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风险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12:01: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行业风险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行业风险管理

卫生行业风险管理调查报告

卫生事业关系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卫生事业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医药回扣、开单提成等卫生行业不正之风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讨论。因此,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岗位风险廉能管理,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预防腐败的新途径、新方法,有利于增强卫生系统党员干部化解廉能风险的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对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加强和推进卫生系统岗位风险廉能管理工作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卫生行业开展岗位风险廉能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岗位风险廉能管理是卫生领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有力举措。当前卫生事业处于快速发展、矛盾凸显和改革转型“三期”并存的特殊时期,管理压力不断增大,廉政风险相应增加,廉政建设面临着新的考验。在这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岗位风险廉能管理,对于推进医疗卫生系统惩防体系建设,进一步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控制和降低医药服务价格,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和良好的机遇。

(二)开展岗位风险廉能管理是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卫生行业的个别腐败问题,对卫生行业的侵蚀非常严重,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大。从媒体披露的全国查处的一些窝案、串案和大案要案来看,从行政管理人员、医院领导和科室主任,到普通医务人员都涉及到了。“成建制”收受红包回扣,令人触目惊心,个别医疗机构的领导和知名专家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除了自身的原因外,也与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有关,这是腐败滋生的深层次原因。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开展岗位风险廉能管理是将风险管理理论引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紧紧围绕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建立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为促进卫生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政治和纪律保证。

(三)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是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迫切需要。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高效廉洁的队伍和严格的组织纪律。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就是要梳理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一些关键环节容易发生的问题,通过梳理,每个领导干部明晰自己手中的权力容易在哪些环节有风险,触及了红线将受到怎样的惩治,应该如何预防,给运行中的权力装上“预警雷达”,使领导干部树立起“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的思想,筑起抵御腐败的铜墙铁壁。因此,推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是最直接地保护、爱护党员干部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干部队伍形象的实践要求。

二、卫生行业岗位风险的表现形式

查看全文

房地产行业风险管理与战略目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迎来了较好的发展前景,更多企业加入到房地产开发当中,给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是房地产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管理难题和战略目标的变革问题,导致公司的发展遭遇瓶颈,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经营成本不断升高。因此,房地产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整体发展导向选择和制订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减少因风险管理不当带来的恶劣影响。基于此,本文将从房地产行业风险管理与战略目标变革的层面入手,探讨当前房地产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难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整改基点,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有利的经济条件,推动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风险管理;战略目标;变革

房地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撑产业之一,对全社会的经济繁荣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但是随着房地产投资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房价越涨越高,已经呈现出非理性的发展趋势,房地产行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房地产企业本身的运营和管理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点,其中风险管理难已经成为很多房地产企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随着房地产企业战略目标的变革,和企业所处环境的飞速变化,行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房地产企业金融市场发展受到约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房地产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正视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统筹做好重大风险管理的防范和化解工作,促进企业战略目标改革能在有利的环境中进行,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获得稳健发展。

房地产行业风险管理与战略目标变革的基本特征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房地产企业进行房地产开发,能够为人们的居住提供更好的条件,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家都会加入到房地产开发当中,而房地产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就需要不断转变自己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并且,需要结合当前的整体市场导向进行战略目标的改革工作。随着近年来房地产企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凸显出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而言,如果不能及时处理,那么将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也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对当前的房地产企业中风险管理与战略目标变革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将其特点总结如下。

一、客观性与普遍性的特点

查看全文

局长在教育行业风险管理动员会讲话

同志们:

教育事业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乎到民族的复兴与崛起,因为有着无数花季生命的存在,所以我们肩上担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因为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所以我们面临着难以预测的风险。也因如此,我们更有必要加强教育行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科学化解风险,进一步合理减轻发展重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上,以和谐、平安的发展努力实现从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的新跨越。

下面我就完善我市教育行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谈三点意见:

一、拓宽发展视野,正确把握推进教育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任何事业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与风险共存,与机遇并行,都存在不可预测性和偶发生性,作为百年树人为已任的教育事业,所承担的风险、所承受的压力、所面临的挑战都非同一般。

四川汶川地震、南方冰雪灾害等这些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尤其是汶川地震,更是以惨烈的事实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天灾难测、灾害难防。

查看全文

石油天然气行业风险管理论文

1石油天然气行业生产特点

1.1生产环节较多

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主要包括勘探开发、油气集输以及炼化等,并对生产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的技术主要包括重力、电法、地震勘探等技术以及定向钻井、水平井钻井等钻井技术;油气集输过程中需要的技术主要包括含油污水处理、原油脱水、脱硫技术等;炼化过程中需要的技术主要为催化炼化、加氢裂化等技术。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需加强安全生产并进行风险管理[1-3]。

1.2安全危险性高

石油天然气具有易挥发性、易燃易爆、有毒性以及腐蚀性特征。石油天然气中含有轻质成分易挥发,肉眼无法观察到,如石油天然气产生挥发未及时发现并处理易对人员造成安全威胁,故在石油天然气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设备的要求较高;石油天然气挥发成分与空气中氧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后易发生爆炸。油气集输过程中路途遥远,需经历不同的地理环境、天气环境对油气安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油气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加热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但在加热过程若出现失误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混有硫化氢等有毒气体,若处理不当对周围居民人身安全产生威胁;当石油天然气含有腐蚀性硫化物时,对设备造成危害,影响油气的安全生产[4-5]。

2石油天然气行业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如何在金融危机下加强银行业风险管理对策探析论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并主要论述了如何在金融危机下加强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风险管理金融危机

商业银行作为从事资产绎营的特殊金融企业,其主要的资金来源是负债,因此银行是一个经营风险的企业,在存款货币银行的管理中,风险管理一直备受芙注。风险管理不是指消除风险,实际上风险是无处逃避和躲藏的,关键是学会驾驭与管理金融风险。美国花旗集团前董事长沃尔特·瑞斯顿说过一句颇有哲理的话:生活的全部内容是管理风险,而是消除风险风险管理是指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收益最大化,即保持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一定风险承担带来的收益抵消全部风险损失后还有定的利润,这就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2004年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银行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类风险和其他风险。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就是指银行的客户或交易对手无力履约的风险。市场风险是由于金融市场的…些重要变量(如利率、汇率、股价等)的变动而导致银行的头寸面临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缺陷以及公司治理机制失效导致的风险,这类风险是由于人为错误、系统失灵、不正确的流程和无效的监督等原因造成,其他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等,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在业务发展中是相互交叉的,并呈现出连锁态等。

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信用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收入柬源在于存贷利差收益,据不完全统计,存贷利差收益约占至全国商、银行年度收益的70%左右。这种情况下,信用风险直以来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但是我国信用风险没有实现动态评级,目前实现的贷款五级分类,只是按期间分类,依然属于静态方法,而且有可能出现借款人单笔贷款的信用风险不大,借款人所有贷款总的风险却很大;前‘笔货款风险不大,这笔贷款风险很大;昨天风险不大,今天风险很大的情况。商业银行在贷款前对借款人采取综合信用评级统一授信,但贷款发放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的变化依然难以监测。信贷资金使用缺乏监控,商业银行缺乏对信贷资金使用规模、资金流向、使日效率的有效监控,借款人的高风险行为不能及时被银行观察到,等银行获知信贷资金的使用风险过高时,往往风险损失已经发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真建立自己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评价基小是各家银行自己的主观判断。

查看全文

物流企业风险现状探析

[摘要]风险研究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和未来的蓬勃有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风险管理控制出发,以物流企业风险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风险的定义和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其次对国外企业风险管理控制的进程进行总结,再次对国内学者对企业风险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结合物流行业的经营特点分析了物流企业存在的风险;最后对上述理论进行了评价,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风险控制;物流企业;分析与评价

1引言

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迅猛,随之带来的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因此人们对各类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物流行业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已经有1.7万多家物流仓储企业,而且有专家研究表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与物流行业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物流业每增长2.6%,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就增加1%。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的全面开放,国际跨国物流企业也加入了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因其雄厚的财力和先于我国物流企业起步的经验积累,使得我国物流企业面临很大的压力。面对激烈的竞争,我国物流企业开始寻求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途径。许多物流企业通过上市或者基于市场做出相应的调整,完成了现代公司治理的架构,风险控制能力有一些提高,但深入考虑现有的风险控制体系,我国的许多物流企业并没有达到与现代治理体系相匹配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只要公司运营,就会有风险,物流公司也不例外。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要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合理、合法和规范,从而真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物流企业由于它的经营特点,其更多地处在第三方甚至第四方的一个位置,所以物流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风险种类更多,被风险影响的概率更大,比如财务风险、客户风险、合作风险、环境风险等。针对物流业对风险控制进行研究,是对物流理论的一种丰富,更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的方法和工具。从全面的角度出发,对物流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运用科学的指标体系为企业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据此可为物流企业的上层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当物流公司进行项目决策时,它会评估和预测存在和可能发生的风险,把损失降到最小化,对于可能避免的风险,对其进行合理的规避。通过对风险的把控,能帮助物流企业提高竞争力,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物流企业风险控制研究现状

2.1风险的定义和相关研究。按时间顺序,最早的风险概念是依据西方古典经济学写成的,认为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是对经营者所承担风险的报酬和补偿。在此之后,美国学者威利特在1901年首次给出了一个全面而明确的定义:风险是人们不希望看到的事件的不确定性的客观表现。目前,学术界对于风险还没有统一和权威性的定义,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和保险学者因为他们考虑自己的领域,对风险的定义和表达方式不同,当然其中也不乏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J.S.Rosenb(1972)将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保险先生”段开龄认为,风险可以引申定义为预期损失的不利偏差,是指可能发生损失的损害程度的大小;C.A.Williams(1985)将风险定义为特定条件和特定时期的未来结果的变化,并且通常假设风险是事件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在总结各种风险描述的基础上,我国学者王明涛(2003)认为:所谓风险是指决策方案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产生不利结果的可能性,以及由于决策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可能损失程度。总而言之,从不同的定义中可以总结出风险的特点。首先,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无法彻底地消除风险,只能合理地规避、控制和转移风险;其次,风险的核心围绕着不确定性,不论从发生方式还是结果方面讲,风险事件都是不确定的。为了区分风险和不确定性,美国经济学家F.H.Knight于1921年进行了一项有针对性的研究。1964年,威廉姆斯和汉斯所著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在风险分析中增加了主观因素。他们认为,虽然风险是客观的,但在分析风险时,分析师对风险程度的判断是主观的。由于不同的分析者,对相同风险的看法可能不同。每个学者对风险的定义都包含着不确定性,但是对于风险的定义不同,不确定性对于风险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观点:一是风险等于不确定性;二是风险所发生的损失的不确定性,人们不确定损失是否会发生;三是风险是损失类型的不确定性;四是风险是不确定性的随机性特征。2.2风险管理研究现状。为了用最小的成本使风险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人们以管理学为基础,将管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应用到对风险的控制中,产生了现在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这一概念从出现至今,可大致分为三种管理格局:第一种,是传统风险管理方法(1963—1976年),这种方法是纯粹地面向风险管理的方法;第二种,是面向投机风险研究,被称为金融风险管理理论(1952—2003年);第三种,是针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被称为企业风险管理理论(1994年至今)。在以上的三种管理格局中,本文侧重研究的是第三种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在全球的风险管理发展过程中,美国对于该方面的研究起步最早,理论被应用得也相对广泛,在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对风险管理的新思考开始了。2002年7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在美国出台,这使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成为全球的焦点,并且学术界和实务部门开始关注“全面整合型风险管理”(IntegratedRiskManagement)和“风险治理”(RiskGovernance)。2004年,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现代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核心是据此框架中的风险管理概念、内容、框架构建的。2005年,国际风险管理理事会(IRGC)发表了《风险治理白皮书———面向一体化的解决方案》,首次由官方制定了风险管理的综合分析框架。200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标准(ISOFDIS31000)。中国的风险管理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从海外向中国引入了风险管理的概念。段开龄博士的《风险管理论文集》是中国风险研究的里程碑。风险管理近些年来也逐步受到重视,其研究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文献。企业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刘小群(2004)对物流外包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物流外包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优化了企业的业务配置;另一方面又使企业承担了额外的风险,比如货物失控和责任转移等问题,减少了企业对相应业务的监督和控制。成小平和庞守林(2015)认为,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既帮助企业提供运营保障,又给投资者提供了信心,风险管理实施有效性的思想是现代风险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的风险管理需要向更符合市场发展的方面发展。钟开斌(2007)通过总结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风险管理理论,提出三个特点:其一,风险管理应从单一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风险管理;其二,风险管理应当上升到国家可持续发展规划层面;其三,把重点从传统风险因素转向新的风险因素。黄英俊(2013)认为,中国现有的研究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风险管理,缺乏对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研究。此外,风险管理研究尚未系统化,需要进一步发展。李顺和吴超(2015)认为,风险管理是涉及多个理论学科的复杂系统,其结构体系是由专业维、技术维、理论维和时间维组成的四维体系组成,每个维度又存在横向和纵向两种逻辑思维,在进行研究时要根据研究对象运用适合的研究方法的各个维度,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向某个维度侧重。2.3物流企业所存在风险的现状。物流业因为其自身独特性,不可测因素众多,因此物流企业存在的风险也更加复杂,更加多元化。例如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交通方面的事故,从而导致伤亡、货损、延误等问题。据统计,中国物流业包装事故造成的年度亏损约为150亿元,装卸运输事故造成的损失为500亿元。储存事故造成的损失约为30亿元人民币。因此,开展物流业风险管理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许多国内外学者对物流企业的风险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针对物流企业风险的成因,我国学者盛立新(2007)认为,物流风险应该考虑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不利事件的可能性;另一个是不利事件对实现目标的积极和消极后果。温宏伟(2007)认为,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象公司业务运营的复杂性,以及物流企业的能力和实力有限,由上述三点引起的目标偏离预期的可能性构成了物流企业的风险。唐波(2010)通过梳理和分析物流企业风险成因,从财务、内部运营、客户、未来发展性四个角度构建了物流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如何能用抓住风险的关键点,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损失缩小到最少,我国学者也从不同的侧重点进行了研究。黄芳(2009)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物流网络运作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重要的是对风险进行协调,仅仅停留在对单个物流企业的风险分析或者供应链风险研究的层面上是不够的,物流网络运营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是物流网络运营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刘一波(2012)认为,应选择合理有效的评估方法来评估物流风险,并选择物流服务提供商,而不是完全主观的头脑风暴法或者简单、片面的打分法,如何建立集合供应链上下游各参与主体意见的全面的指标体系和探索高效方便使用的评价方法,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在物流企业风险评估方法方面,国内研究者也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力求使得评估结果更为科学化。比如,张艳丽和严伟(2012)认为,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的结合可以更好地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评价方法,可以更客观地评估物流公司的运营风险,但不建议使用非常复杂的方法,因为过于复杂的方法不利于物流公司的指导和可操作性。王建华(2014)通过定量方法对快递企业进行评价,筛选出影响快递企业服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环境风险、营销风险、物流运营风险、客户服务风险、采购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信息系统风险、技术开发风险和协作风险等。最后,构建了快递企业服务风险预警模型。与风险管理类似,国外研究领域针对物流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也起步较早,像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理论研究方面在全球范围内领先一步,也最先将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践中。下面针对国外关于物流企业风险控制和管理的研究现状和成果进行了相关归纳。有许多学者认为,综合物流企业的经营特点与其他的风险影响因素相比较,物流运输和配送环节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其风险因素包括货物数量和质量、不同顾客需求的定位、运输路线的规划等。RalluR.H.认为,高效的路径优化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物流运作产生的风险,利用实时的路径规划工具可以减少物流管理中的风险,Giaglis等研究了最小化物流风险问题,认为可以利用实时的路线规划工具来减少物流管理中的风险,认为高效率的路线规划系统能够有效地实施物流风险管理。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学者们更多地把相对成熟的方法和技术融入到对物流企业的风险管控中来,使研究成果更具现实意义。KefanXie等(2009)通过为中小企业内部物流信息化提出一种所谓的“标签卡管理模式”,企业可以动态地监控整个过程中正在进行的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并进一步建立风险预警和早期控制系统。HaoZhang等(2017)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建立了一种评估模型,该模型克服了主观赋权的局限性,旨在物流企业在冷链物流方面可以通过一套科学方法来管理潜在风险,以评估事故发生前的风险。DafengXu等(2018)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新模型,用于改进物流风险管理,该模型是一种基于种群的随机优化方法。

查看全文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本土化论文

摘要: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在我国,它已经通过行政法规的形式由企业监管当局首先在中央企业加以推行。近三年来的实践表明,在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竞争力的过程中,仍有大量的本土化工作要做。

关键词: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中央企业本土化

本世纪初以来,以不确定性为基本研究对象的企业风险管理(EnterpriseRiskManagement,ERM)理论逐渐进入我国实业界和研究者的视野。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实施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下称《指引》),该《指引》的颁行,可以看成是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在我国大规模本土化的开始。

一、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概要及在我国的规范化实施

1.企业风险管理(ERM)理论的一般框架。企业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管理理念或管理框架的最终形成,是由美国发起人组织委员会(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ssion,COSO)在2004年9月提出的,标志文书是《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tegratedFramework,下称《整合框架》),这个框架是迄今为至企业风险管理最完善、最成熟的理论概括。COSO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是经由企业当局广泛参与,对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行多要点掌控,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整合框架》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的8个核心要素,即,目标设定、内部环境、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回应、信息沟通、控制活动和持续监督,这8个要素组成了一个有机体系。企业风险管理有4个目标,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理想的ERM框架是通过对不确定性的管理增加股东价值,以共同的语言和要素安排,落实企业的上述4项目标。企业风险管理的要素与目标之间是一种紧密的支持与保证关系。

查看全文

工程企业财务风险评估预警工作探析

摘要:在实际的工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我们以新型风险管理技术为视角,开展了风险评估与预警实践研究。这一研究的开展具有实践意义:提高企业风险评估与预警质量、降低风险对其企业经营影响以及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工程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与城市发展的逐步推进,建筑工程企业的经营发展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工程企业发展过程中,利用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提高企业发展效率是我们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工程企业经营中财务风险的出现,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质量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当前的工程企业,在新型风险管理技术视角的支持下利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管理理念,做好企业财务风险评估预警及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工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问题分析

(一)财务情况复杂影响了风险预警效率

在企业风险管理中,风险预警工作的开展需要对企业经营、财务状况、市场情况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评估才能完成。而在工程企业的财务过程中,财务工作内容较之一般企业更为复杂。这种复杂的财务管理实际状况,影响了风险预警开展的效率。首先是财务数据汇总较为困难。在工程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数据汇总工作受到工程进度的影响,所以较为困难。如跨年度的工程建设中,其工程结算的财务数据难以进行有效汇总或汇总到的数据不完善的情况经常出现。这种数据汇总问题的出现,使得财务风险评估难以得到数据支持,进而影响了评估预警的整体质量。其次是市场变化影响了风险评估的开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其施工建设周期较长,因此容易受到市场变化影响,加大了风险评估预警工作难度。这里所指的市场变化除了工程企业经营市场外,还包括了原材料市场、工程人力资源市场、金融市场等与工程企业有关的市场环境。如随着原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化,企业成本的提升容易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由于这种风险因素的提升,必然会加重企业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责任,进而使评估预警工作效率降低。

查看全文

内部审计在烟草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

摘要:本文以郴州市烟草公司为例,总结了烟草企业风险,对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内部审计有效防控烟草企业风险的对策,以期为烟草企业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烟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作用;对策

中国烟草行业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对全国烟草行业“人、财、物、产、供、销、内、外、贸”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履行着政府部门的职责、行业管理的职责和国企改革发展稳定的职责。在这种特殊的体制下,烟草行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在2021年接受《东方烟草报》专访时指出,扛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把风险防控融入各领域全流程;全面梳理和精准防范重大风险,特别是注重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因此,有效防控风险是烟草行业今后一段时间,企业内部规范管理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好常态化“经济体检”作用,当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在企业风险管理领域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包括识别并防控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1-3]。本文总结了烟草企业风险,分析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防控的对策。

1烟草企业风险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中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4]。风险管理对现代企业而言十分重要。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时,经营的风险性增加[5]。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减少决策错误、避免损失、提高企业价值。就郴州市烟草公司而言,企业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三重一大”经济决策方面

查看全文

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主题与方法

【摘要】为了系统了解有关企业风险管理文献的研究内容和表述形式,有必要对已发表文献的研究选题与方法进行梳理整合。本文选取优秀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数篇以企业风险管理为主题的文献为研究样本,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分析梳理其研究主题与方法。本文研究结论将有助于了解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类型并学习相关研究经验,提升中国未来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的规范性与学术价值。

【关键词】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研究方法

一、引言

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行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目前,风险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企业管理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管理领域。本文将重点以企业风险管理视角对相关论文的研究主题与方法进行探讨分析,以帮助读者了解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类型与研究方法,从而为学者研究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更好的主题方向与方法指导。

二、研究主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小企业的兴起,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内容逐步丰富,并呈现由浅入深的渗透态势。通过整理与总结发现,我国学者针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层次:理论及内涵研究、因素及控制研究、公司价值研究、责任划分研究。(一)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及内涵研究。企业风险管理理论贯穿了与之相关的其他研究主题,对其进行剖析和学习是发展该理论的重要条件之一。李凤鸣(2003)对企业风险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投机风险、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并提供了风险分析的步骤和风险管理的具体对策。王稳与王东(2010)对企业风险管理的两个理论来源的历史研究过程进行汇总,揭示出其由分散研究向全面风险管理一体化框架的演进过程。孟焰和潘秀丽(2006)在分析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及内容,将企业风险的实质描述为企业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该理论丰富和深化了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体系。(二)企业风险管理因素及控制研究。企业风险管理的具体因素直接影响了企业整体的经营业绩,风险管理因素是贯穿于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连续性影响成分。陈关亭、黄小琳、章甜(2013)基于COSO框架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设计了内控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解决了在模糊环境下综合评判不易定量问题等主观因素影响,有效提升了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他们支持2012年的厦大内控指数和迪博内控指数(陈汉文,2012;胡为民,2012)数值差异较大的结论,同时整合出新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三)企业风险管理与公司价值研究。公司价值最大化是市场经济中股东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价值创造日益成为企业的战略与经营目标。但就本质而言,价值目标是在风险调整基础上的预期收益的折现,是承担风险的补偿。张振川(2004)认为企业价值是价值动因在整个企业风险系统作用下对企业价值贡献的结果。该文献依据VBM价值管理理念,探讨了企业风险体系及其对企业价值贡献的影响,总结出企业风险价值的作用机理,并建立始于战略决策,终于业绩考评和责任配置的风险管理循环体系和管理制度。(四)企业风险管理与责任划分研究。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管理,如何对管理过程中的事项与责任进行划分,是关系企业和谐平稳发展的影响因素。刘笑霞、李明辉(2007)认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特点是全员管理,风险管理不仅是风险管理机构的职责,其它部门和员工都是风险管理的主体;他们在分析不同主体于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有所差异的同时,提出要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并分别阐释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体系,从而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王晓霞(2010)以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风险管理的责任划分和目标构建,从两方面进行尝试性研究:一是明确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责任方、责任内容与责任水平;二是为内审部门设计全面风险管理审计内容框架;通过分析比较,提出构建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审计评价标准的三个主导思想,为我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评判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