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大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2 05:55: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舞蹈大学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舞蹈大学论文

大学生舞蹈教学论文

一、以直观性的动作感知为基础

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舞蹈家摩斯•康宁汉,主张在跳舞的过程中,以动作为主,脸上无表情。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不需要“神”的表达呢?笔者认为,摩斯•康宁汉强调的是对动作的专注和精准,从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自信、优雅的情绪,并不意味没有情绪的传递。相比之下,很多中国的民间舞蹈,如各种喜庆的秧歌舞,其情绪的表达就比较外放,更加显而易见。舞蹈艺术博大精深,舞蹈动作千变万化,常言道“形走,运气,入神”。只有不断去感知这些直观性的要领,吸取前人的智慧,才能在舞蹈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以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为核心

启发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启发学生的能动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舞蹈教学不同于普通的说教式教学,要使学生成为兼具舞蹈技艺、创作能力、情感表达、综合修养等于一身的舞蹈人才,离不开舞蹈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启发。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情充满兴趣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习能力也会大大加强。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大多数人的学习欲望,但是在长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过程中,难免会枯燥乏味,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因此,舞蹈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对学生加以引导和鼓励。首先,可以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中来,利用故事、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手段,进行舞蹈教学,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口头讲述或者动作示范。再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激励。当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充分的表扬;当学生训练疲惫或者懈怠时,要给予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备受关怀和尊重,从而更加主动地去训练和学习。

查看全文

大学舞蹈教学论文

一、大学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舞蹈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舞蹈教学需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具备专业的理论研究部门,能够通过对舞蹈教学的专门研究,不断提升舞蹈教学水平。但是,部分大学在舞蹈教学体系建设方面较为落后,行政力量未能发挥出实效,影响了体系的建设,突出表现为: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与评价标准,教学深度不够,缺乏层次性与系统性。

(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大学舞蹈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是一种动静结合的艺术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获得舞蹈中的独特美感。但是,当前在大学舞蹈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相对落后,教学方式缺乏多样化的教学实践,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教学方式单一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氛围僵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进一步降低的舞蹈的教学质量。

(三)忽视了舞蹈教学育人功能表达

查看全文

大学体育舞蹈论文

大学体育舞蹈课程是以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与美育素质发展为导向。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是以课程练习的强度为基础,在体育舞蹈课堂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单个动作或动作组合的练习是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掌握教学内容,提高舞蹈练习水平的重要途径,而进行练习活动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一、分解技术练习与完整技术练习相结合

对于体育舞蹈的初学者或者运动基础较为薄弱的大学生,体育舞蹈的动作技术是较为复杂的,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动作技术的分解,制定合理的教学与练习内容,实施合理的训练强度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以恰恰舞的前进走步为例,一个完整的前进走步包含了动作的节奏、髋关节的律动、身体的姿态、以及锁步的分解动作技术。要做出完成的恰恰前进走步就要将以上几项技术分别组织教学与练习,因此在教学与练习的实践操作中要循序渐进、合理分解、逐项练习,逐一掌握分解技术,在分解技术掌握牢固的前提下逐渐过渡到完整技术的练习,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进入了完整技术的练习阶段,仍需适当安排分解技术的练习以利于规范和巩固完整的动作技术。

二、单一舞步练习与套路组合练习相结合

单个舞步是构成体育舞蹈各舞蹈的基础与核心,在体育舞蹈学习初始阶段,学习与练习重点都集中在单一的基础舞步,因为在每一个基础舞步当中都包含了若干重要的舞步基本技术信息,以恰恰舞的纽约步(newyorkstep)为例,完成一次左右两个方向的纽约步,包含了转体运动、身体重心的前后、左右方向的转移,髋关节的摆动等基本技术,为了将舞步的基本技术定型,打好舞蹈练习的基础,重复练习单一的舞步是必要的。单一舞步练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动作定型产生良好的效果。体育舞蹈表演是以舞蹈套路为基本表现形式,因此在掌握一定数量的基本舞步基础之上即可将各单一基本舞步科学组合,过渡至舞步组合的练习。舞步组合练习难度较单一舞步练习难度有较大的增加,这有利于学生舞蹈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升练习的效果。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根据练习的目标将两种练习形式相互结合,合理组织,融会贯通。

三、慢速练习与快速练习相结合

查看全文

舞蹈文化背景下大学体育论文

一、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程发展现状

体育舞蹈选项课在我省大学普通高校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然而,我省与全国高校和南方的一些高校相比,却显得比较落后,特别是在文化大发展的情况下,还有待于不断的提高和完善。一是我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所设置的学时没有统一。由于各高校开设的学期各不相同,所以学时数也不同,有的学校为36学时,有的为72学时,还有的为144学时,比如我们学校则为144学时。二是体育舞蹈教师队伍建设尚需完善。目前在我省普通高校从事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的教师,90%以上不是正规的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毕业的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其他体育项目转过来的,如从艺术体操甚至是篮球等专业转过来的。因此,难以科学地掌握教学进度和保证教学质量。三是教学大纲和教材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都是各行其事,比较随意,或者是采用其他学校编的教材,这给教学带来较大混乱。四是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还在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老方法,没有利用多媒体教材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深化,教学手段单一。五是教学内容比较少。不少学校仅开设部分舞厅舞和少部分摩登舞,且芭蕾形体没有应用到教学当中。六是体育舞蹈教学体系还没有成型,大学生体育舞蹈协会、社团尚待进一步完善,体育舞蹈训练、竞赛零散、时有时无。总之,目前我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的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二、文化大发展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我们根据大学体育舞蹈课的培养目标和特点,进行了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参考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毛振明的《体育教学模式论》,方建新等的《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等。这些研究为我们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经历了传授动作技能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等过程,通过体育舞蹈的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深入学习中央关于文化大发展的决定,我们深刻的领会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体育舞蹈是文化的一部分,必须深化体育舞蹈教学的改革,体育舞蹈的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时俱进,要紧密地适应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体育舞蹈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并通过体育舞蹈选项课的省级立项的进一步探讨,我们认为合作成功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效果更好。

三、文化大发展背景下我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过去几年我们的体育舞蹈选项课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就是部分摩登舞加部分拉丁舞的形式,内容略显单薄,形式也不够多样,学生学起来积极性也不够高,也感觉学习动作比较有难度。经过这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学习,认识有所提高,特别是当前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要不断的充实更新,我们认识到:体育舞蹈选项课程内容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重塑了的文化,所以体育舞蹈选项课的教学内容就应该体现出体育舞蹈的文化特征和体育舞蹈的功能。既要充分体现体育舞蹈的健身性、娱乐性、艺术性、竞技性的特点,又要符合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既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技能,又要注意吸收那些时代感较强的贴近生活的项目,从而丰富体育舞蹈选项课的教学内容,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着活跃的气氛,充分提高和发挥大学生的个性,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价值。因此,我们对体育舞蹈选项课的内容进行了改革,并且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86%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舞蹈课。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舞蹈的种类,在体育舞蹈的先后顺序上做了一定的调整,我们在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上以简单实用的交谊舞和学生喜爱的拉丁舞为主,摩登舞为次,芭蕾形体为辅,健身热舞、街舞等作为热身活动来调节课堂气氛,使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查看全文

大学生体育舞蹈论文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这种压力也慢慢的影响到高校中。随着种种压力的增大,在普通大学生中显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经常在报纸、网络媒体上出现某某高校一大学生自杀身亡的消息。心理健康是人们健康的一个重要部分[1],而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现今大学生必须去面对的一个重要部分,各种自我、偏激、孤僻、抑郁等现象正在不断的困扰着普通大学生的生活。体育舞蹈是目前世界上非常流行的舞蹈之一,它是一门融体育,音乐,美学,舞蹈为一体,以身体动作舞蹈化为基本内容,以双人或集体配合练习为主要运动形式的娱乐健身型体育运动项目[2]。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有体育舞蹈选修课供普通大学生进行学习,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项运动。体育舞蹈作为具有社交功能的体育运动项目,能不能通过练习,起到促进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呢?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随机抽取的200名长江大学二年级学生(其中男生、女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查看全文

学生情感表现下大学舞蹈教学论文

一、大学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意义

(一)深刻领悟作品内涵。

舞蹈作品都具有其自身深刻的内涵,开展教学过程中,为促进教学效果提升,表达其中的情感,增强舞台表现力,必须深刻领悟作品内涵,把握其思想主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开展舞蹈表演,全面体现作品情感,增强学生审美体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舞台表现效果。

舞台表现不仅展示舞者的动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舞姿体现舞者的内心情感和作品主题。从而让观众获得情感体验,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为达到这个效果,不仅要深入分析和理解作品,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情感表现方法,促进学生提高舞台表演技巧和情感表现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三)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查看全文

大学舞蹈教学论文:节奏意识的培养

一、节奏意识是理解音乐的关键

只有在舞蹈教学中先对学生的节奏意识进行培养,使学生们对音乐的节奏加以理解和掌握,才能在舞蹈动作的学习中感受其中的整体意境。自古舞蹈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想提高舞蹈教学的整体质量,对节奏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优秀的舞蹈作品都不是仅仅靠舞蹈者的形体和动作的构成的,在舞蹈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存在。而节奏则是理解音乐的关键。在大学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对节奏意识的培养,而一味追求舞蹈中动作的精致和完美是远远不够的。缺少因为节奏的舞蹈,即使形体再美好,动作再优美,也会因与舞蹈的音乐节奏脱节而显得时快时慢,而影响舞蹈的整体水平。

二、节奏意识是提升审美情趣的基础

在现代的大学教育中,课堂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的地方,学生通过对各种课程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念和综合素质。大多数学生在提高自己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同时,也更加重视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为作为艺术重要代表的舞蹈,则成了大学生的首要选择对象。可是在大学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想提升自己整体的意识素质,对节奏意识的培养则是不可忽视的。在大学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对节奏意识的培养实则是对学生审美趣味和艺术素养的提高。审美情趣看似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然则对不同看学科门类都有着不同的艺术要求。我们可以通过对诗词歌赋的诵读和学习来提高文学审美情趣;可以通过对线条图案的刻画和描绘来提高美术的审美情趣;也可以通过对音符的歌唱和演绎来提高音乐的审美情趣。但是若想提高舞蹈的审美情趣,对节奏意识的培养则是至关重要的。大学舞蹈教学不仅担负着教授学生舞蹈动作的任务,而且也起到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的重要作用。节奏意识的培养在大学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是任何人为因素可以决定的,是与舞蹈的的学科性质和节奏对大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提高的重要性密切相关的。

三、节奏意识是提升舞蹈水平的关键

舞蹈,是大学生所应学习掌握的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然而要想使学生在舞蹈课中有着十分优异的表现,大学舞蹈教学中节奏意识的重要性在诸多发面都有体现。节奏是音律美的体现,在舞蹈的过程中,节奏则是肢体与音律的完美结合。通过在大学舞蹈教学中节奏意识的培养,必然会使学生肢体的协调能力得到提高。没有节奏的舞蹈动作是枯燥无味,没有任何看点的,然而节奏意识的提高却是通过对舞蹈认知的加强而使舞蹈动作更加优美。大学舞蹈教学教授的不仅仅是舞蹈,更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通过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节奏意识则是促进全面发展的重点,因为其在大学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被任何方面取代的。节奏意识是在学生具备基本舞蹈素养之后想提升舞蹈水平促进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节奏意识的培养使其肢体协调能力增强,神经控制能力提高,使其在神情气质和形体素质等诸多方面都得到更深程度的发展。舞蹈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一种艺术,更是向别人表达自己,传递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式。而想要使舞蹈可以成为自己传达的途径,想要自己的舞蹈水平达到那种高深的层次,节奏意识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大学老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这是使舞蹈学习中的大学生更好发展,提升自己的重要举措。

查看全文

舞蹈中的大音希声开题报告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姿态与美的音乐艺术相结合,给人带来了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舞蹈从产生起便和音乐结成了最紧密的联系,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艺术的概念中,音乐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编创者思维方式的拓展,舞蹈艺术走向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舞蹈剧目打破了这种传统,出现了在作品中无音乐,无伴奏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对音乐与舞蹈的剥离?是“大音希声”的回归?“大音希声”能否与舞蹈更完美的结合呢?.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大音希声”赋予了舞蹈以另外的一种美学内涵还是如许多评论家认为的“仅仅是一种虚华、另类”,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舞蹈与“大音希声”

〈一〉音乐对舞蹈的作用.

1、配合并帮助舞蹈表达情绪,展现舞蹈内在气质.

查看全文

音乐与舞蹈学毕业论文设计分析

摘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是把专业理论用熟练的技术应用到实践中。针对省属师范类院校的音乐与舞蹈学学科,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在全国高校转型发展的环境中适时进行改动势在必行。从毕业论文的撰写、答辩的单一形式拓展为毕业论文撰写、毕业设计(专场)二选一的形式,既更加贴切专业特点,又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毕业论文;毕业专场;改革实践

毕业论文(设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毕业能力与进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是把专业理论用熟练的技术应用到实践中。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于2008年和2012年成功遴选为校重点建设学科,2016年音乐与舞蹈学再次成为校重点建设学科。从课程设置、毕业论文、毕业音乐会、教师音乐会、教学公开课、专业技能比赛、实习基地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建设。其中毕业论文环节以论文写作与答辩,拓展为论文写作和毕业专场音乐会并存的模式,以其为改革重点。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与改革目的

(一)现状。1.论文规范与要求:目前一般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的要求基本相同,各学校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化要求、过程管理和质量的把控均有一套完备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2.学生理论研究能力的薄弱与选题的局限性:音乐与舞蹈学各专业特点是技能实践多于理论研究,课程设置技能多于理论,舞台演出是考核学生技术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学生普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现象。毕业论文选题就是一个“坎儿”。关于演唱、演奏、舞蹈动作分析等技术理论的研究基本是重复论述,选择针对某些作品的分析或处理则是老声新弹,对实际的专业指导意义薄弱,与专业实践脱节。指导教师根据学校毕业论文规范的要求,指导学生完成创作,对老师是一种煎熬。学生为完成毕业论文,则带着两个键(ctrl+c和ctrl+v)就来写论文了。复制粘贴、东拼西凑,屡屡出现研究主题与研究内容“双轨制”。(二)改革目的。目前,在全国师范类高校中,音乐学与舞蹈学专业,大多还是以毕业论文形式为主,学生将技能表演的感受化作文字来陈述。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检验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但体现不出艺术表现水准,忽略了专业实践能力的考量。音乐与舞蹈学学科有其专业的特殊性,本学科在强调对艺术本体进行较高层次的学术探索和理论研究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开拓性思维和创新理念。“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舞蹈表演”等是培养具有较深的专业艺术理论和表演技能专业人才,舞台实践是必备的实践形式。为更好地体现这一专业特色,音乐系在经过前期听取相关专家建议、充分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从2015年12月开始实施以毕业设计(专场)代替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改革。即毕业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在开题阶段,可在毕业论文撰写(理论研究)和毕业设计(专场)两种形式中选择其一。1.毕业设计(专场)具有专业学术性质,是学生表演水平及组织排演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毕业专场设计、实施和完成过程中,围绕专业特点,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符合音乐与舞蹈学学科的基本要求,所选择的形式与作品体现出创造性、学术性、专业性与艺术性的特点。2.结合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近年生源的实际情况(文化分与专业分3:7比例录取),部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相对薄弱,对舞台展示缺乏信心和表演欲望,存在怯场心理和懒惰情绪,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加强指导和鼓励,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自信心,并通过毕业专场的展示进行检验。3.通过毕业设计(专场)的实施,能有效地推进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发展,切实培养出学生“学中演、演中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水平、实践能力、节目编创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改革达到的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查看全文

艺术教育研究生学术研究分析

国内外诸多学者都十分重视对教师发展的研究,因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走向。学者史大鹏(2016年)认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艺术教育的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汪旭晖(2009年)指出,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持续优化,因而提出了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青年教师是未来教师队伍的希望,李晓菁(2009年)指出,青年教师的培养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不可忽视的环节,并提出了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践和构建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措施。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要从学生时代抓起,陆万昌(2010年)通过分析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师范生教师技能培养水平的一些对策。高丹(2013年)指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升艺术类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陶蓓(2007年)对艺术类教师的职业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界定,提出了音乐、舞蹈、美术教师应该掌握的技能。高耀等(2017年)从总体质量和分项质量两个维度对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学科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对艺术教育专业研究生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目的是梳理他们选择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以及这些选择的倾向。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了2012到2016年间华东地区设有艺术教育硕士点的几大高校的200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采用归纳分析法,分析这些论文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一)研究样本本文在高校中随机选取了适合研究的200个样本。艺术教育硕士主要分为四大学科门类:音乐、美术、舞蹈、广电传媒(表1)。虽然选择美术方向的研究生几乎是其他方向的2倍,但是总体来说,样本的选取还是比较均匀的。(二)研究过程本文想要解决如下问题:第一,艺术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一般选取哪些问题进行研究?第二,他们在毕业论文中选择了哪些研究方法?第三,研究方法选择的趋势。首先,列出四大艺术学科门类;其次,将这些门类进行对比,挖掘内在关系;最后,揭示研究的总趋势。

二、研究结果

本文按200篇毕业论文的关键词和主要研究内容,将研究生选择研究的艺术教育问题分成9个通用类别,再将其细化为几个子类别(表2)。9个通用类别包括对待艺术活动的态度、参加艺术活动的动力、学校的艺术教育、成年人艺术教育、有特殊需求的人的艺术教育、艺术教师、艺术集体活动、专业教育、艺术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们是艺术教育研究中的典型问题。对美术、音乐、舞蹈、广电传媒四大方面教育问题的比较性分析,揭示了通用类别和子类别之间的特定关系。美术教育方面研究生感兴趣的6个类别分别是:学校的美术教育、非正规的美术教育、有特殊需求的人的美术教育、美术的专业化和集体化教育,以及美术作为一种教育的方式。学校的美术教育分为青少年和更高年级的教学方法两个子类别,非正规美术教育分为写意画和写实画两个子类别。艺术整合和博物馆教育只存在于美术教育中。华东地区经常举办一些画展以提高年轻人的审美水平。美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民间和文化教育背景下得到广泛发展。音乐教育方面研究生感兴趣的类别分别是:创作音乐的动力、学校的音乐教育、成人音乐教育、有特殊需求的人的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音乐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音乐教育类别在学校是使用最广泛的,它包含了很多子类别,如从教学方法到教科书、学习形式、音乐偏好和音乐技能评估。研究显示,艺术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还对精神疾病患者的音乐教育感兴趣。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音乐教育涉及民族音乐、音乐游戏和乐团。音乐作为文化教育手段的问题,是从合唱团和音乐学校的视角来考察的。舞蹈教育的研究中涉及7个类别,分别是:舞蹈的态度和舞蹈的动力、成年人舞蹈教育和特定需求的舞蹈教育、专业舞蹈教育、舞蹈教师群体、舞蹈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学校的舞蹈教育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在各个教育阶段的教学方法和创造力发展。有特殊需求的人群的艺术教育分为两类,一类体残疾,一类是精神障碍。身体残疾的群体主要研究排排舞、民间舞蹈;精神障碍的群体主要研究民族舞蹈和创造性舞蹈。研究生对舞蹈教师教育和当代舞蹈,以及芭蕾的专业化教育同样感兴趣。还有一些调查是关于江苏当地的民间舞蹈群体及其艺术性活动的。广电传媒教育方面研究生感兴趣的主要是学前、小学、中学开展艺术教育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值得关注的是,学生青春期阶段在创造力发展和动力增长方面有很大提高。专业教育的质量包括播音主持、脱口秀等表现。广电传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被普遍认同的。这类艺术教育被列为考查学生艺术天分的标准之一。研究生选择的研究方法相当广泛,包括问卷调查、采访、案例分析、行动研究、教学实验、创造性写作、内容分析等(表3)。根据艺术教育专业研究生的毕业要求,硕士毕业生在毕业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必须采用至少两种研究方法,因此通常学生会把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结合起来,如问卷调查和采访。结果显示,从2012到2016年,问卷调查的使用次数从25降到13,采访的使用次数从12升到21。另一组研究方法有实地考察、案例分析、行动研究、教学实验,这些方法使用的次数相对平稳。创造性写作的方法在最后两年没有人使用。从2014年开始才有人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定量方法到定性方法转变的原因,是由于学校不断地把定性教学引入到研究生教育中。

三、结论与建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