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常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20:03: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心理健康常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在经济、文化、价值观等因素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面对的心理问题已愈来愈突出,尤其在青少年学生当中,诸如:人际关系、父(母)子(女)关系、性、抑郁、恐慌、焦躁、嫉妒、自私、退缩、悲观、暴躁等等。而且青少年身心正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心理状态极不稳定。为加强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引导和转化,解决学生的心理压力,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健康成长,今年,学校仍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特制定下列措施:
一.建立及管理新生心理档案,完善心理档案管理制度。
1.心理测试:05年10月完成SCL—90人格量表测试,并完成调查材料分析小结。
2.建立心理档案管理制度,拟定心理档案使用守则及借阅规定。
二.整理心理咨询室,并按时开放。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更新心理咨询室设备,增添硬软件设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我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就我校这一年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做个总结。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首先我们明确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德育工作之中。学校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领导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是时代教育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需要,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的需要,是为学生终生不断进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的需要。在组织落实上,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严密非常。校长挂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管德育的副校长直接负责,政教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组织上的保证。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规划中,不论是学年还是学期工作计划都将心理健康教育例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要制定单独计划,进行总结。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1、在高一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引进课堂,来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学校一直在高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课的基本内容是:学习辅导、健康情感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适应性辅导、自我意识辅导和自信心辅导等。每节心理课都要围绕一个中心,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指导,并运用故事法、情境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设想法等方法,在老师精心设置的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认识矫正、人格重塑、心理调适等。例如,在讲如何有树立自信时我们告诉学生:一个人要想成功,自信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何树立自信呢?我们将自信比喻成三条腿小凳(即自信的三个条件)小凳无论哪条腿出了毛病,小凳都不会站稳,这三条腿就是:A:认识自己的能力。B:自己的能力得到别人的承认与欣赏。C:运用能力承担一定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树立自信,不断成功。一个人树立自信,不但与自己有关与别人态度也有关系,我们要学会欣赏、承认别人的能力,帮助别人树立自信。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摘要】当前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孤僻、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如何科学地对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亟待广大教育工作者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一、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
1.敏感多疑、抑郁、孤僻、自卑、悲观心理。部分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家庭变故和教育不当等原因导致敏感多疑、抑郁寡言或自卑自怜,甚至悲观厌世。这类不良心理导致他们脑力迟钝,学习倍感吃力,学习成绩一直在中下游徘徊,对未来感到茫然而无信心,忧心忡忡,不想与人说话,人际关系很差[1]。2.焦虑、恐惧心理。面对紧张的学习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等因素,部分留守儿童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具体表现为这些学生在考试场景中或其它特定场景中,脑海中思绪杂乱或一片空白,不知所措,但离开这些场景便恢复正常。3.对抗、逃避心理。有极少数留守儿童由于家长或教师长期对其要求过分严厉,使其感到精神上或自尊上受到伤害,情绪上变得烦躁、抑郁、心烦意乱,个别留守儿童经常与监护人、老师发生激烈冲突,甚至伤人;部分留守儿童有意逃避现实,企图自伤或离家出走等[2]。4.嫉妒心理。该心理障碍者总希望自己强于他人,而当他们不如别人时,他们会常常因嫉妒而产生嫉妒心理;当他们认为不被人喜欢、欣赏和尊重时就气急败坏也会产生嫉妒心理等。
二、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观念落后、认识模糊、行动迟缓。由于“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大多农村中学教育管理者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多此一举,且影响文化课成绩的提升。故心理健康教育被束之高阁,长期不能有效开展。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由于师资的缺失,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只能由非专业人员兼任。3.心理健康咨询工作条件简陋。目前,农村中学心理辅导室的条件普遍简陋,大多与政教处等办公室共设一室,办公室面积不足,设施匮乏。办公室里通常只有一张桌子,它的设立只是为了满足上级管理部门的检查,根本无法开展心理咨询工作。4.心理健康教育混同于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等同于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等策略运用。由于专业师资缺乏,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通常变成了德育教育。5.心理健康教育重知识、轻实践。目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脱离学生心理发展实际,仅仅生硬、机械地灌输心理健康名词、概念、原理,进行知识化教学,却不能综合运用会谈、心理沟通、角色扮演、信心训练、行为矫正、自我体验、心理测量等策略、方法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生心理教育三生教育价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面对个性更为突出的“90后”大学生,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它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关注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的问题,是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目标、规划等根本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三生教育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生教育的基本内涵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使学生在知识层面上把握生存规律,在意识层面上强化生存意志,在实践层面上提高生存技能。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幸福生活,低碳生活,健康生活,高品质生活。三生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着力于开启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实现新时期大学生人才培养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1]。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三生教育的意义
(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针对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各高校均采取了相关措施,如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设心理委员等,为处于困惑中的同学们排忧解惑。然而,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解决方案的,且侧重于心理危机的“补救性”教育。事实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其特殊性,绝不仅仅是纯心理问题,更多的是成长过程中家庭、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传统等对大学生的作用产生的矛盾交错,需要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综合的角度对心理健康教育重新构建[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应是以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主、治疗为辅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3]。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原则论文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总结实验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坚持于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一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3.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策略
〔摘要〕近年来,农村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愈发突出,农村小学生频繁发生离家(校)出走、校园欺凌、自虐自杀等极端事件。课题组对衡阳地区多所农村小学及部分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走访,了解了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并提出了改善这种现状的建议。例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敦促农村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紧抓师资建设,规范办学行为等,助力农村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对策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的培养和教育,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重要教育内容。目前,我国各省市、地区普遍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少地区甚至开创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比之下,我国农村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后太多,存在许多问题;部分农村地区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如果这一现状不尽快改变,势必会影响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学校重应试科目教学,轻心理健康教育。社会转型后,优质教育资源仍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十分突出。学校对应试学科“夯实吃透”,学生的作业“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考试有“单元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而且对学生的作业优劣、考试排名先后还要“公示”,学校评价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根据依然是“分数”。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作业基本上需要至少两小时才能做完,高年级学生的课外作业有的甚至写到深夜,不少学生叫苦不迭。这种违背教育规律、揠苗助长的做法,使不少学生不堪重负,产生了厌学情绪甚至造成离家出走、自伤等“极端事件”。不少学校把应试科目搞得“风生水起”,升学率屡创新高,却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视作可有可无。有的学校违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学校阳奉阴违,平时上课是一张“真课表”,主管部门来检查时是一张“假课表”;还有一些学校虽然一个学期开设了10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但基本上是由班主任或者思想品德课教师兼任,而且其他科任教师可以随便“侵占”这节课;部分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纯粹是为了应付教育主管部门检查、考核,主管部门来检查时,学校的“台账”“宣传栏”等“面子工程”做得相当漂亮,一旦检查结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被“束之高阁”。农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呈无序状态,内容缺乏可操作性。据调查,在城镇学校有25%的学校没有教材,在农村有90%以上的学校没有教材。另外,相当一部分教材的编写套用一般教科书的写作路子和框架结构,没有体现出该学科的特点,没有达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忽略了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缺乏灵活性、开放性和科学性。部分农村心理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课与思想品德课程混淆,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一味地给学生讲授相关概念、定义等抽象的理论知识,学期末结课时出试卷考试,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这完全违背了国家要求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初衷,没有起到改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开设课程只是单纯机械地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总之,大部分农村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教材,还缺乏时间保证和监测的手段。(二)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制造了不少“问题孩子”。随着社会转型,人们的观念逐渐多元化,加上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心逐渐浮躁,“赚钱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在农村盛行。有的学生家长本身三观不正,从事“黄赌毒”等不正当职业;有的家长为了赚钱,父母可以不顾,夫妻可以离异,孩子可以不要。“留守儿童”“隔代教养”“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大量涌现,农村小学“问题孩子”逐年增加。据问卷调查,某镇某公办小学某班级总共46个学生,父母离异的学生就有8人,占总人数的17%;隔代教养的16人,占总人数的34.78%;还有“空巢孩子”40人(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寄居在亲戚家),占总人数的86%。此种状况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也给社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不少农村家长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只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不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更谈不上疏导。即使有个别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心理异常,因为缺乏相关知识,也不知该如何去解决或者向谁求助;甚至因为对孩子的问题处理不当,致使孩子出现更大的问题,如2018年12月益阳沅江市六年级小学生弑母案,就是因为母亲“过度管教”引发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靠学校、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家长也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常识,重视对孩子的心理疏导。(三)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薄弱,工作质量难以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下文简称《纲要》)要求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虽然农村地区中小学也在积极贯彻落实《纲要》的要求,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但是实际实施情况并不理想。当前,大部分农村小学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尤其是小规模学校,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心理教师,班主任和思想品德课教师成了该课程的“主力军”。尽管教育主管部门鼓励各科任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但每年分配给农村学校的学习培训名额有限,大部分教师都无法获得学习培训的机会,无法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另外,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专业性、实践性强,对从业者的观察分析、人际沟通、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堪忧,大多由非专业人员临时兼任,他们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少农村教师本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某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近年来,中小学教师自杀、抑郁的事件屡见不鲜。北京市曾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近年来,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就是这种不良情绪的宣泄,造成了一些师源性心理问题,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市第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6年学校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有效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校园秩序更加优化、法治环境更加规范,校园安全工作更加有效,构筑全员参与、上下互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创造出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抓好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的开展,区教育局成立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
三、创建目标
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通过“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建立“平安校园”的有效工作机制,使全市教育系统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依法治教水平显著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进一步强化;教育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办学行为更加规范有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不断加强,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切实做到管理制度体系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师生守法自觉化、学校及周边治安管理有序化。
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从情绪、意志、性格和青春期综合症等方面对中学生进行了心理轨迹分析,然后,指出了如何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渗透,特别指出了采取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当今,知识经济正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这是人们便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必须拥有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要面对巨大的现实压力和莫名心理恐惧。而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学生们的心理也正在发生相应的变迁,他们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了现代人才的整体素质,关系到了祖国的未来。
这一切给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要求中学生思想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班主任,要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二、现代中学生的心理轨迹
微信时代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随着现代信息化社会的迅速发展,交流工具在不断更新换代。微信这种主要用手机来操作的聊天交友软件迅速流行。据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手机上网比例达到83.4%,超过传统电脑端上网比例。微信正是以其利用手机上网的便捷性,传播信息的快速性成为中国风靡的通信软件。微信诞生短短四年时间,用户数量已经超过4亿。从微信用户信息分布来看,20~30岁之间的青年占74%;大学生占64%,是微信使用人群的主力军。微信用户通过关注公共平台、微信新闻、朋友圈交流,使用微信,通过简短的文字和照片发表内心想法,还可以通过“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来认识新朋友,新颖和便捷的沟通引领大家进入了“微信时代”。这一新兴的网络社交方式在渐渐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学生无论吃饭、聊天,还是上课,都是手机不离手。如何趋利避害,使用微信这一工具引导大学生心理走向健康已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通过微信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必要性
1.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高职学生与其他在校大学生一样,具有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同时比其他在校大学生显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如:高考失败的心理阴影导致他们自卑感强烈,情感极其脆弱;高校扩招,就业单位要求升高,高职学生就业压力更大,长久处于悲观状态;对高职教育模式认识不明确,学生长久处于厌学迷茫的心理状态。这些学生常常通过网络游戏、酗酒、抽烟来缓解心理不适,导致心理状态恶性循环。由于心理情绪原因而引起的暴力行为、自杀自虐等不良事件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高校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2.高职学生微信使用频率高。高职学生是大学生群体的构成之一,是手机网民中的主要群体。《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由中国网络信息中心于2015年6月,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7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体79.6%。中国青少年新增网民为2072万,增长率为8.1%。而且,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网络运营商针对大学生推出手机上网套餐,上网费用低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乐于选择手机上网。同时,微信这种即时通信软件自研发以来,主要运用手机进行操作,它的影像和图文显示吸引眼球,独特的“语音对话”和“手机群聊功能”方便联系,可随时随地记录学习和生活状态,朋友圈动态。手机微信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交友方式和自我表达方式,成为最受高职学生喜爱的新生自媒体。3.利用微信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趣味性和互动性,深受学生喜爱,可增强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课堂和讲座中,学生接受知识处于被动状态,容易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对微信平台,学生大多利用休息时间关注心理健康信息,变被动为主动,依据个人兴趣和需要选择关注内容,让学生在轻松休闲的网络环境下接触平台的知识和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台文章可以选择不同于课堂中的专业化理论知识,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学生学习效果更佳。微信平台的网络虚拟性保护学生隐私和账户安全,使学生不必担心言论被同学嘲笑,或更大胆地在网络上通过留言和即时对话与教师进行互动,在自我表达和与教师沟通中调节心理不适。4.微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扩展受众面,延长教育时长。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导,通过心理沙龙、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活动月对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这种模式常因场地、时间限制和师资力量不足而导致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接触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校利用微信平台可以扩大活动的受众面,提高在校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了解。多数在校学生对关系到自身生活的心理健康常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获取知识渠道较窄、接触时间有限,不能获取全面的心理健康常识。学生利用手机微信可以随时随地观看信息,有效延长心理健康教育时长。除在校学生外,报考本校学生在填报志愿后就可通过微信信息平台关注心理健康知识,即将毕业和毕业后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心理健康微信平台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
二、利用微信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途径
1.建立微信平台,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知识。微信公共平台的用户可以定期推送消息、传播品牌文化。2013年9月,西北工业大学推出“大生活圈”手机微信平台,定期推送研究生关注的校内外学术、科研、生活、就业等信息,发送哲理、励志小故事,为研究生提供各类校内信息查询服务,调查了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意见和建议。开学短短两天,微信的关注已经达到1500余人,微信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可见一斑。在微信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开展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定期推送信息吸引在校大学生的关注。但应注意推送内容要贴近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有关,这样能获得更多的关注,顺畅地传播心理健康信息。微信平台具有评论功能,教育工作者可以回复留言,在微信平台上和学生沟通交流。2.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层级网络交流平台,增进交流。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层级网络是由三级构成:第一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第二级,各院系学生工作人员;第三级,朋辈心理委员。在微信广泛应用之时,学校利用微信群可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层级网络。学校建立各层级微信群,鼓励传统各层级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使用微信,在微信群上定时讨论活动和心理知识,实现信息的交流、反馈和传送。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朋辈心理健康平台的搭建非常有必要,可以建立由心理爱好者、心理社团、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网络心理工作团体,对其进行心理培训,内容可选择基本心理健康知识和常用调节技巧,通过考核的学生推荐为朋辈心理咨询师,可对同学的困扰进行网络上的疏导,建立网络心理自助系统。3.利用朋友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微”能力。微信时代,人人微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要主动进入微信阵地,熟悉微信“聊天”“即时对讲”“朋友圈”“摇一摇”“附近的人”“公众平台”等功能。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有必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微信运用能力和觉察能力等“微”能力,善于从学生的朋友圈信息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尽早介入,预防心理问题严重化,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是被关心的、被尊重的,从而使他们早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走出内心的迷茫,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4.扩大宣传,调动学生关注微信心理健康内容的积极性。在调查中发现,微信在大学生中普及度虽高,但功能没有被充分利用。通讯是大学生使用最频繁的功能,其次是浏览公众平台,微信只是因其语音对话的方便性才逐渐取代了QQ通信。即使部分同学在使用公众平台浏览信息,大多是进行休闲娱乐性质的浏览,缺少自主学习和调节心理健康的意识。因此,学校必须通过校园媒体、宣传栏、心理讲座、心理课堂大力宣传,使学生自主关注微信平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了解微信不仅可以娱乐休闲还可以学习知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帮助自己走出迷茫,高效地学习和生活。在微信平台建立初期,学校可通过全校心理健康活动参与程度设立奖惩制度,就学生表现活跃程度和考核分数适当奖励额外学分,鼓励学生主动关注心理健康微信平台。5.使用微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挑战。学校利用微信可以迎合学生的喜好,为心理健康教育增加新的工作途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令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学习。但在使用微信时,学生容易忽略使用时间,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过度使用。在宣传心理健康微信平台的同时,注意教育学生不要过度迷恋和使用微信,否则会导致另外一系列心理问题和障碍的出现。微信时代如何利用微信趋利避害的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是网络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作者:丁文君 单位: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为了贯彻教育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本学期,我校心理咨询室正式建立。咨询室计划开展以下工作:
一、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心理卫生常识。
1、进行心理咨询室“知心屋”的前期筹办工作,争取在*月份接待学生的来访。
2、3月底,向学生介绍心理咨询室的相关事宜、心理咨询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与心理咨询工作,加大“知心屋”在全校范围内的影响。
3、开设心理辅导讲座,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某些心理问题在特定的年级或班级具有普遍性,为了避免单纯个别咨询的重复低效率,本学期,心理咨询室将从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出发,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为同学们切实解决一些问题。拟安排6月份,组织部分毕业班学生参加升学考试减压活动。
4、利用学校广播站、宣传画、板报及主题班会等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宣传相关知识,发动更多的学生去主动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吸引更多学生解除顾虑,大胆走进心理咨询室,及时与辅导老师沟通交流,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 上一篇:石油化工前沿技术范文
- 下一篇:经管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