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数字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18:31: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乡村数字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乡村数字教育

乡村振兴背景数字乡村发展路径

摘要:数字乡村是城乡融合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产物,也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以数字乡村发展为切入点,从农业生产智慧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化三方面,分析了数字乡村发展中主要的应用场景。通过探讨我国数字乡村发展过程中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数字乡村专业化人才匮乏、数字乡村治理体系不够健全等现实瓶颈,提出了加大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进数字乡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等数字乡村发展措施,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赋能增效。

关键词:数字乡村;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数字技术

1数字乡村的内涵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维度对数字乡村的内涵进行了阐释,但在学术界还没有对数字乡村概念的统一界定。有学者指出,数字乡村是包含数字化、智能化、优质化的生产要素的现代化乡村建设的新颖形态,互联网平台是数字乡村的运作载体,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实用技术为数字乡村建设的手段[3]。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数字乡村是以数字技术为工具,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进行数字化重塑的过程。综合来看,学界对数字乡村内涵的界定侧重于静态或动态的视角,从数字乡村的特征、运作方式、运作过程等不同维度去对数字乡村加以诠释。鉴于此,本文认为数字乡村是将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向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基层组织等多个方面深度渗透和应用的发展过程,也是未来先进乡村形态的发展方向。

2数字乡村发展中主要的应用场景

2.1数字乡村发展助力农业生产智慧化

查看全文

农民教育培训共享信息化探讨

摘要: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数字化改革逐渐成为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也逐步迈向数字化,信息化平台成为培训的重要途径与有效补充。本文以建设湖州市区域农民教育培训共享信息化平台为例,提出了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构建了浙农云在线课堂、湖州农民学院线上学习资源平台、区域线上资源三部分组成的平台总体框架,详细阐述了平台建设各部分的具体方案,为区域农民教育培训共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提供一个样本参考,实现区域教育培训资源共享。

关键词:农民教育培训;区域共享;信息化平台;浙江湖州

乡村建设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改革将加速推进乡村建设迈向数字时代部分,技术嵌入赋予乡村建设主体一定的行动能力[1-2]。在此基础上,乡村人才振兴也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快速发展起来。“互联网+农民教育培训”的模式也由此孕育而生,该模式不是简单地融入互联网技术,更是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升级和改革创新,有效促进了农民培育工作的转型升级[3-4]。信息化平台则为“互联网+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能够利用农民碎片化时间,提升农民的学习效率,打破知识传播的时间、空间壁垒,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增强农民教育培训效果、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5-6]。本文以建设湖州市区域农民教育培训共享信息化平台为例,提出了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构建了平台建设的总体框架,详细阐述了平台建设的具体方案,为区域农民教育培训共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提供一个样本参考,助推区域教育培训资源共享。

1区域农民教育培训共享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现实意义

1.1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2021年中央1号文件确定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各方面振兴。建设区域农民培训线上教育资源平台,助推农民培训迈向“互联网+”的共享信息化模式,加速乡村人才振兴。借助“互联网+农民教育培训”共享信息化平台,为本地农民学员提供自己产业所需的农业知识与培训资源[7]。

查看全文

高等职业教育及乡村振兴的经贸模式

一、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嬗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人才为主要目标,其社会服务职能仅仅体现在人才培养上。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开展科技工作”成为其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内涵。21世纪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随着高考扩招,高等职业院校迅速升至上千所,学生数量占到高等学校学生的一半。高等职业教育逐步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建设。随着国家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台,“职业培训、对外交流与对口支援”进一步丰富了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职能内涵。至此,高等职业教育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主,职业培训、技术服务、对外交流与对口支援等多种内涵并举的社会服务职能,且更加强调社会服务的横向性、区域性、互动性,彰显了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河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总体设计和阶段谋划。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乡村振兴的任务艰巨且迫切。河南高等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职能逐渐凸显,财经商贸类院校在乡村产业挖掘、品牌打造、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应作出积极的贡献。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是一所商科类职业院校,以“商科特色,非商融商”为办学宗旨,以“思政+育人+科教+平台”的模式,多角度助力河南乡村振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二、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

(一)创设思政大课堂,赋予乡村振兴使命

1.设立校地共建党建试点。思政大课堂能够使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影响学生和教师,将乡村振兴的责任感植入师生心中。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为将乡土情结植入师生心中,选择了郑州市中牟县刁家乡、姚家乡2个乡作为重点区域,进行校地党建共建设点,在党建宣传、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化打造和乡村产业发展方面提供帮扶。党组织之间实行常态化互联互动,共享优质师资,共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合力打造特色党建品牌。2.开设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校内,在学校综合楼顶楼搭建智慧农业劳动实践基地,以真实劳动和沉浸式场景让学生体悟劳动教育真谛。同时,也开启了“新劳动教育”与乡村融合发展的新探索,为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走进广阔天地、体验农耕文化、了解农耕文明、热爱美丽乡村、爱家乡爱祖国的农业学习教育实践基地。校外,在刁家村的莲花池建立了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至今已先后安排7批学生共137人来到该基地进行“直播带货”劳动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科学的劳动教育教学体系,把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融合,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真正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同时,也让师生共同感知乡村、体验乡村,进行技能练兵,磨炼工匠精神。

(二)创新人课技概念,打造乡村振兴主体

查看全文

学习型城市建设数字化案例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一)数字化学习概述

数字化学习可以实现资源的全球共享,它的出现使得学习不再是仅仅在学校完成的事情,人们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随时随地进入学习环境。

1.数字化学习的概念。所谓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使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手段,自主获取和学习数字化资源、进行互动和交流的过程。

2.数字化学习的特点。首先,数字化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自主自发的获取学习资源,根据个人需要有选择的获取知识。其次,数字化学习能够实现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学习者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其他学习者交流与协作,创设网络学习共同体。再次,数字化学习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学习者随时随地可进入学习环境。最后,数字化学习有利于学习者终身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提升。

3.数字化学习的要素。数字化学习包含三个要素: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手段[1]。其中,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进行数字化学习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包括设施、工具、平台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信息技术手段加工而成的供学习者使用的学习资料,如视频、音频等数据;数字化学习手段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环境获取学习资源所使用的方式或方法,如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

查看全文

高职教育服务老区乡村振兴路径

摘要:教育是改变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及有效途径。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探索高职教育服务老区乡村振兴的问题及路径,与政府、社会、乡村协力合作培育新型乡村工匠,提升农民职业素养,鼓励毕业生回乡助力老区乡村振兴。通过培养人才、产教融合、技术研发等形式贯穿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生态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关键词:乡村振兴;老区;高职教育;服务;人才

加快革命老区发展,助力老区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1]。我国革命老区分布广泛,大多位于多省交界地区,地理位置举足轻重,是城市群、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和生态屏障。有些乡村地区位置偏远,发展基础薄弱,发展缓慢。当前,虽然老区乡村振兴发展取得了新成果,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短板问题仍然存在,加快发展的压力大,与其他地区相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

1高职教育服务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1.1高职教育激发老区乡村活力

随着乡村产业建设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人才缺口也不断扩大。高职教育为老区乡村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振兴发展所需人才,是积累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以校企融合的方式办好职业教育,服务乡村经济,助推产业升级,在服务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党建引领等方面发挥高职教育的优势作用,为老区乡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农业、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爱乡村的人才队伍。不仅培养和提供大批技术人才及劳动大军,还在精准帮扶、科技带动、资源融合、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组织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巨大的动能示范和持续服务支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查看全文

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完成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任务

今天召开全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总结试点工作,研究安排我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任务,推动全州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的跨越。刚才,潞西市农业局介绍了“数字乡村”工程试点情况,州农业局就“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试点工作成效进行了演示,一会州农业局还就全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希望大家会后认真加以学习、借鉴和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数字乡村”工程的重要意义

农业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推动力和突破口,实施“数字乡村”工程是推动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措施。

(一)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并将其列为“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大策略之首。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推进农村信息化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信息服务”。总理在全国信息化工作小组会议上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要紧紧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信息化进程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问题和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表明农村信息化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村生产水平的重要作用。

(二)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在科技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以信息化带动农村现代化、带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将会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把宽带网络延伸到农村,向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主要农产品市场信息、就业信息,向农民推广新型农业科学技术;用信息技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的交易及出口;指导农业生产经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服务;通过信息化加快农村行政、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等,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我们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21世纪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将引发农业的第三次革命。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将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关键措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这一进程中,我们能否抢抓工作主动权,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依托信息和知识的巨大潜能,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由此,我们必须看到,要使我州农业产业在国内外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必须依靠广泛的、全方位的信息作为支撑。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就不可能及时得到有效信息,得不到及时有效信息,就难以作出科学决策,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抓好信息化建设对促进我州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全文

乡镇合并体制下小学数学教育探讨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乃至成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熟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相对于乡村教育,城镇教育在环境上的优势就在于它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如鳞次栉比、高耸入云的教学大楼,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藏书众多的阅览室,这些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借此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和才干,让学生足不出户便能尽知天下事。这样的优势是乡村教育难以具备的。事实证明,一个同样的班级,用不同的教学设备,不同的教学设施,就会培养出不同的小学生、不同的中学生、不同的高中生、不同的大学生,更是不同的栋梁之才。当然,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要合理地利用先进设备和资源,不能滥用、乱用。而乡村教育在教育经费上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一、教师资源的优势

近几年来,城镇教师队伍不断扩大,一大批本科毕业生、免费师范生,以及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走进了中学校园的讲台,并逐渐成为教学上的中流砥柱,这种高学历毕业生当老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有很多城镇的重点中学只招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老师,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我们知道,学历固然不能完全代表能力,甚至还有可能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从总体而言,这是属于个别现象,一个知识丰富的人在能力发展上,比一个知识贫乏的人更具有优势,它遵循着“水涨船高”的规律。大部分高学历的教师都不愿意留在乡村任教,这就造成了城镇与乡村教师资源存在差距的现象。政府教育部门已经有计划地多开城乡教学质量观摩课,进一步加大城乡教学质量的互动,城市的教学研讨气氛非常开放,教学比赛、备课是集体的事情;而在乡村学校,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数学教师的价值何其重要。通过数学教科书,教师像导游一样,带领孩子们一边探索一边发现,寓都于乐,由浅入深,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可能是一个人生的挑战。最常见的比如在做数学游戏时,游戏的规则、尺规作图中的方法指导等,这些其实都是数学精神实践。

二、学生素质的优势

在城市,每个家长非常重视教育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孩子的个性培养,非常关注当今的教育动态,作为城市家长的孩子,就得去追求、去学习、去寻找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在这种“你追我赶”的冲击力下,无形中给老师带来了压力,带来了竞争力。老师有压力,就会有动力,通过追求,进修,磨课,来提高自身素质。把自己无形提高的素质投注在学生身上,学生又把这个素质反馈给家长,这么一来,造成教师、学生、家长在教育质量上的良性循环,城市学生的素质不提高也得提高,因此,学生的综合实力普遍也就比乡村的孩子强。而在乡村,父母并没有多少知识和文化,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够,有一些家长甚至认为受不受教育、上不上学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这就会导致对自己孩子在教育上的疏忽,因此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就不高。合并后的学校教育将能笼络得到一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能动性。比如四年级下册的教科书中就有这样的符号题,也就是用来字母表示数。不过,为了避免学生们,刚刚接触符号而产生的陌生感,教科书编写得相对比较灵活,它是用儿歌的形式引同学们注意,然后再用具体的同学们已熟悉了的数字和运算自然地过渡到字母,这样就水到渠成地让学生有了初步的符号感。与数字相比较,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熟悉了字母,还体会到了字母代替数字的简洁性。然后再用字母来表示运算法则、运算律甚至是公式,就更加深化了学生们认识数。城镇教育与乡村教育都各有利弊,如果能将二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这将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大有益处。最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既能让学生在艰苦中成长,又能让他们接受现代化的教育,城镇教育与乡村教育相结合就能达到这一目的,不仅让学生在智力方面有很好的发展,而且也让他们在情商和逆商方面得到发展,努力将每一位学生塑造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才。数学作为一门学科,自有它的可循之规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同学们数学思想的重任。而这些隐性的数学文化恰恰是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给同学们的。

作者:崔凤艳 单位:内蒙古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中心总校

查看全文

商贸流通数字化鸿沟与改善路径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媒体歧视、人员素养、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现象的产生,对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产生了较大阻碍。因此,必须要建立由政府主导农村地区基于“互联网+”的新商贸流通体系,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和提升农民信息素养,以农产品商贸流通为切入点培养农民“互联网+”思维意识,完善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数字乡村建设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化鸿沟

如何有效降低城乡居民商贸流通成本和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内容。有效降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实现农民增收,必须要在农村商贸流通领域上进行突破和改进。但是,我国当前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还存在不尽完善之处,如,农村商贸流通中的渠道过窄、参与主体较少、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不明显等诸多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基于信息化角度分析和研究农村商贸流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缩小信息鸿沟的角度提出促进我国农村商贸流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数字鸿沟的概念和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现状

(一)数字鸿沟内涵

“数字鸿沟”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开始出现,此时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在美国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甚至带动了全球范围内的爆发增长。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虽然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也产生了新的不公平现象和数字分化问题。数字鸿沟被界定为可以便捷实用和不可便捷实用信息通信技术的人群之间的差异性,数字鸿沟的本质是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应用与普及方面存在的不公平和不均衡现象,而且这种不均衡现象在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普遍存在。在数字鸿沟现象产生之初,一些学者认为可以通过提高信息与通信技术接入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如加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资费标准、增加互联网接入数量等,从而使更多的人群都可以使用互联网。但是,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互联网接入鸿沟已经被填平,也就是数字“接入沟”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人们发现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接入给不同群体所带来的发展机会差别十分巨大,不同群体之间在经济、教育、环境、先天禀赋、拥有资源等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从而导致其在应用层次和能力上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逐渐导致数字“应用沟”的产生。因此,在信息与通信技术方面,数字“接入沟”属于数字鸿沟第一层,数字“应用沟”属于数字鸿沟第二层,而农村地区商贸流通的数字化鸿沟就属于数字鸿沟的“应用沟”层面。

查看全文

数字乡村重点任务工作总结

数字乡村工作主要是通过建设信息网络体系,为群众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化、现代化服务。2020年我单位数字乡村工作任务主要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统筹发展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巩固提升网络扶贫成效等。按照州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和州、县的统筹安排,数字乡村工作在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有计划、按步骤、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完成了数字乡村重点任务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为了确保全数字乡村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由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股室负责工作的组织实施,落实到点、责任到人。二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有效规划,明确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步骤。三是营造氛围,加大宣传。通过智能信息化手段宣传数字乡村带来的安全、便捷、实效性。

二、工作推进情况

(一)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加强基层医生远程教育培训、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培训,已完成全县13个医疗卫生机构远程医疗系统设备安装。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州“互联网+远程医疗”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我县按照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截至11月底已完成培训3419人次,10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巩固和提升网络扶贫成效。在卫生扶贫方面,持续落实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医药爱心扶贫基金的报销,截至10月救助贫困住院人口753人,救助金额:132.07万元。扎实开展城乡居民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贫困人口电子健康档案10239份,建档率100%。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239人,覆盖率100%。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就医问题。

查看全文

深度发展乡村旅游思考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新形式,迎合了人们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需求,近年来发展迅速,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动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指出,“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渠道”,既要鼓励发展乡村农家乐,也要对乡村旅游作分析和预测,提前制定措施,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目前,对人类的威胁尚未退去,旅游行业中只有周边游及农家乐率先恢复生产并迅速升温,这给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乡村旅游;深度发展;管理规划

1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其兴起是缘于都市人为了逃避城市的各种污染,暂时离开快节奏的生活选择去乡村放松身心。乡村旅游对经济发展和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步伐,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农业资源要素有效整合,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2目前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不利因素

2.1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存在问题。乡村旅游大都处于自发形成,缺乏全盘的乡村旅游规划,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乡村旅游大多局限在观光,忽视了挖掘内涵,大多为农家乐,可代替性强,吸引力和游客的回头率低;景点之间各自为战,共生性低;资金和资源都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认识有偏差,乡土特色不够突出;景点建设按照城市设计,使得乡村旅游没有乡村氛围。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对旅游活动的深度挖掘不够,旅游活动过于单调。2.2经营管理粗放。乡村旅游经营者多数是当地农民,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经营中随意性很大,采取的是粗放型的经营管理,容易忽略游客的需求,影响游客的满意度,导致乡村旅游处于低质量、低收入的经营状态。2.3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求。乡村的村容村貌与城市的差距依然存在。特别是清洁设施的缺乏,卫生条件相对落后,脏乱差现象令游客望而却步,阻碍了乡村旅游发展。同时大量游客的进入给乡村旅游景区带来了新的环境卫生问题。2.4数字化营销欠缺。乡村旅游业的数字化发展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数字化整体水平不高,技术基础薄弱,多地数字化发展水平不能适应新形势。游客无法方便获取信息,无法进行比较和选择。由于从业者在视野、资本、技术等方面的局限性,对乡村旅游数字化建设的影响力认识不足,忽视网络在数字化建设中的作用,乡村旅游行业数字化氛围淡薄。多数从业的农民缺乏对数字化信息化的了解,未能真正认识到其中蕴含的巨大经济利益,另外数字化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在收益未知的情况下其更倾向于维持现状。2.5乡村旅游的季节差异明显。旺季游客过度集中,带来了设施容量、环境容量上的压力,也会影响游客的体验,导致留不住游客,复游率降低。淡季时游客稀少造成了资源和设施、人员的闲置和浪费,降低了经济效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