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数字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18:31: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乡村数字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乡村数字教育

乡村振兴背景数字乡村发展路径

摘要:数字乡村是城乡融合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产物,也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以数字乡村发展为切入点,从农业生产智慧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化三方面,分析了数字乡村发展中主要的应用场景。通过探讨我国数字乡村发展过程中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数字乡村专业化人才匮乏、数字乡村治理体系不够健全等现实瓶颈,提出了加大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进数字乡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等数字乡村发展措施,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赋能增效。

关键词:数字乡村;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数字技术

1数字乡村的内涵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维度对数字乡村的内涵进行了阐释,但在学术界还没有对数字乡村概念的统一界定。有学者指出,数字乡村是包含数字化、智能化、优质化的生产要素的现代化乡村建设的新颖形态,互联网平台是数字乡村的运作载体,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实用技术为数字乡村建设的手段[3]。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数字乡村是以数字技术为工具,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进行数字化重塑的过程。综合来看,学界对数字乡村内涵的界定侧重于静态或动态的视角,从数字乡村的特征、运作方式、运作过程等不同维度去对数字乡村加以诠释。鉴于此,本文认为数字乡村是将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向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基层组织等多个方面深度渗透和应用的发展过程,也是未来先进乡村形态的发展方向。

2数字乡村发展中主要的应用场景

2.1数字乡村发展助力农业生产智慧化

查看全文

农民教育培训共享信息化探讨

摘要: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数字化改革逐渐成为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也逐步迈向数字化,信息化平台成为培训的重要途径与有效补充。本文以建设湖州市区域农民教育培训共享信息化平台为例,提出了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构建了浙农云在线课堂、湖州农民学院线上学习资源平台、区域线上资源三部分组成的平台总体框架,详细阐述了平台建设各部分的具体方案,为区域农民教育培训共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提供一个样本参考,实现区域教育培训资源共享。

关键词:农民教育培训;区域共享;信息化平台;浙江湖州

乡村建设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改革将加速推进乡村建设迈向数字时代部分,技术嵌入赋予乡村建设主体一定的行动能力[1-2]。在此基础上,乡村人才振兴也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快速发展起来。“互联网+农民教育培训”的模式也由此孕育而生,该模式不是简单地融入互联网技术,更是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升级和改革创新,有效促进了农民培育工作的转型升级[3-4]。信息化平台则为“互联网+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能够利用农民碎片化时间,提升农民的学习效率,打破知识传播的时间、空间壁垒,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增强农民教育培训效果、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5-6]。本文以建设湖州市区域农民教育培训共享信息化平台为例,提出了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构建了平台建设的总体框架,详细阐述了平台建设的具体方案,为区域农民教育培训共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提供一个样本参考,助推区域教育培训资源共享。

1区域农民教育培训共享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现实意义

1.1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2021年中央1号文件确定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各方面振兴。建设区域农民培训线上教育资源平台,助推农民培训迈向“互联网+”的共享信息化模式,加速乡村人才振兴。借助“互联网+农民教育培训”共享信息化平台,为本地农民学员提供自己产业所需的农业知识与培训资源[7]。

查看全文

高等职业教育及乡村振兴的经贸模式

一、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嬗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人才为主要目标,其社会服务职能仅仅体现在人才培养上。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开展科技工作”成为其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内涵。21世纪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随着高考扩招,高等职业院校迅速升至上千所,学生数量占到高等学校学生的一半。高等职业教育逐步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建设。随着国家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台,“职业培训、对外交流与对口支援”进一步丰富了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职能内涵。至此,高等职业教育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主,职业培训、技术服务、对外交流与对口支援等多种内涵并举的社会服务职能,且更加强调社会服务的横向性、区域性、互动性,彰显了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河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总体设计和阶段谋划。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乡村振兴的任务艰巨且迫切。河南高等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职能逐渐凸显,财经商贸类院校在乡村产业挖掘、品牌打造、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应作出积极的贡献。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是一所商科类职业院校,以“商科特色,非商融商”为办学宗旨,以“思政+育人+科教+平台”的模式,多角度助力河南乡村振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二、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

(一)创设思政大课堂,赋予乡村振兴使命

1.设立校地共建党建试点。思政大课堂能够使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影响学生和教师,将乡村振兴的责任感植入师生心中。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为将乡土情结植入师生心中,选择了郑州市中牟县刁家乡、姚家乡2个乡作为重点区域,进行校地党建共建设点,在党建宣传、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化打造和乡村产业发展方面提供帮扶。党组织之间实行常态化互联互动,共享优质师资,共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合力打造特色党建品牌。2.开设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校内,在学校综合楼顶楼搭建智慧农业劳动实践基地,以真实劳动和沉浸式场景让学生体悟劳动教育真谛。同时,也开启了“新劳动教育”与乡村融合发展的新探索,为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走进广阔天地、体验农耕文化、了解农耕文明、热爱美丽乡村、爱家乡爱祖国的农业学习教育实践基地。校外,在刁家村的莲花池建立了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至今已先后安排7批学生共137人来到该基地进行“直播带货”劳动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科学的劳动教育教学体系,把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融合,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真正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同时,也让师生共同感知乡村、体验乡村,进行技能练兵,磨炼工匠精神。

(二)创新人课技概念,打造乡村振兴主体

查看全文

数字乡村重点任务工作总结

数字乡村工作主要是通过建设信息网络体系,为群众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化、现代化服务。2020年我单位数字乡村工作任务主要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统筹发展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巩固提升网络扶贫成效等。按照州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和州、县的统筹安排,数字乡村工作在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有计划、按步骤、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完成了数字乡村重点任务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为了确保全数字乡村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由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股室负责工作的组织实施,落实到点、责任到人。二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有效规划,明确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步骤。三是营造氛围,加大宣传。通过智能信息化手段宣传数字乡村带来的安全、便捷、实效性。

二、工作推进情况

(一)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加强基层医生远程教育培训、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培训,已完成全县13个医疗卫生机构远程医疗系统设备安装。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州“互联网+远程医疗”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我县按照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截至11月底已完成培训3419人次,10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巩固和提升网络扶贫成效。在卫生扶贫方面,持续落实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医药爱心扶贫基金的报销,截至10月救助贫困住院人口753人,救助金额:132.07万元。扎实开展城乡居民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贫困人口电子健康档案10239份,建档率100%。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239人,覆盖率100%。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就医问题。

查看全文

学习型城市建设数字化案例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一)数字化学习概述

数字化学习可以实现资源的全球共享,它的出现使得学习不再是仅仅在学校完成的事情,人们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随时随地进入学习环境。

1.数字化学习的概念。所谓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使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手段,自主获取和学习数字化资源、进行互动和交流的过程。

2.数字化学习的特点。首先,数字化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自主自发的获取学习资源,根据个人需要有选择的获取知识。其次,数字化学习能够实现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学习者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其他学习者交流与协作,创设网络学习共同体。再次,数字化学习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学习者随时随地可进入学习环境。最后,数字化学习有利于学习者终身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提升。

3.数字化学习的要素。数字化学习包含三个要素: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手段[1]。其中,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进行数字化学习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包括设施、工具、平台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信息技术手段加工而成的供学习者使用的学习资料,如视频、音频等数据;数字化学习手段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环境获取学习资源所使用的方式或方法,如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

查看全文

高职教育服务老区乡村振兴路径

摘要:教育是改变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及有效途径。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探索高职教育服务老区乡村振兴的问题及路径,与政府、社会、乡村协力合作培育新型乡村工匠,提升农民职业素养,鼓励毕业生回乡助力老区乡村振兴。通过培养人才、产教融合、技术研发等形式贯穿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生态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关键词:乡村振兴;老区;高职教育;服务;人才

加快革命老区发展,助力老区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1]。我国革命老区分布广泛,大多位于多省交界地区,地理位置举足轻重,是城市群、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和生态屏障。有些乡村地区位置偏远,发展基础薄弱,发展缓慢。当前,虽然老区乡村振兴发展取得了新成果,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短板问题仍然存在,加快发展的压力大,与其他地区相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

1高职教育服务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1.1高职教育激发老区乡村活力

随着乡村产业建设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人才缺口也不断扩大。高职教育为老区乡村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振兴发展所需人才,是积累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以校企融合的方式办好职业教育,服务乡村经济,助推产业升级,在服务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党建引领等方面发挥高职教育的优势作用,为老区乡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农业、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爱乡村的人才队伍。不仅培养和提供大批技术人才及劳动大军,还在精准帮扶、科技带动、资源融合、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组织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巨大的动能示范和持续服务支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查看全文

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高对策及建议

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如何以农村金融改革为突破口,探索激发农户金融需求的有效途径,切实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户金融需求的新特征

农户的信贷资金需求额度进一步加大。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下,要积极鼓励小农户稳步扩大规模,向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转型。扩大规模就要加大要素投入,引起资金需求的大幅增加,进而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产业融合逐渐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方向。“农户+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公司”等新型产业联合体逐渐涌现,农户也逐渐成为农村产业链发展、农业产业联合体发展的重要参与方,这为农户进行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也会刺激农户的信贷资金需求。农户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更加多元化。我国农村的经营主体丰富,农户的生产经营范围也逐渐扩大,更多新型经营主体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资金需求。即农户除了传统的银行信贷和支付结算等金融产品需求以外,还需要融资规划、风险防控、投资理财和金融培训等服务。比如,农户在融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资金的可得性和时效性,还要考虑融资成本,必须根据自己的家庭收入、抵押物等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为规避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就会增加对农业保险、期货的金融服务需求;供应链金融能够为农户开展农产品电商业务提供支持;农户的闲置资金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投资理财服务;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也需要农户提高自己的金融素养,培养自己使用数字金融产品的能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数字化。由于农户居住一般比较分散,农户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规模也较小,因此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具有较大的金融排斥,相应的服务成本也较高,服务效率也相应较低。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新基建”,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将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户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实现金融产品、风控、获客和服务的数字化。农村金融机构也可以利用数字技术为农户提供高速迅捷的金融服务,如网上存款和网络贷款等,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同时,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信息平台,进一步了解农户每年粮食、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收成状况,了解农户的其它收入来源情况等基本信息。如果农户有信贷资金需求,金融机构就可以借助大数据信息平台评判农户偿贷能力和信用风险,进而做到迅速放贷,保证农户及时用贷。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在支持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做大做强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协同推进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要继续强化政策性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增加涉农贷款在总贷款的占比。鼓励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下乡或设立为“三农”服务的机构或部门,为“三农”提供普惠性的农业保险和担保服务,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支持。加大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满足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需求。银行借贷是农户生产经营融资的主要渠道,因此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涉农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农户的信贷支持,如提高小额扶贫贷款额度、给予利率优惠等,在加大信贷支持的同时降低农户融资成本。另外,针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资金需求量大、期限较长的特点,金融机构应综合考虑其资金使用用途、需求额度、风险控制等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贷款产品,为其提供综合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尽量满足其融资需求。大力推广农业保险,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保险机构应结合农户生产经营实际开发有针对性的特色农业保险产品,如农机保险、农作物保险、巨灾保险等普惠性保险业务,向农户提供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三农”保险产品。要探索农业保险与小额信贷的联动机制,通过给予参保农户贷款利率优惠、程序简化等待遇,实现农业保险与涉农信贷的紧密结合。还应积极强化农户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保险意识教育,鼓励他们主动参加农业保险。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提高农户金融服务可得性。现阶段,农户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农产品销售、融资的比例还不是很高,因此仍需要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提高农户金融服务可得性,并借助金融科技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要加大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降低农民使用互联网的成本,为数字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效应的发挥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要依据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特点,以“线上化、批量化、便捷化、普惠化”为目标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数字金融惠农产品。要通过金融教育提升农户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素养,使农户对数字金融有一定的了解,认可数字金融能够给予比传统金融更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规范农村民间借贷行为,防范农村金融风险。民间借贷由于其独有的信息优势及简便的交易程序,仍会在农村金融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由于大多数民间借贷没有合同约束,缺乏担保机制,利率高,也极易引发农村金融风险。因此,应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防范农村金融风险。如参照正规的金融机构签订有效合法的借贷合同、构建以农作物、家畜或者不动产作为抵押的民间借贷担保机制等。政府还可以探索在农村建立相应的机构,为民间借贷双方提供资信审查和咨询等服务,进而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

作者:张庆 单位:青岛大学后勤管理处副处长 山东省派莱西市乡村振兴服务队成员

查看全文

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对策

摘要:本文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说明当前农村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实践情况。目前在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下,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融合已经成为了改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基本方式,也是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但就目前发展阶段来看,还存在着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共享、人才培养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根据相关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力争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多的理论和指导经验。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是利用数字化的技术和相关数字化的知识作为重要的生产角色,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及因特网作为发展的基石,从而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重新注入活力。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而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更是重中之重,农业经济是农业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土地和劳动力优势,但是发展过程中缺少信息支持和相关人才支持,所以要通过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融合来改变现状。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相融合可以解决相关信息不对称,使农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状况,建设新型城镇。然而,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的模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数据信息的基础建设方面,数字经济的科普、人才的储备、工薪待遇、相关法律规定的制定等方面,还需不断完善。目前,按我国发展趋势来看,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的模式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2020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指出,在未来几年数字农业农村经济将为现代化农村的建设提供蓝图。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的问题和阻碍,总结相关经验,进一步为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提出建议,为实现农业经济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多的理论和经验。

一、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背景

目前,推动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融合发展是农业经济向着现代化转型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数字化已悄然融入各个领域和行业,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9.89亿,手机网民9.86亿,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基本上实现了人人有网,农村网民更是占据30%左右,且网民数量还在继续增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对于农村农民来说可以从农产品销售、教育、医疗等各种方面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与好处,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相融合下的新产物,农村电商,直播+卖货等网络交易新产业开始蓬勃发展,手机成为新型“农具”,做电商直播卖货也成为农民的新职业。这种形式就是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相融合发展模式中的新兴产物,更是一成功举措。另外,数字化技术在农村医疗保险、养老服务、农村农业环境治理保护、新农村教育等方面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全民朝着数字化时代转型将会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十四五”规划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都为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是数字化时代在农业经济方面相应产生的新模式,是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进一步实现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关于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模式下的实践

查看全文

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完成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任务

今天召开全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总结试点工作,研究安排我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任务,推动全州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的跨越。刚才,潞西市农业局介绍了“数字乡村”工程试点情况,州农业局就“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试点工作成效进行了演示,一会州农业局还就全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希望大家会后认真加以学习、借鉴和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数字乡村”工程的重要意义

农业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推动力和突破口,实施“数字乡村”工程是推动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措施。

(一)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并将其列为“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大策略之首。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推进农村信息化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信息服务”。总理在全国信息化工作小组会议上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要紧紧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信息化进程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问题和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表明农村信息化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村生产水平的重要作用。

(二)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在科技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以信息化带动农村现代化、带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将会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把宽带网络延伸到农村,向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主要农产品市场信息、就业信息,向农民推广新型农业科学技术;用信息技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的交易及出口;指导农业生产经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服务;通过信息化加快农村行政、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等,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我们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21世纪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将引发农业的第三次革命。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将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关键措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这一进程中,我们能否抢抓工作主动权,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依托信息和知识的巨大潜能,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由此,我们必须看到,要使我州农业产业在国内外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必须依靠广泛的、全方位的信息作为支撑。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就不可能及时得到有效信息,得不到及时有效信息,就难以作出科学决策,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抓好信息化建设对促进我州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全文

高职教育服务老区乡村振兴路径

摘要:教育是改变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及有效途径。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探索高职教育服务老区乡村振兴的问题及路径,与政府、社会、乡村协力合作培育新型乡村工匠,提升农民职业素养,鼓励毕业生回乡助力老区乡村振兴。通过培养人才、产教融合、技术研发等形式贯穿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生态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关键词:乡村振兴;老区;高职教育;服务;人才

加快革命老区发展,助力老区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1]。我国革命老区分布广泛,大多位于多省交界地区,地理位置举足轻重,是城市群、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和生态屏障。有些乡村地区位置偏远,发展基础薄弱,发展缓慢。当前,虽然老区乡村振兴发展取得了新成果,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短板问题仍然存在,加快发展的压力大,与其他地区相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

1高职教育服务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1.1高职教育激发老区乡村活力

随着乡村产业建设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人才缺口也不断扩大。高职教育为老区乡村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振兴发展所需人才,是积累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以校企融合的方式办好职业教育,服务乡村经济,助推产业升级,在服务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党建引领等方面发挥高职教育的优势作用,为老区乡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农业、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爱乡村的人才队伍。不仅培养和提供大批技术人才及劳动大军,还在精准帮扶、科技带动、资源融合、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组织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巨大的动能示范和持续服务支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