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5 15:29: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闻实训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闻实训总结

新闻专业大学生报社实训总结

实习情况简介

实习时间:2月27日—6月4日

实习单位:Xx报社

Xx报指导老师:Xx

发稿情况:共130多篇;其中,独立写稿100篇,

独立策划专题6篇。

查看全文

小议媒介结合背景下新闻教育革新

关于媒介融合的界定,并没有在学理上形成共识。我们所能感知到的媒介融合.从宏观来看,由于当前技术更为多样、复杂,它促进新闻生产更加细化、专业分工更为明显,同时可能导致在新闻通道与平台上形成新的力量对比,从而带动多样化的合作模式的形成。国新闻教育机构发展迅速,已经有36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新闻传播学院或者新闻传播系,新闻传播的教学点(即专业点)已经达到650个,②这些教育机构每年培养了大量的新闻传播类人才。而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业界对于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结为人才的“多能”,甚至“全能”,他们需将媒介融合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理念.只有样样精通、业务技术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成为当前新闻传播产业的宠儿,中国的高校作为媒介融合理念的教育基地,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改革亟待开展。

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国的新闻院系已经构成一套课程体系框架。高等教育的学科架构决定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其具体内容则落实在学科专业框架下的课程体系安排上。

处理好同一学科框架下不同专业课程体系间的关系。新闻传播学科作为一级学科,下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在本科阶段具体的专业主要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以及出版等,这些专业的课程体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首先要处理好不同专业课程体系问的关系,其实质则是涉及对通才与特色关系的理解问题。笔者认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重基础、宽口径”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而其中的“口径”.则要体现在不同专业课程体系间的交叉和融合上。

处理好专业课程体系内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关系。对于专业课程体系内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问题,美国的新闻教育界也一直有争论,产生了两种培养模式:

一是以语言文字等人文学科为基础。强调采写编评方面的技能课程:二是职业训练模式。重视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背景和部分新闻方面的技能训练。‘哳闻人才的理论素养和职业技能并不矛盾,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在沿袭美国学院式新闻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寻求与职业训练模式之间的平衡。笔者对长三角地区几所高校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作了考察,各校的课程体系大同小异:公共基础课程约占40%:专业课程以及毕业实践等课程约占6O%。笔者认为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公共基础知识还是比较扎实的,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程的比例,扩大专业课程比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专业知识的涉及面。

查看全文

新闻传播人才数据分析能力培养路径

摘要:本文基于新闻传播人才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实践,提出面向问题解决的数据分析能力培养路径。在此基础上系统化构建指向培养路径实现的数据分析能力培养体系,该体系包含课程、实训、师资三个子体系。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数据分析;培养路径;培养体系

大数据时代高校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受技术发展影响深刻的新闻传播专业更是如此。新闻传播教育融入大数据内容迫在眉睫,然而现实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分析其原因是当前培养方式主要停留在课程层面,通过直接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加入一门或几门数据类课程实现,课程设置缺乏理论依据,课程之间缺乏逻辑关联。数据分析能力独立于新闻传播传统核心能力培养之外,需在专业内生需求驱动下,系统化设计培养路径与培养体系,设计过程需充分考虑专业特点。

新闻传播人才数据分析能力培养路径

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生态面临重大调整的同时也深度参与时代形态塑造,因此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目标指向:深刻理解大数据内涵,既能利用数据分析方法支持新闻传播领域需求,也能清楚认识新闻大数据在解决其他领域问题上的潜能。培养路径设计亦围绕该目标实现,主要内容包括:(一)强化数据分析思维培养,弱化技术细节传授。数据分析能力分为两个层面:数据分析思维能力与数据分析技术能力。前者包括:理解分析方法背后数学逻辑,明晰方法适用问题类型,能正确解释分析结果;后者包括:根据数据分析方法特点能利用可视化软件或编写程序实现数据分析过程。因此,数据分析能力培养方式细化为三种:数据分析思维与技术并重培养;重技术实现,弱分析思维培养;重分析思维,弱技术细节培养。毋庸置疑,思维与技术并重培养最为全面,但在加重学习负担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压缩其他能力培养空间。正如哥伦比亚大学教授James W.Carey所言“新闻学的学术来源应该根植于人文科学和人文类的社会科学中,新闻应该与政治、文学、哲学、艺术、历史联系”[1],并重式培养不免舍本逐末,影响人才整体培养目标实现。得益于集成软件的可视化操作以及新一代编程语言丰富的可调用程序“包”,数据分析技术实现难度降低,为“重技术实现”培养方式创造条件。但集成操作在封装数据分析过程的同时也导致学生对方法内涵及其背后逻辑理解不透,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更无法融合知识背景对分析结果进行深度解读。另一方面,计算机性能提升促进数据分析方法快速迭代,从技术角度培养学生,容易导致教学内容滞后或在该能力培养上投入过多时间。因此,笔者倾向“重分析思维,弱技术细节” 培养模式。该模式重点讲授数据分析方法原理,适用问题场景以及对分析结果进行有效解释。在原理讲授上可根据内容难易程度采用不同方式,例如对于基于单一数学公式的可直接补充数学知识;对于涉及复杂数学原理的,可采用通俗的符合现实逻辑的语言来讲述。无论采用何种讲授方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理解数据分析方法内涵,切实具备将方法应用到现实问题解决的能力。(二)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高信息检索与连接学习能力。采用“重思维,弱技术”培养方式必然存在两个弊端:一是学生技术实现能力不足;二是无法及时跟进技术前沿。总结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信息素养”概念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提出,根据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下的定义可知:理解信息在问题解决上的重要性,描述面向信息需求的问题,利用工具获取目标信息,选择有效信息并将其准确运用到问题解决上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2],也正是克服“重思维,弱技术”培养方式下人才技术短板的关键。首先,针对技术实现能力不足问题,可通过与有技术优势的专业人员合作来弥补。识别合作对象是开展合作的前提,当前数据分析方法种类繁多,在解决现实问题时需要与有不同技术专长的对象合作。因此仅依靠人际网络很难全面识别,需运用信息检索技术,多渠道获取信息才能更全面定位潜在合作对象并与之建立关联。另外,不同专业人员的思维习惯以及对问题的理解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将影响合作效果。为提高沟通效率,除加强本专业学生沟通技巧外,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需求进行准确的、符合专业逻辑的描述的能力,而这正是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之一。其次,针对无法及时跟进技术前沿问题,除了需要授课教师及时更新授课内容,保证课程紧跟技术前沿,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连接学习能力。连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字时代的学习可以看作在特定时间访问与使用所需信息的过程,与之对应,连接学习能力就是在学习需求驱动下获取与利用分布广泛的信息的能力[3] [4]。信息素养教育正是该能力的养成途径之一。(三)深化人文社会学科教育,促进深厚人文素养养成,提高数据分析结果的深度解读能力。上述两条路径培养学生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能力,但在发挥新闻传播专业优势方面效果有限。本节将探讨新闻传播专业在数据分析流程中的优势以及如何强化这种优势。面向问题解决的新闻传播人才数据分析流程可划分为:问题解析、数据分析结果获取、数据分析结果解读三个阶段。问题解析阶段任务包括:判断问题是否可采用数据分析方式解决,如可行需要采集那些数据、选择那些数据分析方法,该阶段考验学生的数据分析思维。数据分析结果获取阶段任务包括:确定数据获取渠道并明确采集需求;定位专业人员并与之建立关联;通过与专业人员合作获取数据分析结果,该阶段需要学生具备坚实的信息素养。数据分析结果解读阶段任务包括:准确理解数据分析结果,融合背景知识对结果进行深度解读,形成可供阅读的分析报告,该阶段需要学生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近年来,数据分析结果解读在分析流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深厚的人文素养是开展深度解读的前提,而这正是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一方面,新闻传播专业重视人文主义教育,与文学、历史学、哲学等不断交融,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独立思考能力与批判精神[5]。更有学者呼吁在当前环境下更要加强文史哲教育,夯实新闻传播人才的人文基础[6]。另一方面,新闻传播学科内在基因强调与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社会学科交叉,培养学生跨界能力[7]。由此可知,数据分析过程中凸显新闻传播专业优势的关键在于深化人文社会学科教育,促进学生深厚人文素养养成,提高数据分析结果深度解读及对解读结果准确描述的能力。

新闻传播人才数据分析能力培养体系

查看全文

情景模拟教学在干部教育培训的应用

摘要: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危机管理、媒体应对能力,做到主动引导舆论而不是被动应付媒体,成为各地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也是党校系统教学培训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总结情境模拟实训课教学辅助工作的心得体会,以Y党校《危机管理与媒体沟通》情景模拟实训课教学为例。探讨情境模拟式教学法对于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价值,阐明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党校《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注意事项。从而提高党校干部教学培训的教学效果,达到“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回归实践”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情景模拟;危机管理;媒体应对;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与日新月异的传媒环境相比,部分领导干部的媒体素养相对滞后。领导干部在危机管理与媒体访谈(电视问政)过程中的一言一行是否恰当得体,焦点事件中是否能以有效的应答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规避不恰当的应答带来负面社会影响,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养。加快提升领导干部的危机管理与媒体沟通能力已成为各级党校和行政院校的重要教学培训任务。如今全国各地的众多党校都推出了情景模拟式教学。Y党校在各主体班次、社会培训班次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开设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情景模拟实训课。实训课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让学员根据时下的热点问题(案列),分别扮演不同职能角色,模拟演练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采访的应对和新闻会(电视问政)的召开,取得较好的教学培训效果。

1情景模式实训室硬件配置

Y党校情景模拟实训室共两个,分别是危机管理和媒体应对实训室。1.1危机管理实训室硬件配置。第一,LED液晶电视大屏幕显示系统。危机管理实训室主席台墙面安装两台120寸大型触摸屏一体机和一台80寸触摸屏一体机,作为视频显示系统。其中两台120寸触摸屏分别作为各组学员的教学电脑组内讨论结果展示和教师教学PPT的演示。左侧80寸触摸屏电视用于播放学员教学录播视频。第二,教学通讯系统。教室内共有四组学员的教学电脑。通过一台主机VGA视频分配器连接四台显示器的方式,实现教学电脑显示屏画面组内同步显示。目的是通过分组学员内部成员就某一个扮演角色涉及的问题展开讨论,之后再由组长或指定组内成员将本组的充分讨论后形成的结论,通过联机电脑予以展示,并由教师控制投屏至120寸触摸屏电视供全员观摩讨论。第三,视频采集系统。教室内天花板四个角落分别布置一台可转动缩放的高速球机,用于追踪拍摄各分组学员讨论以及代表发言环节视频抓拍。并由后台视频中控系统调度处理后,在教室左侧80寸触摸屏电视机中播出,供教室内学员以及发言者本人观看。第四,扩音功放系统。教室内四个分组每个分组桌上设置四支有线话筒供学员发言讨论使用。同时配置教师及学员代表发言使用的无线话筒若干。话筒采集的声音数据经后台中控主机与视频信息同步剪辑处理后在教室内四个扬声器以及后台监听音箱中播出。1.2媒体应对实训室硬件配置。第一,LED液晶电视大屏幕显示系统。在主席台设有大型LED显示屏一块(8个平方)。用于新闻会或者媒体访谈会(电视问政)的背景画面布置。教室内左右两侧各布置一台60寸电视机。左侧用于动态切换播放主席台学员角色扮演的视频,右侧电视用于播放教学PPT。主席台对面的壁挂电视用于播放正对主席台发言席的三角架摄像机所捕捉的视频画面。第二,教学通讯系统。主要为主席台上的五个有线话筒,并通过话筒声控开关控制天花板上可缩放高速球机的调度切换运转。同时作为五个发言学员的扩声系统,教室内配备若干无线话筒供台下学员扮演发言记者提问。第三,视频采集系统。通过天花板上安装的三个高速可转动缩放球机(靠大门、靠窗户、靠机房)分别从不同角度捕捉学员发言视频信息,并传送至后台视频矩阵处理系统,由视频剪辑软件同步剪辑成教学视频,供后续点评环节视频回播或者给学员课后下载观摩学习。该视频采集系统摄像头的转向是利用主席台学员话筒的声控开关,来触发调用后台中控系统设置的监控预置位,从而切换至视频所需聚焦的主席台位置。第四,扩音功放系统。教室内设置四个壁挂式扬声器,以及后台中控室监听音箱。用于播放主持人或者教师以及学员的发言内容。并将学员主席台有线话筒所采集的声频信息经后台中控主机与摄像头采集的视频信息同步剪辑形成教学录播视频。

2情景模拟实训课程设计

查看全文

语文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析

考核作为教学环节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近些年,随着我院应用性教学改革思路的推行,考核方式及内容的改革也在积极进行之中。语文教育专业本专业的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应是由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而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而转向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为主;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主,而转向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根据中国教育行业分析报告,现阶段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短缺,因此,现在大多数高职高专的语文教育专业,都将目光投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力培养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和厚实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能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并能适应文秘、新闻、宣传、公关等工作的高技能的“大语文”人才。

1.考核方式改革的背景

1.1社会状况。当今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的综合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那么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的考试,也必须符合培养现代社会人才的要求。传统的考试方式和内容过于死板,只注重知识概念的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使学生走出社会才开始学习如何运知识,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大环境下,我们的学生就会处于劣势。1.2学院的现实状况。我院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应用性教学改革的思路,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探索,应用型教学改革思路已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中。教师们不但在授课过程中贯穿应用性教学改革思路,那么,作为重要教学化解和手段的考试,老师们也进行了探索改革。在我院进行的考试改革中,教师们对课程的考试进行了改革,并撰写了改革方案,考试改革初见成效。

2.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内容

2.1考核方式的改革。根据课程的特点,在考试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2.1.1纯实训方式进行考核,比如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我们在考核时基本采用这种方式。这样的课程主要有秘书实务实训、秘书礼仪、广播电视主持艺术课程,应用写作等。例如秘书礼仪课程,谈谈这种实训考核方式是如何设计,以及这种考核方式优点。秘书礼仪是文秘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地学习,并配合有关材料及课件,让学生掌握个人形象礼仪、日常交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校园生活礼仪以及求职面试等礼仪的具体规范与准则,了解在交际中的重点及禁忌,并能熟练运用。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将学到的社交礼仪知识变为自觉的行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这样的课程教学目标,在考核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14项实训项目,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迅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每一项实训给学生记一次成绩,最终的平均分就是学生的总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符合课程的特点,同时也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使文秘专业的学生无论站姿、坐姿、着装,还是举手投足都展现出专业的特色。广播电视主持艺术课程主要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的策划、主持、合作、临场应变和主持节目的能力。也采取实训的形式进行考核,但却与礼仪课程的实训考核不同,在期末时,教师要求学生把课程所有学习过的内容——策划、主持、合作、临场应变和主持以实训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更能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考核的过程中,学生为了能取得更满意的成绩,就会加强之间的合作和配合,这样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2.1.2采用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保留原有的闭卷考试的形式,但在评价过程中,加入了过程性评价体系。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考核的课程特点理论性较强课程,比如四大文学史、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等课程。这些课程在考核时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计算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训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组织、动手、实践能力。而在学期末,就那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够用的基础理论知识采用闭卷的形式。这样的考核方式技能是学生掌握够用的基础理论知识,有提供机会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使学生带到锻炼。2.1.3考试题型和内容的改革在考核改革过程中,教师们对试卷的题型进行了改革,改变传统的考试题型如填空、选择、名词解释这样文科考试中长期使用的题型,采用案例分析,作品分析,材料分析等,能够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学生分析能力,总结能力的题型。比如我们在古代文学课的期末考试试卷中,教师会给学生一首古诗,要求学生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古诗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鉴赏,学生在答题时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改变死记硬背的方式。再比如在新闻采写课程的考试试卷中教师会将以前以名词解释的考试题型和内容进行考核的问题,改成锻炼学生分析能力的题型和内容,比如我们以前在试卷中会出名词解释导语,而我们现在的试卷就会改成给学生一段新闻,让学生自己找出导语,或是让学生根据材料写一个导语,这样使得学生将知识理解并转化为能力。3.对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提点思考通过以上有关考试各方面内容的探索,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们都在思考,积极的进行考试改革。如何确定有效的课程考核方式,对此提出两点思考:第一,考核方式改革要注意因课实考,采用最合适的方式进行考核。第二,考核方式改革要注意因才实考,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考核,实现以考核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

作者:静超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查看全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

[摘要]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职业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成为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中所包含的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共同构成了所有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也将成为事业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改革研究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还没有重视起来,甚至很多高校的教育者将职业能力培养划分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范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依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依托现有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实验区等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高水平的职业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实践课程内容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以及实践课程改革建设,以学生为实践主体,重点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一、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些主干专业课程。如,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新闻摄影、大众传播学、节目主持艺术、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电视节目制作等,根据课程性质,有课内实验指导教师设置了课内实践课题。其为两种实践形式:一种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留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根据本次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模拟职业环境进行实践。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30分钟的模拟采访训练;《节目主持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进行课前10分钟即兴主持训练和各种类型节目主持训练,采取教师讲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效果分析与总结。另一种是阶段理论内容讲授完,利用一次或几次课时间进行课题型课内实践。由此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到现场指导。如,《影视编导》非独立实验课教师将学生分组,并对每组学生按个人兴趣进行分工,拟定一个拍摄情景,一组的学生共同创作,最终拍摄并剪辑完成一个完整的影片场景。课内实践,由任课教师全程亲自指导,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切中问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性强。这种实践形式,密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使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同步增长,从而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综合实训

查看全文

网络编辑实训工作报告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网络编辑需要的素质和技能要求;网络编辑的工作内容;网络编辑的需求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企业网站的要求:a.必须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b.由英语证书者,优先c.团队合作能力d.逻辑思维能力强,踏实肯干e.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政府网站的要求:a.工作经验一年以上b.纂写能力强、子商务网站的要求:a.熟悉SUPERSITE、DISCUZ整体结构模式,并能够根据公司要求对其进行调整b.会撰写产品评测文章,会拍摄产品并改图c.管理网站营运、门户网站的要求:a.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b.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文字基本功扎实c.正直、诚实、勤奋,能够吃苦耐劳,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d.电脑操作熟练,掌握基本网络知识,了解HTML语言及Photoshop、Dreamweaver等软件的使用e.熟悉互联网,洞悉网络发展趋势,有一定网站策划、能独立撰写企业文化、技术传播稿件;定期完成企业网络宣传内容的编辑;收集、编辑国内外本行业新闻、产品、技术等文章;、排版能力强、网站美工、管理、维护、从三个层面:"宏观视角——网络新闻思想与受众的多元需求"、"中观视角——网络编辑策划与受众的多元需求"、"微观视角——网络编辑实务与受众的多元需求"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经过两节课的实训,我们对网络编辑在Internet上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使我们对这门课,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对此行业的需求与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我们以后的就业,学习目标,有了更好的指导。

首先,我先将实训结果做以总结:

一、网络编辑需要的素质和技能要求:

1.企业网站的要求:a.必须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b.由英语证书者,优先c.团队合作能力d.逻辑思维能力强,踏实肯干e.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2.电子商务网站的要求:a.熟悉SUPERSITE、DISCUZ整体结构模式,并能够根据公司要求对其进行调整b.会撰写产品评测文章,会拍摄产品并改图c.管理网站营运

查看全文

电视编导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一、基于网络资源利用角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二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何克抗认为: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共性则是在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何克抗等提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是: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问题可以是项目、案例或实际生活中的矛盾;同时还提出一系列以“学”为中心教学策略,如支架式教学策略、认知学徒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社会建构教学策略等等。但在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形成不同切实可行教学模式上,还有待丰富和补充。

如果说何克抗先生所进行的研究是宏观的。笔者进行的研究则是从微观入手,解决了四个问题。一是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新闻传播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数学模式;二是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环境开展高效地教学与学习;三是结合姜大源教授“工作过程”理论,开展课程改革;四是用角色为学生定位,确定未来工作的角色。这四个问题所解决的核心就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把探究式学习与角色体验式学习结合起来,把虚拟体验与真实创作、生产结合起来,把理论、实训和实习结合起来,重视学生思考能力、策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为了在实际中真正实现我们教学预期效果,我们把网络环境内涵适当缩小的同时适度扩大了它的外延。我们所说的网络环境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训、实习的所有环境。具体讲,网络环境不再单指多媒体和网络教学齐全的教室,同时它还包括学生宿舍的网络平台、专门的学习网站、专门的网络实训平台、其它一切可以使用的网络终端。其中专门的学习网站可以提供师生实时交流平台、提供教师讲义、课件、学习资源等,并且通过它可以实现与网络实训平台网站、众多学习网站、网络电视的超链接。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不仅仅是技术环境。更重要的还是人文环境。只要我们组织得当,网络上能实现的很多交流形式都是我们传统教学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们的教学如果不占领这个空间,不加以利用和诱导,那么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显然是失败的。所以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不能狭隘的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必须让你的课堂教学通过网络在时空上向学生丰富生活的每个角落去拓展,这样你的教学效果才可能得以保证。

为了让网络和教学的联结不是空话,我们又引入了角色式教学与学习这样一个概念。目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是很多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套话,这无形中使学生缺少了一种职业归属感。没有明确定位的人才如何培养,他自己又怎样成材,通过角色教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职业归属感,另一方面明确学生的奋斗目标。给学生学习确定方向,明确定位。那么角色就是定位,准确定位还需要确定具体角色。学生在课堂主要是虚拟角色,常常还缺少具体角色的归属感,但在实训中学生扮演的就是真实角色。真实角色扮演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同学自我尊严和荣誉,关系到自我考核成绩等直接利益,更关系到自我在同学中的形象。有了这样一个前提,一旦老师给了同学一个具体角色,他才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研究角色,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怎样才能把角色扮演好的学习上。如果每个学生都曾尝试作过助理导演、化装师、舞美、灯光、摄像、技术工程师、演员等,那么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什么应付不了的呢?而网络环境又给同学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环境和条件。

查看全文

电视编导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一、基于网络资源利用角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二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何克抗认为: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共性则是在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何克抗等提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是: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问题可以是项目、案例或实际生活中的矛盾;同时还提出一系列以“学”为中心教学策略,如支架式教学策略、认知学徒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社会建构教学策略等等。但在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形成不同切实可行教学模式上,还有待丰富和补充。

如果说何克抗先生所进行的研究是宏观的。笔者进行的研究则是从微观入手,解决了四个问题。一是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新闻传播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数学模式;二是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环境开展高效地教学与学习;三是结合姜大源教授“工作过程”理论,开展课程改革;四是用角色为学生定位,确定未来工作的角色。这四个问题所解决的核心就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把探究式学习与角色体验式学习结合起来,把虚拟体验与真实创作、生产结合起来,把理论、实训和实习结合起来,重视学生思考能力、策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为了在实际中真正实现我们教学预期效果,我们把网络环境内涵适当缩小的同时适度扩大了它的外延。我们所说的网络环境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训、实习的所有环境。具体讲,网络环境不再单指多媒体和网络教学齐全的教室,同时它还包括学生宿舍的网络平台、专门的学习网站、专门的网络实训平台、其它一切可以使用的网络终端。其中专门的学习网站可以提供师生实时交流平台、提供教师讲义、课件、学习资源等,并且通过它可以实现与网络实训平台网站、众多学习网站、网络电视的超链接。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不仅仅是技术环境。更重要的还是人文环境。只要我们组织得当,网络上能实现的很多交流形式都是我们传统教学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们的教学如果不占领这个空间,不加以利用和诱导,那么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显然是失败的。所以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不能狭隘的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必须让你的课堂教学通过网络在时空上向学生丰富生活的每个角落去拓展,这样你的教学效果才可能得以保证。

为了让网络和教学的联结不是空话,我们又引入了角色式教学与学习这样一个概念。目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是很多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套话,这无形中使学生缺少了一种职业归属感。没有明确定位的人才如何培养,他自己又怎样成材,通过角色教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职业归属感,另一方面明确学生的奋斗目标。给学生学习确定方向,明确定位。那么角色就是定位,准确定位还需要确定具体角色。学生在课堂主要是虚拟角色,常常还缺少具体角色的归属感,但在实训中学生扮演的就是真实角色。真实角色扮演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同学自我尊严和荣誉,关系到自我考核成绩等直接利益,更关系到自我在同学中的形象。有了这样一个前提,一旦老师给了同学一个具体角色,他才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研究角色,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怎样才能把角色扮演好的学习上。如果每个学生都曾尝试作过助理导演、化装师、舞美、灯光、摄像、技术工程师、演员等,那么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什么应付不了的呢?而网络环境又给同学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环境和条件。

查看全文

高职人才培养论文10篇

第一篇: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在“人才强国”战略下,高职院校必须将人才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战略性举措,积极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我国对专业人才的需要,特别是能够实现与市场的充分对接。对于新闻专业来说,由于新闻专业的人才必须走向市场,因而高职院校一定要树立市场需求导向下的人才培养思想,从市场需求情况、新闻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使新闻专业人才能够实现充分就业,并且要使新闻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要想更好的开展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重点要做到以下几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

一、创新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要想使高职新闻专业人才更具有职业性和专业性,必须与市场进行对接,因而必须坚持“市场导向”,从市场需求出发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对“新常态”下我国新闻媒体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了如直掌,因而要对市场调查给予高度重视,进而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比如对于不同专业的不同人才来说,市场需求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市场化”与“专业化”结合起来,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科学设置新闻专业,同时要引导学生确立就业意识,从市场需求来选择自身未来的就业方向,进而在“术有专攻”方面下功夫,这将有利于未来就业。

二、优化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内容

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新闻媒体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至关重要的就是需要专业化人才、创新型人才以及综合型人才。从市场需求来看,高职院校在对新闻专业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对人才培养内容进行优化,除了要高度重视理论教学内容之外,还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内容,更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未来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提升自身的创业和发展能力。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一定要科学设置培养内容,高度重视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对最前沿的新闻技术进行培养,并引导学生对最前沿的新闻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既要提升应用能力,同时也要提升创新能力,这将有利从市场需求探析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庆电讯职业学院/杨小燕李欣洋于未来更好的就业和创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