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测试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8 00:21: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心理健康测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心理健康测试

大学生心理素质测试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一个受人关注的话题。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文化群体的一部分,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高校的学风建设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强化学生的智力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创高校学风建设的新局面。[1]本文就如何引导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建设健全的高校学风进行初步探讨。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测试结果的调查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完善高校学风的建设,本文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了测试卷,针对吉林大学南岭校区的学生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经行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积极向上,对当前的状况满意,并且为未来努力着。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存在一些不同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

(一)学风概述。学风,简而言之就是学习的风气。它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优良的学风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意义重大。学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校园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元向上的校园文化,写有振奋精神话语的展板,都对良好的校园氛围的形成有所帮助。二是学生管理。完备的规章制度,清晰的奖罚条例,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至关重要。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系统的准则的建立对于学生的管理有很大的影响。三是教育载体。学风总是通过一定形式的教育载体逐步形成的。这些教育载体涵盖了学校活动、社团活动等学校生活的多个方面。学生通过这些教育载体,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增长了自己的见识,整个校园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学习风气。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无法保证自己是绝对独立的个体。我们需要融入集体,进行一系列的社会生活。所以,我们常常害怕被孤立,由此引发的从众心理对我们的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例如一个寝室如果其余人都在打游戏,那么剩下的那个人即使不玩游戏,也会因为从众心理而加入打游戏的行列;而一个寝室,如果其余人都去上自习,都拿奖学金,那么剩余的那个人就会因为害怕被孤立而去自习,奋发向上,从而形成一个寝室良好的学习氛围。再比如如果以一个四人寝室为单位,对于一个活动,其他三个人都不打算参加,那么第四个人即使已经填好了报名表,也会抱着随大流的心理而放弃参加该活动。由此可见,从众心理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如果善加利用,便能很好地促进学生中间形成一种向上、严谨、刻苦的风气,从而带动整个学校的学风。

查看全文

透析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健词: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追晾调查

摘要:目的:追殊调查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从2006年5月开始,以某军医大学一年级学员为对象,应用UPI,SCL-90,STAI表,每隔半年对其进行心理测试一直到实习前(2008年5月)。结果:在观察的两年时间里,学员的UPI,SCL-90.STAI分值均逐渐下降。结论:军医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心理水平不断徉到提高,呈“台阶式”上升。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军医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人校后,受到军校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自身的锻炼,心理水平发生变化。本文尝试对其心理水平进行追踪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某军医大学2005级全体计划学员395名(整群抽样)。其中男学员323名,女学员72名。专业分布:护理25名、军医141名、海医55名、药学55名、麻30名、卫生事业管理37名和其他专业66名。平均年龄18.45岁。

2.测试方法.使用UPI.SCL90和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2006年5月开始,每半年对2005级学员进行测试至实习前(2008年5月)。回收有效问卷381份,有效率为100%。

查看全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入点研究

【摘要】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实效性要求教师从不同的角度选取恰当的切入点,以教材和多媒体、实物、图片、标本等教学资源、媒介为素材,选择教学导入、教授新课、作业反馈等不同的时机运用教师讲授、自主学习、测试测验的方式方法切入。

【关键词】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切入点

基础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学科教学的任务不仅限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科知识技能,而要尽力关注和促进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学科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意义重大,适时适当灵活的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学科教学中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顺利开展下去就必须选择恰当的切入点,那么,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为了较好的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怎样选取切入点,要选择怎样的切入点呢?

一、充分利用具体的素材资源

在学科教学中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可供选择切入点的教学素材主要有:1.教材。教材是首要和核心的课程资源,同时也是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课程资源。利用教材在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和优势,配合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是整合心理教育的必由之路。然而,学科教学毕竟不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教材也不是一本心理健康教育教科书,其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都隐含和散见于学科教材内容之中。因此,学科教师要有目的地结合课程内容选取心理教育取向,并以此为导向,发现、搜寻和挖掘与学生心育相适合的教材要素,再与教学过程相互整合。2.多媒体、实物、图片、标本等教学资源和媒介。以多媒体资源、实物、图片、标本等为素材切入首先要根据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双重目标选择、搜集、制作恰当的教学课件,并准备好充分的呈现设备,设计适宜的步骤。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在创设学习情境,便利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的同时,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

二、准确把握恰当的时机条件

查看全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论文

[摘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小学生的心理负担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这既是贯彻《纲要》的需要,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思考

在我国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整个素质的基础、核心和归宿。建立有关心理健康是教育机构必要的手段,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中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误区

(1)对现实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有的把心理不健康看成是中小学生中的普遍问题,甚至有的认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心理都不健康;有的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认为根本没有心理健康问题,扩大化与不重视均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2)认为谁都能搞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素养,并且需经过培训才能上岗。

查看全文

探索高校生心理障碍运动培训矫正法

关健词:运动锻炼心理健康大学生

摘要: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河南农业大学146名学生进行测试后,选出12名患有较为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以每周三次,每次进行俯卧撑,2000米跑的方法,锻炼10周。实验结果提示,长时间结伴方式的锻炼,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运动徽炼与心理健康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关系。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概念的重要内涵。目前,我国已步入独生子女时代,而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适应挑战的能力,是目前高校素质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针对大学生这一心理障碍高发群体,专门设计了矫正大学生心里障碍的实验方法,初步探索运动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河南农业大学的146名学生经SCL一90量表测试后,选出12名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平均年龄19岁,生活和学习条件基本相同,均无器质性疾病,无专项运动训练史,而运动锻炼的内容安排及难度充分考虑到实验对象的运动能力及所掌握的技能,同时注意运动场地及器材尽可能简单,以提高运动锻炼的可能性。

查看全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经济环境分析

〔摘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受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对其经济环境进行研究十分必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环境主要是指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实施的物质设施设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情况,以及资源、师资、专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心理健康需求水平等内容。研究者提出了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专项经费机制和监管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经济环境

一、研究背景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任何一项教育政策的实施都需要经济保障,需要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否则就无法取得预期成效。作为教育政策的组成部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也是这样的,也需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足够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可以借用赫尔曼•艾宾浩斯对心理学发展史的论断来形容——“心理学有着长久的过去,但是却只有很短的一段历史”,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有着一个漫长的过去,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却只有很短的一段历史。教育部于1999年8月13日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被认定为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里程碑。随后国家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多个文件中都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相当篇幅的说明和强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及其升级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更是当前指导与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好声音”。期间,《教育部关于地震灾区中小学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名单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的通知》等专业政策的出台,为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系统发挥了各自作用,更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标杆和榜样。这些政策的实施、执行都离不开足额经费、充分的物质保障,否则就会寸步难行,无论这些经费、物质基础是隐性的投入还是显性的保障。一项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并不在于它设想得有多么美好,也不在于制定者提出的预期目标有多么高,而是取决于这一政策的实施成本社会、政府、学校等政策实施主体是否可以承担。显而易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实施、执行,一旦超过经济发展水平的预算、投入,就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甚至会阻碍教育改革与发展。这就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所生存的经济环境进行必要分析。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经济环境

所谓经济环境是指对政策系统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经济要素的总和,主要由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发展状况构成,包括生产力的结构、性质(科技发展、国民收入、资源分配等)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国家所有等)。经济环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环境。政策系统不可能超越经济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只有正确地认识经济环境,才能有效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1]。教育政策运行的经济环境是指一定社会中影响教育政策运行的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情况,以及资源、人口、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生活水平等内容[2]。参考这一定义,研究者试着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经济环境进行定义。笔者以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经济环境主要是指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实施的物质设施设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情况,以及资源、师资、专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心理健康需求水平等内容。它主要包括了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实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经费投入情况等。党的报告提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发展理念、发展观念、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都在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可以说,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实施、执行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十分优越的。各级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培育名师、设咨询室、开展活动,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结合开展,政府、社会与校园相向而行。教育部制定《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就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突出表现,为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执行提出了明确的物质要求。

查看全文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方案

为了全面掌握和了解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水平,及早地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及时向他们提供心理帮助和心理治疗,同时也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以及有关教育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资料,我们决定从2001级大学生开始在全校范围内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具体方案如下:

一、建档对象

全校每年新入校的大学生。

二、建档内容

心理档案的内容包括:

1、学生填写的自然情况,如年龄、性别、父母职业与受教育情况、家庭结构及家庭经济状况、既往病史、目前情况,等等;

查看全文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具体方案

为了全面掌握和了解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水平,及早地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及时向他们提供心理帮助和心理治疗,同时也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以及有关教育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资料,我们决定从2001级大学生开始在全校范围内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具体方案如下:

一、建档对象

全校每年新入校的大学生。

二、建档内容

心理档案的内容包括:

1、学生填写的自然情况,如年龄、性别、父母职业与受教育情况、家庭结构及家庭经济状况、既往病史、目前情况,等等;

查看全文

“心理普查”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摘要:研究采用SCL-90对吉林省某高职院校新生进行心理普查,以求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探析其主要心理困惑,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提升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研究结果说明:大学新生中以人际关系不和谐为原因引发的心理问题居多,排列依次是强迫症状、敌对、偏执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民族这两个因素上差异并不显著,家庭来源因素上呈差异显著。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SCL-90;大学生

为全面了解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早地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引导新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在新生入学三周后开展心理普查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心理普查测试的结果分析,构建以“心理普查”为依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某高职院校新生参与测试共计2023人,回收有效问卷2012份。

查看全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

八十年代以来,一些省、市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最近召开的全教会精神和《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学校校长、教师、家长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教育工作。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