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概论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20:15: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信息资源概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档案信息化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地、各部门开展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程度有显著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档案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不仅使档案服务变为开放服务同时也扩大了档案服务的范围,将档案利用的范围也从未国家扩展到为全社会服务。档案信息数字化使档案资源实现网络检索和远程共享,为使用者提供各种数据,如养老保险金,婚姻情况、住房公积金等等还包括大量与民生紧密相关的档案信息,档案知识管理使这些信息破除了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切实给民众带来了便利。同时档案信息化具有广泛的内容,它包括了有序整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信息数据库和网络、制定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建设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等领域,而并不单单是网络化、信息化。
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的差异性。档案馆收录的档案内容一般由不同的单位、部门组成的,而各个单位和单位之间所使用的数据库往往也是不一样的。由于各个数据库中数据的来源、属性以及内部结构和处理方式都是各种各样的,就会使得收入进档案馆的资料更为复杂化。
(二)较大的分散性。大多数情况是同一个主题的资料往往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之中,如民营企业有税收报表,国企也有税收报表,在通过单位移交入馆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复的信息、没有区别的数据,档案馆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面对如此之多的信息量,对于该如何将这些巨大的数据量进行筛选、合理管理,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再加以利用最终使得这些数据能够和社会形成知识共享。
(三)管理的延后性。通过对国外档案信息化的研究,档案事业的信息化的重点在对于档案的管理,而并不是所谓的信息化,档案信息化的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应该是对在具体档案管理中使其业务更简单、更优化、同时进行重组。以前的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应当今档案管理的工作,也不再适应与社会的发展。
浅谈档案信息化建设
1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涵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在的档案信息化已经不同于传统上的涵义。它不仅仅指的是档案本身记录内容的信息化,更是指档案本身记录内容与社会中经济、政治、文化进行融合之后形成新的信息内容的信息化。换句话说,在现代社会,档案信息早已与社会交流系统融合的越来越紧密,做好对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至关重要。档案信息服务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关键环节,由于现实需要,社会公众已经不能满足于过去的档案信息服务模式,他们要求能够在更大的范围上实现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
2服务创新信息化时代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服务创新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信息用户越来越多,逐渐衍生出了“信息爆炸”这样的概念。文件与档案工作相比传统档案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一个档案信息服务的理念。在工作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大多数用户的需求,还要对档案信息服务工作进行创新。
3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的策略
3.1创新档案信息服务观念
对图书馆学对象的认识
1一个逻辑前提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不会发生变化。这是认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基本逻辑前提。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研究必须坚持这个逻辑前提。目前学界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观点众多,而且新的提法层出不穷。这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认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本身就是多样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然而,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一种客观存在,其研究对象是恒定不变的。虽然图书馆学学科体系是人为建立起来的,受到价值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人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会有不同的视角和出发点,认知过程还会受到历史条件、社会环境、认知偏见等方面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来认知结果的多元化。但是,认知结果不等于科学内涵,并非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每种观点都能准确地反映学科本质。作为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促进着图书馆学的发展。围绕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研究,许多研究者都试图提出开创性的理论,努力去建构自己的理论框架,证明自己理论观点的科学性。但无论研究者如何去表述自己的思想,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属性不会发生变化,其研究对象必然是稳定的。尽管图书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其研究领域会逐渐拓宽,但对其研究对象的研究必须要坚持这一逻辑前提。
2两种现象分析
2.1学界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众多
自图书馆学诞生以来,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始终是图书馆学界的一个重要话题。据一些研究者统计,目前国内外有关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已达上百种之多,而且新的提法还在不断出现。〔1〕笔者认为,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1很多观点是一致的、重复的。图书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据刘烈的统计,仅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就有50余种,〔2〕但其中很多观点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重复的。以“资源说”为例,美国图书馆学家切尼克(B.E.Chernik)在其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图书馆服务导论》一书中指出,“图书馆资源是一种信息资源”〔3〕。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学者徐引篪、霍国庆提出“信息资源说”,把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动态信息资源体系及其过程”〔4〕。柯平在2004年发表《知识资源论———关于知识资源管理与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一文,提出“知识资源论”〔5〕。以上这几种表述往往被理解为不同的观点,实际上资源的范畴很广泛,无论信息资源、文献资源、知识资源还是情报资源,都属于图书馆学研究的范畴。由此可以看出此类观点的出发点基本相同,都是将信息资源体系作为图书馆的本质,并由此来理解图书馆学。所以,只要是从“资源”角度来概括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就都可以归纳为“资源说”这一种观点。再如,“交流说”也是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领域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美国图书馆学家杰西•H•谢拉最早提出了“交流说”〔6〕,对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科体系建设等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对于“交流说”理论的传承和发展,是我国学界对图书馆学研究一种重要的学术贡献,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学术观点。周文骏在《概论图书馆学》(1983)一文中提出“文献交流说”〔7〕,宓浩等人编著的《图书馆学原理》提出“知识交流说”〔8〕,以及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主编的《理论图书馆学教程》提出“文献信息交流说”〔9〕。这三种观点并非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创新性观点,只能说是在“交流说”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在新的研究视角之下对“交流说”进行的重新论述。正如上文对“资源说”的理解一样,这三种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都可以用“交流说”来总结概括。当前,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新说法仍在不断出现。如果只是在词语表述上有所不同,而不是一种独立的、创新的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那就不必另设新说。
高校图书馆网络经济研究
摘要:在大网络环境下,网络科技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创造了新的平台。同时随着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各单位个体对信息需求量和质量要求的提高,也就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创新要求。强化数字资源的创建、网络环境下科学技术的平台的建立、网上知识资源的引导、网络上信息化服务的个性化,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创新等构成了在网络环境之下高校图书馆创新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
一、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
不论是现代图书馆的服务还是传统类型的图书馆的服务,其职能主要展现在科学情报的传递、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社会教育的开展,还有人类智力资源的开发这四个方面。我国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系合编的《图书馆学基础》也指出标明:提高科学的文化水平、传递科学情报;思想教育;保存传承文化遗产组成了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辑的《图书情报工作概论》把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分为:整理、搜集、保存文化遗产;发扬传播文化知识,提供学习的条件,为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情报资料。这三种观念代表了当时图书馆界对图书馆职能定义。虽然存在一些不同,总体上形成了一些理论共识。所以我国图书馆界在传递科学情报、文化遗产的保存、社会教育的进行等方面做出相当大的贡献。
二、高校图书馆所处的网络环境
在通信技术和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下,我们国家建立了“数字数据网络”、“卫星通信数字网络”、“国家教育科学往”,尤其是信息共享资源的建立被列入了“十五”计划之后。使我国各方面实现了信息化和网络化网络化,其发展步伐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随着教育的信息化的建设在全国各个区域的展开,国家教育部在“十五”规划上和教育发展目标上确切的指明:把2010年完成信息教育的现代化作为新一期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实现现代信息化建设设施的全面覆盖。使各个高校和较为发达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发达国家水平。各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现代化建设工程的建设下,使得我国的农村现代信息教育现代化已经赶超了其他行业。现在网络体系已经覆盖到我国的全国各地已经形成了学校网络、地区网络和国家主干网络这三大网络体系。网络体系发建立更实现并且加速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为以后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发展空间提供了便利和新的路径。
电子政务信息结构分析论文
1该市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技术介绍
导师与本小组接手的该市电子政务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规划,这个电子政务系统通过采用当前的先进技术,将软硬件集成起来,以克服体系结构不同及软件自身不成熟造成的影响。具体技术路线是:采用J2EE技术,保障系统的可伸缩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系统采用框架体系设计,数据库采用高可用容技术,应用中间件采用cluster(集群)技术,保证平台从信息存储到信息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开放性和高集成性;系统采用B/S+C/S结构,底层为数据层,存取关系型数据、文档型数据和其他业务系统数据,中间层基于应用服务器,各种业务组件注册在应用服务器上进行管理,采用XML进行数据的组织,通过JSP构造好用户访问界面并把各种业务逻辑连接起来,通过WEB服务层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客户端采用浏览器方式进行访问。该电子政务系统的主要建设过程和结构如下:
2该市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介绍
该市国产化电子政务平台正常运转一年多,平台上已经实现了市政府门户网站及90多个部门的分网站的、“诚信企业”企业信用数据交换系统、公务员的电子邮件系统、远程办公信息交换系统、办公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网上市民对话服务系统、网上电子表单下载系统等多项应用。
2.1政府门户网站。政府门户网站是该市国产化电子政务平台上第一项应用,网站分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日文、韩文五种语言版本,设有烟台概况、政务、经济、投资、生活、科教、择业、旅游、参政、在线服务、县市区、数字地图、政府信箱等13个主栏目;今日新闻、政务动态、诚信动态、市民手册、政府文件、政务公开、电子商务等18个板块栏目和市民、企业、农民、投资者、旅游者、学生、公务员、弱势群体等8个定制频道。总信息量达两百多万条,日访问量超过两万多人次。
2.2该市政府部门网站。该市电子政务平台上运行着90多个政府部门和单位的网站。政府门户网站与各部门网站之间统一通过平台进行连接、与管理。各部门的对外的数据、信息由平台统一管理,形成较完整的政务公共信息资源数据库。这种数据的高度集中存放,为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电子政务公开系统框架构造研究论文
摘要:电子政务将是未来时代政府所提供公共服务发展的趋势,目前电子政务已经有其初步的体系和规模。本文主要从本人与导师所建立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的角度来阐述其体系结构的构建。
关键词: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0引言
电子政务e-Governmentaffair是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程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使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这里,介绍一下这个信息系统体系的结构,并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旨在抛砖引玉,与各位导师、同学、同仁商榷。
1该市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技术介绍
导师与本小组接手的该市电子政务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规划,这个电子政务系统通过采用当前的先进技术,将软硬件集成起来,以克服体系结构不同及软件自身不成熟造成的影响。具体技术路线是:采用J2EE技术,保障系统的可伸缩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系统采用框架体系设计,数据库采用高可用容技术,应用中间件采用cluster(集群)技术,保证平台从信息存储到信息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开放性和高集成性;系统采用B/S+C/S结构,底层为数据层,存取关系型数据、文档型数据和其他业务系统数据,中间层基于应用服务器,各种业务组件注册在应用服务器上进行管理,采用XML进行数据的组织,通过JSP构造好用户访问界面并把各种业务逻辑连接起来,通过WEB服务层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客户端采用浏览器方式进行访问。该电子政务系统的主要建设过程和结构如下:
思想概论论文
思想概论”是我国高等学校本专科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通过多年建设,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想概论”课程,已成为一门教学特色鲜明、可用资源丰富、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该课程在2003年获得湖南省精品课程和重点建设课程的基础上,于2004年获得了国家精品课程,成为该课程全国目前唯一的精品课程。
“原来‘思政课’也可以这么精彩,”在学完“思想概论”课程以后,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徐博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听了老师的课,参观了韶山,课后浏览了本课程的课件,并阅读了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使我们深有感触。这种‘立体化’教学确实能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我们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受到了思想的熏陶。”
我校“思想概论”到课率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已是不争的事实。2003年6月在教育部组织的课程改革调研活动中,学校选取了60名文科生、60名理科生问卷调查,并召开了小型座谈会,学生对“思想概论”的评价均在85分以上。
“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何以被演绎得如此精彩?
“改革与创新并举、教学与科研相济就是我们的‘法宝’”。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思想概论”课程负责人柳礼泉教授如是说。
“五结合”教学法提高教学实效性和吸引力
高职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提升途径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资源得到极大丰富,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数据。尤其是自媒体出现以来,越来越多未经过滤的信息出现,使得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面对这种状况,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年大学生要想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快速便捷地找到所需要的真实有效的信息,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
一、信息素养的含义及意义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概念的形成始于美国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Zurkowski)率先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全新概念,并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认为“信息素养是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获取信息,以及如何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发展,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越来越多,但都存在共性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力,它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并解决面临的问题[1]。信息素养能力表现为对信息的识别获取、评价判断、协作交流、加工处理、生成创造能力,即运用信息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批判精神进行创新活动的能力[2]。概括地讲,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4部分构成[3]。当前,信息化正以其无处不在的渗透力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推动着人类文明进步。但是,信息化在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信息污染主要表现为信息虚假、信息垃圾等;信息犯罪主要表现为黑客攻击、网上诈骗等;信息侵权主要是指知识产权侵权,还包括侵犯个人隐私权、计算机病毒等;信息侵略表现为信息强势国家通过信息垄断和大肆宣扬自己的价值观,用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影响其他国家等。每天打开网络,海量未经审核的信息不断充斥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如何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正确迅速地找到合适自己的信息尤为重要。而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何时需要信息,如何定位、评估、组织和有效地创建、使用和交流信息,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信息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也加强了信息技能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大学英语等公修课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信息技能,但是根据调查数据反馈,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一、新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六盘水师范学院新闻学专业对于《新闻学概论》课程目标是:新闻学概论是新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教育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便在今后的新闻工作中,能够以良好的理论素养指导新闻实践,并尝试解决新闻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该门课既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及衔接关系,又要注意在全面教学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学生应在课下多了解新闻特征,关注时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多组织课堂讨论,突出本课程的教学特色。可见新闻学理论并不局限于课堂之上,还得将它与现实生活中的众多社会热点、重大突发事件等新闻事件结合起来,通过灵活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和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全面的理论知识和新闻素养,对新闻信息有一定的敏感度,并且能够把它运用到实际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去。
二、新闻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授课课时限制实践环节展开空间不大。六盘水师范学院新闻学专业《新闻学概论》的专业课授课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2学时,实践环节6学时,因此如果想要在有限的时间段内完成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对课堂的重难点进行筛选,而6个实践课时的设置是完全不够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的,教师也不能够就某一新闻事件与学生展开讨论与交流,这样一来就很难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讨论的时间。(二)课程内容决定授课形式偏理论而轻实践。授课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本内容,但是《新闻学概论》一书中仅仅包含理论知识而没有联系当下设计实践的章节较多,而且相对来说内容空洞,没有很强的操作性,再者主要的课堂信息大多数都是通过纸质的形式进行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慢,不能跟上以互联网为中心的网络信息的推陈出新。(三)考核形式不能起到督促学生的作用。对于综合考核成绩的评定新闻学概论是40%的平时成绩和60%的期末考试成绩综合为学生的期末成绩,这样的方式存在两个弊端,一方面,因为授课时间有限,大部分学生的课下作业都是通过借助互联网的形式来引用借鉴完成的,缺少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并且教师在评分之后并没有时间在课堂上对学生作业的优缺点进行专业点评,教师和学生缺少互助,导致学生只是为了得到平时成绩而完成作业,而不是出于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另一方面,很多学生都是采用在正式考试前几周的时间内对课程内容进行背诵,却不从深层次上理解中知识重点内容,这样的复习模式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过于僵硬,而且记忆度不深。
三、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一)建立师生友好互动联系,拒绝填鸭式教育。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采取具有实践性质的教学形式,教学并不局限于课堂里,可把教学放在每天都会发生各种新闻的现实生活中,为学生提供一个欢快的学习氛围,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将“厌学”的学习态度转换为“要学”;通过大量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将枯燥无聊的课本内容转化为实体的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投入力。例如《新闻学概论》中涉及的新闻价值、新闻舆论、新闻宣传等内容,就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运用实践教学,可根据教学内容对相关的新闻学课题或新闻事件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或街头采访获取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数据分析,形成相关的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等;也可随堂进行讨论或情景模拟,主要对课堂上的重点知识或难点及有争议的议题、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分组讨论或双方辩论,让学生来把相关理论融入实践环节,提高学生衍生多种新闻介绍方式的能力,在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中共同进步,教师除了负责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外,还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环节,根据学生在任务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及时提出并给予改正方法,有利于学生增强对盲区的认知。在学生自主完成教学任务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更要在实践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新闻的评价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最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实践活动的意义。(二)开扩校外实践基地,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新闻学概论》中绝大部分都是理论性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践环节的比重,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加大对身边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利用的能力,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和听取意见中获得在课本理论知识中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教师可通过开展“社会热点调查报告”调研活动,帮助学生邀请一些具有专业技能的知名记者、作者和新闻媒体人,然后在活动中加大学生和这些媒体人的交流接触,尽量保证不同学习小组中都有知名人士作为引导和指引,及时地帮助学生指出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收获心得的总结。除了开展新颖的实践形式之外,还应积极开扩校外实践基地,定期和这些实践部门就学习方面进行沟通,保证学习进度和实践内容相互吻合,在最大程度上通过两手抓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三)加大考核频率,提升学习能力。考试制度从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展小组活动,通过组内的相互监督和个评分来端正学习风气。利用全媒体时代的特性,建立起网上学习平台方式,关联网上丰富的数字资源,提供众多典型案例、音视频内容和“即测即评”习题,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阅读。学生分组在完成一项教师布置的新闻工作任务之后,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诸如具体从事了哪些工作,帮助小组成员解决了哪些问题,在工作中收获了哪些专业知识等,并将最终的总结内容按照电子版的形式发给老师,老师根据每个成员不同的工作情况进行评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每位学生的工作热情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也能增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在平时增加考试次数,将期末的一次性考核转变为学期的阶段性考核,教师将《新闻学概论》中的理论知识分为单元性学习,分为只能进行理论书面作业的内容和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注入实践因素的内容两大类别,削弱最后一次期末考试占总体成绩的比重,通过阶段性检测,也可以扩宽对学生检测的内容,学生在考试的指挥棒下也可以接触到更多方面的知识。除了规定考试日期之外,教师也可以随时进行课堂检验,来督促学生听课时保持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论文
一、专业定位的思考
1.现状及问题。
在专业中有来自原来五个不同专业的定位信息,其中包括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导致专业定位不明确。②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有类似之处,导致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人才定位不突出,可以被相似专业替代。③各类院校都利用自身的优势办信息管理专业,使本专业的定位各不相同,造成社会企业对本专业认知有误,耽误学生就业竞争。比如工科院校以培养信息系统开发人才为定位,侧重计算机技术的培养;管理类院校以培养管理人才为主,侧重管理理论;还有些院校是以信息资源管理为培养方向;有些院校只培养专门的行业信息处理人才,比如医疗信息处理,电子金融信息等。
2.科学定位,突出特色。
广西财经学院是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缺乏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类专业和管理类专业的办学经验,与早在1978年就率先建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中国人民大学之类的一流大学差距甚远。对信息管理专业的定位不明确,社会对本专业的认识模糊,加之类似相关专业的发展,给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带来很大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我们只有对本专业准确定位,突出特色,才能办出有一定竞争力的信息管理专业。经过实践思考,笔者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和经济学为三大学科基础,形成复合型的专业定位。信息管理专业不是培养单纯的计算机技术人才,也不是培养只熟悉业务流程的管理者,其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知识、信息管理知识和信息系统知识,还需要掌握项目管理知识,特别要具有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创新的素质,这是信息管理人才与其他技术人才不一样的地方。为此我们考虑我院信管专业的定位是:①突出专业的复合型特点,管理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并重,特别注重信息技术与管理流程的结合,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培养“懂计算机的管理人员”,培养企业的信息化推动人才。②我校是广西唯一的财经类院校,要突出学校的特点,以财经院校为背景,在财政、会计、金融等专业方面有突出的优势。可利用学校背景适当加强财经类理论或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经济信息的处理能力,区别于一般院校的学生。③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依靠大量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加强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操作型人才的特点。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