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土地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15:40: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土地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土地管理

新土地管理法理论探索

摘要:即将实施的新《土地管理法》规定,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通过制定公布区片综合地价确定,这对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如何更好地制定落实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是接下来各地政府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在梳理征地补偿制度变迁和典型地方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本质、制定原理、优越性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本质是政府垄断价格,其具有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实现同地同价、趋向弹性化和考虑了土地增值分配的优越性的优点,同时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不同地同价”隐患、土地价值不明晰、结果科学性存疑和与现实情况不兼容等。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4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政府更好落实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征地补偿;土地制度改革;失地农民;地方实践

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创造出了一次又一的“经济奇迹”,其迸发出的经济活力前所未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土地制度改革不仅拉开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阀门,还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深刻变革。1987年9月,深圳市分别以协议、招标和拍卖方式出让5块土地,敲响了土地使用权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交易的第一钟。此后,中国城市中出现了土地征收、土地出让的热潮。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出让金在1993-2016年间由300亿元飙升到3.56万亿元,增长了119倍[1]。虽然被征土地为城市建设提供了载体、高额的土地出让金为城市发展注入了资金活力,但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大量的农用地被征收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二是大量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征地制度不完善伴随的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征地程序不公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农民的权益,据统计,农用地征收中农民的补偿费只占土地出让收益的3%~16%之间[2]66-72,由征地诱发的社会冲突不仅在频率上日渐增加,在规模、激烈程度上也呈现扩大、加深的趋势。各界对调整现行征地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新《土地管理法》应运而生。新规表明,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公布区片综合地价确定,并至少每三年调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征地补偿新标准首次以“价格”的形式正式出现在土地管理法中,意味着我国征地补偿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基于以上大背景,本文从新《土地管理法》中的征地补偿新标准入手进行理论探索,在梳理建国以来征地补偿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分析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本质,探讨区片综合地价的优越性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与解决措施。

一、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研究简况

目前学术界对于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内涵,国内学者侧重于其价格构成分析,认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主要由农用地质量价格、社会保障价格、粮食安全价格和生态安全价格组成(朱道林,2005;张裕凤等,2009;吴焕发,2010)[3-5],这符合农用地的价值内涵[6]。在评价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上,学者们有共识也有分歧。学者们认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具有提高征地补偿、实现同地同价、维护失地农民权利、提高制度运行效率和严谨性的优点(寿程杰,赵水阳,2009;许传刚,2013)[7-8]。同时,有学者通过实地调研,得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存在土地补偿与安置补偿费比例难以明细、区片层级过多级差过大、地方政府和农民不满“不同地同价”等问题(孙立峰,2010;孙宏艳,2011)[9-10]。也有学者从制度创新角度出发,指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存在混淆土地真实价格、有效性存疑、与原征地补偿制度难兼容和与宏观经济制度相悖等问题(李明月,史京文,2010;左静,2016)[11-12]。区片划分和区片价测是制定区片综合地价的两个步骤。关于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分区和测算,学者们运用的方法并不统一,采用叠加法、集对分析法、因素定级法、工业基准地价剥离法、社会保障法和收益还原加权法的都有(程文仕,2009;鲍海君,曾蓉等,2011;张志,龚建等,2016)[13-15]。学者们还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部分地区存在分区过细的现象(叶艳妹,孙帅,2011)[16],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的关键(田燕,杨喜会等,2018)[17]。通过以上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众多学者对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在价格的构成、其优劣势和测算方法上给了详细解答,但上述研究也存在着不足,比如没有对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本质进行阐述,也没有对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在实施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本文和既有文献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研究背景不同,本文是基于《新土地管理法》中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目前在这一背景下的相关研究寥寥无几,背景不同导致其蕴涵的概念、测算指标、方法皆有所差异;二是梳理我国征地补偿制度变迁的历史,并简要分析实施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典型模式;三是从级差地租和区位地租等经济学理论出发,分析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本质和制定原理;四是通过已经公布最新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省市,并结合以往的实施情况,深入分析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优越性和可能存在问题,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为政府在未来制定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学术界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二、征地补偿的制度变迁和地方模式简析

查看全文

土地利用冲突及土地管理制度创新

1引言

中国发生土地利用的冲突事件越来越频繁,国内外不仅引起了的关注,同时国内的学术界也越来越重视。我国的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普遍存在违法用地、耕地的保护难度越来越大,造成依法对土地形式进行管理非常严峻、政府和农民集体征地冲突日益加剧、现有的土地利用冲突管理方法不足等,都是导致我国土地利用冲突的根本问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显得非常重要。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以及管理的现状分析

2.1基本状况

为了使土地资源更好的发展,需要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该地的工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能够合理的规划土地,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和论证,进而更好的解决土地的使用问题和就业问题,这样将使地方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良好的利用土地资源和土地制度也是良好经济环境的保障。

2.2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

查看全文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管理研究

1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管理问题

1.1概念和目标模糊。在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其概念和目标。但是在实际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人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理解成新农村建设。实际上这两种形式属于不同的概念,这种模糊的概念,导致相关人员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部分人对社区的真正内涵把握不准确,使得社区各个层面的功能无法发挥,工作人员不能正确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意义,导致土地管理问题得不到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难以开展[1]。1.2难以保障就业与转型。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过程中,需要让村民来到城镇的新型社区,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其需要离开原来的土地,失去原来土地的管理权。在这种情况下,村民需要考虑谋生的方式,经常会被现实问题所困扰。虽然在对土地进行流转的过程中,农民群众可以取得更高的收益。但是实际上,土地流转制度并不完善,农民的耕地难以集中,导致其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民的就业难以得到保障,在转型过程中也会出现较多问题,其不仅会失去土地的所有管理归属权,还可能会导致新农村社区建设无法满足要求。1.3资金缺乏。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过程中,需要以充足的资金作为基础,这样才能够让土地管理机构对土地进行监督管理。但是我国在实施城乡公共财政投入体制的过程中,对农民的财政投入较少,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农村经济基础一直以来比较薄弱,没有较大的优势,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在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较少,没有足够的融资来源,导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无法实现多元化要求[2]。1.4农民向市民转变存在阻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求农民向市民身份进行转变,这不仅是一种身份上的转变,还要求其转变生活观念以及方式,甚至要求其在文化意义上实现较大的转型。但是在实际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农民的自身内涵转变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农民职业的非农化会导致其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阻碍。虽然政府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会帮助其实现转型,制定相关的政策,但是工作的实施还是流于表面,难以使得农民向市民进行实质性的转变。

2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管理思路

2.1增大宣传力度。在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增大宣传力度,使得农村居民能够了解相关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各部门需要加强重视,并且用新的理念对群众进行引导,使得系统建设能够得到群众的支持。这个过程中,政府工作人员需要承担相关的责任,对这项工作进行推进,使得农民能够积极参与进来,提升土地管理实际效用。2.2加强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虽然农民在社区的生活开支有所增加,还会得到更加完善的服务。但是要使其生活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就需要发展相关的产业,让农民从家务以及土地劳动中解脱,从而转变成城市经济社会的相关劳动。因此就需要利用多余时间发展产业,提升其实际收入,实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高水平发展[3]。2.3开展融资工作。融资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针对当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土地管理工作的资金短缺问题进行的。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对市场化融资渠道进行探究,为了保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专项资金能够增长,需要建立相关的体制对其进行保证。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充分利用农村土地,由于农村住房中存在较多的危房,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过程中,就需要利用社区进行招商引资,使得新型农村建设质量得以提升。政府需要对相关的设施项目进行沟通,还需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利用金融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相关的投资模式,开发金融产品,使得资金问题得以解决。2.4明确社区建设与土地权属管理关系。在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其权属管理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保证每位成员的利益不受侵害,这样才能够实现和平民主的目标,使得自治和平等原则能够得到保障。政府需要将用于商业开发的土地进行转让,使其能够转变成建房用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针对新型社区建设与土地权属管理关系进行分析,保证土地建设的房屋不能被城镇居民出售,这样才能够使得社区的居民能够有充足的土地资源。

3结语

在处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管理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相关的关系。政府需要增大农村社区建设以及土地管理的宣传力度,保证社区产业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还能够开展融资工作,推进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

查看全文

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新时期土地管理越来越多的将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其中,有效提高了土地管理水平。目前,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初步发展,但在实际建设工作中,仍存在较大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文章主要对新时期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新时期;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1新时期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概述

1.1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支撑,在实践工作中掌握信息化技术,从而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在进行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建设工作的关键内容。地理信息技术指的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空间抽象概括。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采用GIS技术,依靠最先进的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实现了输入、存储、检测、显示以及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够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和质量[1]。1.2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土地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性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利用,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意义:(1)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改善了传统土地管理工作中任务繁杂、不易总结的缺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管理工作效率。(2)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与其他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土地管理系统,为土地规划、开发、利用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大大提高了土地管理质量。通过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改善传统土地管理中的不足,有效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土地管理现代化发展。

2新时期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发展,但在实际建设工作中管理人员水平、信息化认识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影响了土地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首先,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低、管理经验不足,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把握不到位,导致管理工作中存在各种技术缺陷,使得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忽略对管理队伍的建设,限制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推进。其次,管理人员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仅仅局限于表面,信息化管理不够深入。最后,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信息化土地管理没有制度约束,在管理工作中缺乏标准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地管理的效率和质量[2]。

查看全文

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思考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劳动价值。本文简单阐述了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变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即法律意识薄弱,执法能力低、管理模式欠缺、补偿制度不完善这三个问题,重点从供给侧结构下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制度化管理视角下完善土地管理制度讨论了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与变迁;有效策略

1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变迁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土地要素市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根据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差异,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变迁主要分为五个阶段:1.11949-1977年:建立了整体所有、统一经营的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的改革为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部分缺乏材料的农民为了处理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根据自愿与互利的原则在私有资产的前提下开始协作,互。帮互助团结统一。到1978年,通过研究恩格尔系数,表明我国农民生产状况还停留在绝对贫困状态,因此成了必然。1.21978-1993年,形成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通过不断探索新道路,人们发现实行农户经营才是正确道路。1978年全国范围开始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即对内改革对外开放;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通过了《农业法》,其中总则明确巩固了农民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并提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至此制度基本已经正式确立。1.31993-2008年,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时期。为了完善土地承包制度,提高生产率,增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及稳定收入,1993之后国家开始出行一系列相关政策提升土地的利用率以及生产率。2007年《物权法》进一步提高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经济地位,保障劳动人民的利益,维持制度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探索以及发展,调动了农民的劳动干劲和激情,维护了土地利用率,推动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1.42008-2013年,土地确权。2008年提出“为农民提供更加充分的土地经营权”的改革目标,一直到2013年为了进一步适应农村土地市场的经济发展需求,国家推行了“土地确权”的实质性策略。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实行过程中因农民的产权意识模糊的影响,实践中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引起了劳动力下降、效率降低等问题,“土地确权”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此类问题。1.52013年至今,“新”的提出。土地确权的建立解决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所引起的问题,也为“新”的提出建立了基础。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确立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奋斗目标,之后又继续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提出“三权分置”、“三项改革”等,象征着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已经跨入了新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2]。

2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2.1法律意识薄弱,执法能力低。新时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根本策略,法律的作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得到了体现,大多数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或者干好本职工作加强了对法律知识的重视和学习。但是还存在着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其中就包括土地管理工作者,他们缺乏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来秉公执法的能力,导致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也面临着与多问题2.2管理模式欠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已经得到了实质性的实行,但目前为止土地管理模式还延续着以前了管理模式,缺乏创新性以及策略性,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效率低、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土地管理利用率下降。2.3征收、补偿制度不完善。现阶段,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工业化已经成为新型的发展趋势,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为工业用地,但因补偿制度的不完善常常会与劳动人民产生不可避免的矛盾。如今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在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利益划分不明确,劳动人民不能分辨出是国家利益还是私人企业利益,在征收过程中产生抵触心理。第二大问题则是补偿资金偏低,失去土地的劳动人民不能享受到同等的补偿,导致他们对国家土地管理制度产生不满情绪,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地位以及国家与人民的关系。

查看全文

加快基础测绘推进土地管理工作发展

【摘要】文章从分析基础测绘的作用和土地管理对基础测绘的需求入手,结合钦州市基础测绘的现状情况,提出加快基础测绘实施的具体措施,促进钦州市土地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基础测绘促进钦州市土地管理

现阶段,我国人均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迅速,人地矛盾突出,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日益严重。今后一段时期,上述矛盾还将继续存在,而且有加剧的趋势,因此,科学、合理、持续利用好资源,特别是加强土地资源的利用管理,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基础测绘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期性、先行性的基础工作,既为经济建设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又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测绘的成果数据是各项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也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1基础测绘的主要内容及服务功能

基础测绘成果是认识世界、利用自然不可或缺的媒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保障手段,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随着土地管理工作范围和领域的拓展及延伸,急需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土地管理行政管理体系,利用现代技术强化宏观管理,实现科学决策。由于基础测绘与土地管理是服务与被服务、保障与被保障的关系,如果进一步把基础测绘与土地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基础测绘的技术、成果等优势,不仅能为土地管理提供服务和保障,也能更大范围地发挥基础测绘的作用。

1.1基础测绘的主要内容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下住房和土地管理思路

摘要:土地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是进行各种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因素。住房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维持居民生活的基本保障。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住房和土地的运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时展的需求。为了适应时展,需要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住房和土地管理中,这指明了住房业和土地信息化管理改革的新方向。

关键词:信息技术;住房;土地管理;新思路

1引言

我国在一段时间内实施了土地公有制,经济体制上实行计划经济体质。土地和住房的使用权直接通过集体决策部门管理,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进行买卖。在这种状况下,住房和土地的流动性比较小,通过人工记录的方法即可满足文件资料的管理需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快速发展,房租用途也多种多样,为土地和住房的管理带来了新的考验。而传统的办公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生活中的需要,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被运用到工作中。这时信息技术下住房和土地管理的新型模式应运而生,为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此,住房和土地管理步入了信息化时代。

2关于住房和土地管理的信息化研究

2.1顶层设计信息化。信息化建设的两个基本层面是信息化的规划和实施。而顶层的设计是信息化方案的具体化,是信息化规划和实施的纽带,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而对顶层设计理念的认可度也随着信息化的建设不断提升。最为明显的是住房和土地管理的工作,涉及的行业多,数据量太大,业务流程管理复杂,在对信息共享的要求下,顶层设计的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工作的重点。顶层设计的信息化的工作基础是基本业务,主线是信息资源的使用及开放,工作重点则是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的合作。通过对顶层设计原理的应用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系统分析,从整体出发,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结构的设计。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核心是技术和业务,需要对住房和土地管理的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办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进行包含业务框架结构、管理框架结构、技术框架结构等内容的研究,形成住房和土地管理信息化的整体框架。在这个特定的框架下,进行数据及整个系统的建设,来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合作。2.2平台开发的设计理念。伴随着住房和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住房和土地管理信息化的重点已经脱离了简单的模式,改为了不同行业间、不同地区间、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且要保证合作单位的顺利连接,还要灵活的应对有关政策法规的变化。独立、开放、管理和扩展是平台开发模式的特点,其优点是有利于二次的开发,可进行分列式的排布应用。在平台基础上进行相关业务功能模块的开发,参考住房和土地管理相关的业务运用特点进行合理的分配,构建有关业务的功能性系统。系统的用户身份和访问策略应当是统一的,权限管理和信息共享确立了住房和土地管理在各行各业间的业务合作和数据共享。2.3确保数据结构的开放性与标准化。由于我国的地幅辽阔,对住房和土地相关数据管理时,所涉及的数据量庞大、行业范围广、影响人群较多,这些特征都决定了住房和土地管理信息化必须采取开放性和标准化的方针,并且在信息化建设中要严格遵守方针内容,才能实现住房和土地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2.4采用数据为基础,管理为核心,业务职能为导向的信息系统。住房和土地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就是提升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进行住房和土地管理时,其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数据的管理。因此相关单位应当以住房和土地管理的实际业务工作为基线,将最基础的数据进行进一步优化与整理,从而实现相关业务流程的优化。在住房和土地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其中有一些业务在办理过程中会经常出现重复性工作,还有同一项业务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办理才能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不能有效地为人民服务。因此,这些相关业务应当实现在办理过程中的并行性和协同性,提高办事效率。在以上过程中,应当以数据为基础,业务职能为导向,管理为核心的思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加强基础数据的共享性和流转性,同时,根据相关业务中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相关业务的协同并行。

查看全文

改革土地管理模式加快农业经济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土地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其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为促进土地管理模式改革,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应运用新的管理模式,以此扭转现阶段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此,本文从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模式无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着手,对改革土地管理模式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有效策略展开分析,旨在为日后相关人员的研究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土地管理模式;土地改革;农业经济发展

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农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我国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建立和深化,逐渐促进农业发展。但是现如今,农业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完善和处理。根据相关人员对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的调查,需要对土地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此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升农业与经济的匹配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模式无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1.1土地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土地管理模式的运用需要借助政府的行政手段进行,以此保护土地管理模式运用的有效性,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土地管理和保护责任都会在政府行政过程中得到体现。但是此种管理模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会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对其进行弥补和完善。首先,现阶段的土地管理部门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其在决策过程中,会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和干扰,会影响土地管理的专业性,管理效果得以弱化,致使土地管理方式不健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无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其次,土地管理部门的行政区域划分不明确,使其在进行决策时会出现界限混乱的情况,造成法律法规无法深入规范管理模式。

查看全文

土地案件查处的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土地管理部门正确、及时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依法追究土地违法者的法律责任,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国家的土地管理秩序,根据国家有关土地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违法案件,是指违反土地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应当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案件。

第三条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职责权限。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管辖

查看全文

土地管理制度论文

1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针对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涉及到的项目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是加强工作以及改进缺陷不足的重点环节。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定并且严格的执行相关土地管理的法规和政策;第二,全面的查清各个地方土地的利用情况,并且对土地的分布状况、总体的质量和数量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结合实际的情况给予科学性的评价和管理政策;第三,在相关制度的执行过程之中应当进行土地登记,在登记之后才可以授权土地使用证书和土地所有权;第四,建立其科学化的、完善的、健全的统计制度,为土地的规划建设奠定基础;第五,加强土地和用地的管理,加强土地的建设,并且严格的控制出现非农用建设占地的情况,全面的、细致的、严谨的贯彻我国国家制定的政策和规定,依法对划拨土地的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第六,全面并且细致的制定出土地的利用规划,为今后土地的建设和发展打下基础;第七,严格的检查并且监督土地的使用情况,对一些违规使用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并且妥善的处理土地利用过程之中出现的相关纠纷情况。我国当前的土地管理制度是全面的加强并且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一项关键性的政策制度。而国家政府为了进一步的加强土地的使用和规划管理,还陆续的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我国针对土地管理是从改革开放之后逐步进行的,当前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主要包含有社会主要公有制制度、土地利用管制制度、有偿土地使用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土地登记制度、国有土地农田保护制度等等。总的来讲,土地管理制度对于我国完善土地的使用并且增强利用效率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2土地管理制度的问题分析

通过上文针对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的项目进行细致并且深入的研究,可以对加强土地管理和完善相关制度的重要性有着全面的掌握。下文将针对当前土地管理制度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力求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改进和创新的对策,以全新的工作思路来对工作的方向进行科学化的引导,促进土地管理水准和效益的不断提升。首先,我国当前的土地管理工作之中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够完善和健全。最为突出的是城市内部的土地产权不够清晰,土地产权的主体不够清晰,同时针对土地的登记制度也不够健全和科学,针对土地的使用划分和相关的界定也不够科学合理。另外,在当前的土地管理工作之中,针对土地的价格机制建设不够科学化,相关基准的价格不能够真实的、全面的、客观的反映出土地的实际价格水准,另外在地方政府之中也存在有垄断性的行为,这一点对于土地价格也将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在我国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之中,也存在有重大的缺陷。首先,现行的集体性的土地管理制度立法存在有巨大的问题,针对各项权限的规定均存在有较大的缺失,而在部分的法律规定和政策之中,难以体现出农民作为集体式土地主体的所有权,部分地方政府不能够准确的贯彻和执行国家所制定的土地管理制度政策,所以不少村民申请的住宅建设均由于规划方案的缺失而难以得到及时的审批。上述问题都对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阻碍,所以应当加以全面的改进。

3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政策研究

明晰土地产权,加强产权管理。应在法律上对城市土地所有权主体给予清晰地界定,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土地权利中的相互地位和关系,明确前者的控制管理方式渠道、后者的权限范围,以及两者的利益分配。通过政府监察和公众监督对地方政府权力进行约束,使土地配置能够反映国家与地方利益的协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丰富和完善土地相关权利法律体系,对土地使用权的各权力层次进行细化分割和明确规定,形成科学的权力层次体系。适应经济发展和现实需要建立如土地发展权、地上通行权、空间使用权、地役权等土地权权能,有效地促进城市土地的管理和使用效率。结合全国土地调查,尽快建立全覆盖的土地权属信息资料数据库。建立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土地权属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加强土地权属变更信息的动态监测。采取措施督促土地使用者及时办理土地使用的相关手续。建立政府授权委托下的土地储备市场运营机制。必须要先理顺土地储备制度主体也即土地收购储备机构的角色和定位。土地储备一是要实现政府目标,二是要通过市场运作,必须把目标主体和运营主体分割开来,尤其在利益关系上分割开来,才能实现公共目标和规范市场运作的双赢。应建立政府授权委托下的土地储备市场运营机制,由政府授权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和高级经营资质的企业,进行完全市场化运作。建立土地储备监督评估体系。建立一种高度透明的信息机制,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等政府管理的约束指标向社会公开,土地收购或出让、出租项目的信息提前公示,及时出让、出租的结果,建立土地储备相关信息定期的制度,以利于政府、行业组织以及全社会对土地收购储备运行的监督。设置土地储备的绩效评估体系和制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