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文化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15:33: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宣传文化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廉政文化教育路径建构
【摘要】在党的报告中,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工作被列为重要内容,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高校是培养社会接班人的场所,其廉政文化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从分析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入手,通过对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现状的了解和掌握,提出了在新形势下,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树立理想信念的廉政文化教育理念;建立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形成廉政文化教育的整体合力;创新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形式载体,增强实效性;加强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理论研究和宣传,增强廉政文化教育的实践性,构建高校廉政文化教育路径。
【关键词】高校;廉政文化;教育;路径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更加科学有效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高校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的重要责任,是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对全社会起着行为示范和精神辐射作用。所以,加强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任务非常艰巨,探索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路径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是指高校通过营造公平、正义、和谐的育人环境,制定科学实效、行之有效的廉政规章制度,以丰富的廉政文化活动形式为载体,传播廉政知识、推进廉政文化教育、弘扬廉政精神、培育廉政观念、引导师生形成廉洁自律、尊廉崇洁的意识。多次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倡廉,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担负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具有科学研究、培养人才、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因此,高校廉政文化教育作为全社会廉政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其他层面的廉政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近些年,高校腐败也日益成为人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在2010年中国教育蓝皮书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做出“高校已成为腐败犯罪新的高发区”,这对高校来说,是一个警示。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和办学形式多样化,加之社会腐败冲击的影响,高校在招生过程中的非法收取“好处费”;私自扣留国家奖助学金等的事情屡见报端,这些现象足以可见,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艰巨性。所以,高校要加强廉政文化教育已迫在眉睫。高校对整个社会廉政文明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甚至还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是加强高校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迫切要求,要切实加强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工作,发挥廉政文化的影响力,规范高校领导干部的权力使用,推进高校党务、政务、校务的“三公开”,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自觉性,为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廉政文化教育探索
一、高职院校廉政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廉政状况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纪律审查”栏目公布的高校腐败案件,就高达50多起,其中,发生在陕西高职院校的腐败案件也不少。比如陕西某职业院校领导干部受贿案,西安某职业学院的物资采购腐败案等等。从这些屡禁不止的高校腐败案件中,我们看到高校的反腐倡廉工作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加强廉政文化教育,强化“不想腐”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是落实“教在纪前、纪在法前”要求的具体行动,引导教职员工知敬畏、守底线,把“不敢违规”转变为“不想违规”,这是打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良好环境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廉政文化进校园,全面开展校园廉政文化教育,促进党员干部整体素质积极向上发展,进一步提升廉政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
二、高职院校廉政文化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查处的案件和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廉政文化教育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1、对廉政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是否重视廉政文化教育,对廉政文化教育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部分学校行政领导看来廉政文化建设是可有可无的政治任务,是软指标,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他们认为,学校的核心功能是教学和科研,廉政文化只是辅助性的工作,教学、管理、服务单位只是被动参与,学不学廉政文化知识、接不接受廉政教育无所谓,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热情不高。2、廉政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时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具体表现为:一是在教育对象方面较注重对中层领导干部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教育。当前形势下,已往那种关爱有加、教学相长的纯洁的师生关系,受到市场经济“金钱至上”风气的巨大冲击和影响,师生关系较之以前有不断疏远、功利化的趋势。现实社会中许多不良风气腐蚀着大学校园,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二是在教育内容方面。当前,不少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只是念念文件、喊喊口号、听听报告、写写心得,缺乏针对性、时效性。三是在宣传方面。高职院校往往只是利用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来进行廉政文化教育,对于现代化的信息传播载体运用不够重视,比如对于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不够重视。据了解,陕西省高职院校中仅有个别学校建立了纪检监察微信平台,大部分高职院校还停留在运用传统的教育传播载体这种单一的灌输方式,不注重互动,因此,效果并不显著,很难形成学习和崇尚廉政文化的氛围。3、廉政文化教育缺乏规划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的廉政文化教育大都是为了应付上级任务和检查,做样子的多,求实效的少。如举办廉政文化征文比赛、廉政知识竞赛、廉政书画展览等等,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将廉政文化教育当成一项长期工程,对党员干部及学生的廉政文化教育更是缺乏长期的可持续规划,从而导致廉政文化教育缺乏可持续性,教育效果也就大打折扣。4、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廉政文化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总体上来看,纪检监察干部的素质在不断提高,整体结构也在不断改善,执法执纪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但是,还应该看到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对马列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以及相关的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比较生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作风学习的还不够深入。
三、提升高职院校廉政文化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对策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期规划,建立廉政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加强对高职院校廉政文化教育工作的研究,把对高职师生的廉政文化教育纳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经常性地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并形成制度和风气,坚持常抓不懈;其次,建立考评督导小组,全面负责对党员及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教、学、管过程的检查、督导和评估,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尤其是对师生廉政文化教育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要予以重点研究、并及时解决,确保廉政文化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第三,建强配齐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为顺利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充分必要的人才和经费保障。2、借助新媒体,大胆创新,不断寻求廉政文化教育活动的新形式新内容。实践证明,传统校园文化载体,如报纸、标语、会议宣传的传播能力已经受到空前挑战。我们必须在坚守以往阵地、渠道的同时,高度重视、不断创新新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建设好校园纪检监察网,使反腐倡廉工作和传统廉政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积极开发网上宣传、网上警示、网上教育和网上举报等功能。二是研究如何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做好深层次的执纪、监督和问责工作,积极协助省高教纪工委共同研发完善《省高校纪检监察综合信息平台》,将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干部廉政考试、法规制度建设、廉政学习等纳入其中,为阳光工程的实施和提高监督执纪水平打造创新平台。三是探索建立校园廉政文化教育微信公众号,借助微信平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廉政文化基层工作平台,扩大廉政文化教育活动的影响力。并在二级院系中设专人负责信息传输交流监测等。3、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廉政文化教育氛围。首先,推进廉政文化进课堂活动,要把廉政文化教育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安排一定学时。廉政文化教育要与法律教育、做人教育有机结合。其次要遵循“寓教育于活动中”的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如,可举办廉政文化讲座、模拟法庭、腐败分子的忏悔、文艺汇演,在校园内走廊礼堂餐厅处安排廉洁事迹展览、张贴廉政警句等活动,把廉政文化教育内容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使学生受到艺术文化熏陶的同时,也受到廉政文化教育。4、配齐建强高职院校纪检监察队伍,为高职院校廉政文化教育提供组织保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一切的因素。目前,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全面落实中央有关规定,配齐建强高职院校纪检监察队伍,为高职院校廉政文化教育提供组织保证。
高校安全文化教育意义与对策
摘要:现阶段教育理念下,高校不仅要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只有加强高校的安全文化教育,才能够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从而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就加强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意义与对策进行了相关讨论,希望能提高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高校;安全文化;安全意识
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更加重视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问题,为了确保学生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下接受良好的教育,就需要高校对安全文化教育课程给予一定的支持,只有切实可行的保证高校学生的安全,才能够确保教育的价值。因此,本文将针对安全文化教育的意义和对策进行具体讨论。
一、安全文化教育的内涵
高校开展安全文化教育是为了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安全文化教育并不是对学生进行口头的教导,而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安全文化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让师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是对于一切不安全因素和不良风气进行及时的消除和匡正。只有将这两者结合,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安全文化教育的内涵,才能真正的实现安全文化教育的价值。除此之外,通过安全文化教育还要让学生回馈给社会更多的人文关怀。南康白起说“你看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每个人都行色匆匆,遇见了,淡漠的看上一眼”,这就是网络信息时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淡漠关系。而造成这种冷漠的很大因素,就是人们缺少人文关怀。有一年春晚,有个小品叫《扶不扶》,里面有个情境,就是老太太在雪地里坐着,有个人走过来拍了张照片,发朋友圈让朋友点赞,但却没有扶一把。这个小品不仅仅是对现代人的冷漠进行了讽刺,而是映射出了缺乏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因此学校很有必要开展内容丰富的安全文化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对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的责任感。
二、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共青团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角色定位
摘要:在创建生态文明国家过程中,追溯生态文化的历史智慧,反思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以此为生态教育的泉源和根基,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一种新的价值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共青团不仅要肩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责任,还要充分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阵地功能,担当起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生态文化教育培养的新使命。
关键词:共青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生态文化;角色
生态文化是人类历史的一条生命线,“从狭义理解,它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等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人民民主的社会制度;从广义理解,它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1]把生态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教育体系,应重视对青年学生特别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开展尊重与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共生共在等内容的生态文明教育,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与思想保障,这既是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一、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生态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作为先进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和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主体力量,高校既要主动承担起生态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也有责任和义务不断充实、丰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内容和方式。首先,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内增加“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的基础上,再次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把“美丽”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之一,并提出“确保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3]。由此可见,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只有不断加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文化建设,才能为我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才能更快地接近实现“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生态文化为优化生态环境提供了深远的文化保障,高校要擅于引导青年学生从文化角度审视自然生态,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宣传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主动营造崇尚自然生态和谐的生态的文化氛围,助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在青年学生群体中落地落实。其次,增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从指导思想分析,中国特色生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高校应切实把这种要求传递给包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内的青年学生,组织并鼓励他们参加相关实践活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既是高校先进学生群体的一部分,也是未来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在实现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时代转换和创新发展过程中,他们理应接受相关的生态文化教育。从时代主体发展角度考虑,青年学生尤其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价值观、道德观将直接影响未来生态社会的发展,因此生态文化教育将不断充实、深化和拓宽高校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形成完善的现代人格、思想进步意识和文明提升能力,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实效性。再次,促进高校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鉴往知来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必然。面对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又恰逢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机,高校更需要全方位完善和更新德育内容,通过有意识地强化青年学生的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态文化认知,促进其生态文化情感的养成,进而唤醒其生态道德良知,促使青年学生主动做生态文明的宣传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既有利于营造浓郁的校园生态文化环境,也能为社会生态文化建设树立生态建设范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大范围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将为青年学生在完善的教育体系下获得更加完善的人格教育提供教育素材保障,持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进而不断促进当代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共青团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生态文化素养的现状
乡村文化教育实施意见
为全面推动我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充分利用辖区内的文化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事业,推进全民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提高全村村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特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全力打造教育事业繁荣、文化特色鲜明的新型农村。
二、基本目标
(一)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二)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抓好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镇文化教育实施意见
为全面推动我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充分利用辖区内的文化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事业,推进全民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提高全村村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特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全力打造教育事业繁荣、文化特色鲜明的新型农村。
二、基本目标
(一)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二)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抓好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医学职业院校廉洁文化教育分析
摘要:对医学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是从源头上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廉洁素质的重要举措。医学职业院校要提高认识、创新形式、整合资源、构建长效机制,以营造廉洁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职业院校;医学生;廉洁教育现阶段,高职高专
医学生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重要来源[1],作为未来肩负我国基层群众基本医疗卫生保健重任的大学生群体,对他们进行廉洁文化教育不仅关系到社会廉洁风气的弘扬与发展,也关系到未来医疗卫生行业的医德医风建设。大学阶段是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2],实施廉洁文化教育正是医学生廉洁素养形成的最佳时机。因此,笔者调查了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73名学生的廉洁文化教育现状,现介绍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级护理2大班、5大班、6大班,2015级临床5大班、6大班,共473名学生,其中女生384人(占81%),男生89人(占19%)。
乡村文化教育工作意见
为全面推动我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充分利用辖区内的文化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事业,推进全民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提高全村村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特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届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全力打造教育事业繁荣、文化特色鲜明的新型农村。
二、基本目标
(一)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二)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抓好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乡村文化教育工作意见
为全面推动我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充分利用辖区内的文化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事业,推进全民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提高全村村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特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全力打造教育事业繁荣、文化特色鲜明的新型农村。
二、基本目标
(一)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二)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抓好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分析
[摘要]高校一贯重视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从育人的整体性和持续性来看,在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载体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应当构建高校、家庭、社会立体化的教育体系,同时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功能,并利用新媒体手段搭建适应大学生文化需求的教育平台,提升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系统性,从而激发出更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大学生
红色文化是植根于中华五千年文化沃土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在改革开放时期壮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绽放光芒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一般来讲包含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形态。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从始至终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概括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勤劳自强、无私奉献的励志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小岗村精神、深圳精神以及当代的航天精神、黄大年同志精神体现了新时期人民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红色文化所呈现的物质形态,如纪念碑、战斗遗址、革命历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分布于红色老区等则是汲取红色精神滋养的丰富资源。在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就是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物质意蕴作为宝贵资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培养和塑造的重要方式,是教导大学生“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重要实践。当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来看,存在的问题应当系统地去解决,从而使红色文化发挥出更强的育人作用。
一、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成效与不足
(一)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成效。高校一贯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注重构建全员育人的队伍体系。高校以思政课教师和团学骨干为中心,组建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德高尚、专业素质精深的师资队伍以构建全员育人的教育体系。多数高校每年都组织一定规模的青年教师和骨干参与高水平的会议和培训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开阔工作思路。一些高校实施的大学生导师制、专任教师班主任制等措施也进一步优化了全员育人的队伍结构。2.注重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媒介作用。除了传统课堂教学之外,校园文化活动成为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成熟途径。各类活动丰富多彩,覆盖面广泛,大学生参与度较高。一些高校还组织学生党员、学生骨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成立校园红色文化宣讲团,运用朋辈的影响力对身边的同学进行言传身教。3.注重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外交流。大多数高校都强调红色文化教育中的校园与社会的互通交流,鼓励大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以社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一些高校组织的寻访抗战老兵、重走长征路等教育活动体现出极强的感染力,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4.注重构建红色文化教育的保障体系。高校通过设立大学生红色文化实践教育的专项经费;依托周边红色资源,达成实践教育合作意向,建立稳定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方式为红色文化教育工作构建了一定的保障体系。(二)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不足。红色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育人的整体性、持续性的角度看,在这项系统工程的主要构成因素即教育主体、客体、载体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色文化教育的育人效果。1.教育主体单一化和行为短期化。高校无疑是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核心主体,从现状来看,高校在努力地唱独角戏,而应当与高校建立共识与合作、辅助高校共同完成教育任务的社会与家庭却未能有效地投入其中。同时,一些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形式主义严重,红色文化教育在各类虎头蛇尾的活动形式中演变成了短期化、阶段性的任务。2.部分教育客体参与被动化和态度功利化。对于各类教育活动,一些学生是盲目遵从老师的指令而机械地参与,一些学生是为了提高个人在校资历而参加,特别是这些参与动机不端正的学生看似积极,但内心只是为了实现个人功利化的目标,出发点的歪曲必然带来教育效果的异化。3.教育载体的供需脱节化。高校组织的各类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比如重大纪念日集会活动、读书笔记、红色影片观后感等等,看似丰富多彩但几乎常年不变,缺乏新鲜感和时代感,与当前大学生所处的智慧化环境无法接轨,也很难适应青年大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
二、高校红色文化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