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9 05:50: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小学综合实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思考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一个人从小时会说话起就会不断提问,那就是在思索;就是为一个大科学家,他的知识也只是整个知识海洋中的几个小贝壳,仍然要不断地思索。可是,为什么偏偏在我们的学校里,这样的提问和思考少了,甚至几乎是没有了呢?是不是我们的学生什么都懂了,不需要问了呢?当然不是!是我们的学生不会问了!这要归结于我们的教育形成的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学习和研究是两个阶段,学生只是学,学书本知识,学好书本知识将来自然就会用;中小学阶段只是打基础,搞研究是上了大学、当了科学家以后的事。但是,我们的先人并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问”就是“学”的一种,也是研究,所以学习叫做“问学”,学习和研究获得的知识叫“学问”。在英文中,study的意思既是学习也是研究,这也表明学习和研究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所以,把学习和研究截然分开,并不符合学习的规律。从生理学上说,上了大学才去开发研究潜能,也会错过头脑中研究性才能开发培养的最好时机,失去一生中良好思维品格养成的最好时机。现在,人们终于提出了研究性学习!这是教育观念的一个可喜的进步,是对旧的思维定势的否定。
下面,就针对我所做过的《模型直升机》一课,谈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些体会。
一、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思维定势
《模型直升机》一课,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无外是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有关飞机的知识,再着重讲解直升机的特点,使学生了解直升机的飞行原理,然后让学生制作模型,最后教师总结。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无疑桎梏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没有任何发挥的余地。
我在上这节课时,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收获颇丰。该课分为两课时。首先,在第一课时向学生简单介绍直升机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学生自愿结合分组,组长负责选择研究课题;如直升机的发展史、直升机的构造、直升机的种类、直升机的用途等。教师在带领大家共同商定注意事项后,由学生去收集材料,学访解决研究课题。其次,在第二课时先让各组以不同形式对本组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通过展示交流,全班已基本掌握直升机的相关知识。再次,提出注意事项由各组制作,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在组内研究解决,教师适当指导,但千万不可包办代替。最后,各组竞赛,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次活动,提出努力方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课后统计100%的学生掌握直升机的相关知识,并制作出模型直升机,80%的学生了解了课程以外的有关知识。
二、调整思路,注重科学方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建设的实践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是重要的新兴学科之一,也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更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本文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场馆课程化建设进行实践性探索,以期为全面改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增强学生活动体验感、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场馆课程;建设;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重视学生亲历体验,创造思考以及实践能力的经验性课程,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被确定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很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目前,一些小学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受自身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场地不足等因素限制,教学质量相对偏低,进而导致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与实践,既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未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场馆课程资源与开发是一个崭新的教育领域,其可以为学校提供多种场馆课程资源,在改变学生学习行为的过程中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小学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实践中也要合理地进行场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进而能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场馆课程的内涵与特点
场馆主要是指面向大众开放且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的机构,既涵盖了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生态园、综合实践基地等具有封闭结构的场所,也包括公园、历史遗址、自然保护区等露天开放场所。场馆课程则是以场馆课程资源为基础,以场馆自身特色为载体,强调学生在场馆环境中通过与物、环境以及他人进行互动活动而获得直接的体验与技能等的一种经验性课程,其可以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获取能力,并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场馆课程的特点主要有情境性、主体性、主题性、互动性、生成性、经验性以及开放性等本质特点。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场馆课程化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场馆课程的诸多特点为学生提供主题式、体验式、互动式等多元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场所,并在打破传统封闭式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的综合性知识场所,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素养提供了更多保障。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场馆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必要性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合作学习策略探讨
摘要:小学阶段的合作学习往往是以异质分组为基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综合实践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与学习能力,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综合实践;小学教育;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综合实践课程渐渐地被重视起来,其主要内容包括社区服务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动手制作等,这些内容往往需要多人共同完成。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合作已经有了一定的概念,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更侧重的应是为学生提供符合年龄特点的策略与方式,强化学生的群体意识,适当地利用外在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团队荣誉感,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实力,帮助学生树立起合作共赢的理念,为学生日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一、合理地选择小组结构
在异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进行互补式的分组,以保障各个小组之间的水平差别不大,保障大家学习的积极性[1]。这样的小组在组建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个性有详细的了解,同时也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不断调整小组的结构,让学生得到全方面锻炼的机会。教师在进行“交通安全伴我行”一课的教学时,便合理地进行了小组的组建。首先,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社会规则,所以教师在组织大家了解实践时较为容易;其次,学生在进行本课的实践之前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调查经验,可以很好地完成实践报告。在这些现有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自我推荐,选择出相应的组长成立小组,并且在学生自由分组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变与调整。之后,教师组织各组同学在教材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所在的兴趣点完成报告并进行展示。为了确保学习效果,教师要及时地深入各组学生的实践当中,帮助学生把握大体的方向,防止出现偏题的现象。这种方式组建起的小组往往更具凝聚力,组长在集体中的个人魅力也可以保障小组合作顺利进行。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所以也可能会出现小组结构松散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能剥夺组长的权利,而要进行更多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完成任务。在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突发状况,尤其是在面对低年级的学生时,教师要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任务要求,让学生有明确的执行参照,这样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进行适当的团队建设
小学数学中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数学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加强内容,旨在通过实践与综合运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说法实质上强调了数学的学习不只是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及熟练过程,更应该是实践、探索的过程,要让学生从具体的实践中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培养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水平。动手实践作为一种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宜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与创造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综合
对小学数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五年多来,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1培养学生的实践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社会,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处处有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如:学习“一个数减去一个略小于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我创设了“商店购物”的真实情景。小明和爸爸带了300元去买自行车。若买一种195元的,他需要支付两张100元的人民币,还应该找回5元,这时还剩105元;若买298元的,需要支付三张100元的人民币,还应找回2元,还剩2元……这样通过购物付钱时“付整找零”活动,学生悟出了一个数减去一个略小于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方法,领略了它的优越性。同时还可以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的愿望。
2开展好小组交流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纵观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固然有基础较为扎实的长处,但由于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忽略了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结果导致语文教学产生了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以及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诸能力的要求,2001年7月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呢?
一、把写作、口语交际教学融于活动之中,开展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给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比如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我们设计出这样几个活动:1、“爸爸小时候的趣事”。请你做一回小记者,采访一下爸爸小时候的故事,了解爸爸儿时的生活经历,然后选择一件有趣的事记下来。有兴趣的话,可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投送给学校广播台或某报刊编辑部。
2、请你做一天小当家,体验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写一则日记。
3、“妈妈的唠叨”。模拟一种生活场景,由两位同学进行模拟电话交流。想试试吗?
4、“电视机前的评论”。在电视机前,你们一家人会说些什么呢?请以三位同学一组进行小品表演。
小学英语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策略
【摘要】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课程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型课程。因此,小学英语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与趋势。小学英语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能拓宽孩子的英语学习方式,激发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学英语课程;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机构中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小学英语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是必要的、可能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小学英语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进行整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这是每位小学英语教师值得去探索、去实践、去反思的问题。
一、小学英语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实践价值与意义
1.走近生活,创设真实的英语学习情境。对于英语学习来说,自主学习首先要求能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学英语、讲英语、用英语。语言环境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在中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除了在课堂,平时用得少之又少,由于长期缺乏语言环境,孩子的英语学习是滞后的。听、说、读、写四个核心关键能力,很多只是停留在“写”能力的培养上,而这种“写”还不是有意义的写作,很多只是无意义的机械操练和题海战,老师和孩子的价值追求就是“分数至上”。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为主,做到学与用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知识性与使用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刚好填补了英语课堂教学的这一片空白。所以,小学英语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是英语学习方式的一次变革,打开学生英语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营造丰富的语言实践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和大胆表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流。2.走向融通,拓展教师创造性工作思路。英语课堂的教学特点是量大而时间短。因此,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要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要有创造性工作思路。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展了英语学习和应用的良好途径,它可以是课堂内容的扩展,也可以是书本知识的延伸,但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从整体去架构,深入解读教材,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学科特色活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多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运用英语,提升英语素养,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英语教学的助力。3.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的突出,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学的活动性和内容的广泛性。它可以注重学科内容的扩展、延伸和深化。孩子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从而更加激发了英语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寓德育于教学中,通过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方式,扩大知识面,增加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提高综合语言素养,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对今后的英语学习起着积极作用。4.主动探究,提升学生的研究学习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提供了一种开放式的环境,使学生可以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畅所欲言、大胆想象,增强学生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英语知识、英语应用知识和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从而体验学习过程的欢乐,认识学习探索的方法,掌握治学求知的技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习层次和效率。
二、小学英语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原则
小学综合实践多媒体技术研究
摘要:伴随着科学进步的发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相关概念,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实现多媒体技术应用价值的途径,主要是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科教育、围绕学校重点、突出家乡特色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概述
多媒体来源于英文“Multime-dia”,也就是多重媒体。媒体也叫做媒介,作为信息的载体是人们交流信息的中介。因此,多媒体是各种媒体的总称,包括视频、音频、图像、文字。多媒体不是媒体简单的结合,而是一个综合系统,这个系统是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图像、图形、文字数字化整合的载体[1]。现阶段新兴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使得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被多媒体教学取代。多媒体教学又称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来进行教学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视听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给教学增添生机和乐趣,丰富教学内容[2]。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是通过在课程中体现学生发展价值以及经验的教学,是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的重点是综合运用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学科教育有明显的不同,强调的是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以及建立在学生的直接经验基础上[3]。大多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主题的形式开展,培养学生发扬探索精神,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多元化学习的方式,从而增强学生的体验性和亲历性。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重要作用
(一)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课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有着较大的不同。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年龄较小,有着较强的探究新鲜事物的想法。所以,在进行综合实践课教学过程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学生爱好和兴趣为主题,充分研究教材内容,促进学生顺利的进行学习。同时,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声情并茂的优势,能够增强学习内容的丰富性,使教学内容能够在多媒体技术完美融合的基础上,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增强学生学习综合实践课的兴趣。(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学生与学校与社会紧密联合在一起。确定好教学主题后,教师通过文字、视频、图片等与教学紧密相关的材料,充分利用其他学校的有效资源,来使学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小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中,通过视野的拓展,明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使教学资源能够科学合理的有效利用。(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开展综合实践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展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信息化资源的作用,利用多媒体、电脑等设施,使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得以发展。在社会实践课中培养出学生独特的爱好,从而促进小学生个性化发展。(四)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现阶段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在小学生阶段培养信息素养,能够使小学生充分了解社会的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丰富小学生的技能与知识,而且可以促进小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以及对新知识的学习,促进综合实践课教学效率的提高。在综合实践课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推动学生掌握和理解信息技术,提升信息技术能力的运用。
小学品德下的社会综合实践论文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一)拓宽学习渠道,实现环境最优化
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要不断拓宽学习的渠道,也就是通过从社会、家庭、学校、自然中获得知识的学习,发挥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及家庭环境的有效功能,实现课程环境的最优化。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无奇不有,无时无刻不能见到、听到、想到一些事情。所以,学校要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提供的学习资源,如学生在社会中“关注食品安全共创安全家园”、“社会文明大家谈”、“到周边区看看”,让学生关注社会时事,扬真善美、抑假恶丑,提高道德水平,培养发展个体的品德。在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中,家庭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学校要注重与家庭的联系,发挥家庭环境对学生品德与社会学习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让学生学会为爸爸妈妈做事,从中体会到家人的重要性、家人对自己的关爱,让学生为家人服务,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健康良好的品德学习。学生大部分的学习生活是在学校进行的,所以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保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如利用好学校的黑板报、各种主题活动等。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问候短语”等作文竞赛,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创一些文明用语,提高学生文明程度,建设文明校园。
(二)内容丰富化,激发学生兴趣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不是所有的课程学生都是感兴趣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并不是要对所有的内容都进行教学,而是要按照学生的兴趣、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选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变得多样化、创新化,让学生也体会到自主选择学习活动的感觉。以科技、科学为切入点,挖掘出品德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如教学《科技带给我们什么》,引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讨论,体会科学技术时时刻刻都存在我们身边,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带来了多少变化,辩证认识科学,学会用科学的思想认识、分析事物。以文明为切入点,挖掘出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如“对科学文明大家谈”,引发学生对文明的实践,在平时注重自己的文明用语,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促进学生讲文明、讲科学的良好习惯,建立文明校园。
(三)活动形式多样化
小学综合实践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究
摘要:综合性实践活动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的实践活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质量的高低和教师的指导工作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指导水平和自身专业素养的高低关系到是否能够将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为此,为了能够真正发挥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首先要做的就是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要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实践活动;专业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发展,目前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受到了高度的关注。而作为小学教师,也应该具备较强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要能够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而这些都给小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1]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教师不断地向前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够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教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相关内容欠缺。其实综合实践活动相当于一门新兴学科,其需要教师接受过一些专门的教育,但是很多的教师目前缺乏综合性的知识能力。另外,因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些教师在接受新的知识方面能力欠缺,不能够更好地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2.教师缺乏一定的科研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定的知识探究,但是一些教师自己本身就缺乏一定的探究能力,因此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探究活动。这样一来,使得这一活动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3.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缺乏反思。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目前还缺少一个比较规范的评价体系,因此,一些教师并没有对该门学科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没有做到对教学效果的高度追求,活动结束后很少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因此存在的问题没有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使得活动质量无法得到提升。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式,它能够为学生通向社会搭建桥梁,能够加强学生与社会活动的联系,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基于此,从小学教师的角度出发,分析探究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学;综合实践课;社会生活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新的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学以致用。综合实践课程是根据国家要求开设的新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和教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好地与社会生活接轨。
一、从家庭生活入手,进行基础实践活动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性格活泼好动,其生活半径主要是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校园生活更关注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而家庭生活更重视生活技能的培养。除校园生活外,家庭生活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增加生活经验、联系社会的有效平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小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所以,要从家庭生活入手,由父母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比如,在教学“妈妈的微笑”时,教师可以将学校课堂和家庭生活进行结合,引导学生回忆妈妈每天在家里要做什么,回忆妈妈的样子以及特点,回忆与妈妈开心的经历,然后将这些经历记录下来,并举办演讲比赛,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妈妈辛苦的故事。在课程结束之后,布置作业,放学回家之后要帮助妈妈,分担家务,让学生懂得要感恩父母、孝顺父母。
二、走进校园生活,获得实践经验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小学生家长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