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6 16:06: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校本课程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校本课程论文

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措施论文

论文摘要: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板块。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中学德育课程资源的重新配置,弥补德育国家课程体系的不足,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学校独有的人文、自然资源,创建有特色的学校;有利于德育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展。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和以德育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要确立德育教师学校主人翁的地位,给予他们课程开发的权力。

论文关键词:中学;德育;校本课程

一、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分析

校本课程的开发最早是由菲吕马克(Furumark)和麦克米伦(McMullen)于1973年7月在一次校本课程开发网际研讨会上提出的,此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目前国内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一概念做出了不同的界定,但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可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进行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开发活动”。(2)校本课程开发亦称“学校本位课程开发”或“学校自编课程开发”。简单地说,“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评价课程的活动。具体地说,校本课程开发就是某一类学校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伞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或本班级进行的课程编制、实施和评价的活动。”(3)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可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志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和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的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综合以上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种种不同阐释,我们可以看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办学宗旨,为满足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的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的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而校本课程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校本课程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结果。校本课程开发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形成学校的个性特色,养成学生的良好德性将起到莺要作用。

中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指中学思想品德课校本课程和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它是在国家及地方制定的德育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的指导下,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及完善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的,整合校内外可利用或可开发的德育课程资源,由学校独立、自主开发德育课程的活动。

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其特殊性。一是在培养目标上,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德育国家课程开发不同。德育国家课程开发着眼于本国公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涉及统一的国家基础和共同的国民价值等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基础性的问题七是至关重要的”,它的目的是:当面对一般的道德问题时,国民能够做出相同或者相似的道德判断并付诸道德行为,因此国家德育课程开发在解决具有基础性和普适性的道德问题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则更强调具体的学校环境和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二是在课程目标上,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其他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不同。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其他学科校本课程开发虽然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分支,但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更强调人的德性的养成、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三是在课程管理上,德育校本课程与选修课、活动课不同。三级课程管理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课程权力分享和责任分担的理念,德育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职责都有明确的界定,而活动课和选修课只是具体的课程表现形态,德育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可以选择这些表现形态,德育校本课程也可以选择这些表现形态,它们本身在内涵上并不具备明确的权力和责任主体。

查看全文

物理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摘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开发物理校本课程,挖掘它的教育资源是物理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科学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一方面能够大力发展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物理修养;另一方面,开发校本课程也是提高中学物理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对中学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以及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的组织和选取、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校本课程中学物理开发

校本课程是20世纪60、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兴起并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为决策主体进行开发。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各地中学物理教育的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的价值和广阔的前景。

一、中学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同时,物理学更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物理规律的发现和验证都要在实验和实践中进行,真正的物理是动手和动脑并重。中学物理在传授学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物理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物理教育来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从而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大力开发物理校本课程,挖掘它的教育资源是物理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科学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物理校本课程也是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延伸和完善。

所以开发适应时展,同时又适应当地学生情况的开放式物理校本课程,一方面能够大力发展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所学物理知识的范围,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给学生架设一条从知识到生活的沟通桥梁,也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物理修养,充分发掘学生的物理潜能,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技和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开发校本课程是提高中学物理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现有的中学物理教师,大多数受过正规严格的物理训练,精通物理理论和教育理论,极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的具备一定特长;如果不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就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流失,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为他们的才智提供用武之地,激发他们的成功感和价值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动力,促使他们进一步钻研课程理论。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往往采取合作和竞争的方式,因此开发者之间的凝聚力得以加强,能力得以验证,还可以带动青年教师的素质提高。可以说,中学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大意义。

查看全文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小学课程;校本课程;课程创新

[论文摘要]课程创新模式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之一,其中包含了复杂的课程开发技术,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能够反映学校课程开发的总体水平。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遵循课程创新模式的基本原则,即基础性原则、个性化原则、迁移性原则、普及性原则和量力性原则,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条件基础,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大领域展开课程创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其课程创新模式的组织与实施主要依靠课时的调整与安排、教材的开发与完善等途径。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结合自身的实践,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总结出4种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即课程选择、课程调适、课程整合和课程创新。这4种模式基本上涵盖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类型,其校本化程度体现了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在操作程序上也从简单逐渐走向复杂。课程创新模式的校本化程度最高,其实际的操作也最为复杂,但这种课程开发模式最能够体现校本课程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意义与价值,更有助于实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课程创新模式的内涵

课程创新模式是指创造性地开发全新的课程或者课程单元。具体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种是创造性地开发全新的课程;另一种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出全新的主题单元。开发全新的课程拓宽了课程的范围与广度;开发体现学科特色的课程单元,延伸了课程的学习领域。因此,课程创新有助于实现课程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凸显学科的品性、特色,促进学校课程的变革。

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模式,需要学校具备和创造一定的基础和条件。首先,需要研究和了解国家课程政策和制度,了解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趋势和特点,从而准确把握课程创新的方向;其次,要基于学校的办学传统、特色以及现有的条件资源,从而使课程创新更具有基础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第三,创新模式需要教师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以及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为课程创新提供智力支持;第四,课程创新需要学校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资源,以保障课程创新的顺利进行。

查看全文

校本课程小学音乐论文

一、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小学音乐师资情况的影响

在进行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占据着主体的地位,所以,在音乐校本开发过程中,音乐教师的师资是非常重要的。受到影响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教师的数量。在大多数学校,音乐教师的资源都保持在劣势状态,特别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如果在学校中没有一定的音乐教师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成为一项难题。(2)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在我国许多小学,存在音乐教师的音乐水准低、学历不高、教学水平差等现象,这种现象都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对课本及课程内容缺乏认识,从而使音乐校本课程受到影响。

2.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了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展

我国大多数小学,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和学校的教学质量。这种片面的看法使音乐课程遭到了忽略,经常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部分学校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让一些所谓的“主科”占据了音乐课程的时间,不仅降低了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在工作方面的创新性也有所下降,影响了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展。

二、促进现阶段小学音乐校本开发情况的对策

查看全文

高中校本课程选课平台建构论文

摘要:本文驱动于现实问题,从当前校本课程在开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自主选课、校本课程管理、评价等难点问题出发,结合浙江省新课程实施样本学校的有利条件,立足学校教育实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自行设计开发基于校园网的校本课程选课支撑平台为依托,积极寻找改进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突破口,在校本课程的实施管理,学生自主选课,以及校本课程评价等方面作了有效探索,并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校本课程支撑平台自主选课样本学校

一、目前校本课程开展的问题和困难分析

普通高中校本课程教学实施现状与问题分析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核心思想是促进每位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构建合理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结构,是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呼唤着校本课程的出现,开发并实施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目前各校校本课程实施的深度、广度、力度参差不齐,而且在实施的常态、有序、有效等方面也普遍多有欠缺,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1、对校本课程开展的目的及必要性缺乏足够地认识

查看全文

校本课程开发管理论文

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如果抛开学校去谈教师的发展或成长,那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石和依托。因此教师的发展只能在学校中、在具体的实践中、在对自身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也必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就本质而言,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方面: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的成长、学校特色的形成。这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教师知识的分类学。

就知识角度而言,教师的知识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等,这些知识教师一般在师范院校中可以获得,而且对教师而言,本体性知识只要达到一定的量就可以了,并不是越多越好。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包括教育与教学的一般原理、课程与教学的知识、课程评价的知识等)和心理学(教材的呈现顺序、学生的心理、知识的结构等)知识。这类知识一般是动态的,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而掌握,但更多的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渐地了解和习得,需要动态性地去把握和领会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与加深。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具有的关于客观现实的背景知识。这类知识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的成份,是教师经验的累积。换言之,实践性知识只能在教师的具体实践中获得。

从知识方面看,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准。因为对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来说,本体性知识与条件性知识并不是太缺乏,其发展主要是指获得更多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而反思正好是校本课程开发所特别强调的,这样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提供了一个平台。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中的一项新兴的活动,教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整个开发活动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反思就有其特殊的作用。虽然反思并不是解除一切不确定因素的稳定剂,但它可以增强事情的预见程度,它可以在新的开始之前,预想到各种行为可能会带来的后果。教师可以清楚地控制开发的进程,使整个开发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对课程开发的过程具有更多理性认识,在课程目标确定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反思达到这些目标的方法。如果这种反思十分周详的话,教师就可以在明晰了种种“前途”后,选择一种最佳的途径,设计出一个最确切的计划。

查看全文

校本课程开发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已成为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本文分析了在三级课程管理的条件下,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以及教师在有效和合理开发校本课程中参与的条件与途径,以期对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产生一定的启示作用。

自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相容并包的框架以来,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课程开发正成为教育理论界和实验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尤其是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对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拟对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大理论及实践意义,以及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途径作一探讨,以期对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产生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

(一)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2001年6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下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如果学校的课程发展有一线教师的参与,将有利于体现课程研制者的意图,有效地发挥新课程的作用。同时,由于教师的参与,课程可能会更为清晰、易懂,更容易被其他教师所理解与实施。”①一切教育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教师的发展水平又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因此,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将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查看全文

校本课程开发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已成为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本文分析了在三级课程管理的条件下,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以及教师在有效和合理开发校本课程中参与的条件与途径,以期对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产生一定的启示作用。

自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相容并包的框架以来,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课程开发正成为教育理论界和实验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尤其是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对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拟对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大理论及实践意义,以及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途径作一探讨,以期对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产生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

(一)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2001年6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下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如果学校的课程发展有一线教师的参与,将有利于体现课程研制者的意图,有效地发挥新课程的作用。同时,由于教师的参与,课程可能会更为清晰、易懂,更容易被其他教师所理解与实施。”①一切教育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教师的发展水平又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因此,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将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查看全文

校本课程开发下的赏识教育论文

1界定概念,明确意义

通过查阅资料,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新的课程管理体系中,国家把部分选修课与活动课设置的权力交给了学校,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与学生的基础,开设多种类型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兴趣,形成学生的特长。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反映。当前,广州市中小学都在努力创建特色学校,广州市同和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创特色是学校必经之路,对学校发展有重要意义。课程开发成为教师工作的组成部分,能带来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回归教育为学生服务的本质。

2分析环境,做好准备

2.1学校外部环境

同和小学隶属于广州市白云区同和街。属于城乡结合地,近年发展速度惊人,涌现出无数的高档商业住宅楼盘。学生家庭情况差参不齐。既有做小生意的小商小贩,有从事高校教育的教师,治病救人的医生等。家长的期望差异很大,有期望孩子从小出人头地、处处领先的家长,也有只要孩子能健康成长,不求学习成绩出众的家长。学校所在社区,大中专院校林立。有市少年宫、青少年培训中心各一所。2010年白云区开始了新一轮课堂改革,2013年掀起了创建特色学校的高潮。

2.2学校内部环境

查看全文

校园德育校本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分析论文

摘要: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板块。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中学德育课程资源的重新配置,弥补德育国家课程体系的不足,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学校独有的人文、自然资源,创建有特色的学校;有利于德育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展。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和以德育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要确立德育教师学校主人翁的地位,给予他们课程开发的权力。

关键词:中学;德育;校本课程

一、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分析

校本课程的开发最早是由菲吕马克(Furumark)和麦克米伦(McMullen)于1973年7月在一次校本课程开发网际研讨会上提出的,此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目前国内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一概念做出了不同的界定,但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可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进行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开发活动”。(2)校本课程开发亦称“学校本位课程开发”或“学校自编课程开发”。简单地说,“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评价课程的活动。具体地说,校本课程开发就是某一类学校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伞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或本班级进行的课程编制、实施和评价的活动。”(3)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可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志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和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的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综合以上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种种不同阐释,我们可以看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办学宗旨,为满足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的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的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而校本课程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校本课程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结果。校本课程开发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形成学校的个性特色,养成学生的良好德性将起到莺要作用。

中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指中学思想品德课校本课程和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它是在国家及地方制定的德育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的指导下,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及完善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的,整合校内外可利用或可开发的德育课程资源,由学校独立、自主开发德育课程的活动。

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其特殊性。一是在培养目标上,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德育国家课程开发不同。德育国家课程开发着眼于本国公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涉及统一的国家基础和共同的国民价值等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基础性的问题七是至关重要的”,它的目的是:当面对一般的道德问题时,国民能够做出相同或者相似的道德判断并付诸道德行为,因此国家德育课程开发在解决具有基础性和普适性的道德问题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则更强调具体的学校环境和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二是在课程目标上,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其他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不同。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其他学科校本课程开发虽然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分支,但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更强调人的德性的养成、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三是在课程管理上,德育校本课程与选修课、活动课不同。三级课程管理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课程权力分享和责任分担的理念,德育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职责都有明确的界定,而活动课和选修课只是具体的课程表现形态,德育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可以选择这些表现形态,德育校本课程也可以选择这些表现形态,它们本身在内涵上并不具备明确的权力和责任主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