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档案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3:16: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物档案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物档案管理

浅析文物档案数字化管理

摘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电子档案普及也成为了发展要点,很多单位以及企业对于数字化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快捷的查询方式、完善的档案内容以及在线搜索等优势是数字化管理发展关键,所以文物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发展也成为了发展趋势。为了能够有效实现文物档案数字化管理,本文通过对文物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意义、现状与措施的分析,探讨如何提高文物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文物档案;数字化;管理

文物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根据《文物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要“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做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并区别情况分别设立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即“四有”要求。第三十六条规定,馆藏文物“必须区分文物等级,设置藏品档案,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不管是不可移动文物还是可移动文物,都对文物档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文物档案传统管理方式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无法有效满足当今社会文物档案管理工作需求,所以对文物档案数字化管理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文物档案数字化管理明显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无法真正有效实现电子化管理。为了能够改善这一现状,笔者就文物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文物档案数字化管理意义

档案信息数字化就是将文物档案资料借助于纸质或者是机读的形式作为物质对象,其在实施过程中会借助于计算机来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加工,这样就能让其有效地转化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从而便于使用者利用。相比于传统方式,文物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意义显著。首先,能够充分借助于计算机本身所具备的优势来有效提升档案使用效率。现今大多数文博单位的计算机应用模式都十分的单一,开发功能也较为简单,无法将现代化设备价值发挥到最佳,而数字化管理的落实则能有效改善这一情况,提高文物档案管理质量。其次,文物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还能有效缩短文物档案信息加工时间,不管是快速加工还是检索,其需要花费的时间都十分的短,而且还能为使用者提供全面且准确的档案信息,提高文物档案的利用效率。最后,文物档案数字化管理拓展了文物保护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数字化管理构建文物大数据库,可以提高文物保护的联动性。总之,文物档案数字化管理不仅是新时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提升文物档案管理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文物档案数字化管理现状

查看全文

电子档案在博物馆档案管理的应用路径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被频繁运用于博物馆档案管理中,大大提升了档案管理水平,工作人员借助现代技术构建电子档案,不断提升电子档案管理实效。本文立足于电子档案在博物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背景,简要分析了电子档案的应用发展及其特点,对电子档案在博物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博物馆;档案管理;电子档案

现代社会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出信息化、网络化的特征,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电子档案在博物馆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就是立足于博物馆的档案管理需求、工作模式与实际情况,借助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数据技术,搭建出一个具有系统性、交互性、数据分析能力与智能管理能力的应用机制,有效提升博物馆的档案管理效率,强化档案管理质量。

一、电子档案在博物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背景

关于博物馆档案管理中应用电子档案的背景,可以从如下两个角度阐述:(一)大数据时代来临,海量数据出现于生活中。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到地区建设、甚至到个人生活,无处不存在大数据,无处不与数据紧密相连。社会、地区、企业、个人的运转均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需要处理与存储;博物馆同样面临这种数据爆发式增长的情况,这给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压力,亟须依靠电子档案来解决数据处理问题。(二)大数据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家长带领孩子参观博物馆,不再需要现场排队,而是通过网络平台或者软件,输入身份证号、学生学籍号,预约排队;博物馆对接各方单位,也是通过智能手机、网络进行交流;工作人员查询各种信息,仍然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数据技术与网络系统。可以看出,时代的更迭改变了博物馆的基础工作方式,传统的博物馆档案管理模式遭受挑战,单一的计算机档案管理方法无法满足博物馆的档案管理需求。此时需要一个更加多样化、个性化、高效化的电子档案,将档案管理从实体管理转换为虚拟管理,进入电子管理体系中,满足人们的高效管理需求、档案资源共享需求、档案完整保护需求等。

二、电子档案在博物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发展最新动态

查看全文

藏品档案信息化管理探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藏品档案的保存除了传统的纸质手抄的形式外,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就是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藏品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逐步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本文通过对藏品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现状的探析,提出了笔者的一点想法。

关键词:藏品档案;信息化;管理

传统意义上的档案是指各时期的统治机构委派专业人员对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有保存价值和传承意义的东西进行记录总结归纳、并对以后的社会发挥建设、指导或者警示的这样一种原始记录,理论上讲又可分为口碑档案和文字档案,当口碑档案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以形成文字档案,这就是档案的由来。文字档案发展到我们商代,已初具规模。我国古代的档案,在各个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商代称为“册”,周代叫做“中”,秦汉称作“典籍”,汉魏以后谓之“文书”“文案”“案牍”“案卷”“簿书”,清代以后多用“档案”,现统一称作档案。文物档案和文物一样具有保藏的价值,是可以用于专业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通过从藏品档案中获得的各种信息,为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推进文物数据共享打好基础。为了提高藏品的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藏品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以信息化技术为切入点,做好藏品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博物馆的老账管员,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就藏品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与同行分享,请大家教正。

一、藏品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信息化大发展的进程不断加速,我国社会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数字社会,因此在藏品档案的管理过程中,采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提高了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文物藏品信息化势在必行,当前全国各大博物馆都在进行之中,藏品和信息化管理和传统和纸质档案管理有所不同,后者已有成熟的经验可循,而且还能做到有效保管,资料也不容易丢失,但前者信息化则在电脑上网络上操作,在保证信息安全的的前提下,则要建立必要的文物藏品档案信息数据库,国家一二级以上的文物藏品信息应保存在国家级省级数据库内,并设立查阅权限,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信息丢失和篡改。如避暑山庄博物馆按照国家和省市文物部门的有关安排,从2007年开始,本馆对上万件的珍贵文物进行了影像和文本数据的藏品数据库信息采集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2008年底圆满完成了任务,建立了避暑山庄博物馆馆藏文物数据库系统。推动了本馆藏品档案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纸质的原始档案和现代化的电子信息藏品档案在保证相互印证的前提下应该分开保管,其目的就是为了延长藏品的历史信息。这样做的好处不仅给藏品档案管理者对文物的检索与查询带来方便,也为研究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后,为了强化对一般文物的管理,本馆又自我加压,按照珍贵文物数据库数据信息采集标准与模式,开展了对一般文物的数据信息采集。到2013年底,共完成了五千余件一般文物数据库信息采集工作。上述工作对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因为这部份已做过数据库的文物可以将数据转录在可移动文物普查新的记录系统里,当然转录过程也需要认真审核,也非常繁琐,但相较于重新普查,无疑还是减轻了不少工作量,避免了重复作业。基于此,本馆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就分成两个步骤:一是对已做过藏品数据库信息采集的藏品将其信息转录到此次普查的记录系统中;二是对未做过数据库信息采集的藏品重新普查。前者较易,后者尤难。难在未做过数据库信息采集的这部分藏品大部分为一般文物,还有标本与化石等类,因种种原因,很多还没有做过规范的整理,帐、档、卡建设也较薄弱。为此本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普查的方式方法。确定了帐物核对、访问知情人验证,务求准确,绝不轻率应付的原则,这也成为普查工作的主基调。此外工作方案还对进度安排、组织协调、人员分工、后勤保障、纪律要求等做了明确要求。所有工作都同意在方案的时候框架下进行。2012年至2016年避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高效优质并提前完成了普查任务,普查工作全面结束。经过避暑山庄博物馆全体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信息采集、审核、上报及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摸清了本馆藏品数量;完善藏品档案,新建了10049件(套)珍贵文物的藏品总登记帐,完成了全部21651件(套)的全部藏品的信息指标登记表和电子总账,形成了纸质与电子数据库相结合的藏品管理体系,使藏品的管理、查询、统计更加便捷,整体提升了本馆的藏品管理水平。藏品的信息指标登记表和电子总账,实现了藏品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健全了文物保护体系。2017年获得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先进单位。

二、藏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构想

查看全文

博物馆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思考

当今社会人们对历史研究更加重视,对人文立场更加坚定,对待历史对待未来有着无限的感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往往推动着未来的发展,由此而衍生出对过去事物的纪念,建立博物馆就是对历史最大的尊重和怀念。从传统意义上说,博物馆对文化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各个国家也对属于自己国家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非常重视。因此,在建立博物馆的基础上,应不断加大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根据调查得知,此前大部分从业人员很少意识到博物馆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对于藏品的基本资料掌握的不够全面,各种相应的管理措施也不足,导致了很多档案管理不当,被挤压、损坏或者丢失。档案资料对于实体的文物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记录着历史,档案资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收藏品的价值,也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所以保护档案资料同保护我们的珍贵文物是同样重要的。那么,要保护和有效管理档案资料,就需要博物馆相关的管理人员引进最先进的设备进行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也就是我们要说的数字化管理。

一、加大对博物馆档案的管理力度

博物馆档案管理的方式有很多种,而且档案资源多种多样,例如: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科学博物馆,纪念馆等等。我们要根据不同博物馆的类型,对档案资料进行划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够将很多种不同类型的档案资料分为不同的类别,这样对这些珍贵的资料进行保存就会更加清晰化,系统化。要更加妥善地保存好这些资料就需要配备全新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保管好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增加这些软硬件设备设施,加大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进行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应当阶段性地做出相应的工作总结,总结一个阶段工作情况及所遇到的问题,研究如何更好管理档案才能更加有效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博物馆建设相关内容的业务学习,了解博物馆的内涵和建立博物馆的意图,为自己更高效的工作提供支撑。加大博物馆的档案管理力度,增加必要的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和使用,定期审阅自己的模块和管理区域,让自己管理的档案能够进出明了。充分实现档案管理的透明化、清晰化、智能化、数字化;能够促使档案管理人员更加有效的工作,为博物馆建设发展提供丰富的档案资料也为大众提供更加灵活、更加有效的服务。

二、建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制度

档案数字化管理库的建立,有利于大众快捷地获得档案资料。数据库不仅能够使用各种各样的原始资料,还能够对某种信息资源进行补充和完善,使得我们的档案更加详细、清晰、明了。我们以一个珍贵的收藏品举例来说,其中它的档案中所包含的名字、形状、尺寸、图片以及相关的背景信息等,都要在档案里有所体现,另外对于这个收藏品而言,在它被移送至博物馆期间以及后续的资料,都要及时不定期的更新。此件收藏品在何时参与展览,何时归馆,在什么地方参与过展览,在展览期间它所反馈的效果如何,是否曾存在过被损坏,又在何时进行修补以及在修补过程中所用的材料都有哪些,这些相关的信息都要在档案资料中呈现出来。博物馆可以建立自己的文物数字化管理平台,将所有的文物藏品资料进行整理、归档,根据文物管理办法和实际需要将部分藏品的基本信息进行公开,设置查询系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解文物、走近文物的平台。档案数字化管理库对于档案的管理,并不是把所有的档案信息简单地存放在一起,而是做到有理有据有序,根据档案信息系统化整理。设置多种检索系统,根据不同的需要能快速有效的检索出所需要的档案信息,这样在以后的管理过程中也能更加高效,为后来的工作人员提供便利,也为参观人员提供了便利。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高效科学的管理方法,既省去人工,又能够有效管理手中的档案,相比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数字化管理更能体现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三、加强对博物馆工作人员培训

查看全文

博物馆档案数字化管理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作为信息时代下文化传播行业中的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了相关领域领导和专家的关注。博物馆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对外文化展示的一个窗口,如何在信息时代下把握好这一机遇提高博物馆档案管理数字化水平也就成了博物馆档案管理人员及博物馆馆长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文章主要基于新时代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对博物馆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指出了传统的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博物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相关建议。旨在给同行朋友一点小小的启示。

[关键词]档案管理;数字化;博物馆;信息化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对外文化展示的一个窗口,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和教育意义。在博物馆对外进行开放的过程中,会形成各种类型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记录着博物馆的前世今生以及各种变迁。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也由传统的纸质档案形式朝着电子资料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的档案管理由于操作简便、可视化程度高、查询简便,易于汇总的特点而受到了行内人员的一致认可和欢迎。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博物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如何提高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水平也就成了值得研究的课题。提高博物馆档案数字化水平为博物馆今后开展各项任务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生产力”,迎来了我国科学发展的春天,科学技术的春天到来了。档案管理技术从无到有,经过广大档案工作者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档案科技工作中,博物馆要充分发挥档案科技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档案工作者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长期以来,广大档案工作者在档案科技工作中积极吸收、引进、采用现代科技与理论成果,不断改变档案管理的传统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档案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档案工作正逐渐从以档案实体管理为主向以档案信息管理为主要内容转变。档案科技作为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记录了档案保护技术、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档案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重大成就充分展示了档案事业发展的历程。对于与档案业务发展相关的重点领域,政策倾向于将科技工作与档案业务发展的总体目标联系起来,促进档案业务的发展。

1博物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科技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发展国家战略的争论,向党代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建设一带一路,与多国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制定多边外交政策,逐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技术战略思想。从无到有的科技档案工作的发展,在档案工作者的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记录了科技的发展,生动地记录了档案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充分显示了档案事业的发展,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改革开放的第二年,中国恢复了博物馆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恢复了档案研究工作。正式建立专门的科技机构档案管理机构,可以追溯到1986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技需要能够上”等著名论断,我们党对科技知识和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为促进档案管理的全面发展。我国从1986年至2000年,分三年拨出各科技部门,各单位利用科技资助体系进行科研工作,为档案数字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博物馆档案部组织策划开展档案科技工作,负责国家档案科技宏观管理工作。博物馆档案部对科技档案工作非常重视,每年都有计划地对国家档案馆进行科技项目,奖励和推广科技成果的科技成果档案工作。“十三五”期间,提出了“加强科教档案事业,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推动档案科技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档案科技从头开始发展。档案工作始终致力于科技档案管理科学管理和档案管理现代化问题研究,运用先进技术,积极研究解决档案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文件贴片机”的诞生标志着传统中文手册文件被装入机械化文件的新时代。“文件安装在系统开发的智能控制系统”项目中,实现了智能安装的文件;成功开发了一批优秀的档案管理软件,智能电动书架和智能光盘柜新配件,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等档案管理手段的创新,使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增强。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加快在传统载体博物馆保存档案数字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同时,在办公自动化条件下形成电子档案的集中管理,长期保存并探索有效利用研究成果,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者的任务更为艰巨。“电子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电子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项目,不仅在理论上对电子档案与档案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档案在技术上解决了问题电子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军队数字档案研究”工程创造性地实现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总体设计。“数字档案”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是国内首个投入使用的数字档案,是数字档案信息在线,档案资源数字化管理的图书馆,档案信息服务系统,面向社会收集。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现有档案使用,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公共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基础,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化等方面探索创新理念和工作模式,进一步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向更深入推进。

2博物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建议

查看全文

领导在文物普查动员会讲话

同志们: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一次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自2007年4月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精心组织,扎实推进,顺利完成了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各项任务。具体工作中,各级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事机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普查工作格局。市、县财政把普查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实行专户管理,市级先后拨付普查经费112万元,县区拨付经费260.2万元,为普查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市文物普查办公室组织专家深入县区帮助指导工作,及时解决普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加强指导调度和监督检查,促进了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广大文物普查队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怕艰苦、不怕困难,认真学习专业技能知识,深入现场开展普查,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完成文物普查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这次文物普查的数据,目前全市登记文物古迹达到4010处,其中复查2987处、新发现1023处,比普查前增加了34%,新发现了一大批具有很高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的文物古迹,为我市历史文化宝库又增加了一笔丰厚的财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强力推动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普查队员无私奉献、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和亲切慰问!

当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下一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这次全国、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要求,认真抓好各项扫尾工作,确保圆满完成普查任务。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进一步巩固完善普查成果。巩固完善普查成果是当前普查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继续做好文物标本的整理、建档等工作,将文物标本全部装框上架,以方便今后查找研究,提高文物标本利用率。要进一步完善普查信息资料,对已录入系统的普查资料信息进行认真校对,查漏补缺,充实完善,努力使普查信息资料翔实准确、经得起历史检验。要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各项规定,指派专人负责档案管理,特别是涉密档案要严格签订责任书,确保普查档案的完整和安全。要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爱文物保护工作的人员组成专门班子,全面搜集各类资料,认真做好《“三普”资料汇编》的编辑工作,尽快将普查成果汇编成册,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借鉴、积累有益经验。

二、要进一步强化文物保护。随着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基本结束,文物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各级政府是文物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及时认定、公布普查中新发现的文物,并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保护级别和保护单位,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要认真分析和切实掌握文物保存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文物保存条件,不断提高文物保护水平。要克服侥幸心理,对文物库房、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万无一失。要充实文物保护执法力量,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文物的违法犯罪行为。最近,市政府已正式下发文件,将84处具有较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新公布的这84处文物保护单位按照相关要求树立保护标志碑,建立记录档案,设置专门机构或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全面做好各项保护工作。

三、要进一步提高普查成果利用水平。科学合理地利用文物普查成果,是文物普查的一项重要目的。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借助文物普查的有利时机,加强对各类博物馆藏品的登记、建档和安全管理,提高陈列展览质量和水平,做好免费向社会开放工作,充分发挥文物的教育引导作用。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展览、展出活动,加大对文物普查成果的宣传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积极探索文物普查成果应用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将普查成果与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相衔接,使文物普查成果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整体水平。

查看全文

烈士陵园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摘要】烈士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烈士陵园的档案资料进行管理,有利于及时有效的保存多种资料与物品,能够确保烈士档案资料的完整,为革命烈士纪念馆存在与发展奠定基础。笔者将介绍烈士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分析如何采取措施提高烈士陵园档案管理水平。

【关键词】烈士陵园;档案管理;管理水平

烈士档案记录了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为国家独立与民族自由献出生命的烈士的生活过往。烈士档案的整理工作,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我国当前有烈士墓80万座,整理与保存烈士的档案资料是工作的重要内容。烈士文化整理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但从总体上说,在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影响着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1.烈士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烈士档案管理有助于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烈士档案当中,不仅囊括着在相关时期为国家、民族奋斗的烈士的相关实际,还为人们提供了研究当时社会环境的细节资料,同时,这些档案资料当中旺旺还包含着一部分实物资料,能够更为准确地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供依据。故而,对烈士档案进行管理,有助于将历史资料进行统一整理,梳理历史脉络,为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提供丰富物质资料。有助于贯彻烈士的崇高民族精神与革命意识。开展烈士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对烈士的相关资料进行合理保存,在日后进行展示,能够使我国的人民群众接触第一手史料,与最真实的革命事迹与革命精神亲密接触。弘扬以烈士精神为基础的崇高民族精神与革命意识,有利于培养我国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提供良好资源。

2.烈士档案管理的现状

查看全文

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新档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颁布实施二卜年来,为促进档案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档案法》对于推动我国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无论是在观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但是,由于《档案法》制定于1987年,当时我国实行的是发端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有计划商.结经济,制定《档案法》不可避免地带有延续多年的计划经济思维模式1996年修改《档案法》是在国家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这次修改虽然对市场经济的要求有所体现,但受限于缺乏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展档案工作的实践经验,《档案法》修改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需要,国家从今年起再次启动《档案法》修改工作_在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全面融人国际市场经济潮流的时代背景下,实现《档案法》立法从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向市场经济思维模式的彻底转型已经水到渠成积极认真地参‘J《档案法》的修改工作,是我国全体档案工作者的共同责任从市场经济视角出发.我们认为《档案法》需要在以下八个方而加以修改完善:

一、法律条款应从原则、简略向具体、详细转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几乎所有的单位和个人都被固定在彼此具有人、财、物紧密联系的庞大行政隶属网络之中,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是调整社会关系、调配社会资源的基本手段。由于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中主要是起宣示作用,法律条款的原则、简略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1987年制定的《档案法》法律条款仅有二十六条、1996年修改的《档案法》法律条款仅有二十七条,这显然与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对法律的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绝大多数社会组织和个人是平等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处于行政隶属网络之中的单位和个人的数量急剧减少,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丧失了其发挥作用的舞台,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作J月日渐突出.法律条款的具体、详细成为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一个突出的事例是,1982年制定的《文物保护法》仅有二十州条,2002年制定的《文物保护法》,其法律条款已经激增至八十条档案和文物同属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两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又,《文物保护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原则、简略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具体、详细,可以对修改《档案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为J-给下位法预留立法空间,作为调整和规范档案事业基本法律的《档案法》,是本着L位法原则而简略、下位法具体而详细的立法精神制定的然而正是由于《档案法》太过原则和简略.遂造成其下位法也同样受到上位法立法倾向的制约,难以做到具体和详细《档案法》仅仅制定卜年后就进行了第一次修改,仅仅制定二十年后又要进行第二次修改实践证明,过于原则和简略的规定对于保持《档案法》的长久适用性井未产生预期效果《档案法》由于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和简略.导致其理论调整范围和实际调整范围名实不符。《档案法》的理论调整范围本应涵盖档案事业的方方面面,但由于《档案法》在档案机构设置、档案接收、档案征集、非国有档案监份、档案利用等方面的规定过于原则和简略,实践中一些主管部门通过立法途径对本行业、本系统的档案管理往往自我赋权,严重影响着档案法律体系的统一性,这直接导致《档案法》的执法机关—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为了给档案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切实可靠的法律保障,我们认为当前修改《档案法》不应仅仅局限于对现有条款的小修小补,更重要的是要跳出现有的法律框架,根据实际需要大幅度增加法律条款,以切实增强其可操作性。

二、对档案价值的关注应从注重整体利益向整体和局部利益并重转变

查看全文

文物保护修复档案问题解决措施

提要:文物保护修复档案是文物修复部门在文物保护修复活动中形成的文字资料。加强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管理,完善文物保护修复挡案的制度,是文物保护修复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概述了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建立的文物保护修复挡案体系,详细介绍了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主要内容,为建立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科学化和正规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文物保护修复;档案;建设

一、建立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重要意义

文物由于年代久远,受到自然与人为等多种因素的破坏,需要对其进行保护修复。文物保护修复档案不仅保留了文物的基本信息,而且以文字、图表、影像等多种形式记录了文物保护修复的具体过程。文物保护修复档案有助于了解文物的本来面貌,了解曾经的修复细节,便于开展新的修复,是提供科学修复的重要依据。同时,文物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体现了先进的绘画、镶嵌、漆器等工艺,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建立完整的文物保护修复档案,X才研究文物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故宫博物院拥有种类繁多的文物,文保科技部作为修复文物的主要部门,每年修复上百件文物,也产生了众多的文物保护修复档案。本文阐述了文保科技部建立的文物保护修复档案体系,这些档案资料的撰写与管理是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需要,也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途径。

二、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内容

随着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的不断出台,竹木漆器、丝织品、金属等文物的修复档案记录规范也制定实施。根据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的要求,结合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的流程,文保科技部探索出一套由修复任务点交单、修复方案、修复日志、修后总结、文物修后提取单构成的文物保护修复档案体系。

查看全文

档案管理城市建设论文

1吸取教训,进一步贯彻落实档案法律、法规,强化重建、复建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

几经周折,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虽在这次城墙坍塌事故中提供了一些档案资料的利用服务,但是由于相关部门档案意识不够强,对重建、复建工程档案资料收集管理的力度不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1995年城楼重建1999年城墙复建工程的竣工资料未收集进馆。导致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没能及时提供完整、准确的档案利用服务,使档案利用服务水平打了折扣。作为档案工作者每每看到充满期望的档案利用者前来,带着失望的神情离去的时候,我们深感内疚、自责。为此我们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召集全体工作人员针对此类重建、复建、改建项目资料收集难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深刻的讨论、解剖,分析问题的症结,从五个方面着手,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

1.1做好档案抢救性保护工作及记录历史工作

在此次城墙坍塌档案查询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套底图由于接收进馆之前存放不善,出现纸张破损、脆化现象。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立即把底图另晒制一套蓝图,折叠装盒存放。并在备考表中注明:图纸的来历、复制过程、日期。另外第一时间到现场拍摄城墙坍塌照片;收集有关报刊关于城墙坍塌事件及抢险救灾等方面的报道,利用各种载体如实记录历史事件。

1.2进一步提高对修复、加固工程档案收集的重要性的认识,贯彻落实城建档案相关法律、法规

西门城楼、城墙是兰溪老城标志性建筑;兰溪文物保护单位;城墙又是防洪工程,每年的6~7月汛期,城墙下的兰江路都被洪水淹没,水位没过2/3城墙的高度。它的修复既是还原城墙风貌,维护城市真实记忆的文化传承、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复的需要,又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产、生活的“五水共治”项目,是百年大计。要充分认识到:建设档案没有收集就没有利用;档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项目档案的完整收集对项目竣工后的管理、使用、维护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充分吸取1995年西门城楼重建、1999年城墙修复时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竣工资料未及时移交、收集进馆给这次抢险救灾造成一定的不便的教训。提升相关部门人员的重视程度,共同做好修复加固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217号令《浙江省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第八条:“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接收和管理下列档案:……7、城市防洪、抗震工程;……”;以及第十四条:“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进行改建、扩建或者对重要部位进行维修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单位据实修改、补充和完善原建设工程档案;涉及结构和平面布置改变的,应当重新编制工程竣工档案,并在工程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移交档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理》等对工程档案也制定了有关规定。档案管理部门应分别到建设部门和水利主管部门进行有关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档案法律意识,贯彻落实档案法律、法规。

查看全文