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9:52: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学艺术设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学艺术设计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研究

摘要:内容体系的构建是开发一门课程的关键部分也是教学的核心部分。根据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所需的语文能力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听说读写、文学鉴赏、人文素养等语文综合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专业;语文课程;教学内容

一、明确课程性质

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一般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文化必修课,它应当具有工具性、知识性、基础性、思想性、审美性、人文性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重要工作,大学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母语的能力,因此工具性是最根本的要求。此外,语文是思想、情感传达的载体,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情感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传达的,因此人文性、思想性和审美性更是大学语文应当重视的。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性质,大学语文课程尤其应当注重审美性和人文性。大学语文课程还应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铸造一定的人文精神为主旨,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文学素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专业学习、为今后就业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

二、确定课程目标

根据现代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理念要求,大学语文的基本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语文知识指语文这一学科中关于言语及语言的知识。根据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特征,大学语文课程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字、文学基础知识,了解中外文学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掌握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欣赏常识和技巧;学习并掌握艺术类(如电影欣赏、美术欣赏、音乐舞蹈欣赏、创作随笔等)文章的欣赏常识与技巧;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常识与技巧;学习并掌握文学艺术评论类(如小说和诗歌、电影等)文章写作的常识与技巧[2]。语文能力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文的专业知识进行言语表达交际的收提箱出的一种综合能力。根据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特征,大学语文课程能力目标要求学会如何去分析、赏评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文学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主要是文学作品、艺术欣赏、学术类著作及难度适中的文言文);锻炼并提高学生文学艺术评论类(如小说和诗歌、电影等)文章写作能力;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演讲、辩论等);以语言、文学学习为基础,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语文素质是指在进行言语表达交际时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性、审美性、人文情怀等综合的素养。根据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特征,大学语文课程素质目标要求了解和学习中外优秀文化,接受现代人文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文学艺术作品的熏陶,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文艺审美意识和较宽的文化视野[3]。

查看全文

学术成果认定论文

摘要:艺术学科的课程分类及学术成果认定,因其专业特点显现出它的特殊性。以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为个案研究对象,从管理者的视野提出学术见解,以期从中观察到艺术学科归律性的东西。

关键词:管理者;认知;艺术学科;课程分类;学术成果

艺术学在我国是作为一级学科而纳入国家整体教学体系的。这一学科的概念是:将艺术从宏观角度进行综合性研究,并将艺术中的各个不同类型分别进行专门性研究的人文学科的总称。这样,按照教育部对学科的要求,艺术学下属包括8个二级学科: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舞蹈学。同时,我们也看到,艺术学作为一种现代的人文学科,与相邻学科也有着广泛联系,如哲学、美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音响学,计算机科学,等等。

就艺术学下属的各二级学科本质而言。存在很多共性,它们彼此相通、相互借鉴,如此,拓宽了学科领域,拓展了学术视野。同时,各二级学科在课程类型、授课方式、教学方法上也有很多本质相通的地方。而另一方面,由于各学科的特点,学科之间在上述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作为管理者需要加以关注的。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作为艺术学一级学科建立起来的学院,如何在3个二级学科音乐学、舞蹈学、艺术设计学中,在课程类型、授课方式、教学方法、学术成果评价体系方面形成合理的评价标准,是学院的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去做的工作。

一、关于艺术学科的课程分类

查看全文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改革论文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必须基于就业能力培养,在适应市场需要的前提下,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重,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夯实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环境设计;就业能力;培养;课程改革

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必须基于就业能力培养,在适应市场需要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造力和适应社会能力,为学生创造机遇,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实践能力。因此,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必须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综合能力、创造力、实践能力为中心。

一、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部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整合。一些高校贪大求全,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主要有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专业技术课程等。其中,建筑设计是在建造建筑物之前按照建设任务,以图纸和文件等方式,将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问题与方法通盘展现出来;室内设计是运用建筑设计原理和物质技术手段,创造功能合理且优美、舒适的,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室内环境,包括居住建筑室内设计、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工业建筑室内设计、农业建筑室内设计等门类;景观设计是在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进行整体考量与设计,以提升建筑群和周围环境的舒适度、方便度和审美度的设计过程,包括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室外空间环境创造、景观资源整合保护等方面;环境设计专业技术课程包括素描、色彩、构成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等。这四大门类的课程涉及面较广,故不可能求全责备,而应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类课程分为三个大方向,让学生主攻其中一个方向,然后再学习一些专业技术课程即可,通过实践强化就业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查看全文

艺术学理论的教学与学科发展

进入1990年代中叶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教育产业化,各个高校开始扩大招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使艺术学生的招生数量大增。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又新建一批艺术学院,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原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全日制本科学院,上海大学建立美术学院,湖北艺术学院分开为武汉音乐学院和湖北美术学院,此外,几乎所有的有一定规模的师范大学和师范学院都恢复和增设艺术学院、或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与此同时,综合大学也看到艺术学学科发展的光明前景及艺术学生报名人员踊跃和收费较高的经济效益,纷纷开办艺术学院。90年代成为中国艺术教育飞速发展的第二个高峰。90年代以来,以北京地区为例,综合大学与理工商农林矿等大学纷纷增办艺术学院。如北京大学在原艺术系基础上成立艺术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增设新媒体艺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设立艺术与设计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最近成立艺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设计珠宝艺术学院、中央财经大学设立艺术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设立徐悲鸿艺术学院,现改为艺术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学院、北京商学院等,均设立了艺术设计学院,此外,还有北京服装学院等,由于社会经济、商业、工业、广告、信息新媒体、建筑等的发展,对设计人才空前需要,各大学看准这一机遇,纷纷以设计为切入点,开始组成艺术学院。所以,中国的第二次艺术教育高潮,是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而设计艺术正是连接艺术与社会经济的桥梁,所以各个综合大学以艺术设计为切入点建立艺术学院就是合乎逻辑的事情。北京其他艺术院校也在发展。中央美术学院每年招生一千多人,在原来造型艺术基础上,又新建了建筑学院、设计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9年底合并到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建立研究型大学的统一要求,使清华美学院成为全国唯一没有扩大本科招生的艺术学院,现本科招生的数量每年仍控制在二百四十人左右,分为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艺术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陶瓷艺术设计、金属工艺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及绘画艺术、雕塑艺术、艺术史论等专业。清华美院一方面发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设计艺术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在美术学方面也加快步伐发展,建立了绘画系和雕塑系。

在搞好本科教学的同时,特别注重博士生、博士后及硕士生的培养。清华要求本科生与硕博生的比例是1比1。清华美院美术学原二级学科2003年建立博士点,在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当代艺术研究及公共艺术研究等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以张仃、袁运甫、杜大恺、刘巨德、陈丹青、包林、陈辉、刘临等教授为导师,在全国率先招收绘画艺术创作与研究的博士生,培养了绘画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的高级人才。2000年,清华首先由张仃、吴冠中、袁运甫、杜大恺、刘巨德、陈丹青等教授开始招收“绘画博士”时,当时曾引起非议和讨论,并受到有关兄弟院校的反对,现经过十多年的博士生招生培养,已毕业约50名绘画博士研究生,他们分别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工作,在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清华建立起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复合型博士生培养的教学机制,而原反对清华招收绘画博士生的单位也开始招收绘画博士生。现有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等单位均在绘画博士招生与培养方面积累了经验,适应了社会文化与高等教育发展对高层次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人才的需求。清华近年又以李象群教授和许正龙教授为首,开始招收与培养雕塑艺术创作与雕塑理论相结合的博士生的新的尝试。与此同时,清华美院自2003年建立美术学博士点后,在美术历史与理论研究方向招收和培养博士生。2004年国家批准清华设计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已招收和培养了近五十名艺术学博士后人员,开展艺术学相关课题的科研工作,取得了相应的科研成果。

2011年,经国家批准,艺术学由原来文学门类下属的一级学科上升为和文学门类并列的艺术学门类,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艺术学门类下属美术学、设计学、音乐舞蹈学、影视戏剧学及艺术学理论五个一级学科。这次学科升级和调整,为艺术学各部门的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同时艺术学各部门及艺术学理论如何发展,取得新的创造性成果,也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艺术学理论作为一级学科,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出现,对于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各个层面,如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与科研及学科建设方面还有诸多工作要做。我国在民国时期兴办艺术学院,以美术和音乐为主,主要培养美术与音乐创作人才及师范教育人才,如上海美专、北京艺专、国立杭州艺专,都主要培养国画、西洋画、雕塑等创作人才及美术师范教育人才,均没有设理论专业。但为各专业开设有中国美术史(或中国绘画史)、西洋美术史(或西洋绘画史)、及艺术概论、美学等主要艺术史论方面的理论基础课。有的综合大学哲学系偶尔也开设艺术理论或称艺术学课程,如南京的中央大学宗白华先生在哲学系开设过艺术学的基本原理课程。新中国成立后,在民国时期艺术学院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艺术学院,仍以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创作与表演为主要教学任务,直到1957年,中央美院才成立第一个美术史系,开始招收美术史论方面的本科生。1983年,中央工艺美院成立艺术史论系,开始招收工艺美术史论方面的本科生。中央音乐学院开始招收音乐学方面的本科生。“”结束后,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当时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招生,创作与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均同时进行,而在艺术博士生招生和博士点审批方面,主要是理论方向,如美术史论、音乐学等,改革开放以来培养的硕士、博士生,现已在高校和研究机构,文化教育部门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的艺术学理论学科有了以上的学科发展基础,这使我们艺术学理论学科有了良好的学科根基。无论是美术史论、音乐史论本科生招生培养,还是美术学、音乐学、设计艺术学等学科的硕士、博士生培养工作,都为我们的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教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文学学科和哲学学科有深厚的历史传统。民国时期的综合大学都设有文学系和哲学系。新中国的综合大学,文学和哲学都是人文社科的主要系科。我国古代的诗论、文论有丰富的文献资料,且诗、书、画常常联系在一起加以研究,所以诗文理论和书画理论呈现出互补互证的状况,如南朝齐梁时期有钟嵘的《诗品》,谢赫的《画品》、庾肩吾的《书品》,诗书画三品同时出现,相映生辉,这说明我国古代的书画理论和文学理论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文学理论常常用“文艺理论”加以代替。在中国文学一级学科中,现在所设的二级学科“文艺学”,在1950年代至80年代,我们都称为“文艺理论”,即使现在的“文艺学”,也没有称“文学学”或“文学理论”,而是将“艺”包括进来,称为“文艺学”,这个名称说明,无论是“文艺理论”还是“文艺学”,在研究文学理论时,都是注重对艺术理论的关照。反过来,我们的艺术学理论研究也要关注文艺学或文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在我国文艺理论或文艺学研究已有很好的基础和丰硕的成果,常常在文学艺术思潮与理论的研究中,文学理论处于前卫状态,他们在观念、思想、方法上常走在前面,值得艺术学理论研究工作者加以借鉴。所以艺术学学科虽然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但不要绝对分开,借鉴文学理论的成果来发展艺术学理论,对艺术学学科建设是大有益处的。况且诸如戏剧戏曲理论、电影电视艺术理论,都是文学学科和艺术学学科共同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所以在中国文学理论和艺术学理论的联系,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存在,我们要续接历史而不是割断历史。

艺术学和哲学美学的关系亦很密切。西方的美学学科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但仍从属于哲学。后来德国美学家马克斯•德索想将艺术学从美学中分离出来,单独建立艺术学,但艺术学和美学哲学仍割不断。黑格尔曾将美学称为艺术哲学。哲学要研究人的思维和意识精神活动,主要有三大块,一是认识论;二是宗教论;三是艺术论。艺术是人的精神创造活动,是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往往大哲学家也是艺术学家。而美学更要研究艺术创造与艺术鉴赏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艺术是人类和自然审美关系及人的审美理想的最高表现,美学如果不研究艺术,其领地就所剩无几了。所以朱光潜先生要求不通一艺莫谈美。北大几位美学大家对艺术都有深入研究和深刻的思想。宗白华、邓以蛰对中国书画艺术的空间意境和审美形式有精辟见解,朱光潜认为其代表作不是《文艺心理学》和《西方美学史》,而是《诗论》,宗白华、邓以蛰的学生刘纲纪结合中国书画来研究中国美学史,著有《谢赫六法论》、《书法美学简化》、《书法美》、《文征明》、《黄慎》、《龚贤》等书画研究专著。他们能从哲学与美学的高度来审视艺术学问题,提高艺术学的理论思维能力。在我国,艺术学学科和美学学科虽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在美学研究中也离不开对艺术问题的研究。我国综合大学哲学系及社会科学院的哲学研究所,或文学系中,往往都设有美学教研室或美学研究室,从事美学研究有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中外美学史及艺术理论的研究均有可观的成果。因此,我们从事艺术学理论的同仁应加强同哲学美学学科的联系,以期在哲学美学思维方法、思想观念上,借鉴其研究成果来发展艺术学理论学科。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艺术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和西方航海扩展相伴,西方的一些科学家、人类学家、民俗学、社会学家与艺术学家,对一些新发现岛屿上的土著民以及南太平洋、非洲的原住民进行科学考察与人类学调查的同时,对这些土著民族的艺术活动也进行了考察,他们运用了人类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考察了土著民族的艺术活动和艺术作品,取得一些艺术学研究成果,诸如德国学者格罗塞的《艺术的起源》、法国学者布留尔的《原始思维》等,艺术学在十九世纪后期的发展,正是靠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和艺术人类学来推动的。所以今天我们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应考虑交叉学科对本学科发展的作用,注重运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以及历史学等学科的方法来进行艺术学的研究,开拓艺术学的研究新领域。我国当代艺术学家张道一先生就十分重视将民间艺术研究同艺术学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取得突出成果。他的博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在民间艺术学研究和民间美术收集整理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出版了《民艺学论纲》等多部专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还建立了民间美术博物馆,这都为艺术学理论研究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查看全文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修辞手法

一、文学与陶瓷的内在关系

众所周知,陶瓷艺术的诞生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陶瓷的出现尚有八九千年的历史,但其起源可以溯源至更早的阶段,即在我国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陶瓷就已见雏形。六千多年前,在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上发现了一些简单文字;四千多年前,在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上发现了由多偏旁构成的会意字。这些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学、考古学、陶瓷学和文学提供了重要资料。之后,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更是令人叹服。兵马俑再现了战国与秦代的军事状况;唐三彩俑再现了丝绸之路上的盛大场景;现代瓷雕“林则徐”再现了清末鸦片战争的激烈对峙。这一切充分说明我国的陶瓷艺术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紧密相连。而我国文学的发展与陶瓷的发展如出一辙,紧紧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早在文字发明之前,上古文学就已见雏形,当时的文学以口口相传为主,有与大自然勇敢抗争的神话,有表达愿望,希望风调雨顺的祈祷词,还有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古诗歌。当文字诞生并日渐成熟后,我国各代的文学作品更是精彩纷呈,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比如《诗经》记载了周代的社会图景;杜甫的诗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情况;岳飞的《满江红》表达了他抗金复国的宏伟壮志;明清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小说全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各方面情况。可以说,中国文学根植于中华民族文明。由此可见,我国的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有着共同的艺术基础,这就为文学与陶瓷有机结合提供了条件。其实,早在仰韶文化期间,文学与陶瓷艺术有机联系的艺术现象就已见端倪,将两者有机结合是人们生活的需要,也是表达与抒发情感的需要。我国祖先在仰韶文化陶器上雕刻图腾纹饰,表达了对神秘自然界的崇拜与顺从;描绘人面鱼纹,记载了当时的生产情形。到了封建社会时期,元代青花瓷描绘“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等历史故事;明末民窑青花瓷流行山水画,再加上诗歌做点缀,使瓷器呈现独特意境,令人赏心悦目,因此远销海外,蜚声世界。这一切都说明文学事业的发展为陶瓷艺术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素材。

二、修辞手法在陶瓷艺术中的体现

在文学界,学者将“修辞”定义为“具有说服力的高超艺术”,创作者围绕特定的情境和主题,采用各种手段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使他人更容易接受。文学领域使用修辞是为了呈现文字魅力,而陶瓷艺术应用修辞手法,旨在彰显陶瓷的功能、造型、装饰和色彩等要素。

(一)造型语言修辞

经过烈火锤炼后,陶瓷可以呈现出形式不一的艺术造型。这些造型具有抽象与具体之分,造型语言亦是如此。具象造型具有写实性,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出事物的特征。通过提炼、概括自然界或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能够创造出更具吸引力的艺术形式。而陶瓷作品的抽象造型更加大胆,看似不可捉摸,其实有迹可循,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意味深远。一般而言,陶瓷造型艺术可以在高矮、长短、大小等体量上进行变化,以此丰富作品内涵,再结合隐喻、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法,使受众产生认同感。当然,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不同的造型语言可以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体验,比如曲线给人带来柔和的感觉,直线给人带来理性的感觉。

查看全文

文体生的艺术素养培养

摘要:文化艺术修养能丰富人的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完美的人格形象,良好的文化修养是创造性活动的内驱动因;艺术修养有助于学生创造灵感的诱发。本文就如何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来提升艺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设计人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艺术设计;文化艺术素养;创新

一、艺术设计学生创新意识现状

艺术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其基本特点是实用与美观的结合,即赋予设计物功能和审美的双重作用。设计活动是一项以审美创新为主旋律的创造性活动,设计过程就是围绕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审美创新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创新,艺术设计失去了生命活力,也失去了生存的价值。在知识产权已经普及的今天,艺术设计本身所体现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更加受到了社会、企业、以及设计者本身的关注和重视。创新已成为艺术设计引领市场的灵魂,对于身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更为重要,是他们今后走上社会能否很好生存的法宝。然而就目前高校艺术生的创新能力来看,尤其是民办院校艺术生,普遍存在以下情况:

(一)主动创新意识不强

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和制约,有的学生缺乏创新的欲望,头脑中未形成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有的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想超越现实,却又缺乏行动的信心;有的学生虽然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在生活中又不够主动,缺乏创新的毅力,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没有勇气挑战新的事物;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不多。

查看全文

重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论文

引言

如同所有的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一样,艺术设计教育也总是落后于现代设计的实践。这一点在中国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一方面,迅速崛起的经济建设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信息时代的产业更替几乎冲击着一切领域。在中国植根的现代艺术设计,不得不仓促上阵,以非常不成熟的理论与实践,迎接着信息时代快节奏产业革命的挑战,为中国的产业化提供着力不从心的服务。

另一方面,信息时代对现代设计人才需求的高起点,批量化,又逼迫着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尽快为社会提供着必须的现代设计人才。这一点可以从现阶段中国高等院校遍地开花式地开设艺术与设计学科看得真真切切。

再一方面,中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状况,又十分令人难以满意,社会,或者说市场不能满意,业内不能满意。社会不满意,主要是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业内不满意,最核心的就是没有一个基本可以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教育理论,教育的方向还无法清晰透彻,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设计教学实践的需要。甚至可以说,仅仅有二十几年历史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还拿不出一个自己满意,社会满意,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反映到教育实践中,就是艺术设计教学的无序,师资队伍的不整,教材取用的随意,教学方法的陈旧,招生制度的落后。反映到社会上,就是学生因受教学校的不同,专业水平、职业素质、工作能力等等,有着极大的差异。

高等教育,历来就是出人(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出理论(总结和建立专业理论体系)的地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也不例外。现代设计的实践,要求艺术与设计教育积极回应社会的这一要求,尽快建立起,适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教育管理论文

引言

如同所有的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一样,艺术设计教育也总是落后于现代设计的实践。这一点在中国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重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一方面,迅速崛起的经济建设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信息时代的产业更替几乎冲击着一切领域。在中国植根的现代艺术设计,

一方面,迅速崛起的经济建设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信息时代的产业更替几乎冲击着一切领域。在中国植根的现代艺术设计,不得不仓促上阵,以非常不成熟的理论与实践,迎接着信息时代快节奏产业革命的挑战,为中国的产业化提供着力不从心的服务。

另一方面,信息时代对现代设计人才需求的高起点,批量化,又逼迫着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尽快为社会提供着必须的现代设计人才。这一点可以从现阶段中国高等院校遍地开花式地开设艺术与设计学科看得真真切切。

再一方面,中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状况,又十分令人难以满意,社会,或者说市场不能满意,业内不能满意。社会不满意,主要是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业内不满意,最核心的就是没有一个基本可以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教育理论,教育的方向还无法清晰透彻,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设计教学实践的需要。甚至可以说,仅仅有二十几年历史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还拿不出一个自己满意,社会满意,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反映到教育实践中,就是艺术设计教学的无序,师资队伍的不整,教材取用的随意,教学方法的陈旧,招生制度的落后。反映到社会上,就是学生因受教学校的不同,专业水平、职业素质、工作能力等等,有着极大的差异。

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研究论文

引言

如同所有的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一样,艺术设计教育也总是落后于现代设计的实践。这一点在中国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一方面,迅速崛起的经济建设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信息时代的产业更替几乎冲击着一切领域。在中国植根的现代艺术设计,不得不仓促上阵,以非常不成熟的理论与实践,迎接着信息时代快节奏产业革命的挑战,为中国的产业化提供着力不从心的服务。

另一方面,信息时代对现代设计人才需求的高起点,批量化,又逼迫着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尽快为社会提供着必须的现代设计人才。这一点可以从现阶段中国高等院校遍地开花式地开设艺术与设计学科看得真真切切。

再一方面,中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状况,又十分令人难以满意,社会,或者说市场不能满意,业内不能满意。社会不满意,主要是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业内不满意,最核心的就是没有一个基本可以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教育理论,教育的方向还无法清晰透彻,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设计教学实践的需要。甚至可以说,仅仅有二十几年历史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还拿不出一个自己满意,社会满意,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反映到教育实践中,就是艺术设计教学的无序,师资队伍的不整,教材取用的随意,教学方法的陈旧,招生制度的落后。反映到社会上,就是学生因受教学校的不同,专业水平、职业素质、工作能力等等,有着极大的差异。

高等教育,历来就是出人(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出理论(总结和建立专业理论体系)的地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也不例外。现代设计的实践,要求艺术与设计教育积极回应社会的这一要求,尽快建立起,适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查看全文

重置艺术教育系统

如同所有的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一样,艺术设计教育也总是落后于现代设计的实践。这一点在中国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一方面,迅速崛起的经济建设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信息时代的产业更替几乎冲击着一切领域。在中国植根的现代艺术设计,不得不仓促上阵,以非常不成熟的理论与实践,迎接着信息时代快节奏产业革命的挑战,为中国的产业化提供着力不从心的服务。

另一方面,信息时代对现代设计人才需求的高起点,批量化,又逼迫着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尽快为社会提供着必须的现代设计人才。这一点可以从现阶段中国高等院校遍地开花式地开设艺术与设计学科看得真真切切。

再一方面,中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状况,又十分令人难以满意,社会,或者说市场不能满意,业内不能满意。社会不满意,主要是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业内不满意,最核心的就是没有一个基本可以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教育理论,教育的方向还无法清晰透彻,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设计教学实践的需要。甚至可以说,仅仅有二十几年历史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还拿不出一个自己满意,社会满意,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反映到教育实践中,就是艺术设计教学的无序,师资队伍的不整,教材取用的随意,教学方法的陈旧,招生制度的落后。反映到社会上,就是学生因受教学校的不同,专业水平、职业素质、工作能力等等,有着极大的差异。

高等教育,历来就是出人(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出理论(总结和建立专业理论体系)的地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也不例外。现代设计的实践,要求艺术与设计教育积极回应社会的这一要求,尽快建立起,适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第一章转变思维方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