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德育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16:56: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校园德育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校园德育管理

校园文化德育渗透管理论文

校园文化以校园的管理文化、课外文化和课堂文化为主要内容。校园的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管理的各种制度,学生守则,校纪校规、行为规范等。学生对教育者所灌输的思想、行为方式的接受过程是通过自身的心理活动内化为自身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学校的德育要求、内容、形式对学生来说是不可选择的,不管学生愿意否都必须接受,因而容易被学生看成是一种非意愿的外界制约力,从而出现一种压抑感。学校在制订规则、规范时,要考虑不同年级层次提出要求,要认真研究其内容和形式是否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内在需要。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是国家制定的法规条文,其中充分体现了它在学生中的可接受性。我们在德育检查中看到,各校都有一套较完整的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其中有关对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大致也体现了这个原则。

此外,优化集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在教师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敬业爱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人际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集体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课外文化是指学生课外文化活动。如第二课堂活动、课间活动等等。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商品经济促进了市场文化的发展,使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商业的特征。千姿百态,复杂纷繁的社会文化对学生产生着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吸收社会文化信息中积极有益的因素,充实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给校园文化注入时代色彩和生机。在学生身上反映出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学校德育只能因势利导,教会他们正确辨析社会文化的“香花”和“毒草”。近年来,各级学校举办的“三百活动”,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双休日的兴趣班,对增强学生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认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课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部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德育因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做学习的主人。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改善课堂文化的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提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启发引导,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法,近年又推广“乐学”经验,归根到底是要求教育者要同教育对象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做学习主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

改善课堂气氛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老师在继承和借鉴传统的和国内外的有益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要勇于改革创新,适应时代要求。其中,中老年老师惯于坚持传统观念,接受新事物也比较迟缓,同学生的代沟比较深。在社会观念、社会行为、生活方式的评价和取向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因而付出的气力要大一点。

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作用

查看全文

智慧校园平台的学生德育管理解决对策

摘要:智慧校园平台运用于高中生的德育管理,其主要目的就是提供给学习教、研、财物、人事、生活、后勤的信息服务,通过信息系统的构建,清晰的结构,对学生的德育进行有效管理。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智慧校园及其特性进行阐述,并提出智慧校园下的学生德育管理的方案。

关键词:智慧校园;平台;德育;管理;方案

高中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德育工作属于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校在管理中,可将德育工作作为入手点,通过德育实现潜力的挖掘以及质量的提升。但是,德育与教学质量通常无法形成正比,学校的生源好,其各项成绩都较为突显,相反,办学质量就会下降,产生“大小年”的状况。对其原因分析,还是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缺乏实效性与针对性。因此,想要使高中学校的德育工作实效性得以提高,学校就需立足于智慧校园,创建德育管理的平台,通过网络、计算机、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将学生的行为量化,经过数据分析与诊断,形成相应的教育方法,以此对高中德育的工作问题进行解决,突显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从而使高中生形成适应社会与自身发展所需品格与能力的同时,促进高中学校的办学质量提高。

一、智慧校园及其特性阐述

(一)智慧校园概述

所谓的智慧校园,其主要指通过虚拟化、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技术转变学校的资源、环境、人员的交互形式,以促使校园的管理、教学、服务等相关资源实现智能化整合,促进应用交互的灵活性、明确性以及响应速度,最终构建出个性创新、以人为本的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的校园模式。从手机消费、手机开门、手机点名、未来教室、智能选课等,实现网络学习、创新网络科研、高效透明的校务治理、多彩丰富的校园文化、便捷的校园生活的智慧校园的特征。依据业界与教育界达成的共识,智慧校园是校内智能化运用,不能只是局限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学校的服务管理,还需促进知识转化、教育质量提升,以达到教育公平,并促使学校教育实现信息化、现代化。

查看全文

智慧校园下中学德育的路向构建

[摘要]信息时代背景下,以智慧校园为突出特征的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在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德育工作的困境,为中学德育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大数据时代”智慧校园不断发展和完善,把握这一契机,中学德育的发展路径如下:灵活把握德育规律,构建家校合作德育培养机制,完善中学德育培养体系。

[关键词]智慧校园;中学德育;德育工作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再局限于可视、可触的传统校园,虚拟校园、网络空间的构建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和成长的空间。新课程增加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提升中学德育工作质量。在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依托虚拟空间和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依托智慧校园,中学德育培养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技术手段得到丰富,管理方式更加灵活,这些都推动了中学德育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智慧校园为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和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发挥智慧校园对中学德育的实际效用,推动中学德育工作朝着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完善化方向发展,教师应当加强对智慧校园特征、内涵的切实把握,弄清楚智慧校园与中学德育的关系,探究在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的具体路径。

一、智慧校园与中学德育的关系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依托智慧校园,教师能够为中学生提供更完善、更具时代特征的教学管理服务、科研服务和生活服务。中学德育工作致力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智慧校园背景下的中学德育有助于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一)智慧校园为中学德育建立框架。中学德育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具有社会性的培养环境。智慧校园作为中学德育的主要阵地,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智慧校园为中学德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也有助于促进中学德育内容、方式、体系的创新和完善。相较于传统的中学德育工作,依托智慧校园且充分运用信息科学技术的智慧德育,有助于提升中学德育的灵活性和提高学生对德育的接受程度。可以说,智慧校园凭借其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为中学德育框架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二)中学德育进一步完善智慧校园。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智慧校园作为重点战略正以更为迅速的态势深入实施。智慧校园的高效、平稳运行,需要有科学的人文精神的引导。中学德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其蕴含的德育文化、价值观念、培养政策都有助于智慧校园建设和完善。通过德育的有效理论指导,教师能够使智慧校园发展得更加完善,使智慧校园更有生命力与活力。(三)智慧校园与中学德育都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中学德育的价值原点,是支撑中学德育的核心支点。中学德育坚持以人为中心,坚持培养人、引导人、发展人。因此,“人”是中学德育的本质部分,是中学德育发展的基础内容。智慧校园作为中学德育的重要阵地,无论是初始建设还是日常运行,都要为人服务,为人提供便利。因此,智慧校园具有鲜明的人性化、秩序化特征。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满足教职工的科研需要,为管理工作者提供便捷。智慧校园的运行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由此可见,智慧校园与中学德育二者之间存在同样的价值引领———以人为本。

二、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的发展路径

查看全文

小学德育方法与途径探讨

摘要:小学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生理年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人生阅历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德育一直存在着众多问题,特别是在途经、方法上存在着突出问题。教育的多样性、德育的丰富性,教育对象(学生)的多变性、成长性及现实生活的复杂性等,要求德育要通过多途径来实施。德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充分重视德育工作的完成,切实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德育;方法;途径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德育工作逐渐成为了小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小学各科教师在专业教学中也要加强对学生德育的重视,保证学生的智力发展、专业发展和的德育发展并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本文就小学教育应该如何较强学生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简单分析。

1创新学校管理模式

德育的发展与学校的内部管理是分不开的,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必须要求学校能够从内部管理着手,创新内部管理理念,重视小学的德育工作。在过去的学校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学校采用的均是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模式的特征是固定化管理、效率低。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为了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学校必须要创新“低重心运行,高效率工作,走动式管理,近距离服务”的管理理念,转变内部管理模式,实现扁平化管理。而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学校不仅要加强对教学的重视,做好后勤管理工作,还要将德育工作当作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学校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决策系统、监督系统和执行系统,即创建德育处,使德育处和教务处对各班级和年级的德育工作进行实时监督,要求各年级和各处室必须要严格按照新的管理思想进行教学,同时建立完善的反馈系统,方便年级教师或者处室人员进行德育相关信息的反馈。只有做好以上这些方面的管理工作,德育工作才能够真正取得实效,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查看全文

分析网络视域德育工作的策略

摘要:在现今的高职院校当中,德育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网络视域下来开展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让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便捷,可有效地提升德育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视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策略

1引言

在当前网络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高等教育工作当中。网络化教育给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而在网络视域下开展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能够让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入反思工作实践当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从而较好地体现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因此,深入研究在网络视域下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网络德育工作的现状

在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当中,如何有效地发挥网络视域下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是当前教育界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网络化德育工作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2.1高职院校官方网站整体运行不通畅,缺乏网络链接功能。现今,在高职院校官方网站当中,专门开设德育教育专题版块的院校较少,即使有一些高职院校建有德育教育专题版块,但是所链接的德育教育专题版块运行状态不佳,难以正常浏览。同时,相关的德育信息与内容较少,缺乏教育的针对性,其更新的速度也较为缓慢,难以充分满足学生实际学习的需要。2.2缺乏利用网络开展交流的机制,难以形成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当前高职院校大都还未能构建起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网络交流机制,学校管理层、师生之间较为缺乏网络交流与沟通,学校与教师难以实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德育认识发展的情况,因此,未能起到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效果,也未能有效地体现出网络视域下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2.3网络教育队伍力量较为薄弱。当前一些高职院校较为缺乏德育师资力量,由于缺乏专职德育的辅导员,只能由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来兼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难以体现出高水平的德育教育。由于当前高职院校的网络运用水平不高,难以通过大数据来分析与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当中的各种道德发展问题,因此,难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有效地开展网络化的德育教育工作。2.4尚未建立高效的网络交流模式,未能体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在开展网络德育教育工作当中,未能有效地通过网络来与学生开展平等和谐的交流与沟通,还有一些院校在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未能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德育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未能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德育问题进行及时的回复,也未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难以充分体现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查看全文

网络环境下校园生态德育研究

【摘要】互联网正深刻地影响和广泛地改变着校园生态,为学校德育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与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把握机遇,掌握主动,机智因应,不断优化校园德育环境,就能推进互联网十德育,使网络环境下的校园德育生态春意盎然。

【关键词】网络;校园生态;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是培养理想人格,推进养成教育,促进广大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可靠方式与重要途径。网络环境下校园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严峻的挑战,必须对网络环境下校园生态德育工作做出全面深刻而又科学理性的实践研究,这不仅时不我待,而且是当务之急。

一、与时俱进,提高网络环境下的校园德育生态认知

毋庸置疑,网络是信息革命内涵的科技,也是德育工作“双刃剑”。一是网络内容良莠不齐,爆炸式的信息让人目不暇接,使信息受众头昏目眩而迷茫和焦虑;二是德育环境既能顺应创新又被侵蚀恶化,主导渠道受到多元冲击和挑战,教师的拿手顺手教育手段变得软弱无力,事倍功半;三是对信息源流可控程度困难,德育信息质量下降,网络的隐蔽性、无约束性、虚拟性和不可忽视的失范性,冲击着受众的责任感和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使教育环境“污染”严重。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对自控能力不强极具好奇心的青少年,产生极大诱惑力。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揭示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辨析能力均不成熟,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往往不能正确区分获取和扬弃。因此,教会他们背熟和践行中小学“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是重要的,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必要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远大理想是根本的,但帮助学生面对纷纭复杂的网络环境形成道德辨析和判断能力,培养道德主体的正气浩气大气和灵气,进行“教会选择”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道德实践,是网络环境下加强校园生态建设和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釆取有效措施,发挥网络德育功能,监控有害信息流动传播,强化网络安全教育,普及网络道德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已刻不容缓。

二、探索创新,拓展网络环境下校园生态德育模式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研究

一、充实校园硬件设施内涵

校园硬件设施是高校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总和(包括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等各种设施)[2]。当前各高职院校的校园硬件建设存在严重趋同现象,普遍重视硬件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比重过大,校区规划建设急功近利。走进校园,没有大学底蕴气息,找不到职业院校的文化特色,更没有营造出浓郁的德育氛围。“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校园环境育人功能的形象比喻,这启示我们要整理总结学校的历史经验,打造具有独特高职特色的德育育人环境。(一)“墙壁会说话”。校园硬件设施是德育建设的基础载体,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校门、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宿舍、实训场所、道路、雕塑、广场等既要大气整洁,又要饱含大学精神[3]。高职院校的建筑一定要体现学校的专业特色,校内的道路要有人文气息的命名,对于学校的历史发展和特殊贡献人物一定要广泛宣传。这样校园硬件建设才会有精神统领,学生在校园中学习生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校史等内容的德育熏陶。此外,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历史,在校园重要场所用模型或雕塑为载体传达学校特色;图书馆、礼堂、广场可以用人名或企业名来命名;对于校园的园林景观,应寻找它与学校历史或职教理念的契合点,统一给予标识和介绍[4]。(二)“空中有声音”。校园广播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学校德育工作的方针理念、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先进人物的事迹报道都可以通过广播站传播到校园的各个角落,让每个学生在行走中得到教育,在电台声音中找到归属。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校园广播建设上明显滞后,如果校园广播没有起到引领作用,学生在课余时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就没有一个引领方向。推动校园广播建设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全面引导学生践行真善美,远离假丑恶;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三)“言论有载体”。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交流欲望强烈。如何把学生对社会和校园热点问题的看法转化为文字,并为他们提供交流平台,这就需要学校重视学生刊物和网络交流平台的建设。学校学生刊物的种类和活跃度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内涵和品位,也是高职学生内在精神升华的重要平台,要做到让学生的德育言论有思想、能转化、有平台。同时,高校必须加速信息化校园建设,加快校园网站、学生论坛、微信公众号等方面的建设,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发出自己的声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网络化潮流,并打造符合青年学生思维特点的德育教育网络平台[5]。

二、增强校园文化认同感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载体,通过历代师生的传承和创造所积累的精神成果和蕴涵这种精神的物质成果的总称。共同的文化才能造就强大的团队,统一的步调才能凝聚学生的力量。学校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互相渗透,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强化校园文化认同。(一)以校风建设为核心。校风建设要以学生的学风建设为重点,强调学生要认真学习,按时上课,勤俭节约,团结合作。同时,教师也应该率先垂范。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过:“大学之大,非大楼2017年9月之大,乃大师之大。”高职教师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升人格魅力,以自身的道德品质、教学态度、行为方式去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育示范作用[6-7]。行政和教辅工作人员要以学生为中心,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为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学院高层领导要把行政的执行力、教学的号召力、学生的实践力拧成一股力量,营造人人尽展其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校风环境[8]。(二)以校史教育为抓手。加深校园文化认同理念,就要注重校史的精神积淀。一般来说,高职院校文化积累先天不足。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前身都有着辉煌的办学历史,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高职院校应着力做好对校史的发掘、整理和传承工作。高职院校的教职工和学生来自于不同层次的学校,他们缺乏对学校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在校园文化上呈现出无序性,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有些学校没有自己的文化认同理念,不能将不同思想、文化、专业背景的人凝聚在一个目标下,升华为一种独特的具有包容亲和力的校训精神。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强化校史、校训、校歌等共同信念教育。(三)以职业素养的养成为落脚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德育工作要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并融进更多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人文素质[9]。目前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间已经有了比较频繁的合作,但这些合作主要集中在学生教学培养方面,在德育方面的沟通和交流还不够,致使高职德育工作建设脱离高职培养目标,未能体现专业特色。高职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要把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作为校园德育的核心价值理念,把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作为落脚点[10]。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德育建设过程中除了培养师生努力学习、力争上游的品质外,更要立足学校实际,着力塑造学生诸如爱岗敬业、忠实诚信、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职业素养[11]。因此,高职德育工作必须与企业文化相连,学术氛围与实践氛围相融,突出操作性、技能性、职业性。

三、完善德育工作体系

高职院校的师生在德育工作中责任感不是很强,许多高职院校把校园德育建设局限在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框架中,把它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因此,我们要倡导全员参与、全面开展的德育工作新理念。(一)德育工作全员参与。首先,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其思想和行为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因此,要转变教师队伍的育人理念,培养教师对学校历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对自身职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其次,教辅职工也要在各自岗位上转变工作观念,提升服务水平,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对德育建设发挥春雨润物的作用。最后,德育建设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是校园文化最广泛、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要充分激发他们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提高自己。(二)德育活动全面开展。活动是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活动可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学校的德育工作理念,促进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我们要注重打造德育活动品牌,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12]。首先,搞好“五四”“一二九”系列活动。“五四”青年节和“一二九”爱国运动是大学生自己的节日,通过表彰活动我们要树立一批典型,激励学生珍惜荣誉、创造荣誉,把“五四”大会等仪式类活动办成学校的德育工作品牌。其次,定期开展各类德育讲座,邀请一些知名学者和先进人物到学校开展高水平的德育讲座、论坛或报告会,就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塑造他们的优良品质。最后,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庆之际举办主题活动,在学生中进行爱国、爱校、爱家等理念教育。

查看全文

新媒体学校德育工作途径探析

一、利用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传播形式歌唱校园文化主旋律

当前,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传播形式成为歌唱校园文化主旋律的重要引擎。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价值引领的风向标,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抓手。但校园文化建设不是海市蜃楼,它需要真正落地和学生真正领会后才能产生实效。丰富多元且通俗有趣的新媒体传播形式,解决了校园文化建设入脑、入心这一“软着陆”的问题。(一)校园文化建设呼唤新媒体在文化底蕴沉淀方面的积极作用。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包括许多方面,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学校文化的烙印和品格。概括来说,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作为创立25年的新生学校,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历史不够悠久,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力量稍显单薄。所以,学校德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新媒体的便捷功能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覆盖和深远影响。首先,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很广,为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搭建了较大的平台。新媒体的类型主要有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手机报、网络杂志等,这些都成为学校德育宣传的重要阵地。其次,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够将相关信息传播出去,而且客户端多样化,如电脑、手机等都可以进行信息。这些特征使得新媒体能为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很好的文化渲染和文化积淀。(二)新时代德育要利用新媒体写好奋进之笔,更要唱好发展之歌。新媒体使得学校的德育不再是一堆堆“冷冰冰”的工作汇报材料,而是变成了会说会笑、绘声绘色的懂教育、懂服务、懂管理的“幸福天使”。学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写好教育奋进之笔,更要唱好德育发展之歌。发展之歌要“唱”出学校的变化过程与品质诉求。教育在歌唱,麓山在歌唱,我们的心在歌唱。作为一所年轻的窗口学校和长沙市新课程改革样板学校,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发展之歌见证了我国教育改革的风起云涌。从国有民办到学校改制,从独立发展到集团多元化办学,从根基薄弱到品牌发展,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发展的每一步都书写了时代的脉动。作为一名普通的德育工作者,笔者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与壮大,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学校一定要有自己内在的“魂”才能走得更远。作为在学校工作了十余年的“老人”,笔者对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有着深厚的情感。因此,在2017年春节听到《我是歌手》节目中赵雷的《成都》这首歌时,笔者便萌发了创作属于学校的歌——《麓山》。发展之歌要“唱”出麓山人的历练与深沉。歌者,文化之大成。用歌曲的形式唱出对学校的爱、对学校的情,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学校校园文化的营造?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给了笔者无穷的灵感。正如师生改编的音乐作品《麓山》中所歌唱的:“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毕业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高中的楼;本部还要逛多久,带你去湖里走;让我感到为难的,是……”经过几天的思索,笔者写出了歌词,随后便拿到所教的班级去读,学生听后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笔者结合学生意见对歌词进行了调整,使作品初步成型。在2015级学生大会上,笔者把这首歌词读出来,引发了师生强烈的反响与共鸣。发展之歌要“唱”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利用新媒体推进德育要真正落实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上。学校要利用新媒体促进学生用心歌唱时代主旋律,并把其落实到活动实践型课程中。听了笔者的歌后,音乐社社长侯俊逸主动提出要演唱并录制这首歌。校领导得知后,指定学生处牵头,办公室、信息中心、团委、音乐教研组和麓山传媒提供协助及相关技术支持。由此,学校把一首歌的创作提升到打造一门精品校本课程的高度。学校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摄影、视频剪辑、虚拟现实技术等通用技术课程培训和研究性学习方式培训,安排相关学生学习MV等新媒体操作技术。最后,师生一起完成了这首歌的录制与拍摄工作。如今,《麓山》已成为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流行词,在弹幕网的播放量超万次。这首歌唱出了学校的好声音、唱出了学校德育的朝气与蓬勃、唱出了新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三)利用新媒体唱出学校德育的“风雅颂”。教育的方向比方法更重要,学校在运用新媒体时要坚持正确的德育方向。所以,“新媒体”的时代歌唱既要歌唱其美好的形态和良好的发展势态,更要歌唱教育和学校的育人宗旨。数字广播、手机视频、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影等新媒体可以最大程度地歌唱教育的发展态势,学校利用新媒体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注意推进新媒体与德育歌唱主旋律的对接并拓展其深度。校园之歌“唱”出学校德育的特色。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德育,除了奋斗与创新的底蕴之外,还有一大亮点便是做适合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1]。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在《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中也提出:“麓山德育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因此,如何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将德育要求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一直是师生心中吟唱的德育主旋律。校园之歌“唱”出学校的深情与灵魂。其实,师生编写的歌词很简单,但过程很精彩,回味无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忽略身边的美好、忽略学校带给我们的珍贵回忆。而创作的这些歌曲可以对学校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用歌曲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让毕业的学生怀念学校、让在校的师生珍惜现在的时光,这必将铸就学校的“魂”,学生的感恩意识必将得到提升。正如师生共同创作的歌曲《春风十里不如麓山的你》中所表达的:“我在涂鸦墙的某处,写下对你的敬意,你的乡音使我们陶醉沉迷。”深情最能打动人,也最能培养人。校园之歌“唱”出对学校良性发展的美好向往。在2017年下半年,笔者改编并牵头制作了《春风十里不如麓山的你》MV,为高二年级创作了《春风十里不如麓山的你》同名剧本,为高三年级填写了《时光都去哪儿了》教师版歌词。特别是《春风十里不如麓山的你》MV由学生参与填词、拍摄和制作,师生共同参与演出,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了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利用微信公众号引领舆论导向,构建新德育直通平台

作为一种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无疑起着很好地宣传学校“校德”的作用。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麓山高中德育”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宣传与报道,构建新德育直通平台,引领舆论导向。(一)开通学校德育与社会关注的直通车。“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众号让世界读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为了响应学校提出的“省内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办学目标,笔者在主管高中学生工作之后申请了“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众号,用新媒体形式做好高中德育工作。该微信公众号关注校园、关注家庭教育、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天下大事,及时推送学校办学成果及教育教学实践成果,让家长、社会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打造了学校与社会联通的新平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众号的原创新闻达到400多篇,订阅用户达到2300多人,并逐渐形成校园动态、文苑、看天下、每日一句、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等固定栏目。“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众号被师生称为学校的“湖南卫视”,是学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有益补充。通过浏览“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众号信息,更多的家长和社会人士了解了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办学特色、学校德育的真实过程,参悟学校德育管理的思想和制度文化,体会到学校为学生搭建诸多活动平台的良苦用心。“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学校品质发展的一张名片。(二)开通学校德育与学生自主管理的直通车。“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众号让更多的人明白了学校对学生全面关心的一往情深。首先,“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众号加强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学校收集“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众号文苑栏目中师生的优秀习作,每隔一个月时间便集结编印下发给学生与教师,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其次,扩大了中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可能性。学生通过阅读“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众号中推送的有关学生成长、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等内容,提高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能力,实现了道德认知的发展。最后,“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众号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学校德育的管理思路和工作安排,增强学生自主管理的自觉性和针对性。(三)开通学校德育与教师发展的直通车。学校通过“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众号促进教师的职业自觉和专业发展,让更多的教师领会全面管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基本要求。首先,“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众号的“师德师风”专栏,让广大教师明白“立德树人”是他们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促使更多的教师重视课堂中的德育管理,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其次,“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众号加强了年级横向管理和学部纵向管理的有机融合。“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众号经常推荐优秀年级组的典型做法,促进各年级组按照学部的要求统一思想,强化学生一日常规和学生学习质量特色管理,使各年级组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最后,“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众号的“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系列报道引起了很多教师的共鸣,他们自觉投身到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管理中,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践行社会责任,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总体来说,“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众号的逐步推广促进了学校德育思想的有效落地,提升了学校德育的管理水平,形成了德育管理的工作机制、文化氛围和舆论导向。

三、通过家校互联引领班级建设,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家校互联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家庭教育的现实需要。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在构建家校互联过程中坚持教育反馈的信息化和方法的科学化,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的达成一致,从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首先,基于大平台多端口链接的家校互联引领班级个性文化建设。信息化时代,家校互联的方式也在不断转型升级,班级微信群、QQ群在学校和家庭沟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形式对于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班主任治班方略、学生成长过程关注度不够,思想引领作用不明显。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度重视家校互联工作,致力于构建有效的家校互联平台。除了传统形式外,学校开通了网上家校互联平台。各班每周要在家校互联平台上传本班的《班级家校互联》,主要包括班主任寄语、团队表现、交手机名单、留校生名单等共性内容以及学生习作、推荐阅读等个性化内容。学生处每周要根据家校互联评价指标对各班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作出评价。学校每周通过检查各班家校互联情况对班级进行评价,合理地引导班级文化建设,畅通家校互联平台。其次,基于大数据云端系统的家校互联实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同配合。通过新媒体的运用,学校在家校互联工作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意识,提高家长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进而形成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另外,学校通过班主任寄语等引导家长对孩子形成科学、全面的关心与帮助,实现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一是引导家长关注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即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二是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关注教育活动的全面性。学校通过家校互联平台上各班的班级周刊,引导家长自主学习、自我提升,使他们准确获取学校、年级组、班级教育活动的精心设计、系统安排和组织策略并积极有效地配合,进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提升。新媒体是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重要的德育工作平台、舆论宣传载体和校园文化建设阵地。总体来看,当前校园新媒体的运用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有利于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一支顺应时展的德育工作队伍、培养一批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当然,学校在运用校园新媒体中要坚持创新与发展,做到科学、合理与有效,进而促使德育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查看全文

民办高中德育创新研究

摘要:德育管理涵盖全部德育在内的一个管理过程,想要取得较好的德育管理,协调统一德育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效地落实德育管理工作,才可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和教育水平。然而,民办高中学校的德育教育,相对于公办的高中学校,因其自身办学的特殊性,在招生和教学等工作时,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对此,下文主要对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中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展开了分析,旨在可以完善民办高中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时代;民办高中;德育教育;创新研究

党的精神最鲜明的特征便是时代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民办高中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民办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现就改进和加强民办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提出了如下意见。

一、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中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管理队伍素质不一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民办学校办学的特色,还是提高民办学校教学水平,以及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必然条件。换言之,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多样的,这也为民办高中德育教师的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但是由于社会地位不高,民办高中在福利待遇等问题上存有一定的缺失,以至于德育管理岗位缺乏一定的吸引力[1]。

查看全文

中职德育工作论文

一、中职学校德育现状分析

健全的中职德育工作体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优化企业一线的人力资源,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虽然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德育工作组织松散,机构不健全

在德育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没有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各级德育合作指导委员会。与此同时,虽然许多中职学校已经建立起由学校校长负责,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部门主抓,教学部门积极参与,团委、学生会密切配合的德育工作体系,但仍然由于认识不到位、政策不力以及措施不到位等原因,许多学校还没有建立起学校育人目标与企业岗位要求相对接的良性互动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德育工作往往偏重于校内学生的日常管理以及政治教育而忽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职业素养培育。目前,许多中职学校都建立起了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但仅限于专业上的合作而忽视了育人上的合作,校企合作难以实现协同育人的深层次融合。

(二)德育内容传统,方法陈旧

中职学校和企业对学生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多为按照上级教育部门、行政部门的安排或指令展开工作,内容多为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内容、方式方法等都脱离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脱离企业的生产实际。德育内容没有紧扣中职学生的特点,没有根据中职学生就业、创业需要设计职业化人才所必备的道德教育内容。不能形成以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法制教育以及生涯规划发展教育为重点的,有系统、有层次、有特色分层递进的德育内容体系;从德育方法上看,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待提高,德育工作的方法及途径亟待创新。大多数中职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方法都是以一些常规形式来开展,诸如新生入学教育、在校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顶岗实习安全纪律教育等,基本没有结合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创新德育工作理念,因而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基本得不到解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