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8 13:54: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科竞赛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科竞赛论文

学科竞赛课程改革论文

一、课程结构与学科竞赛

目前各大院校出台了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高创新能力的相关文件,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次数仍然不如预期,存在着一定差距。分析其原因除了有教育资源的匮乏、软件及硬件资源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还存在对学生意识上引导不足的情况,很多学生对比赛结果看得很重,将没有取得成绩的比赛看作失败,这种现象与教育部鼓励学生参与竞赛的初衷是相背离的,教师应该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1.学科竞赛。学科竞赛由赛事组织者给出竞赛题目,学生单一或组队,在一定时间内以竞赛的方式,用课内外知识解决问题,完成赛程目标任务的活动[2]。大学生学科竞赛侧重于实践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技术创新,作为课程分目标可以将学生放在接近真实职业项目的环境中,学习目标更加明确。2.课程结构。课程目标是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优化结合部,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直接目标[3]。各门任课教师了解自己所任课程在课程总体系中的具体位置,从整体优化的观点出发来安排本课程,将课程体系内的单项目标达成一致才能使整体目标最优化。国家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动手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创新能力好的专业人才。但传统的艺术设计课程目标过于强调学科,使学生无法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知识,无法融会贯通各门课程所学,课程目标比较模糊,难以适应社会需要。课程结构与PDCA管理模式相似。PDCA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改进(action),通过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个步骤的循环来保证质量的现代管理方法。学科竞赛机制应用在课程改革中,具体可分为计划、实施改进、考核、四个阶段步骤。

二、学科竞赛机制在高职高专公共雕塑课程PD-CA中的运用

1.学科竞赛为课程项目构建计划。在制订课程计划时,将项目课程中管理、研发、培训的具体机制与学科竞赛内容、要求、赛程相结合。课程中,学科竞赛作为课程项目,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施一个完整的学科竞赛。这种授课计划,改变了课程实践内容固化、缺乏实际创新及设计能力培养的现状,增加了互助学习、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内容。课程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可以利用“四化长效机制”中的平台化、体系化机制,如学校、院系的竞赛保障制度及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对此门课程的热情。在课程设计时应选择合适的学科竞赛,在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理解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科竞赛融入课程设计中去。2.学科竞赛运用于课程实施和检查。学科竞赛运用于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学科竞赛的执行过程进行两方面的检查,首先是检查学生的执行情况,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纠正、解答。其次,保证学科竞赛过程中的公平公正与竞赛组织方经常沟通。实施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坚持完成项目内容,同时以学科竞赛为平台,在同类院校之间对同类课程进行交流和切磋,交换经验。加强学科比赛的宣传,让学生了解竞赛对职业能力及就业的好处,激励学生进行个人或组成参赛团队参加比赛。3.学科竞赛运用于课程考核。学科竞赛运用在课程中,在课程进入到最后阶段时,教师需要严格执行“四化长效机制”中的“学分化机制”,根据学分化要求、奖励学分化、过程学分化机制的具体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学分上的激励。同时与相关竞赛组织规则,按照预定标准和竞赛规则对课程结果进行考核,公布竞赛结果,并针对考核结果以奖金或证书、公开表彰、学分等方式进行奖励。另一方面将考核结果与课程分数与评价挂钩,同时,表现优秀、参赛积极的学生即使没有取得名次,也应给予相应的考核分数,提供物质奖励。课程结束时,让较好的学生有信心进一步参与竞赛,表现不佳的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才能激励他们更好地参与今后的竞赛项目。对于课程计划,也应在课程结束时做好数据管理。将数据录入数据库,便于数据的技术分析、比较、总结。4.实施应用效果。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公共雕塑课程为例,将学科竞赛运用到课程前后,如表1学生参与比赛的次数及人数迅速扩大,学生艺术设计创新的参与度得以提升。在实施竞赛与课程相结合的过程中,课堂发生了翻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学生自己尝试分析资料,总结专业技能经验,提出针对目标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对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了总结并灵活运用在竞赛项目中。竞赛结果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竞赛过程培养了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协作精神。5.课程设计方法。学科竞赛与课程结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注意时间的把控、课程内容与精彩内容的匹配、竞赛难度与学生学情水平相适应。专业课程教学时常与学科竞赛持续时间往往是不一致的,教师应关注有固定周期的比赛,在选择竞赛时以课程开展的时间为准,选择与开课日期接近的比赛,提前做好教学与竞赛结合的课程计划。比赛应与课程教学目标一致,每个工艺美术、设计比赛侧重的专业知识与重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程计划中要选择有针对性、竞赛目标与教学目标一致的比赛,竞赛应作为课程实践结合的项目驱动,为了教学目标服务。竞赛难度与学生学情相匹配。目前专业竞赛可分为以下几类:政府和下属部门、协会举办的比赛规模大,竞争激烈,水平高;国内外知名企业举办的比赛应用性较强;教育部门、院校举办的比赛规模较小,以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为主。教师在选择比赛规模时,应以学生的学情为参考,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要目标。

三、总结

经过实际验证,竞赛与课程体系相互结合的教学改革方式可以应用在公共雕塑这门课程中,通过市场及竞赛的需要确定培养目标,有助于使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比改革前后的教学成果,可以看出,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激发了综合思维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交流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经过实践,在今后的教改中,我们将根据不同的学情,考虑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将学科基础竞赛机制引入课程改革中。

查看全文

数学建模竞赛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平台。本文构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五个评价指标,包括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分析了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参赛实践案例阐明,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建模竞赛;创新能力;平台;实践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高校教育的主旋律,而目前的大学课堂教学过分追求理论的严密性,缺乏应用性,忽略了创新能力培养[1]。学科竞赛是学生以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课堂外的实践活动来开展的学习活动[2]。学生通过对竞赛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搜集资料,提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案来解决问题[3]。学科竞赛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从分析问题到发现问题,从搜集资料到解决问题,都能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4]。近年来,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都非常重视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的作用,开展了多项学生竞赛活动[5]。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是首批列入“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竞赛之一,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竞赛题目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简化加工而成,有的甚至是当年的社会热点问题[6],没有标准答案。竞赛鼓励三位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组成的团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并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来求解模型,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7]。数学建模竞赛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性、实践性平台,通过该平台,大学生可以树立其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思维,从而锻炼提高其创新能力[8]。本文首先介绍大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三个阶段,然后分析这三个阶段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五个评价指标的影响,最后通过实践案例阐明数学建模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平台。

1数学建模竞赛的三个阶段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于每年的9月份举行,在竞赛之前,要经过培训,在竞赛结束后,组委会鼓励队员进行赛后总结。大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分为赛前培训、竞赛和赛后总结三个阶段[9]。

1.1赛前培训阶段

查看全文

二本院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1二本院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面临的问题

1.1毕业设计选题面临的问题

目前毕业设计选题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点。

1.1.1教师科研的子项目

教师科研项目大多为专业领域的课题,课题理论大部分是本科阶段的学习所不涉及的内容。学生以这类子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将会面临大量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学生处于就业、考研及毕业设计的多重压力的环境中,毕业设计完成的质量会受一定影响。

1.1.2学科竞赛项目

查看全文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生物产业的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生物技术类人才。为此,广西民族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探索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专业第二课堂课程内容,获得了显著效果,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地方高校专业类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专业第二课堂;科研创新能力

重视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的第一课堂教学是各类高校长期以来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1,2],造成了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随着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对生物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其中科研创新能力已成为了新时期生物技术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一、专业第二课堂概述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专业类第二课堂,有别于学生课余参加的体育、文艺、娱乐等活动的通识类第二课堂,指以学生在课余围绕专业知识运用而开展的竞赛、研究、实践等各类活动,内容和形式多样,大大地拓展了学生专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方法和途径[2]。广西民族大学是地方性高校,负责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高素质的民族地区人才。生物技术专业结合广西区域特色自然生物资源设置课程体系,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面向东盟、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技能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广西具有丰富的自然生物资源,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响应《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广西政府特别颁布了《广西生物技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明确了广西生物技术优化突破的战略路径。这一系列的规划对于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无疑更加的迫切。但在近20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该专业仍然停留在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层面,虽然也零星开展一些旨在提升科研素养第二课堂的实践,但是由于内容单一,效果不明显。为了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需求的提高,该专业从2012级学生开始,系统探索实施了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专业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二、政策保障和第二课堂培养方案的制定

查看全文

学校教研室工作具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南,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按照学校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立足于课堂教学,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坚持教研教改为基础,抓好过程管理,发挥好教研的先导作用,深入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走“教研兴教”、“教研兴校”之路,努力开创我校教研工作的良好局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1、做好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探索工作,整合学校教育资源,转变教育观念,拓宽教学辅助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2、做好课改的准备、指导和服务工作,为教师们的课改工作提供条件。

3、做好已申报课题的研究、相关材料搜集、整理工作和结题参评的准备工作。

查看全文

班主任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本的组织,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为了更加客观、科学、真实、全面地评价一个班集体,把班主任的荣誉、待遇同班级管理挂起钩来,以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特制定本考核细则,以便促进班级管理工作。

班主任绩效考核主要分为月考核和学期考核。

月考核

1.年级部每天组织常规检查,每周五将检查结果报德育处。

2.德育处对各班队进行常规抽查,同时向值周校长、教导处、总务处等了解相关检查结果。

3.年级部的检查结果和有关部门的抽查结果相结合(各占50﹪),计算出各班主任的月考核得分(满分为100分)。

查看全文

2006小学教学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小学2006年教学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科学、规范的教学教研管理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反思一年的教学教研管理,可归纳为四点。

一、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务实,重实效

1、落实常规工作,计划先行。

预备周,根据市教育局、市教研室的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学校在全体教师就各学期工作展开讨论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制定学校教学、教研计划,各学科、各年级组再依据校级各类计划制定年级、科组计划,各教师则依据科组、年级组计划制定个人教学计划。各级各类计划制定时均做到有内容、有时间、有专人负责,有措施要求等,实现了计划的层层细化,提高了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保证了学校各级教学、教科研活动的有序进行。

2、坚持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坚持双周备课,单周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按学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正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应当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理解教学理念,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单纯依赖教参,备课就缺少源头活水。备课应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相和,与时俱进。创新教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扩展思路,加强课改认识,重点反思一节课存在问题的解决。

查看全文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摘要:文章详细介绍深圳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学科点如何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政策机遇,以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为中心,构建“平台-技术-评价-协同”四维联动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为学生与外界交流提供充足的机会和广阔的平台,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同时也扩大学校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实施效果显著。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生教学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呈现出崭新的态势。能否迎接新态势下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1-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3-4]。目前,受到地域和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国内诸多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5]。主要体现在:(1)学生对自身研究领域的学术热点关注热情不足,研究视野狭窄,创新意识缺乏;(2)教师培养学生的手段单一,合作性、开放性不足。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在深圳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供其他高校参考。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实施机遇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深圳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专业学科点围绕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综合性的改革实践,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政策机遇,积极开展了研究生教育教学探索。

(一)地缘优势分析

查看全文

数学建模竞赛创新分析体系研究

【摘要】数学建模竞赛是锻炼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学科竞赛。目前数学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相关著作对竞赛本身的研究仍有不足。本文通过对历年赛题进行研究和归纳,建设性提出“建模竞赛问题分析体系”。在本体系中,题目问题描述和要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关系,参数间是递进和包含关系,模型间是“基础”和“能否解决”的关系,问题描述、要求、参数、模型和解都必须符合“出题人想法”。实践表明,学生们对该理论也具有较高的评价。总之,该体系可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学科竞赛的竞技水平。

【关键字】数学建模;问题分析;数学模型;学科竞赛

数学建摸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学科竞赛[1],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2]。随着比赛的开展,数学模型研究方法日趋完善,论文写作日趋规范。尽管如此,当前学生在分析问题这一方面仍存在不足,包括参赛学生对问题认识不清[5],对各问题间的关系捉摸不透等。当前相关参考文献在引导大学生分析问题这一重要环节却相对忽略,这恰恰是每个大学生要掌握的重要技能,这也是数学建模竞赛设立的初衷。数学建模有方法,创新有方法,那么数学建模竞赛是否有方法呢?创新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一个递进过程。基于创新的思想,为了能够解释出数学建模竞赛中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分析问题,本文通过对历年真题进行整理,分析和比较,最终总结出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问题分析流程(图1)。经过实践,该流程对几乎所有历年赛题有效,只要按照这个分析流程分析和解决问题,基本上能达到赛题要求。

1数学建模竞赛问题分析体系

本文从问题出发,针对问题及问题要求间关系、问题参数间关系、问题模型间关系和问题解与出题人想法间关系这4个关系对数学建模问题的分析进行详细的解读。1.1问题及问题要求间关联。数学建模竞赛主要考察对象是大学生,而大学生正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阶段,他们分析和实践能力相对不足。建模竞赛的出题过程也是一个逐步递进、启发大学生思考的过程。数学建模一般会以3~4个问题的形式逐步展开。在此,本文以含4个问题的赛题为例,问题1到问题2是一个递进关系,同样,问题2到问题3,问题3到问题4也都是递进关系。所述的递进关系主义含义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提出的。在递进关系中,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都是递进关系,也就是起源是1,终点是4,只要满足问题4,那么整个建模问题就都会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该赛题虽然有4个题目,但实际上是一个问题,那就是“题目”。那如何应用该关联呢?从辩证角度讲,可分别从问题1入手后正向推演,或者从问题4入手后逆向推演。1.2参数间关联。由于问题间的递进关系,后面的问题往往是在前面问题基础上生成的,因此需要的参数也是一种递进关系。后面问题的参数往往又包含了前面问题的参数,这是一种包含关系。如果后面的问题没有前面问题的参数,这说明两者间的递进关系不满足,这样的模型基本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需要重新进行校订和修改。同样,前面问题中的参数要为后面的问题进行铺垫,这也决定了前面问题的参数对后面问题有应用价值,否则前面问题就没有出现的意义,这是由于问题整体性决定的。1.3模型间关联。由于问题和参数的递进关系,针对每个问题建立的模型也必然是一种递进关系,这种递进关系包含了参数的递进和要解决问题的递进,我们把这种关系叫做基础;反过来,后一个问题的模型往往能够解决前一个问题。这个逻辑思维在建模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前一模型对于下一问题模型没有任何作用或者说不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那么参赛者对于问题的理解是有所偏颇的或者是不正确的。如果后一个问题不能解决前一个问题,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上一问题理解错了;另一种是当前问题理解错了。根据上述结论,建立模型时,要先从全局角度进行分析。问题1是问题2的基础,问题2是问题3的基础,问题3是问题4的基础,从这个逻辑看,只要完成了问题4,前面所有问题也就都解决了。因此,建模时要先从全局角度进行建模分析,从最后一问分析入手,先确定所要建立模型的整体结构,然后逐步确定第3问的问题模型,第2问的问题模型和第1问的问题模型。问题模型间的关联无论从建立模型还是评价模型都有较实际的应用价值,对理解问题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实际的指导价值。通过在近3年的教学实践,学生们对这个观点也表示认同,并认为对建模实践非常有可操作性。1.4问题解及出题人想法间关联。在建模实践中,模型的解不一定是问题的解。模型中给出一种计算方法,或是给出一个参数值,求得一组数值解。但是出题人的想法可能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也就是需要带入多组数据进行计算和比较,而这往往是模型本身不能直接反映出来的。因此,在模型求解时,一定要以问题要求和出题人的想法为出发点进行分析。以计算平面折叠桌桌尾曲线题为例,其不仅要给出不同角度的曲线方程,还要根据不同角度将图形绘制出来。在实际建模过程中,出题人的想法至关重要,他往往超越了模型本身,题目中蕴含了出题人的想法,这恰恰是建模的核心之处。1.5例题讲解。以2016年赛题A题为例进行分析。该问题为系泊系统的设计。在问题简述方面,问题2中“在问题1的假设下”,这是递进关系;问题2中提及了锚点与海床的夹角和钢桶倾斜角,而问题1没有涉及,这也是递进关系。问题3中水深是一个变量,这是在问题2中定量的递进;水速和风速从定值变成变量,这也是递进关系。问题要求中,问题1到问题2,再到问题3,出题人从求解给定数值解到给定范围解,这都是递进关系的体现。在参数方面,问题1中的风速、海水密度、水深、重物球质量、锚链长度是常数,钢桶倾斜角度是常数;而在问题2中,重物球质量变成变量,钢桶倾斜角度也成为变量,这也是递进关系。反过来,问题2中的参数都包含了问题1中的参数,是包含关系。在模型方面,问题1的模型根据关系求解值即可;在值求解的过程中建立的函数关系对第二问有一定基础,但由于其增加了参数,因此他并不能解决第二问的问题,所以问题1是问题2的基础;反过来,问题2的模型,将风速、倾斜角、质量等设为问题1中的定值时,则能解决第1问的问题,就是解决关系。同样,相比第三问,第二问中水深、水速、风速是定值,它们仅能为第三问提供基础模型,但反过来,将第三问模型中参数值变成定值,就能解决第2问的问题。这就是解决关系。综合讲,该问题只需1个模型,那就是高校教育第3问的模型。只要第3问模型构建完毕,所有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在出题人想法方面,本题希望大学生给出系泊系统中所有参数间关系,并给出特定情况下的具体值。因此,必须有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

2评价与讨论

查看全文

学班主任工作绩效考核规章制度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本的组织,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为了更加客观、科学、真实、全面地评价一个班集体,把班主任的荣誉、待遇同班级管理挂起钩来,以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特制定本考核细则,以便促进班级管理工作。

班主任绩效考核主要分为月考核和学期考核。

月考核

1.年级部每天组织常规检查,每周五将检查结果报德育处。

2.德育处对各班队进行常规抽查,同时向值周校长、教导处、总务处等了解相关检查结果。

3.年级部的检查结果和有关部门的抽查结果相结合(各占50﹪),计算出各班主任的月考核得分(满分为100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