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查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6 10:44: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心理调查报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干部心理预期调查报告
随着地方党委换届的日益临近,各级干部对换届的关注增加、议论增多、期待增高,换届的氛围和气候正逐渐形成。为掌握换届前干部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预期,了解干部对换届的想法、看法和办法,帮助组织部门和领导同志判断形势、科学决策,中共**市委组织部专门组织了换届前干部心理预期专题调研组,对换届前干部的心理特点和预期进行了相关调查和综合分析。调研范围主要为县、乡两级干部,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其他部门单位各个层次,其中县级领导干部111人,县级部门干部347人,乡镇(街道)干部411人。调研形式有三种:一是开展问卷调查。共制作调查问卷1000份,市辖5个区市县各2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9份。二是召开座谈会。召开座谈会5个,参加座谈人员86人。三是调查走访乡镇。实地走访乡镇、街道21个,问卷调查346人。
调查表明,当前干部思想状况活跃而复杂,总体良好但仍有个别情绪浮躁,主流积极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心态。从座谈走访和问卷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干部对这次换届有正确认识和思想准备,占59.7%的调查对象对这次换届保持一种“顺其自然”的平和心,90.9%认为即将到来的换届对现在的工作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并能安安心心做好本职工作,做到“届期目标打圈圈,年内目标打基础”。但有一些干部对换届不能保持正确的心态,存在“等”——等着组织安排、“拖”——工作得过且过、“说”——整天猜测议论、“跑”——到处勾兑关系、“怕”——担心职位不保等不正常现象,有9.1%的对象认为换届对当前工作带来了较大影响。而在这个总的心理状况下,各级干部对换届的心理预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
改革预期:期待与担忧并存
此次换届将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改革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系列重大部署,也是这次换届最牵动人心、最吸引眼球的地方。从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干部对此高度关注并认识端正。一是对改革的主动性持肯定态度,普遍认为这次换届改革是促进发展、适应发展的主动跟进。二是对改革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纷纷认为改革具有积极的、实际的意义,有利于减少和避免党政分工重叠、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执政水平。三是对改革的实效性寄深切关心,希望改革是破旧与立新的双赢,而不是口号与形式的作秀。在问卷项目中,有55.7%的对象对改革的顺利推行持乐观态度,52.6%的对象表示愿意接受此次改革。当问及如果改革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时,64.4%的对象表示积极服从。
调查也反映出一些干部对此次换届改革的思想认识不够和思想准备不足,暴露出在改革面前的盲从心态和担忧情绪。对这次换届改革的态度,持“消极心态”的占19.5%,“担心改革对自己不利”的占13.3%;面对改革涉及到对个人利益的调整损害时,有14.3%的对象表示“不能接受”,21.4%认为“损伤积极性”。绝大多数干部普遍存在拥护改革与担心被改革的矛盾心理。如在问及“你对这次换届改革最拥护的是什么”时,46.2%的对象选择了“减少领导职数”,远远高于其他选项;而在座谈走访过程中,不少干部担心减少领导职数会“减”到自己头上,对个人的何去何从感到迷茫。这一方面印证了“人是经济人”的命题,表明干部同样具有对利益的积极趋向和对不利的本能规避,我们在强调干部讲服从、讲奉献的同时,同样要关注干部的合理利益诉求;另一方面也凸现出改革对旧有体制的调整和既有利益的打破的固有本质,我们在大力推进改革的同时,应当最大限度地减少改革的代价,充分考虑被改革对象的承受能力和合适出路,这也是换届对以人为本精神的彰显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
职位预期:服从与抵触同在
干部心理预期调查报告
随着地方党委换届的日益临近,各级干部对换届的关注增加、议论增多、期待增高,换届的氛围和气候正逐渐形成。为掌握换届前干部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预期,了解干部对换届的想法、看法和办法,帮助组织部门和领导同志判断形势、科学决策,中共广安市委组织部专门组织了换届前干部心理预期专题调研组,对换届前干部的心理特点和预期进行了相关调查和综合分析。调研范围主要为县、乡两级干部,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其他部门单位各个层次,其中县级领导干部111人,县级部门干部347人,乡镇(街道)干部411人。调研形式有三种:一是开展问卷调查。共制作调查问卷1000份,市辖5个区市县各2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9份。二是召开座谈会。召开座谈会5个,参加座谈人员86人。三是调查走访乡镇。实地走访乡镇、街道21个,问卷调查346人。
调查表明,当前干部思想状况活跃而复杂,总体良好但仍有个别情绪浮躁,主流积极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心态。从座谈走访和问卷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干部对这次换届有正确认识和思想准备,占59.7%的调查对象对这次换届保持一种“顺其自然”的平和心,90.9%认为即将到来的换届对现在的工作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并能安安心心做好本职工作,做到“届期目标打圈圈,年内目标打基础”。但有一些干部对换届不能保持正确的心态,存在“等”——等着组织安排、“拖”——工作得过且过、“说”——整天猜测议论、“跑”——到处勾兑关系、“怕”——担心职位不保等不正常现象,有9.1%的对象认为换届对当前工作带来了较大影响。而在这个总的心理状况下,各级干部对换届的心理预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
改革预期:期待与担忧并存
此次换届将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改革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系列重大部署,也是这次换届最牵动人心、最吸引眼球的地方。从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干部对此高度关注并认识端正。一是对改革的主动性持肯定态度,普遍认为这次换届改革是促进发展、适应发展的主动跟进。二是对改革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纷纷认为改革具有积极的、实际的意义,有利于减少和避免党政分工重叠、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执政水平。三是对改革的实效性寄深切关心,希望改革是破旧与立新的双赢,而不是口号与形式的作秀。在问卷项目中,有55.7%的对象对改革的顺利推行持乐观态度,52.6%的对象表示愿意接受此次改革。当问及如果改革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时,64.4%的对象表示积极服从。
调查也反映出一些干部对此次换届改革的思想认识不够和思想准备不足,暴露出在改革面前的盲从心态和担忧情绪。对这次换届改革的态度,持“消极心态”的占19.5%,“担心改革对自己不利”的占13.3%;面对改革涉及到对个人利益的调整损害时,有14.3%的对象表示“不能接受”,21.4%认为“损伤积极性”。绝大多数干部普遍存在拥护改革与担心被改革的矛盾心理。如在问及“你对这次换届改革最拥护的是什么”时,46.2%的对象选择了“减少领导职数”,远远高于其他选项;而在座谈走访过程中,不少干部担心减少领导职数会“减”到自己头上,对个人的何去何从感到迷茫。这一方面印证了“人是经济人”的命题,表明干部同样具有对利益的积极趋向和对不利的本能规避,我们在强调干部讲服从、讲奉献的同时,同样要关注干部的合理利益诉求;另一方面也凸现出改革对旧有体制的调整和既有利益的打破的固有本质,我们在大力推进改革的同时,应当最大限度地减少改革的代价,充分考虑被改革对象的承受能力和合适出路,这也是换届对以人为本精神的彰显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
职位预期:服从与抵触同在
初中生基本心理素养调查报告
在办公室里经常听到老师发出这样的议论: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学习一点也不努力,一点也不能吃苦。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狭隘,追求享乐······确实,自认为年轻的我对这些年轻人的想法、做法还真有些不能理解了,难道这就是代沟?我们与这些孩子们的隔阂究竟在哪儿?他们真的是我们所认为的一无是处吗?近日,我从学生们对自己、对同学、对老师、对家长、对学习等五个方面的思想和看法对全班40名同学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的内容和所反映的情况
(一)学生对自己的认识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孩子们了解自己吗?就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一是你认为自己的综合素质?其中优秀2名,占5%;良好8名,占20%;一般28名,占70%;较差2名,占5%。
二是你对自己学好课程的信心?其中有信心的4名,占10%;较有信心的8名,占20%;一般24名,占60%;没信心4名,占10%。
税务干部心理调试调查报告
二十一世纪,物质世界高度发达和丰富,而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人的健康受到空前关注,健康指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健康。1946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并且在这次大会上认定心理健康的标准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适应能力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等七个方面判断人的心理是否健康。
现在大多数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群体中焦虑症、忧郁症、易怒易激动、自卑等人数占很大比例,这些症状对身心造成危害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其工作效率和日常生活质量,阻碍了潜能的发挥,不良的情绪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受到空前重视。
一、其主要表现状态
1.精神抑郁
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神经性障碍。是因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处于该状态中的人,看到的一切仿佛都是灰暗的,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同时自我评价偏低,对生活缺乏信心,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2.情绪焦虑
中学创办心理咨询室的调查报告
中学创办心理咨询室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困扰青少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公众对心理问题的了解和认识的滞后,许多隐患不能及早发现、治疗,心理问题不能得到正确对待和解决,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以至悲剧的发生。基于这个现状,姜堰二中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到一定位置,与学校的其它工作同思考、同部署、同安排本公务员之家支持原创作品,并于2002年创办心理咨询室。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心理咨询室已成为同学们心灵沟通的桥梁,心语倾诉的“知心室”,使同学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创办之初衷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在学习、就业和工作等各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高中生这一群体,面临着高考这一决定着前途命运的关卡,家长关注、教师关注、社会关注、全民关注,教师、家长对他们的投入最多,期望也最大。然而,长期以来,不少人却忽略了与他们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学校近三年对学生设计的心理调查问卷可以看出,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挫折承受力差。在高手如林的高中,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既是对学习知识的检验,也是一次心理考验,不少学生考试紧张,担心考不好,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这种现象在高三尤为突出,约占50%左右。
二是人际关系不协调。重点高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阶段的佼佼者,由于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加之独生子女在家多受“宠爱”,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关系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使得人际关系不协调。这部分同学约占20%左右。
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调查报告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民流入城市,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流动儿童从小就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排斥以及“二等公民”的不公待遇,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将加深他们的被歧视感和对立感。长期处于社会边缘,他们可能会趋于“激进”化。如果不对流动儿童进行正规有效的教育,不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很可能会产生对整个社会的对抗情绪。这个现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采取许多措施帮助他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是一时可以解决的,需要我们长期关注。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外来人口特别是儿童与本地居民的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
一项对41名打工子弟学生和23名本地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打工子弟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问题检出率为58%,而同期调查的相对应的本地学生的检出率为26%。调查还表明,打工子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与人际关系紧张和敏感等方面,而且在高年级阶段表现更为突出。连云港的情况也是这样。令人深思的是,原创:有一半以上的流动儿童不喜欢甚至讨厌城市的孩子,一个需人们警惕的现象是,流动儿童已感觉到了城市孩子与自己的差别。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将加深他们的被歧视感和对立感。这是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问题,这些流动儿童从小就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排斥以及“二等公民”的不公待遇。
其实儿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中,自我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受周围老师、同伴、父母等的影响,所以,周围的人对他们的身份认同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认为他们行,他们会很棒,如果我们认为他们不行,他们就会感到不行。对于打工子弟来说,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相对较低,因此,他们会经常得到负面的消极评价,这样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更大压力,由此产生较重的上述症状。促进外来人口特别是儿童与本地居民的和谐相处,最好的方法是教育,最好的地方是学校。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成为朋友是保证安定、团结的根本渠道。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2005年3月,连云港市新浦区延东社区妇联对10户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就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1、被调查家庭中父母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有6人,占60%,40-50岁的有2人,占20%,20多岁的2人,占20%。从事的职业中:个体户有8人,占80%;做临时工的有2人,占20%;家长的文化程度:小学、初中文化的9人,占40%;无文化的1人,占10%。
审计人员心理压力调查报告
随着审计工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此同时,也给审计人员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压力,既有一定的物质生活上的压力,更多的是精神生活上的压力。其实,有压力并不是一件坏事,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发创造力,增加工作动力和效能。成功地处理压力,可以使审计人员正确认识自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挑战,并提升心理成熟度。事实上绝大多数审计人员是以积极的状态在应对心理压力,使之成为促进自身发展的强大动力。当然,过度的压力会带来心理的损伤,导致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从而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消极影响。本文对审计人员心理压力的类型、后果和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对加强审计人员的心理压力管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免疫能力有所帮助。
一、审计人员心理压力的类型
审计人员的心理压力源是多方面的,有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共性压力,也有因审计职业的特性而程度有所不同的带有职业特点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工作的高要求带来的心理压力。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审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审计人员产生能力的恐慌。审计机关成立二十多年来,从简单的查错纠弊到绩效审计,到查找体质机制的问题、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作用、服务于国家治理的目标,审计工作从目标、对象和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再是懂财务、懂法规就可以干审计工作的年代了,还需要审计人员精通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了解宏观政策和作用机制。审计人员每到一个新的行业开展审计工作,实际上是行外人员在对行内人员进行监督,这样的高标准与审计人员的现实能力的反差使审计人员产生焦虑情绪。
(二)审计职业的特殊性带来的心理压力。审计工作是监督性的工作,具有强制性,职业要求审计人员维护法律法规和国家利益,而被审计单位必然站在被监督者的立场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样的工作性质使审计人员长期处于与被审计单位博弈的状态,而国家利益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在这种博弈中成为赢家。部分审计人员职业上的不适应也会形成心理压力。
(三)审计出差的高频率带来的心理压力。特派办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一线审计人员的工作、生活无规律,长年在外奔波,与家人聚少离多,难以照顾家中老幼。由于出差多,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教育管理,子女学习成绩和性格养成受到影响,由此带来升学、就业的困难,给审计人员的精神、心理带来压力和负担,审计人员容易产生负疚和焦虑感,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部分家属子女对审计工作缺乏理解和支持,产生家庭矛盾。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我们于1999年3月~5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高校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大学学生心思健康状况调查,共发放问卷96份,收受接管90份,收受接管率为93.75%,其中有用问卷81份,有用率为90%.。申报从有用问卷采取抽样的办法,拔取20份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一,学习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学习问题是同学最为关怀、也是反响最为突出的问题。例如,第33题“将下列几项所带来的心思压力由大到小排序”,其中有44%的同学以为,学业所形成的心思压力最大。这阐明刚才进入大学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法不适应,感应心思压力很大。从严重的高考中走过,很多同学不能顺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法,或过于精神严重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或觉得生活空无,全日无所事事,旷费了学习,虚度了岁月。再如第29题“上大学后,你感觉你最大的波折是什么?”其中33%的同学选择“学习成果不睬想”,由此可见,大一学生在学习上急需获得指导并追求获得心思上的成就感。
二,业余生活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45%的同学觉得大学生活自在开放,同学也比较注重学习,学习自觉性较高,其中56%的同学在第3题“你业余时间首要做什么?”中选择在业余时间上自习或听课,与此相反,只要10%的同学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谈爱情。但这也从旁边面反响了同学心思上的学习压力仍然很大。
三,经济生活
当前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05年4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