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专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1 05:07: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舞蹈专业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舞蹈专业论文

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论文

摘要:舞蹈课是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宗旨是从教学计划入手,调整舞蹈课程的设置,以及妥善修订舞蹈课程教学大纲,尽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典型素材以及提高学生的编排能力、基本素质和舞蹈理论修养,为今后的学习服装表演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

目前,国内很多院校的服装表演专业都开设了舞蹈课程,并不同程度地加大了舞蹈课程的开设比重。但各校的情况不尽相同。就笔者所在的学校服装表演专业,立足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较重视舞蹈课程的开设,充分利用本系专业的师资条件,除了在第一年必修的基础上,还在以后的两年分别设置了不同层次内容的舞蹈课程,并且为有一定基础和有兴趣的学生还设置了较深层次内容的特色舞蹈班,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途径。

然而,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存在的问题表现在:(1)缺乏专业舞蹈教师,有些院校的舞蹈课是由服装表演的老师兼任。(2)缺乏合适的教材。就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使用的教材而言,国内目前尚少见有出版过一本合适的面对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课教材。(3)开课学时偏少。从舞蹈作为一门基础课来看,大多数学校的学时安排还相对有限,加之真正实施时还会因其他活动的冲击影响而打折扣。(4)生源基础差。长期以来,舞蹈教育一直处于附属和依从的地位。就生源基础来看,虽然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自身体形条件较好,但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从未接受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对舞蹈的认识几近空白。(5)重视程度还不够。有些院校舞蹈课仅作为服装表演专业中副设的专业基础课,对舞蹈修养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利用所学舞蹈知识进行服装表演编创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总之,在面对社会新时期复合性人才的需求,笔者所在的学校服装表演专业在制订教学培养计划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借鉴其他专业服装学院的教学经验,对服装表演专业中舞蹈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内容的编排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形成了自己具有特色的教学优化体系。首先,根据学校专业办学培养复合性人才的方向和特色,对2007本科培养计划中有关舞蹈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既考虑到开设具有实用意义的课程,如舞蹈基训、形体训练,又兼顾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舞蹈理论学养的提高,尽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多地了解掌握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典型素材以及编排能力。调整教学培养计划时依据“一专多能”“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改变以往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学习舞蹈走过场的误区。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形成了以“舞蹈基础,舞蹈素材,舞蹈鉴赏,舞蹈编导,T台表演编创”为线索的学习板块。这些课程可分为三个学段来实施完成。第一学年为基础阶段,第二学年是提高和积累阶段,第三学年除了继续进行不同层次内容的舞蹈作品鉴赏外,学习重点则转为舞蹈编排并结合专业进行T台表演编创,达到学以致用。此外,又因本校地处江西赣南,赣南有客家风的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有着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因此在舞蹈课时,我们也增加了赣南采茶舞,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客家生活情态,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使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在T台上能走“猫步”,还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毕业后走进社会的实际需求。

我们在合理修订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而对舞蹈课教学大纲进行了妥善细致的修订:舞蹈课程教学大纲内容是为服装表演课程奠定基础。例如根据服装表演学生舞蹈知识技能欠缺,但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通过对一些有深刻主题寓意和表现手法独特的经典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知识学养和鉴别能力。如根据学生基础较差且大学生入校年龄在18岁以上,骨骼发育基本定型(比较硬,软度差)的生理特性,加上服装表演自身的专业特点,在舞蹈课上更多要求形体的训练、身体韵律和协调感的训练,而非专业性较强的技能技巧训练。使学生能够完成大部分规定的基本动作,了解舞蹈训练的基本步骤、方法和要领,适度地淡化或删除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要求,培养学生利用舞蹈课所学的舞蹈知识,充分运用到服装表演当中。

查看全文

舞蹈专业的班主任工作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班主任工作,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学生的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一名好的舞蹈专业的班主任,不仅要掌握一般的教学规律,还要掌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领导工作的规律,善于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素质全面的舞蹈尖子学生。

关键词:舞蹈专业班主任正确的指导严格组织纪律热爱学生

一、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树立明确的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笔者在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还担任过多年班主任工作。例如,其中有个班级学生24人,多数是十七八岁的中专毕业生。他们从上小学、中专到大学都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年代中度过的,属于“现代型”青少年。从政治思想状况看,有80%的学生在小学中曾被评为“三好生”,他们热爱舞蹈事业,希望自己早日成为优秀的舞蹈演员教师等,迫切要求上台演出,取得成绩,这是主流;但另一方面,他们政治思想观念的塑造又比较薄弱,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从文化水平看,一方面他们都是从小学毕业生中择优录取来的,学习比较努力,热爱专业;另一方面,他们的成绩大多是近两年针对大学的需要突击上来的,掌握知识不系统、不牢固。总之,他们既有青少年积极热情、好学向上的优点,但也有专业学习技能“营养不良”的弱点。而进入大学学习的这几年,对世界观的形成和人才塑造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充分认识学生的本质和主流,政治思想教育领先,从各个方面启发诱导,充分发扬他们的长处,力争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舞蹈艺术人才。

二、建设一个好的班集体

管好一个集体,应当是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的纪律、正确的舆论导向、勤奋好学的风气和团结友爱的气氛。笔者的班级从开始组建起,就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

查看全文

幼师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论文

一、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

(一)降低难度的要求

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可以不必按照传统舞蹈教学模式来进行技能训练。应将舞蹈训练中的软开度和控制能力等训练适当地减少,难度也要适当降低,而应更加重视锻炼学生的动作和协调能力,从简单的单一动作到一整套的动作训练,以此来达到使学生肢体灵活和动作协调的目的。

(二)提高学生的素质

由于初中阶段的教学在舞蹈方面没有过多的要求,所以幼师专业的学生也普遍缺乏舞蹈功底。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才能更好地保证他们步入社会以后能有更好的发展,这也同样是市场竞争的需要。

二、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查看全文

舞蹈表演专业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研究《中国古代舞蹈史》这门课程在舞蹈表演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对提高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了解舞蹈历史文化理论;重视舞蹈历史理论课;拓宽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历史知识面;以及提高现阶段舞蹈基本理论历史类的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践意义;对完善高等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基础理论学科体系的改革和探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探索舞蹈专业理论与舞蹈表演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考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舞蹈表演;实践;结合

现今现存在世所能看到的绝大部分古代舞蹈动作都是从石壁、石刻、雕塑、画卷、古籍等中留存下来的,我国的“中国舞”包含当中的古典舞、汉唐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大部分舞蹈元素、造型、动势等都是从这些古代的文物发现、挖掘、研究而继承下来的,最终成为各舞种的基本创作创新的原动力,将基础理论课程《中国古代舞蹈史》与中国古典舞、汉唐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古典舞身韵、舞蹈技巧、舞蹈编导等课程的舞蹈表演实践课相结合起来,一定会唤醒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自我更容易接受、理解古代舞蹈史得更加清晰、透彻,将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相结合起来得教学方式是舞蹈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舞蹈表演实践课教师教学《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很必要和很实用的一种教学手法和技巧。《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所学的舞蹈古代历史理论对比舞蹈古代文物的参考,在课堂上把一个个石刻、雕塑、画卷中的舞蹈姿态和鲜明风格的舞蹈文物的局部、整体的静态舞姿和动态舞姿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古代石刻、雕塑、画卷中舞姿的来源,以及分析它的特点、特色和艺术风格;并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立刻体验古代舞蹈的舞姿,并在讲台上进行学习、模仿和实践分析,对历史舞蹈文物中的静、动造型舞姿进行比较、摹拟,从而更直接和直观的去透视、理解古代舞蹈,以及生动的去感受、体验古代舞蹈动作和动态;同时帮助学生去理解当时舞蹈历史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历史背景因素等对古代舞蹈所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让一个个古代石刻、雕塑、画卷中舞蹈动作、姿态和技术技巧进行大量有依有据的现实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每一个古代舞蹈动作、姿态、技术技巧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渊源,找到古代舞蹈的历史理论支撑点,让其加深对古代舞蹈动作内涵的理解力,领会掌握各历史朝代时期的舞蹈风格特点特征,使学生能更准确到位的在舞蹈表演实践中展现古代舞蹈动作的内涵和魅力,然后从中开发、挖掘古代舞蹈动作运动和连接的基本方式。

中国古代舞蹈的历史进程从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舞蹈形态到下一个历史时期的一种舞蹈形态的过程,舞蹈动作、舞蹈技巧、道具等的运用都有着各式各样的演变和创新,这样的演变和创新最好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实践才会有真实、真切的感触感受,才会使学生积极的去思考、验证,因此最好让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中,去感受其舞蹈基础理论《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的魅力,才能达到《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在基础理论课程《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教学课堂中,增加开设古代舞蹈表演实践课的教学部分,不仅要学生只是坐在教室里听和学,或者只是让学生在有限的讲台上做做不能大幅度和简单的动作和造型,而是应当把古代舞蹈史的教室搬到舞蹈练功房进行古代舞蹈史少余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现动静相结合(静—动—静—动......)的教学模式,例如:一、在文化课的多媒体教室上两次(四个课时)的舞蹈史理论课程后,增加开设一次(两个课时)与舞蹈练功房相结合的舞蹈史表演实践课程,把前两次(四个课时)在文化课多媒体教室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容,搬到舞蹈练功房一次(两个课时)中实践出来,使学生记忆更深刻。二、还可以将前两次(四个课时)在文化课多媒体教室安排的实践作业,在第三次(两个课时)的舞蹈练功房实践课上进行检查、评价和反馈。两次舞蹈理论课加一次舞蹈实践课的安排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记忆重要知识点,在这样的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学生会感觉新颖、好奇、有趣,会主动积极的学习新的舞蹈史理论,反而使课程进度顺利,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生更学得好、记得牢,课程安排自然,依此类推、周而复始、进入良性循环。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并使教学成果显著。三、在学习结束后,《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的考核评价中,也可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如试卷考核占总成绩百分之七十,实践考核部分占百分之三十,这样就避免了学生非要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才能把古代舞蹈史记下来,不仅未理解未消化、而且考完就忘,也不容易发生不合理、不全面的考核评价,不失去教学《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的本身价值和意义,对舞蹈表演专业学生今后的理论课程学习开个好头,让学生提高学习理论课程的自信与积极性,让今后学生的理论课程学习能进入良性循环。

作者:何盈盈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查看全文

职校幼教专业舞蹈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舞蹈创新教学.以情动人必不可少;老师要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舞蹈教学要精心设计导语;舞蹈教学课也要收集教学信息反馈.强化训练的实效性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使儿童获得愉快的情绪和美的感受、提高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老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教材本身要能引起学生审美的兴趣、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舞蹈中扮演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信息反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舞蹈教学是职业学校幼教专业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从事职业高中幼教专业班舞蹈教学进二十年来,我在践行中深思,在思索中探求,感触良深如何在幼教专业班开展舞蹈创新教学,让学生在这门专业课中学有所得、得而能用,并为今后从事幼儿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职教专职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这里.我想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舞是生命情调中最直接、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舞蹈就是一种以模仿动作为主、经过艺术加工、整理、组织而成的特殊动作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生动的舞蹈内容.不仅能使儿童获得愉快的情绪和美的感受.而且还能提高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进而锻炼优美的形态和气质.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教专业班舞蹈教学则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课,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将自己置于幼儿角度去感受艺术的美.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培养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因此.以新的理念对待幼儿舞蹈.就需要在创新教学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尝试。

首先,舞蹈创新教学.以情动人必不可少。

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一位美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感是富有感情特征的”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一冶情养性”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动人”.使人产生情绪体验,焕发高尚情感的激荡和思维的起伏,逐步地去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首先抓住“情”字.通过师生间的和谐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心灵发展.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

老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课时精神饱满、态度积极、心情愉快.在舞蹈的教育中.应时时注意保护和滋润每个人的自尊心,要时常以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的舞蹈教学实践.使我明白一个道理.把关爱与鼓励多多给予学生.是这门专业课教学的基本点。我们学校的幼教专业班学生多数来自山区农村.过去很多人从未上过舞台,更谈不上唱歌跳舞了。热情的关爱和鼓励,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进入到体会舞蹈美的心理平台.为进一步学好舞蹈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显然.师生间的情感融洽在教学中尤为重要感情是舞蹈的基础.感情也是舞蹈的灵魂感情是可以通过眼睛来表达的在上舞蹈训练课中.要启发学生的内心情感.特别是高一新生的内心情感.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眼睛.让学生的眼睛随着老师所指的方向移动.随着老师的讲解与示范而移动.以达到寓情于舞蹈之中.在舞蹈动作的训练中体会情感的目的。

查看全文

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音乐专业舞蹈教学有其特殊性,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上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分阶段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组合学习,加强教学能力,重视艺术实践,提高编舞能力。

关键词:音乐专业舞蹈教学艺术实践

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音乐教育专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开展第二课堂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笔者院校音乐系舞蹈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制订出了音乐专业舞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参照北京舞蹈学院教材,从实际出发,将芭蕾基础训练、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组合训练及编舞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耐心细致地组织教学,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以口传身授与主体参与相结合,示范与模仿相结合,讲解与探讨相结合,建立起“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根据学生状况安排教学计划

音乐教育专业的生源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来源于中等师范音乐专业和幼师专业的毕业生,入校前接触过舞蹈课,虽基础较差,但对舞蹈有一些了解;还有一部分学生来源于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入校前从未接触过舞蹈,面对没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就要从最基本的训练开始。

第一学年教学重点:芭蕾基础训练和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针对学生现状,选择一些基础的、技术难度适中的、动作多样的组合练习,如:站立的姿态、手臂的舒展度、腰的柔软度、腿的外开度以及与呼吸的配合等组合练习,使学生身体素质、柔韧性、软开度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控制能力等方面得到开发和提高。

查看全文

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论文

一、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程设置

高质量超额完成《大纲》教学任务,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占据重要作用的课程设置,是与专业教学和研发密切相关,相补相成。舞蹈教学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多元性和实用性,是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成败的重要因素,更是检验我们人才教育和培养模式是否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倡导独立自主的学习思想理念。通过独立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创新、潜能等全面发展,使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主角。全面培养学生学科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术精堪,艺术素质过硬的综合型高素质舞蹈艺术人才。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存在不科学、不合理、不完善和不实用等问题,突显不出自身优势和特色,严重影响到舞蹈艺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认真落实执行教学大纲各项要求,学习吸取兄弟院校经验和方法之外,切实联系自身教学和科研工作实际,发挥民族地域的优势,充分挖掘民族地区艺术特色作用,开发与创编、优化与整合资源,探索适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多元化结构体系。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区域,几千年积淀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浩如渊海,源远流长,民间舞蹈艺术种类繁多且内容丰富,气息淳朴、特色浓郁、风格独特、内涵深远,是民间艺术遗产的宝贵财富。针对广西区域壮族、苗族、瑶族、京族、侗族、水族等风格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种类,开设广西地方特色民间舞蹈、民间艺术采风课程,组织学生深入壮乡村屯、侗家、瑶胞和鱼家水乡的生活生产第一线感受地气,近距离接触民间舞蹈艺术,向民间艺术家、老艺人访问学习,抢救稀少濒危的艺术品种。通过系统的收集和挖掘、归纳和整理,了解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精神内核、艺术特征,亲身感受民间舞蹈艺术的内在魅力、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广泛积累丰硕的原生态材料,从中涉猎那无价的甘蜜,丰富自身营养,为学生即将走出学校融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对新时期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二、彰显学科特色,完善教学体系

当今信息化社会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高、更综合化。传统模式的男女大班或是模仿网络媒体“画葫芦”式,或是教师一个动作学生模仿一个动作等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特别是高校招生的连年扩大,学生翻倍增长,教学课时少;而教学设备的硬件和软件没有丝毫增添,师资队伍没有按生均比例配备,教学资源的匮缺或日趋陈旧而仍超负荷的工作。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不实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相同或重叠,舞蹈教学与专业必修(选修)课或文化公共课之间的产生不合理的问题等,使得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不得不面对现实,重新调整、优化整合,展开对教学理念、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创新。如采取男女分组、基功组合、舞种组合、成品组合等多形式多样化、灵活机动授课。在基本功训练课中改变以往单元或阶段性的授课形式,采用两个星期为一个授新课单元的模式;而舞蹈组合和节目排练课,则单周完成一套组合,双周完成一个舞蹈节目作为教学要求;注重突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少儿舞蹈节目,以及社会阶层、厂矿和社区急需的各种舞蹈节目。有计划安排好上半段、中段、下半段的教学工作检侧,期末考试(查)验收等。这样的教学既连贯又紧凑,既有针对性又具有灵活性的实施舞蹈基本技能、组合与节目成品的排练,突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彰显学科特色和优势,完善学科教学体系,是全面提高学生技术技能,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主要手段。

三、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通过有组织的积极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收集和处理知识技能,并在自主探究和构建知识活动中获取新知识、新问题。通过认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创新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主人翁。舞蹈艺术教学实质上是一个创造思维过程,从收集材料的一度创作到舞者加工、塑造和雕琢打磨的二度创作、再到演出修改的三度创作,即创作、实践、再创作再实践过程。舞蹈艺术材料来源于生活生产劳动,若想让自己舞蹈作品构思独特,艺术特色浓郁且生命力强,就必须要坚持深入生活生产第一线,体验生产劳动多姿多彩韵味和丰富的节奏韵律,让心与物碰撞出灵感火花,升华到肢体艺术并融汇到舞蹈艺术创作当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亲身体会舞蹈肢体艺术形象的内在感官,深刻理解舞蹈肢体动作艺术表现的感觉,并通过不断思考、实践与拓展,用全新思维、多角想象、创造贴近生活并具有新意的舞蹈艺术形象。因此,我们要大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田野采风、平时观察和发现,收集和整理民间舞蹈艺术魂宝,引导广大学生借助先进创作手法与独特的民间艺术元素相结合,改编和创作新颖的韵味浓厚的舞蹈艺术作品,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关注和学习不同民族,不同舞种的艺术形式,关心本专业的知识信息,提高学生对问题分析的潜力和能量。同时,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团结友爱、独立创作、互相交流的学习氛围,敢于让学生发挥专长亲自策划、自编自演的能力,多以支持和肯定的点评,称赞学生艺术创新精神,艺术思维和创作亮点,关心和爱护学生艺术个性和发展空间,以平等友善、包容理解、谦虚负责的态度,鼓励和激发学生创新定精神,促进学生学习全面发展。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论文

201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并以附件的形式下发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标准体现着“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课程目标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个方面,分为九大块三十八个子目标为课程设置提供了详细的参考标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包括六大学习领域三十四个课程模块,分三种学制对学分进行了要求。舞蹈技能作为技能模块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用人单位考核学生技能的重要方面,新背景下在如何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体现学生自我成长和发展,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终生学习是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世纪以来,高等学校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逐步向教师教育过渡,但绝大多数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特别是课程名称和理念,继续沿袭着学科化、理论化、学术化的倾向。舞蹈课时少,训练时间大大缩短,训练内容大大减少,教学目标难以实现。[1]P143同时,学生基础差,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进而厌学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同的舞蹈老师教学内容不一,达成的目标也不清晰,没有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三门必修课程为主,适当增加幼儿园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选修课程。其中心理学、教育学始终按照学科理论课程的体系和标准开设,教学法经过20多年演变,也成了学科教育学。甚至教育技术也成为教育技术学,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舞蹈不仅自身要掌握舞蹈,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把舞蹈准确地应用到教学中。[2]P97《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基本实现了理念和课程结构特别是编制形式的变革,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理念,将学前教育的课程分为三大目标领域: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确立了六大学习领域,其中职前培养的学前教师教育为:1.儿童发展与学习,2.幼儿教育基础,3.幼儿活动与指导,4.幼儿园与家庭、社会,5.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6.教育实践。职后培养的课程包括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体验三类。这些学习领域和相应的课程模块,基本实现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专业化、职业化、实践化,将会引起教师教育领域的深刻变化。这一指引要求在舞蹈教学方面要打破教师教的痕迹,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运用,适应幼儿和相关岗位的需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

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不仅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能够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而且能了解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特点,学会欣赏舞蹈作品,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及审美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表演技能、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组织舞蹈教学能力是教师在组织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而成的。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如何在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背景下,分析教学培养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合适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的实践性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都是应该要认真思考并且,并需要尝试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建设提供资源库

查看全文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论文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比较注重学生舞蹈素养,包括身体素质、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培养,对学生舞蹈理论的要求不高。学习的舞蹈类型以民族舞为主,很多高职院校舞蹈课中,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占整体教学比例的一半以上,如朝鲜舞、蒙古舞、新疆舞、傣族舞等等。除民族舞外,教师还会选用芭蕾舞集训、古典舞身韵训练作为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式

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仍以“口传身授”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对舞蹈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训练。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或者把功底、程度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老师依据不同小组程度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者把起点、程度相差很大的学生分为一组,素质好的学生指导素质差的学生,从而带动整组学生的进步。

(三)教学评价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情景式教学论文

一、情景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有利于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在教学改革之后,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一进行实践,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着一定的作用。情景式教学法作为当今广泛应用的有效教学法之一,主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现有的器材、设备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尤其是在对重难点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对提升教学效率有着一定的作用。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一些难度稍大的动作,学生很难懂,而通过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情景中主动去学习,加深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而且,在情景中的反复练习,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舞蹈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舞蹈的理解进行舞蹈创编,有助于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一定的帮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极难,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从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情景式教学法主要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为主,学生在良好的情景下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思维主动地去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有着一定的作用。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由于整个过程中大多都是以各种舞蹈动作学习和练习为主,长时间如此势必会引起学生对舞蹈的反感,而且,经常性做一些舞蹈动作的话,也会让学生产生疲劳的现象,疲劳状态下对外部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会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通过情景式教学的应用,可以引入一些音乐搭配舞蹈练习,音乐可以起到舒缓人体神经的作用,减少学生的疲劳。当然,任何情景中都存在一定的休息间隙,这对缓解学生的疲劳无疑是最有效的。

二、情景式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