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课堂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06:47: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言课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言文课堂教学创新设计与策略
一、“盲读”“盲译”的概念界定
盲读,是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去除教材原文的所有标点及注释,通过语音停顿来重新断句的朗读方法。其内涵包含以下几方面:其一,充分的预习是盲读的基础。学生在课文注释、工具书等的帮助下进行预习,逐字逐句进行认读,基本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字面意义。其二,无句读素文是盲读的关键(素文指去除了原文标点及注释的原初状态的文字)。其三,停顿断句是盲读的方法。面对素文,学生用朗读停顿来重新断句,并以此体现对原文的理解。盲译,是指在盲读断句的基础上,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素文进行翻译。盲译的操作要点主要有:理解为主,记忆为辅;去除资料,独立完成。
二、“盲读”“盲译”课堂实施策略
策略一:充分准备,师生同步学生方面,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充分预习,通读课文(2-3遍),逐读注释,初解文词,熟读文句。训练初期可要求学生在逐读注释时把重要的实词虚词注解誊写到原文上,以强化学生对重要的文言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对虚词的不同用法进行鉴别和分类,把预习落实到每一个字句的细节中。另外,学生预习要务求实效,最好放在课堂上进行;待学生规范养成、水平提升之后调整至课前进行。教师方面,准备更要精心安排,包括学法指导、预习检查、资料编写等。具体来说,学法指导要分出步骤和阶段,学生训练的不同阶段要辅以方法的跟进,以期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预习检查要及时全面,训练初期以全面检查为主,学生进入正轨以后可灵活采取教师抽查、学生互查等方式进行;资料编写主要是指教师要去除原文标点及注释,制作课件及训练资料,以便课堂活动使用。策略二:全体训练,针对指导日常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因受制于课时的限制、进度的压力、操作的难度等,教师更习惯于运用个别问答式,这样做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学生训练的全体性,思维敏捷且注意力集中的学生训练效果就好,而学习规范较差基础较弱的学生疲于应付,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因此,盲读盲译的实施前提之一,就是教师编写的训练资料人手一份,课堂活动也要以全体学生训练为主。教师发现共性的问题,要及时点评。值得一提的是,在盲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断句的不同处理,盲译也会遇到一词多义的选择、词类活用的识别处理等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辨析,比较不同处理方式带来的不同表意效果,教会学生结合注释、工具书及猜读等方法来突破翻译难点。如《寡人之于国也》一课的盲译活动中,学生翻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一句出现分歧:一说“始”为动词,此处“之”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因而该句翻译成“供养活着的人,为死者办丧事,(使他们)没有遗憾,这是王道开始(实施)了”;另一说“始”为名词,“之”便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因而该句翻译成“供养活着的人,为死者办丧事,(使他们)没有遗憾,这是王道的开端”。这两种翻译从语法上来看都讲得通,也不影响原文意思表达的准确性,因此都是可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在学生产生了疑问和分歧之时引导学生理清思维,辨析方法,甄别优劣,最终练就自主阅读的能力。策略三:梯度训练,循序渐进在课堂活动的难度安排上,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加工要体现设计梯度,由少而多,由简入难,循序渐进。训练之初,教师应根据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编写体系,选择篇幅较短、内容较浅的篇目开展盲读,待学生朗读断句熟练之后再把盲译加进来。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分步骤的教学设计中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篇目的选择上,具体做法有二:一是对接初中篇目,把涵盖高中知识点较多的《桃花源记》《马说》《愚公移山》等用作盲读盲译训练;二是合理选择现有教材篇目,如高中语文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必修2《游褒禅山记》就比较适合作初期训练。规范初成,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加大容量。在篇目的选择上,高中语文必修2《赤壁赋》《兰亭集序》的记叙部分、必修3《劝学》《师说》等都是难度稍有提升的文本,可作提升训练之用。到了后期,学生的文言知识有了一些积累,盲读盲译能力有了一定提升,教师不仅可以选择像必修3《过秦论》、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项羽之死》《六国论》《项脊轩志》这样篇幅较长、词句繁复的篇目来进行训练;还可以故意安排一些词义和语法易错点的辨析,以强化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深化语法点的理解,活化学生文言能力的运用。策略四:长期训练,厚积薄发学习方法和训练技巧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进程,但绝不可能取代这一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的长期的训练,才是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因此,本文所论的盲读与盲译相结合的课堂活动,也需要长期的课堂实践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和文言阅读能力的提升,必然是在长期有效的课堂训练中逐渐体现出来。正因为语文学习效果有其滞后性,教师要足够地耐心、静心、细心,也要引导学生“耐住寂寞,静待花开”。策略五:延伸训练,活化教材笔者认为,高中文言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文言知识的举一反三和文言阅读能力的迁移。从语言学习的本质来看,教材只是学习的起点,开放而广阔的阅读世界才是语言学习的终点。盲读盲译的课堂训练活动同样要遵循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的原则,让学生在延伸训练中活用教材知识点。我们呈现给学生的文言阅读材料,不能目光短浅地局限在教材和与教材有关的文字,而应该既有连续性文本,也有非连续性文本。除了教师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而外,还可采取学生自主选材阅读的方式,真正实现阅读理解的开放运用,学以致用。
作者:王治 田维 单位:重庆市第七中学校
小议怎样提升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益
摘要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了,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模式上,教师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译;学生不停地做笔记,来不及思考被动地接受。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我们要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内驱力,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教学改革;愉快学习
一、注重兴趣激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因此,我们要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内驱力,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
(一)巧导入。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语言习惯也有差距,学生较难读懂。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
(二)用媒体。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现代信息技术飞速进步。视频、FLASH、PPT等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吸引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独家原创: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越来越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通过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等手段,为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在学习中有较好的方法,也为终身亲近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策略。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诸凡需要、兴趣、思想、情感等都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明代王阳明就曾指出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他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比如,在《宋定伯捉鬼》、《狼》等情节较明显的课文教学时,可将课文编成生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从新奇、有趣的故事中理解课文,还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己讲或复述,给学生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对讲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在教学《扁鹊见蔡桓公》时,可先在黑板上写上“病入膏肓”、“讳疾忌医”、“防微杜渐”三个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谁病入膏肓”?为什么“病入膏肓”?怎样防止?用三个成语串连整篇课文的情节,可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桃花源不仅景美,而且人们的心灵也美,可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并熟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还可让他们把本文与已学过的《社戏》、《过故人庄》进行比较阅读。在《愚公移山》教学时,可将动漫flash《愚公移山》引进课堂,让同学们在陶醉于画面和美妙乐曲的同时,领略到《愚公移山》博大精深的内涵,也为课堂教学奠定了感情基调。总之,通过老师的启发,不仅可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文中领略意境美的艺术享受,而且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诵读,培养学生语感
“熟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只有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才能感受到文脉,才能感受到文言文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行文布局的一般规律,在反复诵读中才能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真挚情感。教学中的诵读形式多样,有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集体读,个人读等,尤其注重学生的个人读,根本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动口的同时也在动脑,以读带动理解,调动感官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在调动思想器官投入到学习中。学生通过反复读,不断揣摩速度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感情的变化,长期潜移默化,有助于培养语感。同时,通过反复诵读,还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三、鼓励自主探究,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文言文教育有用性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古代优秀文化的载体,它凝聚着前人的思想精髓和文明智慧,它可以使我们生认识古代社会,更有助于我们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提高我们的语文修养,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文言文教学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因此如何在课堂上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对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教学理论的研究是零散的、个别的。对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行为的研究,更是几乎没有。因此,我认为构筑有效的文言文课堂的研究对有效教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言文的教学现状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进程慢,学习效果差。教师不注重学生文言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文言文教学停留在了文章内容的了解上,基本上处在背课文、背注释阶段。导致了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高,只是被动接受,没有怀疑与探索精神。因此,我想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关于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相关设想,期望能为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落实提供新的思路。
一、注重落实,变“死”为“活”
(一)落实要灵活。
文言文字词句的课堂学习要想活起来,就不能孤立地解释字词句的含义,而要把它们的理解与整篇文章的内容以及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体会紧密地结合起来;不能光照着教参或者资料书简单的备备课,照本宣科的讲给学生,而应突出重难点,于重难点处发问,让学生相互质疑、讨论,让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还会恹恹欲睡吗?
初中文言文多媒体教学现状与对策
摘要: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生活在现代的学生对文言文缺乏了解与兴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但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还是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初中文言文多媒体教学情况为基础,探讨一些主要的问题和对策,希望能够使多媒体技术在被使用时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文言文;多媒体教学;改进
一.考察情况及研究现状
新课标下初中多媒体语文教学以及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研究,虽然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关于两者结合的研究却很少,且文言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研究范围比较分散、笼统,缺乏地区针对性。通过对常熟地区初中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初中的文言文多媒体教学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在调查结果中最常被提及的问题是“效率”问题,一方面,文言文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板书时间,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很多老师课前花大量时间精心备课,在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这种现象在杨洁霞《试论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中也被提及:“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当前大部分的文言文教学都非常具有针对性,一篇文言文该讲些什么,哪些重点讲,哪些可句话带过,几乎所有的一线语文老师都有这种概念。因此一篇优秀的文言文很少有老师将它当成文学作品来欣赏对待,而是被无情地肢解成了字词句的知识点,毫无美感可言。”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模式改革意识落后,课件质量得不到保证”,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很多老教师凭借多年累积的经验教得很好,却不愿意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新教师无从参考,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太过主观,课件质量参差不齐。在初中学段的文言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的手段是合理有效的,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除去这两个主要问题,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可以进行改进的地方。
二.常见误区及改进建议
(一)使用观念:不明工具性,喧宾夺主。1.不明工具性的现状。多媒体是多种媒体的综合,包括图像、声音、文本等多种形式。多媒体应用到课堂上就有了特殊的呈现形式———幻灯片,就是俗称的PPT。多媒体教学方式十分新颖,使得许多教师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心理:因为PPT可以囊括文言文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图片展示、音频欣赏等等,让老师有种不用再做过多其他工作、PPT就可以全能替代的感觉。每一篇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只要有PPT就不用做其他的准备,上课PPT镇压全场。于是常常出现的情况就是,教师上课就是打开PPT幻灯片,出示文字、图片,放音频放动画,课程规划堂堂相同,PPT仿佛成为教师的替代,教师和PPT在讲台上唱双簧,照本宣科。2.多媒体课堂的优势。多媒体确实十分便利,但再怎么便利也不应成为教师的替代。多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节省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等优点。对比老式文言文课堂教学,加入多媒体的课堂可以为学生展现与文言文相符的图片,与古文意境贴合的音频以及大量的描述性文本信息,还可以通过超链接连入相关网站为课文做进一步的补充。学生亲临这样丰富多彩的课堂,被充分刺激视觉、听觉,比起旧课堂单凭教师一张嘴描述的教学方法,这样更易于体会古文多方面的内涵,无论是精神内涵,还是结构妙处。加入多媒体后最明显的优越点是节省了大量时间,这些被省下来的时间原先被用来写板书擦板书,翻找资料出示图片等等,白白损失了珍贵的课堂时间。有了多媒体就不用担心这些时间的浪费,全部都能补充回来。这些多媒体带来的文言文课堂增益应该更好地被利用起来,但据调查显示,很多教师都对这些便利过于依赖,以至于打乱了原本的课堂教学节奏,完全跟着多媒体幻灯片的步伐,继以往捧读教案之后,幻灯片成为新时代的机械教学代表。3.明确工具性的建议。要明确幻灯片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再便利再先进也不能替代使用者的思考与劳动。教师应时刻掌握课堂的主导权,保障学生的主体性,有自己的上课节奏,不让幻灯片喧宾夺主。针对以上情况,可以给出几点建议:一.教师教为主,多媒体为辅。课堂还是需要大量教师的讲解工作的,文字和图片的呈现也许可以让学生大概知晓,但发散的讲解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两相结合更能够增加文言文课堂的效益。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图片音频,有些图片音频也许华丽多彩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对文言文课堂并没有太大帮助,反而会起到反效果,衬得文言文寡淡无趣。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感觉,对课文有着充分深刻的理解,能够选择与文言文内容意境相符的图片音频,避免上述失误。二.注重学生反馈情况。学生说到底还是教育的主体,会有跟不上教师的情况,比如在讲文言文字词时,教师顺着PPT上排版的文字带学生梳理一遍后,马上就翻下一张,这时候就会有学生还没消化完上一张的知识。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字词也是初中文言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放慢速度,加深精度,适当提问学生,留足时间给学生记笔记,让学生在学习字词等枯燥乏味的知识时能跟上班级节奏。教师要牢记放完幻灯片不是课堂的任务,教会学生知识才是,要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反思自我,灵活调整课堂时间分配、讲解速度、阶段任务,让多媒体在它合适的位置上辅助课堂。(二)使用方法:内容格式化,缺乏新意。1.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步骤不外乎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解释字词、翻译句子等步骤。首先,在导入新课时,常常分析完题目后出示图片。如学习《桃花源记》时,讲完题目后直接出示桃花源的图片,很少或者根本没有通过猜测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其次,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时,常常将内容以大段的同色文字出示,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压迫。同时,进行文言文的字词理解与翻译教学时,对于通假字、古今字的解释只有文字说明,没有相应的字形演变的动画辅助。尤其只重视PPT上呈现的课文内容的串讲翻译,不重视文言文朗诵,难以培养学生语感。最后,主要是PPT的色彩搭配与结构设置不太合理。PPT课件多以白底黑字为搭配,结构设置也不太合理,通常通过直线式顺序进行。没有通过思维导图等形式设置超链接,强化教学框架。2.创新文言文课堂教学。针对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意见:首先,像学习《桃花源记》、《小石潭记》这类散文类文言文时,可在学习之前展示图片,提问学生是否认识图片所在地点,设置悬念。其次,教学文言文时往往需要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而与“贬谪”话题相关的文言文,可制作地图,以动画的形式展示作者被贬地点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被贬路程之远,为进一步学习感受文中的情感奠定基础。然后在疏通字词时,学生对于通假字,古今字等字形的演变往往是机械记忆,教师可通过字形演变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如古今字“莫”发展到“暮”,可出示甲骨文至现代汉语不同时期的写法。再次,教学中易忽视的文化常识,仅仅通过语言描述常常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言描述也不够直观。应结合初中学生形象性思维的认知模式,加以阐述。如在学习“弱冠”这一文学常识时,适当插入古代男子不同年龄段发型变化的图片,以更形象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文言文来说,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语感,重视教师的示范性朗诵和学生的反复朗诵。在此教学环节,教师可播放名家朗诵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学会句读。最后,对于文言文中写景的部分,在进行细致的语言分析后,可出示符合情景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景物描写的印象。而涉及到教学文言文写作手法时,可通过插入表格,要求学生完成表格空缺内容,更完整综合地呈现文章写作手法的应用。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要把握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创新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三)使用能力:制作耗时长,收效不佳。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有其科学性和连续性,事前必须作充分的准备。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在教学中,备课自然成为一个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环节。PPT凭借着操作简单、呈现效果突出等特点被广泛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虽然PPT被广泛的使用,但在教师PPT实际制作过程中出现了制作耗时过长、收效不明显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有一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比较生疏,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属于边做边学的状态。加之PPT中会出现插入图片、动画、音效等附加操作,加大了教师的压力和难度,导致教师需要将大部分的精力消耗在学做PPT上,造成重心的转移。这个过程消耗了教师大部分精力和时间,从而导致备课的成本过高。其次PPT作为教学辅助的一种方式,要做到的不仅仅只是改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制作PPT课件之前不能只考虑改善教学手段的问题,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经过精心的安排和设计,PPT课件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这种多媒体技术能否被合理地安插在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与课件的制作思路、方法、技巧紧密结合起来。这个过程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要花大量的时间构思和设计。这对于课业压力重的教师来说,显然是很难做到的。此外在运用PPT时,出现了收效不明显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精心准备了课件。但当实际操作时只是让同学们用作抄课堂笔记的一种手段,学生更关注的是抄笔记,或者只是被其中的动画、图片所吸引。精心准备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只有让教师辛辛苦苦备的课、制作的PPT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才能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自身的实际教学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研究论文4篇
第一篇
一、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
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教学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的运用主要起到四方面的作用:第一,活跃课堂气氛,调动教与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利用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动”与“静”结合的形式将教师教学的内容一一向学生展现,把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第二,基础知识讲解多样化,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教师可以以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利用声音、图片等媒介向学生展示基本的“字、词、句”读写方式,改变原始的“字、词、句”的“板书式书写”和“教师人工阅读”。第三,展示课文意境,享受文章美感。例如,即使以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文章的情感美、让学生更好的领略文章的意蕴美,让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的和谐美。第四,增加学生感官敏捷度,触动学生情感和思维。例如,教师通过图画、影音等媒体形式与课本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兴趣、思维、情感快速的集中到课文所反映的情境中,将文章中的不可言传的“情感”立马传输到学生的情感中,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取向。
二、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素养
第一,文学兴趣与文学素养。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快速的吸收文学作品中的“营养”,形成文学素养。第二,文学知识与文化素养。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力量,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知识,是学生自发形成一般的文化素养,这是学科开设与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三,学习方法与人文素养。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性即是人文性,新课程改的理念之一亦为人本主义。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人文思维。第四,合作学习与创新素养。进入到高中阶段,学生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都已经体系化、系统化,其学习任务主要是在合作中不断地巩固与强化已有知识,并且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会创新,创造性的解决具体的学科问题,形成完备的创造性素养。第五,知识探究与审美素养。新课程标准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情感方面,不仅要求学生拥有感受美、鉴赏美得能力,还要求学生拥有创造美的能力。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坚持美育的要求,深入挖掘学科中各方面“美”的因素,使学生在知识探究过程中能够形成审美素养。
三、课后作业与课堂内容环环紧扣
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对策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要对现今多元化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价值和目的进行再认识。进行中学文言文教学时,要改变落后、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改“字词”教学为“文”的阅读曩学,重视学习主体的参与和创适意识,采用此较法,个性化写作的课堂教学和实习作业的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丰富文言文的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枯綦的文言文教学将会生动活泼.熠熠生辉。
论文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策略创连意识个性化
文言文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中的语言”。文言文教学是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学生语文考核的重要内容,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中学文言文教学愈来愈受到重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推动下,本文试从中学文言文现状,分析成因、正视现实,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对处于困境中的文言文教学改革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1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当前,文言文教学仍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学观念滞后
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提高思路
一、兴趣的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心理成分,它能推动学生产生探索知识的内驱力,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和求知欲。文言文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鉴赏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如利用精彩的导语、现行的教学手段等使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意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带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加深学生对文言知识的认识,让学生明确文言知识的具体应用。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绝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自学文言文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教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在文言文学习的初期,如果有教师的引领,学生则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因此,这个“扶”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把文言文中的句法、语法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认真的归纳总结,不仅让他们认识到中国文言名篇的博大精深,也让他们体会到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教师通过让学生诵读经典古典文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能充分发挥文言文的陶冶功能,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总之,教师要走出文言文教学的误区,改变目前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困难局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文言文成为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香饽饽”,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文言文教学的无序低效一直为人所诟病。因此,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则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将自身从讲台上解放出来,尽量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在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不断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情感,把学生引入文言文的意境中去,让学生充分想象和感悟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渲染等。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历史知识时,要力求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让他们亲近文本、感悟明理,这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注重课堂的师生互动以及课下学生对古文知识的复习运用,这样既可应对千变万化的高考,又能提高古文阅读水平。
三、阅读的重要性
古人云:“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如今我们早已远离文言文所存在的语言环境,这对文言文的阅读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由此可见,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中,语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以形成具有文言语感,教师可采用熟读的方法:教师首先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的场景,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文言文的教学不能忽视诵读,更不能忽视引导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在思考中诵读,是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关键,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感悟文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言材料进行整体的综合、分析和概括,以使文章读起来有朗朗上口、一气呵成的感觉。积极的文言文阅读过程应该是对文章主题不断深化的过程,它能向学生传递一种有关人性的价值观念,能促进学生内心世界的发展,使其更加热爱生活和社会。一次声情并茂的朗诵,一则有趣的奇闻轶事,一段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都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使学生带着审美的愉悦投入到挖掘美的阅读和学习中。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学生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定学习目标,自主阅读文言文,并通过写作等自选方式及时评价学习结果,形成自己的判断。适宜而丰富的阅读能提升学生对民族语言的认同感,能培养学生慎思明辨的阅读习惯,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6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研究
摘要: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否能够顺利被执行是至关重要的。教材选文的合理性也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部分的选文工作更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把这部分作为重点分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选文;研究
“文言”是与“白话”相对应的,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种书面语形式。从先秦到清末沿用了两三千年的时间。以后,白话文才开始替代文言文作为新的书面表达形式广泛使用。到目前为止,文言文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那么现行教材为什么还要把文言文编进去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经过激烈地讨论后,中学语文界得出一致结论:文言文有必要学。但是,学习什么样的文言文?如何能使学生更清楚、更快速地掌握文言文?这是中学语文界需仔细考虑的问题,也是本文的中心议题。
一、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现状
在古代,文言文的用处非常广泛。人们主要用它记载历史,各地区风土人情,个人的思想活动或情感抒发等,学习文言文就是在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比方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派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在风云变幻的商场上,企业家们如何能够带领自己的团队化险为夷,不断创新,在儒家思想中也都能找到答案。由此可见,文言文对提高现代人的文化修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选文存在很多问题。
浅议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中学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沉闷的现象,所以有必要重新反思文言文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可按“预习生成——诵读感悟——激活课堂——拓展”延伸这样的思路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论文关键词】文言文预习生成诵读激活拓展
钱梦龙老师说:古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古文教学需要创新。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文言文教学中,打破“一言堂”的沉闷局面,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动起来,不再视学习文言文为畏途呢?作为一线教师,经过几年的探索、琢磨,我本人总结出了一套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一、预习生成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但学生面对一篇生疏的文言文往往会因自己看不懂而懒得去预习思考,久而久之也就产生了依赖老师讲解的惰性心理。这种被动学习的方法显然要不得。“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方式”,“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弦更张,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为发展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学生课前预习工作的缺乏,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导向性的预习题目,让他们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然后在这种内动力的驱动下,主动去研读课文。例如在教学庄子的《秋水》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
(1)读课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旋其面目/望洋向若/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则殆矣/见笑于大方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