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30 01:54: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法指导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阅读教学学法指导论文
如何改变阅读教学耗时最多、用力最大而收获甚小的状况?我认为,应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强化学法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使他们自己会读书,从而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只有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自行阅读,能主动地获取知识,才能真正提高语文阅读的效率。
以读为本,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阅读就得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吸取文章的营养,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真正达到“不教”的目的。如单元教学,教师应教会学生首先应根据要求,确定精读、略读的内容,对于典范文章、精彩文段,须运用精读方法,动笔圈点勾画,摘抄名言警句,体会词句含义,做到“口诵心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其次,要教给学生自设阅读的目标层次,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预习提示课后练习,定出每次阅读所要解决的问题,养成带问题阅读的习惯。再次,教会学生能进行比较,从整体感知单元课文的异同点,加深对单元教学内容的理解。
教给学生准确理解词义、分析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语文阅读不超脱字、词、句,因而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对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显得至关重要。例如教《祝福》一文,文中写祥林嫂被婆家绑架,鲁四老爷先说了“可恶!然而……”,又说了一句:“可恶!”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上下文,明确第一句话是在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被绑架的消息后说的一句话,指导学生联系本文第一自然段对鲁四老爷的描写去理解;第二句话是在卫老婆子伙同祥林嫂婆家抢走了祥林嫂又来鲁家所说一句话,联系前文祥林嫂是如何到的鲁家,我们可以理解第二个“可恶”。在平时教学中,我紧扣预习提示、教材上课后练习的知识点,将“长文”缩“短”,大胆处理教材,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捕捉、概括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理解、概括文章的能力。通过这些,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方法,并将学到的方法迁移到其他课文,培养学生理解、概括文章的能力。
教会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语文教材以单元编排,每个单元都有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和知识点。例如初中教材中的议论文知识点,分散于几个单元中进行教学,这就出现了一种情况:议论文的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都是零散的,难以形成完整体系。因此,教给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方法,将分散于各单元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议论文的整体概念,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如先让学生弄清议论文三要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明确,三要素与议论文结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弄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明白议论文的结构形式;再让学生明确议论文论点提出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论点的位置可以放在段首,也可以放在段中,还可以放在段末;而论据则要让学生明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论证方法可分为立论、驳论,知道立论是正面讲道理,多采用举例、讲道理的方法,有时也运用比喻、正反对比、引用等论证方法;而驳论是驳斥错误、反动的观点,可分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方式,多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归谬法。这样,使分散于各单元的议论文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行将分散于各单元的记叙文、说明文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
此外,还要教给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
1、教给学生质疑解难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的这些论述都给我们以启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想、方式去领悟问题,达到释疑的目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矛盾”之处提问题,如教《孔乙己》一文时,可抓住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提出为何既用“大约”,又要用上“的确”,是否矛盾,从而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深刻理解作者的用意。以此让学生掌握从课文“矛盾”之处生疑,从回顾课文中解疑的方法。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前后照应中找疑问,从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的关系中找疑问。这样,围绕“疑”,有的放矢地阅读,就能达到解难释疑的目的,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学法指导论文
目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呈现着千姿百态的可喜景象,从理论和教法两个方面在进行广泛的探索和尝试。然而综观这些教改的特点,笔者认为,始终忽略了“学生怎样学”的研究,而这个问题,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居于主动地位,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把教法与学法结合起来,是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必由之路。
下面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谈一点浅见。
一、精问导思学习法。即在教学实践中,做到立足教材,把握重点,精问导思,让学生思有所获。在说明文教学中,可用“引证提问法”、“因果提问法”、“递进提问法”、“逆向提问法”、“总结提问法”等侧重精问用以导思。如在教《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时,可采用“引证提问法”来“导”思。《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首先对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的特点作了概括性的说明,课文本身采用的是按照参观路线和空间方位相结合的说明顺序写的。教学中可设问:课文中选了哪些例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印证“雄伟壮丽”这一特点。学生通过自读思考后答出:以万人大礼堂、宴会厅、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为例,分别从建筑面积、体积及外观轮廓等方面加以证明,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让读者对人民大会堂有一个鲜明具体的印象。此外,还可提出:“壮丽”的“丽”是“美丽、好看”的意思,为了显示它的“丽”,课文又采用了哪些较多的描写说明。学生们看书思考后即明白对“屋檐”、“柱廊”、“国徽”、“石柱”、“大铜门”、“屋顶”、“五星灯”、“挑台”等的描写,都表现出人民大会堂不但雄伟,而且壮丽的特点。有的说明文,在文章的段落结构上具有因果关系,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采用“因果提问法”。为了让学生掌握说明顺序确立的依据,可采用“逆向提问法”。通过挖掘教材的难点,采取不同的问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等能力。
当然,“导”思切忌“满堂问”,“导”问既要抓住课文的重点,又要适当地把握住启动学生灵感的突破口。教师要灵活地调整提问的难易程度,及时地纠正学生回答中的偏差。
二、撮要学习法。一篇好文章,总是要有鲜明的主题,有作者的独见。教学中,只有抓住课文的关键,才能使阅读有条理,主次分明。阅读课文时可使学生在自读时提纲挈领,运用序号和符号(圆点、圆圈、三角、横线、波浪线等),分出层次,勾画要点。这样,既可显示出文章整体结构,又便于理解文章的逻辑联系。如《恰到好处》一文分为三个层次,可加上序号,总结其大意;第二段中第一句话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可用符号标出;第二段中在论证什么是“恰到好处”时,列举了五个正面例子,应用符号划出来;第三段中在论证为什么要做到“恰到好处”时,列举了三个反面例子,也应用符号显示出来,如此等等。在背诵上,也可采取“撮要”方法。如用板书图示可指导学生根据课文要求及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板书图示,作为读书笔记,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鱼我所欲也》第一段有九句话,语意曲折,层次较复杂,机械记诵,既费时,又易错漏句子。若指导学生理解其逻辑联系,画出结构图,照着它逐层诵记,就比较迅速、准确、牢固。
三、比较学习法。这种方法是指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课文或课外读物有比较、有分析地进行阅读。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与《冯谖客孟尝君》这两篇文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①信陵君与孟尝君的性格特点;②侯赢与冯谖的性格特点;③两文的写法。通过两篇课文的异同比较,教学内容更易于落实。这种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运用比较学习法,有助于智能的开发。比较不仅是对同一范畴不同对象进行对比的手段,而且也被广泛用来对同一对象自身在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变化进行对比,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如鲁迅小说《故乡》中对闰土少年时期和中年时期的两次肖像描写,《祝福》中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如果用比较学习法进行阅读,就能较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作品反封建的主题。
初中数学学法指导论文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现状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当前初中生,特别是初一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基本方
法“读、听、思、记、写”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严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主要表现在:
1.阅读能力差。往往沿用小学学法,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像浮萍溅水,一摇即落。根本谈不上领会理解,当然更谈不上应变和应用了。这严重制约了自学能力的发展。
2.听课方法差。抓不住要点,听不入门,顾此失彼,精力分散,越听越玄,如听天书。如此恶性循环,厌学情绪自然而生,听课效率更为低下。
3.思维品质差。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以致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
语文学法指导论文
第一节预习的学法指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三年级起开始学习预习课文。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从第七册开始,“预习”已进入课例,与“课文”、“思考·练习”匹配,成“三足鼎立”格局。叶圣陶先生早已断言:“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预习是学习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能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依据大纲和教材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预习的学法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明确预习指导的序列层次
预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由低级到高级、由不习惯到习惯、由粗浅到精细的实践过程。指导中要有层次性,力求循序渐进的螺旋上升。新大纲关于预习的要求其序列层次是:
三年级: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四年级:学习预习课文。能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五年级:能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的习惯。
政治科学法思想指导论文
一、根据思想政治学科特点指导学习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分别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尝试。教学中应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根据学科研究对象指导学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对象的性质和规律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学科的学习应联系不同的实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哲学研究的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因此,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最普遍、最一般的意义上去学习和理解哲学常识的理论知识。
根据学科研究方法指导学法。学科研究对象不同,决定了他们的研究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了解了学科研究方法,有利于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例如,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阶级的观点进行分析研究的,因此,政治常识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学习。
根据学科表达术语指导学法。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决定了学科的表述方式和表达术语不相同。有时虽然不同学科用了一个词语,但其含义往往也是不相同的。例如,经济学中的“价值”和哲学中的“价值”的含义就不一样。因此,掌握一个学科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术语的特点,也是学好该门学科的一个前提条件。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区别掌握不同学科的术语。
二、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指导学习方法
语文学法指导论文
第一节预习的学法指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三年级起开始学习预习课文。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从第七册开始,“预习”已进入课例,与“课文”、“思考·练习”匹配,成“三足鼎立”格局。叶圣陶先生早已断言:“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预习是学习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能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依据大纲和教材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预习的学法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明确预习指导的序列层次
预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由低级到高级、由不习惯到习惯、由粗浅到精细的实践过程。指导中要有层次性,力求循序渐进的螺旋上升。新大纲关于预习的要求其序列层次是:
三年级: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四年级:学习预习课文。能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五年级:能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的习惯。
高中英语教学学法指导论文
内容提要: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展的需要。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让学生会学是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同样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勤记笔记及时复习反复练习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法指导归纳指导法对比指导法解答说理法启迪思维法讨论活动法
关键词:学法英语高中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的重要性。
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在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努力探索和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次深刻的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展的需要。“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到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许多未来学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生产的主要要素,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只有现有的知识,而应该是不断创新的知识。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还应把“教会学生学”作为已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当前全国上下均在努力探索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必须提高教学效率,这就更体现了科学学习的重要性,学法指导则显得更为重要。
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除培养学生语言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之外,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自学英语的能力,为他们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积极研究科学的、适用的学好英语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教授、指导学习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应当成为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商务导论CBI教学理念论文
1CBI教学理念
“内容教学法”是将外语教学与主题内容融合在一起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教师摆脱翻译+泛读的教学模式,转向专业内容的教学。学生将语言作为工具获得知识的同时,自然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由于不同教师根据“内容”和“语言”的不同理解,CBI教学中会产生不同的操作方法,例如沉浸式教学法、主题教学法等。商务英语课堂中内容教学法的运用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商务知识和语言知识、以及每个单元的商务主题来去选择具体教学方法,然后设计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
2基于概念体系的CBI教学理念在《商务导论》课程中的应用
《商务导论》是商务英语专业必修课程,本文提倡基于概念体系的CBI教学理念。该理念是在CBI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各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交际语言能力各要素和语境及语言使用者自身原有知识结构的交互作用模式的一种外语教学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生不再是通过传统的学习纯粹的语言材料来提高外语水平,而是在基于概念体系的CBI理念下学生能够课前、课中和课下自我发现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有针对性地将所学内容进行积极有效地输出。因此,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商务导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既不同于其他经济类专业课程,也与传统的精读、泛读等课程的教学模式不同。因为,《商务导论》课程理论性较强,概念和术语多、且难理解,所以绝对不能一味地强调完全侵入式教学。否则学生对所学内容无法理解和吃透,既不能学好语言,也不能学好专业知识。例如,《商务导论》课程第一章是经济学基础,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是核心概念、供需关系和经济指标。针对这部分内容,学生课前通过系列性导入性视频,了解经济学定义和供需关系等。通过章节概念谱系图掌握概念之间的关联,对较为晦涩难懂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对章节中出现的理论部分,如自由市场经济等,引导学生在CNKI数据库搜索相关的中文文献,要求学生对两种语言的教材和资料认真预习。其次,关注输出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输出能力。具体来讲,给学生布置主题式讨论、核心术语辨析、理论要点概括等任务,要求学生形成讨论组在课上或课下进行细致讨论,教师课堂上可以抽查,作为平时考核的重要部分。这种方法让学生沉浸在良好的英语口语氛围中,不仅提高了一般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参与真实商务语境下的话语实践,有效运用商务概念和理论完成商务沟通任务。最后,小论文的写作模式确保了学生的笔头输出能力。例如,要求学生对章节中概念、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将这种观点、支撑论据以及最终结论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写作能力,而且提高批判性思维,为分析、解读、起草商务领域内不同体裁的商务文件,如商务计划等奠定基础。
3结论
大多数教师以语言知识点传授为中心,忽略了专业知识与语言知识的有机结合,并且学生由于对商务核心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而导致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降、语言输出能力下降等问题。基于概念体系的CBI教学理念的专业英语教学将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结合起来,学生不仅掌握了核心概念和弄清了概念间的关联,而且有效地运用商务概念和理论完成商务沟通任务。
流通经济学教学模式研究
统流通经济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死板单一。从课堂教学方面来看,传统流通经济学教学普遍存在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在讲台下机械听讲和记笔记,师生双方缺乏教学反馈的有效沟通。从学生考察方面来看,考试内容也比较死板,无法发挥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以往流通经济学考查方式多以考试为主,就题目的实现形式来看,多以基础理论知识本身进行考察,对于流通经济学知识应用方面的考察较少。另外,相较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计量经济学等基础性经济学学科,流通经济学所涵盖的学科内容较为广泛。如果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单一,只是单纯讲授流通经济学知识,很多学生会产生困惑。这意味着要想全面认识、学透这门学科,必须要在教学方式上串联多学科知识,从而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习深度的目的。(二)教学内容陈旧。传统流通经济学课堂一般是忠实执行教材,即使发现教材内容已经过时或者与现阶段情况有不相符的地方,教师也不敢随便处理,甘愿当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不敢越雷池一步。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对专家学者潜心编著的教材保持尊重的心态,更多的原因是缺乏“质疑”、“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传统流通经济学教材内容的陈旧,使得学生无法与实际结合,与教师教授内容产生共鸣,极大降低学习兴趣。(三)缺乏实践教学流通。经济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实用管理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但是,很少有任课教师在进行讲授时引入案例教学,课堂讲授主要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即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部分可以充分地学习,但是缺乏案例指导以及实践操作试验,结果也只能是一知半解。进一步讲,实践教学的缺乏导致学生对于流通经济相关问题缺乏敏感,以至于之后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进行,怎样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案例教学等,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过程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尝试
(一)以课堂表现考核促进过程参与式教学。在流通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采用过程参与式教学,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流通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和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教师不能死板单一地教学,对学生的考察也不能限于“会不会”、“会多少”,而是要在学生内部构成一个完善的流通经济学知识架构。因此,对于流通经济学的教学考察不能仅仅以最终考试的成绩来判定,考察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问题探究的能力方面。自主探究,不是简单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完成真正有意义的教学目标,展示出自身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问题探究能力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会学习乐趣,解决问题,成为知识再创造的主体。例如,在讲解消费需求上升规律内涵的同时,引导同学通过分析人民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具体形式。包括不同时期人民需求的主要商品有哪些,以及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状况来进行问题导向型课程讲解。此外,教师可以在讲台下方进行游走讲课,避免学生进行无关活动的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二)以实践能力考核深化协作式教学。流通经济学课程是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课程,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学生在完成课程的学习之后能够学以致用,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基于此,在流通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加入实践教学活动非常重要。考察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采用布置实践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研究。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于所学流通经济学专业知识的认识,获得新的知识结论。案例研究的目标和选题一定要有代表性以及理论意义,不能仅仅以带动课堂气氛为目的,要注重选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解供求关系以及产品价格变化相关问题时,选用“普洱茶价格疯涨的背后推手”一例,通过分析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以及收藏者之间的供求关系,来引出产品供求规律的理论知识。学生在进行案例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尽到引导、帮助学生的责任。学生实践任务的完成形式可以是报告、幻灯片展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在案例研究进行以及最后的展示过程中,要实时观察学生的动向,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研究内部的定位,帮助学生建立好良好的协作关系。(三)以创新能力考核带动研究型教学。高校对于学生能力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科研水平,陈旧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在学科上的创新。所以过程参与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形式可以以课程指导论文的形式来进行。首先,在确定选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度。传统的选题方式较为死板,一般为教师提供几个基本题目供学生进行选择。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所以教师在确定选题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自身提出的疑问,帮助、指导学生确定选题。另外在论文考核过程中要注重论文质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主论文完成意识以及学术道德风气。在论文内容方面不追求学生研究的宽、广,而是注重学生课程指导论文的深度以及精细程度。
过程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点
(一)师生之间共同参与和设计。参与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传统教学活动大多是单纯由教师进行安排,而参与式教学法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护学生个性化思想的同时,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不再像从前一样按照流通经济学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活动。摆脱以往教师独自决定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方法的模式,转变为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提出对课程授课方式、内容的意见,再由师生之间共同商讨来决定教学活动。过程参与式教学的一个重点就在于其对于学生的关注以及尊重。首先,过程参与式教学方法摆脱了以往学生盲目跟从教师的计划以及教学方式,单纯进行被动式学习的问题,将教学设计的部分过程交予学生;其次,通过对班级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真正期待的授课方式以及授课内容,尽量满足全体学生对于流通经济学方面知识的渴望,不忽视任何一个学生;最后,师生共同参与,无意间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注重过程导向型教学。过程参与式教学法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注重过程导向型教学,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片面追求达成课程效果,认为学生最终考试成绩即为学生对于流通经济学课程的掌握水平,但这样的方法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多样性以及丰富性,对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也未能较好表现出来。参与式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更加注重的不是课程目标的实现,而是课程目标实现的过程。参与式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是多元的、开放的,也会随着学生能力掌握水平以及学习需求进行改变。过程参与式教学活动强调要求学生能够大胆表达出自己对于流通经济学课程本身或者其中具体知识点独特的认识及思考。通过协作式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互相探讨、互相合作中对于学习产生新的认识及思考。同时,参与式教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以及学习体会,对于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以及创意更加看重。所以说,过程导向型教学是过程参与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区别的关键点之一。
毕业论文的个案分析论文
关键词:毕业论文英语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摘要]本文采用毕业论文的任务形式,从文章的切题性、论点的明确性、篇章的连贯性和说理的透彻性四个内容参数分析了六篇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个案,目的在于揭示英语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总体水平较低,有待提高.
一、问题的引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我国的英语专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尽管如此,在实际教学中,对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这一目标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似乎不尽人意。例如何其莘等人(1999)指出我国英语专业教学在语言技能训练中过于强调模范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
另外,《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在2001年提交的报告《关于高等外语专业体制与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一)》中尖锐地提出:“与其他人文类文科专业相比,外语类专业毕业生在逻辑思维和条理性方面表现较差,缺乏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辩析能力,表现出令人担忧的思辩缺乏症。”而文秋芳和刘润清(2006)对国内某名牌大学英语专业四个年级120篇英语议论文作文内容的分析结果也印证了上述的观点。虽然我们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个总体的判断,但他们逻辑思维的水平到底如何?逻辑思维能力的不足表现在哪些方面?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没有进行系统的调查,也缺乏足够的实证数据。实际上,由于逻辑思维是十分复杂的高级的心理过程,对其进行直接的测量是很难做到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目前国内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数量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