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法律常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02:11: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校园法律常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校园法律常识

中职院校法制教育体系研究

一、在法治赣州建设中建立中职院校法制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1.法制教育在“依法治国”、法治赣州建设中极其重要。在“依法治国”、“法治赣州”的大环境下,法制教育为青少年的素质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法制教育力度不够,“依法治教”的理念没有得到贯彻,赣州地区的中职院校也是如此。然而新时期国家教育在“依法治教”上大有需求,因此有必要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合法化的方式将法律常识进行普及,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建立健全中职院校法制教育体系,促进区域的社会稳定和中职院校的长治久安。2.“以人为本”的要求。“以人为本”,需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加强法制教育,只有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能够进行基本的法律运用,才能保障自身基本的人权,从本质上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并通过法制教育体系的建立,促进学校依法调整和规范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和谐校园的氛围。3.中职学生必须有道德底线。随着中职院校的不断扩招,招录的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较低的不在少数,现阶段中职学生的行为因为单亲、留守、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不知道行为的底线应该在哪儿,这时法制教育就应该发挥作用。法律作为道德的底线,应该提高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让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并行,为学生的行为划定红线,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明确权利与义务,从而减少校园暴力或犯罪事件的发生,夯实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二、中职院校法制教育体系现存问题调研与分析———赣南地区、浙江省、福建省部分中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体系对比调研

1.调研概况。调研内容涵盖学生的成长环境、基本法律常识、学习法律的主动性、适用法律的意识强弱、学习法律的途径、使用法律维权的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认可法律的作用、对于学习法律形式上的需求等方面,通过对比,找出中职学生较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强弱的不同及其原因。调研学校包括赣南地区的赣州农业学校、赣州技师学院、浙江省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福建省宁德职业技术学院,针对这几个学校,各进行了200人次学生的问卷调查与走访。2.调研结果总结与分析。3个月的调研结果显示,中职生较高职生法律素养更低,基本法律素养不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成长环境与学习环境中法制教育的缺乏。成长在城市的学生比在农村的学生法律意识更强,接触法律的方式更多,父母的法律意识更强,因而在城市成长的学生法律意识更强一些。总体来说,家长自身法律素养不高是导致在农村成长的学生法律素养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学习环境中,由于高职学校的法制教育体系更完善,普法的方式更多更丰富,学生可以更多地接触到法律,因此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会比中职学校学生法律意识更强。(2)基本法律常识的缺乏。问卷调查显示,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的学生,都缺乏整体的法律常识体系。他们不知道可以保护自身基本权益的基本法律有哪些,遇到纠纷时选择的维权方式也往往不能达到最佳效果或者选择忍气吞声,只有毕业季才开始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当然,也因为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法律素养较低,无法预知自己的行为后果,使得校园霸凌、网络侵权等事件在校园时有发生。(3)学习和适用法律的主动性差。大部分中职学生年龄尚小,没有适用法律的经历,不认可法律在自己遇到实际纠纷的时候能起到作用,因而学习法律往往流于形式,较少主动学习法律常识,更不可能密切关注最新的立法动态和社会重大法律事件。遇到侵权事件,要么选择视而不见,要么盲目地出手相助而忽略了自身权益的保护。这都是因为对于法律了解较少,法律意识较弱。(4)中职院校缺乏系统化的法制教育体系。比较高职院校,大多数中职院校并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对于法律的普及仅存于课堂,大多数法律常识的普及是建立在思想政治课的基础上进行讲授的,这样法律常识的内容相对比重就少很多,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更低,法制教育活动的形式也极其传统与单一。同时由于大家并没有认识到法律常识的重要性、缺乏学习法律的氛围,就忽略了生活中众多的学习法律的途径。

三、法治赣州建设之中职院校法制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

通过对四所中高职院校的调研,结合当前的现状,可以尝试建立“四位一体”的中职法律教育体系,从政府部门、学校、家长、学生各个主体上各个击破,创新校园法制教育的形式,形成科学合理的法制教育方法,提高中职学生基本法律素养,指引学生正确的行为导向,利用网络的便利实现校园的和谐、文明与安全,让法制教育更加制度化、规范化,逐步促进法治赣州建设在中职校园领域的实现。1.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引导中职院校完善法制教育体系。教育部可以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之外,制定相应的法制教育课程类文件,促使全国的中职学校都更加重视法制教育体系,将法制教育落到实处。地方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加快制定《建立健全学校法制教育体系的计划》这一地区性的引导性政策,来指引区域内的各类学校乃至于中职院校建立完善、科学、合法、合理的校园法制教育体系。这一计划应当在“依法治教”、“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强调建立法制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同时可以给出一个基本的范本来给各类院校提供参考,一般包括课程设置、师资人力、合力教育等主要内容。2.学校牵头形成与社区、家长、学生之间的全方位教育合力。落实学校与社区、家长、学生之间的联系,多方位共同配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学校重视法制教育,要紧密联系所在社区,通过社区的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给学生以普法教育、警示教育,提高学生对学习法律的新鲜感,让学生了解触犯法律的代价,感受法律带给被侵权人的帮助。与此同时,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也应当明确校园霸凌等侵权行为的教育与惩罚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得到家长的理解。让学生明确法制教育不仅在课堂中,更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让法律的警告、震慑、指引等作用在学校教学与管理中得以显现。3.丰富校园法制教育形式。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法制教育形式单一,与社会脱轨。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课堂、社团、社区、官网、广播、微信公众号、微博、法律专题讲座、法律常识竞赛等渠道进行循环式的法制教育,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如:增加与专业相关的法律课程;组建普法类社团,定期开展知识讲解和公开课的讲座,帮助学生掌法律常识;利用学校公共平台,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利等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多元化的视角引导和教育学生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4.教研组建立专门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当前许多校园暴力事件、侵权事件在中职院校时有发生,许多弱势学生不懂得如何通过正确的途径保护自己,足见仅有道德教育不足以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学校应当把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放到同等高度,相辅相成,才能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终目标。具体来说,学校各部门领导、教师及法律顾问都应当是法制教育体系下专兼职的师资队伍,定期根据自己所教授的不同专业或所处的行政岗位进行基本的法律素质培养,学习法律知识,促进法制教育在学校的加强。除此之外,教研组可以组建一批专门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德育教师可兼任,确保每周每班至少2个课时的法制教育。综上所述,基本的法律素养,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发展的重要要求之一。法制教育能够帮助道德教育解决难题,因此健全完善的法制教育体系意义重大。帮助中职学生确立法律目标,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和学生,能够促进和谐校园氛围的形成,引导自身与他人和谐相处。向学生宣传权利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权利救济途径;向学生普及义务,树立规则意识,可以明确权利的边界。在培养学生参与民主政治的能力上,也能起到非常好的指引作用。青少年阶段是学生最重要的综合素质塑造的阶段,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是和谐校园的任务,是“依法治教”的要求,是“以人为本”的需要。

查看全文

大学校园法制建设论文

摘要:随着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依法治国”被党和国家重新提上日程,法律的地位也随着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改变在慢慢提高。然而当今全中国建设法治社会的氛围中,大学校园的安全事件却层出不穷,每一个教训都要求我们把大学法制建设放到一个很高的位置来思考,来探索,离骚有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我看来,大学校园法制建设是一条很长的路,需要我们不断去摸索,去实践,但我想,万变不离其宗,校园的法制建设终究离不开人与制度的相互配合与提高。

关键词:校园法制;大学;法制意识;法律制度

一、增强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加强法制观念的培养建设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现在大都处在十八到二十二岁的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过程之中,自我防护意识以及法律意识还有很大的欠缺,不要说别的专业的同学,就连我们自己法学专业的学生,法制意识都很淡薄。如果真的想控制高校安全案件的不断发生,增强大学生自身的法律保护意识,加强法制观念的培养建设,应该说是当务之急。前些天某大学投毒案的主角林某某被执行了死刑,再回过头去看这个案件,我觉得林某某的心理状况产生了很大的问题。一个原本在大学里学习医学,以后本可以凭借自己的医学知识治病救人,造福社会的大学生,却因为心里的扭曲和变形,成了一名的杀人犯,最终以毁灭他人和自我毁灭的方式而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吃一堑,长一智:如果想要加强安全建设,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法制意识的提高必不可少。那我们不禁会问,如何加强大学生自身的法制意识呢?首先,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应当树立起一种法律信仰和法律价值观。这种意识形态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日生活中的日积月累。林某某案件里面有个细节我记忆犹新,当被执行死刑前,记者问他在监狱里做了什么,他回答在监狱里面看了很多小说,这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多的小说,在监狱里读书的时间让他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和自己。读书是一种培养自我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通过读书学习来提高自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当代大学生在表面上了解法律对于社会行为的制约作用,对一般的常识性法律问题也略知一二,但是他们并没有把这种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主观意识,总是觉得法律是用来制约别人的,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因此,一部分学生碰到紧急情况时,往往会来不及或者根本没想到运用法律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反而将冲突诉诸其它的方面,这样做难免不会给校园安全带来隐患。其次,需要大学生自身注意法律常识的学习。如果我们培养起了自己的法律信仰和法律意识观念,但对于法律常识相当缺乏的话,碰到突发的情况,我们只会想应该用法律的方法加以解决,但却不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因此,随着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建立,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也应该随之提高。但是在当今高校,法律学科一般只会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创设,其他专业的学生即使想学也没有机会,这就要求学校乃至教育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意识培养方案,在下面的一个方面我也会详细的论述。

二、建立大学生校园、班级、寝室安全制度

加强大学校园的法制建设,仅仅依靠建立在学生自身力量基础上的意识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国家和学校的协调,更重要的是制度的保障。首先,当今高校的法制教育仅仅停留在基础道德教育的水平之上,把法律和道德混为一谈,我认为,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做法。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而其他的学习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在我看来,把法律常识教育应当归入通识教育中去,作为各个学科的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这样,在大学培养通识人才的过程当中,才能使大学生具备法律意识和常识。其次,建立一种完善的校园安全制度。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在大学校园里,最常见的案件莫过于盗窃案。而盗窃案件的构成,小部分是由本校园学生内部所为,而大部分的案件则是由社会人士参与的。前一种情况我在第一点里已经作了说明,本身就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问题;而社会人士所做的盗窃案件,则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疏忽。在我看来,在对人员的管理方面学校要制定严格的标准,例如,学生每天几点必须准时回到学校,寝室必须几点准时关门,并且派专人进行检查和督促,建立相应的惩罚措施。外来人员出入校园要进行严格把关,每天派专人在校园里进行巡逻。在设施方面,监控器、防盗门、身份识别门禁等等更应该是个个高校必备的硬件条件。当然在这一方面不仅需要学校本身管理人员的努力,国家政府也应当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在马家爵事件中,马加爵在三天的时间里,分别杀了四个人,然而,这丝毫没有引起同学老师和学校的注意。从主观方面来说,这是我在第一点里讲到的,是马加爵个人法制意识的不高所导致的;但从客观方面来说,却是学校的监管失利导致惨案持续发生。最后,建立一种新型的班级安全制度,也是加强校园法制建设的一个有力措施。首先,高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每周定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讲座或者视频观看,让每个大学生认识到法律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从而培养起自己的法律信仰和法律价值观。其次,在班级、寝室里建立相关校规、班规、寝规,比如同学之间负有相互监督、照顾的义务,如果发现有的同学情况不正常或者长时间没回寝室,没有按时上课,应当及时向学校老师反映,抓住安全的实效性,避免因时间问题而酿成更大的惨剧。任何一种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法律意识更是如此。高校应当利用自身的这个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设施,宣传法制思想,如利用校园广播以及报纸等媒体及时地传播法律常识,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利用横幅宣传栏等开展校纪法规的学习宣传,定时曝光一些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及处理结果,在固定的法律节日开展群体性的普法活动,注重对同学自身法制意识的培养,及时宣传表扬在学法护法中表现积极的大学生,从而营造浓厚的校园法制氛围。

查看全文

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律教育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停滞不前,应结合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特征,以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为目标,融合法律教育,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本文阐述了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律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品德;法律教育;融合探究

青少年是我国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国家未来的领导者。当代青少年的道德素养水平,决定了我国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社会道德素养水平。因此,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法律教育,是要帮助没有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的青少年,建立初步的法治社会意识,拥有基础的法律常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一、青少年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法律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十分优越。现在的青少年每人一部手机,每天的生活都被互联网中的各种信息冲击。信息爆炸时代,青少年的问题主要是网络监管力度不够,许多本不该由青少年浏览、阅读的信息内容暴露出来,导致当代青少年出现了严重的思想早熟、道德意识滑坡等问题。如果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及时、不彻底,会产生一批带有严重不良作风的学生在校园中横行霸道,欺凌同学。因此,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学中融入法律教育,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对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很有必要。

二、青少年思想品德与法律教育的教学现状

查看全文

法制蓝天下的一方净土

法制蓝天下的一方净土

**一中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几点做法

**一中现有45个教学班,2730名学生,团员2453名,教职工168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4名,中学一级教师52名,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73%,为市级示范性独立高中。近年来,学校始终把“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作为办学宗旨,确立了“德育为首,教育为主,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办学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以德治校、依法管理,德法并济,教书育人的观念,创新德育机制,加强法制教育,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多年来,学生遵纪守法率为100%。

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点:

一、抓好德育常规教育,从源头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学校坚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的办学理念,注重以“做人”为基础,以“成才”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将德育指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侧重体验学生的个人生活、学习的具体意义,置身于鲜活具体情境当中。

查看全文

浅谈法律素质人才基础培养

摘要:笔者作为一名高校的青年教师,纵观高校法学教育,梳理当前大学生法律素养之现状,从当前大学生在法学教育上存在的法律常识缺少,导致遵纪守法和违法犯罪是非不分;法制思维缺失,在依法维权与放弃维权上导致意识模糊;法律信仰缺失,导致对法律、法制、执法的认识产生扭曲等“三缺”问题入手,从社会环境、学校的现实困境和学生自身的问题剖析了的原因,站在对历史、对社会、对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围绕“营建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加大学校教育培养力度、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等三个方面畅谈了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总体来讲是健康向上的。但是,受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教育体制尤其是高校教育体制的局限,不可避免的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法律素养较低,法律知识明显不足,法律信仰缺失,维权意识弱化。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法律素养,增强法制意识,引导其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减少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培养学生做合格守法的公民非常必要。

一、执教高校,观法学教育,看大学生法律素养之现状

(一)法律常识缺少,导致遵纪守法和违法犯罪是非不分在大学学习阶段,大学生主要思考的是自己的未来靠什么安身立命,成家立业,在高校很有限的法律知识课堂(法学专业及类似的除外)上,没有用心,更不谈下力,缺乏最基本的法律常识就在必然之中[1]。(二)法制思维缺失,在依法维权与放弃维权上导致意识模糊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为上课时间紧、对维权的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对维权程序不明确,投诉上访耗精力以及维权经费缺乏等原因而自认倒霉、或忍气吞声或不采取任何行动,放弃维权。(三)法律信仰缺失,导致对法律、法制、执法的认识产生扭曲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社会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缺少社会阅历的大学生群体对法律缺乏应有的信心,对现有的法律有着错误和扭曲的认知,加之目前课程设置和教育培养的原因,必然会对法律产生信仰危机。

二、围绕“三缺”,查是非曲直,找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不足之原因

查看全文

来华留学生法制教育论文

一、当前对来华留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来华留学生作为我国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留学期间应做到学法、懂法以及守法。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留学生的法制教育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对留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法制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和留学生校园法制文化建设缺失等。

1.注重留学生的文化教育,轻视法制教育

自2005年教育部联合其他部门颁布《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后,我国各高校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课程,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该课程主要面向中国学生,而面向来华留学生的专门法制课程几乎是一片空白。综观我国当前各省高校来华留学生的课程计划,无一例外地开设中国文化教育相关课程,内容包含中国文化、历史概况等。即便是医学专业的留学生,教育部同样要求高校对其开设中国文化课。由此可见,中国各高校对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相比之下,留学生的法制教育就相形见绌。首先,留学生法制教育理论课缺失。几乎全国各高校都未设置相应的法制教育课程,包括留学生教育走在全国前列的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高校。其次,适合留学生法制教育的教材短缺。当前高校采用的法制教育教材无一例外的只针对中国学生的中文教材,留学生因为中文水平低下,对中文法律知识教材阅读的能力有限,通常通过阅读学校颁发的中英文《学生手册》来了解相关制度规范。

2.语言沟通障碍和法制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担任中国学生法制教育的教师,既有法学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又有法律素养较高的政工干部,可谓师资力量雄厚。因为语言原因,留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主要落在留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身上。留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主要由普遍未接受过系统法律专业培训的留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担任,即便他们开展一些法制教育活动,内容也往往局限在法律常识或涉及日常工作的内容,如签证、外住安全、交通法规等。与留学生息息相关的《民法通则》《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以及中国的法律常识等,由于他们自身的法律素养的薄弱,致使无法有效地进行施教。

查看全文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3篇

第一篇

为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增强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教职工法律素养,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教能力,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现结合我市教育工作实际,制定2014年我市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2014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意见》对教育系统提出的目标与任务,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不断增强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教职工、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进一步推动“六五”普法规划的贯彻和落实。

二、工作目标

围绕全市教育工作中心,深入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增强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切实提高学校领导、教师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学校的能力;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年度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查看全文

大学生就业中法律问题及解决思路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体制的转变,规范大学生的就业、择业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以及高校法律常识教育的欠缺、就业市场的不成熟,导致大学生的就业权利屡屡被侵害。通过转变高校的观念,增加法律知识的传授,加强就业法律知识的宣传,增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合法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法律问题;思路

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转型,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在不断地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大学毕业生不知法、不懂法,造成了就业权利被侵害,更是增加了就业难度。

一、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法律意识欠缺

(一)诚信意识差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岗位相对减少。许多毕业生为了争取就业机会,增加竞争力,得到一个心仪的工作岗位,不惜违背诚信原则,伪造虚假材料。一个是在就业推荐表和个人简历上弄虚作假、虚构经历、涂改成绩,个人简历与事实有较大出入,只谈优点不谈缺点。一个是伪造各种获奖证书、资格证书,用尽各种手段,对应聘材料移花接木,使求职材料中的水分越来越多。据北大网络人力资源部在招聘会上发现,300多份简历竟然有一半掺假。[1]P173

查看全文

五五普法法制学校总结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学校基本情况;领导重视普法工作,组织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完善各项制度,保证依法治校工作顺利进行;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项普法工作落到实处;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使学校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招聘心理学教师,常设心理健康课程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法律素质的提高,学校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顺利开展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按照依法治校的要求,健全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研究讨论,通过了学校章程,以及与之相配套教学、学生管理、财务等等管理制度、学校十分重视法制宣传工作,开辟法制宣传的固定专栏,还制作了义务教育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图板,经常性的悬挂法制宣传横幅、标语、法制教育形式多样,富有成效:根据学校的“五五普法”计划,学校制定了普法的实施方案,教师学法和学生学法分别按计划进行,教师的学法笔记和心得体会,教研组长每月检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治校是新时期对学校的要求,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要依法进行,学校的重大决策经校委会研究,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讨论、依法加强学校管理:学校十分重视师德建设,根据师德建设“八不准”,规范教师的行为、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还存在问题,如形式没有创新,内容单一,没有教育基地,缺少校外辅导员、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还没有有效形成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县委、县政府都相继下发了“五五普法”工作的文件,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建立机构,制定方案,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切实抓好“五五”普法工作,并将之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线,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过程,自2006年“五五普法”工作的起始年至今,年年有规划、计划、措施、方案、总结等书面材料,并且未将各项工作只停留在书面材料上,在具体的工作中时时、事事、处处扎扎实实的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利用民汉合校的优势,继续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宣传,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切实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全面推进依法兴教、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使我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我校还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法制六进”的工作要求,也制定相应的贯彻落实计划措施,并积极在校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使“法制进校园”活动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落实,下面我就“五五普法”和“法制进校园”工作具体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中学于1974年建校,2002年10月,县委、县政府先后将县域内县一中、县二中、县三中、乌兰乡中学、查乡中学、塔乡维族中学、种畜场中学等七所学校在原县二中的基础上合并成立了*中学。学校是*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唯一一所民汉完全重点中学。

在校生情况:学校现有教学班47个(其中高中部24个,初中部23个),在校生1899人,其中高中部1015人,初中部884人;

教职工情况:教职工199人,其中汉回族教职工136人,蒙族教职工21人,维族教职工42人。专任教师176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6人,中学一级教师93人。本科学历106人,占教师总数的53.3%。

查看全文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的培养教育,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法制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内容。“四五”普法以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青少年法制教育这一重点,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特别是全县在校6万余名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去年全县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人数比前年下降近50%,今年上半年全县在校学生实现了“零犯罪”目标。今后如何持久实现这一目标,如何在新形势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积极研究探讨新形势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认为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必须形成齐抓共管共识,宣传发动要到位。

新时期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知法守法的“四有”新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

(一)统一思想认识。为了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及全社会对青少年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领导,营造浓厚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氛围。要经常组织有关部门和各中小学校领导,认真学习邓小平“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国家、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意见”,深刻认识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实现依法治县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保障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

(二)营造舆论氛围。要继续依托高淳电视台、高淳广播电台开办好“法治高淳”栏目,各中小学校要利用校园电台、广播站、校报、校刊、法制专栏、专刊等载体,运用影视、录像、幻灯、图片,编排校园系列短剧等形式加强宣传;通过举办“家长学校”,把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家长学校的必修内容,请家教有方的家长介绍经验,提高家长的法制观念和育人水平,使家庭法制教育与学校法制教育融为一体。通过这些载体,重点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宣传,努力营造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必须建立压力传导机制,落实责任要到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