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23:02: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武术知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学体育武术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逐渐发展,很多的行业中都开始普遍地使用这项技术。在大学体育的教学中也有运用,把这项技术和武术教学内容科学地结合和运用,可以提高大学体育武术的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大学中的体育武术教学现状,然后试着分析在武术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提出在大学体育武术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实际措施。
关键词:大学体育;武术教学;多媒体技术
在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武术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是在人们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壮大的,同时也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武术是不能够缺少的,在具体的武术课程中,内容包含了很多攻防类等一系列的动作。在大学体育的武术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技能。同时还有逐渐在进行更新的体育文化等。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能够健身,还可以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我修养。在大学体育武术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提高,为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开阔新的道路。
一、大学体育武术教学的现状
1、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在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中,武术的课堂教学依然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像是”灌输式“等教学模式,一般的主要步骤就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然后整体练习。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就只能够对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单一而枯燥的练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这种方式会削弱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再加上体育教师的自我业务能力方面不足,而导致了学习效率的降低。
示范法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价值探讨
摘要: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武术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在当今学校体育建设和国家素质教育普及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和意义。武术教学的方法和质量是武术发展和传承的重要保障,本文从武术教学概念、示范法的分类、示范教学注意事项、应用问题及其应用意义等方面出发,分析了武术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运用途径。由于现代武术的复杂性及其方位的多样性,使教师和学生学习现代武术更加困难。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示范法对使用武术教学的教学是比较常见的,并已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使现代武术更加直观,有利于改善和发展武术理论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技能。我国武术示范教育依然处于较低的阶段。本文将根据高校武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武术示范教学法,来提高武术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武术教学;教学方法;示范法;高校武术
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解决了物质需求之后的人们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在了身体健康和个人精神文明的建设中,而传承了数百上千年的武术恰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于是想要了解武术的人越来越多,武术教育也逐渐由专业武馆、武校慢慢进入了大部分校园中。人们对武术的需求和重视,决定了武术教育的重要价值。特别是在当代社会转型期的学校,绝大多数学生担心身体和心理健康、低技能、精神追求低俗,因而人们迫切地呼唤学校予以全面的素质教育[1]。如今,学校武术的发展和武术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武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由于武术中技术动作种类繁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术教学的发展。武术动作标准化不统一,学生的武术基本功参差不齐,要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很难实现。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武术教师没能选择正确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学方法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探索武术课堂教学方法是必要的。
1武术教学方法的含义及发展
1.1武术教学方法的含义武术教学方法的概念是教学理论中最复杂的概念。研究高校武术教学方法的专家学者对武术教学方法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和表述。武术教学方法是指体育教师为了完成教学方法和措施,实现教学所采用的教学过程为目的的任务。1.2武术教学方法的发展武术作为人们强身健体的一种手段,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任务。在古代,站在国家的角度来说,练习武术是为了防御外敌、保家卫国。在现代,人们练习武术则更多的是为了强身健体,继承并发扬武术精神。古往今来,武术的教学方法都是老师言传身教,老师在做完示范后,由学生根据老师所教授的动作进行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并掌握知识动作。随着社会的改革,现代武术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教授方式也由原来的老师单一授课,变为学生或者多媒体示范教学。
浅谈体育核心素养武术教学之武德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通过对体育核心素养定义的理解,提出培养武术课堂核心素养的途经,即武术教师注重提高自身素养,武术课堂教学重视武德渗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得出结论:武术教学重视武德促进教学相长,凸显尊师重道,在德育教育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武术教学;武德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2018年初由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表现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和技战术应用、体育展示和比赛,健康行为具体表现为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健康知识掌握和运用、情绪调控和环境适应,体育品德表现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这从根本上明确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
2培养武术课堂核心素养的途经
2.1武术教师注重提高自身素养。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中小学的武术教师同样也要教授其他体育项目。此外,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武术教学有它的特殊性,和体育其他项目不同,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武术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的个人素养、专业知识过硬,所做的动作标准规范,才能教给学生正确的武术动作。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武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次喜欢和教师比赛。”因此武术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才能在学生面前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2.2武术课堂教学重视武德渗透。武德是指长期以来在习武群落中形成的对习武者的行为规范要求,它协调着习武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影响着习武者的各类活动。武德是武术礼仪的核心思想,又通过礼的形式来体现其内在含义。“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崇武尚德”“德艺双修”“德全艺高”武德修养成为武术行为的基本礼仪。例如,在武术教学中,教师着重讲解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抱拳礼,它不仅是外在的动作行为,更是对武德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的一种诠释,左掌右拳寓意崇文尚武。左掌大拇指内扣,表示谦虚请教,永不自大;左掌掩右拳,文武兼备,身心一统;右拳五指紧握,寓意五湖,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拳掌相抱,寓意五湖四海皆兄弟,天下武林为一家;两臂屈圆,象征以和为贵。可见,“抱拳礼”是以礼为外在表现形式,对武德所进行的诠释。它引导着习武之人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品质,是习武者道德修养的一个外在表现。通过武术锻炼健身强体,注重健身养身之道,形成重视生命的教育观;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步树立“尚武”的武德思想,通过武术交流活动可以交流思想,增进友谊;武术教材内容的学习,提高自身防卫能力,磨练意志,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知晓中华武术的渊源。在武术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的能力、知识和态度的综合体现。小学武术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武德教育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武术教学中运用游戏、比赛、分组等练习方式,并结合情境教学和练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增长本领,学会武术的礼仪知识,丰富武术文化内涵,充分向学生展现武术的文化魅力,增强学生的爱情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武术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2.3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2.4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武术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能否适应当今与未来的发展,适应社会、终身学习、成功生活、个人发展的学科关键素养。体育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和各个学段落实的阶段性,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教学如何调整学生的心理平衡,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体育教学目标与学生心理健康目标和谐统一,使学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专业院校武术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在体育专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开展武术教学课程,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武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对于武术课程的设置,需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进行建设,全方面、多角度进行实践教学,提升体育专业院校武术课程的质量。
【关键词】体育专业院校;武术课程;改革路径
传统的武术文化是以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为主要根据。在现代化的实践教学中,大多数的体育专业院校,都注重对学生的技巧、动作进行强化教学,但对知识理念、历史文化、武术内涵及学习武术的重要性没有进行详细地讲解,使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实践教学的质量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对此,需要对体育院校武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能够对传统的武术技术进行学习,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实现体育专业院校武术教学改革目标。
1体育专业院校武术课程改革重要意义
1.1对学生道德品格产生积极影响。在体育专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开展武术课程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传统文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流程,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武术课程自身具有的重要价值充分发挥[1]。武术课程教学不仅能够对学生的意志力进行锻炼与提升,还能够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体育专业院校的教学中,弘扬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正确地引导,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武术人才。1.2提升学生体质。为了能够使武术课程顺利地开展与实施,前期的准备工作最好能够对传统的武术文化内涵、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地考虑,对教学理念进行优化,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对其进行不断地完善,能够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2]。传统武术不仅包括对武术动作的学习,而且在各种武术动作中,需要人体各个部位的相互配合,才能够达高效的形态。除此之外,对于武术运动的教学,需要先把理念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对理论充分了解后,再进行基本动作技巧的训练,让学生能够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动作灵活运用,培养学生身体动作的调动性,间接性地对学生机体力量、速度、爆发力等都进行了培养,在武术动作中,还有一些幅度比较大的动作,可以对学生的柔韧性进行训练。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身体调节,特别是在武术移动训练中,需要学生有极快的反应能力,不仅可以对武术技巧进行学习,还能够在实战中及时地化解武术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3促进武术文化交流。对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弘扬,武术是重要的载体,可以借助武术促进文化的交流,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武术文化传承中,构建多元化的友谊体系,以媒介、平台为重要的基础,提高武术文化的交流效果[3]。与此同时,在跨国性的传播过程中,需要以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形式为背景,在体育专业院校中,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教学,实施体育教学体系,促进国内外的文化交流,高校可以定期开展竞技比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文化交流,也使体育专业院校提升了教学水平,为弘扬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实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1.4开展竞技体验。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为了确保传统武术的稳定运动,需要增加一些国际性的竞技赛事,而竞技赛事的水平,对文化传承具有直接的影响,那就需要对其综合的影响力进行提升,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体现出武术教学的时效性,使构建的教学体系更完善、教学流程更清晰,实现了武术教学的价值与意义[4]。需要注意的是,武术课程教学的开展,最主要的是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对传统武术学习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以此为重要基础,提高传统武术的艺术性,为武术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保障,对教学路径改革奠定扎实的基础。
2体育专业院校武术课程改革路径策略
武术段位制在孔子课堂的运用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研究武术在菲律宾孔子课堂推广中遇到的问题。结论:当前武术已经进入菲律宾孔子课堂,但是段位制推广工作还未展开,究其原因主要存在有对武术顶层设计认识不足,武术段位制师资缺乏,考评检验机构不完善,课程体系不完整,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建议:武术组织与推广部门应积极展开与国家汉办合作,宣传武术段位制顶层设计政策蓝图,加强武术段位制知识的普及,广泛建立段位制考评机构,引入MOOC课程模式缓解当前武术师资难题,通过“造血计划”培养一批具有武术段位制专业知识的本土教师,同时与菲律宾国情相结合,促进武术段位制在菲律宾孔子课堂的推广与传播。
关键词:“一带一路”;武术段位制;孔子课堂;文化课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自1988年起实施武术段位制以来,引起了海内外武术爱好者的共鸣。2004年国家汉办成立,致力于为世界人民提供中国语言文化的教学资源和服务,携手发展多元化,武术文化深受世界学生的喜爱。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明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得到世界各国高度关注。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宣布启动《中国社会组织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行动计划(2017-2020)》。[1]民心相通,即国与国之间,应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等,通过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等,促进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在国际上已具备一定影响,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大力发展武术段位制,不仅可以保护和推广武术文化,同时也可以带动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的发展和当地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通过文献资料、访谈及实地考察法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发展武术段位制的现状与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期为武术段位制在海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优势:“一带一路”、武术段位制及学生群体优势解读
1.1“一带一路”背景下武术武术段位制的发展契机。“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发起,沿线国家及非沿线国家共同参与,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开放包容原则,通过政府间的高效沟通,深入了解国与国之间的长处,发挥优势互补,合理对接中国和“一带一路”参与国已有的发展战略和计划项目,推动中国与参与国之间实现互利共赢,带动中国经济、文化、旅游等发展,拓宽国际视野。另外,2015年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中也明确指出“积极展开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这充分说明了对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保护和对外推广的支持。菲律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一,菲律宾孔子课堂应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发展契机,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武术段位制,将武术段位制课程打造成孔子课堂的精品课程。1.2科学、系统的武术段位制体系。2013年12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共同印发了《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增订版)》。[3]段即阶段、位即位置、制即制度,“武术段位制”意指用统一的评价制度对武术习练者在某一习练阶段达到的位置(等级)进行评定。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由4册理论教程和12个拳种的17册技术教程、不受拳种限制的《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武术功法》《自卫防身术》及3种器械技术教程组成。[4]教程对各段位武术技术动作、理论考试、晋级和晋段、管理和考评、申报与考评、认定与授予及证书、徽饰和服装都作了科学的规划,如在武术技术动作上,段位制以打、踢、拿、靠、摔武术技术动作为主,从一段到五段分别进行教学,六段时对五种技术动作进行综合教学,遵循了循序渐进、系统学习的教学理论原则。武术段位制不仅适用于境内外武术习练者,同时给武术管理者和传播者提供了统一标准的科学管理体系。2014年5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颁布《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5]规划旨在通过纳入政府规划、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构建武术顶层设计,以政府为主导、各武术团体及境内外武术推广部门协调配合,共同促进武术文化向前发展。同时,规划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武术推广的组织管理问题、时间与空间安排问题以及考评体系技术核心问题。在境内外武术推广方面,规划明确以海外机构为对象的渠道,如与国家汉办合作,在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开设武术段位制课程。在段位制试点阶段(2014-2015),完成在10个孔子学院建立武术段位制推广考点;普及阶段(2016-2020),力争在孔子学院建立超过总数50%的武术段位制考点。1.3菲律宾孔子课堂学生解读。至2016年12月31日,国家汉办在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所孔子课堂。[6]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目前已在菲律宾建立四所孔子学院和三所孔子课堂,其中孔子课堂全部分布在菲律宾教育部下属公立中学校,旨在通过以孔子课堂为中心,促进区域内78所公立中学校汉语文化的推广与发展。[7]菲律宾三所孔子课堂汉语班学生主要以菲律宾本国学生为主,年龄普遍在13岁至16岁之间,大都处于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学生好动、易对新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且乐于学习新知识,同时,运动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自律、团结合作、成就动机以及勇敢顽强的良好品质。[8]近年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及中菲关系的全面复苏,菲律宾青少年期望通过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从而了解中国。[9]菲律宾教育模式与美国教育模式类似,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多面发展,文化课及运动课安排较多,且时间充足。武术作为文化兴趣建设课,可以充分地与当地教学模式结合,将武术列入学生日常文化课中,促进武术文化的推广与发展。
2契合:武术段位制段级标准与孔子课堂学生的有机衔接
武术课程改革发展研究
摘要: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过程,武术教学属于重要构成部分,同时受到高校学生的热烈欢迎。但是,结合当前高校武术课程教学现状发现,由于相关影响因素的存在,使其教学过程面临不同程度问题,若要提升武术整体教学质量,则需要认真做好高校武术课程改革工作,以此加强学生武术知识的掌握,从而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对此,文章首先分析当前高校武术教学现存问题,其次进行课程改革思路的阐述,最后研究高校武术课程的改革发展措施。
关键词:高校;武术课程;改革;发展
武术作为我国主要体育项目,一直被人们称之为国粹。结合当前情况发现,武术不仅受到人们热爱与欢迎,而且还是当前人们主要锻炼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属于较为重要的一个体育项目,在向体育教学提供优秀素材的同时,还能吸引许多高校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以实现弘扬国家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目的,从而加强学生自身体质,使其具有较高健身意识、体育意识,以此提高高校武术整体教学效果,促进高校体育的有序进行。
1当前高校武术教学现存问题
1.1理想和现实间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当学生初次进行武术课堂教学时,其学习兴趣相对较高,即认为武术相对比较神秘,使其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由于没有达到学生预期目标,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激情逐渐弱化,仅将其作为应付考试的一门课程,最终造成武术教学质量的持续下降。1.2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对于体育类院校来讲,武术普修课中教师数量相对比较充足,且多数为专业运动人员,教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或者是由武术专业研究生等组合而成。但是,在普遍高校中,武术课程主要为其他课程教师兼任进行,在进行实际教学时,由于教师自身缺少丰富技术和理论知识,导致武术技术要求和动作要点等内容无法进行有效传授,最终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下降。1.3忽略理论知识教学作用。任何技能形成均应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武术教学同样如此,因为武术具有丰富内涵与独特技法特点,所以,对武术理论和传统养生等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极其重要,以便于学生更好掌握武术这项运动。但是,当前高校进行武术教学时,普遍会将技术作为教学重点,逐渐忽略了理论知识教学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普通院校教学中,武术课程每周两次,理论课时间均在1~2个学时左右,为了尽快实现技术教学目标,教师往往会直接忽视理论课时,从而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1.4缺少有效安全保护。在高校体育场地中,通常是以足球场与篮球场等为主,在进行武术课程教学时,往往会选择室外空旷场地教学,但由于环境比较复杂、自然因素较多,使整个教学过程不断出现安全问题。而部分学校领导与教师在考虑学生安全基础上,经常会展开简单教学活动,对于武术课程中难度较高动作等,则采取直接忽略的态度,从而对武术教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2高校武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社会体育武术课程现状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百色学院在武术教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武术的认知能力、运动技术水平与武术课程纲要实际情况要求的水平以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相比却相差甚远,不过这是因为受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过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从社会体育专业武术专项课程的开展现状,找到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一定的对策,从而促进武术在体育教育专业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百色学院;武术;社会体育;课程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中国传统武术凭着竞技运动、健身、表演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养生保健功能的神奇魔力,吸引了很多国家和人民的参与,使其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流行运动。武术项目是我国体育部门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等文件的时候就有明确指出培养目标:“武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成可以胜任教育类的工作,突出师范性特点,并且可以从事学校科研等方面的复合型教育能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指导纲要》在2004年颁布的时候也有明确的规定:技击,作为武术课程的主干课程之一,必需依照划定的教学打算和设置专业培训打算,为技击成为武术课程科目政策奠基了根本。为了全面实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目前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已经扩大到培养合格教师的辐射和其他体育相关专业。因此,武术课程重要任务是要社会适应能力,融合时代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百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武术专项课程开展现状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百色学院在不同水平上对武术专项课程纲要做了一定的修改,根据当前对百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武术专项课程整理分析得出,新纲要的前提是以武术类课程为指导纲要,修改、补充和完善了课程的指导思想,如内容设置、课程目标、课程评价等都做了一定的调整,但是课程在开设的实际过程中,影响因素比较多,所以规定的纲要内容并没有能够很好的执行。在上课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套路为主,与中小学的体育武术课程内容难以衔接,然近几年增设了散打、跆拳道等项目,也改革了武术课程,可是改革的力度就像是把力打在棉花上,不痛不痒,这样还是很难达到新课改的形式。1.1社会体育武术专选课程指导思想。“竞技运动”的影响对百色学院武术专项课程还是比较大的,主要强调技能动作的传授和技术运动水平的提升;思想上的灌输却没有:如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全面发展等意识;这样并不利于知情意行的方面能力的发展。喜欢武术的学生比喜欢武术课的学生多,从这种情况看得出来,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兴趣,百色学院武术专项课程的实施还不是很到位,对于武术的认知的建立也不是很乐观,消耗了学生对于武术健身的高涨情绪和武术专长的成型。1.2社会体育武术专选课程目标。学生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在上课的过程中完成阶段性的教学任务。而且在武术这一门学科领域里面,学校要达到教育的课程目标,受教育者在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的提升必须要教育者通过武术这一教育形式,方能奏效。学校应该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整合符合实际情况的依据,制定出对应的课程目标。据了解,目前的课程目标是:通过教学,学生基本掌握武术专业的技术技能以及一定的理论知识,可以正确的示范动作,按程序教学,会写教学计划,可以自主创编套路动作和组织竞赛或者担任裁判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这些目标还未能体现出来。1.3社会体育武术专选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一堂课的核心,只要掌握好教学内容,并且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社会体育武术专选班通过三个学期学习,可以熟练掌握长拳、刀术、棍术、南拳、太极拳等技术动作,在此基础上掌握本专项教学、训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争取在技术上达到二级武士的标准,具备从事学校武术教学的能力。通过武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达到会讲、会做、会教,具备组织中小学教学课、课余训练以及组织中、小型比赛的能力,能够胜任中学体育课长拳、刀术、棍术、南拳、太极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和业余训练工作。
2存在问题与分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改革分析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距今已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武术项目拳种比较多,目前已有129种,包括各种器械。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设置武术课程的宗旨主要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发扬民族精神。2003年,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将武术类课程列为六大类主干课程之一,并明确提出专业培养目标是——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教学工作都应该以这项目标为依据来进行。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课程的教学并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对高校武术课程的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将对其改革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关于武术课程
1.武术课程的设置目的。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设置武术课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目的:①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并学会一定的武术基本技术及攻防技术;培养学生武术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坚韧不拔和爱国主义等优良品质;②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按照WHO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体质、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2.武术课程的任务。武术课程的任务:①使学生了解武术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散手的基本战术,掌握基本的攻防格斗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②加强学生的武术文化教育,注重武德修养和团队精神、顽强坚韧精神的培养,发扬民族精神。
3.武术课程内容。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防攻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及格斗运动等三种形式的体育项目。武术课程的内容主要由武术的理论知识及武术技术两部分构成,其中武术的理论知识包括武术运动概述、武术的形成与发展、太极拳运动的概述、拳术、搏斗对练与集体项目等内容;武术技术包括武术的基本功如步型、腿法等、长拳套路、初级刀术、太极拳套路等内容。不同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都有所不同,教学重难点也不一样。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校武术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现象法,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高校武术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教师是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并在此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分别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三方面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为我国高校武术教学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武术教学:教学内容
一、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健身需求与日俱增的态势要求在学校教育中进行科学健身的教育,同时向学生传授科学健身的知识和方法,为形成科学健身的观念、能终生从事健身打下良好的基础。随之而进行的体育教学改革其宗旨是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使他们能终身受益,为进行终身体育打下基础。高校开设武术课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传统教学的重教于学,重运动技术的掌握,其无论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评价体系等方面来看都没有明显的突破,与体育教学改革的宗旨背道而驰。因此,以什么样的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高校武术的教学,使其在新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发挥真正的作用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传统的教学活动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于学生的知识获取是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主,教学再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过程,而是根据自身原有知识的结构,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中专校武术课教学艺术分析
【摘要】武术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在中专校武术课的实际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中专校武术课的师生交往艺术、备课艺术及教学方法艺术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旨在利用这些教学艺术能够从根本上激发中专学生对于武术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中专校武术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专校武术课;教学艺术;交往艺术;备课艺术
武术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在中专校武术课的实际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既富有一定的技击技能,还有一定的健身作用。在中专校武术课堂中,教师需要通过精炼的讲解及正确的示范进行教学,同时要利用相应的教学艺术,进一步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高武术课的教学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中专校武术课的师生交往艺术
在中专校武术课的课堂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十分重要。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介绍自己,使学生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然后再对学生进行了解,教师要保证能够记得所教学生的姓名及实际情况。这样在对学生进行表扬、批评或纠正错误时能够直接叫出学生的姓名,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拉近师生距离。另外,在武术教学中,要做到尊重学生,注意观察学生的要求及情感变化,对理解武术知识及动作较慢的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只有利用这种方式,才能够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更愿意投入到武术学习中。对于中专校武术课的教师来说,利用激励的方式尤为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从严格要求自己入手,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要保证教师自己能够做到,起到重要的表率作用,实现教师的进步带动学生的成长。只有教师本身的武术技术水平足够高,在进行教学或示范动作时才能够做到节奏分明,将武术动作的内在美及外在美体现出来。这样能够使学生对老师增添敬佩、欣赏之情,进而增加对武术的喜爱程度。因此,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的表率行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对学生起到重要的激励作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
二、中专校武术课的备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