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德育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16:56: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校园德育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校园德育管理

校园文化德育渗透管理论文

校园文化以校园的管理文化、课外文化和课堂文化为主要内容。校园的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管理的各种制度,学生守则,校纪校规、行为规范等。学生对教育者所灌输的思想、行为方式的接受过程是通过自身的心理活动内化为自身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学校的德育要求、内容、形式对学生来说是不可选择的,不管学生愿意否都必须接受,因而容易被学生看成是一种非意愿的外界制约力,从而出现一种压抑感。学校在制订规则、规范时,要考虑不同年级层次提出要求,要认真研究其内容和形式是否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内在需要。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是国家制定的法规条文,其中充分体现了它在学生中的可接受性。我们在德育检查中看到,各校都有一套较完整的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其中有关对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大致也体现了这个原则。

此外,优化集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在教师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敬业爱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人际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集体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课外文化是指学生课外文化活动。如第二课堂活动、课间活动等等。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商品经济促进了市场文化的发展,使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商业的特征。千姿百态,复杂纷繁的社会文化对学生产生着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吸收社会文化信息中积极有益的因素,充实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给校园文化注入时代色彩和生机。在学生身上反映出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学校德育只能因势利导,教会他们正确辨析社会文化的“香花”和“毒草”。近年来,各级学校举办的“三百活动”,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双休日的兴趣班,对增强学生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认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课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部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德育因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做学习的主人。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改善课堂文化的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提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启发引导,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法,近年又推广“乐学”经验,归根到底是要求教育者要同教育对象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做学习主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

改善课堂气氛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老师在继承和借鉴传统的和国内外的有益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要勇于改革创新,适应时代要求。其中,中老年老师惯于坚持传统观念,接受新事物也比较迟缓,同学生的代沟比较深。在社会观念、社会行为、生活方式的评价和取向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因而付出的气力要大一点。

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作用

查看全文

智慧校园平台的学生德育管理解决对策

摘要:智慧校园平台运用于高中生的德育管理,其主要目的就是提供给学习教、研、财物、人事、生活、后勤的信息服务,通过信息系统的构建,清晰的结构,对学生的德育进行有效管理。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智慧校园及其特性进行阐述,并提出智慧校园下的学生德育管理的方案。

关键词:智慧校园;平台;德育;管理;方案

高中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德育工作属于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校在管理中,可将德育工作作为入手点,通过德育实现潜力的挖掘以及质量的提升。但是,德育与教学质量通常无法形成正比,学校的生源好,其各项成绩都较为突显,相反,办学质量就会下降,产生“大小年”的状况。对其原因分析,还是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缺乏实效性与针对性。因此,想要使高中学校的德育工作实效性得以提高,学校就需立足于智慧校园,创建德育管理的平台,通过网络、计算机、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将学生的行为量化,经过数据分析与诊断,形成相应的教育方法,以此对高中德育的工作问题进行解决,突显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从而使高中生形成适应社会与自身发展所需品格与能力的同时,促进高中学校的办学质量提高。

一、智慧校园及其特性阐述

(一)智慧校园概述

所谓的智慧校园,其主要指通过虚拟化、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技术转变学校的资源、环境、人员的交互形式,以促使校园的管理、教学、服务等相关资源实现智能化整合,促进应用交互的灵活性、明确性以及响应速度,最终构建出个性创新、以人为本的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的校园模式。从手机消费、手机开门、手机点名、未来教室、智能选课等,实现网络学习、创新网络科研、高效透明的校务治理、多彩丰富的校园文化、便捷的校园生活的智慧校园的特征。依据业界与教育界达成的共识,智慧校园是校内智能化运用,不能只是局限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学校的服务管理,还需促进知识转化、教育质量提升,以达到教育公平,并促使学校教育实现信息化、现代化。

查看全文

分析网络视域德育工作的策略

摘要:在现今的高职院校当中,德育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网络视域下来开展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让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便捷,可有效地提升德育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视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策略

1引言

在当前网络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高等教育工作当中。网络化教育给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而在网络视域下开展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能够让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入反思工作实践当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从而较好地体现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因此,深入研究在网络视域下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网络德育工作的现状

在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当中,如何有效地发挥网络视域下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是当前教育界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网络化德育工作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2.1高职院校官方网站整体运行不通畅,缺乏网络链接功能。现今,在高职院校官方网站当中,专门开设德育教育专题版块的院校较少,即使有一些高职院校建有德育教育专题版块,但是所链接的德育教育专题版块运行状态不佳,难以正常浏览。同时,相关的德育信息与内容较少,缺乏教育的针对性,其更新的速度也较为缓慢,难以充分满足学生实际学习的需要。2.2缺乏利用网络开展交流的机制,难以形成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当前高职院校大都还未能构建起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网络交流机制,学校管理层、师生之间较为缺乏网络交流与沟通,学校与教师难以实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德育认识发展的情况,因此,未能起到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效果,也未能有效地体现出网络视域下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2.3网络教育队伍力量较为薄弱。当前一些高职院校较为缺乏德育师资力量,由于缺乏专职德育的辅导员,只能由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来兼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难以体现出高水平的德育教育。由于当前高职院校的网络运用水平不高,难以通过大数据来分析与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当中的各种道德发展问题,因此,难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有效地开展网络化的德育教育工作。2.4尚未建立高效的网络交流模式,未能体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在开展网络德育教育工作当中,未能有效地通过网络来与学生开展平等和谐的交流与沟通,还有一些院校在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未能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德育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未能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德育问题进行及时的回复,也未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难以充分体现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查看全文

智慧校园下中学德育的路向构建

[摘要]信息时代背景下,以智慧校园为突出特征的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在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德育工作的困境,为中学德育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大数据时代”智慧校园不断发展和完善,把握这一契机,中学德育的发展路径如下:灵活把握德育规律,构建家校合作德育培养机制,完善中学德育培养体系。

[关键词]智慧校园;中学德育;德育工作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再局限于可视、可触的传统校园,虚拟校园、网络空间的构建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和成长的空间。新课程增加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提升中学德育工作质量。在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依托虚拟空间和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依托智慧校园,中学德育培养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技术手段得到丰富,管理方式更加灵活,这些都推动了中学德育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智慧校园为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和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发挥智慧校园对中学德育的实际效用,推动中学德育工作朝着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完善化方向发展,教师应当加强对智慧校园特征、内涵的切实把握,弄清楚智慧校园与中学德育的关系,探究在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的具体路径。

一、智慧校园与中学德育的关系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依托智慧校园,教师能够为中学生提供更完善、更具时代特征的教学管理服务、科研服务和生活服务。中学德育工作致力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智慧校园背景下的中学德育有助于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一)智慧校园为中学德育建立框架。中学德育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具有社会性的培养环境。智慧校园作为中学德育的主要阵地,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智慧校园为中学德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也有助于促进中学德育内容、方式、体系的创新和完善。相较于传统的中学德育工作,依托智慧校园且充分运用信息科学技术的智慧德育,有助于提升中学德育的灵活性和提高学生对德育的接受程度。可以说,智慧校园凭借其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为中学德育框架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二)中学德育进一步完善智慧校园。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智慧校园作为重点战略正以更为迅速的态势深入实施。智慧校园的高效、平稳运行,需要有科学的人文精神的引导。中学德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其蕴含的德育文化、价值观念、培养政策都有助于智慧校园建设和完善。通过德育的有效理论指导,教师能够使智慧校园发展得更加完善,使智慧校园更有生命力与活力。(三)智慧校园与中学德育都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中学德育的价值原点,是支撑中学德育的核心支点。中学德育坚持以人为中心,坚持培养人、引导人、发展人。因此,“人”是中学德育的本质部分,是中学德育发展的基础内容。智慧校园作为中学德育的重要阵地,无论是初始建设还是日常运行,都要为人服务,为人提供便利。因此,智慧校园具有鲜明的人性化、秩序化特征。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满足教职工的科研需要,为管理工作者提供便捷。智慧校园的运行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由此可见,智慧校园与中学德育二者之间存在同样的价值引领———以人为本。

二、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的发展路径

查看全文

小学德育方法与途径探讨

摘要:小学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生理年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人生阅历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德育一直存在着众多问题,特别是在途经、方法上存在着突出问题。教育的多样性、德育的丰富性,教育对象(学生)的多变性、成长性及现实生活的复杂性等,要求德育要通过多途径来实施。德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充分重视德育工作的完成,切实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德育;方法;途径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德育工作逐渐成为了小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小学各科教师在专业教学中也要加强对学生德育的重视,保证学生的智力发展、专业发展和的德育发展并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本文就小学教育应该如何较强学生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简单分析。

1创新学校管理模式

德育的发展与学校的内部管理是分不开的,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必须要求学校能够从内部管理着手,创新内部管理理念,重视小学的德育工作。在过去的学校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学校采用的均是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模式的特征是固定化管理、效率低。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为了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学校必须要创新“低重心运行,高效率工作,走动式管理,近距离服务”的管理理念,转变内部管理模式,实现扁平化管理。而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学校不仅要加强对教学的重视,做好后勤管理工作,还要将德育工作当作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学校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决策系统、监督系统和执行系统,即创建德育处,使德育处和教务处对各班级和年级的德育工作进行实时监督,要求各年级和各处室必须要严格按照新的管理思想进行教学,同时建立完善的反馈系统,方便年级教师或者处室人员进行德育相关信息的反馈。只有做好以上这些方面的管理工作,德育工作才能够真正取得实效,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查看全文

民办高中德育创新研究

摘要:德育管理涵盖全部德育在内的一个管理过程,想要取得较好的德育管理,协调统一德育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效地落实德育管理工作,才可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和教育水平。然而,民办高中学校的德育教育,相对于公办的高中学校,因其自身办学的特殊性,在招生和教学等工作时,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对此,下文主要对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中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展开了分析,旨在可以完善民办高中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时代;民办高中;德育教育;创新研究

党的精神最鲜明的特征便是时代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民办高中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民办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现就改进和加强民办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提出了如下意见。

一、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中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管理队伍素质不一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民办学校办学的特色,还是提高民办学校教学水平,以及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必然条件。换言之,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多样的,这也为民办高中德育教师的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但是由于社会地位不高,民办高中在福利待遇等问题上存有一定的缺失,以至于德育管理岗位缺乏一定的吸引力[1]。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研究

一、充实校园硬件设施内涵

校园硬件设施是高校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总和(包括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等各种设施)[2]。当前各高职院校的校园硬件建设存在严重趋同现象,普遍重视硬件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比重过大,校区规划建设急功近利。走进校园,没有大学底蕴气息,找不到职业院校的文化特色,更没有营造出浓郁的德育氛围。“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校园环境育人功能的形象比喻,这启示我们要整理总结学校的历史经验,打造具有独特高职特色的德育育人环境。(一)“墙壁会说话”。校园硬件设施是德育建设的基础载体,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校门、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宿舍、实训场所、道路、雕塑、广场等既要大气整洁,又要饱含大学精神[3]。高职院校的建筑一定要体现学校的专业特色,校内的道路要有人文气息的命名,对于学校的历史发展和特殊贡献人物一定要广泛宣传。这样校园硬件建设才会有精神统领,学生在校园中学习生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校史等内容的德育熏陶。此外,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历史,在校园重要场所用模型或雕塑为载体传达学校特色;图书馆、礼堂、广场可以用人名或企业名来命名;对于校园的园林景观,应寻找它与学校历史或职教理念的契合点,统一给予标识和介绍[4]。(二)“空中有声音”。校园广播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学校德育工作的方针理念、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先进人物的事迹报道都可以通过广播站传播到校园的各个角落,让每个学生在行走中得到教育,在电台声音中找到归属。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校园广播建设上明显滞后,如果校园广播没有起到引领作用,学生在课余时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就没有一个引领方向。推动校园广播建设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全面引导学生践行真善美,远离假丑恶;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三)“言论有载体”。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交流欲望强烈。如何把学生对社会和校园热点问题的看法转化为文字,并为他们提供交流平台,这就需要学校重视学生刊物和网络交流平台的建设。学校学生刊物的种类和活跃度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内涵和品位,也是高职学生内在精神升华的重要平台,要做到让学生的德育言论有思想、能转化、有平台。同时,高校必须加速信息化校园建设,加快校园网站、学生论坛、微信公众号等方面的建设,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发出自己的声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网络化潮流,并打造符合青年学生思维特点的德育教育网络平台[5]。

二、增强校园文化认同感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载体,通过历代师生的传承和创造所积累的精神成果和蕴涵这种精神的物质成果的总称。共同的文化才能造就强大的团队,统一的步调才能凝聚学生的力量。学校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互相渗透,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强化校园文化认同。(一)以校风建设为核心。校风建设要以学生的学风建设为重点,强调学生要认真学习,按时上课,勤俭节约,团结合作。同时,教师也应该率先垂范。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过:“大学之大,非大楼2017年9月之大,乃大师之大。”高职教师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升人格魅力,以自身的道德品质、教学态度、行为方式去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育示范作用[6-7]。行政和教辅工作人员要以学生为中心,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为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学院高层领导要把行政的执行力、教学的号召力、学生的实践力拧成一股力量,营造人人尽展其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校风环境[8]。(二)以校史教育为抓手。加深校园文化认同理念,就要注重校史的精神积淀。一般来说,高职院校文化积累先天不足。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前身都有着辉煌的办学历史,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高职院校应着力做好对校史的发掘、整理和传承工作。高职院校的教职工和学生来自于不同层次的学校,他们缺乏对学校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在校园文化上呈现出无序性,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有些学校没有自己的文化认同理念,不能将不同思想、文化、专业背景的人凝聚在一个目标下,升华为一种独特的具有包容亲和力的校训精神。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强化校史、校训、校歌等共同信念教育。(三)以职业素养的养成为落脚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德育工作要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并融进更多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人文素质[9]。目前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间已经有了比较频繁的合作,但这些合作主要集中在学生教学培养方面,在德育方面的沟通和交流还不够,致使高职德育工作建设脱离高职培养目标,未能体现专业特色。高职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要把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作为校园德育的核心价值理念,把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作为落脚点[10]。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德育建设过程中除了培养师生努力学习、力争上游的品质外,更要立足学校实际,着力塑造学生诸如爱岗敬业、忠实诚信、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职业素养[11]。因此,高职德育工作必须与企业文化相连,学术氛围与实践氛围相融,突出操作性、技能性、职业性。

三、完善德育工作体系

高职院校的师生在德育工作中责任感不是很强,许多高职院校把校园德育建设局限在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框架中,把它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因此,我们要倡导全员参与、全面开展的德育工作新理念。(一)德育工作全员参与。首先,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其思想和行为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因此,要转变教师队伍的育人理念,培养教师对学校历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对自身职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其次,教辅职工也要在各自岗位上转变工作观念,提升服务水平,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对德育建设发挥春雨润物的作用。最后,德育建设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是校园文化最广泛、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要充分激发他们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提高自己。(二)德育活动全面开展。活动是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活动可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学校的德育工作理念,促进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我们要注重打造德育活动品牌,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12]。首先,搞好“五四”“一二九”系列活动。“五四”青年节和“一二九”爱国运动是大学生自己的节日,通过表彰活动我们要树立一批典型,激励学生珍惜荣誉、创造荣誉,把“五四”大会等仪式类活动办成学校的德育工作品牌。其次,定期开展各类德育讲座,邀请一些知名学者和先进人物到学校开展高水平的德育讲座、论坛或报告会,就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塑造他们的优良品质。最后,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庆之际举办主题活动,在学生中进行爱国、爱校、爱家等理念教育。

查看全文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环境的营造

摘要:高职院校德育环境是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高职院校德育环境,是优化高职院校德育环境、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实施对高职院校德育环境的有效影响,在高职生对环境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实行正确的导向和规范,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德育环境;营造

高职院校德育环境对高职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德育环境的营造(德育环境的优化)同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密切相关。深入探讨校园文化建设在德育环境营造过程中的作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高职院校德育环境

是指高职院校内与德育对象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外部事物的总和。高职院校德育环境作为教育因素的一部分,在高职生品德形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1高职院校德育环境的特征

查看全文

校园新媒体提升德育功能的探讨

以网络和手机为载体、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平台,为弘扬和传播正能量提供了新载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不断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可见,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德育工作需要在90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和成长规律之上,对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规律展开进一步的探索,这是进一步加强、改进和发展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客观需要,对全方位提升高校德育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园新媒体应用过程中的德育挑战和机遇

新媒体通常意义上是指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多媒体终端,以固定或移动为形式,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传播形态。校园媒体则是指在校园范围内,由各级官方的组织和部门、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或其他组织和个人主管或运营的,用于向校园范围内的师生及其他人员传播信息的载体或传播媒介。区别社会媒体和校园媒体的关键即于其传播空间通常定位于校园内,传播对象主要针对高校大学生,传播内容经过整合和编辑,集中传播校内的新闻、资讯、活动等方面的内容。校园新媒体以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以微博、QQ、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为代表,其特点是传播信息快捷、操作使用方便。因此,它们能够在广大师生中较快地获得被接受、认可和使用。校园新媒体在实际的运用中往往呈现出极强的两面性,这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一定挑战的同时,也给予了高校德育创新与和谐校园建设巨大机遇。一方面,在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在监管上存在的漏洞,导致一些冲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健康思想借助校园新媒体这一平台得以迅速蔓延。相对而言,新媒体较之传统媒体的自由度更高,信息容易、信息使用自由、信息传播几乎无障碍。这非常容易就导致了“无时间屏障、无空间屏障和无资讯屏障”的不良信息传播“三无”状态。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发挥舆论导向过程中陷入被动,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难度更大、环境更复杂。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校园新媒体完全可以作为宣传校园内先进人物和其典型事迹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从而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在大学生中迅速传播并及时发挥影响力,迅速地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还能够全方位、多角度、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思想素养进行提升,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此外,校园新媒体的监督职能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它能使校内违背国家法律、校纪校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正之风无立锥之地。这不仅能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空间,还可以使德育工作更接地气,更能够源于高校学生的生活又在经过加工后更好地融入高校学生的思想。

二、校园新媒体的德育功能探讨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小信鸽”自设立以来,就一直在校园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了高校教育中的许多重要的德育功能。

(一)弘扬正确价值理念,矢志德育立德树人

查看全文

小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及发挥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然后提出了发挥小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措施,包括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校文化设施的建设及管理、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关键词:小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主要指校园中的各种文化及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校园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群体活动。校园文化的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文化,另一类是精神文化。

一、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一)提高学生认知的功能。有利于小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并能够对国情有简单地了解,同时在生活中也能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引导学生的功能。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小学校园通过开展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向上。(三)实践锻炼的功能。在校园文化中,学生是主体,同样也是校园德育工作的主体。学生在校园中接受德育的同时,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从而使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具有了实践锻炼的功能。例如,学生在参与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四)陶冶情感的功能。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不是对学生进行直接的理论灌输,而是通过建立具有特色的校园生活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组织各种文化活动的方式展现的。不同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引发学生不同的情感,通过墙报、小报、壁画等形式把德育内容展示出来,学生通过阅读观看,从而被校园文化所展示的内容感化,进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1]。

二、发挥小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措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