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01:16: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心理医生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剖析城市人心理问题与心理咨询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所承受的精神压力也不断增加。由于社会竞争加剧、收入差距拉大以及突发事件等,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同的社会问题反映在个体身上,呈现出来的就是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普遍降低:更经常地体验到焦虑情绪,身心疾病发病率提高、社会适应性差、工作效率下降、婚姻家庭关系与人际关系矛盾增加等等。要提高城市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一是通过制定与调整宏观社会经济政策,使政策更具公平性与合理性;二是在微观层面调节人的心态。前者,即社会经济政策的完善无疑可以惠及多数人群,但其缺点是出台速度较慢,且政策有硬性标准,难以契合不同个体的具体需要;后者,即通过心理健康服务,改善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针对个体的,对那些难以适应社会变迁的个体进行直接指导与帮助,化解其内心焦虑与矛盾,改变对事物的看法,进而产生积极有效的行动。因此,心理咨询是通过在微观层面上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康人格,通过构建个体心理和谐以达到维护群体的社会和谐。
一、现代城市人心理问题不断加剧。心理与精神类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从世界范围看,经济越发达,人们的心理问题反而越多、越严重。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生活富足、衣食无忧后人们开始关注内心的需要,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超过了物质生活;二是经济发展中竞争日趋激烈,加大了人的心理压力;三是社会不平等加剧,带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失衡,所谓“让我感到不舒服的不是因为我没有,而是因为你比我多”;四是对金钱地位的追求并不能满足人的内心需要,心理痛苦的人中不乏百万富翁或是高官显贵。
从中国的国情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城市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增长,但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开始凸显。从中小学学生的学习与考试压力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从年轻人购房、结婚问题、人到中年的晋职升迁到退休综合症、丧偶者孤独寂寞等等,人生在每一个阶段都可能面临心理危机;加上各种生活事件的影响,如住房搬迁、亲属患病、职业变更以及意外的灾祸(如车祸等)都会给人们带来心理冲击,加剧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社会改革与制度变迁改变了人们外部的生活环境,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则需要个体自我的心理调试。一项新政策对每个体产生的影响性质(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及影响大小取决于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遇到心理问题的人需要得到心理慰藉与支持,除了从家人、亲属那里获得社会性支持外,有的还需要心理咨询人员的危机干预与专业性支持。当个体应对问题的能力下降,得不到社会性支持,又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专业治疗,很可能发展成为严重性心理问题、甚至精神性疾病。
引发精神困扰与心理疾病的原因很多,既有社会因素,也有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变迁(如阶层结构、职业结构、家庭结构的变动)、政治事件、信仰危机、战争爆发、经济波动及失业率、离婚率的变化等;个人因素包括个人所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如结婚、离婚、丧偶、晋职、退休等)、各种社会角色变化(如从“为人子”到“为人父”、从下属晋升为上司)以及年龄变化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个体原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人格结构造成冲击,使人产生社会适应不良,如果长期无法得到调整,就会引发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城市人心理问题与心理咨询综述
摘要:城市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人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是解决个体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目前城市。理咨询业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远未达到满足人们需要的水平。加强。理咨询行业建设与管理、普及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咨询师人格素质与业务素质、建立完整的心理卫生预防治疗体系,以推进城市心理咨询业发展,提高城市人心理健康水平,使城市人生活更加幸福。
关键词:城市人;心理问题;心理咨询业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所承受的精神压力也不断增加。由于社会竞争加剧、收入差距拉大以及突发事件等,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同的社会问题反映在个体身上,呈现出来的就是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普遍降低:更经常地体验到焦虑情绪,身心疾病发病率提高、社会适应性差、工作效率下降、婚姻家庭关系与人际关系矛盾增加等等。要提高城市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一是通过制定与调整宏观社会经济政策,使政策更具公平性与合理性;二是在微观层面调节人的心态。前者,即社会经济政策的完善无疑可以惠及多数人群,但其缺点是出台速度较慢,且政策有硬性标准,难以契合不同个体的具体需要;后者,即通过心理健康服务,改善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针对个体的,对那些难以适应社会变迁的个体进行直接指导与帮助,化解其内心焦虑与矛盾,改变对事物的看法,进而产生积极有效的行动。因此,心理咨询是通过在微观层面上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康人格,通过构建个体心理和谐以达到维护群体的社会和谐。
一、现代城市人心理问题不断加剧。心理与精神类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从世界范围看,经济越发达,人们的心理问题反而越多、越严重。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生活富足、衣食无忧后人们开始关注内心的需要,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超过了物质生活;二是经济发展中竞争日趋激烈,加大了人的心理压力;三是社会不平等加剧,带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失衡,所谓“让我感到不舒服的不是因为我没有,而是因为你比我多”;四是对金钱地位的追求并不能满足人的内心需要,心理痛苦的人中不乏百万富翁或是高官显贵。
从中国的国情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城市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增长,但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开始凸显。从中小学学生的学习与考试压力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从年轻人购房、结婚问题、人到中年的晋职升迁到退休综合症、丧偶者孤独寂寞等等,人生在每一个阶段都可能面临心理危机;加上各种生活事件的影响,如住房搬迁、亲属患病、职业变更以及意外的灾祸(如车祸等)都会给人们带来心理冲击,加剧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高校朋辈心理咨询员分析论文
一、朋辈心理咨询员自身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
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员作为教师(或学生)的普遍一员,其自身也有着“七情六欲”,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是与求询者一样的问题。如果朋辈心理咨询员自身心理素质、专业素质不过硬,那么他们将很容易被求询者所“感染”,甚至于同病相怜,这不但会耽误对求询者的辅导与治疗,而且会害了朋辈心理咨询员自己。因此,朋辈心理咨询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一定程度的系统培训,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掌握必要的咨询方法和技巧,以确保在各种类型的心理患者面前能做到“不误导且能自保”。
二、朋辈心理咨询员要能始终把握住“心理健康的标准”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要求咨询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着清晰的认识,并能做到始终用这一标准来对求询者进行辅导。本人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特点:(1)快乐。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快乐的时候,但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情绪是积极而愉悦的,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豁达的,他在不快乐的时候善于宣泄、并能较快地从不快乐的状态中恢复过来。(2)行为有效。心理健康的大学生的行为是有意识的,并且有一定的目标性;他能较妥善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心理、情绪以更好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3)与人善处。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做到跟多数人相处融洽,善于尊重他人,容纳他人,与人易达成共识。(4)耐挫能力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正视失败,在失败面前不会一撅不振;还能正确面对成功,在成功面前不会得意忘形、停步不前。(5)自信心较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为人处事不卑不亢,对自己的行动充满自信,同时不自以为是,为人谦虚、处事谨慎而不独断专行。
三、朋辈心理咨询员要正确认识求询者的“本土化”特点
有这么两组漫画:第一组描绘的是美国的一对青年大学生。女生对男生说:“你看起来心理有点问题”。男生听完后说:“是吗,那我得回去看看家庭心理医生。”。女生羡慕地惊叹:“你竟然有家庭心理医生!”。第二组描绘的是中国大陆的一对青年大学生。当女生对男生说“你看起来心理有点问题!”时,男生听完后显得很沮丧,低着头自言自语:“是吗?……”然后,黯然走开了。同样的情景,同样一句话,为何不同国家的青年大学生的反映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青年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有着一种“本土化”的反映。
医院门诊揭牌仪式的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在*医院举行的双心门诊揭牌仪式。希望可以借此机会就双心医疗模式这一话题和大家进行交流。
40年前,当我刚刚走进*医学院(现*大学医学部)的校门,成为一名医学生时,我以为将来作外科医生就是学习开刀,作内科医生就要学会用药。到了上一世纪80年代,我从美国学到一些介入技术回国后,觉得这些技术很神奇,比如经导管射频消融,不需要开胸手术,就可以根治心律失常,告别药物。
随着作医生的时间推移,在大量的医疗实践中,我逐渐接触到过去不曾意识的问题:来心血管内科就医的大量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问题-焦虑、惊恐、抑郁。事实上,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疾病伴发的问题(我们称之为“共病”)在国际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课题,各国专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在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和发病机制的探讨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生命科学在进步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化,并为新兴的社会-心理-生物综合医学模式所取代。健康的定义也不再仅仅是不生病,而是人类个体在躯体、精神和社会功能三个层面上均维持良好的状态。生存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经常遇到平时无症状,无先兆突发心肌梗死的患者,虽然得到了及时抢救,成功接受了介入或手术治疗,效果很好,但术后症状并不减轻。甚至有患者生动的讲,术前有痛苦,术后却痛不欲生。医生又让造影,还是正常。医生关注的是躯体的疾病,忽略了这种突发重症对患者造成的巨大精神心理创伤。
深究偏远地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摘要:部队官兵边远地区有生活环境条件差,气候条件恶劣,道路交通状况差,信息闭塞,生活方式单调等特点。长年驻守在边远地区的官兵远离城市和人群,孤独、寂寞、压抑使他们承受着相对其他部队官兵更大的心理压力。同时,由于在涉及官兵自身利益的看病就医、培训学习等问题上与实际期望差距大,以及官兵倾诉心理问题渠道少与心理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及时疏导或误将心理问题视为思想问题而延误治疗时机等原因,导致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较低水平,影响部队正常工作开展。因此,如何做好边远地区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官兵的环境适应性,提高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确保任务顺利完成,成为当前边远地区医疗卫生建设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地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只有充分认清心理健康教育在边远地区官兵各项教育中的现实意义,才能有效预防官兵心理问题的发生。一是成立团以上单位的心理教育领导小组,负责边远地区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预防策略制定,并负责对新兵入伍后进行二次体检时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二是在营以上单位建立心理健康辅导站(室),指定1名分管医疗的领导负责,并配备1~2名兼职心理医生,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通过军网进行网络心理咨询,并定期组织对边远地区部队官兵进行经常性巡诊,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及时了解官兵心理期望,评估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对有心理问题苗头的个人进行专业心理疏导,预防严重心理疾病的发生;三是建立健全心理干预机制,依托军地有利资源,对官兵因重大生活逆遇、人生重大危机、面临重大抉择的矛盾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有效干预,防止因心理问题引发重大伤亡事故和刑事案件。
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
思想政治教育在部队教育中的中心位置不可动摇,是部队建设发展的第一生命线;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官兵个人发展上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部队建设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才能从根本上发现和解决官兵心理冲突和思想问题。一是逐步纠正心理问题就是思想问题的认识误区,在与官兵交心谈心活动中注意关注官兵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联系官兵所思所想,分清究竟官兵中的“个别人”是因思想问题还是心理问题而产生;二是不能片面地将官兵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定位为单纯的思想问题,而是应该进一步思考在边远地区恶劣环境中导致官兵这些情绪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加深对官兵的理解、宽容和认同,找准问题的根源;三是在官兵面临考学、复转、晋升等关系个人利益问题上,正确引导和鼓励官兵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做出正确的抉择,特别是对于义务兵阶段的战士,更要帮助他们努力获得自我同一性,即确定自己在部队中的位置,以及在战士群体中的地位,以便尽早尽快适应在艰苦的边远地区工作。
江苏监狱代表团赴欧考察印象(一)
2001年3月7日至3月21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苏监狱代表团一行14人,在团长于爱荣同志的率领下,前往欧洲考察访问。
我们此行的主要任务是考察意大利、瑞士两个国家的监狱制度和监狱管理模式。考察过程中,我们与意大利司法部监狱管理部门进行了交流,参观了罗马的莱比比埃o诺沃监狱,考察了瑞士的桑德龙监狱和沃州监狱,所到之处,受到了外国同行的热情接待。两国的监狱管理体制、良好的硬件设施、国家对监狱财政的绝对保障、监狱管理人员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监狱对罪犯权利的严格保护、监狱对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等等,都给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印象之一循规蹈矩的意大利诺沃监狱
意大利,这个坐落在欧洲南部的半岛之国,是我们的首访国家。虽然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随处可见,但意大利在欧洲却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尽管处处都能看出这个古老帝国没落的影子,但是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监狱管理工作者,能到意大利的监狱进行参观访问,心中仍然荡漾着喜悦和兴奋之情。
司法部乔瓦尼坦布利诺司长等官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介绍了监狱管理方面的详细情况。考察团团长于爱荣对意方的周到安排表示感谢,他说,意大利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贵国的监狱管理模式,特别是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以及对罪犯的矫治方式,都是我们想要了解的内容?
监狱管理局狱政管理部门负责人保罗先生以及其他官员介绍了意大利司法部的组织机构:
称职纪检干部体会
纪检监察机关是我们党和政府非常重要的机构,在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纪检监察机关在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作为基层站段的纪委书记,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勤奋学习有本事
就是要具备胜任做好本职工作的的能力。纪检工作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原则性,也需要运用很多策略和技巧。一名纪检干部不会因为到了这个岗位或者这个岗位的重要和神圣,能力和威信就自然高了。而是需要下大力气刻苦学习,一是通过参加培训系统学习。二是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开展工作。纪检部门的监督作用,只有同过参与、卡控,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才能体现出效果和办案的能力。只有经过“办”的过程,才能提高处理违法违纪案件的水平,培养出自己观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调研和组织协调的能力;三是从借鉴中学习。通过网络、报刊,到兄弟单位取经等多种途径,学思路、学方法、学经验,达到提高。四是认真思考,不断总结。通过“想”,在权衡和比较中成熟工作方案,通过“讲”,提高说的能力,用清晰的工作思路、完善的工作计划、有力的工作措施、强力的敬业精神,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搞好。
努力工作用心思
用心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作为纪委书记,要能够把心放在工作上,把工作放在心上,做到“三个主动”。
一是主动宣传,营造氛围。纪委是反腐败的部门,是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部门。但是,纪委的教育职能是什么?监察监督职能有那些?平时要做好哪些工作?让职工群众如何参与?教育如何搞?一些党员干部不一定全清楚,而且有些工作也不一定理解。为此,我们做到了逢会学习,进行宣传。利用每月的全段工作例会、党总支书记会议、每周一的机关政治学习等机会,传达、宣讲纪委的阶段工作要点、上级纪委的要求、通报,有关领导的讲话和相关案件的查处情况;借助培训,进行宣传。利用举办党员培训班、工班长培训班、退伍军人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等机会,以讲党课的形式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近两年来,我们先后办了14期党员培训班,对全段796名在职党员全部培训了一次。举办了4期工班长培训班、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每期培训班,我们都安排有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方面的党课内容,通过在党员干部和职工中广泛宣传,使干部职工加深了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搭建平台,进行宣传。抓经常教育,认真落实党委、车间两级班子党风廉政学习内容,对一些案例通报、上级的要求、领导讲话等,及时传达、及时学习,抓警示教育。组织全段中层干部和“六管”人员接受了警示教育,到廉政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请局纪委、检察院的领导和专家作党风廉政的专题报告。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
今年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们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师这个神圣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比较深刻的认识,特别对以下几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一、依法执教。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一定要依法执教,过去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我们一定要纠正,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孩子有孩子的学习方法,他们各自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区别,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帮助孩子来学习,我们也不能因为自身的着急对孩子动粗,那样是不对的,今后我将继续依法执教,对孩子对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我相信对于孩子的成长还是十分有利的。
二、教书育人。虽然表面上只有4个字,但却含有丰富的内涵。以前总认为,我按照大纲要求,将学习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一些做人的道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但现在我重新认识到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责任,当作一种义务,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同时最后的评价也要改进,不能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要充分运用综合的评价的手段,将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
三、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那就要处处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扎根发芽。学生在学校的与老师交往的时间甚至比跟父母交流的时间都多,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品德、做人的各种道理的教育,只要这样才能不枉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我们应该自身做一个道德行为的楷模。
四、终身学习。以前总是强调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实际上现在已经不够了,随着知识的多元化,综合性的加强,现在的教师要具备更多的知识,现在要做自来水,甚至都不够,必须要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今后我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充电,不断学习,将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五、关爱学生。作为教师,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那样。关爱孩子不只是在孩子生病时送他去医院,在他家里出事时关心他们,而应该在平时就要更多的从生活、学习、身体等等各个方面来关心他们,在孩子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遇到困难、困惑时,我们都要做有心人,主动去关心他们,主动去疏导学生心理方面遇到的困惑,在这个意义上,教师也要再次认真学习心理学,做一个称职的心理医生。
勤给客户打电话的好处
假期结束了,又到了开例会的日子,领导说我打电话和客户沟通的好,效果明显,让介绍一下心得。我想想这打电话还真不错,粗粗算来打个电话就有十大好处,希望大家看后都能喜欢这项事业,没准儿你哪天会因为打电话获得一个惊喜呢。
1、首先,这打电话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只要你能认真对待每次通话,没准儿能练出一个“三寸不烂舌,骂死老贼臣”的诸葛孔明来,孔明做不成,做一个律师总可以吧。
2、其次,可以培养我们的礼貌习惯,“您”“您好”“谢谢”“祝您……”使我们变得很绅士,面对老婆大人的暴怒,也完全可以给她化解。
3、再次,打电话可以锻炼我们的两腮肌肉,看上去我们的脸部特有形,对,我们的目标就是照施瓦辛格那样练,酷吧。
4、打电话可以培养我们丰富的想像能力,你可以根据对方的声音赋予她漂亮外表,根据电话内容,配上美丽的背景,那才真是我想谁就是谁。
5、在你构想对方的同时,还可以极力地发挥自己的表演才能,可以让我们的表情和谈话内容相符,也可以完全相反嘛,可以做丰富的面部表情。没准儿哪天你就可以代替憨豆先生了。
区域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但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总体效果并不理想。浙江省桐乡市在厘清现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网格管理体制和加强社会舆论引导等措施,区域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为有效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厘清现实存在的问题,助力有的放矢改进
目前,桐乡市共有中小学60所(含职高),于2017年开始建设心理辅导室标准化学校和示范学校。截至2019年12月,全市心理辅导室、心理教师的学校覆盖率均达到100%,标准化学校50所。从数量上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设施都很好,实则存在“兼职为主,专职编制难以解决;保障体系弱,咨询工作难以完成;学段差异大,城乡发展不够均衡;认识有误区,三方配合度低”等问题。(一)兼职为主,专职编制难以解决。根据省、市级要求,每所学校必须配备至少一名专、兼职心理教师,目前桐乡市60所中小学共有专、兼职心理教师60人,做到学校全覆盖。但其中专职教师占16.7%,兼职教师占83.3%(见表1)。目前,兼职心理教师还承担其他教学和管理工作,无法全身心投入,从专业角度看,兼职心理教师只能开展一些较为简单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或者非常专业的问题需要转介。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学校需配备专职心理教师,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无法给予独立的编制。专职心理教师进编只能占用学科教师的名额,如果不单独列编,在目前学校学科教师编制普遍紧缺的背景下,专职心理教师的配备很难实现。(二)保障体系弱,咨询任务难以完成。根据上级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持证上岗,每年开展教师持证培训。目前,桐乡市共有在编中小学教师6012人,其中持A、B、C三证心理教师共4963人,占比82.6%。虽然全市中小学教师持证率较高,但从表2可以发现,A、B两证的持证率相对较低,仅占2.94%。虽然C证心理教师的持证率达到了持证教师的97.06%,但多数是为了完成上级持证率考核任务,其专业性不足,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完成咨询任务。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比较孤立,专业组织机构的指导、协调、活动比较匮乏,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也比较少,所以多数学校的心理辅导室沦为少数心理障碍或者心理困扰学生的处理机构,咨询覆盖率低。学校即使发现了一些心理确实有问题或者有倾向的学生,也担心进行心理辅导后,一旦发生意外,有可能承担法律风险,所以心理咨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此外,学校还没有形成规范的转介流程,只能建议家长到专业机构做进一步的治疗,大部分的家长对此都比较敏感,排斥情况明显。(三)学段差异大,城乡发展不够均衡。据统计,全市心理辅导室、心理教师的学校覆盖率均达到100%,标准化学校50所,但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一是学段发展不均衡。如表3所示,全市心理辅导站达到省级示范校共10所(含省一级2所,均为高中段学校),而小学仅1所,小学段覆盖率为3.57%;初中3所,覆盖率12.5%;高中段6所学校,省示范学校覆盖率达75%。从表1、表2也可以发现,8所高中段学校共有专职心理教师8人,且都获得了A证,覆盖率为100%,但28所小学和24所初中的专职教师均为1人,虽然他们也取得了A证,但学段覆盖率仅为3.58%和4.17%。二是农村、城镇发展不均衡。如表4所示,学校心理辅导站达到省示范标准的农村学校有4所,占比11.42%,城镇学校有6所,占比24%;农村学校有专职心理教师2人,占比5.71%,城镇有8人,占比32%;农村学校持有A证、B证的心理教师合计35人,占比1.49%,城镇111人,占比4.24%。城镇学校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农村学校。(四)认识有误区,三方配合度低社会各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比较片面,常常把咨询心理医生或心理教师的学生误认为是心理有病甚至精神有病。部分家长担心学校和教师知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以致对孩子产生不良看法,所以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往往刻意隐瞒情况,不愿意主动配合学校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学校也存在“关起门来搞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以为上几节团体心理辅导课或者举办几次专题讲座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忽视了与家庭、社会的配合。事实证明,脱离家庭、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显然是低效的。只有学校、家庭、社会走出认识误区,达成共识,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
二、完善网格管理体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地
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是各自为政,比较封闭和孤立,学校和教师常常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致校际、区片、学段之间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因此,急需从区域层面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网格化体制。(一)成立指导中心,形成网格机制。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趋紧迫和重要,学校单兵作战的方式难以适应社会需求。有关部门应该及时成立市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给予独立的编制和经费,承担起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业务指导、师资培训、人员转介等工作。同时,可以将全市中小学校按区域进行划分,成立由专职心理教师牵头,各校兼职心理教师参与的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在市指导中心的统一指导和管理下,统筹开展区域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样的网格化运行机制,既能缓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人员不足、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又能统筹各学校资源,达到资源互补,促使校际之间、学段之间、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二)完善评估制度,畅通反馈渠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只针对少数已经反映出问题的学生,而要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定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检测评估。心理健康教育检测评估应该和学生体检一样,每年至少一次,有条件的可以每学期一次,对于毕业班、青春期等特殊时期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检测评估次数。常态化的评估制度,不仅能有效降低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还能即时反馈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如环境适应、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检测需要量表的支持,市指导中心要为学校提供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评估量表,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制订阶段性的校本评估量表。学校要将健康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区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由指导中心给出反馈意见,再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与家长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以期形成教育合力。对于区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确定的需要心理疏导或者转介的学生,心理教师要根据流程,在征得监护人的同意后实施疏导或者转介。在整个反馈过程中,学校要做好书面记录或录音记录,以便有据可查。(三)建立数据中心,实现有效干预。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有关部门应着手建立心理健康数据中心,为每一个学生、每一所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库,将每一次评估检测的数据、分析报告、反馈意见、干预措施都纳入其中。数据中心能利用大数据,方便、快捷地整理出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为指导中心、专家医生、心理教师的客观分析、有效干预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依据。对于学生而言,数据中心能呈现其某个时段的变化,也能呈现心理干预后达到的效果,使干预更有针对性;对于学校而言,借助数据中心能全面掌握现阶段学生的整体表现,方便做出实时调整,进行有效干预。对于指导中心而言,通过数据中心,不仅能有效掌握全市或区域内不同学段、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情况,还能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机制,督导学校规范开展工作,向省示范学校看齐。
三、加强社会舆论引导,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