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15:39: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小学语文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一、练好自身教学基本功,是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前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基本功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素养,没有具备教学基本功,教师就不能良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教师需要经常的读书、读好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含量,通过教学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利用协作提升自我,从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功。教师需要根据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有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参加一些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参加粉笔字书写竞赛,或是演讲、朗诵比赛等,使自己的基本功得到锻炼。教师可以先练习钢笔字,然后练习粉笔字,最后练习毛笔字,由简单到复杂。教师需要练就标准的普通话,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出表率。小学学生对于一些事物都有着模仿的心理,而且外界的环境也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发音不标准,方言口音严重,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经验,书写一些质量很高的论文和教学案例,应用完全属于自己的教学资源,找寻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深入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打好基础。
二、博览群书,夯实文化底蕴,是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
如果教师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知识底蕴不足,那么又怎么能够良好的引导学生去学习。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关键就是多读书。读书对于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社会也提倡终身学习,教师更是需要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的职业。对于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养成经常读书而且会读书的良好习惯,使得自身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也是语文教师可以更好开展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路径。首先教师的读书活动并不是盲目的,教师的读书活动需要与校本研修相结合,以校本为基础,通过读书获得更多的收益,最终形成一种合力。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坚守终身学习的理念,博览群书,不仅仅要学习与语文教学有关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注意其它方面的知识,要注重更深层次的挖取知识,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一个知识的海洋。教师通过阅读,得到众多知识的充实,教师的文化底蕴更加浓厚,教学水平才能够得到提升,最终才能使得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
三、锤炼教学设计,是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秘诀
小学学生好动,很多事物对于他们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在语文课堂上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只有通过依据教材上的内容精心的进行课堂设计,并且选用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文化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起点,教学能力就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外化展现。教学实践表明,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与教师的语文教学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亲身的体验、感悟、领会逐渐获得并且不断发展的。教师需要应用教学实践活动对自身的教学设计进行锤炼,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三味书屋》、《拔苗助长》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学习著名教师和特级教师的相关教学设计,对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不断的加深对其的研究力度,利用最为聪明也最为巧妙的办法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首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清晰教材内容的教学莫彪,并且划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考虑与文章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策略,然后试验教学,由其他的语文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对其进行改善和调整,最终达成共识。例如:教师在讲述《拔苗助长》这一课程时,当讲授结束后教师可以请求学生与教师进行角色对话,如同情景剧表演一样,将文章的内容重述。这样的课程设计能够更加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要学生不会感到那么拘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累积经典的教学案例,将这些设计案例整理成为一个良好的资源库,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探讨
摘要: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逐步推行,对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师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进行作业设计,如何关注学困生等方面谈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容。
关键词:备课;上课;作业设计;学困生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围绕新课改,创造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学科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希望以语文学科活动为载体,促使广大语文教师逐渐形成自己的语文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真正地让广大语文教师尽快实现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专业化成长。本文结合自己从事语文教学的亲身经历,谈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备课,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吃透教材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需求分析
摘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因此结合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响,十分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合理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建议,希望可以明确小学语文教师培养方向,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其能转变成为卓越教师。
关键词:卓越教师;小学教育;语文教学;教学需求
2014年,我国教育部在统筹分析当前教师培养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建议,认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强、自我发展能力突出、专业基础扎实的中小学教师,希望能够改善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情况,为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确保中小学教育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在此情况下,为了能够让中小学教师逐渐迈入到卓越教师的队伍,就要结合各学科情况对教师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教育改革方案,凸显教师培育工作的综合效果。在对小学语文教师实施教育培养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教育教学需求的重视,并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索,争取能够全面提高教师培育工作的质量,打造高效卓越教师队伍。
一.卓越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特征
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下形成的卓越小学语文教师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并且卓越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特征从多方面得到适当的体现,要想对教师的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首要工作就是对教师的专业特征加以明确,联系教师的专业特征对教育教学需求进行解析,为教师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指导[1]。一般情况下,受到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特征主要从共同特征和专业核心特征两个层次得到相应的体现。首先,从教师的共同专业特征看,卓越语文教师要具备强烈的职业动力、独特的个人魅力、先进的教育理念、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行为、高效的教学管理能力,并且在组织开展教学指导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究;构建复合性较强的知识结构,能够将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作为核心,对学生实施多层次教学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觉参与到科学研究活动中,通过科学探索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发展需求、发展趋势等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进而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组织规划体系。其次,从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专业特征看,具体特色从精湛的教学指导能力角度表现出来,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则可以发现,卓越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具备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能够按照教学需求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指导,突出教学优势;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处理,增强教学过程的诗意化程度,使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作用得到全面系统的发挥;要注意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全面教学评价,客观认识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对学生实施专业性教学指导。对于卓越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只有全面彰显出专业化教学特征,才能使卓越教师更好的为小学语文教育服务,促进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优化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2]。
二.卓越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需求
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摘要】目前,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与城市相比还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有效改善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实现教育公平,我国提出并实施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当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中还存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乡村小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十分不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施行。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探究
现阶段,在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中依然存有很多问题,语文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对培养小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若不加强提升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整体建设水平,那么势必会给义务教育均衡政策的实施带来阻碍,也会对农村的基础教育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推行与实施,对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资源均衡、缓解教育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也将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有学可上、能上好学,如此将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将我国建设成为人才强国。因此,基于义务教育均衡视野下,解决我国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中存有的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1]。
1义务教育均衡视野下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中存有的问题
1.1教师队伍结构失衡
当前,由于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因而严重阻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非常不利于基础教育的发展,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分析:1.1.1年龄结构不合理通常年轻的语文教师不论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创新、先进,而年纪大的教师则拥有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二者各有千秋。所以,年龄结构搭配合理将有助于教育工作得到高质量地开展。若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必将给教育质量的提升带来不利影响。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在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中年龄较大的教师占的很多,其中45岁以上的不在少数。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提出与施行,也引入了很多师范毕业生到乡村小学执教,虽然很好地弥补了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数量的短缺,但是又出现了很大的年龄差,致使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结构严重失衡,给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带来了阻碍[2]。1.1.2性格结构不够合理不同性别的教师思想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还有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别,而这些不同带给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教师性别结构的合理,将对促使乡村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十分有帮助。而当前在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中女教师居多,形成了“阴盛阳衰”的现状,教师队伍比例不平衡。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中性格结构的失衡,十分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学习。1.1.3学历结构不够合理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中学历和职称都能直接反映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还有综合素养。学历与职称的结构也能表现出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将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带来直接性影响。大多数乡村小学还有更加偏远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没有高级职称,年龄大些的教师为一级,而年纪小些的都是三级。在乡村小学中很多年纪大的语文教师基本上是中师和高中毕业的,甚至在那些师资力量严重匮乏的乡村还有初中学历的教师,而本科毕业生少之又少。此外,受乡村教学条件的制约,乡村小学教师队伍流失性很大,很多有学历又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都选择去城市学校任教,这也致使学历结构变得更加失衡。
城乡小学语文教育公平研究
一、信息技术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个人素养。信息时代之前的学习效率是比较低的,在遇到相关难题的时候,学习者只能通过查阅书籍或者是当面问教师。而现在,信息技术的发达,让学习者减去了很多麻烦。上网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不需要烦琐的浏览程序,这些丰富的资料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思维。网络上的信息更新速度很快,学习者在学习之余还会主动或者被动接受一些社会新闻大事,涉及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问题,他们的大脑或多或少会对其进行解读和思考。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个人素养。2.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在竞争力如此强烈的现在,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者必须接纳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然而,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偏向于应试需求,很多方面要靠学习者自己。信息技术下的网站开发,有许多满足学习者不同需求的信息来源和资源共享,以及锻炼自身能力的平台。这些技术的开发,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对小学语文教育事业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培养多样化人才提供优质条件。3.有利于跨越时空的限制服务小学语文教育。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播来自各个地区的信息。接受小学语文教育实现了不分时间、空间,只要学习者有心,寸步不离依旧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既然小学语文教育要面向国际,与世界接轨,信息技术自然是不二之选,它的特点和优势,对开展小学语文教育国际化的积极作用是必然的。而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育问题,信息技术也可以引入教学模式,把外界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大山深处的农村,让当地的村民感受这个社会的变化。
二、城乡小学语文教育的差异
1.小学语文教育经费。经济作为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众所周知,经济发达的地区,小学语文教育水平更高,所以很多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都会带着孩子来城市接受小学小学语文教育。城市生活水平较高,父母有能力为孩子的小学语文教育付出更多的财力。城市中很多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接受了优质的小学语文教育。而在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父母的收入也有限,无法支持孩子接受更好的小学小学语文教育。再者,比如说一些乐器、书法、绘画等兴趣班,所需要的费用更高,农村家庭基本是不能承担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的经费方面,城乡有着明显的差距。2.师资力量。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师资力量的推动。教师个人的能力和素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也是根据教师的能力进行招聘,所以在城市里,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对教师的各方面都要进行考察,尤其是近年来教师“虐童”问题泛滥,学校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而在农村,大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不如城市教师的,有些贫困的深山地区,只有一名教师,需要尽其所能教授各方面的知识。师资力量分配不均导致的后果,必然是小学语文教育水平差异越来越明显。
三、实现城乡小学语文教育公平的措施
1.建立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育平台。经济发达的地区,对教学设施要求都比较高,早早地将信息技术引入了教学。而对于解决城乡小学语文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信息技术平台,给予农村小学崭新的教学设施。网络慢慢地深入很多地形复杂的地区,信息技术的引入成为可能。比如说电视机、投影仪的运用,利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农村小学课堂的教学,拓展小学生的视野,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个方面,政府必须发挥领导作用,组织各方力量对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水平进行改进。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育平台的投资力度,尽快完善农村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育的硬件设施,组织购买相关的教学软件,通过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育手段,把全国各地的优质小学语文教育资源归纳起来以方便师生共享。同时,政府需要针对城乡小学语文教育建立相关的小学语文教育制度,规范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育平台的开发与建立,保证投放的资金落到实处。2.加强优质教师的培训。教师在小学小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小学生对教师基本是言听计从。城乡小学小学语文教育的不公平问题,突出表明教师个人能力和素养也需要加强。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对教师的相关培训,比如一些专业知识、心理素质、教学能力、职业认知之类的培训。并且,在引入信息技术设施的同时,也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根据设备使用、更新的程度来制定对应的培训计划。农村技术相对落后,可以借鉴城市中一些发达地区的经验和教训。所以,缓解城乡小学语文教育公平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好每一小部分的工作,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改研究
摘要:相对于小学教育的其它专业课程而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一门集束课程,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职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这门课程来集中表达。因此,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作为高校教师教育类的核心课程,无论从课程教育资源的重建、教学方法的改革的本体研究,还是边际课程的集群构造、序次关系的外部研究,都是课程研究应有的重要内容。研究成果及创新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内在品味和立体研究的科学方法,或于课程内外的教育同仁有所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材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作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研究,于2016年6月通过学校立项。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角度与视域、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内容和重点研究成果和价值等与以往的研究皆不可同日而语。在研究的过程中,几度调整研究方案,最终变更为: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集成以往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在教学实践予以修正,解决的方法为在教学实践中修正理论偏差,以学术研究促进课堂教学和专业建设。研究的重点是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表面上看,现有的课程设置重视教师教育技能课程,以“以人为本、能力为重和实践取向”为指导,统筹课程设置,形成了教育技能类课程群和教学实践类课程群,课程开设立体饱满且形成科学序列,这为课程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平台;但难点在于核心课程开设时序不对且教学时数少,边际课程开设不足且缺乏深度合作。虽然时间短,任务重,好在基础厚实,学院给力,团队协作,学生配合,实体研究大大超越了预期,研究成果也非常可观。
一.建构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为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集群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上源是语文教学论和学科教育学,这是两个序列:一个是实践性教学的归纳,大致沿着“语文教学———语文教法———语文教材教法———语文教学法———语文课程教学论——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进程渐次演进;另一个是理论性教学的演绎,严格遵循“设计———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逻辑序列不断逼近。这两个序列中,显然后者优于前者,但前者可以为后者提供注脚和范例。依据后者特定的理论原则和前者积淀的方法技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科学的整合,以理论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为小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为语文教师的职业生涯增辉,为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添彩。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在原有的教法、教材教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语文课程教学论等不断演进发展的基础上,吸纳教育学、心理学、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等相关教育教学经典理论和文化通识,乃至系统工程理论、统筹组合理论、粗糙集合理论、文化传播理论等,借鉴国内最新语文教学实践与前沿研究成果,重新建构包括事实层面、价值层面和技术层面等内容为一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体系。一方面为该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生成提供了依据,为边际课程知识的整合提供了导向,同时也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特别是课程设置提供了该方面的参考。特别是在应对教育教学方面的现实问题层面有着特定的针对性和实体操作价值。
二.开发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专题课程资源,建立富有特色的教材理论体系
高校本科教法类课程群层级制设置意识
摘要:课程群建设是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设计的重要途径。课程群在设置上应明确不同层级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在课程实施途径、课程学习、课程评价上应体现层级制理念。
关键词:课程群;层级制;教法类课程
课程群是根据相近学科与专业之间的逻辑性、相关性和互补性等特点,对几门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加工、整合而形成的课程系统。课程群建设的有效落实,是学科、专业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课程群的设置效果与实施质量,直接影响师范生的学科教学能力。本文针对当下课程群设置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层级制探索。课程群的层级制设置,是指课程群里的几门课程在时间设置、内容安排等方面按照一定的学科逻辑进行层级设置,最终实现课程群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学效果的优化。
1教法类课程群设置与实施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众多,不利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课程群是几门课程之间的组合。以宁波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法类课程群为例,该课程群设置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说课与评课、微格教学、小学语文课例研究、小学语文学科能力提升七门课程,是我校师范专业的核心课程群。诚然,众多的教法类课程确实很好地训练了师范生的试讲说课等教学技能,娴熟的教学技能能够让学生在招聘考试中脱颖而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等师范学校逐渐被并入师范专科学校,这意味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当下的小学教师应该成为“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教育研究者。当前,教育机构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师范生对自身的学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很多师范生已不满足于本科学历,希望多学知识、做些学术研究,因此很多师范生在本科阶段就立志攻读研究生。科目众多的技能训练课,影响到其他研究型课程的设置以及学生多元化学习目标的实现。
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培育思考
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着不同的教育对象、独特的服务职能以及迥异的生存环境,所需的关键性知识、能力与情感倾向与城镇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厘清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结构要素,探寻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有利于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对标找差,实现专业发展。
一、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现实诉求
当前,教育已经走进“核心素养”时代,而核心素养只有与主体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和活动场域联结起来加以审视才具有实质性意义。为此,打造一支具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成为当下之需。首先,缓解教育结构失衡之需。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乡村儿童普遍存在着认知水平滞后、表达能力薄弱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就是乡村儿童语文生活的拓荒者,唯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放大学校教育的效益,方可缓解教育结构的失衡。其次,振兴乡村文化自信之需。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文化不断冲击着乡村社会,随着老一代农村教师的逐渐离场,当代乡村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鲜明地表现出城市主义倾向。在这样的境况中,乡村小学语文教育很难走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之路,乡村文化也难以通过教师文化自信的实现得到振兴。为此,固本培元,厚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乡土情怀与责任担当就显得尤为重要。再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之需。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其目的就是努力培育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如今这一计划已到收官之年,随着政策的落实,“下得去、留得住”已渐显成效,然而,是否做到了“教得好”,仍有“最后一公里”需要努力。提高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关键职业能力,让广大乡村儿童也能享受优质教师资源,是当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要素
所谓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我们认为是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适应个体终身发展和新农村发展需要,面对复杂、难测的乡村育人情境时,解决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研究学生核心素养结构的基础上,参照“中小学语文教师行业标准”,充分考虑乡村教师承载的时代性、民族性与地域性特点,我们构建了“三大领域(动力之源、立教之本、发展之道)、六个指标(乡村情怀,专业自觉;文化底蕴,课程执行;家校联通,资源开发)”的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其中,我们发现“朴实的乡土情怀”“和谐的家校联通”与“良好的资源开发”正是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中亟待提升的内核要素。(一)朴实的乡土情怀。首先,对乡村教育事业价值的认同和追寻。作为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心底里认同自己的职业价值,勇于承担起为农村儿童点亮生命的重任,把“己达达人,造福桑梓”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其次,对乡村学子的接纳和呵护。乡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大爱,要像农民敬畏自然那样珍视每一个乡村儿童,在接纳与呵护中期待他们绽放花蕾。再次,对乡村人文生态的欣赏和传承。作为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应留意并发现乡村生活的独特之美,把广阔无边的村野乡间当作语文教育的源头活水,努力创建并传承“田园实景式”的教育生活。(二)和谐的家校联通。家庭教育的乏力已经成为乡村教育的痛点。如果家校不能形成和谐的教育合力,那么,乡村教育就只能艰难起舞。这就需要广大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承担多重社会功能:既要成为学校语文教学的承担者,又要充当乡村家庭文化教育的指导者,秉持“尊重、真诚”的对话原则,真正理解家长的苦衷与诉求;基于农村特有的家庭结构,帮助家长解决问题,化劣势为优势,创建非指导性的家庭文化生活模式。(三)良好的资源开发。“教得好”是对教师能力的直接考量,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所在,是缩小城乡差距提升教育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为此,广大乡村小学语文教师:一要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善于从当地丰富的文化形态中吸取语文教育的资源,培养植根于本土文化且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学生,由此建立乡村儿童的文化自信;二要有敏锐的资源意识,准确叩击本土资源与语文课程之间的连接点,努力依托乡土文化重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由传统的学科型走向实践型、活动课程型,成为重组课程的设计师、联结生活的策划师。
三、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茶思维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将茶思维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并将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不断促进对学生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但在茶思维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在改革和创新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忽视展开实践教学、教学设施有待完善、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未重视茶文化融入、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等。本文通过对茶思维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而不断促进茶思维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促进学生对茶思维和语文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茶思维;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将茶思维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是培育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且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促进二者相互融合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因此,小学应思考如何将茶思维融入到语文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能够了解茶文化当中的采茶、制茶过程,弥补传统语文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1茶思维基本内涵解读
随着我国历史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茶文化体系十分丰富,通过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和思考,能够看出茶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已经富含着丰富的思想精神和价值内涵。而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运用茶文化思维,不仅能丰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方法和途径,还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要想有效将茶文化思维引入到其中,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对学生展开教育教学,就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茶文化思维中的具体内涵和思想。而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茶文化有正确的基础认知,如此,才能有效将茶文化思维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育教学,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在系统角度下,茶文化思维理念是茶文化历史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核心内容。小学在了解和认识茶思维过程中,应了解总体茶文化当中的教育价值和作用,不仅要将茶文化视为重要教育任务,还应重视将茶思维与小学语文有机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此,小学教师应积极将茶思维应用到小学语文教育活动当中,并根据茶文化体系核心内容和重要基础,深入分析和了解茶文化思维内涵和理念,进而不断提高茶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茶思维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措施
摘要: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整体素养和综合技能的集中体现。《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作为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在小学职前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和教师职业发展,都迫切需要《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走向重视质效的快车道。高校转型改革,势在必行:坚持“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职业发展铺路奠基;坚执“理实一体,知行并重”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价值取向;坚守“持经达变,择善固执”的学术传统,实现科研与教学互动共赢;坚定“母语教育,奠基人生”的学术导向,张扬“语文立人”的旗帜———对于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和乃至其它教育类专业建设来说有着特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师教育;高等教育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三个阶段:人手———人才———人物,职前教师可以表述为“登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小学教育专业的高校学生处于职前教师的教育养成阶段,他们走向社会直接面临的问题就如何登上讲台成为一个“人手”。取得教师资格证是参加教师招聘的首道门槛,还需要有普通话合格证。无论是教师资格证的取得还是教师招聘,都有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面试居于最后环节且有绝对的优势决定权,而面试的核心就是考察学生的学科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一般形式为无对象模拟讲课或说课,教学内容由抽签决定,时度为课时教学。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教学设计自然也是学科教法类课程之母。它应当是核心的核心,基础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可以说是小教专业核心课程当中的关键核心,其教学质效不仅仅是决定能否当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而且也影响到能否成为一个小学教师。因此必须坚持OBE教育理念,在理论上高点定位,前瞻设计,实践中统筹兼顾,脚踏实地,才能真正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和促进专业转型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铺路奠基
根据学生的主观意愿和职场竞争的实际,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导向,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既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参照,把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作为集束课程和关键课程,集成教育教学的各项能力,以此为平台温故知新、推陈出新、返本开新、学新知新,并据此查漏补缺,以用促学,努力为学生毕业后顺利登上讲台做好铺垫。一是在我院省教师教育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建构:面对具体的课题能够从容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并顺利实施是该课程的核心目标,小学语文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怎么样是该课程的专业核心知识,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生成与开发、小学语文课题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说课评课以及评价与反思等能力是其核心能力,当然小学教育学科知识的集成与整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迁移和运用,对于卓越教师的培养和全科教育的探索也很重要。这就必须打破要素集散,雨露均沾、平均布施的传统格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微调,适度兼顾教材说明和学情分析的内容,把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生成能力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作为教学重点,以此来集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反思设计等方面的基本常识,进一步整合课程资源,把教师职业发展和社会就业实际作为主旋律,形成同频共振,产生互动共鸣。二是采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课程的成果教材作为学本,并酌情进行了教学资源的调整和改新。该教材以省级精品课程为基础,虽然增加了新理念的时尚元素,但与鲜活的、先进的语文教改实践尚有距离。因此,基本常识方面需要重走温故知新,新推陈出新的老路子,操作层面则更需要开辟返本开新和学新知新的新途径。比如,众所周知在语文模块教学中,写作教学是老大难。为了有所突破,我们对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关系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并参加“中国中小学写作教学卓越名师”颁奖典礼及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提交的学术成果《浅论阅读课文作为写作范文的局限性———兼谈行文写作的规范与要求》,后发表于《课外语文》(2018年第3期);同时把陆恕先生和刘济远会长的学术报告以及有关教学视频作为课程资源用于课程教学,让学生同步感受到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时代脉动。特别是陆恕先生《小学写作课型研究》的专题题报告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来说尤其有着资源价值和导向作用。为了更好的领会和吸纳这一成果,又参加了在珠海举办的“全国小学作文教学课型研讨会及小学语文整体改革第五届年会”,将小学语文整体改革的情况及成果向学生予以推介,重要内容作为考题纳入期末考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的学习资源一方面来源于顶层设计研究,一方面来源于基层教学实践探索。
2坚持“理实一体,知行并重”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价值取向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小学三年级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