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综合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07:06: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行政综合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综合改革行政管理创新分析
摘要:对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进行研究对于改革的深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种情况,对综合改革视阈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进行了必要的研究,主要从行政管理的服务功能发挥不足、高校对于行政管理的重视程度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高校行政管理监管机制不明确以及高校行政管信息化程度不高四个方面阐述了现阶段高校行政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综合改革;高校改革;行政管理;行政效率
一、引言
2015年6月11日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该决定当中也对高校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的内容涉及到教学、科研等多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人力资源的调整实现沟通与治理结构合理性的进一步提升,从而使得高校的科研与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1]。但是许多高校在进行综合改革的过程当中只注重教学与科研改革,对于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视力度不够,从而导致整体行政效率相对较低,无法支撑教学与科研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基于此种情况,本文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对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进行了必要的研究与分析。
二、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行政管理的服务功能发挥不足。首先,目前阶段高校行政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校内师生,但是管理即不是手段,也不是最终的目标,行政管理只有服务于学生与教师的发展才能进一步促进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做好服务、提供保障应该是高校行政管理的最基本任务[2]。但是从现阶段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具体方式来看,行政化思维异常明显,同时强制化管理措施也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实施方式。在这种行政管理体制当中很容易导致行政管理人员产生官本位思想,同时对教师与学生的服务意识也逐渐越来越淡薄。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在开展服务工作时无法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忘记了高校行政管理的职责在于服务于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以及学生的学习。教师与学生在进行行政事物的办理过程当中往往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其次,现阶段高校行政管理服务功能发挥不足,体现在工作优化机制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以及服务反馈机制所存在着较大的缺陷。高校师生对于学校日常行政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缺乏必要的申诉渠道,因此,长期以来高校行政管理并不会主动地对行政管理中所存在的繁琐手续与办事流程进行优化处理,从而导致整体行政管理效率相对较低[3]。(二)高校对于行政管理的重视程度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从高校的具体职能发挥来看,高校的主要职责在于教学与科研,行政管理仅仅处于服务部门,这就必然导致行政管理在高校当中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尴尬状态当中。与现阶段高校日趋完善的教学体系、科研体系相比,行政管理体系相对较为松散,同时也无法引起高校主要领导人员的注意,甚至在许多高校领导层严重,行政管理属于“小儿科”,其主要工作职能不过是“跑跑腿”、“打打杂”,对于学校的发展并没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现阶段许多高校的行政管理模式依然在沿用最传统的模式,行政管理效率相对较低[4]。在综合改革的背景之下,高校必须要具备一支专业化的行政管理队伍,但是从现阶段高校行政管理的具体运行模式来看,存在着一种极为不合理的现象,即学术权利与行政管理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只要学术能力高就可以担任行政领导。甚至在部分高校当中完全混淆了“教授治学”与“教授治校”的关系,许多教授在担任科研任务的同时往往还兼任着行政职务,这种现象不仅导致教授的科学研究受到一定的阻碍,同时也不利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化的发展。在现阶段高校学术专家大量存在的背景之下,大部分高校尚缺乏“治校专家”[5]。(三)高校行政管理监管机制不明确。行政管理重部署、轻落实是现阶段许多高校面临的基本现状,许多高校对于上级部门所传达的信息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以及文件传达的层面的当中,几乎所有的具体工作任务都被转移到二级单位当中执行,而行政管理部门也并不会对二级单位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管,从而导致相关政策在高校的执行情况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的现象。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管理部门平时忙于参会、发文、应付检查,在工作部署上,往往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许多政策到了基层推不动、难落地。有些管理部门“作风虚浮,作出决策前往往以会议代替调研,发出的文件不认真落实,形同虚设”[6]。还有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管机制,但是由于行政管理的计划性不强,临时性会议以及文件相对较多,从而导致监管机制的作用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最终严重影响了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四)高校行政管信息化程度不高。在最近几年当中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已经逐渐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在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所进行的综合改革也具有极为浓厚的“互联网+”特征。首先,从高校行政管理的具体内容来看,其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不仅涉及到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与科研,同时还涉及到财务、后勤等多个方面,同时不同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着明显的交叉现象,但是目前阶段高校所使用的信息化行政管理系统采用的是彼此分离的方式进行管理,不同方面的数据在共享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整体管理效果相对较差。其次,从现阶段高校行政管理所使用的具体信息技术来看,大部分高校还是以ERP、OA等管理模式为主,并没有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例如,目前阶段国内高校在行政管理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空白[7]。
公正司法行政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探讨
摘要:现阶段,由于用户信息数据量庞大,部分司法管理平台无法有效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公正司法行政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对平台的硬件与软件进行设计,首先在平台的硬件设计方面,应用B/S安全组件,再对综合服务平台的服务器和网络架构进行设计。在软件设计部分,通过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平台数据库,再设计平台的界面与功能,从而完成平台的总体设计。通过测试证明,设计平台的各项性能测试结果均符合设计的要求与标准,可以适用于公正司法行政管理综合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公正司法;行政管理;综合服务平台
大数据指的是超出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海量信息计算,曾经广泛应用于基因学等研究领域中[1]。在工业信息化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个领域的信息通过一定的转化方式,逐渐转化为数字的形式进行存储,在这一背景下,大数据逐渐成为一项全新的技术革命,标志着社会逐渐从计算机时代向大数据时代转型[2]。大数据时代主要以数据为核心资源,通过收集、开发与利用数据,基于互联网的模拟作用,表达社会发展的多种层面[3]。现如今,已然进入大数据时代。广泛涌现的各种大数据技术在社会各个方面发挥了其强大的优势和功能,成为当前时代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司法行政管理指的是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职能过程中,处理一系列环节和问题的管理活动,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4]。行政管理是保证司法公正的重要机制,需要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运行行政管理服务制度,减少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弊端,通过一定的运行规则,保障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的稳定发展[5]。由于大数据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将其引入到司法领域,设计一种公正司法行政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有利于提升司法行政管理效果和效率,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使其提升对司法行政管理的满意度。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公正司法行政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对平台的硬件与软件进行设计,首先在平台的硬件设计方面,应用B/S安全组件,再对综合服务平台的服务器和网络架构进行设计。在软件设计部分,通过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平台数据库,再设计平台的界面与功能,从而完成平台的总体设计,以期为完善我国司法行政管理服务提供一定帮助。
1公正司法行政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的硬件设计
本文设计的公正司法行政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在硬件采用B/S安全组件的四核CPU进行配置,四核CPU支持DDR2-2400内存的主板芯片组,可以完成数据的储存。再对平台的服务器硬件进行设计,所有硬件的配置参数具体如表1所示。表1为本文设计的综合服务平台硬件配置参数。此外,建立数据库服务器是公正司法行政管理综合服务平台设计中的最重要的步骤,为此,还要对服务平台的服务器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在保证平台网络得到有效持续运转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使各种服务器得到有效连接,从而使其作为信息资源处理分配的站点,从而为综合服务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库在完成以上硬件设计的基础上,就可以对综合服务平台的网络架构进行设计,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设计的网络架构应该包括三个层级,首先为应用层,在该层级中,应该提供各项管理功能的跳转链接,方便使用者进行管理和操作。其次,在接口服务层,应该设置注册、发布、查询以及用户管理等多方面的端口,为平台的功能设计提供必要的器件支持。最后,是数据库层。在数据库层主要对数据进行导入、存储和分析。第一,需要将不同的源数据库全部迁移到服务平台的存储系统中;还要根据可视化挖掘的要求,对存储的各种公正司法行政数据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实现对公正司法行政数据的查询调取。至此,完成了硬件部分的设计,利用该部分的设计可以对公正司法行政管理数据进行处理,充分发挥了大数据平台海量数据处理等优势,并且可以结合相关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从而更高效地完成服务。在完成硬件设计的基础上,还要对基于大数据的公正司法行政管理综合服务平台软件设计,以下将详细进行描述。
2基于大数据的公正司法行政管理综合服务平台软件设计
行政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提升措施
[摘要]当今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日趋复杂化,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而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其中最为关键的参与者,其综合能力的好坏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尤为关键。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相应的综合能力,阐述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并就行政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各项进行了说明探讨,最后结合实际提出几点提高企业行政管理者综合素质的措施与方式。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必要性;素质要求;措施
现阶段,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内的各项改革也在持续推进,由此也给企业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企业要想在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首要任务就是增强自身实力,当然这离不开综合素质强的人才的参与。努力提升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技能,进而促进管理恰当有效进行,才能够为企业赢得市场主动权。目前来看,行政管理人员能够对高层管理者所交代的任务传至相应基层工作者,进而实现各阶级工作者的信息互通。由此可见,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公司开展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尤为关键。
1行政管理概述以及重要价值
企业行政管理,作为管理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其涉及了企业管理以及行政管理这两项内容,其价值在于现代企业按照相应的法律与原则,运用恰当的制度与方式,进而维系企业的经营,促使企业的发展。处于当代这一大数据时代,行政管理在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里所提到的行政管理并不等同于其他类似于政府部门相应的行政管理,前者的主要作用在于促使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协调好各单位间的关系。行政管理对企业的关键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适应了新时期的要求。目前我国经济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一个恰当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确保即便处于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也能够保持自身优势,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企业行政管理无论在什么时候,哪种情况下,均是企业制胜的法宝。2)对于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而言,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核心竞争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创新以及技术能力,同时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明确的是,企业所进行的行政管理目的在于借助于行政管理中的相应手段,实现各部门的完美融合,以决策层为指导,进而提高企业凝聚力,以便于形成知识型经济体。这个时期内,要求企业各部门员工不断创新,并能够将这些能够促使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应用于实际的经济活动中,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3)为企业发展所需。在一般的情况下,企业在实际发展时都不可能一步飞天,难免会遇到诸多地困难与阻碍,如果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行政管理体系,那么遇到挫折时,企业很有可能会因此遭受巨大的损失。主要的表现为企业无法掌控企业员工的心理活动,包括具体生活中的相应问题;企业凝聚力较差,倘若遇到阻碍,难以留住人才,显而易见,如此便为企业的持续顺利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企业行政管理能够为企业发展打造出良好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对于企业未来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2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分析
事业单位综合办公室行政管理探析
摘要:综合办公室是事业单位的中枢管理部门,综合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工作是保障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在事业单位工作中起着服务管理、参谋协助、沟通协调、监察督办等多方面作用。事业单位的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对于从业人员有着极高的要求标准,明确工作目标,结合事业单位办公室行政工作的特点,不断提升人员服务意识及综合素质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认真分析事业单位综合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总结事业单位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研究强化综合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有助于提高综合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水平,帮助实现事业单位工作目标。
关键词:事业单位;综合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
1综合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
事业单位综合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虽然纷繁复杂,涉及面广,难度较大,但经过分析仍能发现它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1负责信息传达。事业单位综合办公室是单位内部传达组织信息的重要枢纽,其主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就是将事业单位上级部门的指示和命令传达给下级部门,来指导下级部门和员工的工作。信息的传递既要保证及时高效,又要做好保密工作。信息的传达要保证快捷迅速地落实到人,要第一时间通知到负责相关工作的人,确保时效性,不能因传达工作不到位导致影响工作进度,同时信息传递过程中还要确保信息质量,要传达真实信息,不能主观臆断增加和删减相关信息。在实际的工作处理中,综合办公室要充分掌握单位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指示和命令。信息的有效传达是综合办公室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开展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的第一步。1.2统筹协调沟通。大家都知道综合办公室的事务比较全面广泛,是保证单位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事业单位综合办公室还起着沟通协调的作用,协调单位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事务,本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综合办公室作为一个控制性机构,需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工作情况,也要对全局展开控制监控,对特殊突发事件进行协调处理,同时需要对收集到的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发挥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综合办公室要尽量按照规章流程来办事,避免在协调交流过程中过于随性与盲目,也要善于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进行调整。还要促进上下级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内部的工作人员做好沟通和交流工作,以保证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1.3提供参谋协助。在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中,综合办公室的一个主要职能就是能够帮助领导收集和掌握更多的资源信息,给领导决策起到出谋划策、参谋智囊的作用。因此综合办公室要具备调查研究能力,能够进一步深入单位员工中间,真诚倾听员工的真实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全面掌握基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深入发现单位的一些潜在性问题和困难,针对具体的问题给予具体的分析,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和汇报。还要做好事业单位的咨询管理服务,帮助单位领导根据现有的发展状况,准确判断下步工作方向,明确单位工作目标,确定今后工作思路,制定科学管理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谋划。1.4进行监察督办。在对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安排落实的过程中,综合办公室还承担着一定的监督查办责任。要保证事业单位工作安排到位、落到实处,办公室就必须健全内部监察督办机制,把各项工作都指定专人负责,把每一项责任都落实到个人,当工作中出现问题差错时,能够及时地找到对应的各级负责人来解决问题和落实工作。还要强化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以高度负责、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做好办公室的反馈工作,从而有效地提升综合办公室的办公办事效率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执行力。
2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综合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能否有序有效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随着事业单位工作的蓬勃发展,对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总结起来,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有以下几点:2.1专业技术能力。作为事业单位综合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本行业的基本现状、发展方向、专业领域、专门技术、业务技能等相关的专业知识,需要熟悉掌握国家对本行业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指导意见、领导讲话等理论知识,需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公文写作能力。这些都是办公室上传下达工作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资料、起草重要文件材料等工作必备的专业能力,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功。2.2规矩程序意识。事业单位综合办公室是一个有很强政治性的部门,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务必守规矩,遵程序,做到按规矩办事,依照程序开展工作。综合办公室接触较多的重要工作和对外交往,有时还会涉及一些国家机密和保密信息,因此办公室工作人员必须始终坚守政治规矩,始终政治立场坚定,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严守国家保密纪律,不得泄露国家机密和单位秘密,不传播、不泄漏领导的个人意见建议和尚未最终决定的有关事项等。同时,办公室工作人员还要树牢程序意识,严格按照程序办事,遵照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等国家规定和本单位的发文程序、会议程序、审批程序、签报流程等程序规定办文办会办事,对一些重大敏感问题,要及时汇报和请示领导,不能擅自作主进行处理,以避免工作失误,提高行政办事效率。2.3思想道德素质。事业单位综合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节奏快,头绪多,时间长,强度大,经常需要加班加点,有时节假日也无法休息。这就需要办公室工作人员具有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具有淡泊名利、无私忘我的思想观念,能做到服从大局,吃苦耐劳。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事业心强,集体荣誉感强,能自觉维护单位利益。能克己奉公,不谋私利,办事公道,作风正派,具备拒腐防变和抵制不正之风的能力。2.4团队协作意识。事业单位的综合办公室工作不是单个人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工作人员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互相团结合作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树立大局意识,在工作中要互相学习,相互请教,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团结一致,密切协作,互相配合干好工作,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共同营造办公室内部和整个单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将整个单位打造成团结奋进、积极进取的队伍,提高团队整体凝聚力,有力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行政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整合行政审批资源,方便企业、群众办事,进一步创新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深化“效率革命”。根据《行政许可法》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运行机制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政审批项目或审批办理事项较少的县直审批职能部门(含市垂直管理部门)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综合服务窗口的设置
第三条设置原则:按照“精简效能、整合资源、便利办事”的原则设置综合服务窗口。
第四条设置的程序:
市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开展一学两创先进事迹材料
××市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大队在全市开展的“学习、创新、创业”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学习、注重实效,积极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和执法方法,从而在全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提高了执法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得到了明显的改变和提高。
一、把“一学两创”活动与执法人员考评结合在一起
为了提高执法人员的理论和执法水平,全面锤炼了全队执法人员的综合执法素质,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大队把学习城市管理业务理论、法律法规知识与城市管理执法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大队结合“一学两创”活动和日常工作,每天坚持早晨半小时的学习制度;每天召开一次大队领导工作分析会,对日常执法中出现的个案、特案进行分析讨论,查找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更多进行整改。通过定期对执法人员学习情况进行考评和工作中的交流沟通,提高了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效能,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执法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把“一学两创”活动与创新城市管理结合在一起
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大队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真正解决市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难事、实事,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投资环境,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为适应口岸城市发展需要,大队结合实际工作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把城市管理执法关口前置,实行以“精确、细致、深入”、“包片到人,责任到人”为核心的城市综合管理执法精细化新机制,通过对城市管理目标的量化,管理标准的细化,职责分工明晰化,加强配合协调,落实绩效挂钩机制,实现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被动执法向主动执法转变,提高城市管理质量,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上半年,大队还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创新夜市规范管理机制,将夜市摊位占道经营权从以往行政审批改为采取公正、透明的公开拍卖,实行夜市摊位占道经营权市场化运作。通过公开的拍卖方式,为广大夜市经营业户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夜市划定的80个经营摊位实现成功拍卖,不但让夜市经营业户在公开的竞争中选择自己理想的夜市摊位,而且为夜市的有序经营奠定了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把“一学两创”活动与日常执法工作结合在一起
城市综合执法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
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就是发展,发展就要变化,变化需要创新。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日趋完备,如何加强城市管理、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及工作机制,理顺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使其高效规范的运行,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年12月,经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了由法工委牵头的“综合行政执法”调研组,通过历时两个多月较为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形成书面调研报告如下:
一、综合行政执法形成的背景与推行现状
1996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16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自1997年以来至2002年,全国有23个省、自治区的79个城市和3个直辖市经批准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年8月22日国务院作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02】17号),该决定指出并明确了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指导思想、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范围、进一步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要求。2002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编办《关于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该意见从充分认识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试点的基本内容、试点的组织实施四个方面提出了意见。2004年市政府相继批准了我市渝中区、南岸区、区、北陪区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实施方案,《区人民政府关于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改革的实施意见》(府发【2004】96号),即三定方案,将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更名为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为政府组成部门,专司行政监督处罚职能。至此,管罚分离的行政执法法制格局和综合行政执法的大格局基本形成。
从全市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推行的现实状况来看,已有渝中区、南岸区、区、北陪区实行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格局,其推行情况亦不尽一致,有的完全没有了管理职能,有的还交叉了部分管理职能,有的是综合行政执法局一块牌子一套班子,有的是并列环保局、市政绿化局等多块牌子一套班子,但不论哪种机构设置形式,都基本形成了管罚分离的法制格局。
二、综合行政执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之分析
综合行政执法是提高城市管理法制化水平,构建管理长效机制的一种新型行政执法模式,具备执法主体唯一性、执法体制统一性、执法职能综合性、执法范围灵活性的特点,但该项工作的推行也面临着各种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港口行政执法研究论文
摘要:为解决港口现行水上交通安全行政执法模式中存在的诸多执法体制弊端,提出了构建行政综合执法模式的设想,并从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两方面对此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在此基础上,结合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特点和监管体制现状,从行政立法、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等主要环节提出了构建港口水上交通安全行政综合执法模式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关键词:行政执法;法律;权力
1港口水上交通安全行政执法模式现状以及存在的执法体制弊端
(1)管理主体不明。对某项行政事务所归属的行政主体必须明确,主体不明确,行政机关相互间容易产生扯皮或相互推诿责任。因此,实践中有关部门对众多港口未作明确定性,导致相应的安全管理主体无法落实,这一问题的存在同样影响到船舶防污染管理主体的落实。
(2)管理职能交叉。管理职能交叉指某项行政事务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主体的管理。在港口中,依然存在行政主体管理职能交叉的现象,责任不清等现象的产生。
(3)管理要求不统一。海事、渔监两部门设置在同一港口中并对外行使行政执法职能,由于存在阶段性管理侧重点不同步、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内容和要求不一致、执法中所适用的依据和标准不相同,对某项行政事务的管理容易造成“一严一松”现象,影响了执法的权威性、连贯性。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研究论文
摘要:城市管理是依法治市、依法治城、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能和永恒课题。综合执法是法治建设的需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必须保证法治的统一性,发挥立法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通过规范权力加强监督、依法行政来推动我国法治的实现。
关键词:法治;法治理念;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依法治国
1法治及其理念的价值诠释1.1法治的概念法治理念,是关于法治的原理、精神论文及法治化的操作技术,它构成了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的法治理论的基本框架。因此,理解法治的概念是对法治理念的把握和解释。法治概念是在历史上产生的,在不同的国家和时代,它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开始关于法律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的争论。著名的“儒法之争”,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治理国家主要是靠法律,即“圣人之治(即人治)”还是主要靠个别贤明的君主,即“圣法之治(即法治)”。在西方,第一个主张依法治国者,可以说是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他在著名的《政治学》一书中,认为“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在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法治”的理解和认识异常活跃,纷纷提出了对法治精义的看法和解释。有学者通过认同西方社会亚里士多德以来对法治的几乎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基本解释,认为法治的基本精义在于法的至上地位和法的善德质素,后者决定着前者,更具有根本意义。法的至上地位意味着不仅只有手段的功用,而且有目的和价值意义;法的善德质素要求法治不只在实施层而,更在立法层面。同时,法治作为价值理想,与自由、平等、正义、秩序、效率、民主等多元价值具有亲合关系。有学者从价值理念的角度出发,认为法治除了“治国方略”之外,是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是一种理性的法制模式,是一种理性的法律精神,是一种理性的社会秩序。1.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
2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与法治2.1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法治的具体实践从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实践来看,中国法治化进程是由国家启动的,基本上是以政府推进为主的政府推进和社会演进结合型。从根本意义上,反映了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元化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的理论深入和展开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回应,需要在实践中具体地操作中国法治化道路选择,需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则是法治理念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实践。城市管理是依法治市、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能和永恒课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根源于市场化改革的推动、行政机构精简和行政处罚的执法法治化要求,以解决在城市管理领域中比较混乱的行政处罚行为,《行政处罚法》将综合执法中的集中处罚纳入了法治化的轨道。城市管理的法治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体现,是法治社会成熟与否的标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地方行政区域的具体实施,它使法治理念得以启动和深入,使法逐步由纸上的条文融入了公民的生活中,从而为法治国家最基本的“制度与人”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奠定了现实基础。2.2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法治的具体化,与法治政府具有密切关系城市管理领域综合执法作为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以及改革方向之一提出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200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就继续做好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试点工作再次发出了专门通知,要求各省政府从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高度,充分认识实行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制度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执法体制。综合执法作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模式,其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首先,城管综合执法与责任型政府关系密切,责任行政要求行政系统行使职权时权责对等,行政执法权高效有序地运作,这是因为,“良好的法律秩序是法律规范实施的结果,也是检验是否厉行法治的一个重要标志。”城管综合执法将以往分散行使的行政执法权相对集中,明确执法主体及其权限和责任,为“政府权力再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城管综合执法也体现了治理型政府的要求。治理型政府以“最好服务、最高效率”为目标,城管综合执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行政处罚领域的三乱现象,使无序变为有序,保证行政管理体制的统一和稳定,有力地推动法治政府的建设。同样,依法行政也对综合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必须要做到秉公执法、文明执法,杜绝粗暴执法,从而为政府树立良好的行政执法形象。
3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现状及展望在中国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如何具体实现法治的方略,体现法治的价值和要求是对我国法制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开展和深入,作为依法治国在地方行政区域内的法治实践,为中国法治化的实现提供了一条符合实际的道路。3.1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现状(1)立法不足,法律滞后。行政执法,顾名思义就是行政机关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行政执法离不开法律适用,当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将抽象的法律规定具体运用于人、行为和事实并对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作出判断和决定时,就属于法律适用。城管综合执法作为行政执法的一种模式,在其执法的过程中也必然涉及法律适用。不同的行政执法模式各有其执法依据,就目前各地城管综合执法的法律现行的立法并不能完全适应城管综合执法的实际,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①中央立法过于原则,欠缺可操作性;②地方立法位阶较低,权威性不足;③执法依据分散,处于“借法执法”的尴尬局面;④部分执法依据存在着相互冲突的现象。(2)管理部门行政执法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综合执法机关的行政处罚权来自于行政职能机关的转让,各行政职能机关都交出一部分行政处罚权给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实施机关,由其独立行使,变多家执法为一家执法。然而,这种转让并不是传统理论中的依法转让,其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还不完善,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①行政管理权与综合执法权完全割裂,管理与处罚难以衔接。“有关行政职能部门与综合执法机关之间的职责冲突,从某种程度上说对执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比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之前的职责交叉问题还要大。”②综合执法部门与原职能机关执法职能转移不完整,执法界面不清晰。根据行政法的理论,一个完整的行政处罚权是不能被分割的,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在部分职责职权的划定上,却分割了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行政处罚权。(3)执法主体定位不准,执法手段不足。现在执法队伍的执法主体资格是根据《行政处罚法》第16条的规定,在国务院法制办批复后,通过各级政府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予以确定的,由于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原来是由其他的法律或法规明确授予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因此,在行政处罚权执法主体资格转移过程中就存在着法律间的冲突。特别是试点工作实施以后,一些新颁布或修改的法律法规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内的行政处罚权仍明确规定授予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这也给综合执法队伍的执法主体资格带来了问题。在管理上依然采取运动式的监管模式,而且执法手段较为单一,整治效果不明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在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实践中,还面临一个相同的难题: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以后没有行使行政强制权的权力,城市管理难以有效的进行。3.2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完善途径法治是一个目标,是一个庞大的、理想而又可以实现的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是漫长的、艰苦的,这个过程由一系列活动所组成,是旨在实现法治的一系列具体活动的总和。充分认识到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现状及实现理想法治目标的必然性,更加紧迫地推进法治的进程,要着重从以下方面做起:(1)改革管理体制。“从法治的发展角度着眼,如果一种制度设计是值得并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我们就必须为它的建构迈出第一步,哪怕会遭遇种种阻力,甚至阻力过大而使得这一步走歪了。毕竟,任何制度文明的发展都是在学习、矫正、积累的过程中完成的。”一个城市的管理工作,特点是城管行政执法体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管理工作的成效问题。因此,研究确立科学合理的城管行政执法新体制,对于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率至关重要。通过职能、权力、机构、人员的转变与调整,以及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统一执法程序和文书等配套制度的建设,使权力彻底与利益脱钩、真正与责任挂钩,从而最终建立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2)制定法律规范。任何一项制度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尤其是对于以行政权重构为核心的城管综合执法制度而言,更需要立法权的全面规范。关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地方性法规可作全面立法的立法选择,“所谓全面立法就是指在一部或若干部法律、法规中对行政综合执法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作出系统规定,并将有关的主体、内容、程序等全部列举出来。”法规具体可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①主体地位问题;②人员设置问题;③执法手段问题;④执法职能及范围划分问题;⑤执法程序问题。(3)重塑执法理念。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要求,切实改变“重处罚轻服务”的现象,实现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树立权利本位、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在执法方式上做到多样化、人性化、社会化,做到执法公开、公平、公正、公信,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强内部监督制度建设,做到权力与利益脱钩、与责任挂钩,全面提高队伍和人员的素质,从而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确立与完善作出贡献。
关于综合行政执法问题的几点思考
综合行政执法问题看似简单,实际相当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政策性很强。笔者现就综合行政执法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关系、“两个相对分开”原则、综合行政执法的内容与形式、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定位与设置、人员编制管理等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综合行政执法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关系问题
*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17号,以下简称国发17号文件),决定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经国务院同意,又转发了《中央编办关于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办发[*]56号,以下简称国办发56号文件),决定在广东省、重庆市开展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的试点,其它省区市各选择1—2个具备条件的市(地)、县(市)进行试点。这两个文件相继下发后,客观上提出了如何理解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与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关系、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衔接协调等问题。为此,中央编办和国务院法制办于*年2月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央编办发[*]4号,以下简称中央编办4号文件),对这两项工作的关系和贯彻落实问题做出了安排。在对这两项工作的具体把握上,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第—,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实行综合行政执法的基础。首先应当明确,这两项工作的目标是相同的,原则精神是一致的,内涵实质是统一的,都是为了解决多头执法、多重执法的顽疾,也都是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其次应当看到,从1997年以来,依据《行政处罚法》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改进行政执法状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这项试点创造的经验与做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国务院在不长时间内就行政执法问题连续下发文件,鲜明体现出中央切实解决多层、多头执法问题的意图和决心。这两个文件是一个整体,精神完全一致,都是指导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文件,都必须贯彻执行。
第二,综合行政执法是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拓展和深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的深化。从一般意义上讲,行政执法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救助等多个环节。综合行政执法并不仅仅局限于行政处罚这一个环节上进行综合,而是在其它环节上也进行综合。比如,在“行政审批”这个环节上进行综合。近年来,许多地方通过“行政审批大厅”、“行政服务中心”“便民中心”等形式把各部门的行政审批集中到一起。虽然各地在“行政审批大厅”的建设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的实质是“行政审批”的综合,体现了综合行政执法的要求和方向。二是在范围上的扩展。相对集中处罚权试点只是把看得见的、易判断的处罚权集中起来,而另一些所谓“技术性强”“比较复杂”的处罚权还留在机关中。而综合行政执法强调“政策制订与监督处罚相对分开”,处罚职能原则上都要划入执法机构,而且与处罚紧密相关的日常监督、事后管理等职能也要综合起来。三是领域上的扩展。综合行政执法并不仅仅在相对集中处罚权比较成熟的城市管理领域里展开,而且要在职责交叉比较明显、多头执法比较突出的文化市场管理领域、资源环境领域、农业等领域展开。由此可见,综合行政执法虽然是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基础上展开的,但它又远远超出了相对集中处罚权的范围,涉及到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等各方面,是对现有行政执法体制的突破,是从体制上和源头上解决多头多重执法问题的创新举措。用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综合行政执法的初级阶段或简单形态,而综合行政执法则是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高级形态。
第三,因为综合行政执法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这两项工作要统一起来,做到“四个统一”,即统—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抓落实。一是已经进行了相对集中处罚权试点的地方,要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这里所说的完善和规范,绝不是退回去,而是要按照综合行政执法的原则和要求,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二是准备开展相对集中处罚权工作的地方,要按照综合行政执法的原则和要求进行安排和部署。就是说要尽可能把改革的步伐迈大一些,把问题解决得彻底一些,争取一步到位,以免将来再动。三是已经确定进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的地方,不再单独进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而是按照综合行政执法的原则与要求进行改革。四是承办具体工作的有关部门和机构,要紧密配合、充分沟通,加强协调,通过必要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建设,保证统一协调有关职能调整、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法律法规等事宜。在这方面,机构编制部门要认真切实地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进行协调,以保障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顺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