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力资源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5:42: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版人力资源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学生人力资源部单位实结报告
大学生人力资源部社会实践总结报告本文主要从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实习内容,关于S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改善当前问题的建议及措施、实习感悟、几个方面对人力资源部实习报告进行阐述,其中,实习目的从指导未来的学习重点和发展方向进行讲述,实习内容从日常人事变动的手续办理、招聘进行讲述,关于S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不合理、人员的选拔和任用存在不良局面、员工的培训开发与职业生涯规划匮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没有充分利用、日常人事管理的流程不规范进行讲述,改善当前问题的建议及措施从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人员选拔和任用、员工的培训开发和职业生涯规划、K3系统的开发利用、人事管理流程进行讲述,实习感悟从坚持做到与实际结合,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行讲述。本文对人力资源部实习有着参考指导的意义。
一、实习目的
熟悉现实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体系和管理流程,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并在工作中学习新知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提升,以指导未来的学习重点和发展方向。
二、实习时间
2009-7-13——2009-8-25
三、实习单位
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质增效研究
摘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把提质增效作为改革的重点和目标。文章从提升组织效率、控制人工成本、优化用工配置、提高队伍素质和加强绩效考核等方面,针对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质增效工作开展探讨,提出实施路径,为电网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乃至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质增效;企业管理;人工成本;用工配置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提质增效的主要途径应以提高人力资本效率为导向,以考核指标为核心,持续优化完善组织运行体系,严控用工总量和人工成本,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有效压降“人耗”,服务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1加强业务集约融合,规范三定管理,提升组织运营效率
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电网发展等要求,加强“三定”管理,调整优化各层级功能定位和机构、岗位设置,从严从优确定人员配备标准。一是以“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为导向,优化调整各层级机构、各业务部门的职责流程体系,压缩管理层级,精简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提升人员利用效率,加强专业协同和资源统筹,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以调控、运检、营销业务再集约和营配调业务末端融合为重点,优化业务实施组织方式,减少新增机构和劳动定员数量,提升组织运营效率;二是加强人力资源定编定岗定员管理,通过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统计报表、现场督查等方式,加强省、市、县以及乡镇供电所各层级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控,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负责人职数新增。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制定颁发统一的典型岗位名录和岗位岗级规范,各单位对照规范确定本单位员工的执行岗级,所有员工岗位岗级调整的,都必须按程序报送上级单位审核审批,不得自主调整。按照最新版《供电企业劳动定员标准》严格测算各单位、各专业劳动定员,合理确定目标定员和核心业务定员,将定员分解到各专业、各部门和基层班组,将定员与工资总额分配、人员配置、业务外包等挂钩,为人力资源管理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2优化劳动用工策略,严控用工总量,有效控制人工成本
经济新常态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思考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不但要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更要和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契合,因此我国需要大力促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首先要完善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以及技术人才的机制,紧抓每一个就业的契机,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动态,改进社会保障体制,使收入制度更为公平。本文将探讨和研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顺利开展。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若要得到迅速发展,便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促进社会经济稳定高效发展而言,顺利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也能达到这一效果。在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过程中,不但要对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工作做好规划,更要先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入手,精确找到切入我国经济发展大背景的角度以及平衡点,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一、经济新常态下的人事人才工作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开展人事人才工作需要从下面几点执行:第一,认真做好公务员和事业人员的招录工作,为事业单位吸纳杰出人才;第二,着重于引进国内和国外的人才工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第三,贯彻执行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以及公务员制度,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的持续健全;第四,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人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停革新人事管理体制;第五,健全人事人才奖励机制,调动起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第六,除了做好管理工作,也要认真完成每个时期的任务,推动人事人才工作开展,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把握全局,落实每一个目标任务,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服务水准,确切执行相关任务,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开展对应的工作,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得以提升,让他们的管理经验更加丰富,把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转变为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与此同时,想要做好人事人才工作,不能依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某一个科室或者办事机构,而是要在所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齐心合力配合下方能成功开展人事人才工作。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基于此背景,我国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于20世纪80年代恢复和重建,经过30多年的整合优化与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逐步提升。然而,从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部门公布的就业数据却发现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教育部2014年公布的近两年(2012、2013)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名单中其中一个就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同时公布的还有全国32个省市的就业率较低本科专业名单,其中有11个省的名单中包含有公共管理类专业。与此同时,上海市教委在2012-2014和2016年也都公布上海市本科预警专业,其中2012、2013、和2016年的本科预警专业名单中都包含有公共管理类专业。当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受到社会环境、就业心理诸多方面的影响,但上述数据也反映出当前我国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一种必然选择。
二、我国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
我国公共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伴随着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而演进的。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在20世纪80年代恢复重建之后蓬勃发展,随之20世纪90年代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一些高校开设,师资队伍和招生规模都不断扩大,并取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1998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增加了管理学门类,作为11个专业学科门类之一,在管理学门类下设5个二级类和18个专业。其中公共管理类包括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和土地资源管理,共4个专业。由此,公共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正式获得社会的认可,成为了各高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不仅在综合性院校,在一些专用性院校如理工、财经、农林、医药等院校也都开设了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在1999-2009年十年间,我国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开设院校增加上百所。2009年,我国有472所院校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321所高校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有143所院校开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还有82所院校开设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12年为了更加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教育部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对1998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修订后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在1998年专业目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基本专业——城市管理,同时对在十年间各校新增设的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国防教育与管理、高等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等专业统一合并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将公共政策学和行政管理合并为行政管理。新版本的专业目录更加规范,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更加明确。但是在2012年之后,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发展却遭遇到危机,学生就业难、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凸显,于是部分高校在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的设置和招生规模上进行了控制或调整。截止到2018年,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开设院校分别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468所,行政管理专业387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150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89所。总体来看,在2009到2018十年间,公共管理类的招生规模并没有较大的增加,甚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开设院校数量出现了减少,由此不得不引起我们队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反思。
三、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总结当前我国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设置不规范。我国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本科目录中新增专业,而此时国家为了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1999年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诸多高校实施了扩招。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也是在这个阶段蓬勃发展起来。然而,当时很多高校并没有充足的公共管理师资和学科平台,往往都是依托原有的基础而设定,如依托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或医学等学科,也因此出现各高校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方向不一的现象。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在师范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偏重教育管理方向,在医学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偏重卫生事业管理或健康管理方向,在农林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偏重农业经济管理,在财经院校的偏重经济管理,在综合院校则偏重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或社会学等方向。此外,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特色和方向不够鲜明和独立。公共管理学隶属于管理学学科,但教育部在1998年的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以授予的学位包括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行政管理可以授予的学位为管理学或法学,土地资源管理可以授予的学位为管理学或工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可以授予的学位为管理学,这就导致各高校在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多种多样的培养方向,非常不利于公共管理类本科学生的就业。在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部门和各高校逐渐认识到该问题,在2012版的本科专业目录中进行了调整,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可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以外,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和城市管理专业都只能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在2012年教育部规范了公共管理类本科目录之后,各高校也在逐步调整,逐渐明确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二)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当前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结果与社会需求不契合。根据“公共管理类”专业名称来看,公共管理类本科生的就业方向应当是公共管理部门也就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但是从历年国家公务员和各省公务员的招考中可以看出公共管理类毕业生可报职位数与招考人数比例都较低。与此同时,公共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在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也非常低。笔者所在的山东省某医学院校2015-2017年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别为考取研究生占30%,考入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占10%,其余60%均在各级各类企业中就业。有学者调查广东省五所高校为例,公共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有70%集中在企业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任职的就占10%左右。因此,以培养在政府和事业单位等从事公共管理工作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公共管理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并不高。(三)公共管理类本科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不足。公共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就是核心竞争力不足,存在一定的可替代性。从上述可以看出公共管理类本科生的就业方向有三类分别是考取研究生、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应聘到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营销、文秘等工作。分析三个方向,公共管理类本科生的竞争力都没有优势。首先,公共管理类研究生的录取,因为大多数学校公共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招考的专业课不考数学,这就有很多数学基础略差的其他专业学生报考,于是出现录取分数偏高现象,比如34所自主划线的高校中公共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都较高,甚至有些院校达到380分。其次,在公务员招考中招收公共管理类毕业生的职位往往没有单独设置公共管理类一个专业要求的,很多是都是同时注名若干专业如公共管理类、中文、经济学、法学、新闻学,由此可以看出公共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替代性较高。再者,公共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去企业应聘往往应聘管理培训生、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文秘、市场营销等职位,而这些职位均有相近的专业毕业生参与竞争,这就导致公共管理类本科生毕业生处于劣势。(四)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社会认可度低。公共管理类本科生的招收学校日益扩大,但是社会对公管理类专业的认可度并不高,如每年各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第一志愿报考率都较低,有些地方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第一志愿录取率甚至为零,很多学校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都是通过调剂录取。由于不是自选志愿,导致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认可度较低。湖北省某高校对公共管理类学生调查发现有45.82%的学生曾希望能够转到其他专业,但由于转专业政策限制,转专业比例较低。而安徽某高校在2013-2015年期间公共事业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转出本专业的人数均占到当年专业录取人数的30%以上,有年度甚至达到50%。而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来自于更多来自于社会及家人的认可度,即使入校后对本专业的认可度仍未提升。
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建造成效
12007年实验教学及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民航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宽13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我院2007年时就形成了一套课内外相结合、实习和实验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综合实验室初具规模;开设工商管理专业课程20门;实验内容也从专业技能发展到分析解决管理中的实际案例。对比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需求,在实验室建设中我们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实验项目亟待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专业需求的提高,我院2007年使用的培养方案中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已经明显滞后,部分实验项目需要更新,急需开发一批符合民航企事业单位需求的实验或实践类课程,提高实验教学在专业学习中的比重,进而扩大实验教学的受益面。因此更新实验项目成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2)专业实验室及实验教学软件匮乏专业实验室及实验教学软件的缺乏,当前已经制约了经济与管理综合实验室的发展及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前实验室内安装的软件多为通用性软件,很多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还是理论教学偏多,缺乏实践练习;与民航特色相关的ETERM系统也相对陈旧,需要升级;另外,航空物流方面、机场及航空公司管理方面实验室还是空白。这些对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非常不利,也限制了工商管理(航空运输管理)特色品牌专业的发展。
22007年以来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思路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需要,实验室建设的目标是进一步明确实验室的结构与定位,优化资源配置,改进实验项目,增加实验教学软件,新建专业教学实验室,完善实验教学制度,最终实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达到我校品牌专业建设的要求。要改进实验项目,我们首先要了解社会需求,特别是民肮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标准。经管学院多次组织教师到企业一线实习,积累民航的生产经验,把鲜活的案例带回校园,融入课堂,发现我们缺少什么、在哪些方面我们还需要改进。之后根据教学的需要,有计划的新建一批实验室,引进一批教学软件。
3主要举措
中国中小旅行社危机剖析与管制探索
摘要:国内旅游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各类旅行社在数量上也有了相当规模,但中小旅行社由于自身经营特点和宏观环境的变化,生存状态堪忧。尤其是在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整个旅游行业受到极大冲击,而国内中小旅行社的经营更是步履维艰,有必要对国内中小旅行社的生存状况进行必要的研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管理策略,为国内中小旅行社的经营者找到一条合适的经营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旅行社;危机;管理。
国内专家学者认为旅行社的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注册资金低于200万元,年接待量在3万人以下,且营业收入少于1000万元的旅行社为中小旅行社。由于中小旅行社自身特点,在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小旅行社经营步履维艰,出现了经营额下降,市场份额减少,投诉增加的现象,中小旅行社在经营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本文就国内中小旅行社面临的危机特征、危机类型和处理危机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研究。
1.中小旅游社的危机表现特征.
1.1中小旅行社面临的危机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旅行社是指依法设立并具有法人资格,从事招徕、接待旅游者,组织旅游活动,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从定义上可知,旅行社的产品是旅行社为满足旅游者在空间移动过程中的需要,在购买旅游供应商的产品并进行开发后,提供给旅游者的各种有偿服务,包括各种形式的旅游线路,预订各种票务、酒店等单项旅游服务。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产品就是旅游线路,而且线路是由旅游资源(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旅游交通、旅游接待设施决定,旅游产品能否形成,而非由旅行社经营者的主观努力能够决定的,受诸多客观因素影响,而且诸因素缺一不可,否则旅游产品便不能形成出售。如果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旅游接待设施任何一方出现问题,旅行社产品不能形成,旅行社就会面临经营危机,加之中小旅行社对现实中的各种旅游资源的整合本身先天不足,因此中小旅行社面临的危机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小议旅行社危机分析与管理
摘要:国内旅游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各类旅行社在数量上也有了相当规模,但中小旅行社由于自身经营特点和宏观环境的变化,生存状态堪忧。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整个旅游行业受到极大冲击,而国内中小旅行社的经营更是步履维艰,有必要对国内中小旅行社的生存状况进行必要的研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管理策略,为国内中小旅行社的经营者找到一条合适的经营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旅行社;危机;管理。
国内专家学者认为旅行社的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注册资金低于200万元,年接待量在3万人以下,且营业收入少于1000万元的旅行社为中小旅行社。[1]由于中小旅行社自身特点,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小旅行社经营步履维艰,出现了经营额下降,市场份额减少,投诉增加的现象,中小旅行社在经营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本文就国内中小旅行社面临的危机特征、危机类型和处理危机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研究。
1.中小旅游社的危机表现特征[2-3].
1.1中小旅行社面临的危机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旅行社是指依法设立并具有法人资格,从事招徕、接待旅游者,组织旅游活动,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从定义上可知,旅行社的产品是旅行社为满足旅游者在空间移动过程中的需要,在购买旅游供应商的产品并进行开发后,提供给旅游者的各种有偿服务,包括各种形式的旅游线路,预订各种票务、酒店等单项旅游服务。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产品就是旅游线路,而且线路是由旅游资源(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旅游交通、旅游接待设施决定,旅游产品能否形成,而非由旅行社经营者的主观努力能够决定的,受诸多客观因素影响,而且诸因素缺一不可,否则旅游产品便不能形成出售。如果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旅游接待设施任何一方出现问题,旅行社产品不能形成,旅行社就会面临经营危机,加之中小旅行社对现实中的各种旅游资源的整合本身先天不足,因此中小旅行社面临的危机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建筑公司总结表彰大会讲话
坚定信念齐心协力鼓足干劲拼搏进取为顺利完成改制工作和公司的腾飞而努力奋斗
同志们:
经公司研究,今天召开总结表彰大会,表彰2005年度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借此机会,我代表公司党政领导班子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今年工作做出安排布置。
一、2005年工作的简要总结
2005年,公司面临着生产任务少、资金紧张,人心不稳,企业改制各种矛盾聚集等诸多困难,广大员工团结一心,积极进取,维护大局,克服重重困难,不仅保持了企业稳定和生产经营,而且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较往年有了一定的提高,并荣获区集体经济星级企业和目标考核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完成施工产值和产品销售额××*万元,比2004年提高××*万元;实现利税××*万元,比2004年提高××*万元。
(一)积极拓展市场,努力完成全年施工生产任务。
财务报表分析问题改进策略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财务报表分析工作质量和效率,为使用者提供信息和决策参考,本文介绍了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基本概念,阐述其现实意义及实用价值,从传统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三方面探讨现行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局限性,并针对现行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局限性提出了改进策略。
关键词:财务报表;财务分析;局限性
通常来讲,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即在报表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对某些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处理,进而挖掘出需要的信息。按照新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企业向外部公开其财务相关信息时必须将现金流量、财务数据以及经营情况等信息纳入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在现代企业的资本交易等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财务报表中对复杂的财务信息及相关数据进行了整合处理,用科学的方法展现给使用者,为使用者了解并掌握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提供了便利。财务报表中的内容繁杂,使用者在对报表中的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时需要特别注意两点:第一点,相关人员在分析财务报表数据信息时,要根据相关标准或要求对企业公开的财务信息进行说明,然后用财务报表来展现;第二点,相关工作人员在分析财务报表时,一定要仔细核查各项数据,避免遗漏掉某项数据,保证财务报表中所有信息及数据的客观性和完整性,更好地体现出关联指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描述不难发现,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专业性。国内部分学者对现行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和方法已有一定研究。国内学者杨清在研究中指出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以得知该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规划及经营情况,其比较深入地探讨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1]。学者李启发在文中先是介绍了财务报表分析的工作流程,又对财务报表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意义进行阐述,然后分析了现行财务报表体系及分析方法的弊端,最后针对上述弊端提出了改进建议[2]。任龙飞在研究中对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释,指出乳制品行业发展前景大好,介绍了财务报表在乳制品行业中广泛应用的情况,并且以某乳制品企业为例,分析了现行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不足之处[3]。学者覃琴主要介绍了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进行贸易操作时的作用,探讨了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4]。秋蕴主要对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对企业交易的重要意义进行探究,并对结构分析、趋势分析、比率分析等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优点及缺点进行阐述[5]。葛建兵探究了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在施工建筑企业中所发挥的作用,并针对实际工作中呈现出的某些问题进行了分析[6]。
一、现行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局限性
(一)传统财务报表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细节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若继续沿用传统的财务报表将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传统的财务报表理念至今仍然在很多企业中沿用,这部分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都是根据传统的原则进行,即企业的资产情况及债务情况都根据其产生的实际成本来计算。历史成本活动非常简单而且客观性很强,比较适合在企业进行资产计价时应用。在现代化市场环境下,传统的财务报表理念成为会计工作中广泛应用的原则。在现代市场中,投资方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尤其是能体现出一家企业发展方向及运营趋势的数据信息。若财务报表仅仅通过货币计量的方法来完成,未能体现出企业发展方向及运营趋势的数据信息,就不利于反映企业真实的运营情况,其呈现出来的往往是企业乏力低迷的运营状态。因此,为了适应时展需要,应该对传统的成本原则进行优化改革,以便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运营及财务状态。另外,现行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的权责发生制有其自身短板[7-11]。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往往只会核实企业目前的收入和支出成本,而不会将还没有产生的项目及内容纳入本期费用,导致无法对企业真实情况进行确认。此外,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各大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以便吸引更多的人才入驻。
物价局工作计划三
20*年全省价格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家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宏观调控任务,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适时适度疏导价格矛盾,大力整顿规范价格秩序,努力构建价格部门服务平台,不断提高价格调控监管水平,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省价格调控目标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左右。价格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进一步加强价格调控
(1)切实做好稳定粮食、化肥价格工作。继续保持粮食价格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配合有关部门制定粮食最低保护价执行预案;改革和完善现行化肥市场价格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化肥市场价格监管,促进化肥生产流通,保证市场供应,并适当提高化肥市场化程度。
(2)不断加强价格监测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重要消费品价格、能源价格等四项新的监测报告制度,修改完善《福建省重要商品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做好粮食、副食品、化肥、钢材、成品油等重要商品价格监测,及时反映市场价格变化情况;落实《福建省价格异常波动监测预警制度》和《福建省防灾应急价格监测暂行办法》,进一步增强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监测预警能力;落实《福建省价格监测管理规定》、《价格监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国家价格监测质量监督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我省价格监测质量监督考核办法,规范全省价格监测工作程序;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提高监测工作效率;推进价格信息服务,适时重要商品价格信息,正确引导社会心理预期。
(3)积极疏导价格矛盾。以“适度、稳妥、择重、衔接”为原则,疏导城市公交、出租车、旅客运输、自来水、燃气、食盐等领域的价格矛盾,把握好价格调整与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关系。
(4)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的作用。对现行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制度进行改革调整,使价格调节基金更好地调控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