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3 16:03: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心理健康知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心理健康知识

经济技术开发区育龄期妇女调查分析

2020年为《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评估年,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了解《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缺口指标“育龄期妇女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评估经开区妇女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的达标情况,于2020年4月至5月对350名15~49岁育龄妇女开展了线上育龄期妇女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居住在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龄在15~49周岁之间妇女纳入调查对象,其次注意调查对象身体健康,且明确本次调查的目的,同意参与调查。共调查350名育龄妇女。

1.2调查方法

以经开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妇女保健科和孕产妇保健科作为调查问卷二维码宣传点,宣传对象包括婚检人群、孕优检人群、孕产妇人群和一般人群,通过线上宣传方式进行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街道宣传采用微信群、QQ群进行宣传,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作为宣传调查员向调查对象解释调查目的,告知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转发问卷二维码,每个家庭符合15~49岁年龄的女性均可参与调查,通过微信扫二维码即可填写作答,线上问卷可自动核对缺漏项以及相关逻辑错误等。

查看全文

心理健康深度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当下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学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处理是简单的、浅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教师层面的“强行灌输”和学生层面的“死记硬背”。深度教学模式是集发现、理解、关联与实践于一体的全程、全方位教学范式,它体现了新时代教学理念与知识观念的“四个转向”。这“四个转向”正是深度教学模式克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现状的有力路径。学懂(发现)是深度教学模式的基点,思真(理解)是深度教学模式的重点,悟透(关联)是深度教学模式的着力点,行远(应用)是深度教学模式的关键点,它们四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深度教学模式的积极效应。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深度教学;模式

在心理健康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处理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的效果。对心理健康知识处理的得当与否,则需要我们把握心理知识的基本属性。无论是哲学立场,还是教育学立场,知识都具有认知性与发展性。[1]而单就发展性而言,心理健康知识有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之分,由此延伸出心理健康浅层教学与心理健康深层教学。如何突破心理健康知识的表层意义,走向更深层次的意义,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生命意义的重构将是摆在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学的现状分析

知识的处理是教学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与质量。然而,当下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学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处理则是简单的、浅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教师层面的“强行灌输”和学生层面的“死记硬背”。(一)从教师层面而言,教师往往是心理健康教学的主宰方,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教学目的就是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至于学生消化了多少、内化了多少、转化了多少则显得淡化一些;教师的教学内容是比较教条化的理论知识点;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冷冰冰的理论讲授为主,偶尔提提问、表表演、交交流;教师的教学评价也更多的是总结性评价,缺少过程性评价,往往最终以考试或考查的形式检验学生对理论的记忆与掌握程度。然而知识的灌输已让学生精疲力竭,知识的片面传输已让学生认知支离破碎,知识的符号表演已让学生成“不走心观众”,知识的应试检查已让学生深陷恶性“循环链”。(二)从学生层面而言,学生往往是心理健康教学的被动方,心理健康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为眼前的考试服务,然后才是为后期的职业服务;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是固定化的理论、定理、公式等程式化、概念化的材料,对学生而言,这无疑是既生硬,有冰冷的;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多的是浅层学习,为考试而学习的死记硬背或临时抱佛脚的心态表现十分明显;学生的学习评价没有自我评价的呈现,更多的是配合学校的总结性考试安排,最终考试分数高就代表学习好,分数低就代表没学好。然而知识的被动接受已让自己变成被灌输的“容器”,知识的片面理解已让自己的认知变得肤浅,知识的符号复制已让自己的创新能力受到束缚,知识的死记硬背已让自己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以上心理健康教学现状实属师生教与学严重脱节的浅层化教学,极易造成教与学两张皮,都无疑影响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远远背离了深度而有质量教育的初衷与目的。

二、缓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学现状的心理健康深度教学模式

查看全文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在经济、文化、价值观等因素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面对的心理问题已愈来愈突出,尤其在青少年学生当中,诸如:人际关系、父(母)子(女)关系、性、抑郁、恐慌、焦躁、嫉妒、自私、退缩、悲观、暴躁等等。而且青少年身心正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心理状态极不稳定。为加强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引导和转化,解决学生的心理压力,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健康成长,今年,学校仍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特制定下列措施:

一.建立及管理新生心理档案,完善心理档案管理制度。

1.心理测试:05年10月完成SCL—90人格量表测试,并完成调查材料分析小结。

2.建立心理档案管理制度,拟定心理档案使用守则及借阅规定。

二.整理心理咨询室,并按时开放。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更新心理咨询室设备,增添硬软件设施。

查看全文

心理健康在小学德育的渗透

摘要:论述了当前小学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继而分析了心理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渗透措施。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渗透

我国正处于素质教育的转型阶段,然而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普遍对素质教育的内容、内涵缺少客观的了解,很多小学也没有完全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依然延续着只看重成绩的应试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够重视。德育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课程,心理健康的渗透必不可少。

一、小学德育渗透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教师可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小学生的心理、思想、逻辑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此时在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可以纠正小学生对生活、对人对事的错误认知,还可以让老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从学习之外的角度来认识和了解学生。人的语言、行为一定程度地会映射出内心状态,如果一个学生在和其他同学游戏、交谈的时候,对他人一句无心的玩笑话过于在意、耿耿于怀的话,则说明这个学生内心太敏感,也许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老师在德育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首先学生会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性格特点形成初步感知,老师也会更加客观地看待学生的行为,不会将违反课堂纪律的小问题扩大到道德层面的大问题。2.有利于德育的顺利开展。很多学校的德育依然沿用灌输式的模式向学生讲理论、讲道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性格、年龄特点,被动地接受教育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叛逆心理,即使明明知道老师讲得有道理,但是在行为上却表现得完全相反。基于这一点考虑,老师应无形中将心理健康的内容渗透到德育中,摒弃传统的简单灌输的教育方式,通过疏导、宣泄等释放负面情绪的方法,让学生愿意敞开心扉和老师沟通。如此一来,教师的角色很容易发生改变,变成朋友那样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感受到了心理上的平等,自然会放下心理防线,愿意主动地改正自己不好的行为和思想。

二、心理健康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现状

查看全文

地方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考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应根据其特点探索出一套包含教育预防体系和危机干预体系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并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本文根据湖南某地方高校的实践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点。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有其特殊性,探索和发展出一套适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以湖南省某地方本科院校为例,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进行了探讨。地方本科院校录取学生的高考成绩明显低于其他省属及重点本科高校,大部分考生的高考成绩刚过二本线。这些学校的学生进学校后,对自身及学校的认同度普遍偏低,在学习上他们感到竞争和压力,自信心偏低。××学院前身为师专,师范专业处于优势,因此女生数量较男生多。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除了具有大学生共性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还具有生源和学校地域、类别的特点,这些都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应引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一、教育预防体系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是高校全面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保证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全面性、系统性的客观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和与大学生心理发展相关的选修课两种形式,主要是系统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程,是以大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问题为逻辑,而不是以心理学科的知识体系为逻辑。

(二)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每学年的第一个学期以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广泛宣传,提高全校学生对精神卫生和精神疾病的认识。每学年的第二学期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为契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月活动,通过“心理情景剧”、“心理健康知识比赛”等形式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每年3月8日女生节,开展女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除此之外,二级学院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查看全文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背景下,更加推崇素质教育,且也积极实现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并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因而在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本文就结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学模式

小学是学生成长最基础的阶段,该阶段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后发展,基于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小学生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通过采用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来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小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现状

在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背景下,现阶段社会各界都提高了对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笔者通过对小学生成长经历的深入研究,发现虽然当前学校在落实减负政策后,已经适当减少小学生课后作业,但是由于家长为了让孩子实现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为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以及兴趣爱好班,无疑增加了小学生学习负担以及心理负担,部分小学生还出现抵触学习的不良情况,此时其心理健康受到威胁[1]。然而通过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大部分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存在着几点不足。一是忽视班级差异,教师在采用教学模式时,往往会出现直接借鉴其他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此时忽视了班级差异以及学生个体差异,影响了教学效果;二是忽视不同模式的应用效果,导致最终教学效果与最初预设的教学效果之间产生偏差,影响教学质量。综上可知,由于教学模式采用不当以及沟通不畅给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必须从当前教学不足出发,找寻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查看全文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讨

摘要:高中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完善的重要时期,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应通过心理教育来帮助其形成正确、积极的行为和思想。基于此,文章就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教育;高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和基础教育有相通之处,在班级工作开展过程中,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当前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上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这一特殊时期,有些学生会出现自卑、抑郁或者是易怒等不良心理,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会形成极大的阻碍。为了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其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学校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认真分析当前高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从而让学生走上快乐、健康的人生大道。

二、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查看全文

中职卫校心理健康教育改进探析

【摘要】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面临越来越高的心理素质要求,而中职卫校学生今后要从事医院护理职业,不但要做杂乱琐碎的护理工作,还要面对很多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需实施心理干预护理,这就需要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接下来就从中职卫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进的重要性着手,探讨若干改进策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关键词】中职院校;卫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进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卫校学生,其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中职卫校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女生,初中毕业,社会阅历较少,但课业繁重,一些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对学生的责任,还是对社会的责任。但中职卫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学校及教师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当前中职卫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中职卫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为在新形势下建立独具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达成人人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升全民身体健康水平,国家出台并践行新医改方案,明确强调要强化健康促进与教育。即医疗卫生机构、机关、社区、学校等要大力实行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传播医药卫生知识、健康知识,提高大众的健康意识与自我保健能力。在这样的要求下,中职卫校获得培养基层医疗卫生实用人才的现实目标与指导方法,加强学生健康教育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所以中职卫校不但要培养大量专业的医疗卫生实用型人才,还特别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广泛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只有自己拥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所以中职卫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与强化势在必行。

二、中职卫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进的策略建议

查看全文

微信时代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随着现代信息化社会的迅速发展,交流工具在不断更新换代。微信这种主要用手机来操作的聊天交友软件迅速流行。据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手机上网比例达到83.4%,超过传统电脑端上网比例。微信正是以其利用手机上网的便捷性,传播信息的快速性成为中国风靡的通信软件。微信诞生短短四年时间,用户数量已经超过4亿。从微信用户信息分布来看,20~30岁之间的青年占74%;大学生占64%,是微信使用人群的主力军。微信用户通过关注公共平台、微信新闻、朋友圈交流,使用微信,通过简短的文字和照片发表内心想法,还可以通过“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来认识新朋友,新颖和便捷的沟通引领大家进入了“微信时代”。这一新兴的网络社交方式在渐渐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学生无论吃饭、聊天,还是上课,都是手机不离手。如何趋利避害,使用微信这一工具引导大学生心理走向健康已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通过微信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必要性

1.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高职学生与其他在校大学生一样,具有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同时比其他在校大学生显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如:高考失败的心理阴影导致他们自卑感强烈,情感极其脆弱;高校扩招,就业单位要求升高,高职学生就业压力更大,长久处于悲观状态;对高职教育模式认识不明确,学生长久处于厌学迷茫的心理状态。这些学生常常通过网络游戏、酗酒、抽烟来缓解心理不适,导致心理状态恶性循环。由于心理情绪原因而引起的暴力行为、自杀自虐等不良事件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高校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2.高职学生微信使用频率高。高职学生是大学生群体的构成之一,是手机网民中的主要群体。《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由中国网络信息中心于2015年6月,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7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体79.6%。中国青少年新增网民为2072万,增长率为8.1%。而且,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网络运营商针对大学生推出手机上网套餐,上网费用低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乐于选择手机上网。同时,微信这种即时通信软件自研发以来,主要运用手机进行操作,它的影像和图文显示吸引眼球,独特的“语音对话”和“手机群聊功能”方便联系,可随时随地记录学习和生活状态,朋友圈动态。手机微信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交友方式和自我表达方式,成为最受高职学生喜爱的新生自媒体。3.利用微信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趣味性和互动性,深受学生喜爱,可增强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课堂和讲座中,学生接受知识处于被动状态,容易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对微信平台,学生大多利用休息时间关注心理健康信息,变被动为主动,依据个人兴趣和需要选择关注内容,让学生在轻松休闲的网络环境下接触平台的知识和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台文章可以选择不同于课堂中的专业化理论知识,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学生学习效果更佳。微信平台的网络虚拟性保护学生隐私和账户安全,使学生不必担心言论被同学嘲笑,或更大胆地在网络上通过留言和即时对话与教师进行互动,在自我表达和与教师沟通中调节心理不适。4.微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扩展受众面,延长教育时长。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导,通过心理沙龙、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活动月对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这种模式常因场地、时间限制和师资力量不足而导致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接触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校利用微信平台可以扩大活动的受众面,提高在校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了解。多数在校学生对关系到自身生活的心理健康常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获取知识渠道较窄、接触时间有限,不能获取全面的心理健康常识。学生利用手机微信可以随时随地观看信息,有效延长心理健康教育时长。除在校学生外,报考本校学生在填报志愿后就可通过微信信息平台关注心理健康知识,即将毕业和毕业后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心理健康微信平台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

二、利用微信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途径

1.建立微信平台,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知识。微信公共平台的用户可以定期推送消息、传播品牌文化。2013年9月,西北工业大学推出“大生活圈”手机微信平台,定期推送研究生关注的校内外学术、科研、生活、就业等信息,发送哲理、励志小故事,为研究生提供各类校内信息查询服务,调查了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意见和建议。开学短短两天,微信的关注已经达到1500余人,微信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可见一斑。在微信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开展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定期推送信息吸引在校大学生的关注。但应注意推送内容要贴近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有关,这样能获得更多的关注,顺畅地传播心理健康信息。微信平台具有评论功能,教育工作者可以回复留言,在微信平台上和学生沟通交流。2.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层级网络交流平台,增进交流。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层级网络是由三级构成:第一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第二级,各院系学生工作人员;第三级,朋辈心理委员。在微信广泛应用之时,学校利用微信群可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层级网络。学校建立各层级微信群,鼓励传统各层级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使用微信,在微信群上定时讨论活动和心理知识,实现信息的交流、反馈和传送。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朋辈心理健康平台的搭建非常有必要,可以建立由心理爱好者、心理社团、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网络心理工作团体,对其进行心理培训,内容可选择基本心理健康知识和常用调节技巧,通过考核的学生推荐为朋辈心理咨询师,可对同学的困扰进行网络上的疏导,建立网络心理自助系统。3.利用朋友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微”能力。微信时代,人人微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要主动进入微信阵地,熟悉微信“聊天”“即时对讲”“朋友圈”“摇一摇”“附近的人”“公众平台”等功能。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有必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微信运用能力和觉察能力等“微”能力,善于从学生的朋友圈信息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尽早介入,预防心理问题严重化,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是被关心的、被尊重的,从而使他们早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走出内心的迷茫,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4.扩大宣传,调动学生关注微信心理健康内容的积极性。在调查中发现,微信在大学生中普及度虽高,但功能没有被充分利用。通讯是大学生使用最频繁的功能,其次是浏览公众平台,微信只是因其语音对话的方便性才逐渐取代了QQ通信。即使部分同学在使用公众平台浏览信息,大多是进行休闲娱乐性质的浏览,缺少自主学习和调节心理健康的意识。因此,学校必须通过校园媒体、宣传栏、心理讲座、心理课堂大力宣传,使学生自主关注微信平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了解微信不仅可以娱乐休闲还可以学习知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帮助自己走出迷茫,高效地学习和生活。在微信平台建立初期,学校可通过全校心理健康活动参与程度设立奖惩制度,就学生表现活跃程度和考核分数适当奖励额外学分,鼓励学生主动关注心理健康微信平台。5.使用微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挑战。学校利用微信可以迎合学生的喜好,为心理健康教育增加新的工作途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令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学习。但在使用微信时,学生容易忽略使用时间,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过度使用。在宣传心理健康微信平台的同时,注意教育学生不要过度迷恋和使用微信,否则会导致另外一系列心理问题和障碍的出现。微信时代如何利用微信趋利避害的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是网络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作者:丁文君 单位: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查看全文

高校特殊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高校特殊贫困学生心理贫困形成的原因

(一)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一是当前社会中广泛流传着一切向“钱”看的经济导向,经济指标成为衡量成败的标准,而道德文化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总是不像经济指标那么真实有力。拜金主义思想泛滥,而社会道德在滑坡。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钱的人被更多的人羡慕和崇拜,受人礼遇;而穷人则在“势利眼”的人那里收获了很多的歧视、嘲笑,不受待见。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特殊贫困生不知不觉中就会产生巨大心理压力。

(二)受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至关重要。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重要因素。由于心理问题的隐蔽性,高校教育虽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但没有把它作为重点工作来落实,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受家庭因素的影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