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4 23:46: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文化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文化论文

推崇创新文化增强竞争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分析企业创新时遇到问题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和对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现阶段已经显著增强、我国企业科技研究与开发投入明显不足、企业内部教育问题,高级科技人员不足,缺激励和使用人才以及企业自我培养人才的机制、我国多数企业缺少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技术创新中介信息服务系统的不平衡发展、国家创新系统的不完善、有效规划科研实力的整体布局、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企业家或企业家群体、创造企业内部浓厚的创新氛围.调动企业内部创新的积极性等,具体请详见。

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我国企业及其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改善促进模式实施效果环境因素的建议。

一、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现阶段已经显著增强。企业研究与开发支出在总费用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企业正在成为我国研发活动经费的支出主体。企业科技人员数量逐步增加成为我国科技人员的主体,专利申请和发明专利也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企业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技术供给者。据国家统计局最新调查结果,2007年国家级技术中心所在的499个企业全年研发支出1239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7,比上年增加0.06个百分点。当年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0699亿元,比上年增长38%;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8.5%,增加2.4个百分点,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来自企业的申请占48.3%,比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但是,我国企业创新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第一,我国企业科技研究与开发投入明显不足。根据国际惯例,企业要生存,其研究开发费用必须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3%左右,要保持领先优势,研究开发费用必须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但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仅占企业销售收入的0.56%。在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发达国家,其企业对R&D的投入一般都占其销售额的3%左右,高技术企业对R&D经费的投入则占其销售额的5%以上,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要占5%-10%。在我国500强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才为1.6%,和国外企业相比差距非常大,也说明我国企业的R&D经费严重不足。

第二,企业内部教育问题,高级科技人员不足,缺激励和使用人才以及企业自我培养人才的机制。从企业员工素质来看,企业在总体上缺乏高素质人才,特别是缺少创新型人才。企业普遍存在缺少经验丰富、创新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加上教育部门在人才培养方面采用类似于大规模生产与流水线生产的方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高学历、低能力的大学生很常见。劳动报酬与员工的贡献不相匹配,也导致许多优秀人才不愿去企业工作。同时自主创新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高层管理人员。

查看全文

中国农村新文化构建探究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物质文明的极大提升,农民兄弟再也不用为吃、穿、住、行犯愁了。但是,在大多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却没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农民的文化生活相对十分贫乏。在党中央的直接关心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已引起高度重视,正着手从实际出发,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奔向小康社会。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小康社会

如果说口袋空空的农民不可能有幸福感,那么住上了新房、终日饱食但精神空虚的新农民同样不可能有幸福感。而且,光有物质的提升而缺乏精神的文明,很有可能会加剧农民群众的心理不平衡,造成新的社会不平衡。

在我国十三亿的人口中,有九亿在农村,“三农”问题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因此,农村文化建设必将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点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际,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从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基层文化工作的实际出发,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奔向小康社会。

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重点,发展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每个乡镇至少要建一所集图书阅览、广电传播、电影放映、科普宣传、文艺演出、科技推广和体育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站。整合村支部活动室、村委会办公室和农村中小学图书室等公共资源,建成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场所,并明确专人具体负责管理。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学校的图书馆(室)、电子阅览室要确定专人服务,定期就近向农民群众开放,使之成为当地的宣传、文化和信息中心。

查看全文

股市新文化理论初探论文

具体说,目前压在中国股市头上有三座大山。其一,股权分裂的大山。高达2/3的非流通股在中国资本市场与可流通股并存,既是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和一股独霸的根源所在,又压得中国资本市场喘不过气来。其二,股票交易所垄断的大山。必须尽快完成多元化、多层次化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实现股市结构调整,摆脱“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假货、赝品充斥“精品店”的被动局面。其三,股市旧文化的大山。十年发展,我们不仅没有弄清股市的本质和基本功能,而且在台湾股市旧文化的影响下,庄家、发牌、出局、筹码等近二十种赌场术语在股市中泛滥,使人们技资股市如置身于赌场之中。不仅买股票的人谈到股票投资总是不能理直气壮,而且其投资行为也是以跟风撞大运取性分析和判断。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赌场”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赌场,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查看全文

股市新文化理论初探论文

具体说,目前压在中国股市头上有三座大山。其一,股权分裂的大山。高达2/3的非流通股在中国资本市场与可流通股并存,既是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和一股独霸的根源所在,又压得中国资本市场喘不过气来。其二,股票交易所垄断的大山。必须尽快完成多元化、多层次化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实现股市结构调整,摆脱“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假货、赝品充斥“精品店”的被动局面。其三,股市旧文化的大山。十年发展,我们不仅没有弄清股市的本质和基本功能,而且在台湾股市旧文化的影响下,庄家、发牌、出局、筹码等近二十种赌场术语在股市中泛滥,使人们技资股市如置身于赌场之中。不仅买股票的人谈到股票投资总是不能理直气壮,而且其投资行为也是以跟风撞大运取性分析和判断。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赌场”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赌场,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查看全文

股市新文化理论初探论文

具体说,目前压在中国股市头上有三座大山。其一,股权分裂的大山。高达2/3的非流通股在中国资本市场与可流通股并存,既是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和一股独霸的根源所在,又压得中国资本市场喘不过气来。其二,股票交易所垄断的大山。必须尽快完成多元化、多层次化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实现股市结构调整,摆脱“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假货、赝品充斥“精品店”的被动局面。其三,股市旧文化的大山。十年发展,我们不仅没有弄清股市的本质和基本功能,而且在台湾股市旧文化的影响下,庄家、发牌、出局、筹码等近二十种赌场术语在股市中泛滥,使人们技资股市如置身于赌场之中。不仅买股票的人谈到股票投资总是不能理直气壮,而且其投资行为也是以跟风撞大运取性分析和判断。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赌场”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赌场,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查看全文

股市新文化理论初探论文

具体说,目前压在中国股市头上有三座大山。其一,股权分裂的大山。高达2/3的非流通股在中国资本市场与可流通股并存,既是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和一股独霸的根源所在,又压得中国资本市场喘不过气来。其二,股票交易所垄断的大山。必须尽快完成多元化、多层次化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实现股市结构调整,摆脱“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假货、赝品充斥“精品店”的被动局面。其三,股市旧文化的大山。十年发展,我们不仅没有弄清股市的本质和基本功能,而且在台湾股市旧文化的影响下,庄家、发牌、出局、筹码等近二十种赌场术语在股市中泛滥,使人们技资股市如置身于赌场之中。不仅买股票的人谈到股票投资总是不能理直气壮,而且其投资行为也是以跟风撞大运取性分析和判断。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赌场”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赌场,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查看全文

中小企业创新文化建设论文

摘 要: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对外树立企业形象,对外宣传,而且可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文化建设十分重要。本文对中小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重要性进行简单分析,同时对中小型企业如何进行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现实生活中中小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创新应用;文化建设

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威胁,加强文化建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引导企业职员与企业的价值观相融合,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通过构建企业文化来促进企业发展的方法被世界知名企业应用实践。然而,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并未认识到进行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只追求短期的利益,认为没有必要像大企业一样进行文化建设。有些企业模仿其他成功企业,但只看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作用,并未认识到其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谈到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少有人会提到文化建设,大多数人认为中小企业的关键是生存,甚至一些管理界的专家也认为中小企业谈不上文化建设。但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一样,同样需要进行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治病的妙药,却是强身健体的良方,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树立企业形象,而且还可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兴衰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优良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让员工切身感受到企业的动力源泉,而且还能让更多人了解企业创建的真正意义。每个企业的创建都应有一定的文化精髓,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小企业进行文化建设,不但能激发年轻人的创业梦想,而且还能为今后中国文化的流传奠定一定的优良基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不仅代表着中小企业奋发向上的拼搏,而且也体现了当代民族的文化气息,彰显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特色。

二、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查看全文

新文化发展东北老工业企业策略分析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东北文化的历史审视及特征、阻碍东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因素分析、要解放思想,转变计划经济观念,转变政府职能,以市场意识为导向三个方面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文化的多元性、文化上的重感性、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计划经济体制对文化的影响、东北的人文性格对文化的影响、要解放思想,转变计划经济观念,转变政府职能,以市场意识为导向;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建科学的人才机制;弘扬民族精神,开放全球化视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创建生态文化理念,发展循环经济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参与和支撑,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从历史文化观的角度审视,东北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然而,又由于这种文化存在种种缺陷,造成东北经济上的落后。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新型工业社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以文化创新为先导,以观念更新为动力,转变东北的文化观念,大力倡导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维、新理念,这也是振兴东北经济的关键。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创新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千年东北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和转折点,也是东北又一次新的伟大创业。这次创业的实质,是东北老工业地区从传统工业社会向新型工业社会的深刻变革,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深刻变革。东北的落后表面是经济上的落后,探究其深层原因,则是思想观念上尤其是文化上的落后。作为东北老工业地区的第二次创业,需要一种新的创业精神。而打造这种新的创业精神,就必须对东北文化进行历史审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传统的地域文化,追寻适应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文化精神。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更是一个文化问题。

一、东北文化的历史审视及特征

所谓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各种物质构成的有意义的现象世界,即各种文化特质构成的意义的复合体系[1]。作为人类的创造物,文化是对外部世界的思维肯定形式,它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创造、积累、发展,逐渐稳定,形成特定的地域“文化模式”[2]。地域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文化特质被选择、吸收,逐渐规范化、制度化、合法化,并被强化为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另一些文化特质被排除和摒弃。文化的这种整合就逐渐形成一种心理和行为模式,它通过社会化过程将人的意识显现并稳定下来。通常特定的文化模式必定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就是人的价值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与压抑。

查看全文

保守主义与当代文学二元互动

在现代文学史上,文化保守是一种思潮,学衡派将文化保守主义贯穿于其创作活动中,同时这种认知态度和文学创作态度也是其在民族大义上的反映。

一、对“学衡派”的误读

由于受主流价值意识形态“激进———保守”二元对立思维观的影响,对于“学衡派”的历史价值作出了与其不相符的评价。学衡派一直被视为开历史倒车的“复古派”。而实际上,学衡派与林纾等守旧人物有着重要的不同。李怡就指出“要在‘学衡派’和二十世纪初出现的其他几大新文学‘逆流’之间划出界线其实并不困难。”“首先,与康有为、林纾、章炳麟不同,‘学衡派’中的主要成员都接受过最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学教育……其次,与孔教会和“甲寅派”相比,“学衡派”显然缺少那种令人窒息的政治欲望和政治色彩……第三,全面审视《学衡》言论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学衡派’诸人对于五四新文学的态度其实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最后提出“‘学衡派’与其说是同各类国粹主义、同‘甲寅派’沆瀣一气,还不如说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们有更多的对话的可能。”“学衡派”从1922年《学衡》创刊起,一直被视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敌人,直到80年代末才得以“平反”,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在“学衡派”的反对者中以鲁迅的《估<学衡>》影响最大,由于鲁迅在建国后的巨大影响,所以在后来的文学史编写中都延续了这条思想评判,“《中国新文学大系》作为对五四新文学的经典性总结,对以后影响很大。郑振铎在导言中把学衡派和林纾、章世钊并称为复古派,以胡先骕、梅光迪为代表。以后的文学史几乎都延续了这些观点,而且研究者们多以《大系》收入的几篇论文作为原始资料,根本不屑于看《学衡》的原文,因此在观点上也就难有突破。”从“”期间到80年代初的文学史都强化学衡派的“反动”政治立场,认为他们“集中力量攻击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在文化上的代言人”,这种批评的态度在左倾的大背景下更加被强化,当然这也与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激进主义分不开,所以“学衡派”的历史价值一直被忽视,直到80年代,它才又随着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复兴”而重新被我们认识,“学衡派之所以在80年代末开始受到关注,既与近年来兴起的保守主义思潮有关,又是当代研究者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结果。学衡派对文化改革的稳健态度、对世界文化共通性的思考和坚持都得到肯定。”

二“、学衡派”的文化观以及文学观

我们可以看出“学衡派”的文化观是以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为思想理论体系的主要来源,以“打通中西、融贯古今”的态度来建构自己的文化观和文学观,并进而对于新文化主义者的激烈反传统提出不同的声音。“学衡派坚持以文化为体,以文学为用的基本立场,它并非纯文学团体,其文学观是作为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有机组成部分呈现的。”但是其与激进主义并不是完全彼此不相容的,在思想深处,仍有共通的地方。正如余英时指出的“相对于任何文化传统而言,在比较正常的状态下,‘保守’和‘激进’都是在紧张之中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胡适等人宣称“白话文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比用之利器。”并且试图借助政治力量来达到学术目的的做法,易峻批评胡适“学术上运动之不足,更是假政治权力来实行专制。”针对性文化倡导者的文学新旧对立观念,吴芳吉认为“真正之文学乃存在于新旧之外,以新旧之见论文学者,非妄即讹也”。其实“学衡派”是不赞成新文学倡导者的语言革新主张,但是他们并不是反对白话文,梅光迪曾经提出“文学革命四大纲”:“一曰摈去通用陈言腐语……二曰复用古字以增加字数……三曰添入新名词……四曰选择白话中有来源有意义有美术之价值之一部分以加入文学。”其实“学衡派”的很多对于语言文字观点也值得思考,“文学之体制,乃由多年之习惯,全国人之行用,逐渐积累发达而成。文字之变迁,率由自然……文章之格调可变且易变,然文字之体制不可变,亦不能强变也。”其次是对中西文化的价值取向,学衡派不赞同新文学倡导者将文学以“新”和“旧”区别对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展之初,新文学倡导者以“重新估量一切价值”作为自己的行动口号,由此,新文学倡导者提出了“弃旧图新”、“破旧立新”的文化主张,试图以“新文学”来代替“旧文学”,并以西方现代文明标准来改革中国传统文化。吴宓认为东西文化并“无东西之界限,但别真伪”。学衡派诸人认为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无论是新兴文化还是旧有文化,只要它是能够“篇时救弊”的真文化,就可以大胆地引进,并且为我国所用。

总而言之,学衡派诸人在坚持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并不反对新文学倡导者引进西方新学的做法,只是在引进西方文化时,学衡派的态度是非常谨慎的,梅光迪在《现今西洋人文主义》中认为介绍西洋文化必须要符合下几个标准:

查看全文

企业制造创新的文化气氛研究论文

[摘要]纵观科学技术发展史,每次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都伴随着文化的大发展,文化是科技进步的先导,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创新型企业文化也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先导,企业的自主创新也根植于创新型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文化自主技术创新文化氛围

自主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对社会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企业角度看,不同的企业文化模式,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自主技术创新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有一大批企业早已着手实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甚至有的已经取得了许多技术创新成果,提升了整体竞争实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一开始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却不能进行持续技术创新,创新缺乏动力机制,生命力脆弱。这固然和企业科研能力、资金状况、设备先进程度等硬件有关,但是,从根源上说,应该是这样的企业缺乏一种鼓励企业进行长效持久技术创新的软件,即创新文化。

一、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1.从科学技术哲学史的角度看创新型文化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纵观科学技术发展史,我们发现每一次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都伴随着创新型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科技创新是特定文化环境的产物,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方能生存。古希腊曾经出现过极为繁荣的科学文化,其直接原因是当时出新了许多学派,各派之间自由争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和学术探索的深化。形成这种学派林立、自由探索、自由争鸣的局面的重要条件是古希腊特有的人文传统。近代科学肇始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歌颂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宗教桎梏。17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之所以由意大利转移到英国,是因为17世纪、18世纪,那里有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有培根、莎士比亚等人推波助澜的人文主义思潮,为牛顿、胡克、波义耳等科学家们进行自由的科学探索并提出有创见的理论提供了优越环境。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科学中心转移到了法国,这与法国启蒙运动和科学精神传播有关。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盛世”,其中心从法国转向了德国。德国的科学发展得益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横扫欧洲的启蒙运动,以及康德、黑格尔等思想家对科学方法的总结和传播,也得益于歌德、希勒等人领导的浪漫主义运动。美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是文化与创新互动的结果。美国开放性的移民文化为各种文化观念的撞击创造了条件;人们在竞争、迁徙中形成了实用主义思想观念,导致了更加注重策略、看重效果的行为模式。因此,二战后,世界科技中心便转移到了美国,使得美国的经济、科技等都摇摇领先于其他国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