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7 06:45: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校本研修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校本研修总结

学校校本研修小结材料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学校必须探索出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模式尤为重要。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校在加强校本研修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

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

(二)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新课改的光盘与书籍,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岗位考核奖励办法》《课堂教学达标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三)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查看全文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过渡语研究

摘要:初中英语职初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教学经验匮乏,执教能力有待提高。本文以校本研修为指导思想,初中英语教师为观察对象,英语课堂的过渡语为观察点,本校进行的校本研修活动为实例,探讨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环节自然过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校本研修;职初教师;过渡语;英语课堂

对于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职初教师而言,因教学经验的不足,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提高职初教师的执教能力是学校和教师本身共同关心的话题。校本研修为这些教师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他们在参与中快速成长。

1校本研修与职初教师

“校本研修”一词衍生于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校本培训”及“校本研究”,是教师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有人将其视为教师教育的一种形式,有人认为其本质是一种行动研究,还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制度和文化。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可以将校本研修的基本内涵概括为:校本研修是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基于学校的一种教师教育的新方式,以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为途径,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行动教育范式。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师教育方式,同时也是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及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1]。职初教师一般是指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教师。从任教时间上看,是指刚参加教师工作2-3年的新教师[2]。从教学经验来看,一般指教学经验较少或完全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也指那些从企业、公司或其它行业转到教学体系的人,他们具备了丰富的实践技能与专业知识,但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师职业培训。职初教师自身学科专业知识丰富,教育理论水平较高,工作热情高涨,学习能力很强。但是,由于工作经验有限,在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及与学生相处方面,其执教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促进职初教师成长的途径包括:1.转化有经验教师与专家的隐性知识;2.优秀教学案例展示与“公开课”;3.职初教师进行个人教学反思;4.回顾自己的过去吸取教训与经验;5.参加在线教师研修学习活动等[3]。以上这些途径可以通过校本研修一一实现,除此之外,参加校本研修的职初教师还有机会去参加校际或区际公开课交流展示活动,这些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2校本研修与英语教学

查看全文

略论学校管理与发展之专业化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清楚的地认识到,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努力造就一支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施整体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学校办学的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就一所学校而言,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强调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是教育的关键,这是基于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特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而得出的必然结论。对学校而言,教师能否树立整体素质教育观念,能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从知识、能力结构上跟上时代的要求,能否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上不断提高,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成果。因此,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是各校领导必须要考虑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为教师建立一个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即多样的校本研修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捷径。

那么,什么是校本研修呢?

校本研修,就是基于学校,以教师为学习研究的主体,以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为目的的研究,它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校本研修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教师的实践反思是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修三位一体的关系。

那么,如何我们是如何进行校本研修呢?

一、建立健全我校的校本研修制度,规范教研工作要求。

查看全文

校本研修精细管理论文

校本研修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场所,以促进本校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为本,以结合本校和教师本人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基本方式,以建立教师为主体,包括专业人士和学校领导在内的学习型组织为交流平台,以改善教师的教育行动为直接目标,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根本目的,促进教师自主成长的一种教育形式。

校本研修的突出特点应是转变教师在教研活动、学科培训等继续教育中的角色地位,由受训者转变为研修者,教师的主体地位应该更加突出,活动的内容应该可以更多地来源于教师的自主需求,活动过程应该可以更充满教师的探索热情和生命活力,教师置身“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的良好成长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机会应该会更多。

在笔者接触的学校和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的评估中发现校本研修在各校开展得轰轰烈烈,许多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创立了许多卓有成效、富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方式。如我区实验小学,利用校网调整后的校舍资源,利用社会力量,实施阳光教育,进行多赢的校本研修;我区的人民路小学利用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向名师学习,回到学校进行“名师模仿秀”的校本研修活动等。新课程实施五年来,我区在校本研修方面做出了较大的成绩,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反思这几年的校本研修工作,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在推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开展校本研修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师研究薄弱,理论和专业人员匮乏等,从而对校本研修工作敷衍了事。尽管各校都开展了校本研修,但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消极应对,大多停留在课题立项研究等大而空的层面上。

二、活动流于形式,缺少实效

查看全文

统领区域教师教育实践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校本研修研修专题

论文摘要:在“十一五”大连市教师教育中,**区教师进修学校以开发适切研修专题、开展“下水式”研修专题培训、提供内炼外修平台等措施,规范、有效地统领区教师教育的实践研究。

**区教师进修学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研训一体、校本研修为契人,以提高课堂实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标准,以项目专家、科研点校为牵引,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务实工作,前沿指导,规范屯有效地统领区教师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开发适切研修专题,统领区域教师教育的研修方向

为引领区域校本研修向内涵发展,研训教师深人教学现场,开展行动研究,在应对和解决一线实际问题的同时,开发适切的研修专题,形成区域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并以此统领区域教师教育的方向。

我们把研修专题开发的目标聚焦到课堂,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各校各学科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效性上,把工作切人点定位在帮助各校准确分析教育教学质量上。进修学校研训教师联合区教育局相关科室人员,对全区中小学进行联合视导。研训教师深人每位教师的课堂、每个教研组的研修活动,听取学校干部的听评课和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与学科教师积极进行评课和点评。联合视导之后,组织研训教师多次座谈,深人分析现状,挖掘出制约教师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确立了“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听评课”“学校教研组建设暨教研组长实施校本研修活动能力培养”“学校(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技术”等系列研修专题,统领各校的校本研修方向。

查看全文

进修学校教导处主任述职报告

2009—2010学年度,本人继续担任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导处主任,具体负责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业务管理工作,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本校校长的有效指导和全县中小学的大力支持下,处室全体人员和专职教师的辛勤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现述职如下:

一、加强处室管理,提高办事效率

根据学校要求,我处围绕“无为新跨越,教育大发展,进校上台阶,我该怎么办”这一主题,结合工作特点开展了学习讨论活动。本学期,我处又围绕“两问两整治”和“作风转变年”活动,对工作人员和专职教师进行了宣传发动和思想教育。通过两项专题活动,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职责,定位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效能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态度明显改进。

教师培训教材“送货上门”,顺应学校需要“送教到校”,满足教师需求,优化网络学习平台、优秀师资、优质课程、优良资源等,受到中小学校和教师的普遍欢迎。

二、扎实开展工作,增强培训效果

本学年教师培训类型多,任务重,工作繁,我们主要开展的培训工作有六项:一是“上好课”专题远程培训,二是2009年新教师岗位培训,三是“上好课”实践研修,四是“备好课”远程学习,五是初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六是“上好课”专题研修。

查看全文

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半年工作总结

教师半年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转眼间2006年工作已接近尾声.回顾下半年工作,我们按照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精神和工作要点,根据本县教师培训工作的实际,结合新形势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师训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做以简要总结:

一、进一步深化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和行动研究能力,将新课程理念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时进一步深化校本培训,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发挥校本研修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功能,7月份,由我部牵头,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向全县广大教师提出了以《新课程怎样教》一书为专题,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的“四个一”研修形式的新一轮全员培训。

1、制定方案及细则,加强培训管理

培训初,为了确保研修活动扎实有序地开展,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修计划,明确了研修目的、内容,并针对研修的具体要求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细则,对各项研修指标做以细化、量化,以此作为我们考核各校及各校考核教师的依据,从而确保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以人为本区域研修研究

[摘要]近年来,区域研修逐渐受到关注,成为教师研修与自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给区域研修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从我国区域研修的缘起与发展讲起,提出“技术多变,人本正道”的观点,结合区域研修,指出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以人为本的区域研修实施路径,最后结合25省92个地区的材料对以人为本的区域研修工作开展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以人为本;区域研修

一、我国区域研修的缘起与发展

区域研修是指在一个行政区域内,由教育局或下属各片区组织跨学校或跨学区的研修,它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蓬勃发展,并逐渐走入研究者的视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笔者发现,不同研究者对“研修”及“教研”的概念认定不一,“校本研修”与“区域研修”的关系定位各异,技术支持的区域研修多模多态,为使后文论述更加清晰,以下将从概念界定、关系厘清、现状描述三个方面阐述区域研修的缘起和发展。(一)教研与研修。教研,即教学研究,是围绕教学工作,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问题等进行的研讨和探究。传统的教研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目标,教研形式相对单一。研修,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含义为“带有研究性质的学习进修”,从字面意义上看,它不仅包含了传统的教研概念,还融合了教师培训与进修。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教研的形式随之变得更加多元和深入,教师教研与教师培训关系越来越紧密,逐渐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越来越难剥离开来,“研修”一词被人们越来越多地提及。本文中统一采用“研修”一词,具体涵盖了课堂观摩、同课异构、主题研究、集中培训、专业进修等多种模式,包括教研、培训、教学(是区域研修的一个阶段和导向)等多个方面。(二)从校本研修到区域研修。教师研修的起点是校本研修,它是为了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促进本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本校教学质量而进行的研究学习,它不仅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而且促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随着教育、科技、社会的不断进步,同一区域内的教育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的问题,好的学校越来越好,与较差的学校差距越拉越大,为了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发挥“强校带弱校、名师带弱师”的效应,区域研修应运而生。最初,区域研修是以线下的方式进行的,主要形式以专家讲座、系列培训为主,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研修为区域研修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因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快捷等优势赢得了大家的关注,很多学者开始探索网络空间中如何更好地开展研修活动,涌现出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面向区域研修,而且适用于校本研修,甚至普适于教师个体研修。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个体研修、校本研修、区域研修百花齐放,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校本研修是区域研修的基础,区域研修引领校本研修发展。(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研修现状。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师研修信息化的进程加快,各地探索出了很多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研修模式、方法和手段。然而,技术多变,人本才是正道,人是区域研修的主体,“人”的体验与知识获得是评定研修质量的最高标准。在笔者参与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教研模式研究及试点”项目中,共收到我国中、东、西部25省92个地区开展区域研修的材料,这些地区多为信息化程度较高地区,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我国区域研修现状的较高水平。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教师的区域研修仍是以行政主导,但是在研修过程中,更注重教师的需求。为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以人本为导向,各地也探索出了不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研修开展路径,形成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专家“大讲座”、课例“深研究”、精准“多帮扶”、网络“大教研”、整合“全研修”等各具本地特色的区域研修模式。但是,从材料中看,目前基于信息技术的区域研修仍处于较低层次,信息技术在区域研修中的作用仍然比较微弱,信息技术如何支持区域研修,进而发挥人的主动性,引领研修过程中教师的发展,成为必须关注的难点问题。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以人为本的区域研修的实施

以人为本就是要围绕人的需求,培养、发展和成就人。要关注区域研修中的人,就必须明确区域研修中的角色和角色分工。(一)区域研修中的角色分工。在区域研修活动中,管理人员是区域研修活动开展的总舵手,教研员是区域研修活动开展的指导员、监督员和信息员,教师是参与区域研修活动的主体。具体说来,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职:管理人员主要统筹制定区域内研修政策,规划整体研修工作,调控区域研修整体进度,进行区域内研修内容的决策,对区域研修过程及成果进行评价;教研员主要组织、指导、监督区域研修工作的具体开展,上传下达区域研修过程中的各项信息;教师主要参与区域研修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学习与自我学习、实践与再实践、总结思考与自我提升。教师作为区域研修活动的主体,管理人员、教研员、专家的相关工作都是围绕教师展开的。在本文区域研修活动的语境下,以“人”为本可进一步明确为以教师为本,信息技术的融入为以人为本的区域研修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支持和帮助。(二)区域研修中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VR、AR、MR等新兴信息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技术更迭日新月异,以前人们无法做到的许多事情都成为可能。胡小勇和张华阳在《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教研:热点变迁、前沿及趋势》一文中指出,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教研成为教师教育领域和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新热点,并提出“大数据”“教师工作坊”成为信息化教研前沿[1]。基于大数据的区域研修,可实现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由概略的、粗浅的数据统计向深入的数据关联分析的转变[2]。除了大数据技术以外,每种信息技术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教育场景,如通过直播技术实现即时异地多点的空中教研学,通过VR、AR、MR技术实现多维感官刺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检测……而不同的技术交汇融合,又会为以人为本的区域研修碰撞出新的火花。作为区域教研工作的管理人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全区的角度分析本区域内研修的现状,获得本区域的研修特征,发现教师的研修需求,并把他们作为制定研修政策、计划、内容的依据,在此基础上,以人作中的教研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深度挖掘和剖析好的研修主题、研修资源、研修活动的特征,做好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为进一步做好以人为本研修的组织工作打好基础。而对于参与研修的教师来说,通过技术支持的学习前测,让教师直观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相关知识水平,进而选择合适的研修内容,并通过使用各种技术脚手架,实现最近发展区的目标达成;通过智能分析,指引教师发现个人学习路径,让教师更深度了解自己,制订合适的学习活动计划;通过智能推送,为教师推送合适的内容,供教师选择学习使用;通过提醒与反馈,监督教师学习过程,并形成电子档案,对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进而使教师发展、提高和完善自己。根据以人为本的区域研修需求,笔者设计了“以人为本的区域研修技术层次图”(参见图1)。具体说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成了技术支撑层,在技术支撑的前提下,形成以人为本研修的主要功能模块,如通知、交流、资源等,在区域研修活动中,根据不同功能模块进行不同的数据采集,形成了数据层、分析层,进而从宏观上获取本区域研修特征,从中观上获取学科研修特征、话题、资源特征,从微观上获取教师个体的特征,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为教研员提供指导方向,为教师提供精准需求推送,为区域研修活动开展提供切实保障。(三)区域研修的实施路径。前文提出,以人为本就是要围绕人的需求,培养、发展和成就人。在区域研修的过程中,需求分析是培养人的基础:通过需求分析,基于本区域教师实际情况,创设基于最近发展区的区域研修目标;可操作的项目是发展人的关键:通过可操作的项目,让本区域教师有抓手,在操作(参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相关能力;可量化的成果是成就人的方向:通过可量化的成果,能够实现可预见、可衡量的具体成果,进而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具体需做到以下几点:1.创设以人为本的环境创设以人为本的环境,首先要人人平等,可以通过创建扁平化的平台,建立平等合作的团队关系,让每位教师都有平等对话的权利;其次要满足差异需求,每位参与区域研修的教师都有不同的知识经验背景、性格特征和学习习惯,以人为本的环境要为不同的教师提供菜单式、自主式、开放式的资源、话题等;最后要促进协同发展,在区域研修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角色都不固定,比如,教研员有时候是学习者、学习者有时候又具有互助的指导性,区域研修中的各种角色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广泛地形成学习共同体,促进共同发展,进而实现每个人的成长。2.提供丰富的脚手架脚手架又称学习支架,是根据需要,为学习者提供的一种临时性的支持框架,目的是帮助学习者穿越最近发展区,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3]。脚手架一般分为方向型支架、情境型支架、任务型支架、资源型支架、交互与协作型支架、评价型支架[4]。在区域研修活动中,可以根据地区实际和区域研修的过程阶段选择适切的信息技术支撑推进。3.形成良好的区域研修生态余胜泉和陈莉认为,“教育信息生态是指由信息人、教育实践和技术化的环境构成的一个自组织、自我进化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以教育实践活动为纽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在信息人与技术化环境之间开展信息资源的传输、交流、反馈和循环”[5]。在区域研修活动中,学习共同体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架的帮助下,开展线上线下的各项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各种交流,以数据为载体进行能量传输,进而实现区域研修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螺旋上升,在此过程中,教师实现了个人发展,并与区域研修活动相互反馈影响,实现区域研修生态的良性循环(参见图2)。

查看全文

学校教育科研规范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这一学期的教育科研工作仍然以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为纲领,继续加强执行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研事业服务,为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发展服务的方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教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先导作用,使教科研“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展“扬长个性、和谐发展”的风帆,从操作层面上加强对各年级教研工作的指导,努力培养研究型骨干教师;进一步培育和扩张我校教育优势,紧定不移地走“特色立校、科研兴校”之路,力争使教科研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高度。

二、工作要点

一是组织开展以“教”为着眼点,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型”教研。主要是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功能,以常规教研活动为载体,通过授课、说课、评课和集体备课等活动,聚焦课堂,来研究教材教法,以把握课堂教学目标、规范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技能。

二是组织开展以“研”为着眼点,以课题为载体的“研究型”教研。主要发挥教研组的功能,以持续性的专题研究活动为载体,通过主题引领和任务驱动的实践模式,聚焦问题,来研究问题解决策略,以形成教研主题、总结教学经验、提炼教研成果,进而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三是组织开展以“学”为着眼点,以阅读为主线的“学习型”教研。主要是通过理论学习、经典阅读、外出学习、专家报告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信息视野和文化底蕴。

查看全文

青年班主任营造生态成长环境思考

[摘要]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工作是学校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管理者应以关爱和激励的心态去培养他们,从创造岗位实践环境、搭建方法交流平台、营造校本研修环境等方面着力,努力为他们的能力提升和岗位成长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基于实践的“生态”研修环境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青年班主任;成长环境;生态

青年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与能力发展,虽然与他们自身的职业理解与认知程度,自我职业潜能开发程度,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因素密不可分。但是,如果没有外力的驱动和引领,即使他们激情澎湃、豪情满腔,也未必能达成理想的效果。因此,需要我们以关爱和激励的心态去引导他们,从创造岗位实践环境、搭建方法交流平台、营造校本研修环境等方面着力,努力为他们的岗位实践和能力提升创造条件。

一、从创造岗位实践环境着力

青年班主任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融学习、实践、反思与研修为一体,基于实践历练的问题发现、经验积淀、智慧吸纳、认知深化和潜能开发的综合发展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青年班主任采用岗位任务驱动的培养方式,通过三项措施来督促和落实岗位培养任务。一是实行“一对一”导师培养制度。给所有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安排师德品质好、教学水平高、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担任导师,承担其培养和指导之责,从教学、教研、班主任岗位实践等方面进行培养和指导,使其在导师的言传身教的影响、身体力行的带领和实践过程督导下,学习教育管理理论、研究教育方法、实践教育措施。二是实行岗位实践过程引领制。安排培养对象做导师的班主任工作助手,担任其副班主任,在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共同承担班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使其在参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在处理具体的班务工作实践中,在解决各类具体问题和协调各种矛盾的体验中,学习导师的经验、反思自己的差距,并在悦纳差异与思路构塑的过程中获得积淀、促进生成。三是实行任务督导和过程考核制。我们给青年教师定研修任务、定副班主任岗位职责;用基于岗位实践和研修的考核过程,督导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管理方法、措施及经验,在督促其撰写工作笔记、实践体会、问题反思、案例分析的思考与辨析过程中,逐步提升其教育和管理认知水平;用工作过程考核督导青年教师认真履行其副班主任的岗位职责,促进其在履职的发现、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历练中开发实践智慧。

二、从搭建方法交流平台着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