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素养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10:58: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学素养知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学素养知识

高校大学生文学素养教育路径

面向21世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在于人才的优势,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不可避免的肩负起为为国家谋富强的重任,应该始终将人才培养的质量置于首位。但随着社会中金钱之上、利己主义等不良风气的涌现,高等教育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工具性与功利性等特征日益明显,高校大学生的培养也仅限于专业知识与能力的传授,不断忽视文学素养领域的提升,致使大学生群体出现人文素质匮乏的局面,具体表现为“高学历,低素质”。因此,重申文学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大学生文学素养低下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就显得极为迫切。

一.明晰文学素养教育的功能定位

文学素养是指一个人或组织在文学创作、交流、传播等行为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1]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不仅是实现其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对提升全社会素质具有非凡的影响。因此,从本研究讨论的话题而言,先对文学素养教育的功能进行三个层次的界定。第一层次,文学素养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从全面素质教育的大范畴来看,包括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等等,而文学素养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一环。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专门场所,绝不能将培养目标狭隘的限制于实用知识与技术的掌握,应当与时俱进,深入贯彻庄子“无用之用”的理念,明确无用知识对于学生成长的潜在意义。实用的知识与技术是大学生未来生存的立身之本,决定他们未来的路如何走,但无用知识作为其精神世界的象征将决定他们走多远。文学素质教育作为无用知识的载体,通过对文学中蕴含的优秀文化与道德思想进行宣宣扬,有利于大学生获得情感的寄托与心灵的皈依,更加明确人生存的意义以及对美的追求。此外,有研究者认为一个人的文学素养是社会的缩影,[2]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特殊存在,接受过高等教育,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不难发现,他们的文学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人文素质的构成,进而影响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第二层次,文学素养教育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文学作为一门浑然天成的学科,包含有古今中外各路名家的思想体系,大学生可以在杜甫、文天祥、鲁迅的作品中感受浓浓的爱国情怀;在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中体会生命的真谛;在李清照、柳永的词中提升自身审美情趣。通过文学素养教育不断满足大学生思想领域的精神追求,扩大学生的知识体系与个人学识修养。同时,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形式便是课程,文学素养教育只有纳入规范化的课程体系之中,才有可能获得载体并发挥效用。大学课程按照专业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有研究者明确指出文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3]换言之,将文学素养教育与通识教育课程相结合,利用其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可以潜移默化的提升大学生文学素养。因此,高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应当充分考虑文学素养教育课程的比重,除了使大学生了解本专业应有的知识体系之外,也要充分考虑学生文学知识与能力的掌握,这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整体结构。第三层次,文学素养教育在大学生成才中的地位。众所周知,人才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人才的定义也在与时俱进。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才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国家对于高素质人才的渴求也在促使着大学转变教育观念,培养高水平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早已是大势所趋。根据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与任务要求,高校除了教授专业知识技能之外,更应该注重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文学素养作为全面素质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与人格的养成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深入研究其中的奥妙与精髓,感受古哲先贤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但能够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由此可见,文学素养教育的开展势在必行,高校应该正确认识文学素养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积极倡导文学素养与大学生培养方案相融合,帮助大学生在生存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培养崇高的思想感情与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人格。

二.高校大学生文学素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思想意识存在偏差。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指导思想上未能明确文学素养的重要性,也没有完全意识到文学素养的提升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可能性。大多数高校教师在文学素养教育的课堂上无视学生的走神、迟到等行为,不断削弱学生对文学素养重要性的认识,致使大学生们产生错误思想,不能端正学习文学的正确态度,认为文学素养课程是“可有可无”的,更别提唤醒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之情。另一方面,大学生也未能正确认识文学素养对其自身发展的潜在意义。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们一味地注重金钱之上、利己主义等不正确理念,认为文学不能创造财富,对个人生活质量也毫无影响,缺乏对文学的热情与追求。正是由于这种认知误差的产生,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意也不重视文学素养的提升。但是文学素养作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养成,更会通过大学生群体影响整个社会,进而影响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这表明提升大学生文学素养早已刻不容缓。(二)课程设计存在弊端。我国大学早期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培养专才为目标,将学生限定于一个狭隘的专业之中,忽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通才教育概念的引入,高校逐步意识到通识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大学生除了学习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之外,还需要自主选择一些选修课来修满学分,但是这种选课方式极易出现一种现象,即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而枯燥无味的文学课程便自然而然的受到了冷落。通过调查不难发现,高校在开设选修类通识课程的时候,文学课程的设置明显偏少数,甚至大部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都未出现文学课程,这其中以理工科专业尤为明显。但据不完全统计,国外某些大学在安排课程的时候,会用25%的课时来学习文化艺术与人类学等,[4]这表明国外大学早就已经意识到文学素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此外,课程的标准也未完全统一,文学课程究竟以何种形式开课以及如何保证与文学素养相关的课时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三)教学方法落后陈旧。我国高校进行文学素养教育的方法相对落后陈旧,主要通过教师的口头传输与“满堂灌”等形式,机械化地使大学生了解相应的文学基本常识。文学素养除了文学基本常识之外,还应该包括文学能力的提升,即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感受、创作与表达能力。[5]单一模式的授课方法,容易将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相分离,既不利于唤醒大学生的文学意识,也未能调动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自然而然的使学生丧失了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意愿。另一方面而言,文学素养的形成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但是大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必须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但现实往往是教师在授课的实际过程之中,忽略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与特点,出现“文学素养教育专业化”的现象,即文学教育学术化、理论化。通过单方面照本宣科式的讲授文学知识,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文学黯然失色,更不用说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去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获取文学知识的方法。(四)教学内容缺少活力。培养大学生文学素养的途径除了开设文学教育课程之外,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例如高校内部的一草一木、一言一语虽然弱不起眼,但是也兼具育人效用,通过学校建筑、社团活动、宣传标语的创设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对于文学的认识与理解。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在开展学生活动时,聚焦于科技创新活动及体育活动,忽略了文学的重要性,有些学校甚至根本就不重视,这极大的缩减了文学素养培育的平台。与此同时,高校的宣传宣讲工作也未做到位,缺乏对文学知识重要性的传播,致使大学生较少关注优秀文学作品,不利于唤醒大学生主动提升文学素养的意识、动机,从而失去一次又一次提升文学素养的好时机。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校文化环境的创设也未能跟上科技的发展。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途径早已发生巨大变革,从纸质书籍转变为网络媒介,[6]这意味着仅靠传统的阅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阅读需求,我国高校必须主动出击迎接挑战,进行新一轮的校园文化环境创设大变革。

三.提升大学生文学素养的策略

查看全文

深究图书管理员文学素养

面对如今知识经济与图书馆数字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对图书管理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文学素养方面,文学素养是人文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文学素养是适应图书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如今图书管理员的文学素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图书管理员的文学素养亟待提升。“素养’一词由来已久,“素养”是平日的修养,英文“:quality”。“文学素养”是指与文学相关的各个要素,大到民族精神,小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图书管里员的文学素养主要是指馆员在采编、导读等读者服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上和语言上的水平和涵养,它是心灵对生活的关爱,是图书馆员必备的素质素养,也是人文素质的核心。我们都知道文学的功能不仅可以用来抒发情感,消遣日常生活,更是指点江山,成就伟业的一门艺术,也是图书馆馆员更好地服务于读者的一门艺术。即使文学素养不是人文素养的全部,但却也是它的精华,其特性表现在:第一,长期受文学熏陶的人,其气质、品味和人格形象与普通人相比显著不同,文学对人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的,具有春雨润物之功效,一个品格高尚、人格完整、情趣独特的人离不开文学的的感染。第二,文学可以补充人们的生活经验。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文学是属于意识范畴,是上层建筑的重要部分,它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文学作品是真实生活的生动典型反映,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是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文学作品中的实例和观点不断相互作用的内化过程,会无意识的把自己阅历带进去,从而获得启迪,所以是一个获得知识,提升素养,最后到能力获取的完整过程。因此,只有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图书馆馆员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图书管理员主要是从事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工作性质比较特殊,他们每天都要面对许多各种类型的读者,其读者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脾气秉性也各不相同,在“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下,图书馆员除了具备分类编目、计算机应用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才能更好的和读者沟通,了解读者的心声,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目前我国馆员的文学素养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图书管理员的学历大多不高,据有关资料统计,图书馆的馆员,连大学本科学历都不能普及,他们接受的在职培训也比较缺乏,在接待读者借还书的过程中他们有时会因语言表达不当而引起误会,在导读和推荐图书工作中他们也常感力不从心,而文学素养是提高图书管理员人文素养的关键,面对着新的形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图书管理员应该通过自身和外部的客观资源,努力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在一般的图书馆的图书分类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文学作品的收藏,总的来说,占到了藏书总量的三分之一。而且借文学书目的人数也是首屈一指。如何让读者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找到对自己有益的图书文献,成为图书管理员一大课题,很值得我们去关注。

为此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素质和必要的文史哲知识,这样才能够引导读者读到经典的使他们受益匪浅的好作品。假如一个图书管理员不读孔子的《论语》、不读唐诗宋词,对中国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西游记》不熟;不知道外国名作,如《战争与和平》《飘》《老人与海》等,将很难给读者推荐优秀的书,指导读者有效利用图书文献资源,只有具备了充足的文学知识素养,才能够不至于使自己的素养源泉枯竭,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利用推荐的机会,让用户准确地理解,评价阅读的内容,帮助其克服盲目性,最终为用户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以适应信息化、科技化的数字图书馆的需要。从馆员的整体素质状况我们知道,他们大多文学底子薄,基础差,没有阅读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更不要说研究了,所以馆员应当利用在图书馆工作的机会,抽出时间补缺补差,及时有效地吃透中外优秀的经典的作品。中国四大名著之所以百看不厌,经久流传,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作品的深度,把当时人们的生活境况和精神追求淋漓精致地表现出来。听过文学讲座的人普遍认为,文学讲座针对性很强,一堂高含金量的文学讲座,就是一本经典文学作品的缩影,所以,图书馆的领导应当多请有关专家来馆举办文学讲座,馆员应该充分利用每次的学习机会,在听讲座的短时间内,认真吃透某一问题,写出心得体会,使得零散的文学知识能够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另外,现在信息网络便利,图书管理员自己也可以下载一些像于丹说《论语》,易中天品《三国》等这些经典视频,这样可以迅速获得对这些经典作品的了解,同时整合自己和他们的观点。

这种面对面的文学交流讲座,能够激发馆员的强烈共鸣,使得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进而深入文学的本质性特质。要想真正全面学会一门技术或者掌握一门知识,光靠看和听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是讨论,讨论可以了解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同时改变自己的定式思维。其次是自己动手多写文章,只有这些才能够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而且在适当的时候迅速准确的提取应用。写的时候不能满足于阐述清楚,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学特色,有文学的味道,有兴趣的时候可以自己写写诗歌,散文之类的,最终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内涵。导读工作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是引导读者熟悉图书馆的馆藏,帮助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培养读者对读书的兴趣和爱好。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冷言冷语六月寒。文学素养高的馆员说话时会如春风化雨,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深受读者信赖和喜爱,能在导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反之就容易使读者产生逆反心理,对读书失去兴趣。

现在一些地方的图书馆功能设施都很全,图书管理员和读者可以通过咨询、讨论等形式来达到彼此交流的目的。文学素养高的馆员在工作中就会用自己特有的文学魅力,通过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去影响读者,帮助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学作品,使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对某一知识的全面系统的了解,避免读者盲目性的读书而造成的时间浪费,通过这样的良性互动,图书管理员与读者的关系近了,人情味也更重了,从而提高了读者对读书的兴趣,克服在阅读过程中的困难,获得外部支持性的人际资源。

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不仅仅要教会读者怎样读书,怎样有效获取知识,更重要的在于让读者怎样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优美句子和含蓄精炼的语言以及一些艺术手段。像鲁迅的作品,一些对他的作品风格不了解的读者,可能不够了解其中的一些艰涩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但是图书管理员如果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就可以起到拨开云雾见天日、豁然开朗之效,使读者从单纯的读文学作品过渡到鉴赏和品味文学作品。

文学素养是图书管理员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在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图书管理员只有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时刻把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放在首位,才能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的图书管理员。

查看全文

增强高中语文文学性提高学生文学综合素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在高考压力下,往往忽略对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国内几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比较丰富,但是大部分教材欠缺一些文学性的内容,所以无法满足对于我们文学综合素养方面的要求。本文主要从了解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帮助我们高中生建立文学体系、读写结合,全面提高我们学生文学素养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性;文学综合素养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前提,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备受质疑,尤其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学生学习语文只是为了考高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兴起,网络词汇的流行,造成很多同学语言能力的退化,很多同学口语表达浅薄、书面语言单一。很多同学不再热爱读古典名著,而去阅读网上那些网络小说。所以,我们的语文老师要有责任提升自我,改变当下同学们的这种现象,让同学们重读过去的经典读物,从而提升文学素养。

一、了解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

中国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文学作品一方面展现了中国历史进程,另外一方面它们自身又具备独特的艺术魅力。所以如果我们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必然就无法领会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价值,比如古文中的常用典故。《滕王阁序》中的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这个典故就是来自于《论语•季氏》里面孔鲤聆听父亲孔子的教诲。如果不了解这个典故,我们可能无法理解文中的意思,不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那么我们根本无法正常阅读文言文。中国文学艺术所取得的价值以及彰显的精神,是通过《诗经》、《论语》、《大学》、《中庸》、《楚辞》、《史记》等一篇篇鸿篇巨制堆积而成,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的知识,那么就不可能出现李白、杜甫、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等一批文学家。因此高中语文文学的文学性,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识,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和艺术精神。

二、建立初步的文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

查看全文

高中学生文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中国大部分的高中生在高考压力下,往往忽略对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国内几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比较丰富,但是大部分教材欠缺一些文学性的内容,所以无法满足学生文学综合素养方面的要求。本文主要从了解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文学体系、读写结合,全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性;文学综合素养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前提,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备受质疑,尤其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学生学习语文只是为了考高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兴起,网络词汇的流行,造成很多学生语言能力的退化,很多学生口语表达浅薄、书面语言单一。很多学生不再热爱读古典名著,而去阅读网上那些网络小说。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有责任提升自我,改变当下学生的这种现象,让学生重读过去的经典读物,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了解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

中国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文学作品一方面展现了中国历史进程,另外一方面它们自身又具备独特的艺术魅力。所以如果学生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必然就无法领会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价值,比如古文中的常用典故。《滕王阁序》中的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这个典故就是来自于《论语•季氏》里面孔鲤聆听父亲孔子的教诲。如果不了解这个典故,可能就无法领会这句话的意思,不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那么学生根本无法正常阅读文言文。中国文学艺术所取得的价值以及彰显的精神,是通过《诗经》、《论语》、《大学》、《中庸》、《楚辞》、《史记》等一篇篇鸿篇巨制堆积而成,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的知识,那么就不可能出现李白、杜甫、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等一批文学家。因此高中语文文学的文学性,学生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识,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领会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和艺术精神。

二、建立初步的文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

查看全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摘要:文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交流等方面展示出的思想内涵以及语言水平。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理应培养学生在文学学习、文学鉴赏、文学表达方面的能力,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去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最终使学生获得文学素养以人格修养上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吸收”,需要大量的读书、读好书才能逐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一个方面是表达,或者说写作,只有通过写作才能真正把学习到的内容转换成自己的文学素养,同时写作可以提升对文字的把控能力。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不仅仅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基础知识,更对阅读理解与作文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1以教材为依托进行拓展阅读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学生甄别哪些书可以读、哪些书必须读而哪些书又不必读。在向同学推荐阅读篇目的过程中,要以教材为基础,推荐同类文章。中国的文学历史源远流长,无论是古文、古诗还是近代的散文、小说都有着不同派别的划分,以诗词为例,中国自从《诗经》开始的三千多年的诗词历史可以分为,送别诗、边塞诗、闺怨诗、田园山水诗、咏物诗、记行诗、咏史诗、咏怀诗等不同类型,每一个文学流派都曾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大放异彩,教材中每一首诗词都有着风格相近的,通过这点进行拓展阅读。例如九年级上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为豪放词的代表,我们便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张孝祥《六州歌头》、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等豪放词,增加学生的文学阅历。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作家很多都留下了几百上千幅作品,但是教材一般只会选择几篇,这时可以在学生了解作者背景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继续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提高文学阅读量。例如七年级上《春》这篇文章的作者老舍作为我国近现代著名作家,留下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文章,例如《趵突泉》、《我家的猫》、《大明湖之春》,学生通过学习《春》已经了解了老舍的语言特点以及创作风格,在此基础上对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通过阅读节选作品全文,增加阅读量,提高文学素养。由于教材的篇幅限制,很多文章只节选了部分内容,这时候可以推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将文章读完,进而更广泛、全面的了解文章主旨。例如《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如果学生能通读《三国演义》全文,便能更好的了解全文,了解曹操的性格以及文中细节。例如,本来曹操杀了杨修后,为何“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为何称为“佯”,读过《三国演义》全文后便会了解曹操与夏侯惇的关系,这里自然是假装的。通过这样的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名著方面的文学素养。

2通过写作练习提高文学素养

查看全文

国学素养培养古代文学教学探讨

【摘要】现代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古代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加强对国学素养视角下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极为关键,只有如此,才能将国学素养培养与古代文学教学互相渗透的作用发挥出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将来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奠定扎实基础。本文第一部分对国学素养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对国学素养培养与古代文学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提出了国学素养培养视角下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国学素养;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具体策略

大学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时期,此时期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国学知识,找到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现代文明之间的契合点,这才应该是大学生必须要具有的基本素养。在国学素养培养视角下开展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及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解读,在把握其精髓的同时,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获得更加持久的发展。下面将围绕国学素养培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古代文学教学进行讨论。

1国学素养概述

国学素养,是指通过对大量国学经典的阅读与研习,在对国学经典有正确认知的同时,灵活运用其内容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通过长期以往的国学经典研习之后,学生能构建起良好的价值体系,并且自身的涵养、素养、品质等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简言之,国学素养折射到教育中,其实就是一种人格教育,以不断的修身养性来孕育出真正意义上的“人”。当代大学生基本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个性张扬较为张扬,再加上网络的不断普及,他们的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等必然会有些偏差,加强对其国学素养的培养,势必能让大学生在不断的传统文化学习与吸收过程中,逐渐受到有效的熏陶,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弘扬与传播。

2国学素养培养与古代文学教学之间的关系分析

查看全文

初中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摘要: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其中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包括人文素养的培养,而后一种目标将决定着学生更加积极健康地成长。文章介绍了人文素养的内涵,指出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从发掘教育元素、开展教育活动、组织课后实践等途径来实现更好效果的人文素养教育,从而有效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推动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在应试教育时期,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模式是口耳相传加题海战术,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做题的得分能力,教师和学生不愿意在素质教育方面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以致培养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完全不能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教师的应试教育思维得到纠正,应试教育方法得到革新,其中就包括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落地生根。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可以让学生对人生、人性有更全面的认识,对价值观念、思想感知、品德修养等德育教育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最终推动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文”,指的是人文科学,这也揭露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科学属性,是人类社会发展、人类历史进步、人类科学发明的总结与体现,并且通过文字和语言的形式记录和展示出来。二是“素养”,指的是能力与精神要素,是一种品质、修养、认知、价值观念。两者结合起来,就是通过对作品的学习和领悟,实现内在修养和外在品行的有效养成与发展。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个体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人生价值的领悟、人生梦想的追求等;过程是对文学作品内容的学习、文人墨客精神的领悟、先辈价值观念的体会;目标是实现人格健全、品质高尚。所以说,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内在的涵养、修行与品质,是个人对真、善、美的追求。根据说文解字对人文素养的阐述,更加通俗易懂,人文素养的本质就是为人处世的哲学,包括德行、修养和价值观,它们不是能力,而是人性的思考、人生价值的领悟、人类生存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查看全文

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育策略

内容摘要: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育发生了更多变化,不仅教学形式、方式有了一定的转变,而且在教学内容上也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互联网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教学方法也应有一定的转变。本文将以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教学的变化作为出发点,重点围绕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教学与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汉语言文学;教育;人文素养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不仅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且还有效的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教育领域,互联网给汉语言文学教育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不仅影响了汉语言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且更加关注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互联网下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以人文科学为基础方向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及人文科学所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即一个人的内在思维品质。人文素养中所涉及到的领域较为宽泛,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哲学、法学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人文素养领域之中。新时期,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对于大学生来说,互联网本身能够给他们带来的是很多不同的体验。一方面,互联网中有很多积极向上的素材,大学生从互联网中能获取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另一方面,互联网中也有很多不健康的元素,这些内容多少都会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一定的影响。价值观与人生观本身就属于人文素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也被纳入到互联网下汉语言文学教育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之中,其具体教学目标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如何积极、全面的认识人生。面对互联网中所充斥着的各种不同的人生观,大学生应如何选择并数量正确的人生观,如何结合自身生活状况、家庭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确定自己的人生观。第二,如何提升对网络元素的甄别能力,形成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对网络中的各种元素进行分析,挖掘互联网中的价值观,并通过文学教育的方式理解自身需要形成的价值取向,以此提升大学生自身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人格品质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及道德品质。对于任何一位大学生来说,只有树立了健全的人格品质,才能形成更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维品质,也才能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做出更多成绩。互联网背景下,由于网络中有很多元素具有较强的混淆性,致使很多大学生容易陷入互联网之中不可自拔,进而导致大学生人格品质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学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的第二个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具体培养内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形成外向的性格,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积极的对待各种问题,提升学生对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大学生气质,增强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大学生日后就业整体形象。第三,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增强大学生思维能力,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优秀的道德品质。3.培养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需要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更需要对学生其它多个方面进行培养,通过多角度推动学生能力提升,进而达到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良好的专业素养,这是大学生综合素养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判断一位大学生学习能力高度的重要因素。互联网背景下,任何一位大学生都必须掌握互联网技术并运用互联网技术展开各方面的深入学习,进而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奠定基础。第二,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做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愿意为祖国、人民付出一切。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更应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三,正确的职业道德素养。大学教育是一种分专业的教育,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的工作方向也会有所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汉语言文学教育应更加注重对学生正确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通过教育引导学生理解未来职业中的努力方向,为提升学生未来就业能力增添砝码。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查看全文

古代文学教学方法与实践

【摘要】中华文明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对当代国民的行为意识、思维观念、价值理念和道德情操具有深远的影响,古代文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学科,也要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关键词】国学素养;古代文学教学;培养策略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一定的转变。高等教育是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前沿阵地,在开展教学改革中,也要积极迎合市场需求,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中国古代文学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代文学和国学素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通过渗透国学素养,可以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素质,提升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对社会形成正确的认知,具有正确的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因此,高校要将国学素养培养融入到古代文学教学中,发挥其育人价值和育人优势。

一、国学素养培养与古代文学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互相渗透

国学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其中渗透的不仅是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知识,更是各种思维观念、道德理念和价值信仰的碰撞与融合,是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和学派的文化印记。在开展国学学习中,需要借助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有效解读和深入研究,掌握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环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查看全文

剖析中学语文教师的价值

课改后的中学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它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这对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学科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中学语文教师的素养现状却令人堪忧。由于受重分轻质的评价机制的影响,不少语文教师是一头扎进题海,把那些鲜活的艺术形象、人文味十足的作品肢解成一道道标准选择题,用理性分析替代情感交流。更有不少语文教师,经过几年的“潜心”教学,自以为有了应试的心得,加之语文也不必像数学老师那样埋头于偏难怪题之中,受了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变得愈加浮躁,对于自身的知识更新和素养提高则无暇顾及。此外,“职称评审”与“教师专业成长”客观上误导了不少中学语文教师,或者说让不少语文教师丧失了“文”性。因为不少教师片面的认为多、研究好课题就能早升职称,还能成长为教育的专才。许多教师为了职称、为了专业成长而“失其本心”,缺少了文人的些许清高、缺少了文人的宽大胸襟。他们看得更多的书籍是教育理论,少了文学作品;写得更多的是教育论文,少了文学创作,甚至根本没有文学创作。鉴于上述现状,笔者认为,当代中学语文教师身上应该少一点“俗”气,多一点“雅”气;少一点“匠”气,多一点“师”气。如何形成自身的“师”气,应该先培养自己的文、才二气。

一、中学语文教师要以有才气为自身的追求

1、要具有宽广渊博的知识。语文是一门基础的独立学科,又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课”,它与哲学、政治、文学、美学、天文、地理、历史、法律直至音乐、美术、书法……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教师,尽管不是直接向学生教授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但无论如何不能是“科盲”。另一方面,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几乎是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深浅和眼界的开阔。所谓居高方可临下,深入方能浅出,这就需要我们这些语文教师不断探求更新知识,力求广博精深,广中求长,一专多能,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创新教育环境。

2、要具有精深的中文专业知识。在教学的实践中,大量的语文知识基本上来自《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汉语》、《现代文学》、《文学概论》等专业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传播知识的必然前提。教师要对每一篇课文进行分析讲解,如果教师不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水平,是很难被学生理解、接受、消化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一大批优秀中学语文教师的课之所以受学生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中文专业知识雄厚,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语言艺术水平也很高。

3、要具有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是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言传身教,教师写得一手好字,就能给学生做榜样,起示范作用,无论对于课堂教学还是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都有很大的帮助。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与学生交流感情,能以情动人,深深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中学语文教师要以有文气为自身的突破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