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疗法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20:05: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心理辅导疗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心理辅导疗法

图书馆在“音乐疗法”的作用

摘要:简单介绍了音乐治疗的定义、国内外发展概况、优点和音乐治疗在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过程中的运用,重点论述了图书馆在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之———“音乐疗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治疗;图书馆;阅览室

1音乐治疗的定义

由于音乐治疗(MusicTherapy)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应用性学科,涉及的学科非常之多、应用领域庞杂并且各流派思想十分丰富,所以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并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学科定义及标准。简单地说,音乐治疗就是运用各种音乐活动的不同形式,包括听、唱、演奏、律动等不同的手段对人进行刺激与催眠,并由声音激发身体的种种反应,使人达到恢复健康之目的。

2国内外的音乐治疗发展概况

2.1国外音乐治疗的发展历程。音乐治疗在国外起步较早。1890年奥地利医生厉希腾达尔就成功发表了“音乐医生”的观点,得到了同行们的广泛认可,从此,音乐的治疗作用正式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堪萨斯大学分别于1944年和1946年开设了专门的课程,课程内容为培养专业的音乐治疗师。1950年,在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音乐治疗的国家协会NAMT(NationalAssociationofMusicTher-apy),协会的成立宣告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学科正式诞生。而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音乐治疗的研究毫无悬念的走在了世界前列。LabbeE等研究表明古典音乐能降低人的焦虑和愤怒。而Ebne-shahidiA等研究证明音乐可以减少患者术后止痛剂的用药剂量,并且可以降低患者在手术后的焦虑状况。2.2国内音乐治疗的发展历程。我国使用音乐疗法的历史十分悠久,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国家之一。查阅我国古代的文献可以发现,其中有许多对音乐治疗的讨论和对临床实例的记载。如在《群经音辨》中存在“乐,治也”等相关的论述。尤其是《黄帝内经》中有对五音、五行和五脏关系的记载,揭示了音乐与身体健康的内在联系;《黄帝内经》这一医学伟大著作中就明确指出五脏中的某一脏腑有恙时,其发声常常出现与之相应的音阶,反过来看,五音又会侧重对相应的脏腑产生切实的影响,对应关系可以总结为徵音通心脏、角音通肝脏、商音通肺脏、宫音通脾脏、羽音通肾脏,并强调了五音对人的身心健康作用非常重要。这些用音乐治愈疾病的理论有着实践经验作为佐证,如我国宋朝的孙道滋以“宫声数引”使欧阳修的“幽忧之疾”得到治愈。此外,查阅《养生论》《太平经》《乐记》《论衡》等文献,其中也记录了十分丰富的鲜明思想,对音乐治疗的现象和原理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以上古代文献资料为我们现代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当前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的扎实基础。与我国音乐治疗思想起源较早的优势相比,我国音乐治疗的现展就略显落后。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直到1979年,山东煤矿临沂温泉疗养院才开展音乐治疗的实践,这标志着我国现代音乐治疗的临床应用的发端。此后,其它一些医疗机构如沈阳军区医院、湖南长沙马王堆疗养院、北京安定医院和回龙观医院等也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方法在一些心理、生理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查看全文

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摘要: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面临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各方面的巨大改变,很容易出现难以适应的问题,进而影响心理健康。阅读是一种受到高校大学生最容易接触到,也是心理上最能接受的隐形教育方式。基于阅读的不受限制性,以阅读为媒介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很容易进行的,其弥补了高校心理咨询资源的不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策略

高校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推广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高校学生能够降低出现心理问题后求助的羞耻感和无助感,大大提高了对于大学生心理辅导的效果。本文从大学生通过心理调查汇总的结果、状况分析出发,为高校图书馆继续推广阅读疗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一、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阅读疗法(Biblitherpy)一词原来自于希腊语,由“图书”和“治疗”两个词组合而成,也可称“图书治疗”。它是指通过阅读转移注意力,进而舒缓和放松情绪不佳或患有心理疾病的读者。而阅读的文献或书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者推荐,阅读过程中对读者进行引导交谈或分析探讨,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的治疗方式。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每个学生从高中考入大学后的学习,生活对其心理都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大学生的身心尚未发育完全,心理承受能力不够,情绪变化过于剧烈,就很容易产生很多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因为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出现问题,而导致的休学、自杀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这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也导致高校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的增长。美国著名精神病专家高尔特曾经说过:“图书馆就像一座药房,专门治各种情绪失常的病人,只要是大学生遇到的所有心理问题都可从图书馆中所藏的书籍找到成因以及解决方式。”而阅读疗法就是一种通过阅读书籍和解除其他自媒体信息,帮助读者缓解由于外部压力产生的各种负面情绪的困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辅助性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开展这种大学生容易接受,实际操作性强的阅读推广活动,能够有效地舒缓情绪,排解压力,预防心理疾病的出现。

二、如何将“阅读疗法”实际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查看全文

绘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摘要:文章从绘画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入手,着重分析了绘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并提出了绘画疗法应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绘画疗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必须有所创新。实践证明,绘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绘画疗法———打开大学生心门的有效工具

很多学生有着较强的防御心理,不愿直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部分学生言语无条理,自己也无法理清思绪,处于一种心理混乱状态。但学生不会拒绝绘画,这种方式,学生降低了心理防御,打开了交流的大门。概括地说,绘画能把抽象的活动或培训主题变得直观、具体;绘画能绕过防御心理,深入地揭示主题,激发人们的潜意识;绘画比语言有更强的表现力;绘画能创造轻松愉快的培训氛围;“绘画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任何创造性活动都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和保持心理的健康[1]。”绘画疗法对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时刻,对自我发展、社会交往、情绪管理等有极大渴望但又需要指导和帮助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2]。

二、绘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查看全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0篇

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作用

1对政府评价,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心理基础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更代表着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已然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绝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心理辅导机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能够覆盖全体大学生的通识教育。高校借助自身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已延伸至学生家庭,学校与家长建立起广泛密切的联系,培养家长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扩展到社会,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合作,从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互相结合的网络系统,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的背景下,政府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向着科学化发展的道路上扮演着管理者、监督者、指导者等多重角色。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心理基础的重任也理所当然落到了政府身上。政府能不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政策制定、执行、监督、管理、评比等环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助推心理健康教育向着更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成为未来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关键。因此,可以由学校、社会组织、企业等联合起来对政府相关行为进行评价,以促进政府更好地作为或不作为,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发展,建立起良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心理基础。

2对学校评价,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模式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相继颁布的一系列相关文件中一次又一次地对高校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行政色彩日渐浓厚。然而,国家政策导向与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模和深度不够,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浮于面上,缺乏明确、具体而有效的举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构、人员、经费无法得到切实落实,使得这项工作难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有些高校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不准,重视个别学生的咨询诊治而轻视普遍防治与引导。这种做法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同时还给学生留下了“凡是心理咨询的人都有心理疾病”的错误印象,使一些大学生在出现心理困惑时不敢及时咨询,使一些人误认为高校心理咨询的对象只是存在心理障碍、人格缺陷的异常大学生,而与多数心理健康但面临着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诸多问题的大学生无关,致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受很大局限,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因此,政府、企业、教师、学生等学校教育的相关利益者共同对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协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有效模式,及时发现、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促使学校、教师和学生不断改进,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对于提高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如此,才能够不断促使高校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有效模式,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3对教师评价,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和科学化

查看全文

音乐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应用研究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在校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其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调节学生心理,教授学生心理知识的调适技能,使大学生保持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而音乐拥有优美的旋律和节奏,对人的心理有着较大的影响,将其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演唱、音乐咨询、音乐活动等方式,有助于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积极引导,使大学生形成更为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音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策略

根据教育部门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文件来看,对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高校必修的公共课程之一,希望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当代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但是从相关的实践教学研究来看,如果采用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其取得的教学效果将显得较为低下[1]。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积极应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利用音乐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有较大的帮助。

一、音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一)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实践研究表明:不同情感的音乐将带给听者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利用音乐营造不同的环境氛围,使听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将有助于改变听者的心理状态,也因此在当前社会中音乐疗法成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心理治疗方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音乐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情感的表达,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2]。如利用轻快、愉悦的音乐,能够缓解学生焦躁、烦恼等负面情绪,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保持更高的关注度;利用激昂、励志的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的斗志,使其拥有更加坚定的信心。(二)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据相关的心理健康测试研究显示,拥有良好人际交往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更好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人际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而通过音乐,能够为大学生之间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使更多学生围绕音乐交流自己的感受;也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舞台,使大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这些都能够为学生人际交往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而使其心态得到改善。(三)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崇尚“礼乐文化”,“礼”和“乐”一直并列存在,由此也可以看出音乐在思想道德规范、人格塑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音乐来展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3]。

二、音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查看全文

表达性艺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摘要:表达性艺术治疗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调节情绪、提高自我认知、开发创新能力、培养协作精神的作用,高职教育中可以通过以表达性艺术治疗为载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做好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室建设、利用“互联网+”强大教育辐射力的优势等方面加强艺术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治疗;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高校教育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思维方式、情感情绪、价值观念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我们应延伸教育载体和媒介,积极利用学生社团、校园宣传栏、新信息技术、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要发挥学生社团作用,把学生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纳入学生志愿服务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传播健康理念和知识。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概念

辞海修订版中表达的近义词是“表明、表现、表示”,解释为将心中的思想藉语文或行为的方式传递给别人知道,或传递信息。美国纽约州2000年通过修法,把各种各类艺术治疗确定为“表达性艺术治疗”或“创造性艺术治疗”。[2]根据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ATA)及英国艺术治疗师协会(BAAT)对艺术治疗的界定,孟沛欣将艺术治疗的概念概括为:]基于心理学和艺术理论的理论基础,包含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精神分析主义理论及视知觉思维理论,以多种艺术活动为媒介,如音乐、绘画、游戏、武术、舞蹈、戏剧、诗歌等;通过表现、表示、表明等方式,发掘艺术形式背后隐含的心理信息,从而解决情绪冲突、情感阻碍,缓解个体的焦虑、抑郁,改善人际关系状况,调整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人格呈现方式。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特点是:第一、表达形式灵活,不受文化、语言、年龄等限制,可以非语言且多样化;第二、艺术表达是思想、情感情绪的回忆、再现、重构,可以在此过程中进行治疗;第三、艺术表达的呈现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可以即时性也可以延后保留;第四、艺术表达形式本身有助于情绪、情感的表现和激发,容易有效释放情绪;第五、表达性艺术形式适合于广泛的人群和团体,受众面比较大。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查看全文

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的运用

一、引言

上世纪90年代,为了使学生健康的成长,国内很多职业院校引入了团体心理辅导,并且其逐渐成为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新趋势,快速地得到了推广和运用。近些年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快速,随着职业学院在校学生数量不断的增加,学生心理问题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等特征,心理健康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不但能够提高职业学院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充分发挥职业学院学生的个人潜能,改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内涵和价值

第一,内涵。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对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的咨询形式,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使个人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积极调整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行为方式等,发展良好的适应助人过程。团体心理辅导不但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够学生之间的改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其技术和方法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形式上,团体辅导尽管与个体咨询不同,但是也是相辅相成,并不是相互排斥。为了使学生实现自我,团体心理辅导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当时然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帮助当事人维护心理健康。而在职业学院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师教育与共情的能力,从而促进班级内交流。[1]第二,价值。首先,学生顾虑少。“成长性团体”减少了学生的顾虑,在团体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打消了职业学院学生对接受心理咨询的误解,并且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信心,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得到启发。其次,服务对象多。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同时针对多位职业学院学生开展工作,而个体心理咨询一个工作单元职能对一名职业学院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服务对象多,影响广泛。同时,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改善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帮助有着共同发展课题或相似心理困扰的成员,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另外,团体心理辅导中学生是在趣味性、互动性的活动中体验,学生情绪高,大家围坐在一起,成员间相互鼓励、支持、帮助,在安全温暖的氛围中觉察、表达,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性与思考,令学生感到好奇。在团体中让学生感受到同学的温暖,为学生的生活打开另一扇窗户,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因此,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为职业学院学生提供有效心理援助,已经逐渐成了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能够缓解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相对不足的现实矛盾。[2]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第一,通过适应性团体辅导,帮助学生确立清晰的目标和行动。在新生入学后,为了帮助新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校园新生活,职业学院要开展“走进新生活”、“人际关系训练”等团体辅导活动,加深学生自我探索和了解,使他们确立清晰的目标和行动,帮助新生进行角色转换,使他们尊重差异,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能,从而对学生职业生涯甚至人生发展都会有很好的帮助。另外,团体辅导技术的运用,能够在班集体形成初期增强新生的集体归属感,提升班级凝聚力。并且在团体活动中,辅导员班主任也能充分地了解到新生的个体特征和整体状况。如:在自画像环节中,新生对团体辅导具有很大的兴趣、热情,参与程度很高。他们感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表示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要宽容待人,接纳不同;并且有人认为帮助他明确了奋斗目标,喜欢这个集体。[3]第二,通过特殊群体团体辅导,使他们更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对于具有一定共性问题的学生,团体辅导可以采用合理情绪ABC、焦点等疗法,通过开展“我的宿舍我的家”、“贫困生自强不息”等同质性咨询活动,帮助职业学院学生找到不合理的认知,使他们了解和接纳差异,发现自身的资源和可贵之处,缓解他们的情绪,使他们能够学习到人际交往和处理冲突的办法,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更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如:在团体辅导活动中,有的学生看到比自己还贫困的同学,能够积极进行反思,可以和其他学生一样享受到阳光;有的学生认为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互动,能够反思自己的恋爱观,了解到良性心理行业行为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第三,通过发展性团体辅导,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通过广泛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弥补师资不足的现实矛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职业学院可以通过访谈、甄别等方式,针对全体职业学生公开招募,组成“我的情绪我做主”、“感恩父母”等成长性团体,使学生感受到团体的温暖和分享,并把团体中的收益带回学习生活中。如:通过发展性团体辅导,有的学生认为人际沟通具有很多学问,要不断地练习;有些学生认为要更加珍惜亲情和友情,要感恩父母为自己的付出,要懂得珍惜父母和未来的岁月;有的学生认为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别人关注的力量,从而提升了他们的素质教育,进而也增强了职业学院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总之,团体心理辅导具有自身的特点、规律和相应的专业要求,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职业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在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团体辅导,应该结合其特点和需要,加强合作,才能做到长期化、专业化。

查看全文

团体辅导改善情感体验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结果;讨论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培养心理健康、具备一定挫折承受力的健全人格的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等、将筛查出来的心理亚健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心理亚健康人群的筛查使用国际通用的康奈尔医学指数简化问卷(CMI)进行调查、团体的建立本次研究共筛选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团体辅导干预①团体辅导前一周、有缘千里来相会、信任之旅、我思故我在、意义的找寻、实验组干预前后康奈尔医学指数问卷(CMI)得分比较、实验组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SCL-90各指标的变化、自信心的高低会影响心理健康的状态等,具体请详见。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从心理发展水平来说,最一般的情况是: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⑴。正确把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对于培养心理健康、具备一定挫折承受力的健全人格的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做了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⑵。另有调查结果表明:20%的学生有心理问题,约20%的学生心理问题虽不直接表现出来,但一遇到问题就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发作,可以说有约1/4的学生心理处于一种健康与非健康之间的状态,可以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与生理亚健康一样,心理亚健康状态并不是心理疾病,所以不一定有某一方面突出的症状。多数学者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等⑶。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常常在心理动力系统、适应性、情绪调控等方面都有表征,在行动上往往表现出动力不足、行动欠缺积极性、个体能力低下、情绪调控能力低、常受不良情绪控制。本研究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心理亚健康大学生进行干预治疗,并对团体辅导方法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的效果进行评估。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整群选取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608名学生进行心理亚健康人群的筛查,将筛查出来的心理亚健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查看全文

民办高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

摘要:近段时间,一系列校园案件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办学的一种全新模式,其学生数量已经达到本科生培养数量的三分之一,成为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既具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民办高校应利用自身办学优势,构建以“三点一面”为重点的心理评估体系,以“辅导员心理工作坊”为特色的心理教育平台,提升相关人员专业化水平和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硬件水平,构建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关键词:民办高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特点

截至2015年12月4日,全国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56所,中外合作办学9所,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如今民办高校越来越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高育人质量。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更注重自身办学特色,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但也普遍存在着生源质量相对较差、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师资队伍较为薄弱等问题。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有着大学生共性的心理特征,也有自己的特点。

(一)社会视角下产生的自卑感

由于民办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普遍低于公办高校,在社会视角下,民办高校的学生在个人能力,文化水平,综合素质上都逊于公办高校学生。由于民办高校的学费普遍较高,甚至部分人认为此类高校只要有钱不看分数、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可以上。同样是大学生,民办高校就会因出身或者层级之别,导致就业备受歧视。很多民办大学生在外界受此类社会视角的审阅,一方面对高考发挥不理想,报考学校不严谨等过往产生悔恨感,另一方面在参与社会竞争中因为专业领域不强,学历含金量低等因素产生自卑感。

查看全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发展论述

摘要:新时代的社会在发展,心理健康也日益引起关注。国家22部委联合发文共促心理健康服务,强调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发展应引起广泛思考。本文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技能培养,素质要求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拓展当今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内涵,进一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发展。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角色定位;技能培养;素质要求

1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角色定位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心理活动课的负责者,负责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但可以包括多种形式,如团体辅导课、情景体验课等。这对心理健康教师便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心理教师能立足于所有同学最大的心理问题,密切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困扰与心理问题提出恰当的建议,让学生能学会正确释放自己情绪,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班级管理的协作者,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中会遇见诸多问题,学生的情绪问题,品行不良问题等,各种问题都离不开心理问题。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不一定会对班主任倾吐心声,心理老师的介入便给问题提供了一套新的解决方案。心理老师可以对问题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了解学生的症结所在,对有重大心理问题的学生制订一套合适的指导方案。面对班级绝大部分同学共同面临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可以开展团体辅导,确定团辅目标,设计团辅方案,并对解决方案阐述预期效果。

2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技能培养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知识共享能力,这个群体拥有着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行动方式,教师之间要学会互帮互助,掌握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动态,掌握最前沿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术。学校心理教师可以保持持久的教育热情,尽可能地减少职业倦怠,社会上的广大人群都能享受这个行业进步带来的巨大满足感,提升整个社会的主观幸福观。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组成的这个团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传播,推动着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进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实践研究能力,这个群体并不是纯理论的研究工作者,他们需要把心理健康知识运用于实践。作为已经拥有心理专业知识的老师,他们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心理资源库,把自己已经掌握的心理技术与方法进行分析与整理。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能找到适合的方式去进行心理辅导,能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应心理理论,并且灵活转换。时刻保持作为心理老师的自觉性,思考如何让学生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如何让学生正确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更要注意关注自己的心理体验,为学生、其他老师提供良好的榜样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