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7 10:32: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乡村教育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探求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发展这一问题。作为农村小学,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对滞后并且明显阻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有的教师以"独断专行"的教育行为来捍卫在学生心目中"权威"地位,对部分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伤害;社会上的一些对教育认识的偏差,也使得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
关键词:老师学生心理健康
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就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农村小学却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又慢了一拍!
一、"习以为常"的现象--现状的缩影
让我们先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些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现象之一: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你就打!没问题!而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真是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
我国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始建于1986年,实践证明,此制度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出现评定标准不够科学、评定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本文就乡村中小学教师评定中凸显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乡村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分析;解决措施
我国乡村中小学教师在相对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坚守在基础教育的第一线上,理应得到社会尊重和公平待遇,尤其在职称评定方面更应得到与城镇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一样公平公正的评审标准。为弄清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笔者深入到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某乡村中学和小学进行了细致调查研究。
1我国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概述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是通过对教师思想道德素养、教学工作能力等的一系列综合评价来确定教师职称等级的一种制度。教师的职称不仅关系到教师工资的高低,更是职业价值的标尺,对相对落后的乡村地区更是如此,既有精神层面的慰藉,也是物质生活的依托。我国于2009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起试点范围扩大。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鼓励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进入中小学教育领域,2013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计划在2014年全面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正式施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等级设置上,中小学教师在职称等级上将分为正高级、高级、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等级,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此外还辅以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1]
2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师范教育思想对农村教育的重要性
从20世纪末起,我国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相应地,对担负培养大学新生任务的高中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长期以来的城乡差距使农村教育成为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农村教育硕士学位的设立是近年来我国发展师范教育的新举措之一,有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农村教育的发展。但在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不仅长期从事乡村教育实践工作,而且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师范教育思想。针对农村教育硕士计划自身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主要从三方面借鉴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
一、农村教育硕士的发展与问题
农村教育硕士计划即通过推荐免试入学和免费攻读学位等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到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的学校任教。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高中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采取“1+1+3”的教育方式。2006年,教育部又出台了“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农村教育硕士培养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扩大了实施地区,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扩展到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学校;新增了培养单位,增加了4所师范大学开展专项推荐免试工作;调整了培养方式,由“1+1+3”变为“3+1+1”的模式[1]。具体培养方式为:前三年,取得农村教育硕士入学资格的学生(以下简称为农村师资教育硕士生),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签约农村学校任教;第四年,农村师资教育硕士生到培养学校注册研究生学籍,脱产学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第五年,农村师资教育硕士生回到任教学校,边工作、边学习,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等方式继续课程学习,并撰写学位论文。通过论文答辩后,由高校授予教育硕士学位并颁发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目前全国试点省份均有一至两所大学承担了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任务[2]。农村教育硕士学位的设立顺应了我国教育发展趋势,有助于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差距以及农村教育的复杂性,使现实中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培养出真正满足中国农村实际需要的教师。农村教育硕士是教育硕士的分支之一。教育硕士最先产生于美国,是美国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专业学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对专业型人才需求的增加,教育硕士被引进中国,并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村教育硕士实施时间还比较短,因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还直接脱胎于教育硕士,缺乏与中国农村实际的有机联系。二是如何使这些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能真正为农村服务。农村教育硕士从教的地方都是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地区,缺少发展的机会和资源,这与教育硕士接受高等教育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使农村教育硕士在服务期满后仍有志于从事农村教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0世纪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其中的真知灼见对今天的农村教育仍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二、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乡村教育改革。他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民族解放、大众解放、人类解放的武器。同时他又指出教育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而培养教师的关键则在于师范教育和师范学校。他强调“有生活力的国民,是要靠有生活力的教师培养的;有生活力的教师,又是靠有生活力的师范学校训练的”[3]。针对中国的现实状况,他明确提出师范教育要面向广大农村,为农民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村培养师资[4]。他不仅在思想上重视师范教育,而且身体力行实践着他的师范教育思想。1927至1930年间他开办了晓庄师范学校,致力于乡村教师的培养和乡村教育的改造。在实践中,他结合教育发展规律以及我国乡村的实际情况,形成了独具特色又极富指导意义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早在20世纪初陶行知就认识到中国教育必须联系中国国情的问题。他指出中国教育界不是乞灵古人,就是仿效外国,缺乏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5]。中国乡村教育包括乡村师范教育的问题在于脱离农村实际,以城市为导向,他认为我们的师范教育必须是从自己的亲切经验里长上来的[3]。除了重视教育联系实际之外,陶行知还非常强调对教师进行终身教育,他认为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人不应以从学校毕业作为教育的结束。只有教师自身得到充实,才能真正有益于学生。此外,陶行知也十分重视师德建设,他不仅以身作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而且鼓励青年教师要有“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开拓精神,要投身于最需要教师的贫困地区。总之,在有关乡村教师培养的论述中,他强调教育联系农村实际、突出中心学校的地位,主张教师教育的终身性并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这对我国当前开展农村教育硕士计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如何培养出真正满足中国农村实际需要的教师以及如何使这些教师能真正为农村服务这两个问题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三、启示
妇联家庭教育经验交流
近年来,在中央和区、市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在教育、文化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县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始终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家庭教育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县妇联承担指导和推进工作,为广大学生解疑释惑指点迷津,有力地加强和改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以规划为龙头,力促家庭教育规范化、制度化
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民族的强盛和国家的未来。为此,**县委、县人民政府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全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百分考核目标管理制度,在县电视台开辟了《教育体育报道》栏目,不断探索家庭教育新路子,形成了评比、表彰、调查研究、监测评估等工作机制,使得家庭教育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二、以管理为手段,不断创新家长学校的发展模式
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家长学校122所,创建率为100%。其中:市级示范家长学校35所,“家庭教育基地”4个。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7所、流动人口子女示范家长学校2所、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2所,切实做到了活动有场所有内容,管理有机构有制度、发展有经费有投入。为切实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县妇联和教育部门按照全国妇联和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注重发挥各级家长学校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建立了长期联系制度,有计划地组织家长、学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交流、咨询等指导服务性工作,及时掌握家庭教育工作情况,增加了孩子与父母间的感情交流,使孩子在家里接受到正确的教育,消除彼此之间的代沟,有效促进了家庭气氛的更加和谐。县教育部门紧密结合教学工作,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在县城各中小学及部分农村中心学校进行了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开展了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培养合格人才,争做合格家长”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工作格局。
三、以活动为载体,切实增强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个人年度总结八
20*转瞬即逝,2008悄然来临,回顾本学年的教科研工作,本人能踏实工作,根据期初制定的教科研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迅速的年代。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以来,我潜心钻研儿童教育理论,苦练基本功;为更好地适应工作,订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资料;从网上认真学习、吸纳别人的有效经验;还积极参加市县的各种培训活动。因为我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工作。干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要想让学生学到多的知识,首先要提高教师自己的教学本领;要想提高学生素质,首先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须永远保持“学高”这一范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多年来,我从教育教学刊物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推开,我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已的教学风格。我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学习。
三、确定专题,加强研究。
我幸运成为教师
在二十五年前,在我的父亲的撺掇下,选择了老师这一富有荣誉而光荣而神圣的职业。而今的我,已成长为一名中学高级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绽放人生的光彩,收获着为师者的幸福。
我永远记得1984年的那个夏天,那个让我实现了由学生向先生跨越的美丽季节!当时我还是一个年龄不满二十的大姑娘,带着憧憬,满怀希望,背起简单的行囊,回到我的母校,走进了乡村的初中课堂。在那里,我感受了初为人师的困惑,也品尝出传道授业的艰辛,还体验到了乡村教师的清苦。但是,还是在那里,我编织着自己五彩的梦想,探寻教书育人的真谛,诠释为人之师的涵义,把自己有限的智慧和无限的情爱注入了钟爱的事业和可爱的孩子,收获着一个又一个灿烂的人生季节,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人生故事。
我幸运,我是一名老师。
从教以来,我努力实践着教书育人的理想,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追求课堂教学的美好境界,因此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我一直追求师生平等的和谐课堂,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观,把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把培养健康向上的生命个体放在首位。于是,我时常摸索出一些既符合教学规律,又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亲切的“谈话法”,巧妙的“点拨法”,“示例引导法”等。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我善于吸收先进的教研成果,向教育界的先贤学习,向教学能手讨教,真正让学生有所获,让自己的教法行之有效,做到教学相长。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多次参加了荆州市余映潮老师主持的“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的课题实验,并主讲了示范课《傻二哥》(获优秀教研成果奖),还写了《整体把握局部裁剪》《浅谈提问的坡度》等实验论文,先在荆州市教育年会上作交流,后登载在《中小学继续教育》上。1991和1992年先后两次参加县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分别获二等奖和一等奖。在湖北省历次作文大赛中,我辅导的学生有多人次获省市级奖,所任学科的学生整体水平良好,时常在同级同类学科中领先,深受学生家长及各级主管部门的好评。XX年,我被评定为“荆州市首届青年骨干教师”,同年当选荆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8年,我参与了武汉蔡甸区“读式”模式实验,写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等论文,后入选《全国基础教育论文集》。近年来,我又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实践,尝试多种课型的教法,有单元综合课,诗歌联读课,作文训练课,专题复习课等。XX年,我和学校语文组成员一道试验了“洋思模式”,两年来,我们反复摸索,多方实践“一课一练”,本人几次讲授公开课作示范引导,得到同行的认可和学生的喜爱。其中由我设计的“诗歌联读课”《行路难(其一)》,在全县援教活动中用多媒体作了展示,教学效果良好,我又一次得到了上级组织的肯定和同事的赞誉。
教师优秀党员申报材料
女,1963年4月出生,1993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文化,中学高级教师。1980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2004年8月调县幼儿园任园长兼党支部书记至今。从教以来,以其感人的人格魅力,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令人瞩目的工作成果,赢得了一个个耀眼的光环:先后16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10次被评为县、乡优秀共产党员;3次获得县政府嘉奖,2001年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并记三等功;2003年和2004年分别被评为省芙蓉百岗明星、市芙蓉百岗明星;2006年被评为县“名优校长”曾4次当选为市、县党代会代表。先进事迹,被收编在职业女性,美丽星城》风景无边》巾帼风采》等书刊中,工人报》日报》教育》等媒体曾多次报道。几十年如一日,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堪称为一位献身教育,叫。德艺双馨的优秀共产党员。
人格魅力师生敬佩敬业奉献。
没有上、下班之分,一个“工作狂”眼里。没有节、假日之分,总是连轴转。县幼儿园,每天从清晨6点工作到晚上8点甚至更晚。2005年她家建房,从策划到搬家,总共花费的时间仅是两个星期天的下午,几乎淡忘了家”概念。
但对师生却倾注着她满腔的爱。道林时,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为帮助困难学生上学,花去了一万多元。这对一个收入微薄的小学教师来说,实在好难好难呵!平时,老师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她知道了就是最难,也要去帮忙解决。有位老师家庭很困难,想申请一套廉租房,可那个老师所在社区名额有限,这位老师很是懊恼。为了给这位老师申请到这套住房,四次到社区,三次去找房产局,最后她找到县委副书记,磨破嘴皮硬是申请了一套。副书记愠笑着问:什么人呀?傻笑着回答:娘啊!
孩子们欢快地叫为“钟妈妈”同事们则亲妮地称她钟大姐”这一声声饱含深情的呼唤,幼儿园里。折射出来的就是人格的力量!
优良素质刮目相看勇于攀登。
教师党员评选事迹
,女,年月出生,年月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文化,中学高级教师。1980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年8月调县幼儿园任园长兼党支部书记至今。从教以来,她以其感人的人格魅力,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令人瞩目的工作成果,赢得了一个个耀眼的光环:先后16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10次被评为县、乡优秀共产党员;3次获得县政府嘉奖,年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并记三等功;年和年分别被评为省芙蓉百岗明星、市芙蓉百岗明星;年被评为县“名优校长”,曾4次当选为市、县党代会代表。她的先进事迹,被收编在《职业女性,美丽星城》、《风景无边》、《巾帼风采》等书刊中,《工人报》、《日报》、《教育》等媒体曾多次报道。她几十年如一日,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堪称为一位献身教育,德艺双馨的优秀共产党员。
敬业奉献,人格魅力师生敬佩:
是一个“工作狂”。在她的眼里,没有上、下班之分,没有节、假日之分,总是连轴转。在县幼儿园,她每天从清晨6点工作到晚上8点甚至更晚。2005年她家建房,从策划到搬家,她总共花费的时间仅是两个星期天的下午,几乎淡忘了“家”的概念。
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但对师生却倾注着她满腔的爱。在道林时,为帮助困难学生上学,她花去了一万多元。这对一个收入微薄的小学教师来说,实在是好难好难呵!平时,老师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她知道了,就是最难,也要去帮忙解决。有位老师家庭很困难,想申请一套廉租房,可那个老师所在的社区名额有限,这位老师很是懊恼。为了给这位老师申请到这套住房,四次到社区,三次去找房产局,最后她找到县委副书记,磨破嘴皮硬是申请了一套。副书记愠笑着问:她是你的什么人呀?傻笑着回答:她是我的娘啊!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欢快地叫为“钟妈妈”,同事们则亲妮地称她“钟大姐”。这一声声饱含深情的呼唤,折射出来的就是人格的力量!
勇于攀登,优良素质刮目相看:
优秀老师评选事迹资料
,女,年月出生,年月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文化,中学高级教师。年月参加教育工作,年月调县幼儿园任园长兼党支部书记至今。从教以来,她以其感人的人格魅力,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令人瞩目的工作成果,赢得了一个个耀眼的光环:先后16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10次被评为县、乡优秀共产党员;3次获得县政府嘉奖,年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并记三等功;年和年分别被评为省芙蓉百岗明星、市芙蓉百岗明星;年被评为县“名优校长”,曾4次当选为市、县党代会代表。她的先进事迹,被收编在《职业女性,美丽星城》、《风景无边》、《巾帼风采》等书刊中,《工人报》、《日报》、《教育》等媒体曾多次报道。她几十年如一日,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堪称为一位献身教育,德艺双馨的优秀共产党员。
敬业奉献,人格魅力师生敬佩
是一个“工作狂”。在她的眼里,没有上、下班之分,没有节、假日之分,总是连轴转。在县幼儿园,她每天从清晨6点工作到晚上8点甚至更晚。年她家建房,从策划到搬家,她总共花费的时间仅是两个星期天的下午,几乎淡忘了“家”的概念。
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但对师生却倾注着她满腔的爱。在道林时,为帮助困难学生上学,她花去了一万多元。这对一个收入微薄的小学教师来说,实在是好难好难呵!平时,老师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她知道了,就是最难,也要去帮忙解决。有位老师家庭很困难,想申请一套廉租房,可那个老师所在的社区名额有限,这位老师很是懊恼。为了给这位老师申请到这套住房,四次到社区,三次去找房产局,最后她找到县委副书记,磨破嘴皮硬是申请了一套。副书记愠笑着问:她是你的什么人呀?傻笑着回答:她是我的娘啊!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欢快地叫为“妈妈”,同事们则亲妮地称她“大姐”。这一声声饱含深情的呼唤,折射出来的就是人格的力量!
勇于攀登,优良素质刮目相看
国民政府时期幼儿教育论文
一、政府确立与实施幼儿教育方针政策
(一)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幼儿教育方针政策的确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对幼儿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了一套幼儿教育制度。首先确定了幼儿教育在新学制中的地位,1928年国民政府大学院召集全国教育会议对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进行了修改,之后形成了1928年的“壬辰学制”,幼儿教育沿袭旧制没有过多改动。1929年10月教育部公布的《幼稚园规程》中规定:“幼稚园收受四足岁以上至六足岁以下幼稚儿童,予以一年或两年之保育。但必要时,得呈准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收受未满三足岁之婴儿,予以三年或四年之保育。”①这些规定使幼儿教育在学制中得到了独立地位。其次颁布了新的教育方针政策,1931年9月,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十七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其中第一章就有关于幼稚园的相关规定。规定如下:“一、使儿童整个身心融于三民主义教育中。二、使儿童个性、群性在三民主义教育指导下平均发展。三、使儿童于三民主义教导下,具有适合实际生活之初步智能。”②除了这些根本教育方针外,国民党政府还制定了相关的幼儿教育政策。如在《党治下新教育之计划—训政时期施政大纲》中对幼儿教育做了规定:“一、于全国实验小学或师范附小设立幼稚园。二、研究幼稚园各种设施,适合本国国情。三、编写幼稚园教材。四、于各省师范学校内,酌设幼稚师范科。”国民政府还制定了幼稚园课程标准,1929年8月29教育部颁布了《暂行幼稚园课程标准》,包括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及教学方法。政府不仅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而且重视幼教师资的培训工作。国民政府时期前期这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使得幼儿教育进入了一个活跃期,并促进了“中华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二)南京国民政府后期幼儿教育方针政策的修订及补充
国民政府后期,政府受到教育界人士和其他关心教育的热心人士的影响,对幼儿教育方针政策进行修订与补充,使其充实完善。1938年4月中旬,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颁布了《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包括四大纲领、九大方针、十七要点,这些虽然不是直接针对幼儿教育的,但是对幼儿教育的发展却有着指导意义。其中对幼儿教育的规定如:“幼稚教育,应使保育与教导并重,增进幼儿身心之健康,使其健全发育,并培养其人生基本的良好习惯。施教对象,应推广及于贫苦儿童。”③教育部还颁布了《处理战区退出之各级学校学生办法大纲》,以及《战区儿童教养团暂行办法》,这些政策的颁布使得在战争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儿童得到了一定的保育和教养,使幼儿教育在战争中得到缓慢发展。1939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幼稚园规程》,这是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法规。该规程的规定如:“一、增进幼稚儿童身心之健康。二、力谋幼稚儿童应有之快乐与幸福。三、培养幼稚儿童关于人生基本之优良习惯。四、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并谋家庭教育之改进。”④1943年教育部对此规定进行修改,于12月20日颁布了《幼稚园设置办法》。在抗战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政府仍继续发展教育,幼儿教育在这一时期稳步发展。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幼儿园制度的确定与实施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5乡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