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美术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12:50: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线下美术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公共美术教育构建美育体系实践研究
摘要: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加强公共美术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气质、扩大学生的胸怀作为高校人才建设和培养的目标,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在当今高校中,公共美术教育的性质、功能、规律、方法成为美育的基本导向,美育的目标主要靠美术教育的方式得以实现。
关键词:美术教育;一流本科;美育
一、公共美术教育构建广西“一流本科”美育体系的理论依据
1.国家大力提倡。如今,一流本科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对于提升高校教育发展水平的意义深远而重大。“一流本科”建设应该按照相关要求充分重视和开展美育教学科研与改革。2019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一系列文件和会议传达的精神表明,在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美育教育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2.中外学者呼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提倡“修己”,要求国人以道德典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体现出“修己”的文化内涵。这与1795年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所说的“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有相同之处。1912年,鲁迅向蔡元培建议在我国普及美术(即美的艺术)教育。鲁迅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认为,美术可以健全人性、可以辅翼道德、可以增益才智。在当今高校中,公共美术教育的性质、功能、规律、方法成为美育的基本导向,美育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3.社会现实驱使近年来,国家把提高国民素质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提出了“科教兴国”等战略,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的确定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而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德育、智育、体育不能取代的作用和地位。美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形成完善的人格和正确的判断能力,其是沟通科学技术与艺术教育的桥梁,能够使二者和谐相融。
二、公共美术教育构建广西“一流本科”美育体系的现实依据
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专科院校对于美育的实践程度各不相同。据调查显示,部分艺术院校的美育起步早,基础扎实;部分普通髙校美育研究没有结合实际教学举措,处于较为表层的发展状态。总的来说,现今高校的美育存在师资力量不均衡的问题。首先,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公共美术欣赏课程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理解,缺乏对美育课程的系统研究。其次,部分高校的公共美术教育建设和课程设置滞后,对于美育的价值认识不足。最后,部分高校的美术课程建设不受重视,课程设置不够全面,未能把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结合。
交互设计在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应用
摘要:为了使儿童获得更有效的线上美术教育。以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儿童审美心理相关理论知识,探究儿童美术教育类APP中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方式。得出符合儿童审美心理的美术教育类APP交互设计策略。基于儿童审美心理理论,可以为今后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交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类;APP;交互设计;儿童审美心理
由于中国一批“新中产阶级”的崛起,和“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出现,艺术教育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新中产”将艺术素养作为培养下一代的重点,收入越高的群体对子女的投入越多,而陪伴时间却越少。因此过分依赖于线下的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家长和孩子对艺术的多元化需求,互联网和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使人、事、物之间的交互方式变得更加多元,这些都为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出现创造条件。家长和孩子可以通过一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就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进行学习。因此,给儿童使用的美术教育类APP中的交互设计就变得尤其重要。
一、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发展现状
(一)市场现状。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会选择一个艺术学习机构来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而由于艺术培训行业从业商家多造成行业运行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导致用户在选择时处于信息薄弱的一方。据统计,中国2至12岁的儿童人数目前已经超过2.2亿。2~12岁教育市场规模约为2600亿元,2~12岁教育市场规模约为2600亿元,在愿意为儿童艺术素养培育投入资金的家庭中,超过50%的家庭平均每年支付2000-5000元,不到10%的家庭支付超过8000元,支付小于2000元的家庭占比小于20%,平均每年支付学费在2000-5000元区间的群体最多。少儿艺术教育的竞争市场内,美术是第二大细分市场。而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各种儿童美术培训机构为了扩大自己的生源和影响力,会在线上线下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宣传,这些层出不穷的广告对家长们的选择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校外艺术教育机构、老师和产品内容的无从选择、无法信任,已经成为用户们的一个集体痛点。(二)产品现状。通过在苹果应用商店中搜索发现,美术类APP大致可分为工具类,如:素描大师、Sketches等;教学类:宝贝计画、美院帮等;娱乐社交类:童画秀秀、艺术狗、美术宝等。工具类主要实现在移动端上进行绘画创作等需要,教学类主要提供线上教学的功能,满足线下受时间地点制约的痛点,例如宝贝计画以视频教学和直播授课为主,娱乐社交主要以社群的形式提供用户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主要的儿童美术教育APP——宝贝计画、童画秀秀,则提供了线上教学视频以及用户沟通的平台。然而在线上学习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家长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成本以及时间成本,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接送孩子去兴趣班的路上,同时充分利用孩子课余零碎的时间通过观看线上的视频课程和直播课程来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孩子年龄较少,经常观看电子屏幕影响孩子视力等健康,以及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虽然可以寓教于乐,但同时也容易沉迷互联网,对孩子身心健康产生威胁。由此可以发现,相较于庞大的儿童艺术教育市场,线上的儿童艺术教育产品发展还比较缓慢,主要存在线上线下不联动,各种产品同质化严重却内容质量不高,缺乏对儿童自身审美发展规律的研究,价格不透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于线上儿童美术教育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心理研究
美术基础教育创新发展路径
摘要:21世纪以来,对于人才的培养开始从“知识核心”向“素养核心”转变,新高考政策的推行,正是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强调与关注。新高考政策代表着我国在综合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举措,它对基础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评价标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基础美术教育应充分分析和研究当前美术教育环境的变化,立足于美术教育教学的内容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来推动美术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新高考;美术基础教育;创新发展
高考是国家教育体系的核心枢纽,对基础教育具有极强的引导作用。2010年以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政策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相继,意味着新一轮高考改革正式启动。新高考政策是21世纪我国对于人才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变革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它充分强调了教育的综合性发展,更明确地推行学业水平、艺术素养、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和社会实践等全方位成长和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新高考背景下美术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意义和价值
21世纪以来,对于人才的培养开始从“知识核心”向“素养核心”转变,新高考政策的推行,正是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艺术修养、创新能力、沟通合作等核心素养的强调与关注。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门类,它兼具视觉文化和艺术想象的双重美育价值: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美术教育,实现陶冶情操,丰富想象以及艺术人文的目的,感受到除了专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之外的美术学习对自我素质的提升价值。另一方面,新高考政策在美术高考中充分考虑了社会文化和艺术发展的时代需求,在美术特色课程的建设和美术考试培养日益强调科学性、专业性和系统性,对美术高考的内容和评价标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新高考政策下美术教育对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1.人才培养与教学观念的协同发展。新高考政策下的教育新模式更加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改变了过去偏重于以分取人的弊端。相应地,新高考背景下美术教育的人文价值被重新强调,引发了学校和教学师生对传统美术教育和现代美术教育的比较分析和实践探讨,从而更深切地体会到新高考政策下美术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从而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予以认同,改变美术教育评价体系,从而以时代为指引,以学生的需求为本,引导学生在强调美术专业技能的提升之外,也应充分注意到美术人才培养中文化与思想的重要。2.人才培养与美术教育的共赢发展。新高考政策的推行,尤其是对美术教育等人文艺术类学科的关注和强调,给了艺术教育发展和艺术教育工作者巨大的鼓励,同样是作为辅助性的学科教育,新高考政策下的美术教育逐步实现了教育教学的必修和教学评价的规范化,让美术教育的教学成果成为检视学校、教师和学生在综合素质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新高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指向标,其核心价值在于“张扬美术学科文理兼备的特质,弱化过去强调美术技能性特征,凸显人文性属性对人的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顾平《美术教育学导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让学生在美术教育中传承传统美术文化,不仅提高了美术教育的人文内涵与美术素养,而且也为美术教育的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人才基础。不仅如此,随着美术教育教学在新高考中的地位提升,美术教学人才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也受到了相应的尊重和重视,让美术教学人才能够在坚持自身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更好地投身到教学活动当中,将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真正地发挥在教学活动中,提升艺术教育的质量,实现自身的价值。总的来说,美术教育的本质在于“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递美术文化”(吴迪《新课标下美术高考的“1+3+X”教学模式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新高考政策下的美术教育切实成为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动力,它对美术艺术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可持续性意义和价值,对整个美术的教育的发展与推进都有着较为深远和普遍的现实意义。3.人才培养与科技人文教育的同步升级。新高考政策是以当前科技与人文发展为背景来进行改革推行的,尤其是在科技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碰撞的背景下,教育和教育考核制度都面临着更加开放和现代化的变革需求,它不仅要在传统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完善,还需要借助新的教学科技、教学理念,以及文化转向来进行新领域的探索和尝试。美术教育是当前新媒体技术、大众艺术传播和视觉文化转向发展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板块,它通过科技、艺术和大众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美术教育教学的创新变革,也丰富了科技人文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鉴赏和创作感受到科技和艺术的魅力,以更加有趣的、直观的方式深入去触摸美术视觉下时代的科技人文发展脉络。从整个大美育角度来说,美术教育的发展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为本位,以艺术为手段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它是我国艺术文化、科技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人才培养基础。
二、新高考背景下美术教育的创新策略
儿童美术教育及相关知识拓展
摘要:目前,儿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如何正确地开展儿童美术教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该文探讨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如何开展儿童美术教育、评价儿童绘画作品并进一步拓展儿童美术教育。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拓展儿童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儿童美术教育更是受到教育界和广大家长的重视。如何正确地进行儿童美术教育和实践,并从整体的角度进行综合延伸,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儿童美术教育及方法探讨
笔者认为,儿童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职业教育,也不是专门传授绘画技艺的教育,更不是仅仅以培养画家为目的的教育。儿童美术教育是提升儿童整体素质的教育,是对儿童的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进行的综合教育。让儿童参加美术活动并不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只是手段和方法。儿童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儿童对文字、语言等还不能熟练掌握时,教师可以让儿童借助美术表现并抒发自己的意念和情感。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更在画外,也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强美术教育,能够陶冶儿童的情感和情操,培养他们的人格,使其具有美的灵魂,成为更完善的人。儿童美术教育还可以使儿童获得内心的平静,保持稳定情绪。儿童大都活泼好动,其通过绘画可以发泄情感,缓解紧张情绪,使心情更加平静、愉悦。儿童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坚韧的性格,让儿童有追求的目标,使他们有上进心和自信心;还可以锻炼儿童的耐心、毅力,使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被成功和失败的情绪左右,培养儿童积极探索的精神。绘画可以体现儿童的认知能力,反映儿童的情感、审美趣味和人格素养。教师不仅要向儿童传授绘画技巧,还要引导他们学会自己创作。儿童通过绘画把脑海中的意象、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描绘出来,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儿童的绘画能力是按照一定的轨迹发展的,每名儿童的绘画能力发展虽然有快有慢,但发展的次序不会颠倒。刚开始学习绘画时,他们只能画一些没有形象的线,渐渐开始有意识地表现事物,这时还看不出他们表现的具体形象;接着发展为用象征符号表达意念,进而能创造个性化的绘画语言表达感情,最后能真实地表现物象。
儿童绘画活动可以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也可以是一种创作活动。儿童画画一般只图自己高兴,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幅作品。他们用画宣泄自己的情感,随意画出困扰他们的事情和问题,通过绘画表达他们快乐的心绪。儿童通过绘画宣泄心情,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和家长可以把儿童绘画看成了解儿童的窗口,从他们的画中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把握他们的情感、心绪、性格、兴趣和爱好,从而进一步关心和教育儿童健康成长。儿童绘画是其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不论年龄多大的儿童,都应被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儿童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儿童画是儿童在生活中观察、体验、思考生活后表现出来的感受。教师和家长应多给予理解和尊重,不应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眼光和尺度衡量儿童的作品,更不要主观干预儿童的创作。绘画反映儿童智力的发展水平。早期绘画教育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教师和家长及时让儿童接受绘画教育、参加美术活动,对儿童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在小学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环境下,美术在整体的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论文通过对湖南省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实地考察和问卷调研,分析小学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现状及影响小学美术教育的因素,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努力提高湖南小学美术教育水平和质量,推动美术教育长期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师资建设;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评价体系
美术学科作为教育改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整体理念和思路的指引下,尝试着走出一条具有学科特色的课改新路。
一、湖南省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研
(一)调查对象。湖南省部分小学美术教师。(二)调查方法。通过线上以及线下的渠道进行了问卷调研,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12份。同时对长沙周边的5所小学进行了实地访谈。(三)问卷基本结构。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小学美术教育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师资、教学,因此围绕这两个因素设计了调研的基本内容,从师资、课程、课堂教学三个方面入手,共设计了三个问题:1.小学美术教师的师资情况。2.各个学校对美术课程具体的安排情况。3.课堂教学开展情况。
二、湖南省小学美术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网络环境下小学教育论文
1网络环境下研究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的现状
1.1教学对象、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将教学对象分为大文、大理两个方向,将美术学科教学的目标定位为“提升该专业师范生审美素养,并使之能在工作后以所学的美术技能辅助教学”。
1.2课程设置方面:摒弃“过分强调专业性”的模式、强调实用性美术模式、以“面广、层浅”的思路设置课程内容是普遍观点。
1.3教学手段、方法方面:突出手段与方法的现代化,无具体措施、执行方案论述,如“应该善于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来弥补这一缺陷,如幻灯、影像、多媒体,网络”等(赵相武,2011)。
1.4师资建设方面:强调应用型、综合型师资建设,但小学教育专业的一个美术课程不可能配备多个美术专业方向老师,与课程内容“面广、层浅”所形成的矛盾,仍是当下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师资建设与课程建设的矛盾。就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研究的现状来看,目前国内对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的研究中有如下问题急待解决:美术课程研究、建设中忽视教育环境网络化的影响,师资队伍信息素养偏弱、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差,美术课程体系系统性较弱;该专业中美术课程内容“面广、层浅”,导致教学效果评估难、教学质量保障难、应用型综合型师资配备难等。造成这样的问题原因有二:第一,对教育环境的网络化不够重视;第二,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深入研究不足——该专业中美术课程的体系性弱。
2网络环境下研究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应重视网络环境的影响
谈儿童美术教育教学策略
摘要:该文作者通过分析中国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就当前儿童美术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梳理出几点教学策略,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借鉴。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
随着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美术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逐渐被认可。儿童美术能反映出儿童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思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尹少淳认为,从儿童美术教育的角度出发,儿童美术的对象“包括儿童与少年两个阶段,年龄跨度为3岁至15岁左右”①,在这一阶段,儿童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其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在经历快速的变化,这些变化同样体现在美术方面。根据儿童美术的分期理论,伴随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美术分为涂鸦期、图示期和写实期。2O世纪初,受新思潮的影响,中国形成了新式的教育体系,我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制度随之逐渐建立。美术课最初以图画课的形式出现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到1979年,图画课被正式确定为美术课,教学内容也逐步从一开始的图画扩展至设计、工艺、装置、雕塑、民间美术等领域,为当今中国的美术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校外教育机构随之取得迅速发展,其中,美术教育成为家长、儿童备受欢迎的热门选项。如今,针对儿童的美术教育不仅范围变广,而且办学理念逐渐成熟,为儿童打造了广阔的美育平台。教学和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也是美术教育中促进儿童发展的有效形式。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课的教学有其独特之处。首先,在课程时间分配上,美术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是给儿童进行创作的,这有助于儿童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次,不同于其他学科,绘画(涂鸦)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表达冲动,具有充分的自发性。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传授知识,而美术教师则需要侧重于发掘儿童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然而,当今中国儿童美术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一、美术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程式化的教学。在美术课上,部分教师往往先以图片或PPT的形式展示出一个完整的范例或样本,直接显示出这节课需要儿童完成的作品,让儿童一步步模仿,并在模仿的同时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然而,从实际结果看,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儿童的作品相似度较高,这是因为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让儿童形成自己的创意。模仿的确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将模仿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儿童创意思维的发展。2.流于表面的方法。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往往会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如泼洒颜料、拼贴图案、水油分离、制作肌理等。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部分教师有时没有很好地将教方法与教创作相结合,导致这些教学手段并没有对儿童形成启发。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单纯地教方法,过于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那么儿童仅仅学会了技巧,而不知道这些技巧形成的效果是如何服务于画面的,这样,他们就不能很好地结合自己的想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更不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创作手段。3.脱离自然的观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设备使教师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教学。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加上课堂条件的局限性,儿童往往缺乏真实的体验和深入观察的经历,导致部分儿童的作品很难获得形象、生动的效果。4.单一的评价标准。一般而言,儿童创作出的作品质量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但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的主观评价依旧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正面的评价能起到鼓励儿童的作用,消极、负面的评价则可能会打击儿童的自信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教学的引导者,又是儿童作品的评价者。然而,部分教师在评判儿童作品时仍然采用较为单一、固化的标准,认为整洁、写实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这不利于让儿童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力。5.忽视儿童的个性发展美术教育需要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同时应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一些教师过于重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希望儿童都能够画出教师预期的效果,忽视了儿童的个性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儿童个性的形成带来了阻力。
二、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美术课教学
高职学前美术网络教学应用研究
【摘要】面对疫情,地方高职院校迅速响应教育部、省、市教育厅“停课不停学”号召,按时按要求全面开启了网络教学。全面铺开的全国师生网络课程,对于大多数教师、学生、家长都而言,都没有做足准备。教师们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结合学科特点,在网络教学中“摸着石头过河”,本文是对高职学前美术课程网络教学实践的探索。
【关键词】学前美术;网络教学;高职
1高职学前美术网络教学现状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体高职教师不论年龄、学科、职务、信息化教学水平,全部进入信息化教学状态。事发突然,时间紧迫。师生们被迫上线,原有信息化水平薄弱,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前期学习不系统不充分。在网络授课之初出现了一些教师“主播”没开声音,直播忘关等现场翻车现象。原有服务器难以支持同一时段大量集中的用户登录,过多人次的访问,导致系统容易崩盘,急需升级与维护。同时对学生的家庭网络、移动设备提出了要求。网络的延时,低频的可视化互动,使得网络教学多了一些“虚拟”。尤其美术课老师无法亲自动手修改画面,只能通过口述式点评,且色彩作品在网络上看会存在色差。基于美术这门学科特点,它需要借助物质材料来表现。而疫情防控初期,很多学生家中尚未储备绘画的工具材料。外出购买美术用品存在着疫情防控的风险。而正值春节假期,很多网店店主回家过年不在发货地,货源不充足。部分地域快递有限制,取快递不方便。导致学生获取绘画工具材料困难。居家在线学习,教师难监管。线下教学,学生与老师面对面,受学校规章制度约束,学生言行举止更加规范。而在线课程学生不一定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学习,有的同学因为知道网络课程不用出镜,甚至穿着睡衣、披头散发,教师不能在线关注学生这些细节,缺乏直观的情感交流,难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会出现上课走神现象,比如开着网课却在做其它事情,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有的同学甚至“挂着”网课,玩起了手机游戏、刷朋友圈,或者QQ聊天。教师有限的课堂互动难以有效与学生交流,导致其更加“肆无忌惮”。网络资源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课程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平台各自为政,共享度不高。整体处于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初级阶段,存在着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开发现象。线上线下结合不紧密,网络教学资源交互性差,学生难以在网络课程中得到高频互动,参与感不足。但我们能看到,众多在线课程平台面对全国高校免费开放慕课、在线课程、精品课程、微课等,一些示范性高校也将校级在线课程免费开放。以超星学习通、蓝墨云为代表的平台,不仅免费提供在线课程,同时在各高职院校提供在线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网课建设与应用、基于一平三端开展多维教学培训,向高校教师普及平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在线开办讲座、研讨会,如江西省高校“在线教学质量保证与实质等效”线上研讨会,师生们也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为全面推进高校网络教学而奋斗。
2高职学前美术网络教学实践探索
2.1上好学前美术的网络课程关键在备课。立足高职学前美术教育实情,承担教学防控责任。江西省中小学美术课程将内容统一调整为美术欣赏,高职学前美术也应该围绕课程教学大纲,结合防疫实际情况,适度宏观调整课程内容,科学地选择学生身边便于获取的工具材料。课前组建备课小组,开展线上集体备课。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设计。从物质和经验两方面着手,在学科知识、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上认真钻研,保证教学质量。同时组建课程团队,利用图文、影像等不同形式将知识点、技法、审美、思维融入课程,开发课程相关微课,将制作完成后的微课投入课程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丰富学前美术课程资源,形成适合本专业学生的美术课程的网络模式。重视第一节课的内容设置。除了防疫知识的普及,还需宏观地回答学前美术这门课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么学。尤其是在网络教学的情境下,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2.2学前美术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所需具备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面试分析,绘画部分通常以“为游戏规则配简笔画进行说明”、“为故事配一幅画”、“为歌曲配一幅主题画”、“考场抽取主题简笔画并试讲”等形式开展,这就意味着在日常教学中,学前美术课程在内容设计环节就应以职业所需的能力为导向,与文学诗歌、故事相结合,将优美的文字语言,用绘画语言转化为一幅幅具体而生动地画面。在美术教学中引入音乐元素,用绘画形式记录悦耳的韵律,创设轻松、愉悦的绘画欣赏与创作的情境,有助于激发情感,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为进一步贯彻“三全育人”,推进课程思政化。从美术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如爱国主义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等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改革理念出发,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反映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而奋斗的思想内涵,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在学前美术课中渗透思政教育。处于疫情防控期间的学前美术网络课程,将防疫主题融入学前美术课程中。围绕疫情防控这一主题,反映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充分体现抗击疫情的担当作为,生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以学前美术的艺术形式、风格语言、技法表现展现主题。2.3学前美术网络课程教学形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影响着我国的学校教育形式。高职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也在逐步发展。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多以班级教学为主,但由于学生生源组成结构不同,原有绘画水平不同,绘画技法掌握情况不同:有的同学是高中毕业入校无绘画基础,有的同学是中专毕业的单招生已基本具备学前美术的知识技能,有的是初中起点的“3+2”五年制大专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网络的教学资源丰富,但定位不同、目标不同,不能简单的“拿来主义”,也不能在移动设备前以讲座的形式“直播”,无法了解学生实时的学习状态。需在网络直播等集体授课的同时,借助网络平台、短视频、微课等载体,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资源,注重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突出学生自主性。学前美术课程的网络教学,并不是线下教学的简单直播,而是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内容。网络美术课程不应以教师网络讲授为主,可运用直播讲解、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视频、微课进行知识点、技法示范的自学,完成课堂练习并提交,教师在线点评。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学前美术网络教学模式。2.4高职学前美术教师的素养。角色定位明确,坚持育人为本,为人师表,践行终身学习理念。高职美术教师是教师和艺术家双重身份,即要研究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把握学生成长的规律、教书育人的规律,也要追求自身专业的艺术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要求高职美术教师不断学习,学习学科前沿,了解企业发展需求,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成为“双师型”教师。在全民信息化的时代,教师需具备教学资源的筛选和整合能力。网络资源很多,水平参差不齐,要会鉴别、筛选,选择适合的资源用于自己的课程教学。不是简单的套用网络平台中的教学示范课,要根据自己课程的教学设计适当选择,以专业的视角、艺术的眼光对素材再创造,形成自己高效地系统地网络教学模式。2.5网络教学监管及质量保证。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和掌握防疫期间课堂教学动态,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室通过网络,对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督查,特别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意识形态的督查。疫情期间,采取网上听课及查阅电子教学文件的形式进行,由兼职督导向督导对象发出邀请,督导对象给兼职督导提供实时或以前课程的回放链接进行。对已完成教学的督导对象,可根据提供的网络课程教学的音频、视频及相关教学文件进行评价反馈。在学院层面定期开展专业教学研讨,注重解决网络教学的普遍性问题。同时以课程组为单位,每周定期开展线上教学研讨会,针对学前美术网络教学的具体学科性问题进行探究。期初、期中、期末分别开展针对教学文件的设计与组织的学习与交流活动。有助于解决网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具有学科特点的网络教学水平。与学生代表交流,通过网络问卷或QQ交流等形式,对美术课程的网络教与学情况进行初步摸排,了解学生的满意度,检测学生对学前美术这门课程的宏观把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困难点,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回应学生的需求,对学生提出的合理的建议给予采纳,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中与学生共成长。网络课程相较于传统课堂而言,教师对学生实时的学习效果掌握不够准确。这需要加强课堂交互式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参与感,充分发挥直播、同步课堂、签到、选人、抢答、群聊、主题讨论、分组任务、作业等功能。在单元设计时,就要明确每次课的学习任务,根据能力目标设计每次学前美术课程的技能训练任务,在绘画练习中检验能力目标。对学生提交的绘画作品及时作出反馈,纠正其错误,给予点评。最终形成即有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也有终结性评价标准。
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摘要:发展教育历来是我党治疆方略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战略。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笔者主要在调查了解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喀什;美术教师;继续教育
喀什地区位于祖国西部边陲,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师资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该地区的教育基础较为薄弱、美术教育相对滞后。继续教育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课题组先后利用近2个月时间,先后3次到喀什地区进行调研(并与培训学校领导、参培教师进行访谈),以期在全面了解该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为提高美术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提供借鉴。
一、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
通过调研了解,绝大多数美术教师迫切希望通过参加培训拓展知识、开阔视野,60.5%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是对已有的美术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的补充,有利于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近五年来,76.5%的美术教师参加过地市级培训,15.7%的美术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仅有7.8%的美术教师参加过“国培计划”,说明“国培计划”在喀什地区的覆盖率还比较低,主要以参加地县级组织的培训为主。在培训组织方式和教学模式方面,58.7%的教师认为脱产学习是效果最好的方式,认为这样可使教师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知识。23.2%的教师认为进行半脱产学习,但培训机构反映,受训教师在培训期间,还要考虑自己的教学任务,经常请假缺课,很难按时完成培训任务。过去三年72.5%的教师主要参加了“老师讲学员听的面授型”的教师培训,说明教师参培的教学模式还比较单一,多样化和个性化教学方式所占比例较低。受访教师认为,“纸上谈兵”式教学不利于发挥教师主动性,相反突出教师主体地位、重视实践环节,强调教师和培训者对话交流,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深受参培者青睐。在培训所用教材方面,69.7%的教师参加培训主要依靠授课教师教案学习,68.9%的教师认为没有专门美术课程培训教材,21.8%的教师参加培训领取过美术专业方面的授课材料。结合到培训机构实地了解,目前喀什地区没有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参培教师所学知识大多数依赖课堂传授和授课教师教案,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也未进行过统一规范。在培训课程设置方面,51%的教师希望“开一些观摩课,请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讲讲课”,63%的教师希望“学习美术知识,开展艺术实践活动”,40%的教师认为“有的美术专业培训内容太难,缺乏操作性,不适合农村教师学习”,“有些培训内容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切合不紧,学了也用不上”等等。充分说明,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要求比较高,目前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调研还了解到,喀什地区县以下学校教师平时工作任务很重,美术教师不但要参加值班(学校维稳工作)、还要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加之,美术教师师资数量不足,工作量也就变大了,教研时间也就少了,必然会影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质量,进而影响教师专业素质提升。
二、提高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红色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云文化传播路径
摘要:融合线下红色文物的鉴赏、修复、展览、文创、研学和线上红色文物资源的数字建档、红色文物价值的可视解读、红色文物内容的网络传播、红色文物信息的智能整理,让不可再生的红色文物资源转为可流转的战略数据资源。通过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和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配合政府思政教育理念、引导文化企业正确价值观,融入大众新时代视角,打造“互联网+红色文物+数字保护+微课堂”模式。推动流散海外和民间的南京红色文物资料数字化回归,数据永久保存在云端,有利于对暂时无法进入博物馆体系的民间红色文物进行整理和修复、对搜集到的口述历史进行保护,增进红色文物的交流等。在微课堂传播中潜移默化地培育爱国思想,弘扬南京红色文化。
关键词:南京红色文物;数字化保护;微课堂;传播
一、南京红色文物概述
2021年5月27日,《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获得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查批准,将于7月1日实施。这标志着南京红色文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已有法可依。红色文物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奋斗拼搏的历史记忆载体,更需要以史鉴今,激活红色记忆、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保护红色文物资源、讲好党的故事。2021年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充分采纳专家、相关单位和各区政府意见的基础上,对全市范围内不可移动和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了核定、评选,形成了南京市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共计58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279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其中,南京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中的保护级别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南京市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中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未定级。此次公布的革命文物名录全部为红色文化遗产,类型为重要革命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地、革命领导人故(旧)居、烈士陵园、纪念设施、文物藏品等,如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事处旧址(梅园新村)、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旧址、雨花台烈士陵园、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筑遗存(总统府门楼)、浦口火车站旧址、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南京长江大桥、“京电号”小火轮、1945年8月28日在延安机场散发的《毛泽东谈话》等都名列其中。这些红色文物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党和国家走过无数革命岁月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红色遗产。南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形成“雨花英烈精神”、组成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南京红色文物资源蕴含的红色精神价值,往往重于物质空间的实体价值。目前,近一半的南京红色文物资源实体已灭失或无实体资源。由于一些地方保护意识不强、经费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部分红色文物已遭破坏甚至消失;部分不可移动资源点存在年久失修、消防隐患多、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须积极抢救、保护和传承,将项目引入课堂,增强青年的主人翁意识,带动身边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动投入对红色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数字化保护的大发展,使红色文物与科技创新、数字化建设的结合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二、南京红色文物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一)研红色文物,证红色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