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紧接着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十余所重点大学也都引入了这一模式。进入21世纪,学科馆员制度更是在高校图书馆界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7年,全国已有56所高校引入了学科馆员制度。

2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产生的背景

学科馆员制度之所以会产生并逐渐在高校图书馆界得到广泛认同和采用,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背景是分不开的。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资源数量的增长速度也是前所未有,而且出现了各种不同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这就是所谓的信息爆炸。面对这样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海洋,信息用户想要检索获取教学科研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必然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和困难。而一直以来,作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信息保障重要部门的高校图书馆,如果仍然沿用过去的信息服务方式,肯定是不能满足学校各院系的专家学者的教学科研要求的。高校图书馆必须从海量的信息资源中,有针对性地找出读者所需的专业信息,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这就需要有一种新的信息服务制度模式产生。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3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意义

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对提高高校科研水平,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图书馆自身服务水平的提升。

查看全文

大学论文毕业困境探索

摘要:本文认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持续下滑的原因是论文实施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不够、论文评价主体的评价客观性不强及论文管理主体的保障适应性欠缺。以湘潭大学材料学学科为例,从提升毕业论文的重要性、确保论文布展的适应性和严格论文进展的规范性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不仅使本科论文的质量得到了较快提升,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兴趣,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材料学学科;措施;成效

近些年,由于学生人数增加和就业压力增大等多种原因,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着指导不力、过程不严以及质量泡沫等问题[1],甚至出现“走过场,搞形式”、“抄袭注水,几天时间完成毕业论文”等现象。究其原因,首先是论文实施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学生态度不端正,基本素质不高。导师精力不够,不满于评价体系的不合理以及迫于就业率和考研率等压力;其次是论文评价主体的评价客观性不强。评价老师打太极拳,打人情分;再次是论文管理主体的保障适应性欠缺。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合理,管理制度不严,激励措施不够,保障条件不足。针对以上情况,有些人认为应该取消本科毕业论文,以免浪费人力、财力、时间,甚至还造成了一些学术不端的行[2]。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学士学位。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也明确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水平是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占有突出位置。因此,多数人认为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不能取消,认为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阶段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任何课程学习都无法替代的。在这种形势下,湘潭大学材料学学科在深入研究他人改革的基础上,通过与材料学学科的学生和老师的访谈和调查,结合学校及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对本专业的毕业论文改革提出了新的思想,针对性地采取了新的措施,将本科毕业论文这一“鸡肋”变成了“美味”,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改革成效[2]。

一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理念与举措

(一)提升毕业论文的重要性。1.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纳入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具有初步科学研究能力和能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论文是对其四年学习和实践的综合性知识考核,是其初步研究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反映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湘潭大学材料学学科对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搞个与发展纲要》要求,结合本科毕业论文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纳入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内,以提高师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加大规范力度,主动积极地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3]。2.将本科毕业论文要求计入学术不端控制范围。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踏入学术研究的敲门砖、探路灯。学术不容虚假造次,为此,湘潭大学材料学学科将本科毕业论文要求计入学术不端控制范围,在本科毕业论文要求上做到严格学术规范,净化学术风气,防范学术浮躁,严惩学术腐败,在本科毕业论文这一柔性基体上控制好其学术应力应变关系。3.将本科毕业论文作为指导教师考核指标内容。针对教师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的责任心不强、指导任务过重及教师的精力投入不足等问题。湘潭大学材料学学科将毕业论文评价情况与教师下年度学生分配指标、评奖评优、年终绩效考核等挂钩,做到奖惩分明,奖罚有度。(二)确保论文布展的适应性。1.时间确保充裕。针对本科毕业论文时间偏少的问题,湘潭大学材料学学科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后将毕业论文工作提前布置。在大三下学期期末(6月份)就安排毕业论文相关工作。在六月份确定好指导教师和论文选题后,让学生利用暑假假期就开始查阅相关文献,制定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案,九月份开学后就能全面进入实验阶段。这样,到学校统一部署毕业论文工作之时,我们的学生就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论文研究工作。通过提前布置毕业论文,使学生开展毕业论文的时间从原来的不足半年延长到了一年,从而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文献调研,开展系列实验研究,使论文的工作量和质量都能得到更好的保障。不仅如此,提前进入毕业论文也使得学生在面临考研和就业压力的时候显得更从容、淡定,进而在心理上消除心浮气躁的情绪[4]。2.选题要求适中。针对毕业论文“学生写起来没劲,老师指导起来没劲”的现状,不仅要从管理上采取严格的措施,也要使师生们从内心愿意做好毕业论文,激发师生们的创新创造热情。选题上采取以实践操作为主,注重应用研究,注重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是激发毕业生的研究热情的很好手段。为此,湘潭大学材料学学科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下功夫。将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同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如论文选题全部是紧紧围绕国家对航空航天材料、生物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微电子材料与器件等的迫切需求。毕业论文中所涉及到的科学问题恰恰是当今国家和社会发展重点关注的问题,是科技领域的前沿问题,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创造热情。如2016届219人中,毕业论文属于应用研究的占59%,理论研究仅占36%。另外,88.5%毕业论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环节中进行,仅11.5%是理论研究。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应该是创造知识的小试牛刀,对学生来说让其知道这是新知识的创造,年青的热血必定被点燃。对指导教师来说,如果认识到这是检验老师是否授人以渔的最好机会,他们一定不愿意轻易放弃。本科毕业论文从原来的毫无吸引力变成了“美女”与“野兽”的结合体,强烈地点燃了师生们的征服欲。3.导师合理指导。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安排导师非常重要。湘潭大学材料学学科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上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一是实行导师负责制。在大三下学期就给每位毕业生配备导师,并实行双选机制,导师为学生指定与专业相关的文献,与学生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文献查阅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导师所研究课题的调查、资料搜集、信息分类、加工整理等工作,并训练学生撰写专题文献综述、小论文;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试验或社会调研,收集、整理原创性数据和资料;指导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二是学生人数与指导教师的职称合理匹配。为保证论文的质量,要求讲师最多带2名毕业生,副高职称的最多带3名毕业生,正高职称的最多带5名毕业生。三是要求毕业论文尽量依托导师的课题进行,以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目的性,并保证毕业论文的经费支持,2016届219项毕业论文中有课题支撑的高达87%。四是对导师的精力进行评估。对外出交流、访问的老师,严格控制毕业生人数,以免指导不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质量[4]。4.引导层出妙方。除了严格的要求,还需要指导教师在引导上出妙方。为了给学生更好的指导,材料学学科的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聊天法,通过聊天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特长,从而制定与之相应的研究课题。通过聊天还可以了解学生考研、找工作的情况,给学生就业和读研提供有益的建议,关心关爱学生。通过聊天还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此外还有举一反三法、“威逼利诱”法、因材施教法、潜移默化法、“九九八十一难”法、论文修改一段法等等[5],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力,点燃学生的自信与成就感。5.条件要求保障。为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湘潭大学材料学学科基础实验室全部开放,大型设备采取网上开放预约,并给毕业生提供毕业设计专用教室,同时确保毕业论文经费及时到位,按照定额的经费标准用于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由学院统一支配。(三)做好论文进展的规范性。1.增加外审环节。为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在现有的内部导师评审的基础上,仿效研究生论文评审制度,开创性地增加外校专家评审环节。论文在经内审后统一送交1-2名外校专家审阅。一方面从学术角度来说,外审专家更容易发现本院系导师忽略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论文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外审对学生和指导教师都能产生一定的压力的督促作用,使他们更加认真对待毕业论文。2.流程严密规范。每一届毕业论文湘潭大学材料学学科都要召开动员部署专题会议,要求全体导师和毕业生参加,会后实行导师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后,由导师与毕业生商量,以课题为依托毕业确定论文选题。确定选题后,毕业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并形成开题报告,定期参加导师课题组的组会及每月末的研究汇报。参加院系组织的中期检查,检查不合格要求定期整改。形成系统的研究内容后,导师指导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形成文档论文,导师审核并评审打分,同时送交1-3名其他评阅人评阅打分。毕业论文经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审查通过后,再统一送外审专家评审,外审成绩在良以上方可进入答辩环节。凡是答辩不合格的学生必须进行论文修改、整理,推迟半月进行第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仍未通过的学生,其毕业论文要重新进行,并推迟毕业。成绩评定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格标准的原则,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敢于评定为不及格,以树立良好的毕业设计评定威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6]。3.管理严格到位。(1)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对毕业论文的全过程在管理上要动真格。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严肃性、杜绝学生应付了事,材料学学科成立了包括班主任在内的本科毕业论文专门工作小组,对毕业论文的启动、中间过程的督促、毕业论文的要求、毕业答辩的要求等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安排。最重要的是严格执行这些规定,责任到人。一旦前面的环节没有完成或没有达到要求,就坚决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无法按时按量按质完成的学生就只能推迟答辩。通过严格的要求,迫使学生们对毕业论文重视起来,想尽办法一定要按时按要求完成每一个毕业环节的工作。不仅如此,对于没有按规定完成毕业论文阶段性工作的学生,其指导教师也将给予相应的惩罚,在全院予以通报批评,认定为教学事故,并扣减其带毕业论文的名额和年终津贴等,提高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督促指导教师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监督。(2)细化毕业论文要求。通过系统研究往年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和执行效果,得出以往之所以存在一些可以“放水”、可以“钻空子”的漏洞,很大程度上在于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多是空而泛,没有细化、没有量化,因而在评定时没有明确、具体的标准。针对这一问题,材料学学科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各项目标做了明确要求,从文献、目标、工作量、PPT制作、论文页数到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有具体的规定。如关于文献,必须看最新、最高级别的文献,精读8-10篇英语文献。要求会查文献,明白文献的创新点,每个公式都要自己会推导,文献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实验细节都要看懂,每篇文献能提出3-5个深刻的问题,并能进行分析,展开讨论。再如关于目标,明确知道自己的毕业论文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完成什么样的任务;知道所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代表性的科研院所或者企业在进行,有哪些知名教授在做;以一个月为一个阶段,列出阶段性的目标,每月对照阶段性目标进行汇报。除了这些对科研目标的要求之外,甚至还对如何进行口头汇报、需要注意哪些礼仪和礼貌用语都有相应的规范。通过以这样明确、具体的要求来对毕业论文进行规范约束,既使学生们有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也让老师们在审查、评定时有可依据的标准,那些没有按要求完成工作的学生就无处遁形了。4.监督严实科学。(1)实行定期检查与汇报制度。学生的兴趣被带动了、激情被点燃了,但这还远远不够。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这么简单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吗?学生遇到难题了怎么办?被困难击倒了怎么办?失去信心了怎么办?老师们因为教学科研任务重、家庭负担重等原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面对这些问题,必需要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严格的要求和人文的关爱。为此,材料学学科的老师们共同想出了一招:无论是在学生的考研准备期还是假期课题组每周一次的研讨会雷打不动,全系所有的老师和学生每月月底的一次全面进展报告雷打不动,在外地的老师和学生通过视频参加进展报告会。指导老师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及时指导与建议,学生们和研究生师兄师姐互相讨论,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对于表现差的学生,一个星期后补做进展报告,在下次进展报告时还要重点考查,直到满足要求为止。这种汇报制度不仅能督促学生们毕业论文的进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能提高学生们制作PPT的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频繁的汇报、严格的要求使学生们首先从思想上不得不重视毕业论文,同时从时间和精力上也要认真开展论文研究工作。在这样的要求下,毕业论文的质量必然会整体大幅提高。不但如此,对于指导教师来说,组会使教师们有固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更好地发挥其监督和引导作用。同时全系的月汇报制度也可以很好地发挥团队指导的作用,弥补年青老师经验不足的问题。(2)构建质量评价体系。为科学计算毕业论文成绩,湘潭大学材料学学科构建了质量评价体系,毕业论文评定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即指导教师成绩评定、评阅人成绩评定和毕业答辩成绩评定。通过质量评价体系评定,…2016届219名毕业生的论文中优秀论文占17.8%;良好占66.2%,中等占10.5%;及格占5.4%,比例十分合理。

二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把控的改革成效

查看全文

中医学科评估数据分析论文

1评估指导思想和中医学科参评高校情况分析

评估按照“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鼓励特色、协同创新”的思路,强调质量,淡化规模,建立了新的评估指标和体系。全国中医学科共有21个学位授予单位自愿申请参评,共有博士授权学科14个,硕士授权学科7个。其中,博士一级12个(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二级1个(青海大学),硕士一级6个(河南中医学院,湖北民族学院,重庆医科大学,西藏藏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硕士二级1个(中央民族大学)。全国中医国家重点学科有11个,“国家重点学科”参评率为100%。全国有中医博士一级学科的大学是14个,其中12个参评,2个未参评(福建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博士一级学科”参评率为85.7%。

2评估指标分析

2.1一级指标分析

在本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共有4个,分别是“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声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由这4项一级指标得分按指标权重计算得出。高于“学科整体水平”的一级指标为“学科声誉”和“师资队伍与资源”,低于“学科整体水平”的一级指标有“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说明我校中医学科“学科声誉”和“师资队伍与资源”实力较强,是我校长期积淀的结果,“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相对较弱,表明我校在这2个方面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2二级指标分析

查看全文

硕士学位高等教育学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对近三年32个高等教育学硕士点的1178篇学位论文选题的分析,得知选题集中在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等领域,论文选题从学科理论转向问题实践,认为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注意问题意识与创新性、信息对称与价值性、导师指导与时效性。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

一、选题缘由及样本选取

自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起,高等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二级学科,正式建立了学位点[1]。从厦门大学1984年正式开始招收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至今已有35年,其间,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学研究领域活跃的一支重要力量,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学位论文产出,其中一些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显现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学科研究的繁荣。对近三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统计与分析,不仅有助于较为全面地反映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也能把握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研究的前沿和发展趋势,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二、选题概述及分析

(一)选题概况。以CNKI“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作为检索数据主要来源,设置关键词“高等教育学”,检索时间段为2016年~2018年,选定“硕士学位论文”选项。经仔细筛选去除重复的论文篇数后,检索出全国在该时间段内共有32所上传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高等学校,共计1181篇硕士学位论文,由于数据库的原因,输出结果不齐全,有效样本为1178篇,具体情况如下页表1所示。(二)研究领域。对于高等教育这一研究领域而言,当前国内外学术界仍缺乏一套公认可信的范式。文中所用的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分类,是基于别敦荣教授[2]、李均教授[3]等多位学者的分类方法,综合分类后作出的界定,包括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体制与结构、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内部治理、高等教育外部治理等18个领域,据此得出表2。从表2看,可将18类选题分为四个方阵。第一方阵主要包括课程与教学、内部管理、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都在100篇以上,比例均超过10%;第二方阵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体制与结构、高等学校德育、教师教育、考试招生与就业、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都超过60篇,比例在5%至9%之间;第三方阵为高等教育史、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经济与财政,篇数均超过20篇,比例在2%至4%之间;第四方阵为民办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政策与法律、成人高等教育、非高等教育选题、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以及其他选题等6类,比例均低于2%。(三)分析与讨论。从论文研究主题类别分布来看,2016~2018年,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相对集中的研究主题分布在第一方阵的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内部管理、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3个主题类别中。这3个主题的学位论文量在整个学位论文总量中占比接近50,说明这3个主题是近3年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比较重视的研究领域,是研究的主流;而第二方阵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体制与结构、高等学校德育、教师教育、考试招生与就业、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等几大主题研究成果也相对比较丰富;但在第三方阵和第四方阵中,高等教育史、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经济与财政、民办高等教育、非高等教育选题、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等主题的研究相对薄弱。此外,从选题的另一种层面上说,其中不少篇幅对各科类高等教育(如高等工程教育、高等师范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医学教育等)也给予了一定关注。1.第一方阵分析。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这一主题的学位论文所占比例最大(为17.23%),说明这一重要领域受到了高等教育学硕士生的重视。在高等教育学的发展与改革中,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教学理论、学科与课程建设、教学评估与评价、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各学科教学也受到不少硕士研究生的重视。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民办高等教育这三个选题领域中,共有7篇论文是研究课程与教学方向的。据此可知,在高等教育学硕士点中,以“教学改革”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与关键已是不争的发展趋势。高等学校内部管理领域的研究论文共189篇,在近三年的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分布中排名第二。经分析,其中教师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高等学校管理理论、科研与学术管理等方面都受到了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关注和重视。对这一主题进行总结,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研究选题集中在现代大学制度、学术权力与学术自由、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高等教育的改革离不开地区间、国际间的比较。从这三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生研究的选题看,有关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的学位论文占到了10.35%,表明介绍国外高等教育的文章近三年在逐渐增加。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始终持一种开放的姿态,注重借鉴国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2.第二方阵分析。自1999年我国研究生迈开扩招的步伐起,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便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近年来,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张。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的研究篇幅虽然不占主流,但也逐渐引起了关注,其选题主要涉及到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质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招生,还有关于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学术诚信、就业问题等。高等教育体制与结构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体制与结构是一个关键环节,有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在所分析的学位论文选题中,研究的问题有:关于层次结构、布局结构的研究;关于招生制度、教育政策法规(例如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研究;关于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研究;关于高等教育全球化、国家化的研究;关于教育评估、高校目标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研究;关于后勤管理、学院制管理的研究等。高等教育德育论文,近三年选题篇数近90篇,在整个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中占比7.39%。经分析发现,高等教育德育这一主题的研究热点相对其他领域较分散,其中有17篇为德育理论研究选题,除此之外,其他集中在当前的高校德育实践问题研究、德育队伍建设两个领域。另由于“互联网+”浪潮的影响,相关网络德育问题研究也相对较热门。近三年间,关于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主题的学位论文比例是6.28%。从其研究主题上看,有关教师的专业化、教师聘任、教师流动、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评价、教师培养、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教师职称评聘、教师教学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受到了高等教育学硕士生一定程度上的重视。高等教育改革需要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推动高等教育改革。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越来越为学者们所认识。从上述表格中统计的数据上看,理论方面的研究基本围绕高等教育中的科学主义取向、德育过程问题研究、通才教育、专业设置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大学理念、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问题,作为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对高等教育理论工作仍要进行艰苦地探索和不懈地钻研。3.第三方阵分析。第三方阵的选题中,相对而言,高等教育史、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经济与财政等三个领域所占总数比例不大,但随着当前“双一流”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浪潮,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不断深入,此方阵中相关选题的数量与关注热点的范围持续扩宽。高等教育史这一主题的研究主要涉及高等教育家的思想和高等教育制度史料的研究,共42篇,占的比例不多,“论从史出”高等教育学硕士生应注重考察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并从中获得启示和论据。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论文占比不多,仅30余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在其中是研究的重点。此外,高职发展政策和师资队伍建设也受到硕士研究生们的一定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教育经济学引入我国以来,高等教育经济研究发展最为迅速,进而有了高等教育经济与财政这门分支学科,主要是对高等教育投资与效益的研究。虽然近三年这方面的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并不太多,但涉及面广,高等教育财政、高等教育投资、高等教育产业化、人力资本、教育投资效率研究、高等教育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高等教育个人需求、高校负债经营等问题,都是从高等教育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的。4.第四方阵分析。第四方阵共包括6类选题。高等教育学既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也是一门尚未成熟的学科。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不只是指高等教育学一门学科,也包括各个分支学科群的建设问题。而近三年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却并未将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问题作为重要问题给予关注。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高等教育学硕士生的理论功底不够深厚,对高等教育学性质、对象、体系、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时显得力不从心。综上可知,2016~2018三年间,高等教育硕士论文的选题多数集中于丰富多彩的实际问题研究领域。从第四方阵中的民办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政策与法律、成人高等教育等选题备受冷落的情况来看,这些重要领域选题仍未引起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足够重视。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在1178篇样本学位论文中,存在12篇非高等教育选题的学位论文(占比1.02%)。这表明近三年来,部分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关注领域在逐渐扩大,并不局限于高等教育问题,研究范围还包括基础教育、教育基本原理、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等领域。除此之外,还有19篇为研究教育领域之外的其他选题(占比为1.61%),如《穿越“次元壁”———大学动漫文化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河北省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理性引导研究》等。

查看全文

学位委员会职能分析研究生论文

摘要:学位委员会在研究生培养中有着重要作用。文章探讨地方高校学位委员会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研究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上所起的作用,通过积极探索适应省属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强化地方高校学位委员会职能作用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地方高校;研究生;学位委员会;职能强化

我国学位管理体系自1991年以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逐步建立,形成了国务院部委一级和省一级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再加上学位授予单位一级的学位评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学位委员会)的学位管理体系。学位委员会最主要的功能作用有四项:一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研究确定并组织实施学位发展的战略规划;二是指导并组织开展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学科的建设与管理;三是负责博士、硕士和学士三级学位标准的实施与学位质量的管理;四是依法维护学位申请者和学位获得者的正当权益。这四项功能作用可以概括为学位规划管理、学位授权管理、学位质量管理和学位权益管理。学位委员会主要具有三大功能作用:对上级的承继性功能作用,对平级的协调性功能作用,对下级的监管性功能作用。着眼全国和地方重大社会需求,着眼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着眼各类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学位委员会功能作用,对学位工作实施强有力的领导和管理,营造公平公正的学位授予环境,促进提升高校管理和教育质量。目前,我国正处于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急需构建一个与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相适应的、充满活力的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主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1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强调,要健全学位授权审核机制,不断完善我国学位制度。要继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高博士培养质量,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这对各级学位委员会和学位授予单位提出了新时期下的要求。学位委员会在学科点调整中起重要作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6年10月19日公布了《关于下达2016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共有25个省份的175所高校撤销576个学位点,包括大量博士学位授权点,共有25个省份的178所高校增列了366个学位点,表明在国家“双一流”计划启动的背景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引导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高校发展的奋斗目标。这次学位点动态调整工作成效显著,激发了办学活力,优化了学科结构,研究生教育主动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得到提高。学位委员会在学位论文质量把关中起重要作用,以广东省为例,2015年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共从全省26个硕士学位单位的13631篇学术学位论文中抽取826篇论文送审,占全省学术学位论文总数的6.1%。我省7所高水平大学共被抽检580篇学位论文,其中44篇被评为优秀论文;505篇被评为良好论文;31篇被评为一般论文;存在不合格学位论文20篇。2017年广东省学位委员会继续从全省12523篇学位论文随机被抽取801篇(抽检率6.4%)。可见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进一步严抓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大背景下,急需强化研究生学位委员会职能作用以提高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学位委员会作为高校学位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位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发展也对高校学位委员会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质量,发挥学校各级学位委员会的功能作用,包括对上级学位委员会的执行功能作用,对平级学位委员会的协调功能作用,对下级学科评议组的监管功能作用,在现阶段地方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地方高校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强化本地区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5年起广东省启动建设高水平大学工作,希望力争用5-10年时间,建成若干所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大学,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特色重点学科。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投入力度、改革力度前所未有,掀起新一轮高校发展热潮,对接国家“双一流”政策,建设“双一流”的后备军和预备队。努力建设更多高水平大学和学科,为广东乃至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此背景下,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过程管理,着力解决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的若干共性问题,完善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的学位授予结构,以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高水平人才为目的,深化制度改革、评价激励、资源统筹配置等方面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以重点领域的有效突破带动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应立足于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全面思考强化学位委员会的职能,以完善运行机制为视角制定相关管理措施,高校学位委员会架构包括校学位委员会、分学位委员会和学科评议组三级。首先理顺校学位委员会、分学位委员会和学院学科评议组三级管理在学位管理中的相互关系,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学位委员会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使三级学位委员会既互相制衡,又相益相长,营造良好的学位管理运行环境。从完善决策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强化监控职能等方面强化学位委员会职能,我们通过学校三级学位委员会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健全和完善学位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和学科的发展,提出了“高起点、重创新、厚基础、强能力、求卓越”的研究生培养思路,按不同大类学科组成5个学位分委员会,通过学位委员会修改完善包括博士学位、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学位授予条件和授予程序,随着时代的发展使学位授予条件有一定提高但又兼顾学科间发展的不平衡。(2)加大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力度,根据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重,特别在工科院校中加大该比重,我校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比例目前达到了1:1.3,把发展重心逐步转移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上来,实现我校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从以学术型为主向以应用型为主转型。(3)根据教育部的指导和学科的发展,审查指导申报增列或调整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的申报材料;审查学科方向设置;定期审批学士、硕士、博士生培养方案,秉持“创新驱动、特色发展”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使培养方案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发展。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上,强化专业实践,与多个行业内著名企业建立一批高水准的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进行联合培养,并在答辩委员会中要求有企业高级工程师参加,获得良好效果,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打开了更宽畅的渠道,同时形成了一批产学研合作成果。(4)完善构建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以学位论文质量倒逼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常态化机制,学位论文不仅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更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学位委员会开展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检查。将学位论文抽检结果纳入到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评估考核,与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直接挂钩。开展优秀学位论文评选活动。组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我校自2016年起,对申请博士学位、全日制硕士学位以及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实施全盲审工作机制,由原来10%学校抽检送审其余自行送审,到2018年改为全部第三方电子双盲全委托送审;同时,为鼓励多出高水平成果,对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学位委员会认定的“Top”刊论文的博士学位论文和A刊论文的硕士学位论文开通“免盲审”通道。(5)建立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导师激励机制,以导师责任制为抓手,继续加大力度狠抓学位论文质量,提高学位论文的优秀率,根据每年引进的高水平人才情况、导师的业绩和研究生培养质量,通过学位委员会每年开展导师的遴选工作,审批招生当年的硕士、博士生指导教师的遴选和取消名单,动态调整当年新增和停招的导师名单。对具有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国家级或省级重要学术头衔人才,如长江学者、国家和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入选者、珠江学者等直接认定为博导,从而提高了师资水平和招生吸引力。(6)积极探索借鉴国(境)外高等教育先进的学位管理机制,从招生、培养、学位工作等方面改革多管齐下,包括在课程教学和选课、成绩管理、论文评审、答辩申请等各方面信息化和国际化,创建多元化的学位论文评价标准,稳步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在高水平大学建设带动下学位委员会通过这些措施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使省属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根据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关于2017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粤学位函[2018]3号)的有关精神,广东工业大学42篇被抽检硕士学位论文全部合格,优良率达90.5%。这也是广东省学位委员会从2014年实施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起,广东工业大学连续四年被抽检的硕士学位论文全部通过,抽检合格率达100%。同时,近8年广东工业大学连续被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抽检的博士学位论文也获全部通过,合格率为100%。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从2014年的优秀博士论文1篇,优秀硕士论文5篇上升到2016优秀博士论文4篇,优秀硕士论文13篇。但研究生学位论文仍存在论文研究主题与方式方法创新性不够,研究内容存在一定的趋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够,未凝练出重-22-点要解决的科学问题等等问题,需要学位委员会和导师的进一步努力。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生源质量一直是地方高校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学位委员会对研究生培养质量作用的提升和强化、以及地方高校的发展,过去地方高校生源质量远比不上985高校的生源质量的问题得到改善,实现了研究生生源从“争取有”到“争取优”的转化,从根本上解决地方高校研究生优质生源问题,形成良性循环。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2017年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人数”和“上线人数”开始攀升,2017年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人数同比大幅增长56.6%。第一志愿考生总上线人数同比增幅达141%,且生源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到2018年报考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第一志愿考生上线人数达到招生计划数118.8%。其中某些专业学术学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上线人数更是达到招生计划数的247.6%。一改过去生源主要依靠调剂的现状,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跨越。

查看全文

会计论文的现状与特点

论文是指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会计论文是指讨论或研究会计问题的文章。会计论文主要是表述会计科研成果、研究会计现象、探讨会计发展规律,指导会计工作实践的记录和总结。 一、会计论文的现状

目前我国会计论文主要分为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又称科研论文、研究论文、专题论文,是会计学界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及科研人员总结科研成果,送交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学术出版社或学术会议发表或宣读交流的论文。

毕业论文主要是指学位论文。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论文写作。学位论文是各类毕业生或同等学历人员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写出的论文,即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对于学士论文,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技能,解决不太复杂的课题;对于硕士研究生论文,要求能够充分地反映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对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见解;对于博士研究生论文,则要求反映作者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该学科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创造性成果,对会计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毕业论文还包括在我国接受高等专科教育财经类学生的毕业论文。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会计论文作用和特点

(一)会计论文的作用

1.会计论文的写作是会计研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会计研究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广大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及会计学者,紧密结合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围绕贯彻执行新《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通过撰写会计论文,对企业会计制度转轨和企业改革(如兼并、破产、关闭、出售、公司制改建、债转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业集团)中的财务管理、资金成本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等方面,以及会计新领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社会会计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查看全文

科技期刊学科专业准入标准

科技期刊是发表科技创新成果、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媒介,是我国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编辑的素质,尤其是与期刊所报道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素质,是决定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随着我国科技协同创新战略的提出,科技大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高度为科技期刊提出了新要求。在医学科技领域,精准医学正呈纵深、多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医学临床及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如何适应科技的创新发展、更好地参与协同创新,已成为科技期刊面临的新课题,其中人才队伍建设规律的创新是科技期刊适应协同创新战略的重要环节。学科素养是指学者在本学科内所具备的专业素质,这些素质包括长时间专业训练形成的基础知识、思维模式、专业技能和专业基本经验。针对医学学科,学科素养则包括医学知识结构、医学专业思维、临床操作技能、临床实践经验、科研实践经验等。当前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学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长期以来,对于科技期刊编辑这一具有鲜明学科专业特点的群体,我国尚无针对编辑学科专业的准入标准,这成为限制科技期刊适应科技发展趋势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立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编辑准入标准,可以从源头上把好编辑入门关,保证编辑的学科素养,并为优化科技期刊人才结构、促进期刊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已成为科技期刊值得重视的人才建设着力点。2015年11月,在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合的《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科技期刊应加强编辑出版人员的准入机制,改善编辑队伍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和能力结构,吸收有较好学科背景或科研经历的人员充实编辑出版队伍。科技界及科技期刊界人士也多有此呼声。但目前,对于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需要的学科专业准入标准尚未形成一致认识和明确规定。本文以医学科技期刊为例,对科技期刊编辑的学科专业准入标准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讨。

1医学科技期刊尚无针对学科专业的编辑准入标准

具备丰富学科专业知识的科技期刊编辑可体现出更好的学术把关能力,对论文的学术质量有一定的判别能力,是提高期刊学术质量的关键[3]。而长期以来,外界普遍认为编辑职业是对文章修修补补、为人作嫁的陪衬行业,此类原因导致编辑的学科专业重要性未被充分重视,科技期刊对编辑入职前的学科专业、学历水平、专业实践经历、科研实践经历等学科素养缺乏相匹配的准入要求,使得编辑从业门槛过低。近年来,有的出版单位已面临编辑人员构成复杂、人才梯队结构失衡、关键岗位人才青黄不接等现状[4],这与缺乏编辑的准入标准不无关系。医学专业具有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医学科技期刊是传播医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也同样具备较高的专业性要求,因此需要对编辑从业者提出相应的学科专业要求。缺乏医学学科素养不利于发挥编辑在医学论文初审中的初步评价作用,对于一些医学专业性问题如疾病表现、治疗原则、药物应用等方面的理解、判断也可能存在一定困难或误区,影响对医学论文的恰当评价。但长期以来,我国医学科技期刊缺乏针对医学学科专业的编辑准入标准,医学编辑职业的入口较宽、入职要求很低,使得编辑队伍的学科专业组成比较复杂。石朝云等[5]2012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辑部中,有医学专业背景的人员占编辑总数的70.7%,其余为工科(15.1%)、农科(9.5%)及其他专业,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专业组成有一定的复杂性,多种专业背景的存在与编辑学科专业准入标准的缺乏有直接关系。从学历方面来看,我国科技期刊编辑也存在学历不高的现状,虽然近几年随着加入科技期刊队伍的高学历青年编辑增多,以及编辑继续教育的开展,学历水平正得到逐步提升,但总体学历水平仍有待提高。据2015年调查报告显示,地方性高校学报编辑人员中,具有硕士、博士学历者占57.9%[6]。刘晓涵等[7]于2015年对中国高校科技期刊20~40岁青年编辑调查发现,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86.37%,与2006年相比,青年编辑中的研究生比例大幅度提升。我们于2016年对山东省11家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调查显示,拥有硕士、博士学历者占52.7%,表明地方性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总体学历水平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编辑学历水平总体不高的现状,也与缺乏学科专业准入标准有着密切关系。

2制定学科专业准入标准的必要性

一是充分发挥编辑医学学科素养对提高期刊学术水平的助推作用。编辑的学科素养作为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因素之一,可以强化编辑的信息筛选职能和选题策划职能,体现出编辑学科素养对于期刊的重要性[8]。随着编辑的医学学科素养提高,编辑对于更高端的前沿研究、更复杂的科研方法、更先进的研究理念都可以有更深入的认识,在临床及科研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有助于编辑对审稿中临床内容及科研内容的恰当评价,对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有明显的助推作用。因此,是否具有医学背景对审稿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有的医学期刊研究者认为,医学期刊的编辑应该既是编辑、又是医生,完全脱离医学、临床的结果很可能是眼生手生,连编辑的工作也完成得很吃力[9]。多个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部的实践证实,编辑参加临床医疗实践,弥补编辑的医学学科素养,不仅是培养编辑骨干的好方法,还有助于办出优秀期刊[9-10],体现了医学临床实践背景对医学期刊编辑工作的重要意义。虽然在审稿流程中有同行评议专家的审核把关,但作为对医学科技论文进行初审评价的第一关,医学编辑同样需要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依据作出初步、合理的评价,准确筛选出初审合格、有送审价值的稿件进入专家评议流程,避免送审存在较大缺陷的稿件而浪费外审专家的宝贵时间,并能够对退稿稿件提出充分、合理的建议。此外,编辑的学科专业背景也有利于编辑发挥学术人脉优势,更加游刃有余地进行组稿约稿、参加或组织学术会议、密切跟踪学科发展、塑造期刊品牌、参与医学实践等。以上这些要求均有赖于期刊对编辑入职时的准入要求,体现出制定学科专业准入标准的必要性。二是尽快弥补我国医学科技期刊与国外先进期刊差距的需求。有科技期刊研究者认为,国际大刊刊载的学术论文水平普遍高于我国,主要原因是编辑的专业学术水平普遍高于我国[11]。Science期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要求编辑必须具有博士学位,且其编辑均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名校。国际顶尖期刊Cell、Nature、NEJM等的编辑基本都是从事科研工作的科研人员或医学家,本身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博士以上学历的编辑占比很高,使得期刊能够及时反映科研前沿热点。由此看来,我国医学科技期刊与国外先进期刊在编辑学科素养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造成期刊学术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科技期刊也开始进行积极的探索,例如天津大学期刊中心制定了严格的编辑准入制度,要求求职者具有博士学位,精通英语及计算机,而且是著名导师的优秀毕业生,通过提高应聘人员入职的学术能力标准,保障编辑队伍的可持续发展[12]。虽然这些尚为少数科技期刊的积极探索,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于全面提升科技期刊对编辑学科专业准入的认识程度、推动科技期刊行业的准入标准制定具有毋庸置疑的作用。三是适应国内医学科技期刊发展要求的呼吁。目前,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在学科准入方面的要求已得到越来越多期刊从业者的认可。谢新洲等[13]认为,高学历专业人才加入到科技期刊中可以为期刊的学术质量提供良好保证,这也与国际期刊出版的经验相吻合。韩磊[14]建议,医学科技期刊应提高编辑的准入门槛,着重引进具有科研经历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以缩小编辑人员与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认识差距。据2012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调查报告,93.2%的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部认为应设立编辑准入制度[5]。我们对山东省11家医学科技期刊的编辑调查结果显示,83.3%的编辑认为应设立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准入标准,91.7%的编辑认为应将学历及学科专业背景纳入准入标准,66.7%的编辑认为应将准入学历设定为硕士以上,41.7%的编辑认为非常有必要将临床实践经历纳入准入标准,58.3%的编辑认为非常有必要将科研实践经历纳入准入标准。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科技期刊已开始重视编辑准入制度。医学科技期刊对于编辑准入制度的呼吁,表明期刊对编辑的医学学科素养愈加重视,也体现了制定学科专业准入标准的必要性。

3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学科专业准入标准设置

查看全文

会计论文特点论文

论文是指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会计论文是指讨论或研究会计问题的文章。会计论文主要是表述会计科研成果、研究会计现象、探讨会计发展规律,指导会计工作实践的记录和总结。

一、会计论文的现状

目前我国会计论文主要分为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又称科研论文、研究论文、专题论文,是会计学界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及科研人员总结科研成果,送交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学术出版社或学术会议发表或宣读交流的论文。

毕业论文主要是指学位论文。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论文写作。学位论文是各类毕业生或同等学历人员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写出的论文,即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对于学士论文,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技能,解决不太复杂的课题;对于硕士研究生论文,要求能够充分地反映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对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见解;对于博士研究生论文,则要求反映作者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该学科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创造性成果,对会计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毕业论文还包括在我国接受高等专科教育财经类学生的毕业论文。

二、会计论文作用和特点

(一)会计论文的作用

查看全文

职称评审期刊认定问题及应对措施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称评审制度的不断完善,核心期刊作为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其学术评价特性使其成为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职称评审时,将核心期刊作为重要的评定指标。但目前高校职改部门在核心期刊的认定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鉴于核心期刊的巨大影响力,理顺核心期刊认定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其解决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核心期刊的由来

核心期刊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B.C.Bradford)发现,如果将科学期刊刊载某一学科的相关论文数量统计起来,并按递减顺序排列,那么可以把期刊分为专门面向这个学科的核心区和包含着与核心区同等数量论文的几个区。这时,核心区与相继各区的期刊数量成1∶a∶a2…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2]。这一定律说明学科文献在期刊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即少数期刊集中了大量某学科的论文,而其他期刊则很少出现该学科的论文。核心区域的期刊由于发表特定学科的论文的密度最大,遂将之称为该专业的“核心期刊”。上世纪60年代,美国文献计量学家加菲尔德(GarfieldE)用类似的方法从引文的角度证实了核心期刊的存在,认为被引文章在期刊上的分布也有一个较为集中的核心区与广为分散的相关区。以此为基础,加菲尔德创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相继开发了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及人文科学索引(A&HCI)、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和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会议录索引(ISSHP)。SCI、ISTP以及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informationInc.)出版的工程索引(EI)逐渐成为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变成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并广泛应用于我国高校职称评审中。我国对核心期刊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3]。70年代有学者将“核心期刊”概念翻译到国内,80年代进入发展阶段,最初研究源于图书情报界。进入90年代,随着国内几大科研机构相继各自研究的核心期刊目录,“核心期刊”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核心期刊”的研究、测评方法,特别是其在科研成果评价方面的作用力,已经从图书情报界,扩展到了职称评定、期刊界、出版界和科研管理等领域[4]。

目前,国内主要核心期刊目录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目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等。这其中,在高校职称评审中广泛应用的有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会、多所科研情报院所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2高校职称评审中核心期刊认定现状

为了解高校职称评审中核心期刊认定的情况,笔者调查了四川省的24所高校,具体的调查情况见下表:调查结果表明,高校职称评审中,核心期刊的认定主要以相关科研院所研制的核心期刊目录为基础,其中采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最多,共有18所高校;CSSCI来源期刊、CSCD来源期刊也有11所高校采用;采用其它核心期刊目录的只有4所高校。本科高校都比较重视国际检索系统(SCI、SSCI、A&HCI、EI、ISTP、ISSHP)的作用,14所本科高校中有13所高校规定,学术论文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等同于甚至高于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其中,有5所高校明确规定论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SCI、EI、ISTP)才能被认定为在核心期刊发表。同时,还有部分高校根据检索系统的不同版本,如SCI的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等确定学术论文的不同级别。调查中还发现,有8所高校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以及专家推荐的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目录等基础上进行遴选,制定了校内核心期刊目录。制定校内核心期刊目录的高校认定核心期刊的方法都更完善,规定也更细致,其中共同特点就是区分核心期刊目录的学科差异,且都将核心期刊分为不同级别,如权威核心期刊、核心期刊、一般期刊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