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景观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3 07:33: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校园景观设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深究
1前言
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学府,综合性的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大学校园作为社会文化结构的汇聚点,是创造知识的场所,也是公众相遇的场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规划和建设好校园的环境,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大学校园能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让我们的校园成为一个具有开放性和人文性的校园。
2现状分析
2.1大学老校区的窘境
由于土地资源紧缺,某些大学也没有足够的条件去建设新校区,只能在原有的老校区里通过对现状进行改造,属于发展中的改造型大学。他们只能是在原校址上拆除一些旧建筑,对现有校园可利用的区域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去增加因学生数量增加而紧缺的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等建筑物。本身已经拥挤的校园,随着新教学楼和学生宿舍的增加,占去了原本属于公共环境的空间。校园建设也打破了原有的规划,校园景观不再存在,校园文化也充斥着商业化。
2.2大学新校区的问题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论文
摘要:作为高校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景观设计,同时也是构成校园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近些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迅速增加,高校出现了现有的校园规模,不能满足学校今后发展需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高校出台了各自的解决策略。各高校的相关解决策略可分为两种:①在老校区的建筑面积中增加建筑层数,从而增加建筑面积;②校园整体搬迁,建设新的校区。因此在老校区的校园改造以及新校区在校园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利用校园景观设计为高校教职工和学生创造一个适宜学习、生活、休息、游憩的舒适校园环境是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关键。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1高校景观设计定义
高校是指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的面向大众的高层次教育机构,一般可以分类为综合性大学、专科大学和学院三种类型。景观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空间与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1]。高校景观设计是指高校区域环境内部以及外部关于景观的设计、改造、整合,从而打造一个满足高校师生身体和心理需求的舒适的校园环境。
2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以人为本”作为长期以来设计的基本理念。在规划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分析不同使用者的不同行为特点,从而使得设计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不特定的空间”的概念由日本设计师祯文彦所提出,他认为在信息时代,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反馈加速,人与环境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因此设计空间应去适应人们各种活动和交往[2]。如澳大利莫纳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克莱顿园区广场的设计。在克莱顿园区广场的设计上,从学生、教职工和更加广阔的社区人员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出发,在广场开放空间进行多功能的设计以满足不同人对于广场的需求,设置了用于学习的学习桌、观景休憩的露台和非正式的座位、以及休闲区域的用餐区和烧烤区等,使得校园空间更加多样化。这样一个多样化的广场成为了莫纳什大学的校园活动中心,深受学生、教师以及社区人员的喜爱。从景观植物设计方面出发,高校的植物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植物种植,一方面是通过植物组合搭配构成错落有序、形态各异和色彩丰富的高校植物绿化;另一方面考虑高校校园中各个空间之间的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以及集中使用时间性等问题,以保证校园空间的合理性。在设置有利于人们交往的户外空间,在植物设计上,这类空间主要通过大面积的草地和分枝点较高的林下空旷区域来实现;在设置高校校园公共活动有序进行,它可以通过花篱、绿篱、高差等手段来获得,如南昌大学举办大型活动的广场——正气广场的设计,正气广场整体采用的是下沉式的设计手法,利用高差设计的台阶式坐位,广场外围植物设计是采用低矮的灌木如女贞、杜鹃等起到美化、围合和隔离的作用。在设置一些户外安静的个人空间,在植物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绿色屏障的遮挡[3]。众多的高校在景观植物设计配置上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初期景观植物设计完成,植物绿化设计景观视觉效果比较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园在植物绿化管理方面,只是进行一些灌木的修建以及苗木等的基本除虫处理。往往忽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生长,出现有些地方的植物太过密集,死亡或者病虫害等无人管理与处理的情况。这种缺乏对校园绿化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与管理,在损失耗了校园绿化资源的同时,也不利于高校校园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思考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公众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园林景观设计得到了发展。校园园林景观作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构建舒适宜人、景色优美的校园环境,而且传承和发扬了校园文化、办学理念等。因此,学校应在规划建设时对校园景观设计做出部署与安排,尽可能地营造出符合生态、城市规划要求和园林景观设计要求的和谐校园环境。从校园园林景观设计要求出发,根据研究校园园林景观设计文化要求,重点分析校园景观设计思路,以期给我国校园园林景观设计带来思考和启迪。
关键词:校园文化;园林景观;景观设计
校园园林景观不仅具有美化环境、减少污染、保护自然等功效,还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以及弘扬学校办学理念等具有积极作用。
1校园园林景观设计要求
1.1生态效益优先。园林景观是校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树种的选择应以校园综合生态效益为主要指标,还需要考虑各类树种的生长时间、外在形状以及生长条件等。例如,应将慢生树种和速生树种、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等相结合,在四季变化中保持校园环境美观性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证校园环境的生态效益。1.2维持植物群落多样性。校园植物的多样性不仅包括植被生态功能的多样性,而且包括其在文化上的多元性。目前,大多校园在树种选择上相似甚至雷同,校园景观设计缺乏多样性和丰富性。因此,设计校园园林景观时,不仅应当注重植被种类的丰富性,而且还应考虑到植被随四季变化的多样性。此外,由于学校有药用植物园、药圃、百草园、本草园等功能性药草园,在增添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同时,也体现出学校的中医药办学特点,弘扬学校的办学理念。
2校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文化要求
校园图书馆景观设计论文
摘要:以人为本是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主导理念。校园景观设计作为全面发展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大学的良好形象方面,以及在形成大学生完美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景观设计;人性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与精神水平不断提升,图书馆相应的功能也随之增加。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传播场所,更是提供文化传播的平台以及对一些古籍的收藏、整理和研究的场所。还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一本教科书不仅仅是一个硬质的书籍文化的传播,也有空间的文化过渡。作为特殊文化景观的图书馆景观空间设计,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校园图书馆应该具有文化艺术气息。景观设计和改造在硬件设施上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设计图书馆的景观上必须遵循一定原则。
1设计原则
功能分区原则。一般图书馆周边的环境都会分休闲区、阅读区、散步区、娱乐区、种植区。在每个区域都有对应的景观节点。学生无论是在室内图书馆还是室外的图书馆,都能感受到学与乐。和谐原则。图书馆的景观设计必须考虑它的历史传统、地理位置,考虑周边建筑是否与之融合,在协调中保有自己的特色。独特风格原则。结合学校历史文化,结合图书馆周边人文进行景观设计,设计出独具风格的图书馆景观。实用原则。好的设计以人为本,为人服务。鲁迅说过:“美的愉快的根底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不见得美了。”图书馆的景观能起到心情调节作用,室内和室外并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人们坐在室内透过透明的玻璃可以观看到外面的景观。外围的景观影响着内部空间。在设计中,我们要考虑空间的大小,细部材质的质感和色彩衔接等都影响使用者的感受,所以我们必须全面考量。艺术性原则。优秀的建筑堪称“凝固的音乐”,而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堪称“跳跃的五线谱”。图书馆景观在满足其功能基础上,也要有更高的艺术造诣,带给人以美感,做到构图美,以点、线、面的形式展现在平面构图上,在小品构筑物上以图书馆的文化元素作为一个向导进行异变,进行对比。主色调上减免刺激色彩,营造安静、雅致的空间氛围。在创新的同时还要注意传统的延续与转化,要做到协调,局部美要服从整体美。
2设计目标
校史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的运用
摘要:环境育人是当下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让校史文化源于校园又服务于校园,特别是怎样把校史文化这一教育资源物化后融入校园景观之中,值得关注和研究。现阶段高校校史景观的设计存在主题单调、内容失真等问题,需要灵活运用校史文化对校园景观进行设计。要以景观设计为手段、以校史文化为内容,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针对问题开展创新设计。
关键词:校史文化;景观设计;校园文化
校史包含着学校的发展轨迹、人文思想、学校精神以及办学特色等,同时也是师生教学活动以及校友事迹的记载,校史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品格熏陶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高校对校史资源越来越重视,各高校都在追溯学校的办学历史并对其校史博物馆进行建设,但是这种静态传承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传承地点的限定、传承方式的单一等。校园作为教学活动场所,在教育表达和文化传承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将校史文化放到室外环境中,能让师生近距离地感受和学习其中的文化和精神。在高校的景观环境设计中加入校史元素并将其进行艺术化处理,除了能丰富校园景观的内涵,更能有效地利用校史资源对师生群体进行教育。
一、相关概念解读
(一)校史文化。近年来我国各地高校加大对学校历史文化的研究,并对有关知识、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学校自身的校史。表面解读,人们经常将校史文化和校园文化混淆,甚至直接等同,但是这两者之间有着不同的含义。有关校园文化的定义说法众多,可以总的理解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特定价值观念基础上进行物质和精神创造的结果及其过程。[1]67校史文化,是校史的文化表征,是校史传承的文化链条,包括学校在办学历史实践中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2]20校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在校园的文化建设、价值导向和师生教育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新时期加强高校校史文化建设,有助于发挥校史的德育作用,对于大学的品牌建设也有一定推动作用。(二)校园景观。校园景观是校园最基础的设施,是校园中集合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等要素的空间体系,具有观赏、文化与生态的综合价值。不仅如此,校园景观还是校史文化强烈诉说的表现载体,对于校内师生有着深深的感染力,这两者在功能和表现方式上有着相同点。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深入发掘学校的历史文化和育人思想并加以运用,更能够加强对校史的情感表达。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历史文脉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地域性历史文脉,第二个层面是高校自身的历史文脉。地域性历史文脉可以使不同地域的高校校园景观呈现出差异性,而表现高校自身的历史文脉则可以使每一所高校的景观都呈现出自己的特色。[3]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校园景观已经使得大众审美疲劳,影响大学校园在人们心中的第一印象和环境体验,所以结合自身历史并加以运用,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环境,对于当代校园建设极为重要。
二、校史文化与景观设计的关联
特殊教育校园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作为实施专项教育的空间载体,其校园景观设计的部分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特殊”校园景观营造还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特教学校校园景观的现状是停留在常规景观营造、注重一定安全性和进行简单的康复设施安置上,因此,特教学校校园景观的功能性还应当包含无障碍性、康复性和补偿性,并且对实现特殊功能性的具体设计手法进行探索。
关键词:特殊学校;景观设计;无障碍性
一、特殊教育学校的定义与分类
(一)特殊教育学校的定义。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学校是根据学生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特殊的专项教育策略的义务教育机构[1]。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完成基础教育、发展其潜能、完善其人格、进行康复训练、进行职业培训、获取专业技能,以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找到社会归属感。(二)特殊教育学校的分类。在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大致分为四类:听力障碍类、视力障碍类、智力障碍类及综合类特殊教育学校。截至2011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共1767所,其中有盲校32所,聋校452所,培智学校391所,综合类学校892所。特殊教育学校在下文简称“特校”。
二、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景观现状。我国特殊教育起步相对较晚,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其发展差异较大,但从校园建设角度来看,基本延续了正常中小学的规划建设布局,局部有参考无障碍设计,但针对特校校园环境设计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设计体系,仍存在较多且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对特校“特殊性”景观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进行探索。(二)国内特校景观存在的问题。特校校园规划建设不具有“特殊性”,与正常中小学规划基本相同。设施相对陈旧,缺少保护性设计,校园环境安全性不足。建筑形式与内部空间缺乏“特殊性”,忽略了特殊儿童的使用需求,缺乏细部设计,造成空间使用不便或效率低下。室外景观多以花坛绿化为主,忽视特殊群体的特殊户外活动需求,场地功能性单一。校园植物配置不具备“特殊性”,仍是简单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忽略了植物本身的康复性功能。校园色彩没有“特殊性”,校园多以灰调为主,大多是水泥路面和水泥色教学楼,加以局部绿化,缺乏校园活力,忽略了色彩对特殊儿童的重要意义。景观中无障碍设计形式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各类特殊儿童的生理特征。
共享时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策略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引领下,以数字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生产和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共享理念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并逐渐与社会生活相融合,共享单车、共享电车等的出现是这一趋势日益显现的重要标志。从本质上来讲,共享理念就是赋予一种物品或信息公共产品的性质,利用智能终端和互联网平台在不变更物品所有权的基础上实现多人共同使用。共享理念的出现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居民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变化使城市的各项功能也发生了改变,故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必须对各类建筑的属性和职能进行合理设计,以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高校作为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城市的文化职能和教育职能,其在共享时代下必须调整相应的设计理念和策略,创建良好的校园景观。
共享理念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
景观设计是共享理念发展的结果城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共享理念。一座城市在建立之后,居民可以共享城市内部的公园、绿地、公立医院及政府机构提供的服务,同时也会受到各项管理制度的约束。共享理念的产生同城市建设一脉相承。事实上,在城市发展初期,由于城市内部的自然属性较强,物质不丰富,人们倾向于以群居的方式共同分享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所提供的服务,这也对城市建筑设计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1]。在生产技术变革和物质资本不断积累的背景下,城市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共享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城市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对城市的园林景观等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因此,城市开始关注景观设计范畴,并将共享理念融入其中,使居民能够共享城市内部的景观环境。共享理念为景观设计提供方向指引从概念上来讲,共享理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能够指引景观设计向更高水平迈进。在初始阶段,基于共享理念的景观设计以提升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为宗旨,主要体现在社区和绿化带的景观设计上。在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景观设计中逐渐融入了更多的人文观念,同时将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公共景观设计的重要目标指向。时至今日,随着各种社会新思潮的形成和多样化设计理念的渗透,如何引领景观设计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2]。特别是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在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的职能范围和其在城市中的作用也发生了改变,因此,校园景观设计也应思考如何更加充分地体现共享理念,营造良好的育人和文化氛围。
共享时代下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策略
推动校园景观设计与城市空间相融合
高等院校是城市培养人才和引领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基础设施,肩负着城市的教育和文化职能,同时城市的健康发展又为高校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通常来说,高校校园建立在城市内部,享受着城市内部的各项功能与服务,但在校园管理和校园环境构建方面,高校却与城市管理互相独立。一旦把握不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二者割裂看待,就很容易导致高校的教育功能难以正常发挥,以及城市社会文化氛围恶化等问题。在共享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对其理念和内容作出相应调整,使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体现出所处城市的特点,使高等院校在共享城市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的同时,为城市人文环境的塑造和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助力。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深挖共享理念的价值内涵,通过将其元素融入校园景观设计中引导高校与城市建设协同发展,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因此,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与城市空间相融合,以城市的景观特点和色彩表现为校园景观设计的主基调,使高校真正成为城市的一部分。1.将建筑物作为校园边界通常来讲,高校以墙体为校园边界,但实际上建筑物同样能够作为校园边界,相对于墙体边界而言,建筑物边界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校园融入城市环境,并在城市内部创造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其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没有使用传统设计理念中的砖墙搭建方式,而是将图书馆、体育馆等功能性建筑作为校园边界,在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创建了一个独立于其他功能区的空间,同时利用人行道等保持和城市之间的关联性。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传统的围墙式设计,以建筑物充当校园边界的设计对校园景观的整体基调有较为严格的要求。2.色彩基调的一致性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要求在色彩基调方面与城市的整体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同时充分结合设计者的想象力,使校园景观色彩符合自身的文化风格。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校园景观设计由建筑物和植被共同映衬而成,而二者在色彩表现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别,特别是植物景观会呈现出季节性的变化[3]。所以在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高校的气候特点和校园周边建筑的功能分区,确保校园景观同城市景观在色彩基调上保持一致。3.重视植物绿化带的作用在校园景观中,植物绿化带起到了增添视觉元素,营造良好人文意境的作用,同时绝大多数城市景观设计中都包含城市绿化带设计,通过植物绿化带功能的发挥增强高校同城市之间的融合,并保持校园景观的独特氛围。例如,位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昆士兰大学,利用植被绿化带和河道设计将学校与城市隔开,既在校园内部产生了空间效应,又丰富了校园景观的色彩表现力。除此之外,植物绿化带还是校园与周边建筑交界处的缓冲区域,以避免建筑风格过于突兀。
创建校园人文文化景观设计运用
校园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人才的培养包括方方面面,不能只依靠课堂传授知识,良好的校园文化将会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大学校园人文文化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塑造良好品行,还可以帮助大家了解学校的历史。良好的校园景观环境,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舒适的课外活动和休息之地。同时,也让学生在心灵上获得美的享受,有利于增进学生精神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
1.景观设计在大学校园人文文化的表达
大学校园人文文化的表达应坚持四项原则,即整体性原则、特色性原则、朴实性原则、艺术性原则。
1.1整体性原则
一所高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会积累一定的文化,要发挥景观的作用将这些文化表达出来,并形成各自的特色。校园环境具有整体美,景观表达的文化内涵也应该具有整体性,保持校园景观与校园文化内涵的高度统一。
1.2特色性原则
浅论校园图书馆景观设计
摘要:以人为本是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主导理念。校园景观设计作为全面发展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大学的良好形象方面,以及在形成大学生完美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景观设计;人性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与精神水平不断提升,图书馆相应的功能也随之增加。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传播场所,更是提供文化传播的平台以及对一些古籍的收藏、整理和研究的场所。还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一本教科书不仅仅是一个硬质的书籍文化的传播,也有空间的文化过渡。作为特殊文化景观的图书馆景观空间设计,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校园图书馆应该具有文化艺术气息。景观设计和改造在硬件设施上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设计图书馆的景观上必须遵循一定原则。
1设计原则
功能分区原则。一般图书馆周边的环境都会分休闲区、阅读区、散步区、娱乐区、种植区。在每个区域都有对应的景观节点。学生无论是在室内图书馆还是室外的图书馆,都能感受到学与乐。和谐原则。图书馆的景观设计必须考虑它的历史传统、地理位置,考虑周边建筑是否与之融合,在协调中保有自己的特色。独特风格原则。结合学校历史文化,结合图书馆周边人文进行景观设计,设计出独具风格的图书馆景观。实用原则。好的设计以人为本,为人服务。鲁迅说过:“美的愉快的根底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不见得美了。”图书馆的景观能起到心情调节作用,室内和室外并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人们坐在室内透过透明的玻璃可以观看到外面的景观。外围的景观影响着内部空间。在设计中,我们要考虑空间的大小,细部材质的质感和色彩衔接等都影响使用者的感受,所以我们必须全面考量。艺术性原则。优秀的建筑堪称“凝固的音乐”,而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堪称“跳跃的五线谱”。图书馆景观在满足其功能基础上,也要有更高的艺术造诣,带给人以美感,做到构图美,以点、线、面的形式展现在平面构图上,在小品构筑物上以图书馆的文化元素作为一个向导进行异变,进行对比。主色调上减免刺激色彩,营造安静、雅致的空间氛围。在创新的同时还要注意传统的延续与转化,要做到协调,局部美要服从整体美。
2设计目标
校园文化的景观设计表达研究
摘要:通过雕塑、文化墙、教学楼、学校标志等景观设计反映出校园文化,而校园文化又通过景观设计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并通过物化的形态表达校园的人文精神面貌。总之,校园文化是景观设计的灵魂,物态的景观设计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
关键词:校园文化;人文精神;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追求的不是商场般气势澎湃的场景,也不是家居住宅区那种温馨浪漫的居室,而是独特的校园文化语境。因为校园景观所服务的主要是处于学习和成长中的大学生,所以与一般城市公园所服务的群众相比,在对象上更具明确性,场所的实用性与整体的氛围感也有所不同[1]。除了环境宜人外,校园环境还要求提供学生学习、交流的场所,同时,还要展示一所大学的精神面貌和治学态度。校园环境的塑造以期望通过有形的物质形态宣扬无形的精神文化。
一、校文化与景观设计的概念
校园文化分为物质形态、制度形态与精神形态,而精神形态包括校风、校训、行为方式等表达校园内一切精神形态的事物,这也正是此文中所指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不是单一的,伴随着学校的不断成长,它也愈加完善,所体现出的是物质、制度、精神形态的综合体校园文化[2]。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个区域内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3]。景观设计也分别具有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自然属性是指它是自然界中分离出来的有一定空间形态,而人文属性是具有文化内涵的。
二、校园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