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建设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6 18:45: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校园建设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校园师德建设分析论文
当前教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
狭义的师德是针对以教育为职业的人来说的,一般指的是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唐代韩愈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对于从事教育职业的人,他自身应该是得道者。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由于限制在职业范围内,专指对于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的要求,故称为狭义。
广义的师德是针对所有人的,指的是掌握客观规律。《道德经》指出:“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我们古代就有许多杰出的教育家。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虽然生前不很得志,屡遭困境,但他的很多学生却总是追随着他,他去世后,也受到中国乃至海外知识分子的强力推崇。孔子的智慧是十分伟大的.他认真了解自己的学生,然后又毫不吝惜地夸奖他们。比如他说颜回“不二过”、“不迁怒”等。他对学生很有感情,颜回早亡,他大哭。孔子还不单纯教授知识,还传授学习方法,如“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还提出了许多可贵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没有高尚师德,没有对学生深深关爱的老师是提不出这些理论的。
从目前社会整体来看师德建设是取得很大成绩的,但也要看到师德建设的任务相当繁重。特别是在一定的意义上,教师本身的思想道德、情感、意志和知识修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教师劳动的这个特点,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修养,并处处为人师表。有的学校师德现状与教师劳动的严肃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距离和冲突,存在着由此引起的奉献精神衰落和不负责任倾向的加剧。
师德的核心是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是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有敬业精神。第二,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第三,要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一位优秀的、受人尊敬的教师一定是处理好了这三个关系。要做一个好教师,必须热爱这个职业,认识到自己所特有的职业尊严。过去,教师常被当作社会培养人才的“工具”,甚至可以称作“知识的搬运工”。这一职业常被认为没有什么特殊性,教师自身也没有多少尊严感和自豪感。这样的情况下,师德问题也就容易产生,尤其在城市学校中比较严重。
其实,教师的待遇水平并不是师德问题的重要原因,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能否体会到职业的尊严感及神圣性。如今提倡的教师资格证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尊严——教师不是随便可以做的,教师也像科学家、艺术家一样有职业特殊性。新课改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体现教师的自主。所以,教师的职业尊严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校园网建设研究论文
要:文章认为对目前轰轰烈烈的校园网络建设,应该持冷静思考的态度。
关键词:校园网管理;校园网应用;校园网建设
在数学史上费马定理是一只会下蛋的金鸡,在力图证明费马定理的过程中,很多数学分支科学如数论、分析数论、组合数论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学校来说,校园网也应该是一只会下蛋的金鸡。
建设校园网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各种教学和管理软件提供基础。校园网的建设不一定是一次性的大量资金投入,当资金不充足时,可以采取分步骤、分层次建设的方法,校园网的建设可以具有不同的层次,如网络电子教室、小型办公管理对等网、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局域教学网,以及面向全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信息网络等。
1惯例与教学孰重
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硬件设备不是问题,只要花钱就可以做到。关键在于你花了那么多钱,究竟用校园网干什么?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的:一个是管理方面,就是学校的网络化管理,这一点同任何一家企业的网络化相同,通过网络化给学校带来现代化管理。而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去推动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那种灌输式的,老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式。
校园法治建设论文
摘要:古今中外的许多思想家对“和谐”概念都有阐述.如今,我们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可以说是理论的一次升华.而和谐校园建设又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和谐”、“和谐校园”的界定,和谐校园建设提出的背景,和谐校园与法治建设的关系阐述如何去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和谐;和谐校园;法治
1和谐概念的界定
从社会学角度看,和谐直接表现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使社会共同体处于融洽状态。有学者指出:‘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哲学上的解释:和谐社会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着的各方也是既斗争又统一.和谐的最高表现在于矛盾着的各方共同发展.共同受益.和谐社会的构件其实就是化解矛盾的过程.
2和谐校园理念的提出
什么是和谐校园?和谐体现为一种教育生态的平衡,它至少涉及校园内外两大系统要素。就内部环境来说,体现为校园内的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和谐相处。就外部环境来说,学校应与家庭、社区和谐相处。就教育本质来看,和谐教育是一种提供适合学生天性的教育,为每一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校园和谐建设论文
一、影响校园和谐的因素分析
影响校园和谐的因素具有复杂性,笔者认为以下因素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有重要作用。
1.校园周边治安状况形式严峻
校园周边治安状况令人担忧,近几年高校治安问题依然突出,刑事、治安案件呈上升趋势,意外伤害、食物中毒、自杀等事件在一些高校不断上演,内盗行为时有发生。高校周边治安形势依然严峻,虽然经过多次整治,但结果总不如人意。道路交通堵塞、违章建筑比比皆是、无照摊点屡禁不止,学生租住民房现象屡禁不止,流氓地痞不时寻衅滋事,而有关部门的管理又跟不上,由此导致各类治安案件大量增长,高校周边成了犯罪的衍生地。
2.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中的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严重,往往以自我的价值判断作为衡量事物是非的标准。情感比较脆弱,耐挫折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弱,自卑心理重。据调查,57.1%的学生精神状况“一般”,12.4%的学生“心情郁闷、压抑”,还有7%的学生精神状况“一直很糟糕”。由于对家庭贫困的无奈、对社会一些现象的疑惑、对就业前景的迷茫,有些学生心里总像装着一团火,遇上适当的时机就可能爆发,成为影响校园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
校园安全建设论文
摘要:加强校园安全建设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打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安全保护,也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但是目前的校园安全建设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不能满足小学生的成长需求。本文将针对校园安全建设中的漏洞进行分析,从而阐述相应的加强校园安全建设的措施,希望可以促进校园的管理,提高校园安全管理能力。
关键词:校园安全建设;校园管理;安全教育
目前普遍小学校园有加强校园安全建设的意识,但是往往相应的安全建设举措难以跟上,我们必须意识到校园安全建设的重要性,从制度及举措上整改校园管理,建立相应的校园安全建设条例,保护小学生身心安全的相关机制,真正从制度上加强校园安全建设。本文将针对如何加强校园安全建设这一重要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从而促进校园管理的发展。
1从思想层面上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工作
校园安全建设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小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使小学生们能够健康成长,当制度上出现了相应漏洞,或是因为不可抗力因素而导致的事故发生时,就需要小学生们自身树立相应的安全保护意识[1]。所以我们要从思想层面上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工作,在教学中我们会要求学生有发散性的思维。但是在安全教育方面,相关人员一定要规范好小学生的行为思想,安全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可以通过印发相应的有图画、有文字的安全教育手册去帮助小学生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去帮助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陌生人的东西不能要,不能随意与陌生人搭讪或者与陌生人离开,在遭遇火灾、地震时应该有秩序地听从指挥进行疏散等,要让这些安全教育深植学生内心,使他们深刻理解安全的重要性。
2建立与家长及时联系的有效机制
平安校园建设存在问题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平安校园”;意义;内涵;评价指标;措施;
论文摘要:“平安校园”建设是维护校园稳定,优化校园环境,促进高校发展的现实需要。这项工作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任务。本文从“平安校园”建设的意义出发,通过对“平安校园”的内涵及评价指标的分析,就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强“平安校园”建设作出了初步的探讨。
“平安校园”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好、实现好广大师生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保障高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中国的“平安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平安校园”,人人受益、人人有责。作为一名身处第一线的高校教育工作者,笔者就“平安校园”建设谈几点拙见,权作探讨。
1.“平安校园”建设的意义
从国际大环境看,国际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政权的颠覆,始终在对我国高校进行着渗透。随着中国不断走向开放,中国高校面临的环境和形势将变得更加复杂。高校的安全和稳定已与国家安全形成直接关联,创设平安的校园环境是我国目前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从国内大环境看,我国正处在一个特定的、意义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和发展期,伴随这一过程而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和行为选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转换、改变与震荡,若处理不当,极易引起社会的动荡。从现有情况看,我国大学有近2千万的在校学生,在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中,各类学生的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据统计,近年来,每年发生的各类学生伤害事故有2000多起,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有关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等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正是基于以上这样一些现实情况,“平安校园”建设理应认为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向更高目标发展并保证这一发展的必然需要。“平安校园”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具有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各种新的教育思想的探索与传播,“校园文化”在整体育人方面的强大作用正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各类学校的普遍重视。校园文化的特点总体表现为“和谐”,美育功能是校园文化建设最为重要的功用,只有以“审美”为基本标尺,才能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达到“和谐”育人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校园文化;审美功能;美育
一
随着各种新的教育思想的探索与传播,“校园文化”在整体育人方面的强大作用正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各类学校的普遍重视。那么究竟什么是校园文化呢?要弄清楚这一问题,首先就要研究一下什么是“文化”,弄清了“文化”的含义,自然也就可以对校园文化有一个比较准确的界定。在我国,“文化”一词较早出现在文献典籍《易·贲卦·象传》中,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合在一起实际上就是“人文教化”的意思。“人文教化”包含着“人创造文化”和“文化创造人”两层意思,即文化是由人创始的,人创造的文化同时又对人施加了影响,从而也创造了人。这两层意思有点类似于马克思在谈到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时所使用的“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这一对概念。“人文教化”思想的两层意思都没有离开“教育”这一内容,即人在生产活动中受到教育,创造文化,这种文化同时又进一步对人实施影响,教化于人。
这样看来,所谓“校园文化”也就应该指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校园“已经形成”的文化,一个是校园“正在形成”的文化。“已经形成”的文化指一个学校的历史积淀、历史景观、历史人物、历史形象、历史典故等,它是一个学校一直传承的历史传统与历史精神,即“人创造文化”。而“正在形成”的文化则指当下校园内的各种教学活动、正在建造的校园设施、校园景观、当下校园师生的进取精神、创新能力等,它包含一个学校当下活动的所有内容,是人的文化创造。当然,从横向来讲,我们还可以从校园文化的性质出发将其划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种。“物质文化”指那些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硬件,如学校建筑的布局,校门、大型壁画、校史馆的设计与修建,学校绿化景点、学校雕塑的创作设计与修建,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厅堂的陈设布置,教室、走廊的布置,校园网、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广播、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置等。学校的这些硬件,作为学校文化的物质构成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学校的“精神文化”指那些抽象的、观念性的文化软件,如校园精神、校训、学术氛围、校风传统,舞蹈、音乐、书法、绘画等演出与展览,人文艺术讲座,经常开展的辩论赛、演讲赛、运动赛、征文大赛、文化艺术节等,这些文化偏重于对学生精神方面的教育与养成,这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与活动,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豪、崇高的冲动,而广泛的对外交流和社会实践又使他们不断地完善自我。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负责,成为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新型大学生。
需要说明的是,学校周边的文化环境与校园内文化的关系也是紧密的,对于学校的影响不能忽视,因此本文认为,校园文化还应该包括校园周边的文化。如果我们将通常意义上的校园文化称为校园的“内文化”,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校园周边的文化称为校园“外文化”。现今,社会环境对高校的影响实在太大了,社会上的拜金主义、淫秽下流低级的社会垃圾、网吧等游戏场所、武打黄色等荧屏图书毒害着学生,各种坏人的教唆和引诱也考验着那些涉世未深的莘莘学子。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同社会的联系,尤其是加强与学校周边政府治安管理部门的联系,及时沟通,加大整治力度,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外环境,加大校园内环境的向外辐射,让校园内文化更多地影响社会,而不是校园内文化被社会所影响。
校园文化育人建设管理论文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
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管理论文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
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前言
个人成长受到周围文化环境的影响,文化氛围时刻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1]。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建设对个人学习、成才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的物质条件、思想观念、教育制度、行为方式等文化要素构成的物质环境和精神家园的总和[3]。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一个班级快速健康地发展[4]。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客观
高校研究生班级文化建设不只是辅导员、班主任的责任,也不单只是几个班委干部的任务,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必须要先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进而将学校资源与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有机结合。首先,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班级所有同学。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人数迅速增加。学校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化使得原来小规模的建设模式不适应当前情况,出现了研究生班级不完全按专业点组建,存在一个班级由两个及以上交叉学科构成的情形。其次,上课、住宿的分散性对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研究生只有一年的学习课程,没有特定自习室或教室,且住宿日益朝着自由结合的方向发展,甚至一部分同学因为种种原因不住学校或因被派到外地参加科研项目,长期与班级脱离,造成同学之间人际关系较为淡薄、班级概念模糊。另外,研究生群体还具有其特殊性。研究生不比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年龄层次、人生经历、婚姻状况、心理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研究生班级建设的客观现状,使得加强研究生班级建设格外迫切和重要。
三、班级文化建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