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08:17: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物流管理知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物流管理知识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

1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创新的内涵

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实现物流管理创新性转型的要求,首先需要了解何为创新,创新如何在物流管理中体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提倡创新性发展,也的确在很多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实现创新发展还有待深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要求全面收集客户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可以做出良好的利润评估,同时及时与商务公司进行交流和沟通,确定出最优的产品订购方案,同时加强对库存、仓库、运输等方面的管理,实现创新性物流管理模式。

2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缺陷

2.1物流管理基础设施陈旧

物流企业作为新兴的企业,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引进物流企业,进入21世纪后得到迅速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物流企业仍然表现出基础设施相对陈旧的问题。在包装、运输、储藏等方面的设施,我国的物流企业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各环节存在重复建设现象,系统的基础物流设施相对短缺等。

2.2物流管理有关监管制度不够健全

查看全文

高校物流管理系教学革新探索

摘要:通过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提出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相应目标;同时,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也提出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物流管理;教学改革;社会背景;基本思路;具体措施

在现代物流发展的问题上,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加强理论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使现代物流理论知识与社会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的步伐逐渐加快,现代物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运输产品的单位产值的重量由重变轻,产品价值逐渐增大,短、小、薄、轻的产品将占主流。运输需求量的增加速度逐渐放缓,但运输质量、效率和服务需求越来越高,时效性越来越强。

(一)全国性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备

查看全文

信息化物流管理论文

一、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软件不先进,精英人才少

在现在社会发展中,科技不断创新,但是,目前我国对于这方面的软件开发的是不少,但是真正实用,全面的,却是很少的。而且绝大多数人对于如何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都不了解,所以,对于这方面的技术人员的培养也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二)信息化和先进管理不融合

由于现在科技发展趋势迅猛,在如何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与现在先进的管理不相融合。从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可以看出物流管理信息化和先进管理是不相融合的。这是阻碍如何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的基本问题。还有本身对于物流信息化管理的不是很完善,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对于人员的管理制度的方面也存在漏洞等。

(三)国家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不重视

查看全文

供应链物流企业管理分析

摘要:当前物流企业管理中,普遍应用的是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最大的优势,能够借助互联网络,促使贸易参与者在建立的网络节点内,进行业务查询、业务服务,实现供应与现实服务之间的有效连通。本文首先分析了供应链物流企业管理模式的特征,同时阐述了当前供应链物理企业管理中的不足,最后总结了供应链物流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企业;管理模式;特征;存在问题;创新

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颠覆了传统单一的业务流程,将物资链、信息链、资金链等资源整合,实现各项资源的互补,确保目标的高速运行。在物流企业中供应链属于重要的战略发展模式,能够实现利润增值链的构建。

一、供应链物流企业管理模式的特征

企业链式的物流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有效融合,比如:追求成本最小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响应时间最小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确保物流管理效益最大化目标下,应该将供应链纳入统一的节点中,满足现代化企业在物流系统中的高效管理,供应链物流企业管理模式的特征主要如下:(一)集成化管理。供应链物流企业管理模式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实现各项物流信息的传播、协调,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升客户的满意度。集成化的供应链物流企业管理中,在各个环节融入了互联网物流信息服务,实现物流、信息、资金的科学、统一、集成化,将物流运输的各个环节、各项活动均纳入物流管理体系中,实现各个环节的高度集中。(二)共享化管理。现代化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强化了供应链各个节点的信息化合作,信息资源共享属于基础工作,能够实现各个部门、环节、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进而确保传输信息的精准性、有效性,实现信息价值得到有效利用。例如:可以利用供应链管理分析用户的需求,同时强化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加工、储存等方面的管理,进而满足企业物流管理需求。(三)柔性化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下,应该确保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从决策、运筹管理上凸显出管理方式的柔性化。例如:在原材料储存上,结合库存水平、产品储存、运输耗时等方面进行动态调整,避免因为材料积压,影响企业的整体物流效率。在链式管理技术中,采取柔性化管理能够对企业采购、生产、配送等进行动态分析,确保物流管理各环节的高度配合。针对当前物流行业的发展模式,其工作重点在于高度集成的业务中,只有应用共享信息资源,才能够提升各个环节之间的柔性配合,最大化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当前供应链物理企业管理中的不足

查看全文

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

1引言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提出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积极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着力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8%左右。在此背景下,存在巨大物流人才缺口,而且对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物流人才的培养者,如何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课程群的建设思路是一条有效途径。课程群是某专业或跨专业课程体系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按照一定规律对课程进行整合的课程体系。设置课程群的目的是完善特定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不是机械的课程叠加,而是按照课程、学科和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系统方法指导下,对相关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以学科来划分的,结合专业调整和学科建设,以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为目标,对教学计划中具有一定的学科相关性、知识完整性、内容继承性、结构相对独立性的课程集成模块的建设[2]。山东财经大学自2003年设立物流管理专业以来,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优化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内容,从一体化、国际化和经济分析角度制定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物流经济学、国际物流学和供应链管理)的总体内容,然后共同制定了教学大纲,合理确定了三门课程内容,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使得不同知识点在不同课程中得以凸显,同时又相互补充,多角度覆盖地渗透式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我们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团队,力求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的合理化。同时,为了保证三门课程之间的关联紧密性,注重不同课程之间的师资交叉,增强课程之间的粘合度。

2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构建思路

物流经济学、国际物流学和供应链管理三门课程都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在学习了物流学导论课程之后,为从不同角度全面、深入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而设置的,从不同教学对物流管理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养。三门课程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物流的灵魂在于系统,掌握整体优化的思想是学好物流管理的关键,供应链管理旨在从一体化的角度来对物流及其他企业运作问题进行统筹管理,培养学生整体优化的能力;而且,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化视野也是当前需要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具备的基本能力,国际物流学侧重训练学生国际物流的运作方式和管理知识;同时,无论物流的一体化还是国际化运作,都需要从经济效益分析角度来衡量其成功与否,物流经济学则培养学生利用经济学理论知识进行效益分析的能力。因此,物流经济学、国际物流学和供应链管理三门课程属性相同,关系紧密,非常有必要作为课程群来整体建设。

3课程群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3.1物流经济学

查看全文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物流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改进,促进了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要得益于我国物流教育的发展,通过在物流教育中加大力度,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在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中,进行实践教学,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高度重视。通过加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物流专业素养,培养了学生的物流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开设具有普遍性,该专业的设置是为了适应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为我国培养更加优秀的物流人才,促进我国的现代物流跟上时展的步伐。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具有复杂性,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达到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要求。这些年来,我国的物流发展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物流专业的教学中,各高职院校也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寻求培养学生物流实践能力的创新策略,希望能够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物流综合素质的提高。

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1.1改善了教学方式

能否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式,一直是我国广大学校在教育中做出的重要工作,这也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必要途径。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通过展开实践教学,就是一种改善教学方式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为现代物流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优秀的人才,展开实践教学,并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能够达到更加高效的教学效果。

查看全文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论文4篇

第一篇

1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了电子商务一个广阔的平台,电商的成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人们带来新的机遇。电子商务时代改变了传统物流行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在这个大背景下,物流行业的特点更加鲜明。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的最主要特点是信息化,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没有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根本无法满足电商的需求;其次是自动化,通过自动化管理,节省成本,还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为因素下的错误发生率;网络化是新时代物流管理的最鲜明的特点,现在人们的生活与网络息息相关,很过公司都开始实行网络化管理模式,促进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物流行业也不例外,通过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对公司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管理,还可以节约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最后,智能化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显著特点,很多物流公司还没有完全达到智能化管理水准,但是通过不断研发,不断解决技术问题,实现智能化管理成为推动物流行业更进一步的有效途径。

2电子商务背景下提升物流管理水平的对策

2.1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制度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物流企业为了赢得竞争的胜利,占领更大的市场,必须在管理模式上依靠先进的管理制度。一个公司要想走向规模化、制度化,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公司的每一个决策都能够在这个制度的约束下展开。领导班子、管理层不可以任意为之、朝令夕改,通过科学的、稳定的、严格的管理制度,约束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让他们在工作中有制度可以依靠,出现问题,也可以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很多物流公司,虽然已经具备相当规模,但是在管理上却显得非常懈怠,这样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一些公司在管理的环节,对于管理制度不够重视,制定的很多规则都没有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这样做,不但不利于管理,还会浪费更多资源,不利于企业发展壮大。

查看全文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与措施

一、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1.改善企业的经营状态。在以往企业经营管理中,物流管理通常由单独一个部门负责,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系较少,致使管理上存在较大的孤立性,管理效率难以提升。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将企业各部门联系起来,通过相互配合,能更高效地完成物流管理任务。同时,物流管理人员在其信息化管理中,需要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为着手点,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对内外资源的合理利用,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持在最佳状态。

2.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企业的物流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节,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能有效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企业需要在通讯与交通网络建设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理与财力,从一定程度上讲,有利于完善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了实现物流信息化,企业不得不加大科技研究力度,构建科学的物流管理信息化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也会获得较大提升,通过改进管理方法,来不断适应物流信息化的管理要求。

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解析

1.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淡薄。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普遍缺乏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全面认知,忽视了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物流管理仍与传统模式为主。同时,在物流配置方面,以规模与配置齐全为主要追求,忽视了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构建,致使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成本花费较大,信息化效果不佳,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难以获得较大提升。

2.物流管理方法与设备较为落后。物流管理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受物流管理技术水平的限制。当前,大部分企业还未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其技术应用仅停留在日常事物的管理上,在物流决策方面,仍以人工化工作模式为主,信息化程度较低。另外,物流管理信息化要求企业必须高科技的设备,能对物品进行自动化扫描、分拣等操作,但部分企业所配置的设备较为落后,并不具备这些功能,严重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的普及。

查看全文

物流企业人才梯队建设策略

摘要:近年来,电商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物流管理企业与人才的发展,物流企业迅速崛起,占据着众多市场份额。与其他行业及企业相比,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较为短暂,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的问题,物流企业门槛较低,人才普遍学历水平低,缺乏执行力。然而,目前的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形势来看,物流管理行业将会是未来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行业,而对于人才的需求来说,也需要更多具有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才能推动物流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而目前物流企业人才梯队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针对物流企业人才梯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物流企业;人才梯队;建设策略

物流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重要的行业组成部分,现代信息技术社会的到来,给众多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众多新兴产业从信息化社会中脱颖而出,而也有众多企业被淘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不断在发现新的商机,而物流企业就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受到各个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物流行业有些全新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为国家经济的发展贡献了特殊的力量,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物流企业也为众多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岗位。而行业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培养,物流行业虽然门槛较低,解决众多失业者的难题,但也是由于这个问题,导致很多物流企业无法向更高层次发展,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物流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的人才是物流企业进行人才梯队建设的重中之重,这也将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一、物流人才层次结构

物流企业(logisticsenterprise)是指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非法人物流经济组织可比照适用。因此,物流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即物流操作人员、物流管理人员和高级物流管理人员。(一)物流操作人员。物流操作人员是指在货物流通环节的操作人员,其工作内容是负责货物的上架、堆放、配送等环节,对于物流操作环节的工作人员来说,这些工作并没有多大的技术性,只需要操作人员有较高的责任心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即可胜任,能够在该环节保证好货物的质量和数量。但是随着现代化物流企业的发展,以及物流货物数量的增加,大规模机械化的操作被应用于物流企业中,物流行业也需要专业化的机械操作人员,比如,自动分拣系统,虽然是自动化操作,但是在运行与维修方面也需要人工的操作,还有叉车等机械设备的运用等都需要专业化的机械操作人才。因此,对于操作环节的人员要求也越来越高。(二)物流管理人员。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相对来说要求也非常高,要求他们具备基本的物流管理知识,掌握物流管理各个环节过程的基本流程,不仅要熟悉物流管理部门的运作流程,还要基本了解物流企业其他部门的运作模式,能够做好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交流协作,做好物流流通环节中的各项工作,确保货物在流通环节中的正常流通,处理在货物流通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物流管理的运行效率。对于货物流通、存储过程中,需要与物流企业各部门进行沟通、交接工作,而物流管理人员就需要与各部门做好沟通交流工作,确保货物的正常流通。因此,物流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能够妥善处理存在的突发情况。(三)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物流企业需要的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有较高的水平与专业需求,要求管理人员能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在面临高级物流管理环节中,管理人员能够将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规划、调节、控制和管理,能够处理好物流管理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一般,物流企业在招聘管理人员时都要要求是本专业就是物流管理专业,另外,有着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才可以成为物流管理人员。因此,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对于高级管理人才的选拔要求较高,在这一方面的人才还是大量紧缺的。一般,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所缺少的就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很多在学校毕业的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都是从最基层做起,很少有人能够在物流基层坚持到底,而且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需要丰富的管理经验,那么就只能从具有长期物流管理经验的人员选起,而这些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才却往往缺乏最新的物流管理理论,对高技术设备的应用还不完全掌握。因此,在选拔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个过程。

二、物流企业人才梯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摘要】物流管理专业是高职院校教育专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方向,随着物流产业在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的不断显现,培育一线操作的技术应用型物流人才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育的重点,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育社会所需求的高端技能型物流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的高职物流教育快速创新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就业;导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模式

1就业导向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意义分析

1.1提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整体质量。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物流管理专业岗位上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可以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后续可塑造能力等方面进行观测和评价,深化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创设模拟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深化学生的物流管理专业职业素养,极大地提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整体质量。1.2有效的促进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主动走向市场、企业和社会,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培育社会、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在实践教学、顶岗实训、就业工作等各个环节之中,形成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过程,较好地通过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校内培训等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1.3展示民生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充分体现出民生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之下,通过与社会、企业实践相链接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较好地提升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通过教育转变了学生和家庭的面貌。

2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培育与社会实践岗位需求相契合的应用型管理人才,通过创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策略和方法,较好地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教学与生产的对接、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学历与职业资格的对接,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的专业物流管理人才,依循“立足行业、辐射地域”的办学服务定位,深化“岗位导向、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提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的质量。2.1确定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强调“行动即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和核心的教学环境,培育与市场、企业需求相契合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物流相关知识。基于就业导向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要具有基本经济管理知识和先进的物流理念,了解和熟悉与国际物流业务相关的报关、报检、运输仓储、采购、营销、信息、成本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能够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物流软件操作和信息处理。②物流职业技能。能够正确地处理仓储管理中的各种单据,对产品进行归集、组配和装车,根据客户的订单要求合理组织和服务,全面依据现代物流运作流程,做好物流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和整理,完成物流市场调研报告,使之成为物流经营决策的参考和依据。还要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商务沟通和谈判能力。③物流职业人素质。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物流职业人素质,要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进取向上的心理素质,具备物流专业必需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协作创新能力,还要具有环保安全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法律素质等。2.2完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要以能力本位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原则,注重培育高职学生的物流管理职业素质和能力,更好地增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①构建和完善学训交替的“2+1”教学组织模式。要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和完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的“2+1”教学组织模式,采用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人才,依循“岗位导向、学训交替”的工学结合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到企业实践,并形成“学—工—学—工”交替式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为:第一、二学期主要学习和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理论,辅以计算机操作实训教学和汽车驾驶实训教学;第三、四学期重点放在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开展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教学;第五、六学期则要进入到实践操作阶段,对学生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性实训教学,并进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这种“2+1”的教学组织模式之下,将专业人才培育与社会需求相链接、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相整合,较好地使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职业标准和要求相一致。②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体系。要在充分调研不同区域经济、行业特色、市场专业人才需求的前提下,构建“宽平台、多方向”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展面向高职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技术能力、职业方向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应当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内容构成,并辅以各种实用、新颖的限选课和任选课,实现物流管理专业理论体系的优化。③完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要采用“1-3-1-1”的多学期、分段实践教学组织模式,具体来说:“1”是在第一学期的理论认知实训,着重使学生掌握物流工作岗位与工作流程;“3”是在第二、三、四学期的模拟实训,重点培训学生的物流仓储、配送、运输等实践操作能力;第二个“1”是在第五学期开展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重点加强高职学生在物流管理业务中的组织和信息管理能力,并在模拟实训之下进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最后一个“1”是在第六学期开展顶岗实习课程实践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物流管理岗位之中完成预定的任务,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校内实践。它主要分为课内实践、专项技能训练、实验室实操等层次,课内实践主要包括课程大作业、市场调研、资料检索等;专项技能训练主要包括配送仓储方案设计、采购计划、线路优化等;实验室实操主要包括物流设备运用、软件模拟、企业办公平台运用等。以“物流市场营销”课程为例,学生在学习了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后,可以分组完成一个大作业———“某地区中小物流企业的现状发展趋势的分析”,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市场调研、资料查询、网络制作、课堂演讲、讨论评价等,由此较好地增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体悟,提升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信息采集和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又如:在部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之中,可以采用实验室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室直观演练,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而专业技能培训则可以利用某一时间段进行集中训练,使学生了解和熟悉物流企业采购、生产组织、配送作业、国际商务单证操作等流程;其次,校外实践。它主要分为企业参观认知、顶岗实践、毕业实践等不同层次,其中:企业参观认知主要是对物流企业、物流岗位、物流行业的认知;顶岗实习则是采用“三明治”的教学模式,通过学校教学计划的合理调整,对学生开展集中三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亲自参与到企业的物流管理岗位之中,直观体验和感受物流企业不同岗位的运作流程,感受物流企业的文化和精神,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物流企业短时用工的紧张问题;而毕业实习则是在学生的第六学期进入到就业协议单位进行实习,根据自己在企业实践的体会撰写毕业实习报告和论文。2.3推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岗证课一体化”教学。要以工学结合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规格为切入点和基准点,面向社会、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培育物流管理专业第一线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就业和职业岗位群综合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特定能力、行业特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还要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为主线,指导学生考取国际货运人职业资格证书、综合性的职业资格证书,使之成为物流管理专业学历证书的补充和强化,更好地延伸学生的纵向发展深度技能和横向技能。2.4引入现代学徒制可以在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引入现代学徒制,学校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做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与学历相同层次的职业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2.5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快培育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育的管理制度、投入保障制度,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企业实践等,要建立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术研究水平,要以“内培外引、专兼结合、重点培养”为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和方向,开展“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教学科研骨干培养计划”,增加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国内或国外学习深造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建立“教师实践锻炼制度”,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参加每年三个月的工作实践,较好地熟悉企业物流仓储、配送、运输、连锁管理等内容,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