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科技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1 02:09: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乡村科技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乡村振兴农业科技论文
摘要:文章阐述了近年来陕西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陕西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结构不尽合理,行政化、空泛化、经验化严重,后备人才不足,人才政策落不实等问题,总结了提升基层公益性队伍素质,发挥社会力量开展产业脱贫技术服务,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支持农科所(院)科研人才参与推广工作,强化职业农民培育等实践经验,提出了今后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科技人才;存在问题;实践经验
1陕西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现状
近年来,陕西省立足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构建了以公益农技队伍为主导,以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为补充的“一主多元、多维一体、机制灵活、运行高效、全域覆盖、服务高效”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了农业科技覆盖率和贡献率,提升了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农业科技人员39788人,其中科研、教学人员6114人,占15.4%,农技推广人员33674人,占84.6%,为陕西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但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面临数量不足和素质低下等诸多问题。
2陕西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2.1结构不尽合理。呈现“六多六少”,低学历者多、高学历者少,非专业人员多、专业人员少,高龄人多、年轻人少,一般型人才多、领军型人才少,单科性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传统学科人才多、新兴学科人才少。全省涉农专业人员不足总人数的50%,高中级人才不足30%。县乡农技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8.9%,大专学历占39.0%,中专及以下学历占42.1%;高级职称占5.2%,中级职称占22.0%,初级及以下职称占72.8%。2.2行政化、空泛化、经验化严重。基层农业行政部门受编制限制,人员严重不足,经常借调农技部门优秀专业人才,致使科技人员泛行政化。农技部门试验田、示范地被不断蚕食,农技人员办公室内搞推广,黑板上种庄稼成为常态。同时现有推广队伍的中坚力量受年龄、观念、知识结构影响,多数人员思维落后,特色农业技术掌握不足,靠经验、吃老本现象严重。2.3后备人才不足。基层农技部门收入低、待遇差,难以引进高水平人才,加之在现有人事管理制度下,进人没有自主权,农技机构普遍成为安插分流人员和关系户的大本营,专业人才断档严重。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各地农校并入职业技术学院后,涉农专业萎缩2/3,生源减少近60%,传统专业消失,生源数量和质量不能保证,农业科技人才后备力量不足。2.4人才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各级各部门出台的人才政策和成果转化政策普遍存在细节不明确、部门认识不统一、具体操作难等问题。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暂停评比,致使个人激励、奖励缺乏有力措施,影响基层农技人员的成果评价和职称晋升。
乡村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探讨
新疆南疆地区广大乡村通过发展特色养殖业、特色种植业,成立专业合作社,搭建电商平台,采用合作社+农户+市场”等发展模式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实现了产业扶贫。而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强化科技支撑,需要加大对贫困农户和专业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另外还要注重产业扶贫与“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信息技术的结合。农业硕士研究生作为农业技术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领域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在巩固脱贫攻坚的前期成果以及更好地促进脱贫工作的可持续性方面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农业硕士研究生助力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实践的分析,探究农业硕士高层次人才在助力产业扶贫工程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以期农业硕士高层人才能够在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好的推动作用。
1校研究生学术论坛设立农业硕士科技扶贫分论坛
学校每年均开展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征集相关论文,评选获奖论文。该活动在学校研究生教育当中影响广泛,参与性极高。通过该论坛设立扶贫攻坚分论坛,引导广大农业硕士研究生聚焦和了解当地的扶贫工作,了解当地的特色产业、庭院经济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通过扶贫攻坚论坛,开拓农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思路,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实践中,使自己的研究更具有实践应用价值,更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2020年学校共评选出研究生优秀论文96篇,其中50%以上均为南疆特色动植物、特色生态环境、特色地理环境等方面研究成果,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脱贫攻坚产业,促进脱贫攻坚产业长效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农业硕士作为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硕士,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是其培养的重要方面,通过设立农业硕士助力脱贫攻坚分论坛,可以促进农业硕士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农业硕士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体现其培养目标。
2设置农业硕士助力扶贫创新创业项目
通过设置农业硕士扶贫创新创业项目,并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激励农业硕士研究生将科学研究、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项目调动农业硕士参与脱贫攻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提升农业硕士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本项目作为脱贫攻坚专项,必须区别于一般的科研项目,对项目具体的实施要求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1)项目紧扣脱贫攻坚工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先进性,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2)项目必须包含一定时间和次数的科技服务,项目成员必须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进行科技服务,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3)项目类型应涉及脱贫攻坚相关产业、农村庭院经济、各企业团场的需求和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4)项目题目分自拟题目和招标题目,项目申报前,学校可组织相关的专家带领农业硕士深入各扶贫团场、农村、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当地脱贫攻坚工作现状,听取各方面需求,根据需求设立相应的题目,采取题目招标的方式,调动农业硕士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对脱贫攻坚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以促进脱贫攻坚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能够更好、更快、更有效的与当地扶贫产业相融合。(6)项目经费实行弹性经费,可根据各项目团队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和实际需求进行分配,确保脱贫工作的连续性和质量,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7)项目的结题和考核不以论文和专利等作为考核指标,重点以解决脱贫攻坚产业的实际问题和取得的成效作为评价指标。高校应积极引导农业硕士研究生通过脱贫攻坚创新项目带动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将农业硕士发展为推动扶贫产业技术升级,确保产业持续健康的一支重要力量。
3建立农业硕士扶贫实践长效机制,组织农业硕士助力脱贫攻坚志愿服务活动
县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人员竞聘上岗工作实施方案
农业技术推广
为深入落实科技兴农战略,切实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质量,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构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用人制度和运行机制,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根据上级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1、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2、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
3、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改革路径探析
摘要:毕业论文在地方应用型农业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素养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以安徽科技学院农科类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得出以下结论:毕业论文改革应以学生为本,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毕业论文开题时间应提前至大二学期,根据学生发展动向和创新特点而设计不同的毕业论文课题,以毕业论文为载体培育“四型人才”。注重过程和毕业论文答辩考核,逐步构建和地方应用型农业高校相适应的毕业论文改革路径,最大功效的发挥毕业论文对农科人才的培养和支撑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农学;毕业论文;改革路径
党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学类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对农学类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如何使培养出来的农科人才与当今社会需求高度匹配成为新的时代课题,也是新时代农业高校办学水平的最直接体现[2]。安徽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农学类专业是该校传统优势学科,学校高度重视农学类专业的提升改造工作。同样,农学类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就是毕业论文设计、试验操作和论文撰写等工作,论文进展的每一步都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毕业论文工作开展的水平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毕业论文改革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本科生的专业水准,是增强应用型高校农学类本科生培养水平和能力的关键。
1毕业论文在农学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1.1毕业论文是培养专业兴趣和专业素养的重要载体。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引擎”,具有恒久作用力。同样,培养专业兴趣也是学好一个专业最有效的途径,而专业素养的形成也是个人发展潜能的重要支撑[3]。学生只有对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本科生要想取得专业技术上的“突飞猛进”,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就是早日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参与创新性研究,这样在实验室的“熏陶”下才能逐步培养专业兴趣,做到“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学生在开展科学研究、完成毕业论文课题的同时,会有更多机会与导师和同学交流探讨,从而逐步加深和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调整方向,找到自己的精准“兴趣点”。高水平科学研究是一所高校办学能力和水平的集中体现,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国家级创新平台、省校重点实验室在每个高校都被打造成“亮点”,这就为本科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大学生所处年龄段恰好是创新活力最旺盛的阶段,部分同学可能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对农业科研产生强烈的兴趣,更加坚定了考研深造的志向,也有部分同学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完成毕业论文实习,加深了对农科相关企业的熟悉度,为毕业以后从事农学类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有这些毕业论文实习的有力推进和实施,都将对学生专业兴趣和良好专业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推动作用。1.2毕业论文的革故鼎新是提高农学类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毕业论文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往往是本科生印象最深刻、掌握最全面的一部分内容。一般来说,农科专业本科生所选择的学科分支开展毕业论文实习,大多也就决定了该生以后的考研方向、就业路径乃至人生道路的选择。农学类本科专业学习科目较多,包括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蔬菜学、果树学、茶学、花卉学以及植物营养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学等分支方向,学生的选择余地很大。但是,学生在增加了选择性的同时,也增添了盲目性。笔者通过系统调查发现,虽然学生主修的科目比较广泛,但掌握得都比较肤浅,对以后的就业深造、参加工作等的支撑作用较小。当今许多农科生从未系统了解过“土地”“农作物”“果树”“蔬菜”“肥料”“病虫”等概念。由于缺乏实践训练,他们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不能完全掌握,对农业概况一知半解的学生较多。因此,为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毕业论文实习阶段成为本科生加大专业学习力度、“近距离”感知专业、明确用功方向和增强实践的“黄金期”。毕业论文的革故鼎新是提高农学类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
2毕业论文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民俗体育的发展与推广研究
摘要:本文以“民俗体育”为搜索主题词,以CNKI数据库为研究对象,来对我国民俗体育的推广与发展研究进行学术史梳理。结果表明:国家对我国民俗体育发展与推广的重视程度较高,关于民俗体育的研究格局错落分布,但立体化空间较少;发文的数量较多,核心期刊较少;政府的投入力度较大,开发同质化现象严重;研究的人员较多,团队合作现象较少;体育学科研究较多,交叉学科研究较少;理论研究较多,系统性梳理较少。中华民俗体育是民族深厚的文化积累,也是民族独立于世间的外在自信表现,其高质量、多学科融合发展必将是未来发展的重心趋势。
关键词:民俗体育;发展与推广;影响因素
1、我国民俗体育发展与推广相关研究文献动态
1.1、研究文献的总体数量变化
本研究以“民俗体育”为主题,来对所有研究进行相关的CNKI数据库检索,其中研究包括所有的学术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图书、年鉴、标准和成果,共获取相关研究文献2958篇(检索时间截至2022-2-10,8:00),通过搜索发现学术期刊论文达到2040篇,其具体研究数量趋势见图1。从图中我们能够看出所有关于民俗体育的研究文献,起始于1993年且从1993年的0篇逐年成倍增加,2014年数值达到巅峰,文献数量达到了289篇。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在大力弘扬中华民俗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延续好中华优秀的历史命脉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1.2、相关研究主要主题及次要主题文献来源的图谱特征分析
《中国农村观察》扩版与征文启事
《中国农村观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中国有关“三农”问题的高水准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在农村经济和社会等研究领域有着较高的社会影响力。
《中国农村观察》被以下期刊评价体系或文摘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文摘》(CABA)收录期刊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中国农村观察》于2017年扩版,由原来的6个版(96页)扩至9个版(144页)。欢迎广大作者赐稿。
《中国农村观察》注重论文的思想性和学术品位,注重对农村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焦点问题的深层次探讨,注重从不同侧面深入剖析中国农村的发展实践。
《中国农村观察》的选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农村土地;农村组织与制度;农村劳动力;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乡村建设与发展;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城镇化;财政与金融;农村贫困与农民福祉;农业科技;农村信息化;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农村社会;农村政治;农村法治;农村教育;农村文化;乡村治理等。
《中国农村观察》在线投稿网址:crecrs.org或zgncgc.crecrs.org
《中国农村观察》征文启事
《中国农村观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中国有关“三农”问题的高水准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在农村经济和社会等研究领域有着较高的社会影响力。
《中国农村观察》被以下期刊评价体系或文摘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文摘》(CABA)收录期刊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中国农村观察》于2017年扩版,由原来的6个版(96页)扩至9个版(144页)。欢迎广大作者赐稿。
《中国农村观察》注重论文的思想性和学术品位,注重对农村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焦点问题的深层次探讨,注重从不同侧面深入剖析中国农村的发展实践。
《中国农村观察》的选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农村土地;农村组织与制度;农村劳动力;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乡村建设与发展;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城镇化;财政与金融;农村贫困与农民福祉;农业科技;农村信息化;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农村社会;农村政治;农村法治;农村教育;农村文化;乡村治理等。
《中国农村观察》在线投稿网址:crecrs.org或zgncgc.crecrs.org
《中国农村观察》编辑部通讯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市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考核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对我市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探索科学考核评价高层次人才成果实绩的办法和途径,进一步促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本考核办法。
第二条考核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开放的原则,实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第二章考核范围
第三条考核适用对象主要包括我市的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市“226工程”培养对象。
其他各类市管高层次人才可参照本办法进行考核。
名医工程实施工作办法
为扎实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切实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卫生事业,建设现代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名医工程”,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造就一批国内国际知名医疗卫生专家为重点,大力推进卫生事业和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一支数量适宜、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于卫生事业发展和促进科技进步的原则;坚持党管人才、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创新的原则;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保证质量、宁缺勿滥、动态管理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科协(党支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
科协党支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
××年,科协党支部认真贯彻党在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做到思想上有新解放,发展上有新思路,改革中有新突破,各项工作有新举措。同时,结合单位实际认真加强党支部的思想、队伍和廉政建设,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有力地保障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一、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支部整体建设。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党支部认为加强支部党员思想建设,是抓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只有思想上得到不断提高,才能在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体地说才能把市委的重大决策落到实处。为此党支部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以“三个代表”为主题的党性教育活动。首先是一如既往地抓好党支部的“”及每月支部学习日,积极开展“班长”与党员的不定期交心活动,并根据机关工委的部署,开展专题内容的学习和研讨。除此之外,科协党支部还根据省、镇江市科协关于勇于创新、着力提升科协工作整体水平的要求,自下而上,从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到市级学会、协会,层层开展思想挖潜工作,分期分类召开党员干部的思想动员会,首先要求科协系统党员干部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克服那种:“说得过”、“慢慢来”的思想。通过教育,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做到立足实际,讲究实效,脚踏实地地积极工作,以自已搞好科协工作的实际行动,忠实地实践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二、强化支部建设,促进科协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今年以来,党支部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工作,以支部为核心,党员为骨干,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结合科协工作特点,认真带领全体党员实践党员权利和义务,在科普宣传、科技普及、学术研讨和新技术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把为基层服务落到了实处。
⒈科普工作得到强化: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乡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