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19:41: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物修复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物修复管理

文物保护修复档案问题解决措施

提要:文物保护修复档案是文物修复部门在文物保护修复活动中形成的文字资料。加强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管理,完善文物保护修复挡案的制度,是文物保护修复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概述了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建立的文物保护修复挡案体系,详细介绍了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主要内容,为建立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科学化和正规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文物保护修复;档案;建设

一、建立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重要意义

文物由于年代久远,受到自然与人为等多种因素的破坏,需要对其进行保护修复。文物保护修复档案不仅保留了文物的基本信息,而且以文字、图表、影像等多种形式记录了文物保护修复的具体过程。文物保护修复档案有助于了解文物的本来面貌,了解曾经的修复细节,便于开展新的修复,是提供科学修复的重要依据。同时,文物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体现了先进的绘画、镶嵌、漆器等工艺,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建立完整的文物保护修复档案,X才研究文物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故宫博物院拥有种类繁多的文物,文保科技部作为修复文物的主要部门,每年修复上百件文物,也产生了众多的文物保护修复档案。本文阐述了文保科技部建立的文物保护修复档案体系,这些档案资料的撰写与管理是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需要,也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途径。

二、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内容

随着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的不断出台,竹木漆器、丝织品、金属等文物的修复档案记录规范也制定实施。根据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的要求,结合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的流程,文保科技部探索出一套由修复任务点交单、修复方案、修复日志、修后总结、文物修后提取单构成的文物保护修复档案体系。

查看全文

青铜文物保护技术发展研究

摘要:青铜器是文物藏品的重要门类,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青铜文物修复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馆藏文物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外青铜器保护技术也取得了新的进步,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保护技术体系,为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青铜;保护;技术;应用;研究

我国青铜器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经历了夏、商、周以来数千年的发展历程,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青铜文化。比如“青铜鼎”就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皇权,被称作“国之重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很多家喻户晓的历史成语和典故例如“三足鼎立”“问鼎中原”等,都蕴含着青铜文物的相关知识。青铜器的制造技术精湛,青铜器的品种也较为丰富,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元素,体现了各历史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宗教等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背景和发展状况,和其他文物一样,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虽然青铜器最早不是在我国出现的,但我国青铜器的数量和工艺都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如后母戊鼎、曾侯乙编钟、四羊方尊等,体现了我国青铜器制造工艺的精湛,在世界青铜制造技术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1我国青铜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

从青铜器的成分来看,青铜器是一种青铜合金,是由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一般来说,其铜锈多呈现青绿色。考古资料显示,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代表人类文明步入了青铜时代。以青铜器的器物类型划分,青铜器包括炊器、食器、酒器、兵器、祭祀器、装饰器等。青铜器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料,许多青铜器文物都是国宝和珍贵文物,保护好、传承好青铜文物是国家和社会共同的责任。由于青铜器埋藏于地下数千年,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很多青铜文物侵蚀、风化较为严重,成为濒危文物,有的出土时就已经面目全非或残缺不全,要想让青铜器展现原有的历史风采,避免青铜文物受到进一步的侵蚀和破坏,就需要文物专业技术人员对青铜文物开展修复和保护应用技术研究,按照科学合理规范的操作规程来实施青铜文物的修复工作。比如青铜器修复工作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清洗、除锈、整形、焊接、补配、做旧等,经过专业修复人员的精雕细琢,才能使青铜文物的本来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我国青铜器修复和保护技术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多个门派,比如北京派、潍坊派、西安派、苏州派等。经过历代文物保护人员的努力,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文物保护修复已经成为一项专业的技术工作,在我国文物博物事业发展中不断完善,为推动国家文物保护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城乡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各省市都相继出土了大量青铜文物,也急需要保护和修缮,通过修缮为博物馆的展陈提供良好的藏品来源和基础条件,使其展示在社会公众面前。以江苏省为例,近年来,江苏省文博系统对青铜文物的修复工作成果较多,如江苏省邳州市2007年启动了“修复研究课题”,对考古发掘出土的一批珍贵东周时期的青铜器开展文物修复工作,这批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但很多器物修复前破碎严重,甚至无法辨认出造型,新建成的邳州博物馆为开馆陈列需要,委托中国科学院文化遗产科技认知研究中心进行攻关,采用科学合理的修复工艺和材料,对这批珍贵的东周墓葬出土青铜器进行修复,昔日风采被重新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保护了这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此外,还有江苏丹阳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江苏苏州窖藏青铜器、江苏涟水三里墩青铜错金银牺尊、南京六合区程桥东周墓葬出土的青铜剑等珍贵的青铜文物,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修复和保护。

2青铜文物修复工作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环节

查看全文

旅游资源开拓与文物保护

摘要:旅游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有着传统产业不可比拟的优势,现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在现实社会里,大部分旅游资源的开发往往都涉及到对文物的破坏。由于一味的看重经济的发展,从而忽略了对文物的保护。经常出现文物大量破坏的现象。本文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旅游资源开发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列举了他们之间出现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如何保护与开发利用好这些文物旅游资源,从而探讨我国现阶段旅游资源开发中多年来不断深入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旅游资源;文物保护;矛盾;开发;对策

文物的保护管理,涉及社会不同职能的各个部门;文物的科学研究,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的多种学科。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因此,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科学。旅游资源开发与文物保护能共同发展,妥善处理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旅游管理部门与各级政府共同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指导方针,才能使文物的保护工作与文化旅游事业同时保持良性的可持续性发展。怎样处理好文物与旅游资源的关系,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最科学的开发利用来实现,保护文物、保护景区,最需要就是把它们利用开发好,如何利用要经过实地考查、讨论研究、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等过程,才能完成与实施,经这样下来,不会造成对文物、景区的破坏,也不会产生不利于文物、风景保护的后果。只要合理的开发做好了,才能真正处理好文物保护、风景保护与开发、利用、环保及旅游的关系。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文物保护的相互促进关系

(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可以体现文物价值

人们只有与文物接触,才能更好地了解其价值。通过发展旅游业,吸引更多的人到文物所在地参观,参加文化活动,了解当地的文物蕴涵的历史,增进文化交流。文物旅游部门通过实物展示和文字图像等资料的提供,将那些价值较大,保存完整的作品复原、陈列展出。通过展出,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全民素质,丰富人们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文物的文化教育、知识教育、精神教育等社会功能被充分发挥出来。

查看全文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探讨

摘要:传统村落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村落文化中蕴含的历史文明与自然文明,需要我们对其好好地保护与开发。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村落逐渐被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取代,而传统村落中的特色文化也在逐渐消亡。因此,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已经到势在必行的关键时刻,传统村落建筑的申遗工作、传统村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对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我国城镇化的规模与速度都在不断加快,在这种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对传统村落文化进行有条件的保留,成为国家文化部门需要关注的重点。传统村落文化属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杂合物,这种文化极易受到外界影响,从而发生巨大的损坏、消亡。而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口号的前提下,对于传统村落中的建筑、文物、书籍、自然生态资源进行恰当的保护,就成为文化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我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传统村落起源于农耕文明时期,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体。传统村落文化中涵盖众多的历史文化信息、自然生态变迁信息,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等方面变迁的重要文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传统村落文化的变迁史,在我国,众多民族居住的自然环境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民族的村落形态、文化习俗也各不相同。而在这种丰富的村落形态、文化习俗中,隐藏着众多能够改变历史的人物、事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村落已经形成自身独有的文化形式、文化内容,各种不同村落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传统民居、文物古迹,同时也有着独特的文化习俗与生活习惯,这是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巨大宝藏。传统村落文化中蕴含的民族发展变迁的痕迹,是各民族文化属性中最宝贵的遗产。传统村落文化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其存在与必然受到保护的理由。传统村落文化中的文化因素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文化得以保留下来。各个民族所有的文化遗产,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各种传统村落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又会受到互相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变,这种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是我国传统村落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传统村落文化包括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文明两大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存在着历史价值、考古价值、史料研究价值、“史貌”审美价值、旅游价值;自然生态文明存在着美学价值、自然文明演变的研究价值、旅游的经济价值等多种价值。传统村落文明中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儿女赖以生存的文化养料。传统村落文化对于考察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具有重要帮助,是研究中华民族生产经济活动的重要史料。

二、我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现状

查看全文

文化局关于震灾安置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将文化恢复重建与当地政府重建规划相结合,与贯彻*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相结合,突出受灾地区文化恢复重建工作,重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城乡文化建设,均衡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地震灾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促进城乡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20*年10月前,通过采取建立临时文化活动室、组织流动文化服务等措施,在受灾地区过渡安置集中居住区域建立和完善过渡性文化服务基本功能,满足受灾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到2010年,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要按有关标准基本完成受灾地区主要文化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其余区(市)县按照“十一五”规划,基本实现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13年前后,通过倾斜发展、重点扶持等措施,使受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步发展,使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支撑体系,使文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文化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文化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文化发展整体实力居中西部地区领先地位。

二、重点工作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好、实施好灾后文化恢复重建规划

1、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受灾地区文化部门要迅速抓好健全组织和恢复队伍工作,指导、协调和帮助受灾严重地区县级文化事业单位、乡(镇)综合文化站健全组织机构,在短时间内落实生活保障,建立临时办公场所,恢复正常办公秩序,重建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创造条件开展文化服务,组织开展相关的群众文化活动。

查看全文

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模式

[摘要]由于古建筑包含着古代丰富的文明成果,因此现代人必须保护古建筑并继续继承这些文明。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古建筑不可避免地会遭受一些破坏,因此,对古建筑的维护现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相关人员,他们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古建筑的原始外观和原始价值。本文以上海缀华堂项目为例,从两个方面分析并提出了古建筑维修对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古建筑维修的原则和施工管理的实际操作。

[关键词]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缀华堂

古建筑具有文化遗产价值。通过了解古代建筑,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旧楼的维修项目比较复杂,因此对于相关的员工,他们必须首先爱上旧楼,在工作中必须时刻注意和谨慎,并在使用过程中防止旧楼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此外,必须立即提出解决方案,以解决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有关人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找到最合适的位置来管理当前的古建筑维修项目建设,促进有序施工,确保古建筑维修项目的可靠性[1]。

1修缮古建筑的重要性

在维修古建筑的过程中,如果损坏的组件得以维修并且仍然可以正常使用,则不宜更换该组件,并且需要进行相应的维修工作。如果零件无法维修,则必须使用新材料进行更换。维修人员必须尽力选择与维修的原始部件颜色相同的材料,以保持古建筑的风格。通过不断增加古建筑维修项目的施工管理,可以更好地保证提高古建筑维修质量。由于传统的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因此在维修过程中做好相应的建筑管理尤为重要。古建筑修复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差,古建筑修复工程容易出现许多缺陷,造成历史失真。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古建筑维修质量,管理人员应加强维修工程建设管理,运用创新观念创新和完善古建筑维修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并成功完成古建筑工程,可以更好地恢复古建筑的历史外观[2]。

2古建筑修缮工程原则

查看全文

古建筑壁画保护相关问题分析

摘要:通过对古建筑壁画保护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解到古建筑壁画保护的现状,存在保护级别不高、客观条件制约等问题。因古建筑壁画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所以通过规划修复技术方案、把握美学修复原则、加强预防性的保护、合理选择清理手段等保护方式,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保护古建筑壁画,保护好人类历史上这些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充分展现其蕴含的价值,推动文物保护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古建筑;壁画;保护

古建筑壁画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物,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能够完整保存至今的古建筑壁画少之又少,自然侵蚀和人为因素的破坏或不合理修缮,都是造成古建筑壁画损毁的原因。同时,由于壁画是由支撑体、地仗层和颜料层组成,与砖石材料不同,长期完整保存的难度极大。可以说,壁画在古建筑中是最易损毁的部位,所以保留至今的都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迹。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对古建筑壁画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保护那些珍贵的古建筑壁画。

1古建筑壁画保护的现状

1.1保护级别不高

古建筑壁画分布在我国各个地区,可是很多地区对古建筑壁画的保护意识不足,其相对的保护级别较低。通常保存在国家、省级等文物保护单位的壁画较少,而且壁画的题材多为宗教、神话传说乃至山水风景。大部分古建筑壁画会受到古建筑兴衰的影响,以及不同的形式破坏。从壁画形成开始,壁画的材料会随着时间不断老化、变质,还会因为外界的环境及人为等因素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如重绘、画面涂鸦等。而且,相互依附的古建筑会因老化而得到修复,但是建筑内部的壁画则会缓慢地遭受破坏,甚至年久失修而损毁。

查看全文

博物馆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该同志能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和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文化的“二为”方向,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博事业,在担任博物馆馆长、市文管办副主任、草庵文管所主任以来,作风正派,团结同志,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规范博物馆管理、宣传展示服务社会、文保单位创新、“海丝”考察点的整治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一、狠抓内部管理,外树窗口形象

从专业队伍、保安队伍、保洁队伍等方面建设入手,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博物馆管理制度。××××年月被省文管会、文化厅评为“一级达标馆”;××××年元月,博物馆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年“文明单位”。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规范管理的理念。从上班统一着装,佩戴胸卡入手,制定博物馆出勤、值班、会议、财务、印章、文电处理、安全保卫、后勤保障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常年对公众开放,每天开放时间:—:,做到中午、双休日、节假日不休息,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需要。重视宣教队伍的培养,要求每位讲解员都能做到因人施讲,满足社会各受教育阶层的需要。在硬件建设上,展览设有中英文说明牌等辅助设施,馆内设有导览牌、雨伞架、休息排椅、报刊杂志、观众休息厅等服务设施,为参观者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参观环境。

切实做好馆藏文物管理。馆藏文物进行分类登记入库,做好考古出文物、传世文物的征集登记造册,做到贴目清楚。并做好文物科技保护工作,每年分春秋两季对古字画定期微波杀菌、晾晒;对出土明代丝织品进行消毒、防腐、整形处理;对出土的青铜器、铁器及出水的铜炮、铁炮进行防锈、缓蚀处理;对出土的陶瓷器进行修复。做好馆藏一级文物建档。因文物科技保护成绩显著,被推选为×文物科技保护协会理事、副秘书长。

切实做好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向×市公安局保安公司选聘名保安负责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并制定《安全保卫工作任务》、《保安巡逻制度》、《保安职责》、《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职责》等一系列安全保卫制度,保安人员每天小时日夜值勤,做好值班记录。从××××年起每年都聘请×消防大队教官对全馆人员进行消防培训及实践演战,掌握消防安全检查基本常识与灭火技能。由于制订有效措施,单位安全生产无事故。

外树良好形象。××××年先后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师院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博物馆还被泉州市委宣传部等六个单位列为×唯一的“×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年×市博物馆入选《华厦文博揽胜》、《中国新时期优秀文化设施图典》,提高了×博物馆在全国文博、文化系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查看全文

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也逐渐在各地区的博物馆得到推广和普及,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我国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质量,但在文物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很多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技术手段单一、专业人才不足等,只有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手段,才能促进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和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本文就对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

一、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作用

(一)可对文物进行完整化、全方位展示。文物大部分都属于从古代延续到当今的珍贵历史文化财富,其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洗礼,因此很容易出现损毁问题,尤其是在进行保障和运输的时候,整体难度是比较大的,这就导致不同地区的文物交流、展览活动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很多地区博物馆中的文物都只能固定在本馆进行展示,而无法运输到其他地方,显然,这对文物这一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借助VR等数字化技术则能实现对文物的数字化展示,这样一来就顺利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让全国各地区甚至全球各个角落的人都能看到文物的全貌,进而增进大众对文物所蕴含的精神文化的了解。(二)可实现文物的科学修复和还原。博物馆的一大重要职责就是对馆内的藏品进行全面而有效的保护,这里所谓的保护不仅仅是对文物提供简单的看护,而是采取适当的举措确保文物在不会受到进一步破坏的基础上,实现对其的最大化还原和修复。当前,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和改进的背景下,数字化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利用数字化技术可在电脑中编制科学合理的文物修复和还原计划,并借助数字化模拟的形式不断尝试,结合存在的实际问题对计划加以调整和完善,进而实现修复还原效果的最大化提升。现阶段,我国一些博物馆所收藏的文物存在较为严重的破损问题,如部分古籍文物存在封面褪色、页码缺漏等现象,借助数字化处理技术,可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改善,使其最大化趋近于本来的面貌,如此一来,人们也能更好地了解这些文物,对我国相关学术研究工作、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三)实现文物资源的实时有效共享。以往的博物馆由于受到环境、场地、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展示效果通常不是很好,观众也只能亲自到博物馆才能进行文物的参观,这就给研究人员造成了诸多不便。不仅如此,很多库房中的精品文物往往无法第一时间展示给大众,最终给参观者带来遗憾,博物馆服务质量也因此而大打折扣。运用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可对文物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有效地收集、分析和整理,依托三维虚拟技术和信息化交互平台,配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可实现三维模型全方位、交互性展示,全世界所有网络覆盖地区的用户都能借助网络进行文物信息的有效浏览,进而建立起一个开放性、共享化的虚拟交互平台,使文物资源得到共享。此外,通过构建信息资源库,还能给博物馆文物研究工作者提供便利条件。

二、当前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偏重于对数字化技术手段的运用,而忽略了对藏品的研究。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的博物馆往往过于看重信息化展示技术的运用,存在滥用声、光、电的情况,虚拟数字展示通常只是虚有其表,相关内容并不充实,往往只是把实景图片简简单单堆砌起来,认为这就是展览的数字化,显然,这与数字化展览的本质是相去甚远的,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数字化技术和文物藏品真正的价值。(二)文物数字化保护的交互性偏差,技术手段过于单一。现阶段,我国很多学者都较为重视文物数字化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反,对于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案例的关注却比较少,且文物保护活动十分简单,大多为拍摄、复制和记录相关资料等,真正进行深入研究的非常少,文物数字化保护的交互性程度较低,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也十分单一,很难真正满足人们在数字化展示上的需求。部分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和真正实现在家就能顺利观看文物展览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三)不具备文物数字化保护的优秀人才。当前,我国很多博物馆对外包公司的依赖性较强,且科技公司本身在技术水平上就高低不一。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的科技部分通常需要外包公司参与其中,技术方面的问题大都是交给外包公司进行协调解决的。在文物数字化推进过程中,文物工作人员与科技公司的相关人员在理解上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需求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十分显著。另外,科技公司由于受制于自身的发展水平,在技术上也经常面临“供不应求”的问题。(四)共享性有待提升,数字化保护各行其是的现象较为突出。尽管我国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完成了“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研究与示范”项目的验收,然而,部分博物馆与科技公司依然存在根据自身的相关规范与习惯进行操作的问题,导致很多研究数据很难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文物的真实状况,文物数据的共享程度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整体利用率较为低下。

查看全文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开发和利用

【提要】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以及我国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及所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不足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关键词】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建议

一、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及意义

物质文化遗产,也被称为“有形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有形文物。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遗产以其历史的悠久性和审美的独特性而有着重要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①在文化意义方面,中国文化遗产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其经济意义方面,如今很多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人文景观和旅游胜地。

二、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先进经验

近几年来,我国兴起了“文化热”“旅游热”“国宝热”“遗产热”等基于文化遗产而衍生出来的潮流风气。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开发利用,不少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都取得较好效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