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保护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8 21:07: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信息安全保护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信息安全保护

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保护技术探究

摘要:在当今经济生活状态下,电子商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但从当前互联网环境来看,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安全威胁。作为极具价值的敏感信息,电子商务信息的安全保护迫在眉睫。研究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保护技术,对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具有重要保障意义。

关键词:信息安全;电子商务;问题;保护技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电子商务依托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快速发展起来。所谓电子商务,正是将商务活动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的商务模式,相对传统商务模式来说,电子商务的整个商务过程基本都处于电子化和网络化。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模式的改变并非仅仅体现在模式的变革上,同时给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巨大变革。因电子商务效率较高、成本较低,能够提供更多的商机给中小型公司而迅速普及。但基于互联网本身开放性、共享性及无缝连通性等特点,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风险,而这些风险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不仅涉及其系统安全,同时涉及其应用与数据库安全,为避免潜在安全问题带来的损失与破坏,电子商务领域及互联网安全技术领域一直在致力于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保护技术的研究。而在分析研究当前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保护技术前,我们首先应对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隐患有一定了解。

1、当前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存在的隐患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我国商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因电子商务全程通过网络完成,且无纸化存档等,所以极易受到网络安全的影响。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通常包括两项内容:其一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其二为商务交易安全。这两项安全环节对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前者是电子商务安全的基础,后者是电子商务安全的基本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商务交易安全两者具有密切联系。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隐患,也主要存在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商贸交易安全环节中。电子商务信息中最为常见的安全问题,是对电子商务信息的窃取与篡改。因电子商务进程中调制解调器之间传送的明文信息并未采用加密措施,入侵者即可利用这一漏洞将这些信息截取下来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对电子商务信息规律与格式的寻找,从而掌握电子商务过程中传输的信息内容。入侵者在对信息的规律和格式掌握后,即可将两个同类型的解调器增添在之前的网络调制解调器之间。通过这措施,原网络调制解调器中的信息数据即可在入侵者的操控下传往另外一端的解调器上。在电子商务信息犯罪中,篡改信息是十分常见的犯罪,任意一个路由器或者网关上都可以被应用。在对信息进行窃取的过程中,入侵者对电子商务信息数据进行掌握后,便可对已经通过的数据信息实施随意更改,对该网上的机要信息、文件全面掌握,还可潜入对方网络内部,对合法的网络用户冒名顶替,对假冒电子商务信息进行传输或接受,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其实,这些危及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的所有行为归结来说都属于数据攻击,攻击者通过截获电子商务基本信息、通过伪造或者强制中断电子商务信息的传输,对电子商务信息进行错误的修改等,都给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基于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所存在的隐患,当前电子商务对信息安全保护服务具有较为迫切的需求。电子商务要求电子商务信息具有保密性,即保证企业一些文件或商业信息的机密性,确保其不会被非法者截获或破解,以使非法者即便截获信心也无法读懂其含义,从而为电子商务企业用户隐私权提供极大的保护。此外,数据的完整性与数据的不可否认性也是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保护所需要的。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应保证数据传输中的真实性,确保其不会在中途被篡改,与原用户所发送的信息保持一致性。数据传输过程在传输与接收双方中还需要保证信息的透明与不可否认性,避免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各种纠纷问题。此外,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保护还要求确定交易者的正确性,即确定对方不是骗取信息的第三方,以对信息的丢失与泄露有效防止。

2、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保护技术应用研究

查看全文

信息安全保护措施研究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我国信息安全的现状;我国信息安全保护的策略等进行讲述,包括了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较弱、对引进的国外设备和软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改造、我国基础信息产业薄弱,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缺乏自主创新产品、加强全民信息安全教育,提高警惕性、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业,加大信息产业投入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摘要: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但由于信息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的特殊性质,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性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论文关键词:信息安全;保护

信息安全包括以下内容:真实性,保证信息的来源真实可靠;机密性,信息即使被截获也无法理解其内容;完整性,信息的内容不会被篡改或破坏;可用性,能够按照用户需要提供可用信息;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不可抵赖性,用户对其行为不能进行否认;可审查性,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与传统的安全问题相比,基于网络的信息安全有一些新的特点:信息安全威胁主要来源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计算机犯罪;人为错误,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黑客”行为;内部泄密;外部泄密;信息丢失;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信息战;网络协议自身缺陷,等等。

1我国信息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管理和支持力度的加强、信息安全技术产业化工作的继续进行、对国际信息安全事务的积极参与以及关于信息安全的法律建设环境日益完善等因素,我国在信息安全管理上的进展是迅速的。但是,由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相关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诸多因素,我国的信息化仍然存在不安全问题。

查看全文

大数据时代“云服务”信息安全保护探讨

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同时,“云服务”信息安全保护已经延伸到了众多领域。大数据离不开“云服务”,“云服务”离不开信息安全,云数据在为大数据提供平台的同时,要确保数据的私密安全。尤其在一些重要的领域,信息的泄露会对个人、企业、乃至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安全保护极其重要,是确保大数据和“云服务”稳定并且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1大数据时代“云服务”的特征

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云服务”带给我们非常好的数据存储平台。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信息放到云端,以便于随时随地的应用。将云服务的主要特征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方便快捷。“云服务”的普及,使得使用者具有了一个内存大且不易丢失的存储工具,人们只要将数据信息传到上面,就可以放心的查看,使用,大大的节省了时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二,高性能,高可靠性。“云服务”的各个单元相互独立,不会互相影响,它们有各自的软件及硬件资源,提供了高性能的服务。同时,在云端,提供各种数据的存储以及备份,还可以在工作失误的情况下,提供恢复的服务,大大的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三,隐私问题的保护和安全性有待提高。每件事情都有两面性,“云服务”也有。如何保证用户的数据不被非法的查看、盗窃、修改,是现在技术方面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2“云服务”信息安全隐患产生原因

2.1前期开发阶段安全性不高

软件在开发过程中,设计者没有考虑到来自互联网方面的各种危害,没有对软件本身的安全度加固。还有就是监管不到位,使用者没有注意到软件的防护与定期监管,就会使得各种恶意软件有了入侵的机会。

查看全文

网络环境下公众信息安全保护探讨

摘要:首先,对公众个人信息做出界定;其次,论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最后,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提出公众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建议和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一、公众个人信息的界定

网络公众个人信息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大多参照欧盟《数据信息保护指令》(DataProtectionDirective),对个人信息(PersonalInformation)定义为:“有关一个被识别或可识别的自然人的任何信息。”根据这个定义,个人信息涉及与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等具有密切关联的、几乎涵盖一切信息,通常可以理解为存在于书面、网络中的个人相关资料。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个人信息的定义,通常指自然人个体所拥有的,能直接或间接识别其本人的所有数据资料。数据资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个人生理、智力、心理等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是其具有相关关系的个体、社会、家庭以及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随着计算机、手机等网络信息通讯系统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对个人信息的界定赋予了新的内涵,可以把这类信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指现实生活中个人社会信息的电子化,凡是在现实生活中属于个人信息的资料,输入电子化设备后,就自然成为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第二类是网络中特有的个人信息(也包虚拟信息),例如QQ号、E-mail地址、微博和网络账号等,以及根据个人需要在网站上注册的用户名、昵称等。从世界范围不同国家的立法来看,个人信息的法律定义并不统一,大多数主要采用的有“个人数据”(PersonalData)“个人隐私”(IndividualPrivacy)“个人信息”(PersonalInfor-mation)等等,虽然名称不大相同,但其实质并不影响个人信息(PersonalInformation)法律概念的内容。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一直采用“个人信息”的称谓,这是与我国信息社会的发展,以及有关信息社会法律体系的构建过程相适应的。在中国的实践中,所谓的“个人信息”“个人数据”和“个人隐私”是密切相关的概念,但从中文含义的表述以及中国传统化背景下的理解,还是有区别的。个人数据(PersonalData)是指标识特定个体基本情况的一组数据资料。再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个人数据(PersonalData)仅包括个人信息(PersonalInformation)其中的部分内容,前者是应当是属概念,而后者是种概念,即个人信息从范围上来看,包含个人数据的内容。在中国的法律实践中,“个人隐私”(IndividualPrivacy)是个人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生活资料,通常是秘密信息,包含私人活动、空间和私人信息,私人空间和私人生活是由一切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活动构成。从形式逻辑关系上讲,“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即个人信息包含个人隐私,个人隐私是个人信息的一部分,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资料,并且信息的主体不愿意公开时,就成为个人隐私。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查看全文

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保护研究

摘要:本文从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的实际出发,提出了采用分层保护网络的思想,并对网络分层保护的必要性、划分方法进行研究,设计了每一层的安全保护措施,提升了网络的安全性。为广播电视网络的安全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广播电视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安全分层体系;防火墙

1引言

信息化技术在当今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广播电视网络和计算机通信网络在政治、金融、军事、交通、教育、商业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大。数字电视网络、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三网合一”的技术是当今信息社会特征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其中,广播电视领域是我国重要的信息资源提供者和传播者,是用户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的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应用逐渐增多,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方法也层出不穷。随着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如IPV6等技术的不断推进,一个高效、安全、方便的广播影视资料内容和节目的集成、交换、分发系统显得尤为重要,也逐渐成为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1]。广播电视网络安全从不同的角度具有不同的含义,从运行系统安全角度,保证节目播出和传输系统的安全;从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合法性的鉴别,用户收视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病毒防治,用户信息和授权信息的加密,节目加密等;从网络上节目播出的安全出发,包括节目审查、过滤等,侧重于防止和控制非法、有害的节目和信息的传播。用户可以快速、自由、自主地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实现所有Internet业务,如电子现金、电视商务、数字货币、网上银行等,因此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一直是计算机、数字电视、通信中的一个热点,广播电视网络无疑是其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本文结合传统广播电视网络存在的非法入侵、信息泄露和病毒等安全问题,提出采用分层保护的思想,并对分层保护的划分方法以及安全保护的实施等情况进行了探讨,改善和提升了广播电视网络的安全性。

2广播电视信息安全分层模式

广播电视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资源共享和开放性的特点所导致的,无论是采用目前较流行的IPV4还是正在发展的IPV6协议,存在着容易利用DNS攻击,邻居发现协议NDP,广播放大攻击、病毒等安全隐患。如何采取有利措施,保障广播电视节目的正常播出和安全性是首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现有广播电视网络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整个网络体系结构由不同的子网和多个不同的业务板块组成。主要包括:在广播节目播放过程中的发射子网,在节目录制等过程中的制作子网,对播放平台及各种业务的监控子网以及日常办公及管理过程中的办公子网。由于子网所处的环境不同以及面临的安全威胁差异性,以往的子网往往采用相似的安全措施,不仅增加了网络运行和维护成本,而且并不能保证不同子网的安全性,同时导致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的下降。因此,可采用对不同子网分层保护的方法,针对不同子网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划分出不同的安全等级,在有限的资源中集中保护较关键的子网,进一步提升整体网络的安全性,同时,减少了运行和维护成本,提高了网络运行的效率[2]。对不同子网及不同业务板块的分析,论文提出将整个广播电视网络分为五个层次的思想,有利于根据不同的安全级别设置防范措施。此外,根据各板块的业务特点和安全级别,在网络上划分多个安全区域,通过安全区域的边界隔离保护各板块网络的安全。主要的层次包括:(1)办公子网。办公子网负责相关的数字音频节目、稿件等资料的交互、传输和日常办公、审稿等管理工作。可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具有组网灵活、支持多用户端口镜像等特点,可通过合理划分网段,保证工作人员的客户端性能。感染病毒和受到外来安全攻击的可能性较高。由于办公子网覆盖面广,物理设备较多,因此,该子网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2)安全隔离区。由于电视节目制作子网与办公子网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交互过程,因此需要在该两个网络之间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安全隔离区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离和缓冲作用,保证子网之间信息传递的安全可靠性。(3)节目制作子网。主要涉及到数据采集过程、制作过程以及对数据制作过程中的管理等业务板块,这一子网需要较高级别的安全性。(4)主干子网。主干子网是整个广播电视网络的核心部分,承担着整个网络的数据交互和管理任务,对这一子网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5)节目发射子网。在新闻等广播节目的发射播出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威胁,因此,对这一板块的安全性要求是整个广播电视网络中最高的。经过将广播电视网络的分层设计,可针对不同的安全性要求,设置不同的安全策略,安全性随着不同需求逐渐增加。

查看全文

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的安全保护,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和其它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机构负责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的安全保护管理工作。

公安机关计算机管理监察机构应当保护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的公共安全,维护从事国际联网业务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和公众利益。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查看全文

刑法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研究

摘要:刑法是保护公民权利的有力武器,刑法规定明确了公民的行为边界与权利范畴。《刑法修正案(九)》对落后的法规做出了修改,但其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将围绕《刑法》第253条,详细讨论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并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刑法;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公民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法律对公民的保护范畴,会在不同时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互联网环境下,公民的个人信息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由于公民信息涉及到个人隐私,因此公民个人信息应被视为其私人“财物”,并得到法律的保护。但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仍有不足之处,这一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一、我国刑法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不足

(一)相关立法过于分散。《刑法修正案(九)》出台后,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得到了修改,其将犯罪主体扩大到一般自然人,并提升了打击力度。这一条文也成为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主要依据。但该法条并未明确犯罪构成的特征,“侵犯个人信息罪”属于空白罪状。因此在应用该法条时,依然需要参照其他法规。但我国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极多且较为零散。2011年至今,我国针对网络信息犯罪制定了多部地方性或部门性法规,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工信部颁布的《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的若干规定》、2012年实施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若干决定》等。同时2017年6月实施的《网络安全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使用法律的若干解释》中都提出了对应的法条。法律规定过于分散,必将对司法判决带来干扰,相关概念也难以统一。(二)行为认定存在遗漏。《刑法修正案(九)》第235条对“侵犯个人信息罪”的界定较为模糊,其中只明确提到了窃取、出售、提供他人信息等入罪行为。这样的规定已无法满足现实社会的法律需求。例如,对公民个人利益危害较大的信息篡改,是否应被列为违法行为,以及该行为的量刑标准等问题都未在该法条中得到明确体现。再有,在现实环境下,出售与赠与往往难以界定。依据法律规定,界定出售行为需要提供犯罪嫌疑人获得经济收益的直接证据,但犯罪嫌疑人可将经济收益解释为合法所得或个人借贷。从而将有偿出售他人信息的行为转化为赠与或遗赠。这一问题,也将对司法判决带来影响。再有,在《刑法》第253条中,“情节严重”被视为构成犯罪的客观条件,但“情节严重”的标准却未得到可量化的解释。法律规定模式不清将对司法判决带来负面影响,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立法初衷也难以得到落实。(三)追诉机制不合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会受到有期徒刑、拘役以及处以罚金等惩罚,因此受害人的权益只能通过公诉渠道得以维护。但泄露公民的个人信息,同样会对其私权利造成危害。例如,犯罪分子利用个人信息实施网络诈骗,或通过信息技术实施敲诈等。这类犯罪行为都会对公民利益带来严重的损害,并造成被害人的精神损失。若及时制止犯罪行为,可将损失降到最小,司法成本也将得到节约。但相关法规并未给被害人提供实施私力救济的渠道,因此被害人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制止犯罪行为。同时这一缺失,将使被害人无法通过私力救济的方式申索精神赔偿。个人信息往往涉及到个人隐私,暴露他人隐私,通常会对被害人的家庭与社会关系造成影响。但这一损失难以通过公诉渠道获得赔偿,因此被害人应获得私力救济的权利。(四)“公民个人信息”的解释不明确。2017年由最高法颁布的《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使用法律的若干解释》中,明确提出了“公民”的法律概念。即具有国籍且享受法律保护的个人。但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众多外国公民也进入到我国学习工作,依据公民的司法概念,这部分未拥有中国国籍的居民是否享受对应的法律保护,成为了较为模糊的问题。同时《刑法》第253条并未对“公民”的国籍范围作出明确的界定,这一问题将对法律应用带来实际影响。再有“个人信息”的司法界定也不够明确。依据国际惯例,公民个人信息可分为“基本信息”、“个人资料”以及“个人隐私”三个部分。但我国尚未对这三项概念作出明确的界定。例如,公民的年龄与爱好兼具“基本信息”与“个人隐私”的部分特征。如何界定这部分信息的所属范围,会对司法量刑带来较大的影响。(五)关联犯罪的惩处较轻。单纯“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往往不会为犯罪分子带来经济收益,因此在现实社会中,多数的犯罪分子会利用公民信息实施关联犯罪。例如,部分犯罪分子会利用获取的公民信息实施网络欺诈,从而使被害人受到较大的经济损失。再有部分犯罪分子会利用公民信息实施敲诈犯罪,这一行为的负面影响也较为严重。总之,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网络窃取他人信息已经成为了其他犯罪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刑法将此类犯罪归结到常规犯罪的类别中。例如,利用网络实施的欺诈犯罪,通常会依据诈骗罪量刑。但这样的犯罪行为,比传统的诈骗罪更加恶劣,其对被害人带来的伤害也更为严重,因此传统的量刑方式不适用于此类犯罪。同时利用互联网信息实施犯罪的行为也存在取证困难等问题。在这一领域应用传统的公诉方式,将损耗更多的法律资源。

二、完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规的建议

查看全文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探讨

摘要:数据引领生活的新变化,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的时代。但与此同时,大数据在收集、保存、利用等环节中仍存在着许多信息安全风险问题。该文就在大数据下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提出三种有效保护措施,社会网络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立法安全和行业自律,提高用户信息安全素养。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安全;保护机制

1引言

“无论你认不认同,大数据时代都已经来临,并将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程院高文院士说。近年来,大数据一直是业界的热门话题。在2015年5月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说,“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世界已经进入数据驱动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的时代,我们在网络上的行为也在不断地产生数据量,例如淘宝购物,微信朋友圈,网上挂号,都在不断填充大数据中的数据库。也可以说大数据已经与我们形影不离。

2大数据的重要性

无论学术界还是产业界都在试图分析大数据挖掘其潜在价值。据统计,在使用谷歌搜索用户平均每秒200万次,用户数每天在脸谱网上的份额超过40亿。同时,其他行业也有大量的数据在不断地产生。有数据显示2012年产生了2.7zb的信息量,在其后3年可能会达到8zb的信息量,这将是何等大的数据量。在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成为原材料,已成为一种新型能源,为经济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促进了创新,提高了生产力和效率,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科院视察时就指出“大数据是工业社会的重要资源,数据被谁掌握了,谁也就获得了优先权,获得了主动权。”大数据将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动力。

查看全文

社交网络中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探讨

摘要:当前,智能设备逐渐深入,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因特网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生活的便捷助手。社交网络就是通过互联网将全球的个人联系在一起,组建一个开放性的社交平台。社交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朋友之间的友谊,与此同时,社交网络中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为影响互联网发展的一道屏障,为了保护社交网络中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对当前一些较为流行的互联网保护措施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措施。

关键词:社交网络;隐私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举措

社交网络平台是互联网应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当前科技的发展,移动互联终端迅速普及,智能手机、移动电脑等设备充实人们的生活。社交平台为社会上的个人创建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逐渐发展自己的人脉关系,扩充自己的人脉网络,寻找曾经的朋友;用户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分享自己的照片等;还有就是近两年逐渐流行的朋友圈之间互发红包等等,通过该平台逐渐拉近了朋友间的友谊。但是,分享的同时,个人信息也被上传到网络平台,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注意的对象,近年来,网络犯罪的比例日益变大,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迫在眉睫。

一、社交网络安全性分析

社交网络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网络使用方式,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扩充人脉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相当于整个社交网络中的节点,用户之间通过交流与沟通,将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线越来越复杂,互联沟通面得到不断扩展,社交网络普及面越来越广阔。当前,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中的聊天通讯应用更新频率不断加快,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因此,为社交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础。因此,未来社交网络的覆盖面将会更加广泛,用户活跃度将会更加高昂。但是,正是由于社交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上的虚拟人物良莠不齐,相关用户很难从表面上去进行辨伪,很容易上当受骗;此外,当前许多通讯聊天应用为了实现更加精准化的交友条件选择,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完全透明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用户能够更加轻松的找到自己需要找的人,但是也为网络犯罪创造了绝佳的搜索平台;还有,当前许多人过分依赖网络,为了让别人相信自己的真实存在,对自己的信息毫无忌惮地展现在社交网络上,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空间浏览量和关注度,用户在进行分享的同时,用户个人的信息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所关注,进而进行违法犯罪行为。据调查,2014年我国因网络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近万亿元人民币,高达90%的互联网用户都受到过网络犯罪的攻击。因此,增强社交网络中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势在必行。

二、隐私保护控制方法

查看全文

信息等级保护的安全技术分析

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1.1信息安全保护等级的划分

影响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确定因素主要取决于信息系统在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程度以及被破坏后对经济社会、组织群众利益的危害程度。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一共被划分为以下五个等级: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攻击破坏,由此导致相关组织机构以及人民群众利益受损,但是对社会的稳定、集体的利益以及国家的安全没有危害。此类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方式全部取决于用户自己的选择。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攻击破坏,由此不仅导致相关组织机构以及人民群众利益受到很大的损伤,同时还危及到社会的稳定和集体的利益,但是不危及到国家安全。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攻击破坏后,对社会的稳定和集体的利益产生了非常大的危害或者对国家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此等级不仅具备系统审计保护级的全部信息保护功能,同时还会强制对系统的访问者及其访问对象进行控制和记录,对其行为进行监督与审计。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由此导致相关组织机构以及人民群众利益受到极大的损伤或者对社会的稳定和集体的利益以及国家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危害。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攻击破坏,由此导致国家安全受到极其严重的危害。此级别功能最全,除具备上述所有级别功能外,对系统加设了访问验证保护,以此不但记录访问者对系统的访问历史,还对访问者的访问权限进行设置,确保信息被安全使用,保障信息不外泄。

1.2信息安全等级的划分

对于一些需要特殊保护和隔离的信息系统,如我国的国防部、国家机关以及重点科研机构等特殊机构的信息系统,在进行信息安全保护时,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政策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等级保护。根据需被保护的信息的类别和价值的不同,通常其受到保护的安全等级也不同。此举目的为在保护信息安全的同时降低运作成本。

2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