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规范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3 21:46: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行为规范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行为规范教育

教育局教师行为规范方案

一、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发展观,热爱教育事业,牢记“八荣八耻”,在本职岗位上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恪尽职守,教书育人。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爱岗敬业、淡泊名利、勇挑重担、乐于奉献精神,不说有损国格、人格的话,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

4、正直诚实,表里如一;学法、懂法、守法,牢记“三个珍惜”,自尊自爱,锐意进取。

二、教育教学活动行为规范

查看全文

市党务行为规范教育动员会的讲话

同志们:

市委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市党务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第八十三次常委会议和市委《关于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决定》精神,扎实开展党务行为规范教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党务行为,培养和造就一支品德好、作风正、能力强、人民信得过的党务干部队伍,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刚才,希平同志宣读了两办《关于在全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两个规范"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和《九江市党的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这个《规范》是根据党章、《公务员法》和《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等有关制度,合我市实际制定的,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几易其稿,市委常委会两次认真研究最终形成的,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共同遵守。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搞好这次全市党务行为规范教育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开展党务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党务行为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微观活动,是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它不仅彰显了党的执政风格,更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党务行为规范,是党务行为的外在约束形式。只有形成规范有序的党务行为,才能进一步树立党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也只有认真规范党务工作者的行为,不断提高素质,在全市党政机关倡导无私的奉献精神、快捷的工作效率、扎实的工作作风,才能适应“新阶段、新发展”的要求,有效地团结和带领群众为实现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各地、各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党务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

第一,开展党务行为规范教育活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新挑战,面对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以及肩负的任务发生的新变化,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终要体现在我们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每位党员身上。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和党员的行为是否规范、工作是否有效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党的执政方针、政策能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执政意图能否充分地体现在社会各个层面、各条战线。因此,对党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党务行为规范教育,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要课题中的应有之义,是提高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需要。

第二,开展党务行为规范教育活动,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的有效载体。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指出:"全党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开展党务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就是在新阶段新发展的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十五届六中全会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检查、自我对照、自我提高,以规范行为,整顿作风,杜懈怠,戒奢华,拒贪欲,杜嬉乐,弘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浩然正气,倡导密切联系群众,务实创新的清新党风。

查看全文

职工岗位行为规范集中教育活动演讲

春天的约会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阳光明媚,和风拂面。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某矿集团公司开展了职工岗位行为规范集中教育活动。忽如一夜春风至,吹落梨花满身香。职工岗位行为规范集中教育活动像春风唤醒了百里矿区,吹进我们某矿人的心田。让我们与春天约会——岗位行为规范从我做起。原创:

煤矿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这是因为矿工每时每刻都要与“五大自然灾害”作生死搏斗。可以这样说,煤矿操作规程的每一条甚至每一个字都凝聚着矿工的鲜血和生命,安全管理规定也都是血的教训换取的。按说如果我们每一位职工都严格执行煤矿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就不会发生事故。可是为什么安全事故还没有完全杜绝呢?这就是职工岗位行为不规范所造成的。是啊,职工岗位行为不规范已经成了我们安全生产工作中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隐患不除,煤矿就永无安宁,矿工的生命安全也就没有保障。

开展职工岗位行为规范集中教育活动,就是要增强规范意识,提高技能,创建本质安全。说到底也就是爱护我们每一个职工的生命安全,进而关爱我们每一个家庭,任何不正确的想法,消极的抵触情绪都是不应该的,是对自己和家庭、对全体职工不负责!

记得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注意你的思想,思想影响行为;注意你的行为,行为影响习惯;注意你的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因此,我认为岗位行为规范,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充分认识到岗位行为规范的重要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一个人干什么事,都存在着马虎凑合的思想,就不可能干好任何事。比如说先检查后工作,这是安全规程最基本的要求。有的人,思想不重视,认为无所谓,行为上也就不按照要求去做,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其结果是,不出事是偶然,出事是必然的。其次是行为要规范。行为规范往往从小事做起。有的人工作不认真,不注意细节,总认为小事不值得一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比如说,规程措施要求,车工上机床不准戴手套,这是因为戴手套容易缠着手指,有的甚至被截断手指。可是有的车工干活怕脏,冬天怕冷,常常戴着手套干活,自己也想着上机床就不戴手套,原创:有时因工作忙忘了。虽然一次戴手套上机床操作不一定就会出事,但是这种操作行为不规范,迟早会发生事故。三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岗位行为规范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严格按规定执行、按规程操作,上标准岗、干标准活。通过长期严格的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使行为规范成了自觉行动。而不规范的行为也会成为一种不好的习惯,这就是我们常见的习惯性“三违”,其危害是极大的。

朋友,让我们乘着职工岗位行为规范集中教育这股春风,在思想上重视,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严谨的作风和认真谨慎的习惯,从而人人实现安全,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查看全文

教育学生行为规范调查研究

一问题起因

由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升高,而大部分青少年都是由于种种原因过早地踏上这个复杂的社会,紧接着由于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一步步走向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都是由于人的日常行为规范问题较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慢慢的走向犯罪的道路。为了了解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问题,所以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调查行动

(一)问卷调查

首先,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我校的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学生的家长,包括农民,渔民,工人,机关工作人员。涉及面比较广,比较全面,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现在人们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问题的看法。为此,我们制作了一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问题的调查表》。

*

查看全文

成长手册对留守儿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摘要】留守儿童是问题学生的高发群体,他们常因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应有的约束,而丧失对自己行为的规范,或者对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标准或原则采取蔑视的态度。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些儿童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由于儿童具有个体性,所以教师应建立成长手册做好有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调查;依据成长手册架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围绕成长手册,激发儿童行为规范意识;针对成长手册,组织可行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成长手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儿童就如璞玉,经过打磨加工才可变为圆润的美玉。对于打磨加工等工序,相对应的教育环节则是对健康人格、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对自身行为规范的养成。在这里教师可以借助成长手册将留守儿童的一切行为、活动成果、学习状态加以记录,并作为留守儿童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教师及家长可以参照成长手册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有方向的教育,进而实现对留守儿童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习惯的养成是重要的,对此,美国的哲学家罗索也说:“人生幸福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将成长手册融入到对留守儿童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呢?首先,要通过问答或有效的活动对学生的状态进行观察,做好记录,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养成教育。其次,要将成长手册作为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学校家庭齐心合力帮助留守儿童改善内心环境。接着,要使留守儿童分辨何为错误的观念,何为正确的观念,使其有意识地参照自己的态度做出自我评价。最后,要组织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简言之,就是教师要从“知、情、意、行”四方面入手,围绕成长手册,对儿童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一、建立成长手册,做好有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调查

找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可以说,看到问题是着手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也是解决问题的依据。关于留守儿童,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比重较之前也有所增加。这些儿童缺乏父母双方或一方的关爱,这会对其造成身心及性格的负面影响。虽然有身边的其他亲人嘘寒问暖,呵护有加,但是仅限于日常的关怀照顾,并没有为儿童提供家庭教育,因此,农村留守儿童多处在无人约束管教的状态。这会导致他们在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发展及行为方面有缺陷。另外,由于父母长期缺乏与留守儿童的交流沟通,这些留守儿童很可能出现情感脆弱、焦虑自闭等心理障碍。同时,这些儿童的学习态度会变得散漫、不端正,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进而成绩下降。当然,教育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各个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不同,其表现出的特点也不同。教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结合自己班级留守儿童的特点建立成长手册,将对他们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并综合评价这些结果,加深认识。教师及家长便可依据这一反馈信息,掌握儿童的发展状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例如,家庭教育的不足,导致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许多留守儿童欠缺行为规范意识,不思考其他人的需求、好恶,我行我素,不遵守社会活动中的规则、准则。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留守儿童行为规范意识的薄弱并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成长手册,对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进行记录,并围绕具体问题进行儿童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此,教师可以进行随访,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情况进行详细的跟踪记载,分析其生活环境可能对其造成的影响。例如,在随访时,教师看到该留守儿童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的思想老旧,很容易影响儿童的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多多引导,开拓其视野,让其接受新的观念。另外,教师可以布置留守儿童每天写一则日记,从日记中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并及时对具有消极想法的儿童进行心理疏导。还可以观察儿童在班级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并做出记录,便于综合分析该儿童的心理,采取有效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二、依据成长手册,架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

查看全文

在全市党务行为规范教育动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委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市党务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第八十三次常委会议和市委《关于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决定》精神,扎实开展党务行为规范教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党务行为,培养和造就一支品德好、作风正、能力强、人民信得过的党务干部队伍,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刚才,希平同志宣读了两办《关于在全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两个规范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和《九江市党的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这个《规范》是根据党章、《公务员法》和《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等有关制度,合我市实际制定的,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几易其稿,市委常委会两次认真研究最终形成的,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共同遵守。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搞好这次全市党务行为规范教育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开展党务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党务行为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微观活动,是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它不仅彰显了党的执政风格,更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党务行为规范,是党务行为的外在约束形式。只有形成规范有序的党务行为,才能进一步树立党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也只有认真规范党务工作者的行为,不断提高素质,在全市党政机关倡导无私的奉献精神、快捷的工作效率、扎实的工作作风,才能适应“新阶段、新发展”的要求,有效地团结和带领群众为实现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各地、各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党务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

第一,开展党务行为规范教育活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新挑战,面对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以及肩负的任务发生的新变化,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终要体现在我们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每位党员身上。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和党员的行为是否规范、工作是否有效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党的执政方针、政策能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执政意图能否充分地体现在社会各个层面、各条战线。因此,对党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党务行为规范教育,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要课题中的应有之义,是提高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需要。

第二,开展党务行为规范教育活动,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的有效载体。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指出:全党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开展党务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就是在新阶段新发展的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十五届六中全会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检查、自我对照、自我提高,以规范行为,整顿作风,杜懈怠,戒奢华,拒贪欲,杜嬉乐,弘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浩然正气,倡导密切联系群众,务实创新的清新党风。

查看全文

教育局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现就进一步规范我市中小学办学行为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深化素质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基础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少数学校不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作业考试偏多、违规招生、违规补课、违规收费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了教育和教师的良好形象。下大力气规范办学行为,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依法治教、建设教育强市目标的迫切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自觉规范办学行为,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1、执行课程计划。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全开足课程,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加课程和课时;坚持按课程标准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教学,不随意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新课,不得挤占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时。普通高中必须确保学生完成所有必修课程和共同选修课程的学习,不得提前进行文理分科。

2、规范教学时间。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校历,不得随意推迟放假和提前开学。科学安排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不得强制学生到校早读。

查看全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讨

良好的习惯属于人们的道德资本,这个道德资本是不断增值的。对于人们的现实生存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人们只是依靠理性进行支配,还要受到思维和行为的制约,使规范的期待可以变成稳定的习惯。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个阶段最有利于习惯的养成。如果只是利用传统的方式,就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结合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找到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实效性策略。

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问题

小学生思想道德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过程中,其中的制约因素是比较对应的,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教育者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和家长没有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过于重视读书的分数,规范只是一些表面性的工作。教育的方法也比较陈旧,缺乏一定的实效性,教师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缺乏有效的科学方法,在学生资产行为规范养成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当前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我国正在不断的社会转型,存在很多诚信缺失和假冒伪劣等行为,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影响。社会中不良的环境削弱了学校的教育作用,很多的学校都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评价体系,利用传统评价方法,无法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没有促进作用。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对策

1.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将学校的人文环境进行优化,让学生在和谐环境下受到影响,养成行为规范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各个方面需要进行有效的配合,学校中的教师和校园环境需要进行协调统一,形成一股合力,让学生可以在人文环境当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需要创造出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使管理呈现出规范化,引导学生正确的生活和做人。例如:某农村小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学校创办文明角,张贴各种励志宣传语言,利用各种夸张又强烈的背景和图片,吸引学生前来观看,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成长。

2.将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进行渗透,习惯主要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的。通过积累,就会在各个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针对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有机的渗透,使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效的联系,并且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进行教育。先进思想的主要载体就是知识,在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有效的渗透各种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容易的接受。教师需要以学科教学的特点为基础,将教育的目标确定下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目标进行细化,小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发展属于一个渐进的过程,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提高其道德认知,需要符合心理成长的规律,养成过程的设计需要具有阶段性和层递性。

查看全文

高职生养成教育论文

摘要:无论从国家对职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还是从高职生日常行为表现看,对高职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集中体现了高职生养成教育的实践性、过程性和目的性。

关键词:高职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养成教育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人的生活与生产活动方面。生活的社会性要求个体必须遵循道德、法律、相关规范及规则。“自诞生开始,我们的耳边就萦绕着他人的言语,回响着表达赞成或发对的道德评价和情绪化声调。”[1]社会性贯穿生命始终,并在个体日常生活中展开。青年时期是学生社会性自我形成的重要时期,社会性自我的形成深受他人评价影响。高职学生的成熟主要指社会化成熟,形成健康的社会性自我。社会性自我是自我的核心,对个体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是集体生活,高度体现了生活的社会性,他们既要承担学生的责任,又要把社会规则、学校规范与要求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扮演好自身角色并履行相应义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抓手,不断发展健康社会性自我,形成自律精神,使个体顺利、高质量度过大学生活,因此,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对学生“成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养成教育

(一)养成与日常行为规范的规定性定义。“养成”的本意是通过培养,使之形成或成长,实质指向教育并有教育之意。养成一般指养成习惯,也特指一个人的素质体现。王安石在《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中提出君子是通过学校的养成之法培养而成。无论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是个体素质的体现,均需要长时间坚持与磨砺,因此成人与成才是一个养成的过程。行为规范是个人在某种活动中应遵守的规则、准则的总称,包括行为规则、道德规范、法律规定及相应章程等。行为规范的核心是对某种价值观的认可与接受,作为新时代青年,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范言行。从根本上讲,行为规范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遵循,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与延伸。日常行为规范是个体作为社会人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规则、准则的总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指学校以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学生日常生活及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依据,对学生在读期间提出的一系列准则、规范的总称。文化哲学、现代哲学、批判哲学对日常生活作出不同解释,批判哲学研究者衣俊卿把日常生活划分为三个层次,生命存在、延续的生活资料获取和消费活动、以语言为中介的日常交往活动、以重复性和非创造性为本质的日常观念活动。学生作为常人或一般个体时,其日常生活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一致,但作为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的一员,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普通人的生活存在差别:场所相对固定、时间集中、集体性突出、可塑性强、自在性相对较弱、自为性、他律性更加明显,学习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学生日常生活必须予以规范和引导教育。(二)养成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规定性定义。养成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为习惯教育、道德教育等,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健康心理、高尚道德品质、正确思想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养成教育包含道德理性启蒙和道德习惯培养,道德理性教育是精神基础,道德习惯教育是前者的生活外化。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形成道德,侧重于道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教师以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依据,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准则和规范的教育,主要包括在读期间为人处事、学习态度、言行举止、礼貌待人等,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成为自律性的新时代人才。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培育时代新人。”[2]是否遵守日常行为。规范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因此,要培养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三)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养成教育的首要内容,更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要求学生日常生活世界是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生存寓所,在这个寓所中的认同感、安全感、熟悉感,保证了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要求学生培养日常观念、发展日常思维、形成日常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生活观念、学习思维和行为。同时,由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要求以善和美为标准,高度自律并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是学生日常生活世界顺利展开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儒学经典对“蒙养”“蒙正”非常重视,强调人的成长必须靠后天养成。养成教育的特点在于日常性、长期性和反复性,目的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的高尚品质。养成教育具有层次性,以培养行为习惯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强调行为习惯养成基础上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养成教育的首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养成教育的最基础层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主题,其显性目的在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表现出自动化、合乎规范的行为,直接指向养成教育行为习惯的最初层次。二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日常性是对养成教育的经典诠释。养成教育中的养成,体现了日常性、长期性,重复性,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过程性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日常性,更需要长时间坚持。三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潜在目的是养成教育的显性目的,即培养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青年。因此,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子系统,也是养成教育的首要内容。

二、高职院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班主任工作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战略方针,以“新学期,新挑战,三‘H’我行动”体验教育为载体,认真贯彻德育工作和少先队工作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愉快的儿童德育为格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展示附小学生的新形象。

树立良好的班风,以“新学期,新挑战,三‘H’我行动”为行动口号,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班级概况

本班有学生32名,其中男学生18名,女学生14名,其中本学期插班生有两名。在过去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班大部分学生都培养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各项活动中,学生也大都能主动参与。

三、教育总目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