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素养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17:08: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学素养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前教育儿童文学课程探讨
[摘要]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能适应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的优秀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提高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实施质量和水平,这是值得专业教师思索的问题。本研究结合广西教育学院的办学情况,通过调查和研究学前教育专业下的儿童文学课程实施,总结概括出儿童文学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力图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桥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从而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构造以学生、教师和课程为主的实用化、创新化和信息化儿童文学教学体系。
[关键词]学前教育;儿童文学;课程;实施
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基于学前教育专业下的儿童文学课程实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国家大力推进学前教育的办学力度,实施2019年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健全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监管体系;另一方面,儿童文学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学前教育工作者进行认真探索和研究。本文具体结合广西教育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析学前教育专业下的儿童文学课程实施现状和问题,从而提出课程实施的有效对策。
一、学前教育专业下的儿童文学课程实施现状
儿童文学课程是学前教育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以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为主,从儿童的角度指导示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现职前和职后的衔接。通过培养学生具备儿童文学鉴赏、朗诵、创编和表演能力,实现儿童文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立足于广西教育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开设还处于有待发展的阶段。虽然在办学过程中,学生生源较少,教师队伍单薄,教学设备缺乏,但是在党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广西教育学院正在努力建设一批茁壮成长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强化师生校外实践,优化教育教学改革,内化课程监管机制,从而实现以教促学、以教促教、以教促校,充分落实具有广西教育学院特色亮点的儿童文学课程体系。
二、学前教育专业下的儿童文学课程实施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与文学社团建设研究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与文学社团活动相结合,既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也有利于增强文学社团活动的效果,对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大有益处。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文学社团;教师培训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爱国爱党,人格健全,个性健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成功的语文教学需要深入研究语文知识的内在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同时也要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语文这门学科的情感成分较为丰富,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景,提供给学生较多的实践机会,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非常有限,所以就需要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文学社团活动,通过讲座、读书会、辩论会、征文比赛、社会调查,改编课本剧、广播、网络等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文课堂教学与文学社团活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方式也更加灵活、开放。自主学习、讨论合作、探索研究等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大有益处。文学社团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和信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增强了综合素能。文学社团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活动。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精神方面比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也会把社团活动的一些方式方法适度地引入课堂,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改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推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同时语文课堂教学也为文学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文学社团活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通识教育中人文课程设置研究
一、通识教育和人文课程
(一)通识教育及其课程内容
通识教育即“generaleducation”,从古希腊贵族的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和自由教育发展而来,在民主的社会里,随着教育权的扩大,教育的下移,通识教育代替博雅教育逐渐崭露头角。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并指出“我们学院预计给青年一种generaleducation,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1]为通识教育作了最初的定义,并使它首次进入课堂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历经两个世纪的传承,从备受忽视到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流,人们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也日趋深入。通识教育之于形成健全人格的重大作用,关键在于通识课程的设置。《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中阐述通识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有效思考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做适切判断的能力、对价值的认知能力,因此将通识课程分为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领域[2]。
(二)人文课程的重要作用
1、人文课程是实现社会、学校、学生对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
从社会角度看,倡导构建良好的社会用人标准,尤其是需要具有良好道德和人文情怀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从学校角度看,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理工科院校意识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理念才是当今人才培养的核心,提高人文素养是关键;从学生自身角度来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科技创新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能力,而创新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提升。文化艺术有助于开拓创新思维,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钥匙。通识教育中的人文课程,正是理工科院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开展人文教育,实现突破创新的有效途径[4]。
小议校园文学社团作用
中文摘要:发挥好校园文学社团的积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办好文学社刊,发挥好校园文学社刊的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点带面,创设良好的氛围,促进作文教学;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文学社团管理办法。
关键词:社刊活动氛围制度作用
始终认为有纯美的心灵的地方就该有校园文学社团,在这个纯文学不景气的时代,校园文学社团方兴未艾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但校园文学社团不应该“团”浮于事,应该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如何发挥好校园文学社团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方面着手去做∶
一、办好文学社刊,发挥好校园文学社刊的作用
文学社刊是文学社成员展示自己写作水平的平台,是校园文学社团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办好文学社社刊至关重要。为充分发挥社刊的作用,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
1、合理整合社刊刊登的稿件
儿童文学小学教育论文
一、小学教育中儿童文学教育的必要性
什么是儿童文学?许多儿童文学作家以及教育家都对其进行过界定,概括来讲儿童文学是一种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具有趣味性、可读性的,能够启发儿童学习兴趣的文学作品。郝月梅(2003)将儿童文学分为三个层次:幼儿文学(6岁前)儿童文学(6~12岁)少年文学(12~16岁),而小学教育的教学对象是处于7~12岁之间的儿童,正是儿童文学的主要读者,仅从教育对象的一致性来看,就决定了小学教育离不开儿童文学的存在。从国家的教育政策上看,从1920年教育部将小学生的国文改为国语后,儿童文学作品就开始被选为课文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之中。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据韦宏(2006年)的统计,共收录作品400篇,其中儿童诗歌68篇,童话寓言66篇,儿童散文88篇,儿童故事92篇,儿童科普文艺19篇,其总和占据课文选文80%以上的比例。此外,国家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作用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提升,这两方面素养的提升更是离不开大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熏陶。此外,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儿童文学的理解和鉴赏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成年人难以与小学阶段儿童的行为特征、心理特征产生共鸣。如果用成人的思想、成人的行为习惯来要求小学生“懂事”,对儿童成长会起到“拔苗助长”的效果,而解决这一沟通难题最有效的手段则是儿童文学。小学教师通过大量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的思维,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对小学教师进行儿童文学课程培养,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教师的童真童趣,并能够进一步对学生的阅读需求提供指导。
二、儿童文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虽然我们已经明晰了儿童文学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是否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了呢?其答案是否定的。纵观我国教师培养系统———师范院校的教育,我国基础教育共12年,其中小学教育占有一半的年限,其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教师培养系统中仅有4所院校开设了儿童文学相应的培训课程,而全国有一亿多小学生需要教师的教学指导,供求偏差如此之大也就说明了目前我国师范院校教育培养系统的一个缺失。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儿童文学是作为必修课来培训的,儿童文学是所有师范生的必修课。而我国师范院校课程设置中的这一缺失导致师范生对儿童文学的分析鉴赏能力不足,不仅不能准确理解和分析儿童文学作品,在学生需要更多阅读材料时甚至不能进行推荐和引导。小学阶段不同于初高中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我意识以及对个性的追求远不如初高中学生强烈,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指导。而在这一阶段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培养起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无疑是小学教育的失职。因此如何丰富师范生儿童文学相关知识,也为我国高等院校改革提出了一个方向。此外,社会各界对儿童文学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足。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对于儿童文学来讲,很多家长不能理解其价值,只把教科书内容当作知识,认为儿童文学作品是闲书,不具备教育性,甚至认为孩子看儿童文学作品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从而斥责孩子,禁止孩子看这类书籍。要改变这一局面就需要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媒体等大力宣传儿童文学作品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当代社会网络普及,电子产品的使用人群越来越年轻化,这就使小学生更倾向于沉迷于网络,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娱乐中。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唯有老师和学生家长相结合,老师在课堂上做好引导,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生动地讲授课程,及时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布置作业的形式加以引导,激发其学习的渴望。每堂课上课前拿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登上讲台进行汇报,即能够验证学生学习成果,又可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此外家长的引导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学习永远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只要乐于学习的家长才能培养出乐于学习的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更容易养成读书的习惯,积累起良好的文学素养。
作者:庞卓单位:辽宁大连沙河口区中心小学
语文文学教育研究
一、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文学教育的现状
1.语文学科教育的现状
第一,通过竞赛折射出语文学科地位弱化。在全国各大学科知识竞赛项目中,我们不难发现,常见的知识竞赛比如奥数,英语,物理,化学等方面,相对而言,语文竞赛则显得黯然失色,我们只能看见鲜少的作文竞赛,征文活动等,竞赛触发的外在驱动力在语文学科上就显得尤为不足。第二,从课外辅导班的设置情况可以明显看出语文学科未受到对等的重视。在当前的教育状况中,我们发现奥数辅导,英语培训,理化培训的辅导机构屡见不鲜,唯独语文培训略显冷清。语文学科的学科重视程度持续低迷主要是由于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人们潜意识将其期望值定位过高,多数学生都认为,语文是感性的学科,就是需要自身的语感和天赋,没有必要进行系统专业的训练,一般的学生即使没有专业的培训也能达到相应的考试标准。由于观念上的不重视,导致语文学科的学习时间分配削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2.网络计算机的发展引入多元文化冲击传统语文文化
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物质文化极大丰富,电子计算机网络媒体应运而生,网络媒介传递的文化形式鱼龙混杂,网络文化中的一些不良文化形式极大的冲击了传统文化的地位,课堂教学的魅力明显逊色于琳琅满目的网络文化,网络游戏和视频的刺激和诱惑比课堂内容灵活有趣的形式和画面对语文教学的课堂形成了足够大的反冲。语文文化内涵深远,需要沉心静气才能领悟得到,而网络快餐文化容易接受,从难易程度相比而言,也容易打消学生对传统文学教育的学习热情。
二、加强文学教育的若干措施
深究图书管理员文学素养
面对如今知识经济与图书馆数字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对图书管理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文学素养方面,文学素养是人文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文学素养是适应图书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如今图书管理员的文学素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图书管理员的文学素养亟待提升。“素养’一词由来已久,“素养”是平日的修养,英文“:quality”。“文学素养”是指与文学相关的各个要素,大到民族精神,小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图书管里员的文学素养主要是指馆员在采编、导读等读者服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上和语言上的水平和涵养,它是心灵对生活的关爱,是图书馆员必备的素质素养,也是人文素质的核心。我们都知道文学的功能不仅可以用来抒发情感,消遣日常生活,更是指点江山,成就伟业的一门艺术,也是图书馆馆员更好地服务于读者的一门艺术。即使文学素养不是人文素养的全部,但却也是它的精华,其特性表现在:第一,长期受文学熏陶的人,其气质、品味和人格形象与普通人相比显著不同,文学对人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的,具有春雨润物之功效,一个品格高尚、人格完整、情趣独特的人离不开文学的的感染。第二,文学可以补充人们的生活经验。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文学是属于意识范畴,是上层建筑的重要部分,它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文学作品是真实生活的生动典型反映,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是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文学作品中的实例和观点不断相互作用的内化过程,会无意识的把自己阅历带进去,从而获得启迪,所以是一个获得知识,提升素养,最后到能力获取的完整过程。因此,只有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图书馆馆员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图书管理员主要是从事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工作性质比较特殊,他们每天都要面对许多各种类型的读者,其读者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脾气秉性也各不相同,在“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下,图书馆员除了具备分类编目、计算机应用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才能更好的和读者沟通,了解读者的心声,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目前我国馆员的文学素养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图书管理员的学历大多不高,据有关资料统计,图书馆的馆员,连大学本科学历都不能普及,他们接受的在职培训也比较缺乏,在接待读者借还书的过程中他们有时会因语言表达不当而引起误会,在导读和推荐图书工作中他们也常感力不从心,而文学素养是提高图书管理员人文素养的关键,面对着新的形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图书管理员应该通过自身和外部的客观资源,努力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在一般的图书馆的图书分类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文学作品的收藏,总的来说,占到了藏书总量的三分之一。而且借文学书目的人数也是首屈一指。如何让读者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找到对自己有益的图书文献,成为图书管理员一大课题,很值得我们去关注。
为此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素质和必要的文史哲知识,这样才能够引导读者读到经典的使他们受益匪浅的好作品。假如一个图书管理员不读孔子的《论语》、不读唐诗宋词,对中国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西游记》不熟;不知道外国名作,如《战争与和平》《飘》《老人与海》等,将很难给读者推荐优秀的书,指导读者有效利用图书文献资源,只有具备了充足的文学知识素养,才能够不至于使自己的素养源泉枯竭,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利用推荐的机会,让用户准确地理解,评价阅读的内容,帮助其克服盲目性,最终为用户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以适应信息化、科技化的数字图书馆的需要。从馆员的整体素质状况我们知道,他们大多文学底子薄,基础差,没有阅读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更不要说研究了,所以馆员应当利用在图书馆工作的机会,抽出时间补缺补差,及时有效地吃透中外优秀的经典的作品。中国四大名著之所以百看不厌,经久流传,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作品的深度,把当时人们的生活境况和精神追求淋漓精致地表现出来。听过文学讲座的人普遍认为,文学讲座针对性很强,一堂高含金量的文学讲座,就是一本经典文学作品的缩影,所以,图书馆的领导应当多请有关专家来馆举办文学讲座,馆员应该充分利用每次的学习机会,在听讲座的短时间内,认真吃透某一问题,写出心得体会,使得零散的文学知识能够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另外,现在信息网络便利,图书管理员自己也可以下载一些像于丹说《论语》,易中天品《三国》等这些经典视频,这样可以迅速获得对这些经典作品的了解,同时整合自己和他们的观点。
这种面对面的文学交流讲座,能够激发馆员的强烈共鸣,使得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进而深入文学的本质性特质。要想真正全面学会一门技术或者掌握一门知识,光靠看和听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是讨论,讨论可以了解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同时改变自己的定式思维。其次是自己动手多写文章,只有这些才能够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而且在适当的时候迅速准确的提取应用。写的时候不能满足于阐述清楚,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学特色,有文学的味道,有兴趣的时候可以自己写写诗歌,散文之类的,最终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内涵。导读工作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是引导读者熟悉图书馆的馆藏,帮助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培养读者对读书的兴趣和爱好。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冷言冷语六月寒。文学素养高的馆员说话时会如春风化雨,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深受读者信赖和喜爱,能在导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反之就容易使读者产生逆反心理,对读书失去兴趣。
现在一些地方的图书馆功能设施都很全,图书管理员和读者可以通过咨询、讨论等形式来达到彼此交流的目的。文学素养高的馆员在工作中就会用自己特有的文学魅力,通过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去影响读者,帮助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学作品,使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对某一知识的全面系统的了解,避免读者盲目性的读书而造成的时间浪费,通过这样的良性互动,图书管理员与读者的关系近了,人情味也更重了,从而提高了读者对读书的兴趣,克服在阅读过程中的困难,获得外部支持性的人际资源。
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不仅仅要教会读者怎样读书,怎样有效获取知识,更重要的在于让读者怎样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优美句子和含蓄精炼的语言以及一些艺术手段。像鲁迅的作品,一些对他的作品风格不了解的读者,可能不够了解其中的一些艰涩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但是图书管理员如果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就可以起到拨开云雾见天日、豁然开朗之效,使读者从单纯的读文学作品过渡到鉴赏和品味文学作品。
文学素养是图书管理员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在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图书管理员只有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时刻把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放在首位,才能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的图书管理员。
文学社团人文教育价值与路径
摘要:高职院校文学社团在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想教育和人文方法教育三个方面都具有显著的育人价值,可从创新社团管理方式、创新社团刊物栏目、创新社团活动载体等角度探讨高职院校实现文学社团人文教育价值的路径创新。主要包括创新宣传理念、加强队伍建设、形成新、旧媒体合作机制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学社团;人文教育;价值;路径
1引言
“社团”,即社会团体。《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指出:“社会团体是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学科意义上的人文总是服务于理想人性意义上的人文。”[1](P10)较之聚合功能与服务功能,社团的教育功能被关注较少。高校文学社团,就是以人文教育功能为主的社团组织之一,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的高职院校更需要解读校园文学社团的人文教育价值,探索校园文学社团的人文教育路径创新,为学生提供更稳定的安全感、归属感和思维创新的思想阵地。
2高职院校文学社团的人文教育价值
“社团组织的活动可以丰富成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成员的基本技能,促使其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这是社团最基本的功能。”[2](P61)高永会(2008)在阐述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时提出“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包含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想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和人文方法教育等四方面内容,以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1](P13-14)下面我们结合我国高职院校育人目标和办学实际,从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想教育、人文方法教育三个层面探讨高职院校文学社团的人文教育价值。2.1人文知识教育价值。文学社团作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平台之一,其人文知识教育价值就是文学社团活动内容的直接目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提高阅读理解、审美鉴赏能力。通过举办文学讲座、征文比赛,文学刊物,组织社团会员参与文学名著赏析沙龙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审美鉴赏能力。二是提升传统文化修养。通过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具体社团活动主题,吸引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承的兴趣。三是强化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征文、微信推文策划等文学创作活动以及集体、公开地修改讨论,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将文学创作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实现文学社团的人文知识教育价值。2.2人文思想教育价值。“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培养社会公民的功能。”[3](P41)文学社团的人文思想教育价值在高职院校中主要体现在社会公民的思想培育上,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陶冶思想情操。职业院校的人文类课程一般仅限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大学语文和一些专业文化课程。文学社团组织的文学鉴赏和文学创作活动,以优秀例文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思想状态,理性面对技能学习中的精神面貌,在相互对照、扬长避短的过程中,提炼、领悟个性化工匠精神内涵,逐步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展示当代职校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二是构建美好人生。职业院校人文课程大多以知识性理论目标为主,文学社团作为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阵地之一,其文学鉴赏和文学创作活动可以凝聚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发现、领悟、内化文学世界的美好情愫,并落地到生活、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构建自己的美好人生。2.3人文方法教育价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学社团的人文方法教育价值在高职院校中主要体现在逻辑思维方面,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提高读写能力。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性极强的实践活动,而文学社团开展的日常活动以文学创作活动为主,以读写能力为代表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其主要人文方法教育价值之一。职业院校生源文化基础普遍较弱,阅读写作能力大多停留在基础教育阶段,仅仅依靠语文课程教学,无法在实质上培育学生的读写能力,文学社团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人文方法教育价值在高职院校中显得尤为重要。二是提升可持续素质发展能力。文学社团的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使学生逐渐养成站在技术本身之上思考问题,站位高远而勇于探索的逻辑素养。这种思维方法和能力既可以指引学生的校园求学之路,又可以时刻提醒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不断探索创新,在技能基础上融入人文艺术元素,成长为与当代人才需求无缝对接的社会主义技能型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高职院校文学社团的人文知识教育价值、人文思想教育价值、人文方法教育价值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知识、思想、方法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人文知识教育价值是人文思想教育价值与人文方法教育价值的基础;人文方法教育价值是人文知识教育价值与人文思想教育价值的目标;三者共同服务于职业教育的人文育人目标。
大学汉语言文学论文
一.活动目的和基本思路
“多元品文学”的汉语言校园文化活动旨在通过“初荷亭亭立,多元品文学”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开放大学学生对文学作品和事件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整体素养。其次,“多元品文学”的丰富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第三,展示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实践环节的改革创新实践。第四,结合国家开放大学西安分部的校园文化建设,寓教于乐,丰富教职工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汉语言文学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为“初荷亭亭立,多元品文学”,意为展示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特色,用多元、多彩的艺术形式解读文学。所有活动作品均应为文学作品、事件、案例的演绎和解读,活动作品包括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以情景剧演绎、绘画、舞蹈、戏曲、文章、茶艺、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鼓励各种新兴演绎和解读的艺术形式。选题范围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等具体文学作品、文学现象、事件和案例的解读和演绎。多元化解读文学的艺术作品要求探索创新,意蕴深远,形式多样,提倡真善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表现形式与时俱进,思想内容健康积极,彰显文学艺术的永恒魅力。
二.活动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学生们能够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解读和诠释文学,涌现出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作品。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以参与活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设计了《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园文化活动调查》的问卷,以校园文化的视角,问卷主要涉及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活动作品的内容、活动作品的形式、参与形式以及活动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调查问卷在征求业内几位开放教育和汉语言文学专家意见并做出修改后,发放52份,有效回收问卷50份,回收率为96.1%。用专业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参与对象
新媒介语境下大学语文教育变革与应对
[摘要]新媒介时代背景之下,手机、互联网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然而,大学语文呈现弱化趋势:语文学科地位下降,重工具轻人文,教育方式落后,教师被边缘化。当下,对大学语文教育的变革与应对的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在新媒介语境下大学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学生人文性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大学语文教师的素养。
[关键词]新媒介;大学语文;变革与应对
一、新媒介概念及其特征
何为新媒介?显而易见,“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相比较而言“传统”一词更为贴切。
(一)新媒介之概念
“新媒介”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CBS技术研究所所长的一份商品开发计划中,之后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在向尼克松总统的报告中多次引用,由此新媒介一词由美国流行而扩展至全世界。新媒介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历史上雕版印刷术、无线电广播、黑白电视都曾是每个时代的新媒介,但是都没有永恒的占据这一名称。当下时代背景下的新媒体专门指那些信息化、网络化为手段,通过手机、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