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资产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4:28: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物资产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物资产管理

文物资产核算与报告制度探究

摘要:随着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为文物资产的核算与完整提供了法理依据和重要契机。目前,文物资产纳入会计核算在文物资源资产化的争论中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意见,如何合理地构建文物资产核算及报告框架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着重阐述了文物资产报告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制度下文物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建立文物资产报告制度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文物资产;会计核算;报告制度

一、我国文物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国务院分别在2011年、2017年公布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报告,报告结果显示:全国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包括古遗址类193282处、古墓葬类139458处、古建筑类263885处、石窟寺及石刻类2442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141449处、其他类4226处;全国可移动文物共计10815万件/套,其中备案的国有可移动文物2661万件/套(实际数量6407万件),各级档案机构的纸质历史档案8154万卷/件。在世界遗产这个重要指标上,截至2019年9月,我国拥有世界遗产55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遗产总数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文物承载文明、传承历史,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深度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我国文物资源的报告现状

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首要问题是要摸清家底,形成与保护利用工作相适应的管理和报告制度模式。目前,我国文物资源的报告一般按类别,由于我国文物资源种类繁多,类别划分本身也是一门科学,按照文物资源的存在形态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我国于2011年公布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报告和2017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报告,就是基于文物的形态类别进行的较为全面的报告。还有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级别有国务院公布的各批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县)公布的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专门报告,如2016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长城保护报告》等。由此可见,国有文物资源的是随机的、分散的,还没有形成具有时效性、完整性的制度安排,这也是以往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决定的。

查看全文

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研究

摘要:2013年财政部了修订后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展开固定资产规范化折旧核算工作,其中包含了权责发生制和折旧处理固定资产等相关内容,准则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和财务管理等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范,新准则的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从而比较客观的反映事业单位经济运行情况。本文立足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特点及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核算的不足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折旧计提

自2012年以来,我国财政部陆续出台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2013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简称《准则(2013版)》)等政策,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国家财政体制深化改革提供了标准化依据。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财务管理水平及公益事业发展水平,财政部明确提出:事业单位应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相关财务制度规定进行无形资产摊销、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为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规范化核算提供了有力依据。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固定资产折旧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水平,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本文就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折旧方面的相关论述展开初步研究。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

由于1998年开始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实行了十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相关制度需要进行修订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在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约占总资产的一半,但是由于之前折旧计提的不规范影响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随着《准则(2013版)》在的应用,与原有的旧版《准则》相比较,新版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明确规定了该准则的相关法律依据,提高了会计报告体系的规范性。例如,《准则(2013版)》在会计科目分类、名称方面反映了政府及受托责任方对会计信息有效性和真实性方面的重视程度,促使事业单位不断提高固定资产价值管理水平,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实际资产情况。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特点及现状

查看全文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物质保障,国有资产管理成效对于促进市场经济完善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公共服务职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及重要性入手阐述,通过剖析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管理理念、制度建设、实物管理、预算编制、账务处理及监督考核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构建规范制度体系,强化预算账务管理,探索监管考核模式等解决方案,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问题;对策

近年来,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力度不断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738号令颁布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已于2021年4月1日起全面施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逐步纳入法治轨道,为构建更加公开透明、规范有效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规依据,也为解决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引了完善和改进的方向。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概念

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实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它既包含传统意义上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的资产,也包括传统意义之外由行政事业单位经手管理、依法支配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和自然资源资产。本文所讨论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特指前者,即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和其他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涉及预算、购置、使用、维护、处置、清查核实等多项环节,适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管理原则。

查看全文

中小学资产管理信息化论文

摘要:目前,多数中小学(含国办幼儿园)资产管理工作面临管理难度大、管理水平低,但国家对资产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实。山东国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紧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与山东省教育厅、潍坊市教育局合作开发中小学资产管理平台,功能覆盖中小学全部资产管理业务。该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可实现中小学资产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极大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

关键词:中小学资产管理;教育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国子云

一、中小学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推动中小学资产管理改革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管理体制也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断进行自我优化调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小学资产管理制度体制也应通过不断变革来适应资产管理工作的需要。传统的手工资产管理和计算机替代手工管理的资产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学校实际管理需要,而受限于各种人为因素难以促进学校资产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进行中小学资产管理信息化,可实现学校资产管理工作网络化,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弥补因人为因素而产生的资产管理风险,促进学校资产管理制度的根本性改革。2.落实财政部关于资产管理工作要求的需要。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事业单位资产实行动态化、精细化管理。而且学校资产也是中小学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持续提高教学水平、保障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物质条件。中小学校资产管理工作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一般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小学一般结构层次相似,业务活动对资产依赖性强,占有使用的资产量大、面广、价值低、专业性强。随着近年来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中小学资产规模迅速膨胀,构成日趋复杂,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因此,中小学资产管理信息化是实现资产管理精细化、动态化的必由之路。3.提高区县中小学资产管理水平的需要。全国区县教育局管理的中小学校、国办幼儿园数量十分庞大,而且很多中小学分布在农村,分布在偏远落后地区,学校与主管部门之间距离远、交通不便。学校规模小,资产管理队伍缺失、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基础不规范、安全控制体系不完善,家底不清、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资产流失等现象在部分中小学校依然存在,制约着区县中小学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中小学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中小学资产管理水平和管理质效的重要途径。4.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照国家中小学建设标准,各省原有的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发展水平。因此,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大班额改造”等项目开始陆续启动,而中小学资产管理信息化产生的大量数据信息正好可为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客观、实时的依据,从而更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大班额改造”等项目的实施。

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建中小学资产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新体系

作为长期专注于教育领域,专业从事资产管理软件研发、推广与服务的大型软件企业,山东国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紧扣《中小学校财产物资管理办法》要求,贴近中小学资产管理工作现状,发挥所长,与山东省教育厅财务处、潍坊市教育局合作开发了中小学资产管理平台。平台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教育资产管理架构设计,在吸收先进管理思想的基础上,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口,坚持实物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贯彻“人人都管物,物物有人管”的管理理念,落实“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的管理手段,实现“安全完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的管理目标。完全满足各类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教育学校、成人中学、幼儿园、民办学校及各教育主管部门资产管理工作的需要,功能丰富强大,而且还能与各级财政、教育的多个管理系统进行集成、数据共享,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各教育局和广大中小学管理人员的肯定。在201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中,系统全面支持清查工作的开展,可自动生成资产清查报表,同时与财政清查系统进行无缝对接。中小学资产管理平台包含了固定资产管理、低值耐用品管理、材料管理等功能系统。其中固定资产涵盖了学校房屋和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全部六大类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物质属性差异进行多样化管理。低值耐用品系统管理达不到固定资产核算起点,可重复使用的工具、器材等,如低值仪器、小工具、器皿及低值劳保用品等。材料系统管理使用后即行消耗或逐渐消耗不能复原的各类物资,如各种原材料、燃料、实验实习材料、纸张等。平台功能几乎覆盖了所有的资产管理业务活动,包括购置、验收、增加、处置、变动、出租出借、分布、清查、库存、入库、领用、申请审批、资产年报、产权登记、收益上缴、统计、分析、账表、上报数据等等。中小学资产管理平台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全国区县中小学资产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设计了科学合理的平台安装部署、运行维护、操作使用模式,利用已经建设的校校通工程,采用教育局大集中部署的模式,在区县教育局安装部署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模式的资产管理平台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系统。各学校根据需要开通各自的资产管理业务,而且只需要开通账号、设置权限,不需要额外购置服务器、计算机、数据库等软硬件设备,不需要安装客户端程序,不需要进行数据备份、系统设置等维护工作。学校开通资产管理业务后,相当于在每个学校建立起一个网络版的、多部门多级管理的、有完整的内部业务流程和权限控制的资产管理系统,学校各级资产管理人员、资产使用人员在网上施行各项管理活动,传递管理信息。而且根据学校规模、部门岗位不同,平台可以自定义管理流程,例如,学校规模小、资产量小,可以只启用资产管理员进行管理;学校规模较大、资产量较大,则可以启用归口、财务管理流程。另外,县市区教育局、乡镇教管办管理人员可以实现网上动态监管,办理各种审核审批业务。充分实现了区县教育资产的实时管理,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系统建设成本、维护成本和学校使用难度。

查看全文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摘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能提高单位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降低成本,有助于实现厉行节约。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分类不标准、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监管力度不够、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等,亟待解决。

关键词:行政事业;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

固定资产一般具有较大的价值,使用时间较长,能长期、重复参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各种经营活动的物质条件,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能提高单位运转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促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管理制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节约成本。

一、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固定资产的含义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我国社会各类型参与主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组织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员。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固定资产更多的是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且被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使用,具备一定单位价值,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基本保有物质原本形态的资产。同时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部分资产的单位价值没有达到相应标准,但只要使用时间超过了一年且属于大批量的同类型物资,依旧需要按照固定资产管理方式进行入库、出库、核算和盘点等流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定义,更多的是从使用年限、单位价值、物质形态和物质状态来做界定。2.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自国务院颁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以后,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不仅是要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和规范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还需要在固定资产配置、处置盘点等工作中提升效益,确保固定资产能够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中发挥应有作用,促进单位履职尽责的同时,也促进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也要配合内部资源和资产管理方式的改革,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只有不断改革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才使其符合现有社会经济发展动态,满足社会经济参与主体的需求,从来发挥引导和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发展的作用。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固定资产管理方式、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仅是财政部门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3.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现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强化预算的方式,能够有效实现固定资产购置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而加强使用、采购等环节的监督和检查,能够起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国有资产浪费,节约国家财政支出,使财政支出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单位效益,也促进了经济节约型社会建设。同时,优化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式也能够在推动部门之间资源管理、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浪费的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资源流动和信息流动,建立更加稳固的办公协同工作关系,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战斗能力和工作效率。最后,加快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优化管理方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微腐败现象的出现,使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更加廉洁自律。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关于固定资产闲置、报废处理的暂行办法

各部门:

为提高学院设备的使用效益,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根据南京市教育局文件《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试行)》(宁教财〔2003〕14号)等有关文件,制定学院闲置、报废固定资产处理办法如下:

一、闲置、报废条件

1.本办法所指的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如学院的课桌椅、图书等,均要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2.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本办法所指的固定资产是指对除房屋和建筑物以外的固定资产(以下简称“资产”)的闲置和报废的管理。

3.资产闲置是指仍可使用但因使用或保管单位职能或责任人员调整,或因学院建设需要工作场所调整等客观原因,而本单位又无法调剂、无处安放而造成闲置。

查看全文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痛点及对策

摘要:本文基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实务,从制度建设、管理体制、监督力度方面指出了高校目前仍存在管理体制运行不畅、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内部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并从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层面逐层剖析了管理机制运行不畅的原因,逐一点明了资产登记、资产清查、资产处置环节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痛点,最后针对各个痛点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高校;痛点;对策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制度的深化改革,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日益增加,高等教育学校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资产总量迅速增加,表现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资产种类逐渐丰富、资产数量和金额迅速增大。其中,固定资产作为教学、科研活动的基本保障,是衡量高校办学条件的重要指标,在高校国有资产中占比较重,也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领域。做好资产采购、核算、登记、处置等工作对优化资产配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意义重大。但高校因资产种类多、数量大、生命周期长、使用人员广泛等特点,相较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难度更大。如何做好国有资产管理也成为高校长期的、持续的重点课题。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痛点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制度建设不断加强,逐步完善货币资金、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管理制度;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管机制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内部管理机制逐渐成型;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既有外部的巡视和审计,也有高校内部的监督和检查;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平台,逐步实现资产的精细化、数字化、动态化管理。但高校因其资产种类多、数量大、周期长、涉面广等特点,国有资产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重钱轻物”、“重使用轻管理”、“重固定资产轻无形资产”等思想依旧不止,管理体制运行不畅、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内部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资产登记不全面、资产账实不相符、资产处置不规范等痛点依然没有解决。

(一)管理体制运行不畅

查看全文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一、民族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

1、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重固定资产购建、轻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上级部门调剂补助和相关收费。由于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长期以来,很多单位形成了一种“两眼向上、伸手要钱”的习惯,各单位都积极争项目、争规模,很少评价资金效率,没人承担支出责任。有的单位不顾民族地区的现实相互攀比,不管是否需要都要争项目、争投资,较少考虑资产的实际使用效果和日常维护成本,导致资产重复、超标购置,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将工作分为一线和二线两部分,存在重一线工作、轻二线管理的倾向,思想认识上“重投入轻管理”、“重资金轻实物”,把固定资产的管理放在次要位置,管理固定资产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存在无计划的盲目、重复购置现象,使得一些单位固定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而另一些单位又重复购置固定资产。这样一方面造成了固定资产利用率低、闲置率高等人为浪费现象,另一方面又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压力。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1)固定资产购置缺乏规范,交付使用手续不遵循制度。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预算编制,对需要更新和添置的固定资产缺乏计划性,多数设备的购入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此难以进行宏观调控。一些单位固定资产在交付有关部门或个人使用时,不办理有关的验收、交接手续;一些单位购入、盘盈等增加固定资产不入账,使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总量、结构以及分布和变动状况。

(2)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不全致使资产失控。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机构改革或工作人员调动时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进行移交;个别单位甚至借机构调整改革之机私占、侵吞国有资产,化公为私;有些单位一部分国有资产被本单位或外单位职工长期无偿占用而不能回收;还有少数干部离退休后,不按规定交回为其配备的办公用具,据为己有。在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变动时国有资产移交手续不全,致使国有资产失控,固定资产损失严重。

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内审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已按要求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内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推进,财政部门对内部控制报告材料和基础材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与部门决算和国有资产报表进行衔接比对,并对各地区、各部门所属单位进行抽查并达到一定比例,重点检查其内部控制报告反映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执行的规范性。各单位务必“以报促建”,保障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开展合法合规、资产的取得和使用安全有效、财务信息反映准确完整、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一、内审中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存在疏漏

1.预算编制全员参与性不高。许多事业单位没有明确部门的任务分工和责任,预算指标过度宽泛、内部未分解批复或不细致,导致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脱离年初预算约束,影响部门履行职责的资金保障,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2.预算约束不严。部分事业单位非税收入及支出、上年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未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影响预算的全面性;大额、非经常性支出无预算或超预算执行,影响预算的严肃性;预算资金指标串用或借用,造成预算执行报表不准确、不科学;预算执行分析监控制度执行不到位,预算执行进度掌握不及时,造成预算执行低效,决策层缺乏决策依据,对重大问题缺乏应对措施。3.预算绩效管理不严格。部分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作用难以发挥,预算编制的绩效目标无约束力、预算绩效评价应付走过场、评价结果不精准、反馈结果未应用,预算管理缺乏监督。

(二)收支管理监管不到位

1.收费管理不规范。如收费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收费定价依据不充分、缺少听证程序;收费标准公示范围窄、透明度低、信息不对称;收费自由裁量权过大,对收费部门的监管不力。2.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有的非税收入未及时上缴财政专户,甚至私设“小金库”等;其他收入未纳入非税收入管理,收入或暂存款的退付未经授权与审批,可能出现风险和舞弊。3.开支范围和标准不合规定。如公务接待,以接待方邀请函等代替来访单位的公函,个别接待费用超标后隐形转移;会议、培训费虚列人数且按顶格标准执行,可用单位内部会议场所安排的,仍然到收费场所举办;公务用车零配件维修更换频繁、耗油量与公里数不匹配、私车公养等。4.支出未经适当的审核、审批。对于大额资金支出、重大经济决策等“三重一大”事项虽经单位集体决策,但决策缺乏分析调研或调研不充分,导致决策不科学,流于形式,决策考虑不全面。5.电子票据报销审核不严格。对电子票据的核验缺少科学系统的监督检查手段,可能存在虚假票据和重复报销的风险。

查看全文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研究

摘要:科教兴国是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为了能够提高公办学校的办学质量,国家在物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高校的国有资产规模也不断扩大。但在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其很难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为了能够使这些国有资产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应当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来指导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绩效考核;资产管理;资产效益

国有资产在高校的总资产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因此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高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高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仍处于粗放状态,浪费了很多宝贵的国家资源。根本原因是缺乏健全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致使高校的国有资产出现重投入轻考核,重购置轻管理的情况。可见,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推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健康、平稳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应当尽快建立起一整套系统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完善高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一、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

我国在多年以前就颁布了一系列有关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在1999年,国家颁布了对国有资本金进行绩效评价的相关规则,同时还颁布了对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进行操作的具体细则,目的是为了建立一套相对健全的国有资本金的绩效评价制度,并以此作为企业经营绩效的评判标准。2003年,国家颁布了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的相关条例,其中明确指出要对国有资产进行保值增值,避免其受到损失。2006年,财政部推出了一系列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在积极维护国有资产完整性的同时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2012年,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暂行办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各所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中,其目的是希望可以使国有资产的管理行为更加规范、使用和配置更加高效,确保高等院校的国有资产不会流失。由此可见,构建一套完善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将国家政策真正落实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很多公立高校的投资主体构成都呈现出以政府为主,其他投资主体为辅的多元化格局。在这种背景下构建一套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一方面可以作为政府对高校教育资源的分析依据,有利于其对高校投资多少以及如何投资做出正确的判断;另一方面,其他投资主体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考核标准来决定投资方向和投资力度。比如,银行可以根据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来分析学校的还款能力,进而对其给予同等程度的支持。其实,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不仅是满足国家以及社会的要求,更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迫切需求。因为高校国有资产的利用率与教育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不能得到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那么将造成教育平均成本的大幅度提升。比如,我国很多高校的实验室利用率就很低。因此,我国高校应当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强预算编制和采购论证,提高资产管理水平,进而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市场竞争力。

二、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