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03:01: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心理素质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一、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在重视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日渐丰富起来。重庆市理工类高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
1.开设心理素质教育课程
近年来,重庆市高校针对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普遍开设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大学生心理卫生、心理咨询辅导以及情绪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而且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学生自我认识、加强学生情绪管理、改善学生人际交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为了能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适应环境,培养大学生适应能力,重庆高校普遍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类的组织机构,成为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干部心理素质问题研究报告
一、领导干部心理素质问题的重要性
心理学认为,心理素质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在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的综合表现。现代教育学和管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素质居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它综合体现在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性水平或质量上,其包含的各个方面分别构成了其它素质发展的基础。领导干部肩负改革、发展、稳定等执政重任,其心理素质如何,不仅直接体现出领导干部自身的领导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还直接影响到其领导职能所涉及并“辐射”到的诸多社会人群。因此,领导干部心理素质问题越来越受各级党组织重视,很多地方的组织人事部门把心理素质作为衡量、考察、评价干部的重要条件。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同志就干部考察问题专门提出了考察干部“心理素质的情况,是否具有宽广的胸怀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的要求,要求把对干部心理素质的考察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心理素质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是外界刺激影响人的行为的中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心理健康状态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表现。所以全面的心理素质既是培养健康的心理的保证,又是履行各项工作职责的前提,更是造就其它素质的基础。干部素质建设除了加强思想政治、专业知识技能、科学文化和身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之外,更应该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上述五项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和综合发展,才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对领导者的现实要求。
第二,心理素质培养是保证干部心理健康的客观要求。领导干部的身心健康直接决定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能否顺利进行。一个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干部既不会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也不会有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不能认真负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当前社会变革的现实、新旧体制的转轨、时代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复杂社会现象的出现,导致了干部特别是基层诸多心理矛盾的形成。而且矛盾长期自身无法的排除,还造成相当一部分干部心理出现障碍。(如:智力障碍、情感障碍和意志障碍)同时矛盾的恶性刺激,还导致了他们心理疾病的出现。这些病态的临床症状是:一是神经官能症(如:神经衰弱、焦虑病、癔症、多疑症等),二是反社会型人格(如:偏执型人格、自妄型人格、依赖型人格)。如果心理障碍不排除,心理疾病不根治,那将直接影响干部心理健康。客观现实要求我们通过加强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干部出现的心理问题,健全他们的心理结构,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保证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第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要求。干部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职工和群众的思想情绪、工作干劲、工作作风和一个单位的整体心理气氛,更制约着群众和集体心件理素质水平的发展。一个心理素质优秀的领导干部,能通过平时的培养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各级党组织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作为当前干部综合素质建设的大事来抓。随着依法行政的推进,干部在权力运行上受到更多规则和舆论的监督、制约。处理复杂利益关系时,对领导艺术的要求更高,也要求干部具有很强的心理素质和调节能力。
小议怎样培养大学生辅导员心理素质
摘要: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也影响着大学生专业知识吸收,甚至行为方式。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同时为他们创造条件,尽可能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
一、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的内涵
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辅导员培养的目标,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素养的形成
知识素养是辅导员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知识素养的形成是以知识结构的完善为前提的。辅导员作为学生大学生活的“导师”,其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即思想政治工作知识、教育与心理科学知识及广泛的社会文化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这三个方面在辅导员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不同的功能,并共同影响着其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最终形成其知识素养。
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方式
[摘要]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也影响着大学生专业知识吸收,甚至行为方式。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同时为他们创造条件,尽可能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
一、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的内涵
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辅导员培养的目标,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素养的形成
知识素养是辅导员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知识素养的形成是以知识结构的完善为前提的。辅导员作为学生大学生活的“导师”,其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即思想政治工作知识、教育与心理科学知识及广泛的社会文化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这三个方面在辅导员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不同的功能,并共同影响着其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最终形成其知识素养。
心理素质教育创新思路
1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现状
本研究选取高校大学生997名进行调查,回收问卷887份,剔除无效问卷79份,共获得有效问卷808份,问卷有效率为91%。其中,男生396名,女生412名,文史类学生419名,理工类学生389名。采用中科院王极盛编制的《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量表》、南开大学张阔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威廉斯编制的《成就动机问卷》进行调查。使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信度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量表上的均分在3分以上(总分5分),这说明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还有提升空间。在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性别上出现了差异性,男生在创新意识方面显著高于女生;专业、生源地、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结构方面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在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上,创新意识方面的培养需要着重对女生的培养,而在创新能力和竞争心的培养上,应该公平对待。在对创新心理素质、心理资本、成就动机相关性的研究上发现,二者间分别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对于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同时注重培养其他积极心理因素,这些积极心理因素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系统的工程。
2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例
河南城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指导、真诚服务、保守秘密”的服务理念,坚持在教育中培养乐观自信、善于沟通、人格完善、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尝试建立包括教育工作机制、教育教学机制、服务机制和心理安全保障机制在内的创新心理素质教育体系。
2.1着眼整体推进,设计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机制
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教育涉及到学工部门、院系教学科研部门、心理咨询中心、校医院后勤服务部门等,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学校按照统筹规划、协调分工的原则,有效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建构整体性的工作机制,使工作机制全员化、多渠道化[4]。在工作机制中,心理咨询中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阵地,对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具有核心的作用。在河南城建学院,2004年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成为面向在校学生开展心理服务、推进素质教育的专业机构。学生工作系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队伍。河南城建学院成立了由主管校领导任组长,各学生工作部门领导为组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合理规划、整体推进、积极的开展创新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各院系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形成了“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网络。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时,教学科研部门发挥作用,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和其他专业服务,如心理素质专题讲座、心理健康辅导技能训练、户外素质拓展活动等,以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教学部门也发挥其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全校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科学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等。在后勤保障方面,校医院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通心理卫生绿色通道,形成预防、干预的有效途径。
航空交通管制人员心理素质培养探析
随着我国航空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在航空运输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航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心理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其工作质量,也影响到航空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科学开展空管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必要,此外,其受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培养是我国航空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从航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探索航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以此提高我国航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提高我国航空运输的安全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1交通管制人员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航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负责航空运输中飞行空间资源的规划和调配,以解决飞行空间的矛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证航空运输的安全、顺利发展。由于其工作的复杂性、时效性等特点,对航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1.1关系到航空运输中的飞行安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航空运输中的飞行安全。由于空管人员需要通过对航空运输中的空间情况、航线情况、机场情况以及天气情况等信息,进行不断收集、更新和判断,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科学决策。其心理素质对决策的正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航空运输中飞行安全的前提和保障。1.2关系到整个团队的团结和稳定。航空空管人员的心理素质,将关系到整个团队的团结和稳定。由于航空空中交通管制通常是团队协作进行。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合作,同时成员之间的情绪也会互相感染。交通管制人员的个人心理素质对整个团队的工作氛围有着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工作团队的团结和稳定,在问题的处理和决策中能够理性分析,提高决策的正确率。反之则会出现相反的效果,团队成员之间互相猜测、推诿,导致整个团队建设松散,协调和应变能力差,在问题的处理中加大失误率。
2空管人员心理素质影响因素的评价
航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复杂性等特征,工作压力往往高于其他岗位,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也较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2.1工作环境的高压性。工作环境的高压性对航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影响。我国的航空运输行业蓬勃发展,空中领域的空间调度复杂性日益增高。且随着航空服务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其服务质量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航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身心长时间处于一种高压状态,神经时刻紧绷,容易造成精神紧张和神经疲劳,对航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心理素质是一种巨大的考验。2.2工作环境的恶劣性。工作环境的恶劣性受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限制,我国航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需要在管制室内完成。民航航空空中交通管制的管制室分为塔台管制室、进近管制室和区域管制室等。以塔台管制室为例,其工作区域内长时间受噪音、灯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航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长时间遭受声音污染和光源污染的困扰,极易对其身体和心理造成消极影响。2.3工作的复杂性及作息的不规律性。工作的复杂性及作息的不规律性对航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心理素质同样具有重要影响。与一般的工作有所不同,航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在管制过程中遇到的情况通常较为复杂,需要对航运的空中空间、雷达信号、天气、航班的飞行情况等各方面信息,进行收集、更新和判断,其工作的复杂性较强,对航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使其极易产生身心的疲劳。由于此工作一般采用的是轮班制度,航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作息时间不规律,常常白天和黑夜的休息和工作时间颠倒,长期的生活作息紊乱,容易对航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心理素质产生消极影响。
3航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
高校生辅导员心理素质锻炼
一、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的内涵
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辅导员培养的目标,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素养的形成
知识素养是辅导员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知识素养的形成是以知识结构的完善为前提的。辅导员作为学生大学生活的“导师”,其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即思想政治工作知识、教育与心理科学知识及广泛的社会文化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这三个方面在辅导员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不同的功能,并共同影响着其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最终形成其知识素养。
2.智能品质的培养
智能素质是辅导员心理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功能部分,是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操作系统,人在实践中能否发挥出能量及能够发挥出多大的能量,主要看其智能结构的质量。包括对各种影响进行教育加工能力的培养,对教育影响进行传导的语言智能的培养,对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家校合作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摘要:心理素质教育应发挥论文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要发挥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必须充分认识家校合作的意义,开辟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心理问题的产生都可以从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和间接的原因。因此,学校心理素质教育与家庭心理素质教育的相互配合,发挥学校、家庭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合力,是使心理素质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
从现有研究看,对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比较多,研究者们也找出了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和培养的有效途径,如专题心理素质训练、学科教学渗透、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等。随着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助推作用。
一、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的意义
(一)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可以优化教育资源,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家校合作中,家庭全方位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学校尽全力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使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密切合作,互相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化了家校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及精神病护理学教学研究
摘要:根据心理健康及精神病护理学课程的特点以及护理专业的特点,以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护理本科专业心理健康及精神病护理学课程思政改革为例,充分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从积极职业价值观及优秀职业心理素质塑造、适应能力及抗挫折能力提升、“生物—心理—社会”整体护理思维模式养成、爱岗敬业与慎独的职业工作作风树立4个方面,探索思政教育融入该门课程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分析总结经验与不足,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更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及精神病护理学;课程思政;护理教育
课程思政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本研究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心理健康及精神病护理学课程目标,充分挖掘相关课程思政元素,探索思政元素在心理健康及精神病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结合点,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尝试,以期为进一步推进各类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1心理健康及精神病护理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1.1心理健康及精神病护理学课程特点
心理健康及精神病护理学课程是基于健康与疾病并非相互对立关系,是一个连续动态的健康观,任何人任何时候的健康状态都处于这一动态过程的某一点上,且位置不断变化[4],因此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也处于健康与疾病连续动态过程中的某一点上。我校基于该健康观,对护理心理学及精神病护理学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开设了心理健康及精神病护理学课程。该门课程是我校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健康心理学知识、精神病护理学知识以及健康心理及精神病护理学基本护理技能四大模块,主要内容包括正常心理现象的构成、表现及特征,异常心理现象特征,护士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构成及特征,心理评估内容及方法,心理应激与调节以及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护理知识及技能等。护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理解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构成及表现形式,能识别异常精神活动的典型表现,掌握心理评估、心理及精神疾病护理的基本方法及护理技术,具备整体护理观念,掌握促进自身、健康人群以及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的方法及技能。因此,该课程承担着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满足人们精神心理健康需求的意识以及“生物—心理—社会”整体护理思维模式等任务。
人大代表心理素质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人大代表心理素质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术界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日益关注人大代表自身素质的提高问题。试图从心理素质这一独特的角度出发,探索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提出若干提升这些素质的建议,希望能通过本文的论述,给读者一点有益的启发。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学界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不断深入:除了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人大制度外,部分学者也开始注重从提高人大代表自身素质的角度着力进行研究。故此,论述人大代表素质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综观这些文章,大体将人大代表的素质分成“德、智、能、体”四个方面。“德”是指人大代表的政治信仰、参政意识,具体包括拥护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和政策,有强烈的参政意识和良好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观念;“智”是指履行代表职责的知识水平,主要包括法律知识、文化知识和一定的科学知识水平,这是形成履行代表职责能力的基础;“能”是指履行代表职责的能力,尤其是指作为代表这个职业的能力,具体包括调查研究的能力,参政议政的能力,依法监督的能力,考核和评议的能力,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和发动群众的能力;“体”是指履行代表职责的身体素质。以上四个方面基本涵盖了人大代表所应具备的素质,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概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就是代表的心理素质。
一、人大代表心理素质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参照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关于心理素质的定义,笔者认为,人大代表的心理素质可以认为是居于人大代表这一职务的人所应具有的心理要素或因素的质量。这些心理要素或因素应该包括:责任感、心理调适能力、换位思辨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激发力、韧性、弹性、刚性程度等。这些素质对于人大代表顺利地履行代表职责和义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增强代表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使其在行使代表权力的过程中更有自信。作为接受人民权力委托的人大代表,他们手中神圣的选票关乎民众利益与国家的前途命运,他们本应被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激励。但是,“在我国,人大代表长期以来被作为是一种荣誉性职务,由领导和组织部门做出安排,……他们中有些人在他们的工作岗位和行业中是能手、专家,……但缺少代表的责任感,这就不能做一个好的人民代表。”为什么一个行业的专家和能手在处于人大代表这一职位上的时候却成为一个“橡皮图章”?除了缺乏必要的法律素质外,缺乏作为人大代表的责任感,缺乏在兼职代表的现实情况下平衡本职工作和代表工作的调适能力,缺乏应对各种复杂政治气候的应变能力以及缺乏在代表工作中创新的激情等,都是致使某些人大代表缺乏使命感和荣誉感的重要因素。难怪乎蔡定剑先生感叹:“责任,有没有代表的责任,有没有对民众的责任,并且敢不敢表达民众的意志,是最重要的代表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